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探索自然世界——中班科学教案设计
探索自然世界——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自然界的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
2. 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讨论动物的适应环境和生存技能。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
2. 带回动物图片,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
3.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不同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
第二章:探索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2. 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关爱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
2. 观察植物的生长需求,如水分、阳光等。
3. 讨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
2. 带回植物,让幼儿亲手种植,观察其生长过程。
3. 进行观察记录,让幼儿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三章:揭秘天气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2. 培养幼儿对天气的关注和应对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等。
2. 观察天气现象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 讨论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应对方法。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户外观察不同天气现象。
2. 带回天气图片,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
3. 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扮演天气预报员,分享天气信息。
第四章:认识地球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自然环境。
2. 培养幼儿对地球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等。
2. 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 讨论地球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观看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
2. 带领幼儿参观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
3. 进行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环保宣传品。
第五章:探索简单的科学现象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含反思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二节《调皮的风》。
内容包括:风的产生、风的特性、风的作用以及风的利与弊。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产生原因,知道风的基本特性。
2.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风的作用以及风对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产生原因、特性及作用。
难点:风的作用及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扇、气球、风车、纸张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感受风的存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风的产生原因:空气受热或受冷,形成气流,产生风。
(2)风的特性:有方向、有速度、有力量。
(3)风的作用:使气温降低、传播种子、帮助航行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气球模拟风的产生过程。
(2)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4. 实验探究:(1)用风车和风扇验证风的方向和速度。
(2)用纸张模拟风的力量。
风的产生、特性、作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调皮的风2. 板书内容:(1)风的产生原因:空气流动(2)风的特性:方向、速度、力量(3)风的作用:降低气温、传播种子、帮助航行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风。
(2)举例说明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有方向、速度和力量。
(2)风可以降低气温、传播种子、帮助航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亲身体验风的存在,激发兴趣。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风的产生、特性和作用,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1)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风的特征。
(2)了解风能发电的原理和应用。
(3)探索风对建筑物的影响,如何设计防风建筑。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验探究部分。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教材,涉及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奇妙的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盐的特性、用途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盐的名称、外观特点,了解盐的用途和重要性。
2. 学会观察、描述盐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盐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盐的名称、外观特点,了解盐的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盐、水、色素、放大镜、小勺、杯子、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盐、水、小勺、放大镜、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盐的杯子,邀请幼儿观察、猜测杯子里的物质是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盐的名称,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盐的外观特点教师展示盐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盐的颜色、形状等外观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3. 探索盐的特性(1)教师演示盐溶解实验,让幼儿观察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的溶解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了解盐的用途(1)教师通过讲解、举例,让幼儿了解盐在生活中的用途。
(2)幼儿讨论: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道例题:“请你说出盐的三个用途。
”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随堂练习:请幼儿在实验记录表上画出盐的外观,并写出盐的一个用途。
六、板书设计1. 盐的名称、外观特点、用途。
2. 盐的溶解实验步骤及结果。
3. 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和家人一起找出家里的盐,观察盐的外观,并记录下盐的用途。
答案:盐的外观为白色晶体,用途如腌制、烹饪等。
2. 课后实践: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道用盐的美食,感受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盐的特性、用途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中班科学教案含反思7篇
