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案
初中数学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初中数学第二章第一节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意义和作用;2. 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意义和作用;2. 图表的种类和特点;3.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提问:我们学习统计学的目的是什么?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实例来说明数据的重要性;2. 介绍图表的种类和特点,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通过实例展示;3. 讲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如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图表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学科;2. 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图表的种类和特点;2.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来解决问题?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练习题;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图表的种类和特点。
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新大纲军事理论教案 第二章 国家安全
第二章国家安全教学目标: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第一节国家安全概述一、国家安全内涵●国家安全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与侵害的客观状态。
所谓外部的威胁与侵害可分为外部自然界的威胁与侵害和外部社会的威胁与侵害两大类。
●国家安全是国家没有内部的混乱与疾患的客观状态。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体系: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多位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开放性的安全观,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动态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原则: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我国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还包括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原则,坚持共同安全的原则,坚持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则。
三、公民在国家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人人做出贡献。
●公民要认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义务。
●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第二节国家安全形势一、国家安全环境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
陆地国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千米。
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多万平方千米。
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总长1.8万多千米。
二、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霸权主义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挑战●陆上安全威胁不容乐观●海上安全威胁日益突出●新兴领域和海外利益面临新挑战●国家统一依然面临各种分裂势力的挑战三、国家安全问题的应对●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增强大国之间战略互信,保持大国关系稳定。
●促进共同经济发展,为和平提供经济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 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 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 1、2、3 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2—2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 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艺术概论》教案——第二章 艺术的功能
(第五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艺术的功能》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
2、了解美育的主要代表人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艺术的社会功能难点: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导入)艺术从远古与劳动工具、生活用品联系在一起一一独立的审美创造艺术是人类直目的的活动之一。
(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尽管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正是由于审美价值渗透在艺术的其他各种功能之中,才使得艺术具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使得艺术具有与其他文化形态迥然不同的独特社会功能。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多重社会功能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
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悉尼歌剧院。
第一节艺术功能的理论回顾一、中国的论述墨子,,非乐,,(全然否定音乐,这种崇俭尚用的功利主义态度是极端的,根本没有顾忌百姓也有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以外的精神需求。
)荀子将音乐的效果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联系在一起(“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J"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J)孔子“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阳货》)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音乐,而是有所区别的,既有对其所认同音乐的赞美,也有对其不认可音乐的鄙夷。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二、西方的论述1、柏拉图①艺术有可能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②艺术家有可能模仿人性中的“卑劣部分二(如果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模仿其中人物的言行,就可能产生伤风败俗、戕害心灵的严重问题。
)但他也看到了艺术对于人的心灵的强大感染力。
(“节奏与音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人心灵的最深处”)2、亚里士多德①艺术确是一种模仿,但并非笨拙的实录,而是具有真实的内容;②艺术的模仿甚至可以反映事物的必然性与内在的规律,可以获得高于历史的特别价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章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章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理解《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章内容,包括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主要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悉第二章的词语和句子,并能运用它们进行阅读和写作。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篇章结构,掌握主旨和重点。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与第二章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预热课堂氛围。
