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到万
语文版九级语文上册第10课《从三到万》ppt教学课件
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笔记中重复出现了 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
急于求成,不重视循序渐进的人。
第③段引述一个古代故事,这个故事讽刺什么?
➢ 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理; ➢ 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 ➢ 富翁之子不知“学必有师”之径。
“三”和“万” 是两个相差悬殊的 数字,可是它们之 间却发生了一个非 常有趣的故事。
10 从三到万
学习目标
1.感受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重点) 2.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难点)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重视教 师的作用。(重点)
课题解读
题目新颖别致,用表起止的介词“从”和 “到”在两个数字“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 座桥梁,引人深思,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暗含 “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道理。
“大都”可以去掉吗?
人们大都只把它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 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
不能去掉。句中加上“大都”两个字,既 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同“都”,又 有不同,并未作整体范围、全部数量的概括, 因为也可能有些人并不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 这使文章的语言表达上显得很严密。
第⑤段用了哪些论证论证思路。
开头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 径”的问题,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 过于笼统”,而应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 “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从一般的学 习规律入手,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 慢积累”这一论点。
“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 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 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规律的正 确方法。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谦虚谨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10课《从三到万》(课件)
知识链接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议论文基本知识 议论文结构
知识链接
议论文基本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的见解和观点。 ①一个中心论点。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 道理论据(名人名言、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公式)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通俗 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精读感悟 课文是怎样将故事与说理联系、结合、统一的?
作者在5、6、7三段议论的 内容,就是从故事田舍翁儿子 的学习态度展开议论的。
精读感悟
第4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是承上启下的段落。 用“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 教训”自然引出以下的两 个分论点。
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一反三,改掉缺点,更好地学
习。
合作探究
作者在文中先后提出了哪三个论点? 哪一个是中心论点?为什么?
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1)
学习文化要“慢慢积累”“不宜 要求过急”,要“循序渐进”;
(2)
学习过程中应当谦虚谨慎;
(3)
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精读感悟
第(1)点是揭示学习的规律,第 (2)(3)点是回答遵循这一规律,应怎么 办的问题。因此,第(1)个应视为中心 论点。
精读感悟 文章针对中心论点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本文论证严密,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
最后得出结 论, 提出希望 。
再通过一个故事引 出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
精读感悟
01 02 03
文中引用古代故事起到怎样的作用?
10从三到万
品味赏析
2、对“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 性故事”,句中加上两个字“大都”进行赏析。
明确:“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 性故事”,句中加上两个字“大都”,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同 “都”,又有不同,并未作整体范围、全部数量的概括,因为也可能有些人 并不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或仅仅当作笑话。这使文章表达上显得很严密。
品味赏析 1、“一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
过急”。句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明确:“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
求过急”。句中加点词语,表明“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她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 人不宜要求过急”是一般的规律,通常的情况,并不全部概括所有的情况 (因为在 某种特殊情况下,学习某些文化知识也可能用快速学习、大量吸收的方法),这样 议论,语言上显得准确、严密。
品味赏析 3、“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
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往往”两个字的 作用?