中班科学教案含反思7篇通过制定个性化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优秀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科学教案含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科学教案含反思篇1设计意图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各种物体都有影子,而且知道物体随光源的变化而变化。
在本节课中我穿插游戏,活动将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去观察、寻找物体影子的特征。
影子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感到非常好奇。
设计本次活动将在幼儿好奇的基础上,把幼儿带到室外,让幼儿自己探索、观察、集中游戏的方式使其对影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在本次活动中不仅要担当一个很好的引导者。
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孩子当中做一个参与者,鼓励幼儿共同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探究问题的根源,充分让幼儿感受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活动目标1、玩找影子的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通过玩游戏,获取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比如: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等。
3、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并让幼儿有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兴趣。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知道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影子随光源的变化而变化。
活动准备1、活动前,我将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开展踩影子、捉影子,积累关于影子的一些经验。
2、准备若干的粉笔和玩具用于最后的延伸活动,绘画影子。
3、时间安排在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一、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我有一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后,这是谁?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用谜语设出一个疑问,一方面是使教学更有趣味性,二则是使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这里来。
因为这次活动的地点是设在室外,各方面的干扰因素很多,容易使幼儿分散注意力。
他们通过开动脑筋,从以前曾玩过的踩影子经验,可以得出答案——影子。
第二步则是在影子一词引出后,老师引导幼儿你去找一找哪些物体有影子,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寻找,根据活动场的原有资源,可能会找到大树、房子、滑梯的影子,其间我也加入到其中的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和幼儿探究出物体都有影子。
《头发的隐秘》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头发的隐秘》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科学教案:头发的隐秘教学目标:1.认识头发的结构和特点;2.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3.理解头发的生理功能;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5.培养学生保护头发的习惯。
教学准备:1.《头发的隐秘》这本科普读物;2.图片、图表等视觉教具;3.头发样本;4.镜子;5.实验器材:显微镜、刷子;6.实验材料:洗发水、吹风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头发,让学生尽量观察头发的颜色、长度、质地等特点,然后让他们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让学生思考:头发和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关系?头发有什么作用?二、探究头发的结构和特点(15分钟)1.利用图片等视觉教具向学生展示头发的结构,并讲解头发的简单结构,如毛囊、表皮、角质等。
2.让学生试着用手指触摸自己的头发,感受头发的质地和柔软度,并和同桌讨论头发的特点。
三、观察头发的生长过程(15分钟)1.给每组学生一支头发样本,让他们用显微镜观察头发的结构细节,如鳞片等。
2.让学生观察头发生长的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头发是怎么长的?头发的生长速度有多快?头发会掉吗?四、探究头发的生理功能(15分钟)1.通过图片等视觉教具,向学生介绍头发的生理功能,如保护头皮、调节体温等。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头发会直立起来?头发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为什么剪头发后会长得更快?五、保护头发的习惯(15分钟)1.让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容易损害头发的行为,例如使用过热的吹风机和梳子等。
2.引导学生总结保护头发的方法和习惯,如定期修剪、适当使用洗发水等。
六、小结与延伸(10分钟)1.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头发的作文,包括对头发结构、生长过程和生理功能的认识,并陈述保护头发的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利用科普读物和视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保护头发的意识。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各种取暖用具》
《各种取暖用具》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常见的取暖用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取暖用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分析各种取暖用具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取暖用具的图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用的记录表、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取暖器,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二)自主学习,认识各种取暖用具1.教师出示各种取暖用具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观察,找出自己认识的取暖用具。
2.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取暖用具,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及使用方法。
(三)分组讨论,分析各种取暖用具的优缺点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记录表,要求学生记录各种取暖用具的优缺点。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各种取暖用具的优缺点。
3.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制作取暖工具1.教师出示制作取暖工具的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取暖工具,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观察家里的取暖工具,了解其工作原理。
2.向家人介绍各种取暖工具的优缺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补充: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取暖工具的效能,并能够描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2.对话设计:教师展示一个电暖器,问:“你们知道这个是如何让房间变暖和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电暖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补充: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对比分析不同取暖工具的效能和适用场景。
