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当事人下落不明

合集下载

失踪人口立案标准

失踪人口立案标准

失踪人口立案标准
一、失踪人口立案标准
1.失踪:指无正当理由失去联系,或者无可考证,被监护人、当事人或者公安机关认定为3日及以上未归返家中或生活地,以及未在符合其身份特征的地点被发现的状态。

2.未成年失踪人口立案标准:正当理由失去联系、或未及时回家,或者被第三方发现未在被监护人指定的地点,以及无可考证,被监护人、当事人或者公安机关认定未归返家中、或在未成年依法设置的所属机构,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无法被发现的情况。

3.成年失踪人口立案标准:指无正当理由失去联系、或未及时回家,或者被其他人发现未在被立案当事人身份特征相符合的地点,以及无可考证,被当事人、其他方或者公安机关认定未归返家中、或在成年依法设置的所属机构,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无法被发现的情况。

4.失踪行为立案标准:失踪行为指在社会上活动或出现可能影响其他人或机构的行为,以及在此期间被举报或被公安机关发现的情况,都可以依据证据立案。

5.立案暂行管理标准:就未成年人、成年人以及失踪行为而言,当发生失踪情况时,公安机关就可以立案暂行管理,以便在其失踪之前,做
好后续失踪人口工作的安排。

6.撤案标准:指失踪人口被确认,失踪行为已经解除的情况,公安机关可撤销立案。

7.失踪人口工作安排:对立案的失踪人口,公安机关在收集侦查信息的同时,也要安排后续的工作,包括搜救、应急支持、心理疏导等,以期尽快恢复失踪人口的安全。

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多少年宣告死亡

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多少年宣告死亡

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多少年宣告死亡民法对于我国社会的公民行为和法律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公民的一些行为也会在民法中得到解释。

那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多少年宣告死亡都有哪些解释呢,下面小编就这类问题为大家进行相关的解释和介绍。

一、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多少年宣告死亡1、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2、与宣告失踪制度的设计目的相比,宣告死亡主要解决失踪人的整个民事法律关系的状态问题,而宣告失踪则主要解决失踪人的财产管理问题。

3、故宣告死亡重在保护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宣告失踪则重在保护失踪人的利益。

第二十三条规定了宣告死亡的条件:公民下落不明须达到法律规定的期限(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产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终结之日起计算。

只有利害关系人提出宣告死亡申请的,人民法院才能依法作出死亡宣告。

宣告失踪人死亡,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失踪人的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宣告死亡的申请。

人民法院应当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间为1年。

寻找失踪人公告期限届满仍无失踪人生存消息的,便可作出死亡宣告判决之日期为失踪人死亡的时间。

此类事例比如登山遇雪崩、大海沉船等,等两年没有必要,只要有有关机关的证明即可。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公民失踪后,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从失踪的次日起满四年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宣告失踪的判决即是该公民失踪的证明。

我国对这类事件有着较强规定。

对于自然人失踪年满4年,我国人民法院予以受理。

我国对这类事件有着较强的规定,如自然人失踪一定时间,我国法律有着较强的规定解释和规定。

申请宣告失踪的条件

申请宣告失踪的条件

申请宣告失踪的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宣告失踪、宣告死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申请人应当是同失踪的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申请人包括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债权人以及有其他利害关系的人。

2.失踪的时间或者失踪的情形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宣告失踪的,公民下落不明必须满二年。

规定,申请宣告死亡的,公民下落不明必须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

如果某公民下落不明已满四年,在这种情况下,被申请宣告的人下落不明的时间既符合宣告失踪也符合宣告死亡的期限,是宣告该公民死亡还是宣告该公民失踪,取决于该公民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3.申请人必须递交申请书。

申请人不能以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失踪或者申请宣告公民死亡。

申请人必须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

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书应当写明失踪或者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4.向被申请人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

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下落不明的人失踪或者死亡,应当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此类案件由下落不明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便于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也便于人民法院审查和认定事实,作出裁决。

相关法规: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意义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

为消除因自然人长期下落不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法律通过设立宣告失踪制度,通过宣告下落不明人为失踪人,并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由代管人管理失踪人财产,以保护失踪人与相对人的财产权益。

它是一种不确定的自然事实状态的法律确认,目的在于结束失踪人财产关系得不确定状态,保护失踪人的利益,兼及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1)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夫妻一方下落不明怎么起诉离婚

