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中课程改革调查报告(最终版)
高中课程改革的考察报告
高中课程改革的考察报告一、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中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重要的课题之一。
为了更好的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及其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考察,并在此作出报告。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的目的是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1.参观当地的高中,了解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及课程的设置;2.参加多个教育研讨会,在和各方的交流中深入探讨高中课程改革;3.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和家长对高中课程改革的看法和意见。
三、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对教育需求越来越高,高中课程的改革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高中课程改革旨在满足社会、学生和家长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发展,培育未来的人才。
四、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1.安排更多的选修课程一些地方的高中已经开始安排更多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比如体育、音乐、艺术、手工等。
这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2.做好基础课程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学习上,基础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做好基础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更加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推广项目化教育项目化教育强调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教育方式。
近年来,一些高中开始推广项目化教育,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高中课程改革的影响高中课程改革的影响是深远和长久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促进个性化、多元化发展;2.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3.促进高中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发展,培育更多未来的人才。
高中新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一
高中新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在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三周之后,我们做了这次调查,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课改进程对师生带来的有益的影响,收集学生的良好建议,调整步伐,增强信心,鼓足干劲,走好课改之路。
二、调查基本情况发出问卷862份,收回问卷786份。
问卷回收率91.18%。
三、问卷分析(一)总体评价学生对我校课改实施情况的总体感觉和评价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5.6%,表示满意的占54.1%,认为一般的占27.8%,觉得不满意的占2.3%。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课改实施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满意。
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
为了新高一能够平稳地进入课改,整个暑假,大部分行政领导都放弃了休息时间,策划制定各种管理方案。
所有新高一的教师都接受了市级校级课改培训,并在开学之初,还对所有学生进行课改培训,自上而下地传达了课改精神。
开学以来,师生们则积极地投入到课改之中。
81.3%的同学表示自己会积极、主动适应课改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情况新课改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目标。
学生认为科任教师做得很好的,占30.6%,良好的占53.6%,认为一般的占15.2%,觉得不满意的占0.5%。
经过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变化,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占23.9%,有非常大变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占11.1%,有较大变化,以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57.1%,有非常大变化,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8.0%。
对教师新课程教学,学生表示很满意的占14.7%,满意的占58.1%,认为一般的占25.5%,不满意的占1.4%。
以上结果表明,老师们都已经积极地投身到课改实验中去,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在课堂上渗透现代教育新理念。
高中课程改革研究报告
高中课程改革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高中课程改革变得不可忽视。
高中课程作为培养人才、塑造未来社会的重要阶段,其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育背景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是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全球化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变得日益落后,学生需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环境,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二、现有问题目前高中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划分过于独立,缺乏综合性学习。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现实问题中的应用能力不足。
三、提高学科交叉性为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高中课程改革需要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性。
例如,可以将历史和文学课程结合,探讨历史文献中的文学元素,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
四、培养实践能力高中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可以包括创新实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思维的培养高中课程的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可以通过开设哲学、逻辑等课程来实现,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引入新科技教学高中课程改革需要充分利用新科技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引入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灵活和自主。
七、师资培养与教师角色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为高中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需要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八、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高中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课程设置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九、提高评价方式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改变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综合测评、项目制等。
十、与社会需求接轨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调研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部确定了开展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要求各级学校积极推进相关措施。
为了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次调研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有关数据与建议。
调研目的:1. 了解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情况,包括改革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等。
2. 分析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建议。
3. 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对课程改革的看法和意见。
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2. 访谈:与教育部门、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家长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文献研究: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对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