2.对话设计: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提问:“你们小组认为哪种取暖工具在户外最有效?为什么?”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教案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教案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对动物的生存方式感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动物小卡片若干,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1、提问:小朋友,如果我们用筷子去碰乌龟和田螺的时候,它们会怎么样?为什么它们都缩到壳里?二、看图交流找一张动物图片,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它们怎样保护自己的?三、动物自我保护方法分类1、快跑逃生的:兔、羚羊、鹿等。
2、保护色蒙蔽敌人的:变色龙、青蛙、鸵鸟、斑马。
3、释放气味的:放屁虫、黄鼠狼、臭鼬。
4、装死的:毛毛虫、狐狸、金龟子。
四、幼儿分类摆放图片。
对动物用保护色、快跑、装死、释放气味等方法来觅食和保护自己的方法作小结。
五、游戏:动物王国探秘1、扮演各种动物,戴好头饰,到动物王国探秘,每个关口都有凶猛的动物把关,我们小动物要想办法闯关并保护好自己。
2、出示动物王国探秘路线图,带领幼儿闯关。
遇到凶猛的动物,做相应的保护自己的动作。
活动自然结束。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
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
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教案精选篇2活动意图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于各种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图形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平面的、感性的层面上,因此他们在活动中无法正确表现出图形的主要特征。
为了让孩子们对图形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动手尝试操作中,加深对长方形的主要特征的理解。
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长方形的主要特征,提高图形识别能力。
2、在活动中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观察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学具:不同长度的管子若干。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2、经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一样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3、感受参加吹泡泡活动的欢乐,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准备: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等常见洗涤用品(一组一种);人手一杯清水;吹泡泡的工具;搅拌棒;座位安排(前面放一排操作台)实物图标记。
活动过程: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有没有吹过泡泡(2)引导幼儿讨论:在清水中加些什么能够吹出泡泡(3)幼儿认识洗涤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经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一样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一)第一次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1)请幼儿把自我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搅拌,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师:小朋友选一种自我喜欢的洗涤用品,把它放到水里,搅拌一下,仔细观察洗涤用品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幼儿交流操作过程(3)教师示范,解释溶解现象小结:洗涤用品加入水搅拌后就在水里溶化了,我们把这种趣味的现象叫做溶解(2)吹泡泡玩一玩(你们做的泡泡水吹出泡泡吗)小结:洗洁精更容易处出泡泡,泡泡水浓就容易吹出泡泡,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第二次操作(经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一样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1)把刚才小朋友介绍的方法用一用。
(2)也能够加入两种或者更多种的洗涤用品混合后再吹泡泡,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幼儿交流经验总结:不一样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多更大的泡泡。
3.结束部分播放音乐,幼儿随教师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第2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空气是个大力士一、理论依据《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落下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落下来》含反思教案名称:落下来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教学时间:3节课(30分钟/节)一、教学目标:1. 同学能够初步理解物体由高处落下来的原因。
2. 同学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落下的过程和原因。
3. 同学能够通过试验活动初步了解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4. 同学能够培育察看、探究和动手试验的本领,激发古怪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落下?2. 为什么物体从高处落下来?3. 重力和空气阻力对物体落下的影响。
4. 试验活动:风筝的飞行和落下。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什么是落下?1. 老师用图片或物品示范,让同学了解什么是落下。
2. 老师帮忙同学感受落下的过程和特点,例如:快慢、声音、触感等。
3. 老师问同学:有哪些物品会落下来?为什么会落下来?引发同学对物体落下的思考和探究。
第二课:为什么物体从高处落下来?1. 老师通过故事或比方,让同学理解物体由高处落下来的原因。
2. 老师介绍重力的概念和作用,让同学初步了解重力对物体落下的影响。
3. 老师通过试验示范,让同学了解同样大小、形状的物品从同样高度落下时,重的物品会比轻的物品落得更快。
第三课:重力和空气阻力对物体落下的影响1. 老师介绍空气阻力的概念和作用,让同学初步了解空气阻力对物体落下的影响。
2. 老师通过试验示范,让同学了解同样大小、形状的物品从同样高度落下时,面积大的物品会比面积小的物品落得更慢。
3. 老师通过试验活动:风筝的飞行和落下,让同学初步了解重力和空气阻力对风筝的影响。
四、反思:本课程设计针对幼儿园中班下学期,以“落下来”为主题,通过故事、示范和试验等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了物体落下的原因和影响,培育了察看、探究和动手试验的本领,激发了古怪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实施中,我发觉幼儿在对故事和试验的理解上有肯定难度,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际操作来帮忙他们深入理解。
此外,在试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控幼儿的安全,供给安全保障,防止意外发生。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含反思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中班下学期的科学课,教材选用的是《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调皮的风”。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了解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作用,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知道风是什么,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风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不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车、气球、纸张、扇子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吹气球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风的存在,引发幼儿对风的兴趣。
2.讲解:介绍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作用,让幼儿了解风的特点。
3.观察:让幼儿观察教具和学具,了解风的作用,如风车转动、气球升空等。
