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公司制”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它以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其内容涉及人力资源计划制定、招聘与测试、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设计、激励机制、劳动关系等诸多方面。
高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问题不是管理别人,而是被管理。
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学生两种角色的扮演:一是管理者,即学习掌握相关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二是被管理者,以未来企业求职者和员工的身份,领悟和体会如何更好的被管理。
同时推行“双证”培养,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考证,以就业为宗旨,以工联盟作过程为导向,最终形成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信息档案管理的能力,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三是各种模块的基本操作能力。
二、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人才市场调查显示:接近80%的高职管理类学生没有相关工作和实习实践经验,无法将课程所学知识与职场情景或典型的工作任务联系起来,授课中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
2.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目前大多数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老师基本采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相关的模块、知识点为主,缺乏与企业实际结合的实训项目,学生能进行的具体实务操作很少,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方法一直在教学领域占据主流位置,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然在教学中也使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但并不全面、系统。
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实践机会少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无法成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训室或仿真教室,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比较困难,即便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也基本上是辅助性或兼职类的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公司制”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单位和 各部门、 各 层 次 的 培 训 落 实 人 员 和 岗位 职 责 , 建 立 深 入 到 各 部 门 的
继 续 教 育兼 职 培训 干 部 队伍 ; 从 人 力 资 源 和 人才 支 撑 体 系建 设 的 维度 进 行
“ 事 倍 功 半 ”的 效 果 。
4 . 培训保 障体系不健 全, 缺乏统筹协调
理骨干的管 理技能提 升培训 ; 持 续对课 题组织 、 青年科技骨 干、 高 级 专 业 人 才 的 专 业 技 能 培 养培 训 ; 加 强 科 技 支 撑 人 员 的 专项 技 术 培 训 ; 根 据 培 训
对象的特质, 采 取 不 同的 项 目培 训 形 式 : 集 中面 授 培 训 、 面 授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培 训 、基于 现 代 互 联 网 技 术 的 远 程 培 训 、远 程 培 训 与 和服务成 果 的快速 转化 ; 加 强 微 课 程 、知 识 地 图 和 系 列 讲 座 视 频 等 继 续 教 育 网络 化 资 源 建 设 , 充 分 利 用 大 规 模 网 络 开放 课 程
2 . 制度体 系创新。 首先建立目 标管理制度, 由继续教育主贵部门从单
大部 分 科 研单 位 没 有 建 立 适 合本 单 位 实 际 情 况 、 经验丰富、 人 员稳 定 的培训师 资队伍库 ; 一 些 培 训 教 材 只 是 对 培 训 讲 座 零 星 散 落 知 识 点 的 汇 总, 有 的缺 乏针 对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 教 材 内 容知 识 点陈 旧 。
挥 本 单 位 科 研 资 源 和 平 台 共享 功 能 , 汲 取 继 续 教育 示 范 基 地 的 教 学 优 势 ,
第三 , 实施 “ 三 次 转 化 ”, 实 现 培训 需 求一培 训 目标 一 培 训 内容 一 培 训 课 程 的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简介:蔡小华(1977-),女,湖北钟祥人,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蔡小华(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框架,为系统学习专业课程有个整体认识,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助于非人力资源专业学生规划好个人职业生涯、提升其就职能力。
本文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与实践,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已得到较好的应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G642.0文献标志码:A:1674-5884(2014)11-0049-03《人力资源管理》(HRM)课程作为本科教育中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对培养符合办学目标的合格人才有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素质,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为其能顺利就业、有效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多的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辅修课程,其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设置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薪酬管理、员工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1]。
并且不同的学生知识、能力、背景各不相同,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重点把握教学内容、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实际可操作性HR人才,是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目的。
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程的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和教学考核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在“ 应用型” 人才来做文章 。在校期间 , 应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管 理技能 , 才能做到和企业“ 无缝隙” 的对接。那么课程体系应有哪
方 面 。 而且 高 职 专业 的学 生 更 多 是 在 企业 就 业 , 而高 职 生 更 应 因
因而引进 大量 高职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实际工作案例 , 将有助 于学 生对 本国企业 的理解 , 解决好 经验 不足的问题 , 也有助于学 生从学校走向企业做到“ 无缝 隙” 对接 。 如何引进这些 案例 , 成了现在最难的问题 。一是对案例 的搜 集, 现在的企业和学校 的关 系 , 并不能 向欧美各 国那样做到互惠 互利。因而在案 例的搜集工作方 面, 必须要消除企业 的担忧— — 比如资料 的泄 密。尤其 是那 些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遇到瓶颈 的问题 , 我们 的教学却能起到很好 的学习作用 , 对 但对于企业 而
而我 们现在所教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的大量 的工作程序和方 法很 多都是国外案例移植过来 的。不符合我们所教学生之后毕
业 走 向— — 更 多 的 是 中小 企 业 。
资源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 , 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并不如人意 , 这 种“ 供求倒挂” 的现象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上 了日程。 高职专业 的学生同本科学生的差异化 , 主要在“ 工学结合 ” 这