调研结果:1. 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情况:a. 绝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展了课程改革工作,改革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
b. 一部分学校在改革过程中面临资源不足、缺乏培训和指导等问题。
2.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挑战:a. 教师在改革中面临的压力较大,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提升教育技能。
b. 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较重,需要更加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c. 评价机制需要更加科学和全面,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估。
调研建议:1. 提供更充分的师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适应和应对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挑战。
2.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3. 完善评价机制,引入多元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估。
调研结论: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需积极投入,面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方案,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课程改革取得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课程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了解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240份。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的针对对象、改革内容、改革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针对对象在调查中,有80%的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应面向学生开展,其次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再次是教材和教学资源。
2.改革内容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不再以纯粹的学科知识为目标,而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
此外,还有部分教师提出,课程改革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3.改革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他们指出,课程改革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也有超过30%的教师认为,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他们认为,改革的进展速度过快,教师的教学负担加重,而且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支持。
四、调研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
2.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3.课程改革应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负担。
4.课程改革应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改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和结论,我们向有关部门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
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2.加强教育资源的配套。
提供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3.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激励和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4.积极倾听各方意见。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多与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意见和建议。
学校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学校课程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持续着课程改革的努力。
本次调研旨在探索学校课程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广泛的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调研报告吧。
二、现状分析1. 教学目标不明确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学校课程在目标设定上存在明确性不足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2. 传统教学方式制约发展大部分学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然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要。
同时,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 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学校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功利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被迫机械记忆和应付考试,缺乏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问题分析1. 缺乏专业支持学校课程改革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和指导,但现实中大部分学校缺乏相关教育专家的参与。
这对于改革的顺利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教师专业发展不充分部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着知识储备和教育能力的不足。
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不深入,导致无法顺利贯彻新的课程改革方案。
四、解决方案1. 制定目标明确的课程改革方案学校应结合教育部门的指导文件,制定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课程改革方案,以确保课程改革的推进效果。
2. 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在课程改革方面的专业素养。
通过专家讲座、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推动交互式教学模式学校应积极推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包括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4. 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水平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通过多方位的评价手段,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
关于我校高中课改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校高中课改的调研报告傅庭海一、现状及问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课改实践,我校高中段的新课改取得了一定成绩。
最大的收获是老师们教育理念的更新。
这可能让人感到失望,甚至沮丧。
不过我不这么看。
我认为这已经是历史性的突破,是了不起的进步。
过去我们也进行过多次类似的教育改革,但有哪一次能像这一次课改这样给人以巨大震撼?教育的问题主要是课堂的问题,而课堂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者理念的问题。
理念更新了,必然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相信这是或迟或早的事。
可现状是心动了没有行动。
多数老师的教学从外形看依然故我。
这种现状与其他地区大面积的声势浩大的课改推进的局面不协调,也与丰都中学作为市级重点中学的地位不相称。
这一次新课改对所有学校来说是一个公平角逐的机会。
如果我们抓得不好,仍然以应试教育的路子来办学,以考试来教学,那么我们可能又错过了一次难得的发展的好机会。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一旦落后了要赶上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校目前课改的现状具有如下特点:少数教师坚持在课改的路上艰难跋涉,他们可能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困扰,深感寂寞难耐,他们需要有人呐喊助威,使他们不惮于前驱;绝大多数教师则徘徊在课改和传统教学之间,他们对课改有所认同,但未能坚持下去,目前基本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式;真正完全没有动的只是少数人,多为一些心理或生理年龄偏“老”的教师。
关于小组建设,我校高一二年级各班都分了组,有了组名、组徽、口号和目标等,小组成员也分了工。
可是这些多为形式上的东西,与以前的小组没什么两样。
客观一点说,这些小组顶多算一个行政小组,与学习意义上的小组,或具有高效学习功能的小组还相距遥远。
我听了许多老师的课,他们的课上得精彩,他们的探索精神更让我感动。
可是,恕我直言,他们课上展示的小组合作没有多大学习意义上的价值,总让人感到小组学习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油水分离,只是一种摆设、一种标签乃至一种添加。