4.体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具和学具,体验风的作用。
5.探究:让幼儿分组讨论,探究风的形成原因和不同特点。
6.展示: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风的理解,如绘画、制作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风的特点、形成原因、作用。
七、作业设计1.画一画,吹一吹: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风,并尝试用吹的方式让画纸飘起来,感受风的作用。
答案:幼儿完成画作,并能用吹的方式让画纸飘起来。
2.家庭小实验:让幼儿在家中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风车,观察风车的转动情况。
答案:幼儿完成风车制作,并能观察到风车的转动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吹气球、观察教具和学具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作用,幼儿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探究风的形成原因和不同特点时,部分幼儿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风能的利用,如风力发电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2024年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磁铁小车》含反思
2024年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磁铁小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磁铁小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掌握磁铁的吸力与排斥力,并学会运用磁铁制作一辆简易的小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有吸铁性和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磁铁小车,掌握磁铁的吸力与排斥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铁的极性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磁铁的吸铁性,以及磁铁小车的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小车模型、教学PPT。
2. 学具:磁铁、回形针、纸板、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学生观察一辆磁铁小车,引发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这辆小车为什么会动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磁铁的基本性质,如吸铁性、极性等。
讲解磁铁的吸力与排斥力,以及其在磁铁小车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磁铁小车的制作过程,并讲解关键步骤。
讲解如何利用磁铁的吸力与排斥力,使小车前进。
4.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磁铁小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的磁铁小车,分享制作经验。
邀请其他同学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利用磁铁的有趣现象?六、板书设计1. 磁铁的基本性质吸铁性极性2. 磁铁小车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磁铁小车,并写一篇制作心得。
2. 答案:制作心得:1. 磁铁的吸力与排斥力是磁铁小车前进的关键。
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合理利用了磁铁的这些性质,使小车能够顺利前进。
2.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非常重要。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了磁铁小车的制作。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含反思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调皮的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第二节《调皮的风》。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风的定义、风的成因、风的力量和风的利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风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特征,如风速、风向等。
3. 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力量和风的利用。
教学重点:风的定义、风的成因、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车、气球、纸张、扇子、风向计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风是从哪里来的。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风的成因、风的力量和风的作用,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
3. 随堂练习(15分钟)a. 教师提问:“风有什么作用?”让幼儿回答,并给予鼓励。
b.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帆船等。
4. 动手操作(20分钟)a. 制作风车: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力量。
b. 吹气球:让幼儿尝试用嘴吹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理解风的成因。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风的定义、成因、力量和利用。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定义:空气流动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2. 风的成因:空气受热或受冷,造成密度不均,产生流动。
3. 风的力量:推动风车、吹动树叶等。
4. 风的利用:风力发电、帆船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一种利用风的现象,并简单描述其原理。
2. 答案示例:画出风力发电,并描述风通过吹动风车叶片,产生电能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风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班下学期科学《有趣的门》教案
教案:中班下学期科学《有趣的门》教学目标:1. 了解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学会合作和分享。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有关门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门的结构和功能。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门的了解和认识。
二、观察和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门的各个部分,如门框、门把手、门锁等。
2. 邀请学生讨论门的用途和重要性。
三、绘画活动(10分钟)1. 邀请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一个自己设计的门。
2. 引导学生注意门的结构和功能,如门的开关、锁等。
四、分享和讨论(5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设计理念。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学会合作和分享。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门的认识和想象力。
2. 听取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的发言,了解他们的合作和分享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六、探索和实验(10分钟)1. 准备一些小纸门,分发给学生。
2. 邀请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打开和关闭小纸门,观察门的运动和结构。
3. 引导学生发现门的开启和关闭与门把手、门锁等部件的关系。
七、小组合作(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2. 邀请学生合作制作一个门的模型,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纸板门或木门。
3. 引导学生注意门的结构和功能,如门框、门把手、门锁等。
