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细菌的形成 检测及感染防治
1细菌的L型2灭菌名词解释
1细菌的L型2灭菌名词解释细菌的L型: 探索微观世界的奇妙之旅细菌是一类微小而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细菌以其简单的结构和独特的生命方式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事实上,细菌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和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探讨细菌中的一种类型,即L型细菌,并对灭菌这个名词进行解释。
一、细菌的L型细菌的L型指的是某些细菌的“可变形态”。
这些细菌具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典型的细菌形态,也称为R型(Regular-type),另一种则是L型(L-form)细菌。
与典型的细菌形态相比,L型细菌缺乏细胞壁,这使得它们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大小。
L型细菌的非典型形态使得它们对抗抗生素的能力增强,从而增加了对宿主(如人体)的慢性感染的风险。
这是因为细菌细胞壁是许多抗生素作用的靶点,而L型细菌几乎没有细胞壁,因此对一些抗生素的抵抗性更强。
此外,L型细菌在生长和繁殖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
传统的细菌在分裂时会经历二分裂,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为两个,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而L型细菌则通过发生内部分裂形成两个细胞,这个过程被称为内分裂。
这使得L型细菌的生长过程更具挑战性,也为科学家们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二、灭菌的名词解释灭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完全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的重要性在于阻止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传播和感染,从而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安全。
在医疗领域,灭菌至关重要。
手术器械、注射器、药品等都需要在使用前得到严格的灭菌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并预防因交叉感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灭菌方法也逐渐出现。
例如,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利用高能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氧和活性氮等物质杀灭微生物。
这种新型的灭菌技术在灭菌速度、效果和经济性方面都具备优势,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细菌的L型是微生物世界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它们缺乏典型的细胞壁结构,对抗抗生素的能力更强,对宿主形成潜在的慢性感染的风险。
加强L型细菌的感染防治
加强L型细菌的感染防治陕西省千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蒲会强(主管检验师)邮编:721100L型细菌、即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因其首先由李斯特(Lister)研究院发现,故取其第一个字母而称之[1]。
细菌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丧失细胞壁成为L型细菌。
L型细菌的发现,为临床有明显感染病灶而常规培养方法找不到病原微生物的病例及慢性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病例提供了新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近几年由于人们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造成L型细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
变形后的细菌其形态、培养特性均发生了改变,以致查不出病原使许多病人贻误诊治。
所以,加强对L型细菌的认识,对临床诊治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L型细菌的形成原因L型细菌的形成与细菌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人工诱导作用有关。
人工诱导使细菌变成L型的因素较多。
有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酶类如溶菌酶、酯酶等;机体的一些免疫因素,如抗体、补体、吞噬细胞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肾髓质的高渗、尿液中的高浓度尿素等;化学因素,如去氧胆酸盐,化学消毒剂等;其中用药剂量、疗程不足或用药不当是细菌转为L型的重要原因。
与临床有关的人工诱导形成L型细菌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1、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效浓度不够,疗程不足,造成细菌未被杀死,部分细菌虽细胞壁无法合成,但菌体顽强的生存下来,成为L型细菌。
2、抗生素联合应用不合理,未产生协同作用而产生了拮抗作用。
如杀菌的青霉素与抑菌的四环素、红霉素类合用,使抗生素抗菌能力下降,有效浓度不足,从而使L型细菌的形成成为可能。
3、人工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不足、消毒剂浓度不足。
在不利条件下,细菌转变成L型细菌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1、宿主机体有时由于代谢原因(酸中毒)厌氧条件(深部感染),细菌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导致L型细菌的形成。
2、肾髓质的高渗使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成为L型细菌。
机体的免疫因素:由于宿主抗体免疫力低下,宿主机体抗感染免疫系统的不完全吞噬作用及宿主机体体液中各种抗感染免疫物质如溶菌酶乙型溶素对细菌的不完全作用。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76b5e49a-6ea5-11ec-b543-7cb59b590d7d绪论1.微生物的三种类型和八种类别是什么?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术语解释:细菌L型;中介的质粒;孢子2、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g+菌与g-菌的细胞壁的比较。
