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春秋学的黄泽、赵汸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第一课诸子百家总论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派别;鸣:发表意见。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
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一、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弟子。
他在40岁以前,主要活动是教书。
42岁那年,带著车子数十乘、侍从弟子数百人游说齐、魏等国。
晚年回家著书立说,今存《孟子》7篇就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体现。
孟子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他说:「仁政必自经界始」,就是说实行「仁政」首先要恢复周代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他认为古代比当代好,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
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著《荀子》一书,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
他对孟子等的陈旧学说有过激烈的批判。
二、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
墨子提出「兼爱」的理论,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地位。
高中历史 文化方面重点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提倡孟子的学说荀子的学说老子的学说庄子的学说墨家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法家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提倡黄老之学的朝代董仲舒提出程朱理学的“程”“朱”指谁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四书章句集注》的编著者王陆心学的“王”“陆”指谁王陆心学的主要内容明清时期的“异端”思想家指谁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谁三大思想家主要的思想分别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是黄道游仪在哪个朝代被谁发明郭守敬的主要贡献《九章算术》在哪个朝代编著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的作者和朝代分别是四诊法的提出者《本草纲目》的作者和朝代五禽戏的发明者四大发明对应的朝代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是《兰亭序》的作者及朝代草书的代表人物楷书的代表人物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吴带当风”指谁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和朝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风、雅、颂的“风”指楚辞出于哪个朝代铺陈辞藻、文采华丽是指哪种文体李清照的作品是哪种文体在元代兴起的是四大奇书指瓦舍出现的朝代元曲四大家指西方哲学之父是谁“认识你自己”是谁提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吾爱吾师,唔尤爱真理”是谁的名言文艺复兴前三杰指文艺复兴三杰指西方的“画圣”是马丁路德的学说是先定论是谁提出启蒙运动的含义三权分立又谁提出伏尔泰主张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指《社会契约论》的作