管理 ” 的讲座 , 能召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 同商讨 现在企 共 业所遇到的问题 , 搜集这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的实际工作 案例 。
管 理 类 的 教育 学 习 , 主流 就 是 大量 的 国 内 实 际 案 例 , 其 是 尤 适 合 高 职 毕业 走 向单 位 的工 作 案 例 , 得 学 生 做 到 真 正地 学 以 将使 致用 。 22 对 现 有核 心 课 程 和 基 础课 程 内容 的 重 新 调整 -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关键财富。
作为一门学科,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已经远远超过简单培训和组织管理。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已经从简单地管理变成了扮演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全球战略和催生人才等多个角色。
因此,在高等教育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将不可避免。
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实践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现实中并没有多少学校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是因为目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仍然采用传统方式来教授,即纸上谈兵,不重视实际操作,也缺少与实际企业紧密结合的情况分析和案例研究,缺少实际操作和技巧培训,实践性较差。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实是需要强调实践和技能,并且紧密结合企业现状和日常操作来进行。
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摆在第一位。
首先,实践性教学应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在对工作规范、相关法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讲解的基础之上,设置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讲解案例,加强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立模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让学生体验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贵在感受整个工作流程及所遇到问题并提供合理解决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公司员工的案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拟定管理方案等方式,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其次,应充分利用外引机会来关联实践课程。
开展课程之外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文化背景、管理的规范和流程,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员工构成、过程和结构等要素,从而投身于实际工作的操作和决策中。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原则: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制定实践教学 计划和教学大 纲
加强实践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实践教学 基地和实验室
开展实践教学 活动和课程设 计
加强实践教学 管理和评估
践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 企业实践,了
解行业需求
建立实践教学 评价体系,对 教师实践教学 能力进行评估
引入企业导师 制度,为教师 提供实践教学 的指导和帮助
加强实践教学的资源建设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实践教学与新技 术应用相结合: 积极引入新技术, 提高实践教学的 效果和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师 资队伍建设:提 高教师的实践教 学能力和水平, 为实践教学提供 有力保障。
感谢您的观看
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 节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缺乏科学性
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实践教学的方式:案例分析、角色 扮演、小组讨论等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招聘、培训、 绩效管理等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操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掌握实 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对学生的意义:增强学生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综合素 质和就业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 学存在的问题
改革方向:加强实践教学 的措施和途径
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定位、教学内容和方法、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实践教学的定位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定位不够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学校将课程的实践教学放在“实践环节”或“实践课程”中,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而不是课程的整体组成部分。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缺乏理论指导,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实质不够明确。
在现实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如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
然而,目前的实践教学更多地局限在某个环节的操作上,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问题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内容设置过于理论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和复杂的情况,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目前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案例的引入和实践操作的训练。
其次,内容设置缺乏与时俱进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在不断变化,涌现出一批新的理论和方法。
然而,课程内容更新周期较长,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
2.教学方法问题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以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为主,忽视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训练。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时过于依赖书面论文和考试成绩,忽视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导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脱离实践、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因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现实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实践教学可以提供更贴近实际情况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学生需求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常见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实践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提升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1. 实践环节的增加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践环节较少。
