政治经济学孙跃纲-08货币转化为资本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理解劳动力商品的 特殊性。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 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道德、历史因素 的影响。 2,劳动力商品价值不 是固定不变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降低和提高两种 因素的作用。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
2013-9-22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3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 =
必需生活资料价值
由于必需生活资料价值采取工资形式,对企业而言,支付的工资 表现为可变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变资金转化为可变资本,即:
2013-9-22 27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金
=
可变资本(v )
本质上,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在,因 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 动),包括占有剩余劳动。被资本占有的劳动力也就转化为可变资本v, 剩余劳动m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部分,所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m’ 的实质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4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4章
二、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在运动中、在流通 中发生了价值的增殖。价值增殖固然是资本 的本质属性,然而,资本在流通中产生价值 增殖却是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同商 品经济的价值规律相矛盾的。
二、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在流通领域,不管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 交换,都不能产生价值增殖。等价交换自然 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无论是贱 买还是贵卖,也都不产生价值增殖。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资本主义管理的两重性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 假定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工作日长度为12小时,则剩 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6小时/6小时)。如 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而资本家把工作日延长到15小时,则剩余 劳动时间便由6小时增加到9小时,剩余价值率提高到150%(9小 时/6小时)。
二、工资的形式
二、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计时 工资,另一是计件工资。 工资,另一是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 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 由于计量劳动时间的单位不同, 由于计量劳动时间的单位不同,计时工资又有日工 资、月工资、周工资、小时工资等不同的具体形式。 月工资、周工资、小时工资等不同的具体形式。 计件工资是资本家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 计件工资是资本家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 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 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
《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3000字
《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它的第二篇内容“货币转化为资本”考察的是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即除了直接生产过程外,把交换过程加进来了。
这一篇主要分析了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且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再生产的过程,它只有在这种连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增殖。
《资本论》首版出版于1867年9月14日的德国汉堡。
在当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社会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固有矛盾愈发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他们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呈现复杂化的趋势。
到了1857年,更是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认为,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可能是革命,在这之前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
于是,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发狂似地通宵总结他的经济学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阅读了2000多册有关的经济学著作,收集了4000多种报刊杂志,研究了大量的英国官方会议的有关文件和蓝皮书,他写的各种摘录、手稿、提纲、札记等多达100多本。
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但是在撇开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撇开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之后,我们会发现作为资本的最后产物的货币才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
但同为货币,却还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货币可以是作为货币的货币,也可以是作为资本的货币,它们二者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其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特殊形式是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
对于这两个形式来说,都分成同样两个对立阶段:W—G(卖)和G—W(买),都是同样的两个物的因素。
货币转化为资本是生产关系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案例分析:苹果公司的资本转化 与生产关系变化
以苹果公司为例,我们可以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以及对生产关系的影 响。苹果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将获得的货币用于研发、生 产和营销等活动。这些投资活动促进了苹果公司的资本积累和有机构成的提高。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苹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增 强。这使得苹果公司能够通过股票和债券的分红和利息支付等方式向投资者返还 投资收益,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资本积累。
总之,翻译过程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它需要翻译者具备多种技能和能力。通 过深入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掌握翻译技巧,翻译者可以更好地进行翻译工 作,为人们提供准确、流畅的翻译文本。
文化资本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具有文化价值的资源或资产, 可以被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文化资本通常存在于人类文化中, 可以包括文化遗产、艺术作品、文化活动、文化创意、文化服务等等。
首先,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的媒介。它在作 为媒介的过程中,赋予了商品以交换价值,使得商品可以进行比较和交换。这种 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体现。