2. 研究课文(20分钟)- 分段教学,每段先复述关键内容,然后进行详细解读。
- 注重词语和句子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导向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3. 练与巩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 布置练题,让学生通过练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归纳(5分钟)- 提问学生关键内容,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
-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 课堂延伸(10分钟)-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展阅读或写作。
- 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写作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
6. 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适量的课后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小作文。
四、教学手段与学具1. 教学手段:讲解、示范、提问、小组讨论、练、总结、引导。
2. 学具准备:- 课文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每人一本。
- 视频或图片资源,与第二章内容相关。
-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 练题或工作纸。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2.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发言、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3. 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三年级第二章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第二章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3.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具等;2.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算术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加法与减法”,并简单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老师出示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口算。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老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做例题让学生跟随计算。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几道练习题,加深理解。
三、小组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帮助解答练习题。
2.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其他组员进行讨论。
四、课堂检测(10分钟)1. 老师出示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笔算。
2. 学生在算术练习册上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老师进行实时批改。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2. 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在家中练习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能够简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内容涵盖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加减乘除运算、乘方运算等。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后续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不深,对于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规则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理解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
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规则,特别是乘方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出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呈现(15分钟)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示例说明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有理数的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
8.板书(课后整理)整理本节课的主要板书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50分钟,剩余10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解答疑问。
针对以上教案对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分析如下:一、教学情境本节课的主题是有理数及其运算,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商品质量教案
第二章商品质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质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商品质量的判定标准和方法;3.能够评估和比较商品的质量。
二、教学内容1.商品质量的概念和分类;2.商品质量的判定标准和方法;3.商品质量的评估和比较。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引入问题:你认为商品质量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关注商品质量?Step 2:概念解析(20分钟)1.定义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在符合特定使用目标和使用环境下,以可靠地实现这一使用目标来满足人民生活物质需求的程度。
2.商品质量的分类:按照国际通行的质量分类标准,可以将商品质量分为一般质量、高质量和超高质量。
Step 3:判定标准和方法(30分钟)1.商品质量判定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定,包括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2.商品质量判定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测试和使用体验等方式来判定商品质量。
Step 4:评估和比较(30分钟)1.商品质量评估:评估商品质量的指标包括外观、功能、寿命、性能稳定性等方面。
2.商品质量比较:可以通过价格、品牌、口碑等因素来比较商品质量。
Step 5:小结与展望(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2.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概念、分类和判定标准等内容,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4.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商品质量的判定和比较方法。
五、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和展示教学PPT;2.教学PPT:用于向学生讲解核心概念和判定标准等内容;3.实例案例: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判断;4.教学视频:用于展示商品质量的判定和比较方法。
六、教学评估1.解答问题: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商品质量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和比较不同商品的质量,并汇报讨论结果;3.自我评估: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商品质量的小结报告,进行自我评估。
18版数学教材第二章教案
18版数学教材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场景。
