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的积累过程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 2.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 3.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和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 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再生产 把生产看作不断重复、不断更 新的过程。那么生产过程,也就是再生 产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在资本主义的生 产关系下,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 断重复。
将获得的1000m,分成两部分 500用于消费,500用做追加资本, 假如C V例不变,按4:1 m’=100% 则第二年投入生产的是
4400C +1100V 到年末 4400C +1100V +1100m=6600
结论
(1)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是工 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既 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是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扩大。
积累规模越大; 其次,在积累率既定,一切决定剩余价 值总量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
劳动生产率水平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生产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
所费资本,实际消耗的资本)
预付资本总量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 相对人口过剩
仍然是4000C 1000V ...... 到第六年初的时候 仍然是4000C 1000V 此5000非彼5000
从简单再生产中可以看到:
第一 V和m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二 C也是工人创造的 第三 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生产 剩余价值的需要
二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 生产的源泉
主义再生产周期运转的需要 (2)形成对在业工人的强大压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笔记教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认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教学难点】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概括;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科学认识。
[教学课时]8课时【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讲授;自学;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业资本对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上产关系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后实现的。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一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其他一系列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政治经济学)
价格
价格波 动没有 违背价 值规律
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
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调节资源 和经济活动;
价值 规律的 作用
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技术;
自发地调节社会 收入的分配。
社会经济比例大体平衡
市场 供不 应求 价格 上升 企业 利益 增加
竞争
资源流入 扩大生产 供给增加
(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 (二)
(三)
资本积累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四)
(五)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六)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 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 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 史过程。
资本原 始积累 的途径
用暴力手段剥 农民的土地 用暴力手段掠 夺货币财富
奴 隶 贸 易
圈动运动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7世纪中期 和18世纪后半期, 英法各国先后进 行了资产阶级革 命,最终建立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
最先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 理论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它一系列理 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 价值量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体现在 商品中的 抽象劳动量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料2-1:人力资本
概念:指现有的和潜在的劳动能力及其创造能力的总和。它体
现在劳动者身上,是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 力所构成的特殊形态的非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不等于劳动力或人才,其含义更深,它强调人的巨大 潜能及其可开发性,并将劳动力提高到最宝贵的经济资源高度来 认识。
特点:
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以及对人力资本的实际支配权只能归人力资 本所有者所有。 人力资本在交易中无法让渡所有权只能让渡使用权,但对人力 资本的实际支配权还是在人力资本所有者手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由市场来配置。
第五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1、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价 值的源泉,但劳动本身没有价值,不是商品,在市 场上与资本家对立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
(1)劳动在出卖之前不能独立存在 • (2)任何商品只有它的所有者才能出卖 • (3)劳动的价值量是根本无法计量的(使用价 值价值) • (4)劳动是商品,不是否定价值规律就是否定 剩余价值规律。
•
二、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 1、价值形成过程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举例说明
• 资本家雇用工人1天支付劳动力价值10元,工人 劳动4小时即可将其等价创造出来;4小时工人消耗 棉花10斤,价值15元;消耗纱绽1个(包含磨损), 价值2元。 • 工人4小时劳动生产的棉纱价值为15+2+10=27 元,物质形态改变了,但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与 垫支资本相等)。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的关系
• • •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和出发点 就静止的观点看,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 值是难以区分的,是明显的 :是靠延长劳动日,还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四章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实施国家调节。 创办合营企业。 建立国有企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中,国家调节经济是最主要最重 要的形式。
3.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可以归结为“市场拜物教”。 明确反对政府旨在维护劳动力市场稳定运行的任何干预,认为工人失 业是由于对工资要求太高而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加 剧工人失业。 明确反对政府对某些行业或企业的保护,反对一切形式的国有企业, 主张全盘私有化。 明确反对长期形成的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即使是对国民生活至关重要 的公共服务。 尤其要指出:新自由主义经张
资本的本性是在运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资本必然要不断 向外扩张。 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商品输出, 而垄断阶段则主要表现为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成为垄 断资本扩张势力的基本途径,巨型垄断企业不断出现。 金融资本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随着金融资本的巨大增长,垄断资本对外输出资本的规模迅速增大, 其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输出增长迅速。 国际垄断同盟不断发展。 采用新的方法继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掠夺。
工业革命完成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历史使命。
2.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般特征 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私人所有者控制着生产过程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3.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 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的特殊性: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劳 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表面上平等的交换关系掩盖了本质的不平等。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经济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挑战:马克思的回答
“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和部门,当然地属于资本有机构成高 的部门,这些部门虽然本身创造的新价值或剩余价值少,但根据 同等资本获得同量利润的原则,它有权利参与剩余价值在全社会 的重新分配,可以从总剩余价值中分得较其本身创造的更多的利 润。这就是使用机器人的资本构成高的部门获得更多利润的秘密。 马克思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类似那位私 营企业主所以举的例子。马克思说:“一个在本生产部门内完全 不使用可变资本,因而完全不使用工人的资本家(事实这是一个 极端的假定),会像一个只使用可变资本,因而把全部资本都投 到工资上面的资本家(又是一个极端的假定)一样地关心资本对 工人阶级的剥削,并且会像后者一样地从无酬的剩余劳动获取他 的利润。” ——《马恩全集》,中文1版,第25卷,第220页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生产力和商 品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后期 资本来到世 间