夫妻一方下落不明怎么起诉离婚

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失踪)怎么起诉离婚一、关于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如何起诉离婚的法院管辖问题如郑某和徐某在甲地结婚,后郑某到乙地居住。

现郑某欲离婚,但无法联系到徐某。

乙地法院不予受理,理由是无法通知徐某,要求郑某向婚姻登记地法院起诉,但徐某离开甲地已经一年多,郑某无法找到他。

那么,郑某应如何起诉离婚?根据《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徐某离开住所地已超过了一年,因此郑某住所地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起诉后,如果仍找不到徐某,郑某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公告送达起诉书。

如果徐某不应诉,法院据此可以缺席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2、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2007年修正):第84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130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二、关于一方下落不明满两年,另一方是否可以直接起诉离婚问题如张某和杨某结婚后,张某下落不明已二年,杨某独自抚养着孩子,为了尽快结束这场不幸的婚姻,杨某不打算按照先宣告失踪或死亡后提起离婚的方式,而希望按照直接起诉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般公民夫妇间一方没有音讯另一方申请离婚的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从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与家庭断绝通讯关系已满两年的,经人民法院查证属实,可判决离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定夫妻之间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准予离婚:……12、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

人口失踪立案标准

人口失踪立案标准

人口失踪立案标准人口失踪是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下落不明,家属或相关单位对其行踪无法掌握的情况。

人口失踪可能是意外事件导致,也可能是被他人故意掩盖行踪。

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人口失踪立案标准,以便及时、有效地开展调查工作,找到失踪人员并保障其权益。

首先,失踪人口的基本信息是立案的前提。

警方在接到失踪人口的报案后,需要及时了解失踪人口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失踪时间、失踪地点等。

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帮助警方快速锁定失踪人口的可能行踪范围,开展调查工作。

其次,失踪人口的失踪时间也是立案的重要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失踪人口在一定时间内下落不明,才能被认定为失踪。

一般情况下,失踪时间需要达到24小时以上,才能被警方立案调查。

如果失踪时间未满24小时,警方可能会建议家属先行观察,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失踪人口的行踪。

此外,失踪人口的失踪地点也是立案的重要考量。

失踪地点的不同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地区警方,因此需要及时确定失踪地点,以便警方进行跨区域协作。

失踪地点的确定还可以帮助警方分析失踪人口的可能行踪范围,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工作。

最后,失踪人口的家属或相关单位的报案材料也是立案的必备条件。

报案材料需要包括失踪人口的基本信息、失踪时间、失踪地点、家属或相关单位的联系方式等。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警方了解失踪人口的情况,及时开展调查工作。

总之,人口失踪立案标准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掖。

警方在开展失踪人口调查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时、有效地开展调查工作,找到失踪人口并保障其权益。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人口失踪问题,共同努力,为失踪人口的安全回家尽一份力量。

失踪宣告范文

失踪宣告范文

宣告失踪申请书申请程序是什么?申请的法律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6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公民失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

认定公民下落不明的起算时间,应当从公民离开自己的最后住所地或居所地之日起,连续计算满2年,中间不能间断,如有间断,应从最后一次出走或最后一次来信时计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登报寻找失踪人的,从登报之日起计算。

2。

必须是与下落不明的公民有利害关系的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利害关系人,是指与下落不明的公民有人身关系或者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包括失踪公民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与之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的人。

3。

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申请书应写明失踪的事实、时间和申请人的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其他有关机关,是指公安机关以外的能够证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机关。

宣告死亡公告范文****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用)(****)*民特字第**号申请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申请人***要求宣告***失踪(或死亡)一案,本院依法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写明申请人所诉下落不明人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的内容)。

经查,……(写明法院查实的下落不明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籍贯、与申请人的关系以及其下落不明的事实)。

本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于****年**月**日在……(写明公告方式)发出寻找***的公告。