2. 掌握通过图表和数据进行信息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3. 学会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集合的整理和统计。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实际应用场景的介绍和探索。
2. 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 数据集合的整理和统计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
2. 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的提升。
3. 学生的统计方法运用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1. 18版数学教材第二章的教材和教具。
2. 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和材料。
3. 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工具和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引入本章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方法,以及数据集合的整理和统计方法。
3.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图表和数据,进行信息的整理和统计。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章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5.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练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6. 反馈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研究进步和问题。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2. 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更复杂的数据集合的整理和统计。
3. 推荐相关的数学研究资源和软件,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和应用数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的信息分析和解读能力。
2. 考察学生的数据集合整理和统计能力。
3. 考察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 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表现。
3. 提出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的建议。
第二章第1讲语音教案
老师给你们讲两个小笑话吧:In a restaurant, a waiter asked the customer.餐厅里,服务生问客人 Are you full [ ful ] ? 您吃饱了吗? Yes, I am fool [ fu:l ] .In a hotel, a receptionist asked the guest:May I have your age? 酒店里,接待员问住店的客人:“您的年龄?” I’m dirty. My husband is dirty too. 我很脏,我太太也很脏。
得出结论:Out of question Phonetics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毫无疑问!!!语音学习对我们英语学习很重要!【互动精讲】【知识梳理1】字母、音素、音标字母是语言的书写形式,共26个。
音素是音的最小单位,共48个,分为元音和辅音;其中元音音素20个,辅音音素28个。
字母比音素少,说明一个字母有时有好几种读法。
例:英语中五大元音字母为:a e i o u; 而字母的音标则为:/e ɪ/; /i:/; /a ɪ/; /əu/; /ju:/,其中的构成称之为音素。
原来,音素穿上外套‘/ /’ =音标;字母就是最后呈现的结果;但朗读字母的基础,还是音标。
fool 白痴thirtydirty【知识梳理2】元音和辅音例:1. Listen to the music. It’s nice.2. These students often fly kites.3. Those pupils like playing games.4. He likes the cute baby.5. Sometimes we go home late.【知识梳理3】音节(一)概念及划分:音节是大于音素的单位,是由一个元音加上一个或几个辅音构成的独立单位,也可以由单独一个元音构成。
孟子二章 教案
孟子二章教案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孟子》第二章,使学生了解孟子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并能运用孟子的思想分析和评价现实社会教育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子》第二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理解孟子的教育观念和思想。
3. 运用孟子的思想分析和评价现实社会教育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掌握《孟子》第二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理解孟子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与当代教育问题相对照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教育”的含义和目的,并引出孟子的教育观念。
2. 学习(30分钟)
a. 学生自主阅读《孟子》第二章,并标注重点内容。
b.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重点内容,归纳孟子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并记录在黑板上。
c.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孟子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解答学生疑问。
3. 运用(15分钟)
a. 学生个人或小组选取一个现实社会教育问题,运用孟子的
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价。
b. 学生就自己分析的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
4. 拓展(10分钟)
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孟子的教育观念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b.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分析和评价作业的质量和深度。
《第二章田径教案》初中体育与健康人教课标版七年级全一册教案(7)
第二章田径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快速跑动的几种有效方法与基本技术。
2、通过多变化线路----直线、拆线、弧线练习,在强化快速跑有效方法和基本技术的同时,提供学生主动探索的条件让学生发现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以及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方式及强度与密度的控制,发展灵敏、协调素质,提高学生快速灵活奔跑能力。
3、通过营造符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探索及克服困难的决心。
学情分析本课以快速跑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从所有的教参来看,关于快速跑多用直线,然而实际生活中的快速跑其实包涵的内容应该有直线、折线、曲线等。
本课的设计思路,旨在打破快速跑教学的习惯思维,真正做到以目标定教材和教学手段,摆脱田径教学中训练式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拓宽快速跑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展现快速跑的实际运用性,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使初中低年级学生在快速跑教学中能够正确理解和基本掌握脚前掌跑、摆臂、急转急起、有效控制身体重心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前脚掌支撑、摆臂难点:前脚掌支撑跑动的运用和摆臂的协调配合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田径:快速跑开始部分一、课堂教学常规:教学内容与要求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及要求。