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具体操作,提升技能水平。
2. 企业合作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该与企业实践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学习并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新能力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1. 项目式教学通过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一些真实的、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中。
学生可以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企业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课程评估与反馈定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评估,了解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高职阶段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探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高职阶段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现代社会拥有广阔就业前景的专业之一,培养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熟悉以及掌握相关工具和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就业竞争力,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职阶段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但往往在应用实践方面欠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案例分析、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环节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适用。
案例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呈现真实或虚拟的情景,并鼓励他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分组或个人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和解决。
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团队合作与互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团队合作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进行项目或案例的研究和解决。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式教学工具,如在线讨论平台或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四、实习与实践实习与实践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阶段的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总结起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的高职阶段教学方法创新实践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案例教学、团队合作与互动,以及实习与实践。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二、 高职 人 力 资 源 管理 课 程 “ 学做 考 ” 教 体 化 教 学模 式 的 实践 与探 索
一
业工作实 际一体化 、 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 , 教学 内容更具 使 有针对性 , 教学过程更具 有实效性 , 也能 更好地激发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 ) 对 不 同教 学 项 目 , 取 多 样 化 的 教 学 方 式 二 针 采
第 2期
潘琦华
刘茗 飞 : 高职《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7 ・ 9
使 用与调配和职业生涯管理等 。 在具体 实施项 目教学时 ,针对 不 同项 目的特点 和要 求, 结合高 职学生形象思维 强于逻 辑思维 、 动手能力强 于
的评定 ,该 成绩来 自每次项 目实践 评委组 给出的平均 成 绩, 占总评成绩 的 5 %。 目实践评定从每次实践任务 的 0 项 方案 设计 、 执行 情况 、 团队协作 、 结果评 价 四个 维 度给 出 成绩 。 学生 总评 成绩 的构成是 : 出勤 1%、 目考核 5 %、 0 项 O 综合 考核 4 %。这种考核方法对成 绩的评定更加 客 观和 0 立体 , 能够 从多个维 度对学生作 出评 价 , 到高职教育 培 达 养技能型人才 的 目标 。同时 , 这种成绩评定方法也为学生 职业 能力 的培养 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 了足够 的空间。
行 相 同任 务 的 学 习 实 践 活 动 ,这 样 就 达 到 了 在 没 有 更 多 实 践 条 件 的情 况 下 , 展 一 体 化 教 学 , 现 学 校 教 学 与企 开 实
上述 岗位对岗位人员 的专业 知识和技 能水 平均有一
定 的要 求 , 因此 , 依据不 同发展 阶段职业 岗位所要求具备 的职业能力来设置 《 人力资 源管理》 课程 的教学模式具有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_杨东辉
摘要: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职教学中课程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此,就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提出了看法,具体阐述了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及培养目标、总体设计思路、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及考核方案改革设计,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和这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工学交替;任务驱动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35-0261-02收稿日期:2010-10-20基金项目:2010年黑龙江省职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人力资源专业‘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杨东辉(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两课”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杨东辉(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150080)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Serial No.109No.35,2010总第109期2010年第35期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有这样的表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这是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
本文依据高职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人力资源课程改革,就如何体现高职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特点,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进行了阐述。
一、课程的性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和员工关系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规程,明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专业架构和职业方向。