明确:“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 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加上“往往”, 表明了通常的情况,一般会出现的情况,但并不包括特殊 的情况,同样使语气表达留有余地,显得严密有分寸。
研读感悟
2、作者指出怎样回答这一问题? 明确: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 笼统”,而应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 体情况进行分析。
研读感悟
3、然后,作者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入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明确: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这一论点。) “一点一滴”说明了什么? 明确:形象说明了文化知识具有积少成多的特点,强调“点滴” 积累的重要性,告诫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
从三到万文言文
从三到万文言文《从三到万》原文:有市井人以“三”、“万”相闻者,其人尝见秀才所为文,适有闻见之矣。
或告之曰:“官以‘三’、‘万’期汝,汝可往也。
”其人曰:“诺。
”乃命酒饮之。
酒数行,谓其人曰:“汝亦知此酒乎?”对曰:“三巡已矣。
”又曰:“汝亦知此肴乎?”对曰:“万钱已足。
”又曰:“汝何不好学?”对曰:“吾以为‘三’乃三斗之三,‘万’乃万钱之一,此亦学也。
”其人既出,或咎之曰:“官人之言,不以‘三’、‘万’期汝,果饮此酒,食此肴也。
”或又谓曰:“汝勿信秀才所言也,其言‘三’、‘万’,诈也。
”或又以为忧,而遂以告之。
其人大笑曰:“幸哉!若之言,固不饮此酒,食此肴也。
秀才欺我久矣,而乃今信之。
”或又谓曰:“子何以为‘三’乃三斗之三,‘万’乃万钱之一乎?”对曰:“汝自问醉者与主人耳。
”其人大醉而归。
《从三到万》译文:有个商人听到秀才们讲庄子、列子,大谈阔论辩若悬河,他以为“三”就是三,“万”就是万,“三”和“万”是不用假借的。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那个商人,并劝他去和秀才们辩论一番。
商人欣然同意。
他来到秀才们中间,对秀才们说:“听说你们讲庄子、列子,辩论十分精彩。
现在我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庄子》有‘鲲鹏展翅’的篇章,《列子》有‘汤问’的篇章,这些篇章中大鹏鸟、精卫鸟和橘子的故事,你们说它们是真的还是假的?”秀才们齐声答道:“那还用问,当然是假的。
”商人得意地说:“这就对了。
那末,我们争论的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
既然这些故事都是假的,那么我们争论的第二个问题也解决了。
就拿刚才说的那个橘子的故事来说吧。
《庄子》说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的时候,觉得太热了,就用翅膀扇了一下,就使东北的一个角落刮起了冷风。
这是多么大的力量啊!那么大的鹏鸟,它吃的东西一定很多。
可《列子》却说它吃的很少——每年只吃一个整橘子。
《庄子》和《列子》两本书都说大鹏鸟每年飞到南海的时候吃一个整橘子。
可是两个橘子加起来也只有一年的食量呀。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秀才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从三到万 古文解析
从三到万古文解析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中古文阅读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解析古文中的一个经典词句:“从三到万”。
“从三到万”是一句既简洁又意味深长的古文,它来源于《论语·子罕篇》中的一段对话。
这个对话的上下文为孔子与弟子子罕的交流,孔子问子罕:“子罕何为斯言也?”子罕回答:“夫子之言然。
”孔子继续追问:“是敢问其详乎?”子罕回答说:“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最后,孔子总结道:“从三到万,从三千到万,礼义之道寡矣。
”在这段对话中,“从三到万”一词实际上是孔子在总结子罕的回答时所引导的思考。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无论在人际关系还是处世原则上,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体着手,逐渐扩大到整个社会。
从三到万,即从少数到众多,从局部到整体。
这个想法表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对待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具体与细致的努力,切不可贪大求全或者急于求成。
这句话中的“从三”可能指的是“从己身”出发,强调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只有自己做到忠实可信,才能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
而“到万”则是指望万人之中,能够找到与自己思想观念相投、道德行为相近的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礼义之道寡矣”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真正具备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人少之又少。
这句古文语言简练,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它告诉我们,处事要从小事做起,保持初心,以身作则。
同时也传达出一个道理:世界上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是稀有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和珍惜。
“从三到万”这句话是古代智者对人际关系和生活智慧的总结,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当代人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只有学会这样做,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初心,做到真正有价值的人。
从三到万读后感
从三到万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从三到万》,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从三元到万亿的成功故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的。
在书中,主人公从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开始,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他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成功并非来自天赋或机遇,而是源自于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只有不断奋斗,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辛酸和付出。
在主人公的成功背后,有着无数的辛苦和牺牲。
他为了梦想,放弃了很多享乐和休闲的时光,为了事业,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
但正是这些辛酸和付出,才换来了他的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成功的背后往往需要无数的辛苦和牺牲,而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真正领悟成功的意义。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团队合作和社会支持的。