八、展示和分享(5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门模型,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学会合作和分享。
九、扩展活动(5分钟)1. 邀请学生思考如何改进门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加安全和方便使用。
2. 引导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并讨论其实施的可行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益的七星瓢虫》含反思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益的七星瓢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昆虫世界》第三节《有益的七星瓢虫》。
详细内容包括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态意义,以及如何辨别有益昆虫和害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七星瓢虫是一种有益的昆虫。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对有益昆虫的认知。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七星瓢虫有益于生态环境,并学会辨别有益昆虫和害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七星瓢虫标本、图片、视频、PPT、实物(如蔬菜、水果等)。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七星瓢虫标本,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七星瓢虫,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出现场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七星瓢虫的图片,讲解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2)举例说明七星瓢虫如何捕食蚜虫等害虫,保护植物生长。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观察实物(蔬菜、水果等),辨别其中有七星瓢虫的物品。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七星瓢虫,使其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益处。
(2)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有益的七星瓢虫2. 内容:(1)外形特征:红色或橙色,背部有七个黑色斑点,翅膀呈水滴状。
(2)生活习性:生活在植物上,捕食蚜虫等害虫。
(3)生态意义:有益于植物生长,维护生态平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七星瓢虫要求:在家庭、公园等地方观察七星瓢虫,记录其出现的位置、数量,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我为七星瓢虫设计一个家要求:发挥想象力,为七星瓢虫设计一个舒适、安全的家。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磁铁小车》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磁铁小车》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质物体。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磁铁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磁铁进行简单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两极现象,并理解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磁铁小车模型2.磁铁若干3.铁质物体(如铁钉、铁片等)4.白纸、彩笔5.滑轮组(可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磁铁小车,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小车是怎么动的吗?”2.幼儿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磁铁的性质,引导幼儿关注磁铁的吸铁能力。
(二)探索磁铁的性质1.教师分发磁铁,让幼儿自由探索磁铁的性质。
2.幼儿尝试用磁铁吸引铁质物体,观察磁铁的吸铁效果。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两极现象,让幼儿体验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现象。
(三)制作磁铁小车1.教师出示磁铁小车模型,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分组合作,制作磁铁小车。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幼儿完成磁铁小车的制作,展示作品。
(四)磁铁小车比赛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磁铁小车比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得快。
2.幼儿参与比赛,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滑轮组,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磁铁和滑轮组制作一个简易的升降机。
2.幼儿分组讨论,尝试制作升降机。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幼儿完成升降机的制作,展示作品。
2.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反思在活动中的表现。
五、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探索磁铁的更多用途。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探索过程,第二天与大家分享。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出示两块磁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谁可以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2.幼儿尝试将磁铁靠近铁质物体,教师问:“你们觉得磁铁会吸住这些铁制品吗?试试看!”教学难点:1.教师手持两块磁铁,问:“如果我把这两块磁铁的同一面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2.幼儿尝试并发现磁铁的同极相斥现象,教师进一步引导:“那如果我把不同的两面放在一起,又会怎样呢?”3.幼儿操作后,教师解释:“这就是磁铁的异性相吸现象,是我们今天需要掌握的难点。
中班下学期科学《有趣的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感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门”,知道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 能用多角度观察和描述“门”的特征,发展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生活中的各种门,如家中的门、幼儿园的门、公共场合的门等。
2. 了解门的基本结构,如门扉、门把手、门锁等。
3. 探究门的开关原理,如自动门、平开门、推拉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门,发展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探究和理解门的开关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门的图片或实物,如家庭门、学校门、商场门等。
2. 准备门的开关原理演示道具。
3. 准备记录用的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张门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门的名称。
2. 认识各种门:展示收集到的各种门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3. 探究门的开关原理:通过演示道具,让幼儿观察和体验门的开关过程,引导幼儿说出门的开关原理。
4.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门进行观察和记录,探究门的特点和开关原理。
5.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和补充。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引导幼儿思考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观察、表达和探究。
2. 关注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是否能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3. 评估幼儿对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是否能说出门的名称、作用和开关原理。