法定公告期间为三个月(或一年),现已届满,***仍然下落不明。

(驳回申请的,此部分应写明公民下落不明得不到确认的事实及根据。

)本院认为,……(写明判决的理由)。

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写明判决结果。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意见 第二十六条】
二、宣告失踪旳法律后果
失踪人旳财产由他旳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 者关系亲密旳其他亲属、朋友代管。代管有争议旳, 没有以上要求旳人或者以上要求旳人无能力代管旳, 由人民法院指定旳人代管。
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旳其他费用,由 代管人从失踪人旳财产中支付。
【民通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指定失踪人旳财产代管人,应该根据有 利于保护失踪人财产旳原则指定。没有民法通则第二 十一条要求旳代管人,或者他们无能力作代管人,或 者不宜作代管人旳,人民法院能够指定公民或者有关 组织为失踪人旳财产代管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失踪旳 ,其监护人即为财产代管人。
【意见 第三十七条】
被宣告死亡旳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 被别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旳人在死亡宣告被撤 销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旳, 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旳除外。
【意见 第三十八条】 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别人被宣告死亡而 取得其财产旳,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外,还应对造 成旳损失予以补偿。
【意见 第三十条】
民法通则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中旳“其他费用” ,涉及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和因代管财产所需 旳管理费等必要旳费用。
【意见 第三十一条】 失踪人旳财产代管人拒绝支付失踪人所欠旳税 款、债务和其他费用,债权人提起诉讼旳,人民法 院应该将代管人列为被告。 失踪人旳财产代管人向失踪人旳债务人要求偿 还债务旳,能够作为原告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失踪旳案件,应该查清被申 请宣告失踪人旳财产,指定临时管理人或者采用诉 讼保全措施,发出寻找失踪人旳公告,公告期间为 六个月。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根据被宣告失踪
人 失踪旳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旳判决或 者终止审理旳裁定。假如判决宣告为失踪人,应该 同步指定失踪人旳财产代管人。

宣告失踪的条件与程序

宣告失踪的条件与程序

宣告失踪的条件与程序
宣告失踪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联系不上,厉害关系⼈向法院申请其为失踪⼈,并制定其财产的代管⼈。

那么宣告失踪需要满⾜哪些条件?宣告失踪的程序是什么?今天就由店铺⼩编为⼤家详细解答,欢迎阅读。

宣告失踪的条件与程序
⼀、宣告失踪的条件
(1)公民离开其住所下落不明。

所谓“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没有⾳信的状况。

(2)公民下落不明的状况超过2年期限。

下落不明的起算时间,从公民⾳信消失之次⽇起算。

如果公民在战争期间不落不明的,应当从战争结束之⽇的次⽇起算。

⼆、宣告失踪的程序
(1)由利害关系⼈提出申请。

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的配偶、⽗母、⼦⼥、兄弟姐妹、祖⽗母、外祖⽗母、孙⼦⼥、外孙⼦⼥以及被申请宣告失踪⼈的债权⼈、合伙⼈等其他与被申请宣告失踪⼈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

(2)⼈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宣告失踪。

⼈民法院定理宣告失踪案件,应当查清被申请宣告失踪⼈的财产,指定财产管理⼈或者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发出寻找失踪⼈的公告。

公告期间为6个⽉,期间届满,⼈民法院根据被申请宣告失踪⼈的失踪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的判决或终结审理的裁定。

如果判决宣告为失踪⼈,应当同时指定失踪⼈的财产代管⼈。

以上就是店铺⼩编对相关问题进⾏的总结。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到店铺进⾏在线咨询。

被告下落不明起诉状

被告下落不明起诉状

被告下落不明起诉状作为法律系统中的一环,起诉状在司法程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原告向法庭提出诉讼的书面材料,起诉状详细描述了原告的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理由,并请求法院对被告做出相应的判决。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 - 被告下落不明。

当原告准备好起诉状后,通常的做法是将其送交法院并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传递给被告。

然而,如果被告的下落不明,即无法找到其常住地址或联系方式,原告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这不仅给原告带来了困扰,也给审判程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首先,原告需要尽最大努力寻找被告的下落。

这包括调查被告的工作、居住地以及可能的亲友关系等,以寻找线索。

原告可以委托调查公司、雇佣私家侦探等专业机构来协助寻找被告。

在这个过程中,源于法律对保护个人隐私的要求,调查的范围需要严格遵守规定,并确保不侵犯被告的权益。

其次,即使原告找到被告的下落,也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迎刃而解。

如果被告本身有意逃避诉讼,可能会故意隐瞒其真实地址或出现场所。

这就要求法院在进行传票或传递起诉状时,要采取强制措施,并通过法庭指定的官方途径进行传递,例如邮寄、公告等方式。

这种情况下,法院通常会要求原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证据,以证明已尽合理努力找到被告,这也是对原告个人诚信的考验。

