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3f560e546c85ec3a87c2c5c4.png)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马克思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一点:马克思正是在古典经济学停留于事实和现象的地方继续向前推动,实现了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性超越,理解这个点,对于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的语境和路径极为关键。
众所周知,马克思走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道路与他对黑格尔式思维方式的抛弃和批判密切相关。
黑格尔哲学虽然开辟了一条走向现实事物的道路,但终究是流于抽象的,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哲学体系越是完善,它对事物的歪曲就越是严重,因为体系的完善仅仅来自于逻辑的考虑,而非对现实事物考察的结果。
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哲学的工作不是使思维体现在政治规定中,而是使现存的政治规定消散于抽象的思想。
哲学的因素不是事物本身的逻辑,而是逻辑本身的事物。
不是用逻辑来论证国家,而是用国家来论证逻辑”。
⑨所以,当马克思经过对物质利益问题的苦恼和疑问之后,开始抛弃那种让现实适合思辨、让事物适合观点的思维方式,而转向了对现实事物的直接把握,马克思开始走一条与黑格尔思辨哲学完全相反的道路:不是从观点和体系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这条道路便是政治经济学的道路。
不过,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并不当然地等同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因为马克思发现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根本无法揭示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
例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从古典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并采用它的语言和规律,但最后却得出了与它截然相反的结论。
古典经济学极为重视经济事实,像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互相分离,都是确定无疑的事实,所以被古典经济学当作理论前提,但是古典经济学仅仅囿于经济事实的范围来说明经济规律,并把资本家的利益作为不可触犯的最高原则,从来不曾说明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分离以及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分离是如何产生的,由此也就导致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等更为真实的经济事实的掩盖。
试举一例,按照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劳动的主体理应享受产品,不过同样按照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劳动者只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所以就只能获得劳动(力)的价值。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对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的论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对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的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5797be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a.png)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对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的论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提出了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的论述,该书是世界著名的学术著作,也是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品。
马克思认为商品和劳动二重性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即商品是以劳动力的形式转化成其他商品的形式,而劳动力则被视作商品。
1、商品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商品的本质是劳动,他指出,劳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财富,而是通过一种间接的过程转化成商品,即劳动可以产生有价值的商品,但本质上它仍然是劳动。
商品本质上是通过社会劳动而产生的,劳动是商品本质的内涵,商品不能脱离劳动而存在。
2、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不仅是产生商品的力量,也是被视作商品的物质形式。
劳动的二重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结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不仅是产生商品本质的力量,同时也可以被购买和出售,是一种被商品反映的物质形式。
劳动本质上是一种劳动能力,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成为一种被商品用来交换的物质媒介。
3、劳动力与商品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力与商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循环,劳动力将转化成商品,而商品将转化成劳动力。
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得到了实现。
马克思指出,劳动力是唯一的财富来源,以及产生商品的动力。
因此,劳动力与商品之间的循环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即以劳动力为基础,商品又作为表达形式。
综上所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对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的论述展现出其观点,即商品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有二重性,劳动力和商品之间存在物质循环。
马克思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结构,同时也为其他学术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https://img.taocdn.com/s3/m/1d93676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1.png)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
一、介绍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性分析,包括其基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机制、商品关系的特征、阶级矛盾和剥削的存在等方面。
本文将以此为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剩余价值与剥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于剩余价值的生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剥削性的生产方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工人被迫卖出他们所能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而资本家则从中获取剩余价值,这就是剥削。
三、商品价值与交换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一个特征是商品关系,商品的价值根据生产过程中所需劳动时间决定。
这种价值体系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表现的,即交换的双方通过互相出售和购买商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四、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周期性的危机,这是由于过剩生产不能得到消费而导致的,这也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到达了自身发展的极限。
五、阶级矛盾
马克思主张,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存在阶级矛盾,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一小部分资本家的手中,而广大的工人阶级则在剥削的压迫下生活。
这种阶级对立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政治的不稳定。
六、结论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剥削、商品关系、危机和阶级矛盾等方面。
这些分析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64a33b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7.png)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深刻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对当代世界的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序言中,马克思提出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改造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经济社会现象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私有制和剥削为基础的社会形式,它的核心是资本与劳动力的对立和剥削关系。
在这种社会形式下,劳动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而资本家则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了巨大的财富。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现象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改造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彻底解决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成为全体劳动者的共有财产,劳动者将不再受到剥削和压迫,社会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最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当代经济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日益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愈发尖锐,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提醒我们,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批判资本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指导,为我们应对当代经济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5634765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c.png)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858年初,马克思打算对自己十五年来经济学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加工,分册出版他的经济学著作。
1859年6月11日正式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这是马克思系统发表自己的经济学巨著的开始。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发现了商品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细胞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大贡献,马克思本人亦十分珍惜这部著作,说这是他一生的黄金时代中十五年的研究成果。
他希望这本书有助于战胜当时工人运动内部流行的蒲鲁东主义。
可是,在这部著作刚出版时,党内的许多同志不了解它的意义。
在党外,资产阶级的喉舌——各种报刊杂志却表现了从来未有的“缄默”,妄图借此把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扼杀在摇篮中。
这时恩格斯挺身而出,担当起粉碎敌人的缄默阴谋、传播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任。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恩格斯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的评论。