七、教学延伸1. 开展“设计自己的门”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门。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门的角色,体验门的重要性。
3.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家里的门,了解门的特点和作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中能安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2. 在引导幼儿表达和探究时,注意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想法。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扭扭棒》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扭扭棒》】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扭扭棒,知道其特性。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扭扭棒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扭扭棒作品。
三、教学准备1.扭扭棒、剪刀、胶水等材料。
2.课件:扭扭棒的制作过程。
3.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扭扭棒,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讲解扭扭棒的制作方法(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扭扭棒的制作过程。
(2)教师讲解扭扭棒的制作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动手操作(1)教师发放扭扭棒、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创作出有趣的扭扭棒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4.创意绘画(1)教师出示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引导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2)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扭扭棒装饰画面,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教师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扭扭棒的制作方法,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创作扭扭棒作品。
2.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创作的扭扭棒作品展示在教室环境中,营造浓厚的创作氛围。
3.区域活动:教师在美工区投放扭扭棒、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创作。
4.社主题教育活动:教师以扭扭棒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如:扭扭棒创意秀、扭扭棒故事会等。
六、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扭扭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制作过程,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益的七星瓢虫》含反思
3.保护意识:捕捉过程中,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例题讲解
在例题讲解中,七星瓢虫的生态价值和防治方法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生态价值:详细讲解七星瓢虫在防治农作物害虫方面的作用,让幼儿明白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情景导入
1.利用捕捉七星瓢虫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七星瓢虫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内容丰富,但要注意七星瓢虫生态价值和防治方法的讲解是否通俗易懂,避免过于复杂。
2.教学方法方面:实践活动和观察讨论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但需注意观察环节的安全问题,确保幼儿在活动中不受伤害。
六、板书设计
1.标题:有益的七星瓢虫
2.内容:
-外观特征:红色、圆形、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吃害虫、生活在植物上
-生态价值:防治农作物害虫
-防治方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有益昆虫,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2.答案示例:蜻蜓、蜜蜂、蝴蝶等,它们分别具有捕食害虫、传播花粉等作用。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益的七星瓢虫》含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昆虫世界》中的第三节,主题为“有益的七星瓢虫”。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七星瓢虫的外观特征、生活习性、生态价值和防治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幼儿了解七星瓢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教具:七星瓢虫模型、图片、PPT、视频、观察盒等。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调皮的风》(2篇)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调皮的风》活动目标:1、通过身边常见物品感知风的存在,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知道风是有大小,有方向的。
2、引导幼儿热爱科学,喜欢探索。
活动重点:通过身边常见的物品感知风的存在。
活动难点: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知道风是有大小,有方向的。
活动准备:小红旗一面,风车一个,胶袋一个,气球一个,百宝箱一个。
活动过程:一·出事百宝箱,吸引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1·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周老师,我是李老师,今天我们给小朋友到来了一个百宝箱,(.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里面会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师:这是什么呀?他是干什么用的呢?(取出气球,一一引导幼儿介绍)师:这些东西除了小朋友刚才说的用途,还能干什么用呢?我们一会儿一起去发现。
(请1个小朋友上台做游戏)做游戏有奖,把气球吹有气,然后让气吹向幼儿,带出风吹是什么感觉2·出示小红旗,导入主题师:让我来摸一摸百宝箱里面还有什么东西,咦,这是什么呢?那一起来和小红旗做一个游戏吧!规则是你们不能碰到他,让他飘动起来。
(请两个小朋友上台做游戏)小结:我们用身体的某个部位动一动就会带动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风会让小旗飘动起来。
二、幼儿抢答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感觉有风的存在。
(有奖问答)三、出示胶袋,引导幼儿感知风的方向。
师: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猜猜会是什么呢?哦,原来是胶袋,那胶袋有什么好玩的呢?四、出示胶袋,引导幼儿了解风是有方向的。
1、通过带领幼儿不断地操作,得出结论:想让胶袋飞向哪里,就要让风向那个方向吹,风是有方向的。
2、风起的时候,会把树叶吹落下来,落在地上的树叶被风吹起来,塑料袋,纸片也会飞起来,所以我们不要随地扔垃圾,见到纸片要捡起来放垃圾箱里。
3、出示图片,认识了解自然界的风,风的危害和风的用途。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调皮的风》(2)科学教案:调皮的风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风的存在和特点。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落下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落下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掉落的现象。
2.发现掉落物体的规律性。
3.提高幼儿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促进幼儿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讲故事《掉进井里的青蛙》或者在教室内将物体从不同高度掉落,并且让幼儿做出回应。