其次,货币在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其使用价值被重新定义和转化。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下,货币的使用价值不再是简单的购买商品和服务,而是表现为对 劳动力的购买,从而转化为资本。这种转化使得货币的使用价值从简单的商品交 换媒介转变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从而进一步转变为剩余价值的索取者。
生产关系的变化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生产 关系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首先,资本的积累会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当企业获得更 多的资本时,它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雇佣更多的工人和工程师, 从而增加生产能力和产出。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还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经 济发展。
第3讲 《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
5.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D.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强制关系 D.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强制关系 (1)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的指挥权。 (1)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的指挥权。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的指挥权 (2)资本家对劳动的强制大大超过以往社会对劳 (2)资本家对劳动的强制大大超过以往社会对劳 动的强制。 动的强制。 (3)资本起初是在历史上既有的技术条件下使劳 (3)资本起初是在历史上既有的技术条件下使劳 动服从自己的,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资 动服从自己的,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本就采取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式。 本就采取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式。 (4)生产资料对工人的强制, (4)生产资料对工人的强制,造成了人和物的关 生产资料对工人的强制 系的颠倒。 系的颠倒。
2. 总公式的矛盾
A.流通过程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A.流通过程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1)流通过程如果是等价交换 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流通过程如果是等价交换, (1)流通过程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2)流通过程如果是不等价交换 流通过程如果是不等价交换, (2)流通过程如果是不等价交换,也不会产生剩余价 值。 B.离开流通过程也不会形成剩余价值 B.离开流通过程也不会形成剩余价值 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之间不发生关系, 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之间不发生关系,他 们只是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 们只是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商品生产者只能以 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不能再创造出一 份剩余价值。 份剩余价值。
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这一章是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 这一章是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分析同一劳 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二重作用, 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二重作用,论证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在产品价值增值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劳动力在产品价值增值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A.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二重作用 A.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二重作用 (1)同一次劳动既创造新价值又转移旧价值。 (1)同一次劳动既创造新价值又转移旧价值。 同一次劳动既创造新价值又转移旧价值 (2)同一次劳动的二重结果是由劳动的二重性 (2)同一次劳动的二重结果是由劳动的二重性 产生的。 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工 作 日(小时) 4小时 0
必要劳动时间
4
8
剩余劳动时间
m' =
4小时
= 100%
4 0 4 8
2
m' = 10
6小时
4小时
= 150%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最低限度:必须在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工作日的最高限度:受两个因素决定
1、生理因素;2、社会道德因素
工作日的实际长度:还取决于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斗争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 两者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m。
G----W----G’(G+△G)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
G—W—G′
(G′=G+ ▲G)
它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
从总公式的形式上看,包含着一个矛盾。 一方面,作为资本的货币经过流通要带来更多 的货币,即产生剩余价值; 另一方面,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 必须是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只能是价值形式上 发生变化,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动。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6小时,创造新价值30元
价值 80元
(2)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资 本 的 生 产 过 程 劳动 具体 过程 劳动 价值 抽象 增殖 劳动 过程
创 造
使用价值 旧价 值
再生产
劳动力 价值
剩余价值
23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
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的秘密就在于劳动力这一特 殊商品的使用上。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 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 达到这一点,即工人新生产的价值只等于 劳动力的价值,那就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 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 从而生产出剩余价值,价值形成过程就转 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货币转换为资本读后感
货币转换为资本读后感读完关于货币转换为资本的论述,我就像是在经济的神秘森林里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首先呢,我之前一直觉得货币就是钱嘛,用来买东西的。
但原来它还有这么大的“野心”,想要摇身一变成为资本。
这就好比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突然想成为大老板一样,那可不容易。
马克思说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这可太有趣了,就像一场奇特的魔法,当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时候,货币就像是拿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就开启了通往资本的大门。
我想象着货币就像一个精明的小矮人,一直在寻找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劳动力这个宝藏就被它发现了。
从实际生活来看,这让我想到了那些小作坊变成大企业的故事。
一开始老板可能只有一点点钱(货币),但是他雇佣了工人(劳动力成为商品),然后就像滚雪球一样,钱越来越多,小作坊就变成了大工厂,货币也就成功地转换成了资本。
不过这个过程里,也能看到资本有时候很“贪婪”的一面。
就像一个永远吃不饱的怪兽,不断地想要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价值。