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队形:三面转法三、热身活动教学过程与方法1、集合队伍,清点人数2、教师口令指挥下,队列练习: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3、热身活动:a小组长带领下直线、弧线、折线、螺旋跑练习b调整放松走c华尔兹组合前进(后退)步、之字步、旋转步单人、双人、集体组合练习【活动】田径:快速跑基本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快速跑练习重点:前脚掌支撑、摆臂难点:前脚掌支撑跑动的运用和摆臂的协调配合要求:1积极体验前脚掌支撑,跑动自然,并体验摆臂的效果2路线变换时重心偏转及时,积极保持身体平衡3学生积极体验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与方法1、体验前脚掌支撑走与跑、摆臂a提踵与前脚掌支撑走,逐渐过渡到跑动练习b摆臂练习逐渐过渡到前脚掌支撑跑与摆臂配合练习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示范相结合,学生模仿学习与分组体验。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3)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海陆分布、地貌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3)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激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海陆分布、地貌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海陆分布讲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以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通过地图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
(2)地貌类型介绍世界主要的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地貌类型的特点。
(3)板块运动讲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板块运动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帮助学生掌握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3.课程讲解前言:(案例)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黄国平的博士论文中致谢部分反映出来的理想给人们带来的强大动力。
通过中外大家的名人名言,把理想这一主题,凸显出来。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入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首先与幻想和空想做对比幻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
如,永动机。
空想:不切合实际的、没有实现基础的想象。
如,嫦娥奔月。
然后阐述理想的特征:首先: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他在现实中产生,与奋斗目标相联系,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能对现实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案例)古代两个姑娘的理想其次: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是处在特点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晶。
离开了实践,任何理想的产生都是不可思议的。
他在实践中产生,实践中发展,实践中实现(案例)曹操的理想与实践:不同时期的曹操的不同理想和追求再次,理想具有时代性——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他受时代条件的制约,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案例)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案例)中国人的造桥梦。
从上海外白渡桥到杭州钱塘江大桥,中国人怀揣着造桥梦不断奋斗。
在建国后终于完成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
到今天,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成,背后承载着多少中国桥梁人的倔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汽车电器教案 第二章发电机
单元教学设计首页总第 5—12 课时课时教学设计续页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讲解、导学方法②组成转子总成主要由两块低碳钢爪形磁极、磁轭、磁场绕组、转子轴和滑环等组成。
实物展示备注1—滑环;2—转子轴;3—磁爪;4—磁轭;5—磁场绕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讲解、导学方法星形连接有低速发电性能好的优点,所以目前车用发电机多采用星形连接。
b.三角形连接三角形连接是三相绕组的首尾线头彼此相接,就像三角形,所以称为三角形连接。
三角形连接的优点是发电机内部损失小,在高转速时能产生较大的输出电流,因而主要用在高转速时要求有高输出功率的交流发电机上,如神龙富康轿车等。
三角形连接的缺点是低转速时输出电压较低。
备注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讲解、导学方法(3)电刷与电刷架电刷总成由两只电刷、电刷弹簧和电刷架组成。
电刷装在电刷架的孔内,借电刷弹簧的压力与转子总成上的滑环保持接触,用于给转子绕组提供磁场电流。
两个电刷中与发电机外壳绝缘的称为绝缘电刷,其引线接到发电机后端盖外部的接线柱“F”上,成为发电机的磁场接柱。
另一个电刷是搭铁的,称为搭铁电刷。
搭铁电刷的搭铁方式有两种:内搭铁:引线用螺钉固定在后端盖上(标记为“-”)直接备注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讲解、导学方法搭铁,即内搭铁;外搭铁:搭铁引线与发电机机壳绝缘,接到后端盖外部的绝缘接线柱上(标记为“F-”)通过调节器搭铁,即外搭铁。
(4)前、后端盖端盖的作用是支承转子总成并封闭内部构造。
交流发电机的前、后端盖均用铝合金铸造而成,其上制有通风口,用以通风散热。
(5)传动带轮及风扇a.传动带轮用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分单槽和双槽两种,利用半圆键装在风扇外侧的转子轴上,再用弹簧垫片和螺母紧固。
备注教学程序第8课时讲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讲解、导学方法2、整流器(1)作用把交流发电机产生的三相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输出。
(2)组成元件板:起散热和固定二极管的作用。
正极管:3个二极管负极管:3个备注课时教学设计续页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讲解、导学方法三只正极二极管的外壳压装或者焊接在铝合金散热板的三个孔中,共同组成发电机的正极。
必修二第二章生物教案
必修二第二章生物教案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细胞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四、教学难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五、教学过程。
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的发现和研究历程对于人类的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组成的。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细胞的构成和组织。
3. 细胞的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营养代谢、生长和繁殖等功能。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功能。
六、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工具。
1. 教科书。
2. 实验器材。
3. 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
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细胞的构成和组织。
3. 细胞的功能。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功能。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呼吸和消化》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呼吸和消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呼吸和消化》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过程以及重要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呼吸和消化的实质,认识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究。
但他们对呼吸和消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呼吸和消化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认识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和消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过程以及重要性。