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与 学 、 与用 、 学 理论联 系实 际 的有效路 径 。 高教学 提 质 量 , 善教 学 效 果 , 时 , 能 促 使 教 师 走 出 课 改 同 还 堂 , 出学校 , 走 关注社 会 , 了解 实际工作 中的具 体 问 题, 这对 于丰 富教师 教学 内容 、 提高 自身 的素养 , 提 高 教师教 学能 力和水 平大 有裨 益 ( 实践 教学改 革研 究 。 累人 力资 源管理 专 四) 积 业 的实践 教学 有价值 的实 证数 据和 资料 。 目前教 学 中存在联 系实 际情况 不够 、实 用性较 差等 缺陷 。 加 强 实践 教 学改 革 研究 有 利 于推 动人 力 资 源管 理 理 论 发展 和完善 . 也有 利于 给本校 其他相 近性质 专 业 的实践 教学 改 革提 供 一 定参 考 , 同时 , 有利 于 给 还 合 肥乃 至 安徽 高 职 院校 相 近专 业 的 实践 教学 改 革 提 供参考 . 为安 徽经 济建设 和发 展培养 出一 大批 合 格 的高 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 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的“ 二课 堂 ”. 第 对于 学 生 优化 知 识 结构 和学 术 兴 趣培 养有 着重要 意义 学术 性讲 座是 大学生 开 阔 知 识视 野 . 掘学科 兴趣 和增 强学术 功底 的重要 通 发 道。 这对 于优 化 知识 结构 , 升个 人综 合 素 质具 有 提
到 关 注 。 章 通过 对 高职 院 校人 力 资 源管 理 专 业 实 践教 学必 要 性 分析 , 出 高职 院校 实践教 学研 究存 在 的 困难: 文 指 并 提 出了 高职 院校 人 力 资 源 管理 专 业 实 践教 学改 革 的 途 径 。
关键 词 人 力资 源 管 理 实践教 学 思 路 途 径 目标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作者:周雅琴来源:《卷宗》2015年第09期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任课教师比较偏重理论性教学,而较为忽视实践性教学,从而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不够,实践能力较差,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吻合。
要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实训教学比重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熟悉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具、方法和技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管理问题,不断提升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既能胜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又能在求职时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各项考核,成功实现就业和晋升。
根据近几年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我们发现,任课教师普遍比较偏重理论性教学,而较为忽视实践性教学,从而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不够,实践能力较差,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吻合。
要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实训教学比重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1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1、教学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都被当成是偏重于理论教学的学科,任课老师以“讲授法”为主,老师完全主导课堂,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在现代社会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弊端非常明显。
第一,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不感兴趣,理解和吸收较少,其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课堂效率低下;第二、任课教师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上课会越来越缺乏激情,甚至厌倦上课,也不太愿意跟学生打交道;第三、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高 职 教 育 以培 养 应 用 型人 才 为根 本 任务 , 因此 , 职 教 育 高 的人 才 培 养 具 有 鲜 明 的 技 能 培 养 特 征 , 其 中专 业 技 能 的 培 而 养是主体。 为 了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课 程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在 生 的 专业 技 能 , 高 实践 教 学效 果 , 好 地 发 挥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提 更 课 程 在 学 生 专 业 能 力 培 养 中 的 作 用 , 者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进 行 笔 了 一些 改 革 和 探 索 。 一 确 定 《 力 资 源 管 理》 程 的 培 养 目标 人 课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作 为 工 商 管 理 专 业 的 核 心 课 程 .在 教 学 中 占有重 要 地 位 . 现 代 管 理 理 论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各 项 专 业 是 是 管理 的基 础 。 是 一 门 广 泛 吸 收 多学 科 知 识 的 边 缘 科 学 . 有 它 具 很 强 的实 践 性 和 应用 性 。 1 力 目标 。通 过 本课 程 的学 习 , 生能 熟 练 掌 握 人 力 资 . 能 学 源 开 发 与 管 理理 论 知识 和 实践 技 能 ,具 备成 为 较 高综 合 素 质 的应 用 型 、复合 型人 力 资 源管 理 专 门人 才或 人 力 资 源 管理 职 业 经 理 人 的 基础 专 业 素 质
高 职 《 资 源 管 理 》 程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探 索 人力 课
刘 津 平
( 西 机 电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工 商 管 理 系 , 西 南 宁 广 广 500 ) 30 7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 作 者简 介 ] 陈刚( 1 9 7 9 一 ) , 男, 浙 江绍兴 人 , 河 南质 量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经 管 系 , 讲 师, 硕士, 研 究方 向 为人
业 的组成 无外 乎人 、 财 、 物 , 其 中只有 人是 “ 活物” , 换 言之 , 只要 管理好 人 , 其 他 的 财 和 物 自然 而 然 就 会 管 展 中必不 可 少 的一个 环 节 。 由此 , 在 高 职 院 校 领 导
依然 偏重 理论 课程 的设 置 , 而忽 略该专 业 的实践 性 ,
性 和 应用 性 很 强 的管 理 类 专业 , 它 主要 教 授学 生 管 学 生 去模 拟 培 训 , 而 只 是 简 单 地 告 诉 学 生 应 该 怎 样 理 学 知识 , 培 养 学 生 科 学 有 效 地 管 理 企 业 的 能力 。 该 专业 的主干课 程包 括人 力 资源规 划 、 工作 分析 、 员 2 ] 2 招聘 与 选拔 、 培训 与 开发 、 绩效 考核 、 薪酬 管理 、 组 著 的实 践 性 和应 用 性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培养 。而通 过 课 程实 践 教 学 , 可 以有 效 地 缩 短 理 论 学 习与 实 际运 用 之 间 的距 离 , 达 到 培 养 学 生 实 际 培训 , 培训 的时候 注 意什 么 , 然 后让 学生 上交 一份 培
过并 颁 布 《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职 业 教 育 法 》 , 到 1 9 9 9 年
国高 职 教 育 已 经 进 入 了 蓬 勃 发 展 的 历 史 新 阶 段 。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公司制”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公司制”工程化课程教案改革实践-人力资源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公司制”工程化课程教案改革实践丛晓静田路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案研究学术委员会课题《基于质量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模拟公司制” 工程化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16SDJ167)研究成果。
摘要: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日常课程教案的最大难题是课程实训的组织安排。