从课堂高效这一目标来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突破的难点是,小组学习形式如何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态环境并能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课程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研,旨在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建议,为未来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受访对象制定了不同的调研方案。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和教师,面对面访谈主要针对校领导和教育管理者。
三、调研内容1. 学生对课程改革的看法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改革持积极态度,认为新的课程设置更贴近社会需求,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希望能够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提高课程实用性。
2.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看法教师们普遍认为课程改革是必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
其中主要困难包括学时的安排、教材的更新等。
部分教师还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增加教学资源的支持,提高教学质量。
3. 校领导和教育管理者的看法校领导和教育管理者认为课程改革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也指出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们认为需要更加注重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的配置,在课程改革中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和支持。
四、课程改革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课程改革建议:1. 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2. 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支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3. 继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4. 加强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课程实施情况,做出调整和改进。
五、结论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建议,为今后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课程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我校课程改革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是了解我校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面谈和文献资料分析等。
二、调研结果1. 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通过调查问卷和面谈,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课程改革的内容丰富多样在课程改革的内容方面,我们发现学校已经引入了新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课程设置也更加多元化。
例如,科学领域的课程注重实验与实践,艺术类课程则强调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3.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管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课程改革的推进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组织,教师们对于改革的理解和实施程度有差异。
其次,一些教师在改革过程中缺乏积极参与和探索精神,导致课程改革的效果不理想。
此外,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4. 建议和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建议学校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课程改革的统一指导和组织,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二是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并提供他们发展潜能的机会。
三、结论课程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校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建议学校加强统一指导和组织,提高教师的培训力度,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以上是我校课程改革调研的结果,希望领导能够认真分析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感谢您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敬礼!调研团队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您准备的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自xx年秋季以来,普通高中新课程已在全国四个省份进入实验阶段。
东山区有幸参与了这次课程实验。
本着“积极、稳妥、渐进”的原则,我们围绕着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程资源、质量管理和教研方式等五个方面,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和研究,不断推进课改实验的深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东山区中学参加高中英语课改年级的基本情况我区共有完中9 所(不包括省属、市属的学校),参加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年级的教学班共有66个,学生人数为3296人(借读生不计算在内)。
其中开设有特色班或重点班共有17个教学班。
全区高一年级英语教师共有32人,平均年龄29.9岁,其中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有6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19 %;第一次任教高中的教师有14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44%;曾教过高三毕业班的有12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38%。
在所有任教高一年级的教师中,具有二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19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59%;具有一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8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2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5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16%。
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高一教师都基本上参加了课改前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参与培训率为98%。
高一年级英语课每周周课时为5节,个别学校4.5节或6节。
各校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时间为1小时至1.5小时。
在已经结束的第一和第二模块的综合评价中(模块过关测试和形成性评价),共有475个学生未能一次性通过,占东山区全体高一学生的14%,需要参加学校自行命题的补考,或者需要重修。
二、实践与反思英语学科的课程改革关键在实践。
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着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我区主要做了如下的实践与探讨:1. 重结果评价,更重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高中改革调研报告
高中改革调研报告高中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高中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未来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本次调研旨在探讨我国高中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广泛的高中教育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重点关注了学生对高中教育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访谈了解了教师和家长对高中改革的期望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学生对高中教育整体满意度不高。
在问卷调查中,超过60%的学生表示对高中阶段的教育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课程安排不合理等。
他们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减轻学业负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选择。
2. 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调研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现有的高中课程设置过于琐碎,与现实需求脱离太大。
他们呼吁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实践项目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师对现行教育模式提出质疑。