2.难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呼吸和消化的过程。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呼吸和消化的现象,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呼吸和消化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验视频等。
2.实验器材:准备呼吸和消化实验所需的器材,如肺模型、消化系统模型等。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呼吸和消化现象,如人呼吸、吃饭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呼吸和消化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介绍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过程以及重要性。
同时,展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让学生对这两个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呼吸和消化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呼吸和消化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3.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烷烃、烯烃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培养学生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
2.在复习与总结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有机物的分类有所提升和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比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使用。
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巩固1]有机物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学生] (1)根据所含元素不同可以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2)根据碳骨架不同可以分为链状和环状化合物(脂环和芳香化合物)(3)根据官能团不同可以分为:烷烃、烯烃、苯、醇、醛、羧酸、酯、卤代烃[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烃和卤代烃。
链状的烃称为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复习回顾2】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归纳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过渡]像甲烷、乙烷、丙烷统称为烷烃。
一、烷烃1.概念: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烷烃,也叫饱和烃。
2.通式:CnH2n+23.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思考与交流1]请根据课本P-28表2-1中数据分析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生]结论: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烷烃的物理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状态由气态到液态到固态。
[思考与交流2]观察下列各种戊烷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有什么特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6.07℃27.9℃9.5℃[学生]结论:当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溶沸点越低。
[思考归纳]请归纳烷烃的化学性质。
4.烷烃的化学性质(1)燃烧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含碳量越来越高,往往燃烧越越不充分,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2)取代反应:(分子中烃基的碳链结构保持不变,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取代。
)二、烯烃1.概念: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不饱和链烃的总称。
2.通式:3.物理性质:(认真观察分析P28表2-2)【递变性】结论: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烷烃的物理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密度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状态由气态到液态到固态。
4.烯烃的化学性质(相似性)(1)氧化反应①燃烧:火焰明亮,有少量的黑烟。
②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与H2、X2、HX、H2O等):(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原碳碳双健的两个碳原子上。
)练习:请写出CH3CH=CH2分别与H2、Br2、HCl、H2O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加聚反应(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相互间通过碳碳单键结合,形成具有很长碳链的高分子化合物。
)练习:分别写出下列烯烃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CH2=CHCH3→CH2=CHCH2CH3→CH3CH=CHCH2CH3;→CH3C=CHCH3;→CH3【阅读】课本P30资料卡片写出:1,3-丁二烯与一分子氢气的加成反应【小结】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思考与交流】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分子CH2=CHCH2CH3 CH3CH=CHCH31-丁烯 2-丁烯[思考]2-丁烯中与碳碳双键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是否处于同一平面?如处于同一平面,与碳碳双键相连的两个碳原子是处于双键的同侧还是异侧?[讲解]如果每个双键碳原子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双键上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就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异构,即顺反异构。
[板书]三、顺反异构1.概念: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的称为顺式异构;在两侧的称为反式异构。
)2.特点: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思考]请分析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有哪几种?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思考题]下列物质中没有顺反异构的是 3)1)1,2-二氯乙烯 2)1,2-二氯丙烯3)2-甲基-2-丁烯 4)2-氯-2-丁烯第二课时【复习巩固】1.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互为同系物(1)CH4与C3H8(否)(2)C3H6与C4H8 (否)(3)C2H6O与CH2O(否)2.判断下列物质的一氯代物有几种(1)乙烯(1种)(2)2-甲基丁烷(4种)(3)正戊烷(3种)3.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有顺反异构(1)丙烯(无)(2)1-丁烯(无)(3)1-氯-1-丁烯(有)四、炔烃1. 炔烃(1)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2)通式:C n H2n-2(n≥2)(3)物理性质的递变性2.乙炔的分子结构(试根据炔烃的概念,拼出乙炔的球棍模型,写出分子式等)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思考与交流】1.从结构可以预测乙炔可能有什么化学性质?2.在烯烃分子中如果双键碳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将可以出现顺反异构,请问在炔烃分子中是否也存在顺反异构?3.乙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①药品:碳化钙(CaC2,俗名电石,常含有磷化钙,硫化钙等杂质。
)饱和食盐水②原理:CaC2 + 2H2O C a(OH)2 + C2H2↑③实验装置:固 + 液④除杂:(因电石中含有 CaS、Ca3P2等,也会与水反应,产生H2S、PH3等气体,所以所制乙炔气体会有难闻的臭味。