3、简述细菌l型的形成、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4.描述一些抗生素(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链霉素)的抗菌机理。
5.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第2章细菌的生理1.术语解释:imvic测试;热原;细菌素;内毒素;外毒素;培养基;菌落;纯文化2。
细菌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专性厌氧菌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3.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类型及其医学意义?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按物理性状不同可将培养基分哪几种?各有何主要用途?6.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些文化媒体?请列出一种常见的培养基。
7.根据细菌代谢过程中对分子氧的需求,可将细菌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术语说明:消毒;消毒;不育;无菌手术;2.常用湿热灭菌方法的种类、效果及适用范围。
3.高压蒸汽灭菌需要什么条件和用途?4.请描述紫外线的杀菌机理、特点和注意事项。
5.根据杀菌能力,化学消毒剂可分为哪三类?6、简述乙醇、碘酊、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戊二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主要特点。
7、请简要说明手术室常规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什么?9.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感染后对个人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可分为哪四类?10.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是什么?每个类别的代表是什么?1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4章噬菌体1.术语解释:噬菌体;原噬菌体;有毒噬菌体;溶原细菌2、毒性噬菌体增殖以何种方式增殖?它的增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温和噬菌体在宿主菌内有哪几种存在状态?一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名词释义:转换;共同的转导;溶原转化;耐药变异;卡介苗2。
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
Re ut Th n e t n r t fb ce ilL.o mswa 2. 7 ( 5 8 )i ain swih u ia y i fcin。 7 1 % ( 3 3 ) f sl s eif ci ae o a t ra f r s4 1 % 3 / 3 n p te t t rn r n e to 3 . 4 o 1/ 5 o
细 菌 L型 只有 在 高 渗 环 境 中才 能 存 活 和 增 殖 , 在 普通 培养基 上不 能生 长或生 长不 良好 ; 临床对 疑为 泌 尿系感 染 的患者采 用普 通 培 养基 不 能 分离 L型病 原菌, 导致 漏 诊 或 误 诊 [ ] 1 。此 外 , 于 L 型 细 菌 的 由 细胞 壁缺 陷 , 因而对作 用 于细胞壁 的抗 生素呈 现不 同 程度 的耐 药 , 临床合 理用 药造成 困难 。作者 对本 院 给 8 3例泌 尿系感 染 患 者进 行 细 菌 L型 分 离 鉴定 , 测 并
cp o lx cn a d p ncln G . n ls o Ba t ra a d t er L f r h ud b t e d tce c n iee n r ae n ir f a i n e ii i Co c u i n o l ce i n h i -o mss o l o h b ee td, o sd r d a d te td i
泌 尿 系细菌 L型感 染 及对 抗 生 素耐 药性 的检 测
郑 文 平
( 城 市 人 民 医 院 外科 , 西 韩 城 韩 陕 750) 14 1
De e to fb c e i l fL— o m sa d isa tb o i e it nc n p te swih u i a t c i n o a t r a f r n t n i i tc r s s a ei a i nt t r n - o r n e to y i f c in
l型细菌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l型细菌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L型细菌是一类在微生物学中研究的细菌变异型。
它们与常见的"R型"(regular型)细菌相比,在细胞形态上表现出显著的变异。
L型细菌一般呈不规则形状,不具有典型的细胞壁结构。
它们常常缺乏或具有缺陷的细胞壁合成酶,从而导致细胞壁合成受到限制。
这使得L型细菌在培养基中通常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机械刺激导致破裂。
此外,L型细菌在繁殖中也存在一些特殊的特点。
它们能够依靠一种被称为"S-layer"的外层蛋白质结构来维持细胞完整性,并进行细菌繁殖。
S层是一种覆盖在L型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结构,提供保护作用,帮助细菌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L型细菌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它们的存在对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L型细菌具有较弱的细胞壁,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更难被药物杀死。
此外,L型细菌在某些细菌感染中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在宿主细胞内形成长期潜伏状态,难以被免疫系统检测和杀灭。
l型细菌的名词解释
l型细菌的名词解释L型细菌,也被称为L菌体细胞,是一类特殊的细菌形态,其细胞形状呈现为L字形,区别于常见的棒状或球状细菌。
L型细菌的发现源于科学家对细菌形态多样性的研究,而其异形态对于人们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点和适应性进化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形态的多样性细菌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形态多样,通常我们熟知的细菌形状有球状、棒状和螺旋状。
然而,细菌的形态不仅因其属种而异,还可能受到环境压力和生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这种形态多样性在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适应性作用,使得细菌能够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如极端温度、高盐度和酸碱性环境等。