本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工作分析》,从课程的教案设计、教案工程的组织实施、课程的考核及反思等几方面,阐释采用模拟公司制工程化模式进行教案创新探索,来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职业岗位认知差、能力低、岗位适应难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公司制工程教案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日常课程教案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课程实训的组织和安排,因为职业岗位的特殊性,使之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短期的见习,导致学生在学校时只是学习了零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因此到了工作岗位经常表现出职业能力低下、岗位适应力差,尤其是人际沟通方面常常是无力应对。
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制”工程化教案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训难题,通过建立虚拟公司这一平台帮助学生熟悉人力资源部门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借助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功能。
本文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工作分析》为载体,对“模拟公司制”工程化教案改革进行阐释,以期探求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教案方式。
《工作分析》在人才培养计划里是最先开设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组建的模拟公司可以为后续各专业核心模块教案铺垫基础。
一、模拟公司制工程化教案的内涵1.模拟公司制工程化教案模拟公司制工程化教案模式是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理论组织课程内容,采用工程教案作为主要教案方法、模拟公司作为主要教案组织形式的理实一体化教案模式。
在模拟公司制工程化教案中,课堂教案与市场接轨,建立仿真的模拟公司,按照真实公司设置部门和岗位,营造学生实训的仿真工作环境,教师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工作工程,以实际工程为载体,将学习过程融入实际工程操作过程中,在真实的工作中完成知识、技能学习,培养提升能力,实现和未来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文_教育教学78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总结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招生以来,国内高校相继开设该专业,培养层次也延伸到了专科。
由于在该专业尤其是专科层次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专业建设还不够成熟,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亟待进一步完善。
为此,本文将在分析实践教学意义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以校企合作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1、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逐渐增加,对于专科生而言,企业更加需求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心应转变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身成为操作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历史较短,相对科学和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提升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获得专业技能,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需求。
另外,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积累对理论教学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和案例资源,使理论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
3、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师来说,实践教学迫使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企业,了解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要求,这对于教师开拓专业视野、丰富实践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1、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保密性和稀缺性随着国内企业主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了重要的决策支撑部门,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机密和员工的敏感信息,因此,很多企业一般很难轻易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也只接受极少量的同学从事最基础的工作,很多工作,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基本不允许学生甚至教师介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在企业很难完全实现。
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
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一、引言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负责从招聘、培训到薪资福利等方面,对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管理。
如何培养学生在这个领域的能力,是每一所高校开设人力资源专业的关注重点。
本文将介绍一种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方法。
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运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二、项目背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操作的环节。
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作相结合,导致他们在担任实际工作时经验不足。
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
三、项目目标1.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参与模拟公司的实际运作,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企业的真实环境和业务流程,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模拟公司中,学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样的团队合作经历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模拟公司中,学生将面临各种实际问题,例如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将培养应对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项目实施1. 模拟公司的组建:根据学生的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模拟公司的角色,如人力资源部、招聘部、培训部等。
为每个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负责协调和管理小组的工作。
2. 模拟公司的运作:每个模拟公司将承担相应的任务,如人才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福利管理等。
每个任务都需要小组成员进行任务规划、操作实施和结果评估。
并要求每个模拟公司能够与其他模拟公司进行协作,共同完成整个项目。
3. 模拟公司的评估:在模拟公司运作的过程中,教师将对每个模拟公司的表现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任务完成的质量、团队合作的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改革成效评估与推广
评估方法:采用问 卷调查、访谈、观 察等多种方式对实 践教学进行评价
评估内容:学生对实 践教学的满意度、实 践能力提升程度、课 程设置合理性等方面 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课程设 计、实践报告、小 组讨论、教师评价
反馈机制与持续改进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定期评估与反馈: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 人员。