者人非工具又谁提出“近代科学之父”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达尔文的著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指《西风颂》的作者“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指《战争与和平》描述哪国人民的战争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代表人物印象派画家代表人物印象派音乐家代表人物现代派画家的代表人物“默片时代”是指多少年之前“现代电影之父”指电视的发明者和时间“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指“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又谁提出《海国图志》的编写者洋务派提倡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兼容并包”又谁提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谁首先提出使用白话文旧三民主义内容新三民主义内容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毛泽东针对右倾错误发表的文章有确立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道路是在哪个根据地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第几届人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第几届人大正式确立“三个代表”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第几届人大量子假说又谁提出光的量子理论又谁提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在哪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在哪年。
第六讲 岭南学派与畿湖学派02
第六讲岭南学派与畿湖学派1.朱子学的发达与学派的产生1-1.朱子学的发展到朝鲜中期明宗、宣祖朝,性理学逐渐普及,而且朝鲜儒学者对于性理学的理解逐渐加深,学术研究兴起。
这时期出现了一些具有开拓性的学者,如晦斋李彦迪、花潭徐敬德,稍后在岭南出现了退溪李滉、南冥曹植,在湖南出现了一斋李恒、河西金麟厚、高峰奇大升,眉岩柳希春等,在京畿出现了苏斋卢守慎、龟峰宋翼弼、栗谷李珥、牛溪成浑等著名学者。
这些学者各成一家之言,对朝鲜性理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退溪李滉和栗谷李珥。
退溪李滉对朱子学为中心的性理学加以发挥,奠定了朝鲜性理学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他排斥阳明学,确立了朝鲜性理学独尊朱子的传统,所以朝鲜性理学也称为朱子学。
朝鲜中期成立的各个学派都像李滉一样独尊朱子,而且以朱子学的正统自居,将阳明学等其他学术思想视为异端,极力加以排斥。
但是各学派对于朱子学的态度和理解也稍有差异,因而出现学问上的对立和论争。
而且随着朝鲜中期士祸和党争的出现,这种学术争论往往又与政治结合起来,所以学术争论也带有更强的排他性。
朝鲜朱子学就是在这种学派之间的论争中发展起来的。
朝鲜中期成立的学派主要有花潭学派、南冥学派、退溪学派和栗谷学派。
其中最早成立的是花潭学派。
花潭徐敬德(1489-1546)字可久,号花潭,又号复斋,谥文康。
本贯唐城,出身于开城。
曾从母命参加进士试,及第,后放弃科举,隐居花潭,安贫乐道,潜心研究朱子学,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气一元论,以此为基础构筑了自己的学术体系。
花潭还在讲学的过程中,培养了莲坊李球、草堂许晔、思庵朴淳、瑟僩朴民献、杏村闵纯、耻斋洪仁祐、土亭李之菡等门人,形成了花潭学派。
以后李球、许晔、朴淳等继承了花潭的学说,在退溪和栗谷批判花潭时积极为花潭学说辩护,维持了学派的存在。
但是在学问上,花潭学说的特点是主情,他的气一元论没有能够将道德性推崇到形而上学的层次上,所以学问发展受到限制,加上在政治上,许晔等加入东人,朴淳等加入西人,所以没有能够长期维持独立学派的性质,逐渐被退溪学派和栗谷学派所吸收。