我还想到现在的创业潮,很多人拿着自己的积蓄(货币)想要进入市场成为资本。
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项目和人才(劳动力),一旦成功组合起来,就有可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了,就像货币迷失了方向,没有找到正确的魔法公式将自己变成资本。
货币转换为资本这个事儿,让我看到了经济背后隐藏的神秘规则。
就像在玩一场很复杂的游戏,里面有很多的门道,而理解了这些,就像是拿到了游戏攻略,能让我更好地看清这个商业世界的运作方式。
这不仅是理论上的一种认知提升,更像是给我戴上了一副特殊的眼镜,让我看社会经济现象都变得更加清晰有趣了。
政治经济学第三讲: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2021/4/9
31
2、工作日长度的确定
取决于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斗争
⑴工人和资本家二者都可以从商品交换规中找到根据 A、工人可以用商品交换规律作为反对资本家无限延长 工作日理由:我卖给你的商品是特殊商品,可创造大 于自身的价值,资本家无限延长工作日,就是劳动力 过多的支出,就是对劳动力的掠夺 。 B、资本家:劳动力商品跟其他商品一样,一经出卖, 使用权转让给买者,买方就有使用的权利。
既是法律上的自由人,又是占有一定生产资料 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
2021/4/9
13
3、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
⑴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再生产是劳动力所需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生产、再生产劳动力 所必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具体包括三方面: 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的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维 持劳动者子女、家庭生存所必需生活资料的价 值;教育、技能培训的花费等费用。)
买者、卖者、既是买者又是卖者。
2021/4/9
6
2、作为货币与货币的作为资本的货币区别
⑴形式上的区别 A、两个对立的流通阶段具有相反的次序; B、运动起点和终点是两种不同的物; C、运动过程起媒介作用是不同的物; D、流通中两次交换位置的因素不同。
2021/4/9
7
⑵、内容上区别
A、二者运动的目的不同:在简单商品流通中,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 ;在资本 流通中,为了交换价值本身 。
它包含了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不同国家, 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 与其他商 品又一重大区别
2021/4/9
14
(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A、是什么:就是劳动力的消费和使用
劳动力的消费和使用能够创造出比自身更大的 价值。 与其他商品的第四大区别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的总公式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
如果撇开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撇开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
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产物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
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地产相对立。
[注:以人身的奴役关系和统治关系为基础的地产权力和非人身的货币权力之间的对立,可以用两句法国谚语明白表示出来:“没有一块土地没有地主”,“货币没有主人”。
]然而,为了认识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不必回顾资本产生的历史。
这个历史每天都在我们眼前重演。
现在每一个新资本最初仍然是作为货币出现在舞台上,也就是出现在市场上——商品市场、劳动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经过一定的过程,这个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
但除这一形式外,我们还看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另一形式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
在运动中通过后一种流通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而且按它的使命来说,已经是资本。
现在我们较仔细地研究一下G—W—G这个流通。
和简单商品流通一样,它也经过两个对立阶段。
在第一阶段G—W(买)上,货币转化为商品。
在第二阶段W—G(卖)上,商品再转化为货币。
这两个阶段的统一是一个总运动:货币和商品交换,同一商品再和货币交换,即为卖商品而买商品;如果不管买和卖的形式上的区别,那就是用货币购买商品,又用商品购买货币。
[注:“人们用货币购买商品,用商品购买货币。
”(里维埃尔的迈尔西埃《政治社会天然固有的秩序》第543页)]整个过程的结果,是货币和货币交换,G—G。
政治经济学孙跃纲-08货币转化为资本
提问?
生产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什么?
人的劳动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2021/4/9
12
结论:
剩余价值来自于生产领域,但又 离不开流通领域。
流通过程即买和卖的过程都应该是等价交换 过程,所以不可能产生多余的价值,只有经过 生产才能创造新的价值,但是,没有买的过程, 就没有东西拿来生产,没有卖的过程,生产者 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能换成货币,成本都捞不 回来,也就谈不上赚钱了。
(2)资本流通公式(资本总公式):
G-W-G′( G )'GG
马克思把△G称为剩余价值(用字母m表 示)。
这个公式反映了所有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 的和动机(追求剩余价值),因此,称为资 本总公式。
2021/4/9
6
思考?
(1)货币最初是不是资本,它在 什么情况下才转化为资本? (2)是不是一切商品都有可能成 为资本,Why?
2021/4/9
15
1、劳动力。
——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 力的总和。
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并在进行生产 劳动时就能运用。
人的劳动过程,无非就是运用脑力和 体力的过程,即使用劳动力的过程。
2021/4/9
16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者)必须 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 动力;
资本主义——一种以资本为中心, 即一切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2021/4/9
7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不管是G-W(买),还是W-G’ (卖),都是商品交换过程,因此,都 应该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等价交换, 但是仅从资本总公式G-W-G′的形式来看, 货币在流通中却发生了增殖,这就与价 值规律的要求相矛盾。
政经讲稿3
工作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供了可能性 。但工作日不能随心所欲地延长,必须在其最低限和最高限之间。最低 限是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高限是由生理和道德的因素决定的。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 动时间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 增殖过程,这才是体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质特征的主要方面。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
价值增殖过程的秘密就在于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使用上。
例如:
⑴制造20公斤纱消耗的生产资料(包括棉花等原料、能源、机 器折旧等),价值24元,劳动力日价值3元; ⑵工人劳动一天12个小时,制造20公斤纱,工人劳动每小时创 造新价值0.5元,1天12小时新创造价值6元; ⑶ 20公斤纱价值为30元,即旧价值24元加新价值6元,资本家买 出20公斤纱后,可收回货币30元,但资本家投入的货币只有27 元,27元变成了30元,资本价值增价了,资本家获得了剩余价 值3元。
0
6
12
15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缩短 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马克思
把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必要劳 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0
2
4
8
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