更为复杂的情况是,被告可能涉及多个居住地或跨境行动。

在国际诉讼中,寻找被告的下落可能更加具有挑战性。

根据国际司法协助协定,法院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的渠道来寻找被告。

这可能需要跨越不同国家的司法体系、文化差异和法律程序的调整。

因此,在跨国涉诉中,被告下落不明可能导致整个审判过程的延迟和复杂化。

这也强调了国际间司法合作的重要性,需要各国之间积极建立起诚信和高效的协作机制。

被告下落不明也给原告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起诉状的交付不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且通常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以适应被告的下落变动。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原告可能被要求提供担保金或资金保证,以确保起诉状有效传送。

2022年《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逐条详细解读--4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2022年《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逐条详细解读--4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其二,不申请宣告死亡不能保护其相应合法权益的。
第十六条、宣告死亡申请资格
本条第3款规定债权人、债务人、合伙人原则上不能作为申请 人,除非有申请的必要性,从条文看,该类申请人应就其申请必 要性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六条、宣告死亡申请资格
显然,民法典第46条、47条没有规定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本 条解释第二款第一项实际上在配偶、父母、子女与其他近亲属间 又区分了顺序。
第十四条、宣告失踪申请资格
1.设立宣告失踪制度的目的 规定宣告失踪的目的,是通过人民法院确认自然人失踪的事
实,结束失踪人财产无人管理及其应履行的义务不能得到及时履 行的非正常状态,以保护失踪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维护社会 经济秩序的稳定。
第十四条、宣失踪申请资格
2.宣告失踪应当具备的条件 (1)须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下落不明,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 最后的住所或经常居所后没有音讯,并且这种状况为持续、不间 断。只有从自然人音讯消失起开始计算,持续地、不间断地经过 两年时间,才可以申请宣告失踪。 (2)须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战争失踪宣告死亡的期间
第十七条、战争失踪宣告死亡的期间
第十七条 自然人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利害关系人申请 宣告死亡的期间适用民法典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自 战争结束之日或者有关机关确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战争失踪宣告死亡的期间
《民法典》第46条第1款第1项:“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 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死亡: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 ……“
第十五条、失踪人财产代管人诉讼地位
(一)财产代管人 1.财产代管人兼具财产保管人和指定代理人的性质。 (1)财产代管人是代管财产的保管人,应当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 管理失踪人的财产。

被告下落不明起诉状

被告下落不明起诉状

被告下落不明起诉状原告:[原告姓名]被告:[被告姓名]案号:[案号]诉状一、案情背景本案系因[案件背景],原告[原告姓名]对被告[被告姓名]向法院提起起诉。

二、案件要点根据事实与证据,本案关键要点如下:1. 被告[被告姓名]于[具体时间]涉嫌[涉嫌罪名]。

2. 原告多次尝试与被告联系,但被告下落不明。

3. 原告已经采取合法手段对被告进行寻找,并无法取得联系。

4. 根据相关法条规定,被告下落不明可视为被告已经放弃了其在本案中的权利。

三、诉讼请求综上所述,原告[原告姓名]向贵庭提出以下诉讼请求:1. 判决被告[被告姓名]对[相关罪名]的指控成立。

2. 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原告姓名]因此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3. 判决被告[被告姓名]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4. 其他与本案相关的合理要求。

四、证据清单原告[原告姓名]在此附上以下证据材料:1. [证据清单1]2. [证据清单2]3. [证据清单3]五、法律依据根据法律及相关规定,原告[原告姓名]提出以下法律依据:1. [法律依据1]2. [法律依据2]3. [法律依据3]六、陈述事实和理由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具体情况如下:1. [陈述事实和理由1]2. [陈述事实和理由2]3. [陈述事实和理由3]七、法律意见原告[原告姓名]在此陈述以下法律意见:1. [法律意见1]2. [法律意见2]3. [法律意见3]八、诉讼程序根据相关法规,原告[原告姓名]提出以下诉讼程序:1. 应贵庭受理本案,并对被告[被告姓名]予以传唤。

2. 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意见。

3. 研究相关证据材料,判定被告[被告姓名]是否有罪。

4. 根据法律规定,如判定被告有罪,则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5. 根据相关法条,被告[被告姓名]的下落不明视为其放弃本案的权利。

九、陈述原告[原告姓名]在此正式向贵庭提起起诉,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审判结果。