多数教师认为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过于功利化,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他们呼吁改变教育评价体系,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家长对高中改革抱有期望。
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高中改革持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高中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调研分析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
在调研中发现,不同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导致教育质量差异明显。
这是制约高中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解决。
2. 学生过大的学业压力给他们带来心理问题。
研究显示,学生在高中阶段存在着较大的心理问题,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业压力过大。
改革应该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高中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高中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对于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报告将围绕高中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与发展展开研究,探讨其现状、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1 传统课程模式的局限性高中教育中长期以来采用的传统课程模式,主要以知识传授为导向,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
知识的堆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而且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为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高中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理念,借鉴国际经验,致力于从学科的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2.1 课程目标的明确课程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强调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既要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思维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2 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开设新科目,增加现代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加强对信息技术、环境保护、创新创业等热点问题的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师的灌输,而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3.1 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我国教师队伍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教育观念转变不够等。
因此,必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3.2 评价体系的建立传统的评价体系更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更加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
广东高中课程改革调查报告(最终版)
目录:引言1.研究对象与步骤2.结果与分析3.问题与建议4.附件引言:【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广东东部部分地区高中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报告。
通告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切实了解到高中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学生的切实影响以及改革的不足。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在高中课改很大部分上只是形式的改革,并没有触动高中教育的根基。
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改往往得不到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同。
【关键词】:广东省粤东地区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1.研究对象与步骤1.1对象研究调查对象为粤东的潮州市和汕头市,涉及到是十所市级或县级中学的500多名高三学生以及部分的校长、教学主任和任课老师,其中又以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高中课改研究报告
高中课改研究报告1. 引言高中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情况以及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2.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高中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高中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不佳;•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3. 目标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通过课程的优化和创新,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4. 实施情况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与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配合密切相关。
在全国范围内,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
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的教育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1)课程设置的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课程设置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2)教学方法的创新高中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3)教学资源的整合高中课程改革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是一个关键方面。
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4)教师培训和发展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此,教师培训和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学校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教师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引言1.研究对象与步骤2.结果与分析3.问题与建议4.附件引言:【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广东东部部分地区高中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报告。
通告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切实了解到高中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学生的切实影响以及改革的不足。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在高中课改很大部分上只是形式的改革,并没有触动高中教育的根基。
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改往往得不到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同。
【关键词】:广东省粤东地区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1.研究对象与步骤1.1对象研究调查对象为粤东的潮州市和汕头市,涉及到是十所市级或县级中学的500多名高三学生以及部分的校长、教学主任和任课老师,其中又以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这些中学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处于省重点和非重点之间,这些学校的课程改革往往决定了改革的成效。
1.2研究步骤1.2.1制表:为对广东省粤东地区高中课程改革的水平程度进行有效、客观、定量的研究,本次调查严格按照心理及社会学测验制定量表的原则和标准化的要求,结合我省现行体制的具体情况,制定《关于广东省高中课程改革的调查表》:(1)调查提纲的确定(2)调查内容的确定(3)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2.2调查:(1)调查访问:联系高中学校的校长和备课老师进行采访,并随机访问一部分学生。
(2)调查问卷:在高三学生中随机分发500份的调查表,指导他们合理、认真地完成调查表(调查问卷见附件1)。
(3)回收并统计: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采访内容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表见附件2)2.结果与分析2.1对高中课程改革的认同度调查数据显示,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学生对于新课改还是持“基本满意(B)”的态度的。