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15世纪 初地中海沿岸城市
资本原始 积累
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末(1492 年)
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初步确立
资产阶级 政治革命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资本主义大工业
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1)政治经济学曾是政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后来才从政 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2)政治经济学经历了一种分离的运动。一方面,它本是经济 学的全部,但在演变中却成了经济学的一部分——经济学中的 “艺术 ”部分,即关于经济政策和理论经济学的部分;另一方面, 它成为对于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方式(政治的、历史的和哲学的 跨学科结合)。 (3)除去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用法以外,政治经济学已不再是经 济学的同义语。 它经常表示一种跨学科的视角和研究方式。
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规律
课文学习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1、前提: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要求:劳动力价值降
低——生活资料价值降低——整个社会劳动
生产率提高)
2、实现:各个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展开竞争的结果
内在动力:追逐 m 单个资本提高劳动生产
课文学习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绝对剩余价值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 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制约因素 (1)生理界限:休息、吃饭等活动的必然性 (2)道德界限:家务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必然性
课文学习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相对剩余价值
不能在流通领域得到解决(价值增殖不是在流通领域产 生),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课文学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力所有者有人身自由 2、劳动力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无所有
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原 因何在?
课文学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变自己的价值量的资本(c)。 2、特点:
① 变换了原有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了旧价值 ② 旧价值的转移可以是一次全部转移,也可以分次进行 ③ 必须借助于人的劳动 ④ 虽不形成价值增殖,但是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
课文学习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
(二)可变资本 1、含义: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
了价值增殖的资本(v)。 2、特点:
剩余价值规律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 第四节 工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
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
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管理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经济腐朽的一面。
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确定原则是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7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要求制定的。
目的是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上,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理论来源3、马克思的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斯大林的发展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方式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法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目的、要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说明货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5
2、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 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并表现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拥有者成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环节的支配者,而劳动力的拥有者则成为 被支配、被统治的对象。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本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39
4、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两种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W-G-W (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G-W-G’ (货币—商品—货币) ( G’=G+△G )
36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价值: 指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部分: 包括劳动者本人和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 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指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物品、产品、商品中都具有 商品中特有的本质属性 的共同属性
1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独创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含义 劳动二重性的对立与统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15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比较
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量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小 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世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国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匠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作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坊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6-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6-7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6-8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6-9商业利润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6-10资本主义利息率是: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
2-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5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2-6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7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7-2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在政治上的统治上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7-3垄断价格是: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7-4商品的垄断价格高于价值意味着:商品价格总额仍然与价值总额相等。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3-1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随着资本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
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v+m。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 第一卷 第二篇
第二篇的内容是比较特别的,本篇只有一张,也就是读张成篇。这是因为他所研究的问题有独特的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资本论》的一些最基本的范畴,剩余价值,资本,劳动力,商品。在这一篇中,这些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本质的范畴,还只是从资本流通形式与一般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上提出的,对这些范畴只多了一分的描述,并没有揭示它的本质,但这一发现在理论上就具有了革命的意义。
TEXT HERE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摆脱利润,利息,地租等派生形式,在一般形式上直接把握剩余价值,并在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上阐明它形成的真实过程,这在科学上具有极大的革命意义。 在《资本论》英文版出版时,每一节都独立成章,这也反映了马克思对这一篇的特别重视。 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领域,剩余价值特别。作为特别范畴的提出及其形成,在价值规律基础上得到说明,同样是经济学领域一次伟大的革命。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目录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我们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抽象、最一般的关系,即商品关系,也就是把资本主义关系抽去后的商品关系一般,那里没有涉及资本关系本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学说是从第二篇开始的。资本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所以,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 .