二、L型细菌的发现对细菌形态多样性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意外地发现了L型细菌这一异形态。
L型细菌是一类常见细菌的突变体,在细菌培养基中挤压成L形状,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
这种细菌形态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他们开始探索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对细菌的功能和适应性的影响。
三、L型细菌的形成原因L型细菌形成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些研究表明它可能与基因突变、外界环境压力和细胞内新陈代谢等因素有关。
L型细菌在其原始细菌基因组的基础上发生了基因改变,使得其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细菌呈现出不同于常规细胞的L形态。
四、L型细菌的功能和适应性L型细菌的形态改变对其生物学特点和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于一般细菌,L型细菌具有更高的耐受性和更强的适应性。
其特殊的细胞形状使得其在免疫应答和抗生素治疗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例如,L型细菌相对于常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其改变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使其更难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摧毁。
这使得L型细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和存活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理解耐药菌株的形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未来研究方向虽然L型细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关于其形成机制和适应性进化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深入探索L型细菌的形成机制和适应性进化的规律。
L型细菌及其感染(一)
L型细菌及其感染(一)【关键词】L型细菌L型细菌(L菌)早就发现了,只是直到近20多年来由于检验技术不断地改善,才对L菌及其感染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有关的报道才越来越多,其所致的病种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
据国内拟诊败血症的万余例一般培养的结果,有细菌生长者仅占17.8%~18.4%,即使诊断为菌血症者,细菌培养阳性者也仅占42%,脓汁培养阴性者达到27.3%,普通培养阴性者除疑厌氧菌外,就疑L菌;另有材料云,败血症常规血培养阳性率为13.2%,L菌的检出率为36.3%,甚有高至60%~80%;急性风湿热患者有83%从血中培养到L型链球菌;尿道感染尿常规培养细菌检出率为9.9%,L菌占33.9%,后者中大肠杆菌L菌占23.1%,金葡菌L菌占21.4%。
于今对L菌的认识已不仅是细菌形态学问题,而是涉及到传染病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生物制品质控等广泛领域的重要问题〔1〕。
因而作者据手头资料就此题目作一扼要介绍于下。
1L菌名称的由来1935年英国学者Klieneberger在研究鼠咬热的病原体念珠状链杆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肉眼可见的微小菌落,其菌体呈高度多型性,认为是该菌的一个变种;因为该变种是在Lister医学研究所内发现的,即取其第一个字母以命名,故称为L菌。
Lister是英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L 菌也称细菌L型,其可见的英文名称就有5个之多,即L-form、L-phase、L-organism、L-phasevariant和Cellwalldeficientbacteria,以前者为常见。
2L菌的分布此型细菌分布极广,可以说凡有细菌存在之处,如土壤、河水、动物器官及人体组织等,便有L菌的存在;病原微生物的L菌保存着一定的毒力,具有致病性。
已经发现一些真菌和螺旋体也会变成L菌。
3L菌的形成凡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菌壁,使其产生亚致死性损害的各种因素,均可诱生出L菌。
其机制有以下两种:3.1自发形成很少见,机制不明;目前所知只有念珠状链杆菌和拟杆菌可自然形成。
细菌L型——精选推荐
细菌L型一、概述细菌L型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
1935年由Klieneberge首先在Lister研究院发现,故取Lister的第一个字母“L”命名。
根据其细胞壁的缺陷程度不同可分为两类:1.原生质体(protoplast)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在溶菌酶或作用于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因素作用下,易使细胞壁完全缺失,而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所包裹,称为原生质体,由于原生质体内部的渗透压高达20~25个大气压,故在高渗环境中(如10%~20%的蔗糖溶液)原生质体可保持完整性而存活,而对低渗非常敏感。
2.圆球体(spheroplast)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少,虽然肽聚糖被破坏,但仍有其它成分如外膜等保护,且胞浆内渗透压(5~6个大气压)也较低,在非高渗环境如普通培养基中仍能存活。
这种部分缺失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圆球体。
迄今几乎所有细菌、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真菌等微生物中都发现有L型的存在。
能造成细菌产生L型的因素很多,除上述提到的因素外,还包括抗体和补体等。
L型在体内、外均可形成。
国内外某些研究已证实病原微生物的L型仍保留有一定的毒力,目前发现细菌L型与许多慢性反复性感染有关。
在临床上可引起肾盂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病。
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细菌L型呈杆状、丝状、圆形或卵圆形等多种形态,大小差别很大,最小球形颗粒仅0.05μm~0.5μm,称原生小体,1μm左右的称圆柱体,1.5μm~30μm的称巨形体。
因细胞壁缺失,革兰染色常发生改变,革兰阳性菌变为L型后,可染成阴性(有时仍为阳性)。
在同一张片子上可同时见到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着色不均。
细胞壁染色,菌体呈深紫色。