而用硫酸铜溶液吸收杂质气体。
)⑤气体收集方法:排水法 【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纯水?(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 2.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因为碳化钙与水反应剧烈,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容易使启普发生器炸裂。
反应的产物中还有糊状的Ca(OH)2,它能夹带未反应的碳化钙进入发生器底部,或堵住球型漏斗和底部容器间的空隙,使发生器失去作用。
【实验探究】认真观察实验,填写下表:5.乙炔的化学性质(1)燃烧2C 2H 2 + 5O 24CO2+ 2H2O乙炔跟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会发生爆炸,在使用乙炔时,必须注意安全。
点燃之前要验纯!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加成反应【练习】乙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可以用来制备氯乙烯,写出乙炔制取聚氯乙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 CH + HCl CH 2=CHCl 五、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自学提纲】1.脂肪烃的来源:煤、石油、天然气2.石油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是由_烷烃_、_环烷烃_和_芳香烃_组成的混合物。
3.石油分馏产品4.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意义【思考题】1. 哪些脂肪烃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它们有什么结构特点?(含有不饱和键的烯烃、炔烃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其结构特点是具有碳碳双键与碳碳三键。
)2.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2.24L(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得3.36L(标准状况)二氧化碳和2.7g的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B、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C、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炔D、混合气体一定是由烷烃和烯烃构成的混合物第二节芳香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2.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与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比较,理解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结构和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烃按照碳骨架可以分为链烃和环烃,链烃称为脂肪烃,环烃可以分为脂环烃和芳香烃。
今天我们来学习芳香烃。
【板书】第二节芳香烃【设问】什么是芳香烃呢?【过渡】分子中含有苯环的一类烃属于芳香烃,最简单的芳香烃是苯。
首先来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
一、苯分子的结构和性质1.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结构特点:(1)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等效,六个氢原子等效。
(3)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2.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过渡】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加成、取代等反应。
(1)氧化反应: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
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苯的取代反应(卤代、硝化)①苯的卤代溴苯是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实验装置:把苯和少量液态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瓶口。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导管口有白雾,锥形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浅黄色沉淀(AgBr)产生,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在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
【思考题】(1)导管口为什么在液面上?(溴化氢易溶于水,防止倒吸。
)(2)什么现象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导管口有白雾。
锥形瓶里滴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浅黄色沉淀,说明苯跟溴反应时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化氢。
)(3)怎样除去无色溴苯中所溶解的溴?(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用分液漏斗分液。
) (4)长玻璃导管的作用?(导气、冷凝、回流。
)②苯的硝化硝基苯为无色、具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其密度大于水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实验方案和装置图】在一个大试管里,先加入1.5毫升浓硝酸和2毫升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以下,然后慢慢地滴入1毫升苯,不断摇动,使混和均匀,然后放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把混和物倒入另一个盛水的试管里。
现象:观察到试管中有黄色油状物质生成。
【思考题】(1)如何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将浓硫酸注入浓硝酸中,并且不断搅拌。
)(2)如何分离、提出硝基苯?(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然后分液。
)(3)在本实验中,在试管上加接装有长玻璃管的橡皮塞,其作用是什么?(冷凝回流)(4)温度计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在水浴中)(一般需要加热,且温度控制在100℃以内,用水浴加热。
)(5)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为什么要冷却到50~60℃以下,再慢慢滴入苯?(因为反应放热,温度过高,苯易挥发,且硝酸也会分解,同时苯和浓硫酸在70~80℃时会发生反应。
)3)苯的加成反应(与H2)【学生写方程式】【小结】苯分子中碳碳原子结合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所以其化学性质就既能像烷烃那样易发生取代、硝化反应等,也能像烯烃那样发生加成反应。
【练习】1.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理由是( B )A.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B.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C.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二种2.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A )①苯不能使溴水褪色②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苯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④经测定,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⑤经测定,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都是1.40×10-10m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3.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都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BC )4.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所应具有的加成反应,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思考与交流】烃均可燃烧,但不同的烃燃烧现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