通过调查,这一地区的广大学生对这次新课改并不是很了解,他们普遍只是关心课改对自身考取大学的影响。
可以说,同学几乎都不将这次课改放在心上,是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
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广大学生家长对高中新课改根本就没有什么了解,或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些地区的高中课程改革宣传的力度与实施的深度都不够好。
许多老师、同学、家长乃至校长都只有一些似懂非懂的认识。
对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认同感,更多是冲着它的理想化与完美化的体系结构而“善意”地表示满意,这是一种憧憬,是潜意识里人们向往的教学方式,但高中课程改革现时就大阔步地走向经济与教育都不发达的地区的做法是否合时、合理、合地,人们的态度大多是在观望中基本满意。
2.2 科目内容与上课模式2.2.1学习的内容与难度:谈及课程改革后的课程内容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改革后课程有所增加,课程难度总体上能为同学们接受。
调查中,同学们普遍感受到课改后教材的内容范围更加广阔,但同时也认为知识的深度不够。
在受访者中,有6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A)知识涉及面广,但不够细”这一项。
可见,我们的新课改有着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但是没有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之间找到平衡点。
而老师与学校则反应,由于新教材的信息量大,且书本中对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实践活动的时间要求都比较高,这大大降低了新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很多老师表示,由于课本知识量大,而时间又紧,所以很难把握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有时候为了赶上教学进度,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高考内容的删减,二者有恰好与课程改革的初衷大相径庭。
另外,学校现在的经费和硬件设施等都不足以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因而很多的学习内容也不得不进行删减。
可见,课程改革中,新课程对于当前的学校客观教学条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程改革的难度。
2.2.2教学方式课改的成败与否很大的关键在于教学方式能否根据课程改革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改变。
从这一点来说,课改的成效在这方面并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方式,而不是以学生为主的主动性学习方式。
在对于教学方式的调查中,有(B)74.31%的同学认为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
而对于这种状况,有超过一半(A:61.14%)的学生认为还是以“讨论交流为主”的教学方式比较好。
另一方面,也有(B)26.89%的同学认可“老师讲授为主”。
总的说来,学生对于老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改变的欲望,但同时又已经习惯与这种教学方式,要一下子改变这种教学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另外,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高考压力依旧存在。
因此,双方都不大敢冒险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性的尝试。
这就决定了课堂气氛不会有多大的改观,改革的效果也不会如愿以偿。
2.3选课制度2.3.1选课自由度选课理论上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但却往往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而成为换汤不换药的举措。
调查显示,学校对于学生选课施加了巨大的影响,学生的选课自由只是一种抛离了高考约束的理想的自由。
在受访者中,只有13.58%(B)的同学认为学生的学课是自主选择的。
其余都或多或少认为学校对于学生的选课进行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又以认为“学校主导,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少”居多,达到了60%(A)左右。
调查反映学生对于学校这种施加的影响是比较认同的。
有67.20%(B)的学生基本认同了这种做法。
这反应了学生一来受高考压力所迫,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二来也反映了学生在选课时缺乏一定的主见。
另外,学校由于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选课也是一大原因。
2.3.2选课内容调查显示,学生对于选课内容的往往没有自己的见解,而是以一种被动的姿态去面对学校开设的选课。
一者选课时还是逃不了服务高考的思维方式;二者学生多年来习惯了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学习的自主性认识不够;再者学校的选课制度也是根据高考来设定的。
是以考试为出发点,完全围绕考试来安排课程,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这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如果是跟高考无关的课程,学校往往少设或者往往不设,学生则对于这种课程不够重视或干脆不理它。
这就不难看出,虽然课改后选习的课程多了,但是只是表面上的增加,具体操作时,还是和以前一样离不开高考的条条框框。
调查所接触的现实让我们不禁摇头,无论是为“新壶装旧药”的新课程而专门设定的选课项目,还是一个个套餐式的选课方式,都反映了当今中学的课程改革所面临的窘境:改革的期望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课程改革,一方面又有高考的压力,从而造成了课改的选课模式直接为高考服务,而忽略了课改的最初目的。
2.4社会实践新课改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强调了社会实践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2.4.1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认识对于实践活动,学生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的。
调查中,认为实践活动不必要的学生占受访人数不到9%(C)。
而且,大多数同学认为实践活动对于其自身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而有不到18.52%(C)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
然而学校在实践活动这方面做的远远还不够。
一方面,学校以高考为主轴的办学模式依旧没有变换。
很多学校认为实践活动并不能提高其高考成绩,因而对其重要性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受多客观因素制约,很多学校目前并不具备提供这类实践的经济物质条件,并且学生自身也因为一直对社会实践的麻木性而对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给学校实践活动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难度。
而一旦条件允许,我相信学校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2.4.2 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以说,虽然实践活动要占据一些学习的时间,但是对于学习却没有多大的影响的。
有80.29%(B)左右的同学认为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其学习时间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而将近29.25%(C)的同学认为实践活动的参加并不与其原有的学习方式相冲突。
对于学生最为关注的成绩,认为“有所提升或者没有影响”占受访者的80%以上。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课程改革中是正确的,以后更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深化这方面的改革。
2.5 课程改革与高考探讨高中课程改革,就不能脱离高考这个大背景,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空谈设想了。
在我们调查的地区,学生最为关注的一项课程改革项目就是高考改革。
2.5.1课改下的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应多样化旧的课程有一大特点:学生的评价以成绩为准,以高考为主。
讲究高考看成败。
新课改的实施,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学生评价的标准应适时而变,即应配合课程改革的步伐做相应的变化。
有61.11%的受访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应“趋向多样化,不单以成绩评价”。
比如说,成绩的评定可以加上实践的因素。
如果学生的实践能力较高,则可以给予相应的鼓励。
另外,如果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强则在评定时应加以考虑。
不管怎么说,评定的标准不能只是成绩的一元化。
如果评价标准照旧,不管课程改革如何生动,依旧不具备可行性。
2.6课程改革的家长因素和社会因素虽然家长并不直接参与课程改革,但是没有家长支持的课程改革却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然而令人心寒的是,家长的注意力依旧只是停留在高考成绩上,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全面的发展。
调查中发现,虽然对于课程改革持“不在意”家长只占少数,但是那些关注课程改革的家长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关注的不是课程改革对于学生成长全面影响,而只是片面地关注高课程改革对于高考成绩的影响。
家长方面则对高考改革没有多大的了解,家长们最重视的依然是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排名,而且仅仅是学习成绩和排名。
从这点来说,家长对课程改革的关注并不是对课改的支持,而是对高考迷信的一种表现而已。
家长的态度可以说是社会认识的一个缩影。
毕竟高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