2.带来不同重量的物体,如球、石头、玻璃瓶等。
3.清晰明了的黑板或白板,以及相应的写字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将一个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掉下来。
首先请幼儿观察,再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思考并讨论,探究物体掉下的规律性和原因。
2. 活动环节教师将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掉下,如玻璃杯、石头和小球等,请幼儿描述不同物体掉落时的表现和声音,注意观察它们的时间、速度和特点。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总结环节将幼儿的观察和描述内容归纳总结,进而引导小朋友发现物体掉落的规律性。
比如,同一高度下,不同重量的物体掉落的时间一样,小球掉落的速度比较快而玻璃瓶掉落的速度比较慢。
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在黑板上画出来,化繁为简,加深幼儿们的理解。
4. 拓展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幼儿自由探索不同高度物体掉落的现象,引导幼儿们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出不同高度的落脚点,并预测不同物体从高落下的表现。
四、教学反思此次课程以掉落现象为主,根据幼儿身边的环境,以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全方位呈现不同物体掉落的现象。
在听故事及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幼儿们对物体掉落的现象有了一个大可爱的认知,体验到物理知识的乐趣。
同时,教师注重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并在最后培养幼儿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培养了幼儿主动发现和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还应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教导幼儿控制好力度和方向,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这堂课既加强了幼儿观察、描述和总结能力,又激发了幼儿自我探究的潜力,同时又增加幼儿们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为教师的工作带来更高的精神激情和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四季活动目标: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学会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认识。
教学时间:2教时第一教时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你认识这些花吗?你见过吗?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2、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数学用书,并讨论:春、夏、秋、冬各季有季节代表性的花分别有哪些?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四季的拼图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1、了解四季有意的变换顺序。
教师有意不按顺序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各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四季的特征正确排列四季的变换顺序。
2、分组进行拼图游戏。
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不断提醒幼儿要按不同的季节进行拼图并排序。
鼓励各组幼儿按排列的顺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变化特征。
3、制作册教师引导幼儿在四张纸上分别画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将画好的四季特征按顺序装订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册,并请幼儿写上自己的名字。
幼儿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册。
2、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温度,培养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2、教幼儿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教幼儿初步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
4、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温度计,懂得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降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教学时间:2教时第一教时活动准备:1、每组一支气温计,其他温度计(如体温计)若干。
2、温度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1、教幼儿认识温度计。
“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是多少度呢?”“我们看到桌上的东西就是测量温度的,叫温度计。
它能告诉我们气温的变化,比如今天×度,昨天×度……”“你们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一样的地方?”2、教幼儿学习怎样测量气温。
“你们知道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是干什么用的吗?”请幼儿观察,红柱子指到的数字就是温度。
“现在我们来用温度计测量活动室里是多少温度”。
幼儿学习观察测量温度,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你们测出来现在温度是多少?”幼儿交流。
“我们再把温度计放到外面一会儿,测一测外面的温度是多少,好不好”?幼儿继续学习测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你们发现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外面的温度是多少?”幼儿表达、交流。
3、介绍其他的温度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房间和外面的温度的方法。
老师这里还有别的温度计,你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出示体温计,水温计。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的体温,看他有没有发烧;水温计用于测量水的温度,了解热水瓶是否保暖,用在实验室测量水的温度等等)幼儿表达、交流。
活动延伸:1、在室内外各安装一支温度计,供幼儿日常观察。
让幼儿在一天种不同时间观察、记录气温的变化。
课后小记:据我了解,多数幼儿家里没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了解很少,但对温度变化很感兴趣。
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积极指导,幼儿均能积极参加操作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但他们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支温度计,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自制温度计教具一件。
字卡:“上升”、“下降”记录符号“↑”、“↓”。
活动过程:1、迷语导入主题。
“一根红线墙上挂,能变长来能变短,天冷天热去问它。
”幼儿猜出后,让他们讨论:温度计是做什么用的。
2、出示温度计教具指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着重了解温度计中水银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
3、幼儿探究活动让幼儿各自把温度计放在自己的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观察水银柱的升降变化,说出为什么。
教师有针对性地启发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同时教幼儿掌握词汇:上升和下降,学习用符号“↑”和“↓”记录温度上升和下降。
4、老师规纳幼儿的发现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杯中,水银柱就上升;插入冷水杯中,水银柱就下降。
5、扩散思维训练让幼儿想一想,除放进热水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水银柱上升。
幼儿通过尝试,知道用手捂、嘴呵气、太阳晒等都可使水银柱上升。
6、学习看度数,知道它的意思(1)让幼儿看温度计,读出度数。
教师随机指导。