论赵汸及其《春秋》学
作者简介 : 申屠 炉明 , 南京 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 中心副研究 员, 历史学博士( 江 苏 南京
2 1 0 0 9 3 ) 。
《 春秋 》 为儒 家 五 经之 一 , 历 代 学 者 的 注疏 解 说 多不胜 数 。众 多《 春秋》 学著作中, 元 末 明 初 徽州 学者 赵 涝的《 春秋》 学著作 , 有 其 独特 的 学 术价 值 , 历来 为人 称 道 , 钱谦 益 曾誉 为 “ 本 朝
了不小的影响 , 清代 庄存 与的《 春秋正辞》 便 由此而起。 关键 词 : 赵 泞; 《 春秋》 学; 属辞 比事; 《 左传》; 徽 州; 徽 学
中图分类号 : K 2 9 5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5 0 1 9 ( 2 0 1 5 ) o l 一 0 0 8 5—0 9 基金项 目: 南 京 大 学儒 佛 道 与 中 国传 统 文化 研 究 中心 项 目
便 卒 于 扬 州 。父 克 明 , 孝 友 敦厚 , 乡里 有 “ 善
①
”
一
无 立锥 之地 , 而穷 经 之 志 不 辍 。其 学 以 积思 自 悟 为主 , 故其 教人 引 而不 发 , 使其 自思 。一再 登
门, 乃 得 授 六 经 疑 义 千 余 条 以 归 。 至 正 元 年 ( 1 3 4 1 ) 秋, 第二 次 往 九 江从 学 , 居二年, 得 口授
六 十 四卦 义 与学《 春秋》 之 要 。并 由此 获教 , 知
朱彝尊 : 《 经义考》 卷1 9 8 ( ( 春秋 师说》 下 引钱谦益说“ 子常于《 春秋》 发 明师说 , 本 经会 传 , 度越 汉宋诸儒 , 当传》甲集《东山赵先生游》。
粮执 贽之 具 , 亲 友或议 其 非 , 弗顾 。 ③ 至元 三 年 ( 1 3 3 7 ) , 赵涝 1 9岁 , 闻九 江 黄泽 杜 门著述 , 遂 往 拜 师求 学 。时 黄 泽 年 近 8 0, 贫
《左传》叙战征存兵法谋略——《城濮之战》之叙战与资鉴
文辞以叙事为最难,而«左传»精工于叙事艺术,为诸家所推重.梁刘勰«文心雕龙 史传»推崇«左传»为 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 ;唐刘知畿«史通 杂说上»称扬«左氏»之叙事, 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 .清方苞«古文约选 序例», 序事之文,义法莫备于«左»㊁«史» ;«左传义法举要», «左传»叙事之法,在古无两 .章学诚«论课蒙学文法»特提叙事之法, 离合变化,奇正相生,如孙吴用兵,扁仓用药,神妙不测,几于化工,其法莫备于«左传» .刘熙载«艺概 文概»云: «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 要之,从诸家之»之工于叙事,不止是以史传经之功能而已.若«春秋»开创经学叙事之后,«左传»发扬光大之,叙事.其中之笔削去取,详略㊁重轻㊁异同㊁前.方苞«史记评语»称: 纪事之文,. 此之谓也.非其他典籍所可及;叙事门类中,尤其长于叙次谓是 纪战伐之事 ,三国魏隗禧指为 相斫之(僖公二十八年)㊁秦晋崤之战(僖公三十三年)㊁)㊁齐晋鞍之战(成公二年)㊁晋楚鄢陵之战(成长勺之战(庄公十年)㊁晋秦韩之战(僖公十五)㊁吴楚柏举之战(定公四年)㊁吴越槜李之役(定公十四年)㊁吴楚鸡父之役(昭公二十三年)㊁吴越笠泽之战(哀公十七年)等等,皆节次详明,兵法娴妙.吴阖生«左传微»卷四称: «左氏»诸大战,皆精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文也. 清王源«左传评»卷一亦云: 千古以兵法兼文章者,唯«孙子»;以文章兼兵法者,唯«左传». 马骕«左传事纬»卷三则称: «左氏»叙韩原㊁城濮㊁鄢陵㊁鞍㊁邲诸大战,节次详明,兵法贤妙,而文气亦复郁勃,故文士良将,皆莫不好之. 由此观之,«左传»叙战之殊胜处有二:其一,征存兵法谋略,体现历史资鉴使命.其二,叙次战争成败,拓展传统叙事规模.本文拟以晋楚城濮之战为例,论述«左传»如何传承«春秋»笔削之书法,«左传»叙事如何发挥属辞比事之教,如何经由详略㊁重轻㊁前后㊁异同之措置安排,以表现叙事之艺术与资鉴之史观.清孔广森«公羊通义 叙»所谓 辞不属不明,事不比不彰 ,诚哉斯言!二㊁«左传»征存兵谋与历史资鉴历史编纂,必有其著述旨趣,或称之为史义㊁史观,以主道史料之搜罗㊁史事之取舍;指引辞文之损益,乃至于褒贬之依违.