在主人公的成功之路上,有着无数的朋友和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帮助。
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支持,他才能顺利地走向成功。
这也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团队合作和社会支持的。
只有有了这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阅读《从三到万》,我深受启发,也有了很多感悟。
我明白了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的;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辛酸和付出;成功并非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团队合作和社会支持的。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成功的道路。
从三到万读后感
从三到万读后感《从三到万》读后感。
《从三到万》是一本由陈丹青撰写的散文随笔集,书中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间地点的随笔作品,内容涉及艺术、文化、历史、人生等多个领域。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在读完《从三到万》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见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书中对艺术的探讨令我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和艺术家的评述,展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生活的诠释和表达,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这种对艺术的热情和理解,激励着我对艺术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也让我更加珍惜艺术在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书中对历史和文化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分析,展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历史和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思。
这种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让我对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更加珍惜历史和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书中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人生和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对人生和生活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人生是一种奇妙的旅程,是对世界和自我认识的不断探索和发现。
这种对人生和生活的理解,让我对人生和生活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人生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通过阅读《从三到万》,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智慧,也获得了对生活和世界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带给人灵感和启发的读物。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我会在书中所得到的启发和感悟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感谢陈丹青先生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也希望他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作品。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从三到万》课件
的情况。这样议论,语言上显得准确、严密。
2.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只把它当作笑 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 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同
“都”又有不同,并未做整体范围、全部数
量的概括。这使文章表达上显得很严密。
3.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 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 表明了通常的情况,一般会出现的情况,
据,内含逻辑推理,极其雄辩;立论则直抒
胸臆,充满激情;排比句式的运用,更使文
章增添了气势;议论与抒情水乳交融,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三到万》是立
论文,首先提出论点,
然后结合故事阐述道理,
说理浅显易懂,令人耳
目一新。
读了课文,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示? 学习要循序渐进,重视积累; 学习态度要谦虚; 多向老师请教; ……
思路缜密
语言准确
随堂练习
学习这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语文 学习”为话题,自拟作文题目,列一个写作
提纲。
的两个小论点,便于议论的深化和扩充,使所讲
问题更全面;③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议论具体形
象,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细读感悟
议论文的说理要使人信服,语言上分寸
感的把握很重要,请说说下面句子重点词语 如何体现议论文这一特点。
1.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 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表明是通常的情况,并不全部概括所有
课堂小结
由故事引出论点,结合故事阐明学习的 道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这种写法说理浅 显易懂,又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论 点之间内在联系紧密,论点前后照应互为补 充。本文语言严密,必要限制词的使用准确
而有分寸,有效地增强了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10从三到万
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结构:
提出中心论点: 学习应该 点滴积累,循序渐进。 分论点1: 学习必须谦虚谨慎。
分析问题: 分论点2: 学习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
提出希望: 加强学习。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答案】作者先初步分析提出论点 ,然后由故事引出分论点,加以论 证,最后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2、第3段“三书三训”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学习一定要虚心
作者为什么不把故事放在文章的开头而 把它放在文章中间?