(2)向幼儿讲解0℃以上和以下表示什么意思,各有什么读法。
强调标准读法,如5℃应读5摄氏度,-6℃应读零下6摄氏度。
(3)教师操作教具,幼儿读出度数。
先请能力强的,再请能力差的。
(4)让幼儿再次把温度计放进冷、热水杯中,自己读度数,同桌幼儿相互观察纠正,教师指导帮助认识度数有困难的孩子。
7、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温度计的用途,它跟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温度计?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它?8、让幼儿感受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温度。
幼儿自由选择地点测量温度。
如:室内、室外、阳光下、阴凉处、厨房里等,发现差别,讲述差别并知道为什么。
活动延伸:让幼儿记录一周自己家中客厅里早、晚的温度。
并从中发现规律。
课后小记:在此活动之前,我班大部份幼儿对温度计了解甚少,更不会标准认读温度计的度数,经过此活动后,教师再次测查,全班幼儿都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遇热水银柱会上升,遇冷水银柱会下降的科学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计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
此活动能运用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向日葵活动目标:1、在感知葵花籽宝宝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葵花籽宝宝的特征2、初步了解葵花籽宝宝种子的作用,知道一粒种子能长出许多果实。
3、能积极地参加探索葵花籽种子的活动,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探究向日葵成长的变化过程。
教学时间:2教时活动准备:各种种子若干、课件、自制向日葵一棵、小篮子、牛奶瓶、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一)认识葵花籽种子1、找葵花籽师:我是种子妈妈,今天带来了许多种子宝宝。
现在我就想和葵花籽宝宝做游戏,请你们找一些葵花籽宝宝放进篮子里好吗?(幼儿找葵花籽宝宝,边放音乐)2、认识葵花籽(1)师:“葵花籽宝宝长得什么样呀?”(幼儿自由说说,回答)(2)师:“葵花籽宝宝里面还藏着小秘密呢?”(请幼儿剥葵花籽探索)(3)教师小结:葵花籽呀一头尖尖的,一头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里面还有瓜仁呢。
(二)了解葵花籽种子的生长过程1、师问:“谁知道葵花籽是从哪里来的?”2、幼儿自由说说。
3、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那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瞧,(出示图片)(1)我们先把葵花籽种子放在泥土里,给它浇点水。
(2)过了段时间,葵花籽慢慢地发芽了。
(3)再过一段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小小的向日葵。
(4)慢慢地,向日葵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长大了。
这样一粒种子长出了许多葵花籽宝宝。
(出示自制向日葵,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4、师:小结:“其实呀,除了葵花籽宝宝是种子,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种子宝宝,也都是这样的”5、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葵花籽宝宝的生长过程。
(幼儿有节奏地随音乐表演)三、玩游戏——摇摇瓶1、师:“葵花籽宝宝呀很调皮的,它还想和我们玩摇摇瓶的游戏呢。
请小朋友把葵花籽装进瓶子里,然后把瓶盖子盖紧。
(幼儿操作,边放音乐)2、师:“摇摇瓶做好了吗?我们来摇一摇,会怎样的?(幼儿…..)好像什么声音啊!(幼儿……)是呀,它还有一个唱歌跳舞的本领呢。
3、(出示节奏谱) x x xx x (幼儿练习二拍子节奏)4、幼儿舞蹈出场。
课后小记: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我从物质准备上,突出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都是让幼儿在与直观的物质材料互动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的,并概括出事物的明显特点。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并和教师一起收集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物品等。
物质准备:教具:向日葵生长过程的故事。
学具:幼儿每人一套向日葵生长过程的图片活动过程:(一)观看“向日葵动画”故事,了解向日葵生长过程1、幼儿讨论:葵花籽是哪里来的呢?(教师出示向日葵的生长图片,但无顺序)2、幼儿自由排图,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师:我们每位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套向日葵生长过程图,请你看一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请你把它按顺序排下来。
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师请不同排列顺序的几名幼儿到前边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2、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师:到底谁排得正确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向日葵的一生,你们边听边看,看一看哪种排列方法是对的。
(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视听结合,使幼儿了解排列顺序)(1)讨论: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指着自己的图说一说。
(二)品尝“向日葵种子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师:葵花籽的食品吃起来会是什么味道的呢,我们一起尝一尝吧!1、幼儿和教师一起品尝葵花籽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教师引导幼儿不浪费食物。
2、讨论:向日葵种子做的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三)种植“向日葵的种子”,延续幼儿探究向日葵的兴趣留小任务:春天到了,咱们班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我们一起来种一种,看一看到底是不是按照咱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我们要细致的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最棒的小小记录员。
课后小记:引导幼儿在实验、参观、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充分感知、观察、操作和思考,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主动获取有益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
本着这一思想,我在选择教育方法的时候,突出整合欣赏、谈话、实验等方法,突出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达到突破教育的重点与难点的效果。
4、树木是我们的好朋友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3、了解树木和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树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难点是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学时间:2教时活动准备:沙尘暴纪录图片;树木作用图片一组;树宝宝头饰一个。
第一教时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观看纪录图片,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图片,大家看里面介绍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问:你刚刚看到了什么?沙尘暴是什么样子的?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沙暴尘?(二)展开部分介绍树木与人类的关系出示树宝宝,以树宝宝的口吻询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吗?结合幼儿回答情况,出示图片。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我们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很愿意与你们做朋友,大家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呢?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