剩余价值是全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的钥匙。正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经济结构和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关系的本质,指明了二者利益的绝对对立和不可调和性。 .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商品的价值量
如: 8 9 10 11 12 甲 乙丙 丁 戊 商品的价值量如果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就会
出现: A.同一种商品的价值量不同; B.个别劳动时间长的人,商品的价值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是社会平均的或中
等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
②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劳动者不需要掌握什么专长,只 要是正常的、健康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专长才能从 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倍加的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
货币转化为资本
➢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无论是等交换, 还是不等价交换。
G —— W —— G’ 100 — 100 — 100 90 — 100 — 110 ➢ 剩余价值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本条件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 力的总和。
W——G——W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③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其所有者当作社
会财富贮藏起来。 ④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延期支付、或支付工
资、租金、赋税等职能。 ⑤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
职能。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私人 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 运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别 离, 并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到少 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是资本原始积 累的根底;
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进行殖民掠夺是资本原 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第四章(含答案)
第四章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C)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2.资本的流通公式是(B)A.W-G-WB.G-W-GC.W-W-G’D.G-W-G’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C)A.个别企业劳动生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率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A)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B.个别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而实现的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C )A.个别企业劳动生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率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社会资本是_(A )。
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C.生产部门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7.G-W...p...w'-G'是(A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循环公式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9.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B)。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售卖时间。
2020/4/9
《政治经济学》第四讲
27
第二节 资本周转
周转 时间
2020/4/9
生产 时间
劳动时间
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
哪些因素影响?
流通 时间
购买阶段的时间 售卖阶段的时间
《政治经济学》第四讲
哪些因素影响?
28
第二节 资本周转
注意这里对资本循环研究的两个假定: ——研究的资本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也就是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 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研究的资本是单个资本的循环,也就是单个资本家经营企业所 投入的资本的循环,不包括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2020/4/9
《政治经济学》第四讲
6
第一节 资本循环
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意味着资本的三种形态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和在 时间上继起。于是,产业资本循环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其形式可 以描述为:
(二)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时起,到这个资本带 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包含着总资本价值从一个循环周期到下一个 循环周期的间隔时间,包含着资本生活过程的周期性,或者说,包含 着 同一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或生产过程更新、重复的时间”。
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共同点: ——二者都是研究单个产业资本的运动; ——二者都包括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2020/4/9
《政治经济学》第四讲
24
第二节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区别: ——从对象看,资本循环主要是用货币资本来表现,而资本周转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
概述
• (一)解决了使李嘉图学 派破产的一个难题 • 第二篇只有一章,即第四章。这一章的中心 是分析货币
是怎样和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资本 的。马克思的分析告 诉我们,这个转化的实现,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 所以,这一章的中心内容,用一句话来概 括,就是劳动 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也就是劳动力成为商 品,才使“幼虫”变为“蝴蝶”。 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 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的理论,是政治经 济学上 的重大革命,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有力批判。在社 会科学上,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明确 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 •
实现价值增殖。而他 增殖价值的目的“也不是取
得一次利润,而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
这种绝对的致富欲、这种价值追逐狂,是资本家
和货币贮藏者所共有的,不过货币贮藏者是发狂
的资本家,资本家是理智的货币贮藏者”(第1 卷 第174-175页)。
• (三)G— W—G’为什么叫资本总公式 • 为贵卖而买,即G— W—G'似乎只是商人资本所特
• (二)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奏和过度
• 对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为 整个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基础。所以,这一章在 整个《资本论》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 第一,从这一章马克思才开始进入资本的分析, 但是,这一章还不是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 它是从简单商品生产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的前 奏和过渡。
• (一)流通过程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 商品流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价交换,一种是不等价交
换,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产生剩余剩余价值。 • 在流通中如果是等价交换,当然不会产生剩余价值。这是
因为: 第一,流通次序的颠倒不会产生剩余价值。我们知 道,由于是等价交 换,简单商品流通不会带来剩余价值, 而资本流通从形式上来看,不过是 把简单商品流通的先 卖后买的次序,颠倒为先买后卖。仅仅把次序颠倒, 并 没有越出简单的商品流通领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 第二,交换中使用价值的不同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在流 通过程中,从使用价值的交换来看,交换者互通有无,因 而是互利的。但是,作为交 换价值、按照等价交换的原 则,对于交换者任何一方都没有增殖价值。 • 第三,商品价值形式的变化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商品流 通中,同一 价值在同一商品所有者手里,最初是商品形 式,然后再转化为货币形式, 最后又转化为商品形式。 商品流通只引起商品价值形式的变换,就只引 起等价物 交换,并不包含价值量的改变。所以,也不能产生剩余价 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劳动力价值=劳动者所需的必要生 活资料价值
(2)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内容:
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 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 活资料价值; 第三、劳动者的必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
①其决定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②其价值由一定生活资料的数量来表现,并随 着生活资料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而一般商品价值则直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并随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
“先买后卖,为卖而买”
在两个运动形式中:顺序、起点与终点、 运动过程的媒介存在着区别。