2.培养特性细菌L型需在高渗和营养丰富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培养基中需加入10%~20%的人或马血浆,0.8%~1.0%的琼脂。
此外,尚需加入大量蔗糖(15%)与NaCl(3%~5%),以维持其环境的渗透压。
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探讨
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探讨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人体的细菌 L型的分离培养,寻找一种培养细菌 L 型的最佳办法,以便临床鉴定与研究细菌 L 型。
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在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最终形成了细菌L型,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了细菌型、L型、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
结论:经过对细菌 L型的分离培养研究,发现血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对于培养细菌L型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
关键词:细菌;L型;分离培养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human L infection,to find a best way to cultivate bacteria type L,so that the clinical identification and study of bacterial L.Methods:the process of training the bottom of the bottle slightly dark purple in the common blood,supernatant of micro mixing or a bottle wall a small amount of granular material growth,were used to isolate plasma needle suspected culture was extracted and implanted in the common blood agar,L enrichment medium and L agar medium,the growth was observed.Results:the medium formedL type of bacteria in the blood agar,L in liquid medium form the type of bacteria,and the Suspicious culture with plasmapheresis implanted in L type bacteria in liquid medium and L type bacteria were separated from 23,the general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increased.Conclusion:after separation of L type bacteria culture studies,found that the blood agar solid medium has a good effect on bacterial type L.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study of the L type.Key words:bacteria;L;isolation and culture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所采取的标本均来自于我院近期收治的细菌感染致病的病人,病症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肝硬化以及扁桃体炎,提取标本共50例。
《细菌l型的形成》课件
L型细菌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多种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这些基因涉 及到细胞壁合成、自溶、生长繁
殖等多个方面。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 平、翻译水平以及蛋白质修饰等 方面,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影响
L型细菌的形成。
对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有助于 深入了解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为防治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03
细菌L型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
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性,对环境敏感 ,易于发生变异。
分类
根据形态和生化特征,可将细菌L型分 为不同类型。
02
CATALOGUE
细菌L型的形成机制
自然条件下细菌L型的形成
自然环境中存在多种因素可以诱 导细菌L型的形成,如环境压力 、营养缺乏、抗生素存在等。
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细菌的基因表 达,导致细胞壁合成受阻,最终
05
CATALOGUE
细菌L型的防治与控制
针对细菌L型的抗生素选择
总结词
合理选用抗生素
总结词
避免使用抑菌剂
详细描述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细菌L型的耐药性, 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避免滥用抗生 素,以免加重细菌L型的耐药性。
详细描述
抑菌剂可能促使细菌L型转变为更具有耐药性的菌 株。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抑菌剂,尽 量使用杀菌剂进行治疗。
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细菌L型感染
总结词:加强营养与锻炼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良好的营养和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细菌L型感染。建议合理膳食,增加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01
03
详细描述:针对某些特定细菌L型感染,可接种相应 的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细菌l型名词解释
细菌L型是指一类特殊的细菌形态,其中的“L”代表"L形"(L-form)。
细菌L型是一种特殊的细菌变异形态,通常在压力、抗生素等条件下出现。
以下是对细菌L型的名词解释:
细菌:微生物界中的一类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质和核酸等结构,可以以自主或寄生的方式存在。