十、结案请求原告[原告姓名]最终请求贵庭:1. 判决被告[被告姓名]对[相关罪名]的指控成立。

人口失踪立案标准2018

人口失踪立案标准2018

人口失踪立案标准2018人口失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失踪人口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为了更有效地处理人口失踪案件,保护失踪人口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人口失踪立案标准,以便及时找到失踪人口,维护社会稳定。

以下是2018年人口失踪立案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失踪人口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失踪人口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失踪人口是指在公安机关登记的人口中失踪的人员。

其具体表现为,失踪人员在家中或者外出后失去联系超过24小时,且家属无法联系到其行踪或者其行踪不明。

二、立案条件。

1. 失踪人口必须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者是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 失踪人口必须是属于户籍人口,且在公安机关已经登记;3. 失踪人口的失踪时间超过24小时,且家属无法联系到其行踪或者其行踪不明;4. 失踪人口的失踪与外出活动无关,无法解释其行踪的原因。

三、立案程序。

1. 家属或者有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失踪人口后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2.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受理,并开展调查工作;3. 公安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对失踪人口进行登记,并通知相关部门协助搜索工作;4. 公安机关应当在立案后的48小时内,向社会发布失踪人口信息,协助家属寻找失踪人口;5. 公安机关应当全力协助家属寻找失踪人口,同时开展调查工作,查明失踪原因。

四、立案标准的调整。

1. 针对特殊情况,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立案标准,如在特殊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情况下,可以灵活处理;2. 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失踪人口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搜索和救助措施,确保失踪人口的安全。

五、立案标准的执行。

1.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严格执行人口失踪立案标准,确保失踪人口得到及时的搜索和救助;2.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失踪人口信息,协助家属寻找失踪人口;3.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失踪人口的安全。

六、立案标准的效果。

2018年人口失踪立案标准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失踪人口的搜索和救助效率,保护了失踪人口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精神病人失踪立案标准

精神病人失踪立案标准

精神病人失踪立案标准精神病人失踪是指由于患者的精神状况导致其离开家庭、医院或疗养院等安全场所,丧失了与家人或照顾者联系并提供及时帮助的能力。

立案标准是指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确认是否立案调查的标准。

以下是一些与精神病人失踪立案标准相关的参考内容:1. 失踪时间:如果精神病人已经失踪的时间超过24小时,应当立案调查。

短时间内的失踪可能是随意行为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但如果失踪时间过长,存在风险或可能造成伤害。

因此,24小时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

2. 病史和症状: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是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病史,或者已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且他们的症状在疾病加重或恶化的情况下失踪,应当立案调查。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无法自行照顾自己,容易遭受危险。

3. 年龄和能力:年幼、老年或有智力障碍的精神病人,失踪后更加容易遇到危险。

无法自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精神病人也应当立案调查。

这些患者由于能力的限制,可能无法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4. 警觉程度:报案人对患者的关注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家属或照顾者表现出明显的担忧和警觉,并强调患者的失踪不属于正常行为,应当认真对待这个案件,立案调查。

5. 辅助证据:除了上述的判断标准外,还可以考虑是否有其他辅助证据。

例如,精神病人的近期行为或言语暗示了可能不安定的行为,或者有目击证人或录像录音等证据提示了患者的失踪,这些都可以作为立案调查的重要根据。

需要强调的是,精神病人失踪的立案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以及公安机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的相关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的立法和公安机关的规定来确定。

同时,应当加强对失踪精神病人的寻找和保护措施,提高社会关注度,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美国失踪案件法律(3篇)

美国失踪案件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失踪案件是指个人在未经本人同意或未告知他人擅自离开居住地或所在单位,超过一定期限且无音讯的案件。

美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对失踪案件的法律规定较为完善。

本文旨在对美国失踪案件法律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借鉴。

二、美国失踪案件法律规定1.失踪报告在美国,一旦发现失踪者,首先需要向当地警方报案。

警方在接到失踪报告后,会展开调查,并采取以下措施:(1)询问失踪者家属、亲友、同事等,了解失踪者的行踪;(2)发布失踪者信息,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进行广泛传播;(3)对失踪者可能出现的地点进行搜寻。

2.失踪声明当警方在接到失踪报告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仍无法找到失踪者时,失踪者家属可以申请失踪声明。

失踪声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失踪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2)失踪时间、地点;(3)失踪原因、失踪前的状况;(4)失踪者家属联系方式。

3.失踪判决失踪判决是指法院根据失踪者家属的申请,对失踪者进行判决。

在美国,失踪判决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死亡判决:当失踪者已无生还可能时,法院可以判决失踪者死亡。