他计划连续写三篇评论来宣传和评价马克思的这本书。
《人民报》于1859年8月6日和20日先后发表了头两篇,第三篇原计划介绍该书的经济内容,但未发表,手稿也未保存下来。
恩格斯在这两篇评论中,进一步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革命意义,认为唯物史观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同时,恩格斯详细阐述了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所主要采用的方法,即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
指出马克思并不沿着客观进程详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而是从最基本、最常见的商品入手作逻辑分析,抓住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对内在的基本矛盾,然后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作逻辑的展开,从而揭示出该社会不可克服的一切矛盾,在这些矛盾的展开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的结论;而这个逻辑体系外部表现出来的,处处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事实。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思考问题以及理论研究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对于我们进行理论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922a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1.png)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理论的著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对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对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令人深思。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无产阶级的剥削,这种剥削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的阶级分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他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为人们认识和改变现实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其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是其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和收缩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的现象。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当代经济学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不断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会导致其自我毁灭,而无产阶级的觉醒和革命将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寻找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以解决资本主义经济所带来的问题。
总的来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理论的著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对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对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地深化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懈努力。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fce7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b.png)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著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读完这部著作,我深受启发,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非常透彻。
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其核心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在这种体制下,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这种剥削不仅导致了工人的贫困和压迫,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马克思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使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动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迅速,但生产关系却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过剩和失业的问题。
这种矛盾不仅导致了经济危机,也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马克思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进行了深刻的展望。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而社会主义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归全社会所有,生产关系将由剥削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
马克思的展望给予了我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使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展望。
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著作,它将对我的思想和认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著作,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bddab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c.png)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主要体现在《资本论》中。
以下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历程:
早期阶段:黑格尔的影响(1836-1843):在早期,马克思受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的影响。
他与费尔巴哈等人共同讨论了一些社会理论问题,但这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费尔巴哈转变(1843-1845):马克思开始从黑格尔的理念中脱离,转向了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的更具体的分析。
他与费尔巴哈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开始着手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但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没有涉及到详细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开始集中关注意识形态、超结构对社会基础的影响。
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了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时期的手稿涉及到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私有制和商品等问题的初步思考。
马克思开始提出他的劳动价值论。
政治经济学的转向(1846-1848):马克思逐渐将注意力从哲学思考转向政治经济学的具体问题,他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一些文章,开始涉及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
《资本论》的撰写(1867-1883):这是马克思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但是他未能完成全部计划的三卷。
第一卷在马克思去世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后续的两卷则是在恩格斯的编辑下完成的。
《资本论》对商品、货币、劳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等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是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
总体而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是一个逐步深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从对哲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注逐渐过渡到对经济制度本身的深刻剖析。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681e4d6aa98271fe910ef912.png)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弗兰茨·敦克尔出版社版一德国人早已证明,在一切科学领域内,他们与其余的文明民族不相上下,在大部分领域内甚至胜过它们。
只有一门科学,在它的大师们当中,没有一个德国人的名字,这就是政治经济学。
原因很清楚。
政治经济学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分析,因此它以发达的资产阶级关系为前提,而在德国,这种关系自从宗教改革战争和农民战争46,特别是自从三十年战争47以来的几百年间,都没有可能产生。
荷兰同帝国的脱离48,把德国从世界贸易中排挤出来,使它的工业发展一开始就限于极小的规模;当德国人如此艰辛如此缓慢地从内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当他们把从来就不很大的全部市民精力耗费于毫无结果的斗争,以反对每个小邦主和帝国小贵族强加在他们臣民的产业上的关税壁垒和专横的贸易条例的时候,当帝国城市在行会习气和贵族骄横中衰落下去的时候,荷兰、英国和法国在世界贸易中取得了首要地位,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殖民地,使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达到最高度的繁荣,直到最后,英国由于蒸汽使它的煤铁矿有了价值,站到现代资产阶级发展的最前列。
但是,陈腐可笑的中世纪残余直到1830年还束缚着德国资产阶级的物质发展,当还需要同这种残余进行斗争的时候,就不可能有德国的政治经济学。
只是随着关税同盟49的建立,德国人才能够理解政治经济学。
从这时起,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学才实际上开始输入,以适应德国资产阶级的需要。
不久,学者和官僚就抓住了输入的材料,用一种并不替“德意志精神”特别增光的方式把它加工改造。
于是,从那些耍笔杆的投机家、商人、学究和官僚的杂凑班里,产生了德国的经济学著作,这种著作就其乏味、肤浅、空洞、冗长和抄袭情况来说,只有德国的长篇小说才能与之相比。
在那些讲求实际的人们当中,最先形成了产业家的保护关税派。