L型:L型细菌,又称L形态细菌,指细菌发生特殊变异后失去细胞壁或细胞壁变得不稳定的形态。
其细胞膜能够自行扩张,并形成细胞壁,具有柔软和变形的特点。
细菌变异:细菌在适应环境压力或抗生素等条件下,经过基因突变或水平基因转移等方式发生的遗传性变化,导致细菌的形态、生长特性或耐药性等发生变化。
细菌形态:细菌的外部形状和结构特征,通常包括球形(球菌)、杆状(杆菌)、螺旋形(螺旋菌)等多种形态。
细胞壁:细菌细胞的外层结构,由多种复杂的聚糖和蛋白质组成,对细菌细胞提供保护和支撑作用。
变形性:细菌L型细胞具有变形和可塑性的特点,能够改变其形状和大小,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
抗生素: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某些抗生素可能引发细菌L型的形成。
细菌L型是细菌界的一种特殊变异形态,其独特的形态和特性使其在细菌学研究和医学领域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细菌的l型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
细菌的l型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动植物体内等。
它们在医学微生物领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既能是致病因子,也能是生物制剂的重要来源。
在细菌中,有一种特殊的形态被称为L型细菌,本文将对其进行名词解释。
L型细菌是一种变异细菌类型,其细胞壁缺乏一层外膜,仅存在内膜。
相对而言,典型细菌的细胞壁由内外两层膜组成。
由于L型细菌缺乏外膜,意味着它们对一些抗生素、毒素以及宿主免疫反应的防御能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引发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
这种特性使得L型细菌成为一种潜在的致病因子。
在临床上,L型细菌主要与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相关。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宿主免疫系统的平衡,引发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由于L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低,也使得一些感染性疾病难以被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清除。
尽管L型细菌在疾病发生中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但它们在医学微生物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由于L型细菌对宿主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其作为一种疫苗佐剂。
疫苗佐剂是一种可以增强疫苗免疫效果的辅助物质,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反应,提高对疫苗成分的免疫保护。
L型细菌的应用为疫苗研发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L型细菌还有潜在应用于生物制剂的可能。
生物制剂是一类来源于活体生物的制剂,常用于医学和农业领域。
L型细菌作为一种生物资源,可以用于生物制剂的开发和生产。
例如,在农业中,利用L型细菌可以制备一种天然的杀虫剂,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综上所述,L型细菌作为一种变异细菌类型,对宿主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耐受性都存在一定的特点。
在临床上,L型细菌主要与慢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而在科研和应用层面,L型细菌的存在为疫苗和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深入研究和理解L型细菌的特性和应用潜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并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支原体和细菌L型都是细菌的一种,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形态、生长特性、病理生理学等方面,详细介绍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形态支原体和细菌L型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大小为0.2-0.5微米,形态呈现螺旋形或球形,表面有着纤毛或不规则的细胞壁结构。
而细菌L型则是一种有细胞壁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大小约为0.5-1微米,形态呈现直杆形或弧形,表面有着规则的细胞壁结构。
因此,从形态上可以明显区分这两种细菌。
生长特性支原体和细菌L型在生长特性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支原体是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微生物,只能在细胞内寄生生长,无法在细胞外培养。
而细菌L型则可以在细胞外培养,需要寄生于其他细胞内才能繁殖生长。
另外,支原体的繁殖速度相对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生长到一定程度;而细菌L型的繁殖速度较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增殖。
病理生理学支原体和细菌L型在病理生理学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支原体是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结膜炎、尿路感染等。
支原体感染后,常常表现为潜伏期较长、病程较长、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而细菌L型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细菌,它可以寄生于其他细菌内部,对其繁殖生长产生影响,甚至可以引起其他细菌的死亡。
此外,细菌L型还可与其他细菌共生,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总结支原体和细菌L型在形态、生长特性、病理生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虽然它们都是细菌,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不同,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因此,对于医学工作者和公众来说,了解这些差异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细菌L型的形成机制与特性
细菌L型的形成机制与特性
于守平;葛晨霞;叶丽萍;单晓枫
【期刊名称】《中国兽药杂志》