清方苞以«左传»«史记»二史传为典范,而倡古文义法,«书‹货殖传›后»称: 义以为经,而法为之 ,史事如何编比?于史传编纂之前㊁之中㊁之后,史传.章学诚论 «春秋»之义,昭乎笔削 ,所谓独断于一心 者,即是史义㊁史观之发用.«左传»一书,于编年体之发用,远较«春秋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 «左氏»属辞比事,两致并书,可谓传史意,而 «左氏传»综理微密,后之为史者,鲜能及之. (义考»)刘知畿«史通 繁省»引晋干宝«史议»传»,以为 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 .称美«左氏»书特色之一,为 叙事有系统,之著述 .此与啖助㊁赵匡所云 叙事尤备,颇见本末 ,章学诚所言 笔削之义,不仅事具始末,文成规矩已也 ,可以彼此发明,相得益彰.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清初魏禧著有«左传经世钞»二十二卷,«自序»云: «尚书»,史之太祖;«左传»,史之大宗.古今治天下之理尽于书,而古今御天下之变备于«左传». 举凡执大事㊁断大案㊁定犹疑㊁决权变,古今经世御变之要领,«左传»已先具备,而颇足参考与借镜.其中,«左传»叙次诸战役之成败,往往勾勒征存兵法谋略,盖缘于史乘之使命,为提供经验教训之资鉴为依归.世之言兵法谋略者,多宗祖«太公阴符»«六韬»«三略»,或取法«孙子(武)»«孙膑»«吴子»«鬼谷子»以为足.不知前乎此者,有«左传»叙战,善言行军用兵之韬略.举凡蒐卒简乘,进攻退守,奇正之道㊁虚实之方㊁离合之术,要多灿然大备(参考张高评«左传之武略»).由于«左传»叙战征存兵谋,提供用兵者随方而取则,为将者究心以淹通,是以古来名将,如蜀汉关羽㊁晋杜预㊁宋岳飞㊁明戚继先㊁清曾国藩,无不通习«左氏传».明陈禹谟«左氏兵略»卷首,列古今名将通晓«左传»者六十余人;揭示«左氏»之韬略近百,持历史重演运用者为佐证,可谓洋洋大观.唐太宗曾与李卫公谈«左氏»兵法: 朕观千章万句,不出 多方以误之 一句而已! 案:此言典出«左问: 伐楚何如? 伍子胥提出 三师: 亟肆以罢之,多方以误之. 吴王采用长期,因而吴虽小而能敌大,兵寡却能之诡道奏效,吴于楚一败于豫章,再败于柏举,,«左氏»兵法,与«孙吴兵法»不同者,«左氏»兵现乎史事,佐验于战役,非凭空蹈虚发论可序»引«春秋繁露 俞序»孔子曰: 我欲载之之深切者明也. «春秋»志在经世如此,«左十四年«春秋»五例,其五曰惩恶而劝善,可见有此经世之志之义,故«左传»叙战,详叙重写,此«左氏»之特识.有此别识心裁,故与后世详叙战况之如火如荼者,不可同日而语.三㊁城濮之战晋胜楚败,取决于兵谋之高下优劣«左传»叙次春秋大小战役,为数在100场以上.交战必有双方或多方,结局自有胜负成败.«左氏»叙战,始终不忘历史之资鉴使命,揭示各大战役所以成败胜负之因素,往往不厌其烦.综考«左传»之叙战,影响双方战役成败胜负之缘因,大抵有五:太上为兵法谋略,其次为将帅性情,其三为士气盛衰,其四为武器利钝,其五为兵力多寡.五大因素之比重,依次递减,前三者最为关键.«左传 城濮之战»之叙战,可作上述命题之佐证.«春秋»是一部霸史,重心在晋楚争霸,所以叙次晋楚二国事独详.荆楚自武王以来,吞灭小国,僭号称王,声势日益强大.整军经武,以进窥中原为终极目标.虽一挫于齐桓公召陵之盟,却于泓之战打败宋襄公.接着楚成王于僖公二十七年再率楚㊁陈㊁蔡㊁郑㊁许诸侯之军围宋,于是宋如晋告急,请求救援.话说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陷害诸公子,引发晋国近二十年之内乱,自僖公四年(656)始,至僖公二十四年(636)止,骨肉手足相残,国家元气大伤.公子重耳于僖公二十四年返晋,由于有得于狐偃㊁赵衰㊁魏武子㊁先轸㊁颠颉㊁终得土有国,是为晋文公.此时之晋国,参加国际战争之经验,队数量,都远远不如有备而来之楚国.宋抗楚.最终晋楚城濮之战,晋胜楚败.«胜,少算不胜 ,是其中因素;以影响领道风格,与军心士气.(一)为何而战?明列指标;如何而战?«左传»叙战长篇,最见比事属辞之«春秋»多敌我相映,两两相对.就辞文之损益而言,于战后之收拾,而正面叙写战况,多用简括之笔(详下文 叙事模式 ).所谓详于战前之酝酿者,往往提示成败胜负之影响因素,作为历史解释(史观),且为此役之成败作张本.其中最为可贵,堪称«左传»叙战一大特色者,即在兵法谋略之提点.如僖公二十七年,«左传»叙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之下,紧接晋国先轸㊁狐偃两段言叙,确定参战救宋,才有后续 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 之行动.