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

合集下载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和史书体例。

2.积累1-4段文言知识。

3.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法指导】识记、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知人论世1.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3. 苏武出使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

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匈奴: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和亲政策武帝: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作战取得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

知识链接史书体例:1.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武传》全文;(2)理解《苏武传》的历史背景、作者班固以及苏武的生平等相关知识;(3)分析并欣赏《苏武传》中的精彩词句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苏武传》的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苏武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2)学习苏武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苏武的生平事迹及其爱国精神;(2)《苏武传》的艺术特色;(3)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对《苏武传》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武传》的历史背景、作者班固以及苏武的生平等相关知识;(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苏武传》,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感知;(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苏武传》中的精彩词句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讲解:(1)针对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武的爱国精神和崇高品德。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苏武传》;2. 完成课后练习,对《苏武传》中的字词进行巩固;3. 结合课文,分析苏武的爱国精神和崇高品德,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武传》的第六至第十段。

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了苏武在匈奴的经历以及他与匈奴单于的斗争。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苏武传》,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领会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 学习苏武在面对困境时,坚守信仰、不屈不挠的品质,激发学生培养自强不息、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苏武的生平背景,掌握《苏武传》的基本情节。

2. 分析苏武人物形象,探讨他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4. 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苏武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苏武的生平事迹、《苏武传》的艺术特色、苏武精神的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析苏武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武传》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苏武的事迹,提炼出他的精神品质。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苏武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苏武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苏武传》的基本情节,总结苏武的精神品质。

3. 课堂讲解:分析苏武人物形象,讲解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探讨苏武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5. 总结发言: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苏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苏武的精神内涵。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苏武传》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苏武精神的认识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武传》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苏武的生平研究、古代文学评论等相关书籍和文章。

苏武传优秀公开课导学案(含答案)

苏武传优秀公开课导学案(含答案)




会通过对比的修辞能分析出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
一、1.再读文章,教师串讲、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分小组进行展示,教师总结归纳升华。
二、课堂探究
1.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家庭—— 父亲: 班彪作品—— 史书: 《汉书》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辞赋: 《两都赋》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诗: 《咏史诗》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③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④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原因: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
①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是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唯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②而李陵是一代名将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使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霑衿”,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苏武传教案7篇

苏武传教案7篇

苏武传教案7篇文言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3.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则古人刻苦学习的动画片。

(视频播放动画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第一则)1.人物简介:车胤(yì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县人。

东晋大臣。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正音正字。

3.出示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恭(gōng)勤(qín)焉(yān)4.出示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囊萤恭勤博贫焉点拨:“囊”,上中下结构;“恭”,部首是“”,不要错写成“水”或“氺”。

“勤”左下是两横、一竖一提,不要写作一横、一竖、一提。

5.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流利,又有节奏。

(1)朗读提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自己读,同桌互读。

三、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要求:(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1)得:买得起。

盛:装。

以夜继日: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夜以继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学习,该成语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苏武传》中的重要段落;(2)理解《苏武传》的作者、背景、体裁及人物形象;(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常用的文言文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苏武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面对困境,坚定信念,不屈不挠;(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苏武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2)《苏武传》的艺术特色;(3)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2)对苏武传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3)如何评价苏武的爱国行为。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武传》的作者班固和作品背景;(2)阐述《苏武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文中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注;(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分享学习心得;(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2)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阐述其爱国精神;(3)赏析《苏武传》的艺术特色,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本韵味;(2)选取文中的重要段落进行翻译;(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苏武精神的感悟。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苏武的爱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3)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3.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班次:组号:姓名:【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感受苏武的人物形象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学习他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

【学法指导】预习课文,标记生字词;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人物品质。

【重、难点】1. 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理解苏武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内涵。

2. 难点:体会文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理解苏武坚守信念背后的文化意义。

【课前检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栘中厩(yí)(jiù)且鞮侯(jū)(dī)缑王(gōu)昆邪王(hún)(yé)浞野侯(zhuó)阏氏(yān)(zhī)左伊秩訾(zǐ)旃毛(zhān)啮雪(niè)牧羝(dī)廪食(lǐn)节旄(máo)2.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武帝嘉其义(赞许)(2)因厚赂单于(赠送礼物)(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4)武复穷厄(陷入困境)(5)会论虞常(会同判定)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B.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答案:D【知识链接】二、历史背景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汉武帝时期,双方战争频繁。

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正是两国关系微妙的时期。

匈奴单于一方面想与汉朝修好,另一方面又不甘心臣服,所以在对待汉朝使者的态度上也是摇摆不定。

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为苏武的出使和他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三、真实事情:我有一个朋友,他特别喜欢历史故事。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关于古代外交使节的展览。

他看到那些古代使节在异国他乡面临各种艰难险阻,却依然坚守使命的故事时,特别感慨。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苏武传》教案篇1(6712字)【学习目标】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学习苏武不惧威逼利诱,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

学会辩析评价历史人物。

【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武,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的使者。

《苏武传》通过叙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颂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文言词汇、语法知识。

二、精讲点拨归纳总结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句意: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句意: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句意:掘野鼠、收草实来吃。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句意: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句意: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句意:法令随时变更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句意: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句意: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句意: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苏武传 导学案

苏武传 导学案

日积月累《苏武传》导学案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

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苏武人物性格简析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练习册作者简介、成就、评价。

2. 背景,文体知识。

第一课时:()课内研究学案教学过程:二、预习交流三、读课文1。

范读,学生标准读音。

厩jiù;栘yí;数shuò;窥kuī;且jū;鞮dī;单chán于;行háng;遗wèi;缑gōu;昆hún邪yé;浞zhuó;没mò;阏yān氏zhī;訾zī;煴yūn;马畜chù;雨yù雪;啮niè雪;旃zhān毛;羝dī;於wū靬jiān;檠qíng;给jǐ;棫yù阳;辇niǎn;斧钺yuè;汤镬huò;更gēng嫁;自分fèn;2.学生自读至少一遍。