【年(卷),期】2009(43)8
【摘要】细菌细胞壁部分缺损或完全丧失而形成的细菌称为L型,细菌L型是细菌重要的形态变异类型.本文对细菌L型的形成机制、鉴定方法、致病性及细菌L型的耐药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兽医临床有其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于守平;葛晨霞;叶丽萍;单晓枫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春,1301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1
【相关文献】
1.血平板分离培养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 [J], 邓维秀;李亚玲;唐微
2.紫外线诱导形成细菌L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边藏丽;张群;邓江陵;熊平源
3.臭氧诱导形成细菌L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J], 边藏丽;张群;邓江陵;熊平源;刘帮梅
4.多曲面喷头静电纺射流形成机制与成膜特性 [J], 权震震;王亦涵;祖遥;覃小红
5.信息商品的经济特性及其价格形成机制探索——近十年来信息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理论评述 [J], 袁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型细菌名词解释
l型细菌名词解释L型细菌,又称“变形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其形态呈不规则的丝状、球状、膜状、索状等多种形态,是细菌中形态变化最大的一类。
L型细菌具有很强的可变性和适应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宿主环境,且在宿主机体内可发挥致病作用。
L型细菌在细菌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解释了一些细菌所产生的一些病理学特征,例如乳酸杆菌。
它们也可以用作模型细菌以研究抗生素耐药性和细菌感染的机制。
L型细菌可以通过胞外胞芽分裂、孢子形成、主动分裂、裂解等方式进行繁殖。
它们可以自由游动,也可以通过纤毛、须毛等附件在液体中游动。
L型细菌的多样形态可以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来鉴定。
染色通常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结构。
L型细菌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可以利用不同的有机物和无机盐进行代谢。
它们可以进行厌氧代谢或需氧代谢,包括产酸、产酶、产气等。
L型细菌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有机物的氧化解合作用,如糖类的代谢。
L型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可能具有致病性和毒力。
它们可以产生一些外毒素和内毒素,引起宿主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
一些L型细菌还可以与其他细菌共同形成生物膜,提高生存的能力,并参与宿主体内的慢性感染过程。
L型细菌在医学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可以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感染等。
L型细菌的感染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总之,L型细菌是一类形态多样、适应能力强的细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医学意义。
对其形态、生理特性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检验科三基考试题(答案)
年月份: 姓名:分数:一、选择一、选择题(每题1 分,共40 分)[A型题]1。
对血沉测定标本影响的提法不准确的是( )A。
必须避免脂肪血;B。
抗凝剂配制准确,每周配1 次,冰箱保存;C。
抽血应在30 秒内完成;D。
血液凝固可使血沉增快;E.抗凝剂浓度增加使血沉减慢2。
干化学法测定蛋白质系用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下列哪项提法不准确,( )A.尿pH 对测定影响颇大;B。
服用奎宁、奎宁丁或嘧啶者,可出现假阳性反应;C。
主要对清蛋白敏感;D。
标本中含生殖系统分泌物可出现假阳性;E。
对肾病患者,特别需要系统观察尿蛋白病例,最佳方法仍为干化学法3.采集精液标本,错误的是()A。
体外排精是最佳的采集方法;B。
采集标本前必须禁欲3-5 天;C。
不完整的精液标本,不宜进行精液分析;D。
标本采集后应装在洁净、消毒的塑料试管;E.标本采集后立即保温送检,不得超过1 小时4。
用改良牛鲍计数盘计数白细胞,充池后每大方格容积为( )A.1 mm3 ;B。
10uL ;C。
0。
1 mm3;D。
1uL ;E.0。
1 mL5。
周围血液中不可能发现( )A。
血吸虫;B.弓形虫;C.微丝蚴;D。
疟原虫;E。
回归热螺旋体6.刺激机体产生类风湿因子的抗原是()A。
变性IgG ;B.变性IgM ;C。
变性IgA ;D.变性IgD ;E.变性IgE ;7。
可作为SLE 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 )A。
抗SsDNA 和抗sm ;B.抗dsDNA 和ANA ;C.抗DNP 和抗Sm ;D。
抗dsDNA 和抗Sm ;E。
抗DNP 和抗dsDNA8.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 )A。
I、II、IV型超敏反应;B。
I、II、III型超敏反应;C。
I、III、IV型超敏反应;D.II、III、IV型超敏反应;E.II、III、V 型超敏反应9.下列免疫检测方法中敏感性最高的是()A.沉淀反应;B。
凝集反应;C。
补体结合试验;D.放射免疫测定;E.ELISA10.下列哪种方法或试验不是凝集反应()A.抗球蛋白试验;B。
l型细菌概念名词解释
l型细菌概念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 L 型细菌不?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啊!L 型细菌就像是细菌界的变形金刚一样!比如说吧,普通细菌就像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有着坚硬的外壳和各种装备,能正常活动和战斗。
但 L 型细菌呢,就好像这个机器人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外壳没了,变得奇奇怪怪的。
L 型细菌其实是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原本保护它们的那层“铠甲”。
那它们怎么还能存活呢?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啦!它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想象一下,一个没了铠甲的战士,还能在战场上继续战斗,是不是很厉害?