由于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所以,要缩短 它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根据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就是要提高生活资料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就 是说,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这样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劳动力 价值才会下降,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减少。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1.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和现实来看,资本最初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任何一个资本家,首先必须筹集和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雇用工人,然后才能开始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活动,并由此赚钱盈利,获取收益。
但是,货币并非从来就是资本,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
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由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定数量的商品,然后再将商品卖出,换回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的增殖。
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
正是发生了这种价值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以,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那么,为什么资本家手中的货币会带来更多的货币,发生价值增殖,产生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呢?其原因就在于,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存在于活的人体中。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必须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才可能把它作为商品出卖。
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这两个基本条件是在封建社会解体,小商品生产者日益分化,特别是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形成的。
图片来源网络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还原为生产出劳动者所消费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 能够满足人们进行劳动的需要)。 (能够满足人们进行劳动的需要)。
对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对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 能够创造价值,因此, 能够创造价值,因此,对劳动力的使 用能够创造价值。而且, 用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劳动时间越 创造的价值就越多, 长,创造的价值就越多,当劳动超过 一定时间( 一定时间(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之后, 要劳动时间)之后,就会创造比劳动 力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 力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超出的部分 就是剩余价值。 就是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 化为资本的前提。 化为资本的前提。
当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一样成为商品后, 当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一样成为商品后, 资本流通的公式就可以改写为: 资本流通的公式就可以改写为:
பைடு நூலகம்−A G − W− P m
L P LW' −G'
−A G − W− P L P LW' −G' m
当商品生产者用手中的货币G 当商品生产者用手中的货币G等价买回生产 资料Pm以及最重要的劳动力A Pm以及最重要的劳动力 Pm结合 资料Pm以及最重要的劳动力A后,让A与Pm结合 即进行生产), ),生产出包含有剩余价值的新 (即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有剩余价值的新 的商品W ,剩余价值被生产出来( 的商品W’,剩余价值被生产出来(但还没有实 ),然后 他只需要把W 等价卖出 然后, 等价卖出, 现),然后,他只需要把W’等价卖出,就可以 获得G (即成本G加剩余价值), ),整个过程结束 获得G’(即成本G加剩余价值),整个过程结束 变成了G ,货币转化为资本,实现了增殖, 后,G变成了G’,货币转化为资本,实现了增殖, 同时买和卖的过程都是等价交换, 同时买和卖的过程都是等价交换,完全符合价 值规律的要求,矛盾消失。但如果没有A 值规律的要求,矛盾消失。但如果没有A,公式 就将终止! 就无法实现。 就将终止!G-G’就无法实现。所以:劳动力成 就无法实现 所以: 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解决资 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 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
特点二: 特点二:劳动力的价值包含有历史 和道德的因素。 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受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 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习惯 以及自然条件的制约。 以及自然条件的制约。
一个硕士,在沿海地区年薪 一个硕士,在沿海地区年薪5-10万,而 万 在西部地区只有2-5万; 在西部地区只有 万 有的企业,支付员工的学习培训费用; 有的企业,支付员工的学习培训费用; 有的企业却不支付。 有的企业却不支付。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劳动力不是从来就是商品: (1)劳动力不是从来就是商品: 在原始社会(原始共产主义), ),劳动者共 在原始社会(原始共产主义),劳动者共 同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用出卖劳动力; 同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用出卖劳动力;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奴隶和农奴,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奴隶和农奴,都 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劳动力也不可能成 为商品。 为商品。 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开始, 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开始, 具有人身自由的农民、 具有人身自由的农民、小生产者丧失了一切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有出卖劳动力为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有出卖劳动力为生,劳 动力成为商品。 动力成为商品。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者) (1)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者)必须 有人身自由, 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 动力; 动力;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 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 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劳动力才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成为商品。 成为商品。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本讲教学要求:
识记: 识记:
资本的定义、 资本的定义、劳动力商品价值与使 用价值的特点
领会: 领会: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故事一则
兄弟两人从父亲那里分别得到了10万 兄弟两人从父亲那里分别得到了10万 10 元的遗产。老大用这10 10万元购置了一整套 元的遗产。老大用这10万元购置了一整套 家具,不久就把钱花完了;老二则用这10 家具,不久就把钱花完了;老二则用这10 万元租了一个店面,从温州批发了一批皮 万元租了一个店面, 鞋进行经营,不久,10万变成了20万 万变成了20 鞋进行经营,不久,10万变成了20万、40 万······ 同样是10万元钱, 同样是10万元钱,为什么会有如此 10万元钱 大的差别? 大的差别?