3。

完成练习册给加点字注音部分。

合作探究一、整体把握:(一) 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按行文脉络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1.出使匈奴背景2.匈奴十九载第一层:因副使牵连被扣(义不受辱、自杀未遂)第二层:叛徒卫律(恐吓—威武不屈、利诱-富贵不淫、逼迫-贫贱不移)第二层:李陵劝降(以国为重、不徇私情)3.最终归汉(二)安小标题,理清脉络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中。

1、学生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2、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小标题(仅供参考,答案不限):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大全篇一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一)传记写作的要点(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

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

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

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

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A.讲解“自杀”情节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

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1)欲自杀(2)引佩刀自刺问一个问题:他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要自杀,那在他自杀之前,留下了什么话?也就是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苏武传》导学案3.doc

《苏武传》导学案3.doc

《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初步了解传主情况C2.分析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3.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初步了解传主情况。

2.分析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马厩(jd)单于(chan)馈遗(wei)倨傲(N)阔氏(ydn zhi)弩弓(耐) 啮齿(nie)廩食(lin)数(shud)通使相窥(k“)观丈人行(hang)候(hou)问斧钺(yud)汤镀(hud)节旄(mao) di)侯辇(nian)北阙(qud)收系(xi)维(gOu)王(zhud)野侯秩皆(zl)旃(zhan)去(北)草实焜(yun)火2.每日成语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富贵不能淫: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

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威武不能屈: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威胁暴力不能使之屈服,形容不畏强暴。

肝脑涂地:涂地,涂抹在地上。

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3.文学常识(1)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班马”。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两都赋》是他最重耍的作品之一。

4. 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Z 。

(5)信义安所见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9)请毕今日之朧。

【问题探究】1•诵读课文,初步了解传主情况;2. 分析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3. 再读课文,给每人段落加上一个小标题。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10)4. 文章第1段中写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仔细阅读,你可以得到几点认识?(2)与旃毛并咽之。

(4)空自苦亡人Z 地。

(6)法令亡常。

《苏武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苏武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苏武传》导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汉书》基本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句式;3.学习班固塑造人物的方法: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4. 学习准确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学习人物精神。

【作家作品】班固(32—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汉”,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初读感悟】1.明确字音栘( )中厩( )监且()鞮()缑( )王昆()邪()王浞()阏()氏()弩()重()负国秩( )訾()置煴()火马畜()弥山窖()啮()旃()徙()羝()廪()旄()於()靬()弋()缴()檠()棫()辇()劾()斧钺()汤镬()衿()2.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第一部分是1段,第二部分是文章第2~8段,第三部分是第9、10段,【文本研究】1.苏武出使前,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如何?他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出使匈奴的?这对后面故事的展开,起什么作用?2.课文是怎样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入手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3.文章记事有详有略,对卫律和李陵劝降部分详细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4.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写:王宏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以及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

2.掌握文中字词的读音,熟读全文。

3.概括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知识导学】1.作者及作品:班固(32—92)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补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5)信义安所见乎(6)法令亡常(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8)武父子亡功德(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10)前以降及物故(11)毕今日之驩3. 诵读全文。

(用自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进行诵读)【合作探究】【我的收获】《苏武传》导学案(第二课时)编写:王宏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1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合作探究】1.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第1-2段。

2.探究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核心素养目标】语言运用与建构: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知识,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苏武出使匈奴的经历,理通文章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体会这些艺术手法对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青年时代在太学读书,后继承父志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篡改国史入狱。

汉明帝读其原稿颇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奉诏修史,历20余年基本完成《汉书》。

晚年因窦宪之祸牵连入狱而死,一部分“志”“表”由其妹班昭续写。

(2)班固代表作品除《汉书》外,还有《两都赋》《咏史诗》等;以史学成就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以文学成就与司马相如并称“班马”,与扬雄并称“班扬”,与张衡并称“班张”。

其祖姑班婕妤是著名才女,有《团扇诗》留世;其父班彪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妹班昭亦有史才;其弟班超是著名军事家、外交家,早年投笔从戎,后出使西域,受封“定远侯”。

2、《汉书》(《前汉书》)简介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价值——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3、背景(1)匈奴的起源和族属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学者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周朝时的猃狁(xiǎn yǔn) ,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苏武传优秀公开课导学案(含答案)

苏武传优秀公开课导学案(含答案)

苏武传优秀公开课导学案(含答案)题苏武传1 课型预习+展示班级:姓名:主备:张国凤备导学案时间:5 月26 日备课组长:张国凤统稿时间:月日签审:上课时间:月日导学案顺序号:学习目标1、解题,知道作者及相关背景史实;2、正音,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感知课文。

【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班固(32自学准备展示巩固小结预设问题及方法提示1、朗读。

2、细读。

3、重音和节奏的把握。

板书设计设6、黜:与“罢、免、夺”相同,就是免去官职。

计课题学习目标重难点环节预设课题苏武传2 课型预习+展示班级:姓名:主备:张国凤备导学案时间:5 月27 日备课组长:张国凤统稿时间:月日签审:上课时间:月日导学案顺序号:学习目标会通过对比的修辞能分析出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一、1、再读文章,教师串讲、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分小组进行展示,教师总结归纳升华。

二、课堂探究1、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2、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①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②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

③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

(2)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①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兄弟都被汉武帝害死;②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闻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余年,存亡不可知”;③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④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