死亡判决后,失踪者的财产将依法继承。

(2)宣告失踪判决:当失踪者尚有生还可能时,法院可以宣告失踪者失踪。

宣告失踪判决后,失踪者的财产将依法保管。

4.失踪案件的法律程序美国失踪案件的法律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报案:失踪者家属向当地警方报案;(2)调查:警方对失踪案件进行调查;(3)发布失踪声明:失踪者家属申请失踪声明;(4)申请失踪判决:失踪者家属向法院申请失踪判决。

三、美国失踪案件法律的特点1.重视失踪者权益保护:美国失踪案件法律规定,在失踪者失踪期间,其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

如财产、子女抚养权等。

2.注重法律程序:美国失踪案件法律程序严谨,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公平。

3.强化警方责任:美国警方在失踪案件处理中承担重要责任,对失踪者进行全力搜寻。

4.关注社会影响:美国失踪案件法律规定,在处理失踪案件时,应关注社会影响,尽量减少对失踪者家属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离婚案件送达法律规定(3篇)

离婚案件送达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离婚案件作为民事诉讼的一种,涉及到当事人的婚姻关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重要问题,其法律程序的公正与效率至关重要。

送达作为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阐述离婚案件送达的法律规定,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离婚案件送达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送达诉讼文书。

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达到代理人;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送达给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负责收件的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收受诉讼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诉讼文书送达到诉讼代理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送达规定》《民事诉讼法送达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的,可以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送达给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负责收件的人。

”三、离婚案件送达的方式1.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直接送达到受送达人的方式。

对于离婚案件,直接送达的对象包括:(1)当事人本人;(2)当事人指定的代理人;(3)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

2.留置送达留置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时,将诉讼文书留置在受送达人住所地的送达方式。

留置送达适用于以下情况:(1)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2)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联系;(3)受送达人故意逃避送达。

3.委托送达委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委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为送达的方式。

委托送达适用于以下情况:(1)受送达人在外地;(2)受送达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3)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且没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负责收件的人。

解析下落不明

解析下落不明

解析下落不明——宣告死亡制度的适用要件摘要:宣告死亡,又称为推定死亡或相对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时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宣告死亡制度的目的不言而喻,其对被宣告死亡者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及与被宣告死亡者的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阻碍。

适用宣告死亡制度须同时具有假设干法律要件,而确信被申请人下落不明的状态是其各要件中的重中之重。

但是,就国内民法通那么及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而言,被宣告死亡者下落不明的事实认定仍存在较大法律间隙。

本文通过对国外相关立法例的解读,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一家之言以供参考。

关键词:宣告死亡下落不明Analytical missing:declared dead applicable elements of the systemAbstract:Declare death, also known as presumed dead or relative death, it is to point to the natural person missing, more than the law of the time, the interested party application, the people's cour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gal procedures and the way of death that the legal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e system is declared dead, it to be declared the victim's property relationship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and is declared the victim's interested par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legal rights. Apply the system must have both declared dead several legal elements, and determine the missing sta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various elements. However, the civil law in China and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s concerned, was declared the victim of the fact that missing that still have considerable legal clear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eign related legislation, combined with China's reality, and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was totally.Keywords: declare death missing前言宣告死亡是民法关于民事主体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失踪案立案标准

失踪案立案标准

失踪案立案标准
失踪案是指失踪人在被通缉以后30日内无任何消息,家属或者报案人担心失踪人会遭受危害,或者失踪人状态异常情况,或者失踪人有家庭矛盾纠纷或有可能自杀等原因,由公安机关申请法院立案进行刑事审判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失踪案的案件应向法院立案审理,一般要求受害人遭受危害,或者被害人失踪或所在区域失去联系,确有应相关行政机关依法提起的证据,才可以由公安机关向法院提请立案侦查审查。

具体来说,失踪案被法院立案的标准及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证据清晰,有充分可靠的证据表明失踪人有可能已经发生刑事犯罪;
(二)失踪人或失踪案件地点已经到达了不可再追踪的程度,拒不接受调查,无法布控查询;
(三)报案人提供的失踪人资料和信息含义正确,足以说明其可能遭受恐吓危害,或其他意料不到的的情形;
(四)关于失踪人本人情况及其涉及的案件的确切时间、地点、作案性质或者作案线索,以便于追查。