他们的权威是李斯特,虽然他的全部洋洋大作是从大陆体系50的理论创立者法国人费里埃那里抄来的,但是总不失为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最优秀的作品51。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2e0c5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9.png)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是他一生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的基础。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中,他主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案。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始于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系统,它剥削工人阶级,导致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中,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和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将导致其自身的灭亡。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中,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案。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将导致工人阶级的觉醒和革命,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张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实现劳动的自由和平等,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方案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是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他一生思想的重要成果。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对于我们思考社会的未来和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69a0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8.png)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著作之一,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读完这篇序言,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理论性和革命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观点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上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
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命运。
他的分析和预测在很多方面被历史所证实,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揭示其问题和矛盾,并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帮助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的处境和使命,激发起他们的革命意识和行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再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种革命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是革命,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角色和命运,激励着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实现自己的解放。
然而,读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时代的变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这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的变化和变革。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局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遭遇了挫折和失败,有时也被用作实现个别政治利益的工具。
这使我们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探索如何将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真正的革命和解放。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https://img.taocdn.com/s3/m/fee33baea98271fe900ef9b5.png)
的一部分。
•
1859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
册时,马克思没有利用这篇《导言》,另写了一
篇《序言》。他在《序言》中说:“我把已经
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
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
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
别上升到一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81页)。《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未发
里·亨利·查理等人,制造种种庸俗经济理论掩盖资
本主义社会的解决矛盾,企图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说
成是自古就有的,把资本主义国家说成是超历史的。
此处,还有一些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蒲鲁东·皮
埃尔·约瑟夫,他们也揭露资本主义的某些矛盾,但
是主要地是企图使历史回到小商品生产时代。
•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批判各
的演说》、《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1848
年起,由于《新莱茵报》的出版和欧洲大陆风
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中断了政治经济
学研究工作,1850年马克思到伦敦后才开始继
续这一研究工作。
•
马克思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
英国为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详尽地考察了资
本主义经济关系,仔细钻研了社会经济文献和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材料,写了大量笔记和手稿。•2.现实意义 Nhomakorabea•
《导言》的写作离现在已有近
一个半世纪了,但是它仍具有重大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 (1)《导言》虽然是论述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但 在它论述的每一个论题中都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经济规律的典范,也是在论述 经济规律中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典范,可以说《导言》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 概论,这对于我们今天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经济哲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eb0ae4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7.png)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概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目•结论与展望录思想概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形成背景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劳动力成为商品,无产阶级日益壮大,这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提供了现实基础。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著作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
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这一理论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哲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劳动价值论商品与货币: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的两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和职能。
阶级与阶级斗争:马克思指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根本利益对立,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这些内容为研究当代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对于理解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危机和发展趋势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马克思阐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思想的理论体系马克思认为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二重性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商品关系的表现,而非物本身。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调节作用。
价值规律商品与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f6b616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5.png)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他的经济学著作之一,是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该著作中,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学观点和理论。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关系的科学,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经济学却成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学观点和理论,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他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而阶级斗争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此外,马克思还对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解释,如商品、价值、货币等。
他认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单元,而价值则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比例。
总之,《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卡尔·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而且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政治经济学批判》简介
![《政治经济学批判》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17495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e.png)
《政治经济学批判》简介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K.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
写成于1857~1858年,1859年6月由柏林敦克尔出版社出版。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即《序言》《商品》章《货币或简单流通》章。
中译本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资本论》三卷本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计划的总体性阐释。
作者在书中援引了大量马克思的原始文献,针对当代左翼思想中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表面化理解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论》的若干定论,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就此而言,本书不只是一部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三卷内容的一般性导论,而且以一种批判性的“新马克思阅读”的理解方式,重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彰显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与开放性。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主义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fdf4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d.png)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主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主义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深刻分析和批判的一系列著作。
