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效果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鼻前庭囊肿治疗中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经唇龈沟切口入路切除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3例。分析两组术中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法可有效提高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在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推广应用。

标签:鼻内镜;揭盖法;鼻前庭囊肿;治疗效果

鼻前庭囊肿为耳鼻喉科良性肿瘤性疾病,虽然本病早期临床常无特异性症状,且病情发展也较为缓慢,但是随着囊肿的逐渐生长,常可导致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感,严重者可导致上颌骨出现骨质损害,不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同时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手术治疗为公认治疗本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3-4]。虽然传统手术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其对患者的损伤较大,且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常可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将鼻内镜下揭盖法作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6例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鼻前庭囊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入选接受观察者均需符合本研究的入选及排除标准。患者入组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3~62岁,平均(46.61±5.22)岁;囊肿直径0.9~3.3 cm,平均(2.12±0.21)cm;病程1~5年,平均(3.06±1.36)年;左侧者22例,右侧者1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2~61岁,平均(46.56±5.16)岁;囊肿直径1.1~3.2 cm,平均(2.35±0.26)cm;病程1~6年,平均(3.25±1.25)年;左侧者20例,右侧者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囊肿直径、病程及囊肿部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具有鼻腔阻塞、肿胀感及局部鼻翼处隆起症状。(2)经CT检查明确存在鼻腔内囊肿[5]。(3)经穿刺检查,可抽取出脓性液体。(4)年龄>18岁。(5)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恶性肿瘤者。(2)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证。(3)经CT检查排除牙源性肿块者。(4)除外双侧鼻腔囊肿。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仰卧位下进行手术,术前应用利多卡因对牙龈进行浸润麻醉,于麻醉完全后,在上唇系带第2~5齿龈沟处行手术切口。将局部黏膜进行逐层分离,在完全暴露囊肿部位后,对囊肿进行切除。完成切除后清洗术腔,逐层缝合,并留置引流管。术后7 d后进行拆线。观察组:患者同样于仰卧位下进行手术治疗,并应用利多卡因对牙龈进行浸润麻醉。将鼻内镜置入鼻腔,于鼻内镜下对鼻前庭内肿物进行观察。并于鼻内镜观察下,应用刀片及剥离子仔细对囊肿周围组织进行剥离及分离,并进行分离。必要时可先将囊肿内液体进行抽取后再进行分离。分离完成后,应用纱布进行填塞止血。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对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同时根据患者手术1周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无并发症发生者为痊愈;以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且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并发症消失者为有效;以未达到以上治疗效果者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时间内所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Excel及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则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0.027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03%,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鼻内镜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所出现的诊疗手段,此种诊疗手段属微创诊疗方法,其相对于传统的诊疗方法,具有对患者损伤小及易于术后恢复的特点,故虽然产生时间较短,但在临床的应用已较为广泛[6-8]。而鼻内镜下揭盖法为临床结合鼻内镜特点所出现的针对于鼻前庭囊肿等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不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9-12]。故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治疗中,结果显示,在应用了鼻内镜下揭盖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应用经唇龈沟切口入路切除治疗的对照组,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因观察组所应用的治疗方法属微创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同时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鼻内镜下揭盖法不仅可有效的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同时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故无法对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长期疗效进行观察。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揭盖法可有效的提高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在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小伟,喻建军,李赞,等.侵犯眼眶及颅底的鼻窦囊肿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3):942-944.

[2]胡鹏,朱纲华,赖若沙,等.伴视力减退的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5):217-219.

[3]李先辉,陈崇喜.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578-3580.

[4]戚莎菲,刘鹏,李士新,等.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前庭囊肿[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102-104.

[5]王汉杰,丁勇生,段书峰,等.CT及超声在鼻前庭囊肿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2):209-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