只有满足上述几点条件以后,报案人才有可能被法院立案。

当报案人提起申请,公安机关或者法院联合调查核实可确凿提请立案的,才能确定失踪案的立案标准。

那么,失踪案是需要充足的证据,而且必须具备案件详细的情况,报案人的报案也有助于快速查清失踪的情况,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失踪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诉讼时效制度若⼲问题的规定》为正确适⽤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接下来,店铺⼩编为⼤家进⾏详细介绍。

《最⾼⼈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诉讼时效制度若⼲问题的规定》第⼀条当事⼈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民法院不予⽀持:(⼀)⽀付存款本⾦及利息请求权;(⼆)兑付国债、⾦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的缴付出资请求权;(四)其他依法不适⽤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第⼆条当事⼈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当事⼈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释明及主动适⽤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裁判。

第四条当事⼈在⼀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审期间提出的,⼈民法院不予⽀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当事⼈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民法院不予⽀持。

第五条当事⼈约定同⼀债务分期履⾏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期履⾏期限届满之⽇起计算。

第六条未约定履⾏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条、第六⼗⼆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期限届满之⽇起计算;不能确定履⾏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要求债务⼈履⾏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起计算,但债务⼈在债权⼈第⼀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不履⾏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明确表⽰不履⾏义务之⽇起计算。

第七条享有撤销权的当事⼈⼀⽅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合同法第五⼗五条关于⼀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对⽅当事⼈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民法院不予⽀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定当事人下落不明
赵宝生发布时间:2009-03-15 20:27:47
何为“下落不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规定: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住所地没有音讯的情况。

但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认定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各地法院适用标准并不一致。

笔者认为,我们应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灵活把握。

(注)
一、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证明主体
由于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在法院公告送达法律文书和缺席审理的情况下,该方当事人事实上丧失了答辩权、举证权、质证权、反诉权、上诉权等诉讼权利,在严格的问责机制下,法官一般都会要求原告提供对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证明材料。

那么,证明当事人下落不明,究竟需要哪些证据材料呢?笔者认为,下列机关和个人均可出具相关证明。

(一)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以特别程序作出的宣告公民失踪的生效判决书,是证明当事人下落不明的最有力证据。

这里不再赘述。

(二)公安机关
在我国,公安机关是公民户籍管理的法定部门,所以,由公安机关出具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证明,也最具证明效力。

一般情况下,应由当事人的住所地,即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具证明。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今外出务工、生活、学习的情况也相当普遍,流动人口激增,如果当事人的最后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即在人户分离的情况,笔者认为,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做为流动人口的法定管理部门,其出具的证明材料同样也应具有证明效力。

笔者曾接触到一个案例,生活多年的外地媳妇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后,丈夫在离婚前,曾不远万里去女方原籍开证明,前后花费了三千余元,苦不堪言。

其实,天下公安是一家,大可不必舍近求远。

(三)村(居)委会
无庸置疑,我国现阶段仍然是一个熟人社会,同村乡亲、街坊四邻彼此熟知,相互了解,而当地的村(居)委会做为村(居)民自治组织,在对自己成员基本情况的把握上,相对于公安机关及其他任何组织来说,更具优势。

所以,由下落不明一方当事人所在的村(居)委会出具证明,也最具真实性。

事实上,很多地方的公安机关,往往以自己无此类业务为由,予以推诿。

当事人根本不可能得到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

而法院收到的所谓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往往也只是在下落不明一方当事人所在的村(居)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上加盖了公安机关的公章,寥寥数语,予以形式上的确认而已。

(四)当事人近亲属的证明
古人讲,“父母在,不远行”,“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有着非常注重家庭观念的优良传统。

正常情况下,当事人的去向,其近亲属了如指掌。

所以,因当事人下落不明,其近亲属出具的证明,最具真实性,最具可靠性。

(五)法院专递回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对于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国家邮政机构不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

所以,在我们采用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法律文书时,因受送达人下落不明,邮件被国家邮政机构退回时,退回的理由一定会清清楚楚地记载在回执上,我们将回执做为认定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补强证据,也未偿不可。

二、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证明责任
首先,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主张对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应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对方当事人确已离开住所、不知下落、他人无法代收或转交法律文书。

如果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上述有关证据材料,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笔者认为,证明一方当事人是否下落不明,应属于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调查。

我们绝不能以原告不能提供被告准确的送达地址,而以被告不明确为由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