持续改进: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案和方法,提高教学 质量。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建设目标: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满足不同专业和层次的需求
建设内容:包括实验平台、实训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等,提供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支 持
建设方式: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购买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建设效果: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
培养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 能力的人才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03
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 的重要性
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和期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
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和教学方 法
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于其他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或 其他专业课程具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 价值
未来展望:进一步完 善实践教学体系,提 高教学质量,培养更 多具有实践能力的优 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公司制”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人力资源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公司制”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丛晓静田路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课题《基于质量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模拟公司制” 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研究》(16SDJ167)研究成果。
摘要: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日常课程教学的最大难题是课程实训的组织安排。
本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工作分析》,从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项目的组织实施、课程的考核及反思等几方面,阐释采用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模式进行教学创新探索,来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职业岗位认知差、能力低、岗位适应难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课程实训的组织和安排,因为职业岗位的特殊性,使之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短期的见习,导致学生在学校时只是学习了零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因此到了工作岗位经常表现出职业能力低下、岗位适应力差,尤其是人际沟通方面常常是无力应对。
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训难题,通过建立虚拟公司这一平台帮助学生熟悉人力资源部门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借助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功能。
本文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工作分析》为载体,对“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阐释,以期探求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教学方式。
《工作分析》在人才培养计划里是最先开设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组建的模拟公司可以为后续各专业核心模块教学铺垫基础。
一、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的内涵1.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理论组织课程内容,采用项目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模拟公司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中,课堂教学与市场接轨,建立仿真的模拟公司,按照真实公司设置部门和岗位,营造学生实训的仿真工作环境,教师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学习过程融入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在真实的工作中完成知识、技能学习,培养提升能力,实现和未来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2.组建模拟公司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的关键是模拟公司的组建。
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的了解不同行业企业经营特点,本次课程选择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大型商场或超市、服装制造业等4个不同行业来进行公司运营模拟。
同时为了做比较研究,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4个平行班分别采用“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1、2班采用新的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3、4班采用传统模式,每个班组建2个模拟公司。
二、“模拟公司制”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1.课程目标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定位,这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指挥棒。
《工作分析》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的内涵,了解工作分析的地位作用,熟悉工作分析的流程,掌握工作分析常用方法和工作说明书的编写技巧,并能应用工作分析成果来分析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共设计5个项目模块:公司组织设计重建、工作分析前期准备、工作分析实施、编写岗位说明书、工作分析成果应用。
2.项目化课程组织实施(1)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模块分四个教学阶段进行:一是明确项目的目的任务。
教师根据课程学习目标设置项目,对项目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
二是知识梳理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梳理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定项目完成计划。
三是项目任务操练。
根据项目计划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融入角色、开展工作,积极参与讨论,模拟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
这样,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可以有着直观的认识,通过思想的碰撞就能产生新的创意,同时也教会学生形成如何合作研究的工作和思维方式。
四是评价项目成果。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而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掌握程度,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
(2)教学项目介绍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工作分析》课程的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改革组织实施中,会以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为主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要求、专业技能、经验要求、电脑操作技能为主的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项目一:模拟公司组织设计和岗位设置。