2、两种货币的运动内容不同 W—G—W 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G—W—G′ 表示的是货币换回了更多的货币
3、两种货币运动的目的不同 W—G—W 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获取自己需要的 使用价值。 G—W—G′ 货币所有者的目的只能是价值的增殖, 为了价值。 因此,后一公式应写成 : G—W—G+ΔG 或: G—W—G′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本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和生产 过程。共分为四节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说明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 产的条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是 雇佣劳动。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说明商品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下如何成为价值增殖的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说明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揭示在剩 余价值生产中生产力提高的内部动力。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通过揭示工资的本质来进一步说明剩余 价值的真实来源。
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 值是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差就是剩余价值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 关键
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以等价交换方式购买了 劳动力,在生产中使用劳动力就可以得到比投入 的价值更多的价值。 这样,就解决了资本总公式中呈现出的矛盾。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货币所有 者转化为资本家):保证投资者基本脱 离生产劳动
增殖与价值规律之间的矛盾 ——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以等价方式 进行的,因而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 但资本的运动结果却发生了价值增殖。
3、资本总公式矛盾解决的条件:
分析:价值增值是如何发生的?G——W——G′ 首先,它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不能增值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增值 其次,它又不可能离开流通产生。 商品离开流通不能增值 货币离开流通也不能增值 由此可见,要解决G—W—G′矛盾,必须有一个 条件。即: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 通中
4、两种货币在运动中的作用不同 在W—G—W中,货币只是充当两个商品 交换的媒介。 在G—W—G′中,货币是价值增殖的手段。 因此,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初步概念: 当货币以G—W—G+ΔG的形式运动, 从而带来增殖额Δ G时,这个货币就不 再是一般的货币,它已经转化成资本, 尽管在表面上看它与一般货币没有区别。 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带来的增 殖余额ΔG,我们称之为剩余价值。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普通货币的运动则是有限界的: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资本总公式 G—W—G′
为什么G—W—G′ 是资本的总公式? 因为它反映了各种资本最一般的运动 形式——通过某种商品为媒介实现自身 的增殖。 它是商业资本、 产业资本、借贷资 本等的基本运动形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 所谓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资本的价值
第二篇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篇揭示了一般商品经济中的 各种基本范畴及其规律。 从本篇开始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的本质特征、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 进行研究。 第四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中心是研究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剩余 价值生产。
恩格斯曾经指出:
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 史观,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 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 想变成科学.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 核心。
4、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的关键:
进一步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资本到底为
什么增值了?G——W——G′
例如:10元钱 10元钱 一支笔 一盆花 20元钱 20元钱
因此,只有在以下情况下资本才能增殖:
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买到一种特殊商品 ——劳动力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解决矛盾的关键或者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是牵涉到 全部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问 题”,从根本上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 秘密。因此,这个区分是探求剩余价值 的一把钥匙。
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人身自由——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 力(可以出卖劳动力); 第二、一无所有——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从而丧 失了生活资料的来源(必须出卖劳动力)
(6)随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劳动也就转化为雇佣劳动 劳动力买卖实质上是在生产资料的所 有者与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之间建立雇佣劳 动关系。 虽然买卖过程是平等、自愿的, 但是当他们之间建立了雇佣劳动关系后, 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成为资本家,在生产 中处于支配地位,而劳动力的出卖者成了 雇佣工人,处于被支配地位。
“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 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 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 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 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 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 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 来鞣。” ——马克思
③其价值决定上有两种倾向相反的因素同时起 作用: 一方面,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生活资 料价值日益下降,从而劳动力价值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及 其家属所需的生活资料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从而使得劳动力价值不断上升。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②特点:劳动力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它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使用或者消费。 一支粉笔的使用 一个劳动力的使用
【资本原始积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思考: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否资本主义社会特 有的现象,我国是否存在劳动力的买卖?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 商品所必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的生产是以活的个体的存在为前提的, 而活的个体的存在需要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因此, 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化为生 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两种货币流通的限界不同
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是无限的:
资本运动的终点与起点在性质上没有区别,因此 每次运动都是一次新的运动的起点,都可以开始一次 新的运动。这样资本的运动就变为: G—W—G′·G —W— G′· G —W—G′· G „„
“资本的目的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 的运动”——《资本论》
【重点与难点】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劳动力商 品的特点 3、资本的划分及其重大意义 4、价值形成的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关系 5、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基本形式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本节分三步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 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二、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1、劳动力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之中 的体力和脑力总和。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体力和精神力
的总和,它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中,他的活的 人体中。”——马克思
(1)注意劳动力与劳动者的区分
(2)注意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
资产阶级学家们混淆劳动力和劳动的 概念,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劳动力这பைடு நூலகம் 特殊概念,而且明确区分劳动力和劳动, 是对经济科学的伟大贡献。
一、普通货币与 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资本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货币 是资本采取的第一个表现形态,是资本 的起点,但是货币并不等于资本…… 而两者的区别在静止状态下是分辨不 出来的……
1、两种货币的流通形式不同
作为普通的货币:W——G——W 即:商品——货币——商品
“先卖后买,为买而卖”
作为资本的货币:G——W——G 即:货币——商品——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