以下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历程: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在这一早期著作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观念。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和剥削,关注了劳动者的自由和人的解放。
此时,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人的自由和社会公正方面。
2.《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他关注社会结构中的阶级矛盾,强调经济力量对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3.《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后续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集大成之作。
这部著作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机制。
其中,马克思深入研究了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等概念。
他阐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4.《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1885年和1894年由恩格斯编辑出版):这两卷延续了第一卷的思想,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
第二卷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的循环过程,而第三卷则着重于资本主义的总体规律、金融资本和世界市场。
5.马克思的其他著作:除了《资本论》,马克思还有许多其他著作,如《雇佣劳动和资本》《工资、价格和利润》等,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深入阐释了他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对于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其理论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同的解释和争议,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观点仍然为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18fac42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4.png)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著作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以
《资本论》最为著名。
马克思在本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
其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商
品生产和无组织的雇佣劳动。
在这种经济制度下,劳动力变成了商品,工人的劳动成果被剥夺,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劳动者贫穷而
资本家富有。
而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率,资本家必然要追求更广泛的
市场和更低的成本,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对人民的剥削。
马克思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发展可能导致商品过剩和生产不足,这就是资本主义危机
的深层次原因。
而资本主义制度先天性的分配不公和经济不稳定性,
也会导致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
主义革命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
稳定。
总之,《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部经典著作,对现代经
济学和政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现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制
度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卡尔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卡尔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1491ede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7.png)
内容要点
内容要点
马克思在《导言》中集中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他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8页)。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孤立的个人出发研究物质生产 和借研究“生产一般”把资产阶级生产说成是永恒的错误观点。提出了要社会地、历史地考察物质生产。他指出: “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说到生产,总是 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同前,第46卷上,第18、22页)。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应 是一定社会中的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导言》认为,社会生产是一个整体,它是由生产、 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仅仅限于描述它们之间的表面,以及形而上 学地割裂这四个环节内在的错误观点,阐述了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提出了生产对其他环节居于 首位的原理。他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 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同前,第46卷上,第37页)。他并认为在一切有机整体内部,不同要 素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导言》中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 科学方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浑沌的整体,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在思维中把这个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各个要素。但是,当这种研究工作一旦完成,则行程必须倒转过来。在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必须从最简单 的关系和规定,即从抽象出发,然后上升到具体。马克思也考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时所经历的两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是经济学在它产生时期在历史上走过的道路。
发表经过
发表经过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洲各国和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促使马克思加快了政治经济学的 研究和写作进程。马克思利用过去积累的材料,在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间写出了总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 的手稿,即《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导言》是这部未完成手稿的一部分。1859年出版《政 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时,马克思没有利用这篇《导言》,另写了一篇《序言》。他在《序言》中说:“我把 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 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1页)。《导言》在马克 思生前未发表,1903年3月,K.考茨基首次把它刊登在《新时代》杂志上。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https://img.taocdn.com/s3/m/a020e0f7e87101f69f319550.png)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读马克思于1859年1月完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写作,并于1859年6月11日在柏林出版。
在这一年的6月4日马克思为本书写了一篇《序言》发表在伦敦德文报纸《人民报》上。
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在西欧各国的确立,马克思便已经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并想写一部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巨著来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以此帮助无产阶级认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在《序言》中,马克思首先介绍了他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顺序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计划,然后叙述了自己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和经过。
《序言》最重要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所作的经典的表述,这一对人类历史本质及其规律的深刻理解一经获得便成为马克思全部研究工作的根本指南。
因而《序言》以其深邃的理论价值和独立的科学意义被载入史册,成为马克思主义最具影响的经典文本之一。
原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31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不过在这里倒不妨谈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
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
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32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33。
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当时,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
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34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入剖析和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存在着剥削、不平等和阶级斗争等问题,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是私有制。
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占有,而大多数人则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控制权。
这种制度导致了财富的集中和贫困的扩散。
其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是不可避免的。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来获取剩余价值,而工人则被迫接受低于其劳动价值的工资。
这种剥削导致了工人的贫困和不满,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马克思还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他认为,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而这种冲突会导致阶级斗争。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和财富的重新分配,从而消除剥削和不平等。
最后,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他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革命的主要力量,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总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他的理论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