它的形成原因也很有趣呢!可以是自发突变,也可能是在抗生素等环境压力下产生的。
这就好像人在困难的环境下会改变自己去适应一样,L 型细菌也会!“哎呀,没了细胞壁,咱也得活下去呀!”它们就是这样顽强。
在医学上,L 型细菌可不能小瞧哦!它们可能会导致一些难以治愈的感染。
就好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恶魔,时不时地出来捣乱一下。
比如有些感染老是反复发作,说不定就是 L 型细菌在作祟呢!
L 型细菌还特别狡猾,检测它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它们的形态变得不一样了,常规的检测方法可能就发现不了它们啦。
这就像一个善于伪装的特务,很难被抓住。
总之,L 型细菌是个很特别的存在,我们得重视它,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应对它带来的挑战呀!我的观点就是,L 型细菌虽然神奇又狡猾,但我们只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找到对付它们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 分 类 号 : 4 65 R 4 、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295 (0 8 1—2—2 1 7 — 4 5 2 0 ) 06 4 0 1 二 氧 化 碳 环 境 3 O 7℃培 养 , 由于 生 长 缓慢 , 培 养 过程 中应 故 仔细 、 耐心 , 以防 止 污 染 , 般 生 长 2 7 d后 , 成 中 间较 厚 、 一 ~ 形 四周 较 薄 的 荷 包 蛋 样 细 小 菌 落 。 L型 细 菌 在 液 体 培 养 基 中生 长 后 , 疏 松 的絮 状 颗 粒 , 于 管底 , 养 液则 澄 清 。 呈 沉 培 2 3 L型 细 菌 的形 态 L型 细 菌 的 形 态 因缺 乏 细胞 壁 呈 高 度 、 多形性 , 球状 、 有 杆状 、 状 。此 外 , 丝 L型 细 菌 尚 有 颗 粒 型 和 丝
李建宁 , 蒲会 强 , 张 奇。 1 陕 西省 宝鸡 市 中心 医院输 血科 (.
3 杭 州 艾 迪 康 医 学 检 验 中心 ) .