先轸之发言,出之以提叙,所谓 报施㊁救患㊁取威㊁定霸 云云,已缜密勾勒出晋军为何而战之行动纲领,企图顺水推舟,层层递进,一举而四得.尤其取威㊁定霸二者,一旦成功,是何等政治效益?先轸因此战役提出指导方针,终极追求,其深谋远虑,盘算多方,可谓高瞻远瞩,胆大心细矣.僖公二十八年,«左传»叙城濮之战,其情节推展,即依循先轸提叙所云:报施㊁救患㊁取威㊁定霸.其次,狐偃之言叙,呼应先轸 为何而战 ,提出 如何而战 之策略规划 攻其必救,战国孙膑围魏救赵兵法,即从此衍化.晋国既允救宋国,如何作战方能成事?狐偃提出 攻其必救 之创意兵谋,未采直接率兵解围方式,而是不犯正位,以侵曹伐卫为手段,以引诱围宋之楚师北上救援为目的. 若伐曹卫,楚必救之 ,此即围魏救赵之方略,«孙子兵法 虚实»,载 攻其所必救 之法,后世兵法家借镜而有成效者多,可参陈禹谟«左氏兵略».;设计用谋,攻心为上,所谓谋定而后动,稳操胜算,一如当初逆料;客观形势,都在自我掌控之攻无不克.城濮之战,晋文公作战团队,能赢取,高于敌军,自是最大关键,故«左传»历史叙.如僖公二十八年春, 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姑不论楚新得曹,而新婚于卫,曹故晋欲假道于卫以伐曹,卫必无许诺之理.明,是晋变直为曲之策略.重耳出亡至曹,曹共,可谓师出有名.过卫,虽不受礼遇,然未,可以知之.卫人既弗许假道,于是晋人 侵曹㊁伐卫 ,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矣. 晋侯围曹 章,晋人攻城不下, 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 .晋军破解之道,在 称 舍于墓 ,师迁焉 ,«左传»称 舆人之谋 ,想必是狐偃㊁原(先)轸等高等谋士之策略,假称众人之舆论:一方面宣称晋军将驻扎曹人之祖墓,晋军同时配合宣传,确实移动前往曹人祖坟.这个 攻心为上 的假动作,果真奏效,引发 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晋军正愁曹城难攻,于是趁棺出城门, 因其凶也而攻之 ,因势利导,«孙子兵法 论将»所谓 因形用权 ,要皆因敌战术之一.(三)买空卖空,支配在我;因势利道,请君入瓮宋人使门尹班如晋师告急 章,晋人处心积虑 欲战 ,但是 齐秦未可 ;如之何可促使心存观望之齐秦两国参战?中军将先轸提出三个行动策略,分别针对宋㊁晋㊁齐秦,连类而及楚人:大抵运用买空卖空,激将诱入之策略:就宋而言,原本赂晋的利益输送,转让给齐秦.就齐秦而言,获得转送的利益,任务是劝告楚国解除宋围.就晋国而言,捕捉曹君,瓜分曹卫田地以赏赐宋人,以补偿贿赂齐秦的损失.如此策略交叉运用,先轸预期结果有二:其一,楚爱曹卫,不会同意齐秦建议,而解除宋围;其二,齐秦喜得宋赂,却未完成交付之任务,必然迁怒楚之顽固.喜怒交织,齐秦两国势必参战.今考僖公二十八年«左传»传文: 夏四月戊辰,晋侯㊁宋公㊁齐国归父㊁濮. «春秋»经文: 夏四月己巳,晋侯㊁齐师㊁濮,楚师败绩. 由«经»«传»记载看来,齐㊁则先轸谋略已达心想事成,无不如志之效应.(四)复卫封曹,三施三怨;私许复封,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 一章,«左传»不同凡响.针对先轸所云:执曹伯㊁分曹㊁卫之田击, 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子玉无视君臣尊卑之傲慢,借由子犯口中道出子玉之提议,为臣之子玉赢得复卫与封曹二功宋围一利,显然子玉占了晋君的便宜.有胜处.中军帅先轸于子玉之无礼求索,却触发创意解读,另提创意谋略: 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 我则无礼,何以战乎? 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雠已多,将何以战? 先(原)轸以下军佐跃升为中军帅,以上德著称,故在乎礼义与恩怨.以为无礼与怨雠,将影响战争之胜负.于是提出 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 之策略,利用主客易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分配,将公开承诺转换为私许让利,无异偷天换日,先轸用谋将计就计,妙不可言.