合作探究
3、第三段这个故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习要一点一滴 积累、循序渐进
学习必须谦虚谨慎
富翁之子
学文化
学习应该重视 教师的作用
【答案】①这个故事从反面举例论证了前面“学习要 点滴积累、循序渐进”的观点,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②从故事中引出“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学习应该 重视教师的作用”这两个分论点。③结合故事讲道理, 这样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一、读准字音
殷(уīn)盛:富裕。
累( lěi)世: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
聘(pìn):请 。
搦(nuò)管:执笔。
辄(zhé) :就
掷(zhì)笔:放下。
父趣(cù )之:催促。
其子恚(huì )曰:抱怨。
天下姓氏伙(huǒ)矣:多。
二、记住词义
1.关节:关键,重要环节。 2.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
渐深入或提高。
4.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 5.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
许多事情。
概括课文第3段故事大意
从前一个财主找到一个老师教他的儿子写字,刚学会 “一、二、三”三个字,这个儿子便认为自己学会了写字, 央求父亲 辞去了老师。一日财主要请客,让刚学会写字的儿 子为一位姓“万”的朋友写请柬。写了一上午,请柬还是没 写完。财主想去看个究竟,谁想竟遭到了儿子的一顿抱怨: “天下的姓氏多了,他为什么偏偏要姓万?从早晨写到现在, 我才写完五百画。”
从三到万
2、【难点探究】文中所引用的古代故事讽刺了什么?主要 作用是什么? 【答案】故事讽刺的点有三:①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 理;②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③富翁之子不 知“学必有师”之径。 故事的作用有:①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引出后面的两个分论点,便于议论的深化和扩充,使所 讲问题更全面。③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通 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殷(уīn)盛:富裕。
累( lěi)世: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
聘(pìn):请 。
搦(nuò)管:执笔。
辄(zhé) :就,(副词)。
掷(zhì)笔:放下。
谢去:指辞退。
具币:准备。
父趣(cù )之:催促。
其子恚(huì )曰:抱怨。
天下姓氏伙(huǒ)矣:多。
记一记词义
1.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 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5.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 比别人高明。 6.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 道其他许多事情。
是承上启下的段落。用“一些学习方面的 经验教训”自然引出以下的两个分论点。
➢ 小结:这部分结合故事讲道理,通过分 析摆观点,自然连贯。与第一部分的论 点,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 整的结构。从教说到学,又从学议到教, 全面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新课讲解
分析课文( 第三部分)
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提出问题: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设问引出)
从 三
讲述故事
到 分析问题 分论点一:学习应谦虚谨慎
《从三到万》阅读练习及答案
《从三到万》阅读练习及答案《从三到万》阅读练习及答案 从三到万 马南部 ①学习⽂化知识能不能⾛终南jié 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
⼀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
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学什么,⽤什么⽅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分析。
但是,⼀般地说,学⽂化应该⼀点⼀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不宜要求过急。
②“⽂化”这个词⼉在外国⽂⾥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
我国古代的读书⼈,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法,这是符合于⼀般规律的正确⽅法。
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还要靠记忆⼒,⽽⽆论⼀个⼈的理解⼒和记忆⼒⽆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个过程;哪⼀个妄⼈如果想⼀下⼦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亏。
③有⼀个故事在明清⼈酌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
这个故事是说:“有⽥舍翁,家资殷盛,⽽累世不识‘之’‘乎’。
⼀岁,聘楚⼠训其⼦。
楚⼠始训之搦(nu)管临朱。
书⼀画,训⽈:⼀字;书⼆画,训⽈:⼆字;书三画,训⽈:三字。
其⼦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得矣,⼉得矣;可⽆烦先⽣,重费馆⾕也,请谢去。
其⽗喜,从之。
具币谢遣楚⼠。
逾时,其⽗拟征召姻友万⽒者饮,令⼦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趣(c ù)之,其⼦恚(huì)⽈:天下姓⽒夥(huǒ)矣,奈何姓万?⾃晨起⾄今,才完五百画也。
” ④这个故事⽐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
但是,⼈们⼤都只把它当做笑话,⽽不把它看成⼀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
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些关于学习⽅⾯的经验教训。
5对于⼀个⼈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
初学的⼀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三或外国⽂A、B、c等等的时候,有⼀些轻浮的⼈,正如那个富翁的⼉⼦⼀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
古诗从三到万翻译赏析
古诗从三到万翻译赏析古诗从三到万翻译赏析文言文《从三到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
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遗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呜呼!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矜有得,殆类是也。
【注释】1、搦管:握笔2、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教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3、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4、姻友:亲戚朋友5、伙:多6、殷:富足、富裕7、盛:充足8、岁:年9、矜:夸耀、骄傲。
【翻译】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二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哦!世上的学者偶然会了一点,就会骄傲,不想向前进一步,就成为败类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从三到万读后感
从三到万读后感
《从三到万》这篇文章,让我深感启发和鼓舞。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有了新的认识,也得到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首先,文章中的故事部分让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故事中的学生虽然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无法解决,这明显是缺乏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知识点上,而是要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其次,文章中的“尊命不如从命”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对方的意愿和指示比表面上服从更重要。
这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智慧,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权威和指示,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表面上的原因而表面上服从,但内心却并不认同。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有害的,它不仅会让我们失去自我,也会让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
最后,文章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学习需要不断反复的练习。
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学习应该是一种快乐的过程,只有真正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我们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
总之,《从三到万》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也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经验和智慧。
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运用这些知识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成功。
从三到万的故事
从三到万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名叫三。
他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每天都过
着平凡的生活。
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关于“万”的传说:在远离村
庄的地方,有个藏宝地点,里面的宝藏价值万贯!