【 键 词】 L型 细 菌 ; 形 成 ; 检 测 ; 防治 ; 培 养 关
7 10 ;. 2 0 0 2 陕西省 千阳县人 民 医院检验 科 ;
维普资讯
・
64 ・ 2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0 0 8年 5月 第 5卷 第 1 O期
L b Me l , y 2 0 , 15 No 1 a d C i Ma 0 8 Vo. , . 0 n
L型 细 菌 的形 成 检 测及 感染 防治
状型两种类型 。
L型 细 菌 即细 胞 壁 缺 陷 的 细 菌 , 因其 首 先 由 李 斯 特 ( i — Ls t e) 究 院发 现 , 取 其 第 一 字 母 而 称 之 。L型 细 菌 的 发 现 为 r研 故 临床 有 明显 感 染 病 灶 而 常 规 培 养 方 法 找 不 到 病 原 微 生 物 的 病 例提 供 了新 的 诊 断 及 治 疗 依 据 。 近 几 年 由于 人 们 对 抗 生 素 的
I 型 细 菌 的形 成 与 细 菌 生 存 环 境 的 改 变 和 人 工 诱 导 作 用 有 关 。人 工诱 导细 菌 变 成 L型 细 菌 的 因 素 如 下 : 1 抗 生 素 , () 如 青 霉 素 、 锋 霉 素 、 古 霉 素 等 ;2 酶 类 , 溶 菌 酶 、 酶 ; 先 万 () 如 脂 () 体 的 一 些 免 疫 因 素 , 抗 体 、 体 、 噬 细 胞 ;4 物 理 因 3机 如 补 吞 () 素 , 紫 外 线 ; 5 化 学 因 素 , 去 氧 胆 酸 盐 。其 形 成 可 能 与 临 如 () 如 床 有 密切 关 系 。 1 1 生 素 使 用 不 规 范 作 用 于 革 兰 阳 性 球 菌 的 青 霉 素 类 有 . 抗 效浓 度 不 够 , 疗程 不 足 , 成 细 菌 未被 彻 底 杀 死 , 分 细 菌 细 胞 造 部 壁无 法合 成 , 菌 体顽 强 的 生存 下 来 , 为 L型 细菌 。 但 成 1 2 抗 生 素 联 合 应 用不 合 理 如 杀 菌 的 青 霉 素 与 抑 菌 的 四 环 .
1 I型 细菌 的形 成
2 4 L型 细 菌 的药 敏 试 验 、
挑 取 L型 菌 落 于 高 渗 肉汤 ,7 ℃ 3
培 养 6 8 h 以无 菌 棉 签 蘸 取 , L 型平 板 密 集 划 线 , 药 敏 ~ , 于 贴
纸片置 3 7℃烛 缸 ,4 4 2 ~ 8 h测 抑 菌 环直 径 。 3 L型 细 菌 的 防 治
L型细 菌 , 中 甲 型 溶 血 性 链 球 菌 6 其 2例 、 黄 色 葡 萄பைடு நூலகம்球 菌 1 金 6
例 、 肠 杆 菌 4例 。G a t 道 , 病 患 者 用 青 霉 素 治 疗 后 , 大 rp 报 淋 1 患 者 可 分 离 出 L型 细 菌 , 些 L 型 细 菌 对 青 霉 素 的 耐 药 2 这
素 、 霉素类合用 , 抗生 素抗菌能力 下降 , 效浓度 不足 , 红 使 有 从
而 使 L型 细 菌 的形 成 成 为可 能 。
性 比原 菌株 高 , 为 这 些 淋 球 菌 L 型 的 出 现 可 能 是 由 于 治 疗 认
不合 理 使 用 甚 至 滥 用 , 成 L 型 细 菌 感 染 呈 明 显 上 升 趋 势 。 造
原来 认 为 各 种 L 型 细 菌 有 一 个 共 同 的 致 病 特 点 , 引 起 组 织 即 间质 性 炎 性 反 应 l 。近 年来 新 的研 究 表 明 , 型 细 菌 表 现 出与 1 L 病 毒 相 似 的生 物 学 特性 和致 病 特 征 , 具有 致 突 变 和增 加 宿 主 细 胞 对 其 他 致 突 变 物 易感 性 的 可能 , 与肿 瘤 之 间关 系 密 切 { 。所 以加 强 对 L型 细 菌 的认 识 , 临 床 有 一定 的指 导 意 义 。 对
现 代微 生物 研 究 表 明 , 菌 细胞 壁 主要 成 分 是 肽 聚 糖 。因 细 L型 细 菌 细胞 壁 缺失 , 凡能 破坏 肽聚 糖 结 构 或 抑 制 其 合 成 的 故 抗 生 素 对 L型 细 菌 来 说是 无 效 的 。 ] 在不 少 病 例 中可 看 到 , 菌 L 型 是 在 治 疗 过 程 中 分 离 到 细 的 , 内 膜 炎 是 最 早 分 离 到 细 菌 I 型 的疾 病 之 一 , c mi 对 心 Sh t t 用青 霉 素治 疗 过 的心 内膜 炎 患 者 作 细 菌 分离 培养 , 1 1例确 在 0 诊 为 细 菌 性 心 内膜 炎 的 病 例 中 , 2例 分 离 到 典 型 和 不 典 型 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