依子玉之计, 楚一言而定三国 , 楚有三施 ;先轸之计,挪移乾坤,且将原初操之子玉之复卫㊁封曹请求,转换为操之晋人之 私许 复曹卫,于是三怨立马转为三施,可以一战!何况, 私许复曹㊁卫 策略,可同步达成孤立分化目的. 执宛春以怒楚 ,为激将法,激怒子玉参战!而且, 私许复曹卫 后,果然 曹卫告绝于楚 .战场情势发展,几乎滴水不漏,料事如神,并未出于晋军料算之外.(五)楚惠未报,我曲楚直;退避三舍,转曲为直 子玉怒,从晋师 章,旗鼓为军队之耳目,退避三舍之举动,无异于军事冒险.子犯针对军吏质疑,分两层回应:其一,士气之高下消长,和军事行动的理直理亏关系密切;其二,晋师退避三舍,既为信守承诺,且为感恩图报.抑有进者,更可转化为策略应变:原初,晋师忌,因此退避三舍以报之.进一步,退避:其一, 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 此战为释宋,楚亦班师回朝,则以和平收场,功德圆满.其,曲在彼矣! 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背惠食言,以救宋围,则晋曲楚直;何况楚师素.其后,晋师退避三舍,坐实 以君避,则已误蹈 君退臣犯 之无礼行径,,另辟乾坤,应变之妙,从容得体.叙战用之资鉴,故«左传»以史传经,言叙存真如此;设旆曳柴,多方误敌以上五则兵法谋略之实录,皆集中叙记于未战之前.千波万澜几度翻腾,全为此役之成败作张本.«左传»叙五大战,战争多详叙兵谋,而略写战争;至叙写战状,往往寥寥数行即止.如晋楚邲之战,为«左传»叙战长篇,只用 车驰卒奔,乘晋军 七字;叙晋军败乱,止写 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两句.吴越笠泽之战,只用 鼓噪而进 四字.盖著神于虚,自可省力于实.唯城濮之战,为中原文化保卫战,自«左传»开篇以来规模称最,影响既深且远之一大战.«春秋»为霸史,晋楚争霸为其中主轴,诸侯列国依违分合乃其经纬,故城濮之战正面直接叙写战况独详. 己巳,晋师陈于萃北 章,首叙晋师之阵,胥臣之当;以及楚令尹子玉之将,子西㊁子上之将.勾勒两军对垒,相关位次.以下,则兵谋战术夹写,绘声绘影,恍如身历战场实境.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蒙马以虎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往往能奏奇功.先犯陈㊁蔡者,将帅非一,协调不易,犹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于是用兵之道,在乘暇抵隙.«左传»叙邲之战,随武子论用师,在 观衅而动 ,在 兼弱攻昧 ,在 取乱侮亡 ,此之谓也.于是, 陈蔡奔,楚右师溃 ,首传捷报,妙在用奇.其次,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与曳柴而伪遁 ,则是妙用诡道欺瞒战术,设旆伪退,曳柴伪遁,所谓兵不厌诈.唐太宗称引伍子胥之言,所谓 多方以误之 ,敌军入彀,果然楚军信以为真, 楚师驰之 .一路以中军横击之,一路以上军夹攻之,结果 左师相继溃败,因而楚师败绩.溃其二,大势已去,城濮之战晋胜楚败,遂成定局由此观之,城濮之战晋所以胜,楚所以败,法谋略之高下得失,自是其中之关键因素.«劣之兵谋个案,明陈禹谟«左氏兵略»谓: 为将者所宜究心以淹通 者,故«左传»言叙法出之.有兵谋㊁有事案,相互印证发明,之空言无事实,«左传»叙战之寓乎事,验于实,史学之资鉴使命,左丘明对于战争成败之历史解释,由此而衍生之史观㊁史义㊁历史哲学,叙战而特重兵法谋略,此中有之.(七)个性㊁士气㊁武备㊁兵力,多少影响战争成败影响战争成败胜负之因素,兵谋高下最重最大,已如上述.其他四者,依次为将帅性情㊁士气盛衰㊁武器利钝㊁兵力多寡,影响成败之系数,亦依序递减.以«左传»叙城濮之战为例,楚子玉 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孙叔敖之父贾已逆料其败.楚成王命子玉去宋,无从晋师;子玉却抗命不从,反而 使伯棼请战 ,曰: 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晋人私许复曹卫㊁执行人宛春;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避三舍,以报楚惠;楚众欲止,子玉不可.晋楚对阵于城濮,子玉率领家族精兵,将中军.曰: 今日必无晋矣! 刚愎自用,目无礼法;卤莽躁进,骄矜自大,子玉个性特质如此而治军,焉能不败?«左传»于最后补叙河神篇,引楚荣黄之言,称子玉 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可谓定评.