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六单元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27张)
设想未来: 请同学们预测,到了2050 年,第二100年目标实现后,我们的生 活(衣、食、住、行、通讯)与今天 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家庭人均 家庭人均 家庭恩格 家庭恩格 收入 收入 尔系数 尔系数
1978年 343.4元
133.6元
57.5%
37.7% 36.2% 30.6%
67.7%
46.2% 39.3% 37.7%
2002年 7702.8元 2475.6元 2013年 24565元 2015年 31195元 7917元 11422元
旗袍(或汽车、电灯、摩天大楼)说明:旧势力难 以接受新事物。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 出现这一现象? 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 原因: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 生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变化:从贫穷到富裕。 原因: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网络消费
日常生活的变化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比 较 学 衣 习 完 食 成 右 表 住
行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 丰富多彩、展示风度、 个性的方式 蓝色解放装
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 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科 村没解决最基本的温饱 学卫生概念深入人心 问题
民 以 食 为 天
具体变化 衣 数量有限,凭布票供应,色彩样式单调,只 有中山装和解放装
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展示风度和个性衣 食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营养不足, 许多人温饱问题不能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好吃,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大单元+跨学科同步教学资源(部编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二、日常生活的变化观看视频,感受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变1.饮食变化观片,思考问题,简述变化观察上图,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民饮食方面有何变化?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2.服饰变化观察图片,思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服饰有哪些变化?改革开放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3.住房变化观察上图,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民住房方面有何变化?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以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识4.消费表,思考回答问题填格,总结提升观察上图,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消费方面有何变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5.读表思考结合上表,搜集材料,说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①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②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明显增强。
④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⑤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6.总结提升三、交通、通信的发展1.交通的发展观片,感受变化观察上图及视频,简述我国交通快速发展的表现,思考交通发展的意义?成就: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底,我国高铁、高速公路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一;我国成为民航大国。
原创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自主学习
1.照相和电影的传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2.新闻报纸:_1_8_7__2_年在_上__海___ 创办的《_申__报__》_。 3.1897年在上__海__创办的_商__务__印__书__馆__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 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 版的。
解析答案
1234
3.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
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D )
A、三联书店
B、上海古籍出版社
C、外文出版社
D、商务印书馆
解析 商务印书馆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 的学术著作为主,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 机构,故选D。
社会习 俗变化
火车、 轮船、 有线电报、电话
照相、 电影、媒 体、出版机构
剪辫、易服、废止缠 足、改称呼、改礼节
便于出行;促进 商品流通;传达 信息,加强联系
丰富精神生活, 便于了解过去
释放个性,倡导 平等,讲求民主
1234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有( C ) ①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③ 废止了 旧的交通方式④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从两个方面理解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积极 方面: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消极 方面: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而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并不意 味着废止了旧的交通方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所以应选C项。
解析答案
1234
2.根据《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的特点, 下列哪一事件不可能作为“时政要闻”的内容出现在《申报》上( A ) A.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 B.“定远”舰驶抵天津大沽口 C.“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解析 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不可能出现在《申报》上,因为 《申报》创立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而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 十年前的事件不可能作为“时政要闻”,故选A。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和生活方式
电信 通信
互联网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十分普遍 发展迅速,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
通信方式的变迁
购物方式多样化
传统购物
网络购物
支付方式多样化
现
刷
金
卡
支
支
付
付
支 付
微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 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 海交通工程。
3.民用航空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 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我国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
1993年5月,北京放开粮油价格, 图为朝阳区某粮店店员在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
2.日常生活变化的表现
(2)食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 饱”,而且还要“吃好”,讲 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等科学为生的概念日益深 入人心。
2.日常生活变化的表现
(3)住 当时农村地区的俗语:“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
4.城市交通 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 通状况。
◎北京地铁
交通
改革开放40年来,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交通运输业发展成绩
斐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 湘西矮寨大桥
铁路 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交通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衣、食、住、娱乐等各方面的变化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2.材料如下:
结合上表,搜集材料,说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增长迅速,说明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 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 B ) ①计划经济的束缚 主义的束缚 A.①② C.②③ ②市场经济的束缚 B.①③ D.②④ ③平均 ④按劳分配的束缚
【解析】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 积极性,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故选 B。
2.人民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折射出新中国时 代的变迁。下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 C )
A.三大改造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解析】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 的解放,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片显示的 就是时装表演。故选 C。
【解析】1979 年,深圳的李真一家 5 口,每月可凭 猪肉票买 6.80 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 元的豆腐,凭 鱼票买 3.20 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以下 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 表现。注意题目强调的是凭票购买,这是计划经济体制 的表现。故选 D。
①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变化 的制约 A.①②④ C.①②③ ③受到了政治局势的影响
②反映了思想观念的 ④受到了设计能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各个时期 服装变化,既受当时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也 和人们的思想变化有关,故①②③三项正确,④没有理 解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故选 C。
思想观念 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__ 生活方式 。 和____________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礼节变化:用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 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代以平等的“先生、君” 。
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特点:呈现由表及里、由 物质生活领域向上层建筑领域扩展的趋势。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今河北省丰 南区),长9.7公里。现为北京至沈阳铁路的一段。于1881年5 月开工兴建,11月完工。轨距为1435毫米,采用每米重15公 斤的钢轨。唐胥铁路建成伊始,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 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次年(1882年)改用 机车牵引。这条铁路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1887年唐 胥铁路延修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 为“津唐铁路”。
初步发展 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 出现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 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一战期间 一战以后
2. 20世纪三 四十年代日 本的侵略
1.一战后帝国主义 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 第20课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
第20课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主张: 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结局: 许多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吞并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时期短暂且艰难曲折,在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 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困难,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极其 相似,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C 2B
5C 6D
1B 2D
3B
7 见习题
3B
4D
4 见习题
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 根本因素是( )
1957年,东北纺管局员工 缴回节余粮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票出 现的原因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 的主要原因。 粮食供求矛盾突出(或粮食供应紧张等)。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物质丰富或粮食丰富等),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 “国防绿” “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 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 “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 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 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 众中流行。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 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 式走向了多元化。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什么变化。 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 破,中国开启了 “高铁时代”。
材料二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千 米,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 一。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做出 了重要贡献。
(3)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 发展速度快;技术先进;有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时代变迁;观念的更新(思想解放);外来文化的影响(西 方文明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实施等。(答对一 点即可)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生活变迁为线索,通过展示我国人民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时间为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变迁中的重大事件、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原因及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生活变迁的感知多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相关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对比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生活变迁对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原因、影响。
2.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变迁背后的历史规律,以及变迁对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生活变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影响及背后的历史规律。
人教部编版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26PPT26PPT
有“票”为“证”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肯德基
麦当劳
饮食变化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
来好像味道不错,为什么说过去生活不好?