因此, 因此,资本流通公式实际上应该改写 >G,所以 >W,从 为G-W…W’-G’。由于G’>G,所以W’>W,从W到 W - 。由于G >G,所以W >W, W’,发生了增殖,也就是说,剩余价值应 ,发生了增殖,也就是说, 该是在W W ( 该是在W…W’(把一种商品变成另一种商 的过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品)的过程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如果说,这个过程存在,那么, 如果说,这个过程存在,那么,资本 总公式的矛盾也就得到了解决。因为G 总公式的矛盾也就得到了解决。因为G-W 和W’-G’这两个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 - 这两个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 因此,要解决矛盾就要能够进行生产。 因此,要解决矛盾就要能够进行生产。 而要进行生产,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呢? 而要进行生产,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呢?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用货币买回商品之后, (1)用货币买回商品之后,将它用到不能 用为止, 消费(老大的做法) 用为止,即:消费(老大的做法) G-W 用货币买回商品之后,不是消费, (2)用货币买回商品之后,不是消费,而 是生产(加工、运输、包装) 是生产(加工、运输、包装)成新的商 然后卖出去,换回更多的货币。 品,然后卖出去,换回更多的货币。 老二的做法) (老二的做法) G-W-G
1、劳动力。 劳动力。 ——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 人的劳动能力, 人的劳动能力 脑力的总和。 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并在进行 生产劳动时就能运用。 生产劳动时就能运用。 人的劳动过程, 人的劳动过程,无非就是运用脑力 和体力的过程,即使用劳动力的过程。 和体力的过程,即使用劳动力的过程。
(2)劳动力也不会永远都是商品: 劳动力也不会永远都是商品: 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者成为社会 财富的主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财富的主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劳 动成为一种享受, 动成为一种享受,不再是维持生活的手 段。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作为商品, 作为商品,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 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但与其他商品不同, 但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与使用价值又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与使用价值又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思考? 思考?
(1)货币最初是不是资本,它在 )货币最初是不是资本, 什么情况下才转化为资本? 什么情况下才转化为资本? (2)是不是一切商品都有可能成 ) 为资本, 为资本,Why? ?
资本主义——一种以资本为中心, 一种以资本为中心, 资本主义 一种以资本为中心 即一切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即一切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不管是G 不管是G-W(买),还是W-G’(卖), ),还是W 还是 都是商品交换过程,因此, 都是商品交换过程,因此,都应该遵循 价值规律的要求——等价交换,但是仅 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要求 等价交换 从资本总公式G 的形式来看, 从资本总公式G-W-G′的形式来看,货币 在流通中却发生了增殖, 在流通中却发生了增殖,这就与价值规 律的要求相矛盾。 律的要求相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公式在形式上的增殖与价值规律等价交 换的要求相矛盾。 换的要求相矛盾。
思考? 思考?
剩余价值到底是从那里来的? 剩余价值到底是从那里来的?
从买进到卖出,中间还有一个什么过程? 从买进到卖出,中间还有一个什么过程?
从资本总公式G 从资本总公式G-W-G+△G来看,它分 G+△ 来看,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买进商品(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买进商品(G),这时的商品 其价值是G 这时的商品, W),这时的商品,其价值是G;第二阶 段卖出商品( G+△ 段卖出商品( W-G+△G ) ,这时的商 其价值则应该是G+ G+△ 可见, 品,其价值则应该是G+△G。可见,第二 阶段卖出的商品与第一阶段的商品是不 一样的。 一样的。
因此, 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 殊性就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 泉。 对劳动力的使用, 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出比自 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老板给员工每天发20元的工资( 老板给员工每天发 元的工资(即劳动 元的工资 力价值为20元 天 力价值为 元/天,那员工每天创造的 价值应该是多少? 价值应该是多少? 如果员工每天为老板创造20元的价值 元的价值, 如果员工每天为老板创造 元的价值, 那老板每天给员工发的工资会是多少? 那老板每天给员工发的工资会是多少? 什么情况下员工创造的价值会大于自身 价值(即工资)? 价值(即工资)?
1、资本及资本总公式
能够增殖的价值( (1)资本——能够增殖的价值(或者说是能 资本 能够增殖的价值 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资本总公式): (2)资本流通公式(资本总公式): G-W-G′( G' = G + ∆ G ) 马克思把△ 称为剩余价值(用字母m 马克思把△G称为剩余价值(用字母m 表示)。 表示)。 这个公式反映了所有的资本主义生产 的目的和动机(追求剩余价值),因此, ),因此 的目的和动机(追求剩余价值),因此, 称为资本总公式。 称为资本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