三对这个传说非常着迷,他决定动身前往。
他带上了一把锋利的
刀和一些干粮,开始了漫长的旅途。
他经过了茂密的森林、险峻的山
脉和人烟稀少的荒原。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藏宝
地点在一个叫“流星谷”的地方,但是路途异常危险,需要经过一座
叫“万丈深渊”的峡谷。
三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行,最终来到了万丈深渊。
他看到了巨大的
峭壁和深不见底的峡谷,但他并没有被吓倒,因为目标就在眼前。
他
拿出了刀,开始攀爬。
爬了几个小时后,他终于到达了流星谷。
但他却发现,原本丰富
的财宝已经被抢走了,只留下了一块写着“勇者不怕挫折”的石头。
三既失望又沮丧,但他依然坚信这块石头是宝贵的收获。
他将石头带
回了村子,它成了他成长的见证。
岁月流逝,三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他创立了一家制茶公司,
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众人景仰的人物。
他常常告诫年轻人,只有不怕困难、不止步于小小的成功,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
从三到万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者才有机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很多沉重的代价,保持自己的心态,坚定自己的
信念,走下去,总会有收获。
《从三到万》读后感
在《从三到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土财主,家里很有钱,但家里几代人都没有读过书。
一年,他请了一个楚地的读书人教土财主的儿子读书。
楚地的读书人开始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
他写了一画,说:“一字”;写了两画,说:“二字”;写了三画,说:“三字”。
他的儿子便欣欣然起来,扔下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不用麻烦先生,浪费学费了,请辞退他吧。
”他的父亲很高兴,便照样做了,拿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他的父亲想叫姓万的一位朋友喝酒,就叫儿子早上起来写请贴。
过了中午都没有写成,父亲催促他,儿子抱怨说:“天下那么多姓氏,为什么偏偏姓万呢?今天早上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啊!”这个故事在许多书上都作为笑话出现,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应该会觉得故事中的那个儿子太轻浮了,刚学会了最简单的一、二、三就欣欣然起来。
汉字中的一、二、三确实十分简单。
但我们不能因为前面的内容简单,而后面复杂的内容就可以不用老师教了。
因为一个人在学习的路途上,是需要有人来指导的,一般来说,人在没有任何的帮助下学习好文化知识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我们的知识大都是靠其他人的实践得出来的,靠人与人的沟通获得的。
所以我们要重视老师的作用,在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便要其他人请教,把不懂的问题弄清楚。
外界的因素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仍然是自身的因素。
如果老师上课时不认真听课,即使老师有多么优秀,这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因此外界的因素只是起一个辅助的因素的。
在一些环境艰苦的地方,也会出现优秀的人才的原因也就在此。
进入了初中阶段,我们必须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加强自学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
《从三到万》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从三到万》一、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搦:(2)书一画书:(3)其子辄欣欣然辄:(4)请谢去谢:(5)其父趣之趣: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请tiě()lǒnɡ()统循序渐进( )搦管临朱( ) 逾时( ) 终南捷径( )其子恚曰( ) 其子辄欣欣然(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B.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 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
D.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谋、爱民惜才、谦虚谨慎的人,为后人所景仰。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③①④B. ⑤⑥①③②④C. ④③②①⑤⑥D. ①②④⑤⑥③5.下列句子可作为课文《从三到万》论据的一项是( )A.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B.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C. 书非借不能读也。
D.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到万
原文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
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遗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氏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
译文
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二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