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
不足,甚至很多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饱问题基本
通讯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 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知识拓展
1.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
C
)
2 .房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 年 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 A.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C.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是( A.基本持平 B.时增时减
C D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80年代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
流行的男装
男式西服及其搭配
男式休闲服及其搭配
流行的女装
女式职业休闲装
女式职业装
时装表演
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 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 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 不足!
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50张PPT)
通讯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 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前
改革开放
后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 设施简单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 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通信方式的变化
日 益 更 新 的 现 代 化 通 讯 工 具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通信条件落后
普遍使用电话,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课堂小结
社 会
日常生活变化
生
活
的
变 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随堂训练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 D)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C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D)
初中社会生活变迁教案
初中社会生活变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2.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对比,理解社会进步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社会进步的原因。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社会进步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政策、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老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照片中的人们生活方式是怎样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特别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背后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内容,编写一篇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短文。
2. 分析自己家庭在社会生活变迁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社会进步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26张PPT)
4.“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
看手机”,这句话反映的现象主要是
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时间观念的增强
A
C. 通讯手段的进步
D. 消费观念的变化
5.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
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人们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 立后,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 民生活明显改善 。 (2)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 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饮食结构比较单一, 住房比较拥挤; (3)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不仅满足御寒等需要, 更显示人们的风度和个性;吃饭问题基本解决,讲究 科学卫生;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2.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
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
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B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3.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B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1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2011年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48张PPT)
“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 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
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行
主要靠步行、自行车、 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火
公交车、火车等
车、飞机、轮船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 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优化。休闲 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第六单元 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变化。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通信的发展状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 有的巨大变化。
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难点: 分析人们日常生活的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食 较为匮乏单调
“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 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
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行
主要靠步行、自行车、 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火
公交车、火车等
车、飞机、轮船等
改革前
改革后
衣 数量有限,色彩、样 色彩缤纷、款式新颖,显示
式单调
风度,展示个性
食 较为匮乏单调
通讯
电信 互联网
邮政业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十分普遍
发展迅速,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 日益提高
结合电脑、电视、洗衣机、汽车、电动车 等在生活中的作用,谈谈科技进步对你的
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 科技进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电脑、电视 电话、手机可以方便人们的联系,电冰箱、洗 衣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游戏机等电子产品 的开发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呀?学生:毛主席语录、红包。
教师:这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老师为什么会把它们放在一起呢?学生:因为都是红色的。
教师:红色代表喜庆。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年代充当过新人的礼物。
这两样东西的变化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播放:巩俐主演的电影《活着》片段。
3.教师讲述: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以前,确切地说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新娘穿的是军装,其他人穿的也是军装;婚礼中,迎亲队伍向人们派发的是糖;婚礼结束后,接走新娘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4.读教材,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变化。
提示:(1)衣:从买衣凭布票,色彩、样式单一到衣着丰富多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练习题(有答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一、填空题1.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上个世纪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现在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我国目前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5.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选择题6.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
下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C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B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8.马齿苋、荠菜、苦菜、香椿、槐花等野菜,原本都是人们因为粮食不足用来充饥的,现在却成为餐桌上的稀罕物,受到大家的喜爱。
这说明现在人们在吃上注重( B )A.饥饱 B.猎奇 C.绿色健康 D.粮食9.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D )A.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人们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10.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
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B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11.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
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1、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后,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从过去的“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
国家颁布《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①最初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济等相关政策,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原因:就业管理体制改革后,出现了下岗现象以及城镇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等缺乏保障的社会问题,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改革内容:从20世纪90年代起,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时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得到完全落实。
③作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稳定。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从贫困走向小康:建国初,受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的束缚,生活水平提高慢,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由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
(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意识到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
表现: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长: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不同的群体与个人表现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上的差异,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提前消费、休闲生活等也正成为新的时尚。
③票证:票证浓缩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一段历史,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市场商品短缺的表征。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商品日益丰富,票证逐渐取消,1993年,粮票实际已退出历史舞台。
到20世纪90年代,跨越40年的票证时代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