本项目是通过对模拟公司经营目标、市场环境及发展瓶颈的分析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设计。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组织设计及常见的组织架构形式;其次,在对社会上这4个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筹建的模拟公司的现状分析,管理层会议讨论部门职责分工,确立模拟公司的部门划分,只设立行业企业的典型部门,例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模拟公司在总经理之下设立行政部、财务部、业务部、客服部等4个部门;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职业性向测试结果划分到设定的不同部门;再次,根据专业和课程培养目标设定各部门的职业工作岗位,例如人力资源服务模拟公司会设立总经理、各部门经理、前台、行政专员、业务专员、客服专员、会计等岗位,将学生和岗位进行人岗合理匹配,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岗位分工,获得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最后,进行项目的成果汇报展示,主要采用ppt形式,各企业派代表介绍自己公司组织设计的过程及最终的组织架构图。
模拟公司制项目化课程的2个实验班一起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2个平行班一起进行,帮助学生去了解更多行业企业组织设计特点。
通过该项目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组织设计的内涵,熟悉企业组织架构建立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思路。
项目一完成后,模拟公司的部门和岗位就设定了,需要通过工作分析来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要求。
项目二:工作分析准备。
本项目主要是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建工作分析小组,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要完成该项目,主要的工作任务有3个:筹建工作分析小组、制定工作分析实施计划、工作分析动员宣传。
首先,通过知识梳理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对该项目中模拟公司各成员的岗位角色分工的清晰定位;然后,根据角色分工,来模拟具体任务完成过程,当扮演的岗位没有工作分工的时候,可以在旁边观摩记录,发现问题;最后,项目成果评价,采用ppt和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展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该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项目三:工作分析实施。
本项目主要是对分析岗位进行信息采集和整理,为减轻项目操作的压力,每个部门选择两个岗位来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访谈法、问卷法等4种信息采集方法,各部门根据教师要求起草相关的采集文本,模拟公司的各部门课堂交流讨论后确定最终的工作分析信息采集使用文本;然后,学生根据之前的岗位分工来模拟演练工作分析信息采集的过程,(各岗位扮演者课下通过调研了解所从事岗位的工作内容及任职素质要求等信息)不同特点的岗位可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例如部门经理采取个体访谈法、业务员采取集体访谈法、财务部采取问卷法、餐饮部采取观察法、超市营业员采取工作日志法,采集场景要求进行录像或拍照留存;最后,各采集小组进行信息采集过程的展示汇报,集体讨论评议,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寻求改进措施。
通过该项目的教学,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历真实工作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不同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和技巧,能够发现并应对岗位信息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例如被分析岗位的员工不配合或不能很好地表达总结,极大程度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应对能力。
项目四:工作说明书撰写。
本项目是在前三个项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撰写岗位的工作说明书。
为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练习,先以项目三中的信息采集小组为单位撰写初稿;初稿完成之后,回归模拟公司进行任务运作,将初稿反馈给各部门进行检校,提出修改建议;工作分析小组收回初稿和修改建议,参考部门反馈建议完成修改,形成定稿;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评价,探讨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日后工作中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通过该项目的教学组织,帮助学生掌握工作说明书的构成及编写方式,熟悉工作说明书撰写流程,培养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项目五:工作说明书应用。
该项目在本课程中不进行重点学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工作说明书对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应用实训由后续模块课程承担。
3.模拟公司制项目化课程考核课程最终的成绩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同时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模拟公司制项目化课程考核既要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考察通过项目的操作学生的能力提升水平,因此采取过程化考核60%和理论考核40%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化考核主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实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主要的考核指标有工作态度(10%)、岗位职业技能(40%)、交流合作能力(20%)、信息处理能力(15%)、学习探究能力(15%)等。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仿企业经营,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岗位员工会颁发奖金进行激励,根据获得奖金的数额可以折合一定的成绩分数。
三、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改革反思通过模拟公司制项目化教学改革试验,结果发现采取模拟公司制的两个实验班比未采取模拟公司的两个班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运用和职业能力提升方面效果明显,尤其是沟通能力、应对能力和团队合作等职业能力更为突出。
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压力很大,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课下还经常要组织讨论,进行了两个项目之后,因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方面的差距学生中出现了消极应付的现象,参与度明显降低,学习积极性下滑。
另外发现学习氛围(含班级学风、团队学风等)对学生学习态度影响很大,不同的班级差异明显。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1] 容湘萍. 模拟公司制教学在平面设计课堂的应用[J]. 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5 年(4)[2] 吴立威, 祝志勇. 基于“模拟公司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7)[3] 魏丽玲. 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观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2013(2)[4] 孙静, 舒昌, 梁欢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创新设计——以薪酬管理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5] 赵静, 刘宇.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探析[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