军队士气之高涨还是低落,亦足以影响战争之成败.«城濮之战»叙晋师退避三舍,晋国军吏曾质疑这项军事冒险,其中一个理由是 楚师老矣,何故退? 子犯之回应称: 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其众素饱,不可谓老! 这段问对,凸显了士气之盛衰高低,足以影响战争,和驻守在外之久暂无关.楚师想必精神疲惫,士气不振,正容易打败,故质疑以为然,反驳说: 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则士气高涨;如果理亏㊁无理,则士气低,并无直接关系,诚所谓 有理,天下去,子犯等晋帅才妙用退避三舍策略,落实 以,君退而臣犯,则子玉,不可自拔.子犯不惮其烦,申说曲与直,,亦由此可见.晋楚邲之战,栾武子料楚,亦,曲为老 ; 我曲楚直,不可谓老 ;则士晋侯登有莘之虚观师之后,以为军队可用于作战,于是接叙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所谓伐木益兵,指 伐其木 ,所以 益其兵 也.晋国历经二十年内乱,元气未复,实力不强,一般军队恐装备不全㊁不足㊁不精.军人执干戈以卫社稷,若干戈不足,将如何作战?晋师乃就地取材,砍伐其木,作为棍棒尖锐之器,自有利于刺杀攻伐,故曰 以益其兵 .不过,伐木益兵,于城濮之战未见发生实质影响力.至于兵力多寡,是否影响战争成败?«左传»叙战,明载楚君军兵力有二处:僖公二十七年,贾评子玉: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杜«注» 三百乘 ,为22500人,数据未必精确.楚成王命子玉去宋,无从晋师;子玉使伯棼请战,王怒,少与之师, 唯西广㊁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由此看来,子玉围宋时,已有楚国的基本部队在,外加西广㊁东宫及若敖之六卒,再加上陈蔡等盟邦兵力.故学界估算,一说十五万,或说二十万大军.至于晋师,有中军㊁上军㊁下军,兵力在五万左右.总之,楚军兵力当为晋军三倍以上.城濮之战,结果晋胜楚败,以寡击众,以兵法谋略战胜强权楚国,成为后世行军用兵之典型.(八)结语«左传»叙战,往往征存兵法谋略,故历代名将兵家多研习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兵家类,著录明清兵学演绎诠释«左传»兵法谋略者不少.明陈禹谟«左氏兵略»㊁宋征璧«氏兵法»«左氏兵谋»,李元春«左氏兵法»,为其«进‹左氏兵略›表»,列举«左传»许多兵谋,而称多方误敌;统及九军亿旅,无如师克在和. «进 古今用兵家,源«左氏»者,殆更仆未易数也. 李元春«兵势㊁励士㊁虚实㊁应变㊁校计㊁料敌诸谋略,或«或«孙»«吴»所未能言,唯«左传»先发之,此单就兵法谋略之借镜参考而言,之经典,亦可移作为企业管理之宝鉴.人㊁制先㊁励士㊁用众云云,要皆相通相融.不可,何必执著于叙战?(作者单位: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㊀㊀惊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先慎先生于2018年4月20日遽归道山,噩耗传来,编辑部全体同仁不胜悲痛!周先慎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专家,德高望重,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卓有成就,著作等身.多年以来,周先生对«古典文学知识»提携有加,还曾开设 细说聊斋 专栏,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周先生的辞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㊁好作者.周先慎先生千古!«古典文学知识»编辑部。
元至正二十至二十四年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春秋
元至正二十至二十四年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春秋属辞》十五卷编辑/王可航 文/叶静一 图/王可航7071赵汸曾修《元史》赵汸(1319--1369)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字子常,元明间著名学者。
赵汸先后师从黄泽及虞集,造诣精深,诸经无不通贯,尤用力于《春秋》,后筑东山精舍,读书著述其中。
明初奉召修《元史》,书成辞归,未几卒,学者尊称东山先生,事迹见《明史•儒林传》。
赵汸二十年写出《春秋属辞》赵汸《春秋》之学师从黄泽,认为孔子因鲁史而修《春秋》,其中有鲁史之书法,亦有孔子之书法。
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圣人之法得则其笔削之旨可明。
自序称:“《春秋》教有其法,独与五经不同,所谓属辞比事是也……《春秋》断截鲁史,有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权舆……然而圣人之志则有未易知者,或属焉而不精,比焉而不详,则义类弗伦,则《春秋》之旨乱,故曰‘属辞比事而不乱者,深于《春秋》者也。
’”全书八篇十五卷:“存策书之大体” 第一至七卷、“假笔削以行权”第八至九卷、“变文以示义”第十卷、“辩名实之际”第十一卷、“谨华夷之辩”第十二卷、“特笔以正名”第十三卷、“因日月以明类”第十四卷、“辞从主人”第十五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今观其书删除繁琐,区以八门,较诸家为有绪”。
宋濂序谓其据杜预《春秋释例》与陈傅良《春秋后传》,研求经传,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二十年,“一旦豁然,有所悟人,且谓《春秋》之法在乎属辞比事而已,于是离析部居,分别义例,立为八体,以布列之。
……遂勒成一十五卷,而名之曰《春秋属辞》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顾其书淹通贯穿,据传求经,多由考证得之,终不似他家之臆说,故附合穿凿虽不能尽免.而宏纲大旨,则可取者为多”。
《春秋属辞》在明代重修印刷案《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属辞刊于海(休)宁商山义塾,始至正二十年庚子至二十四年甲辰而成。
……入明后板刻有阙,弘治六年太平黄伦补完之。
”考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商山义塾刻《师说》跋:“海(休)宁商山义塾承总制官和阳王公之命,以赵子常先生《春秋集传》《属辞》等书,能发圣经不传之秘,下本塾刻梓,以广其传。
四川省珍贵古籍撷萃
春秋师说三卷附录二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至二十四年(1364)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1493)高忠重修本 二册元代《春秋》经传之学,黄泽、赵汸被认为是最有成就的学者。
黄泽,字楚 望,毕生于明经学道为志,于名物度数考核精审,儒家义理则宗程、朱,惜著作多 佚。
门人新安赵汸,得黄泽“《春秋》之要”而成此编,故题作“师说”,黄泽之 学亦得以传世。
是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献价值。
今藏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省珍贵古籍撷萃四川地灵人杰,乃文化大省,古籍藏量丰富,特色鲜明。
全省古籍收藏单位92家,古籍藏量近300万册,共有2 36种古籍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为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财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四川古籍的风貌,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特选取兼具历史文物 性、艺术代表性及学术资料性的古籍在此展示,以飨读者。
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体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1493)高忠重修本二册是书以《左传》为主,注宗杜预。
所不及者,以《公羊》 《谷梁》二传补之,兼采陈傅良《左传章旨》。
赵汸所作补 注,辨释较为精审,是为元人研究春秋三传的重要著作之一。
陈氏《左传章旨》今已不传,幸赖赵氏此书多所采录,方得以 窥其梗概,文献价值甚为重要。
是书仅此版本存世,版本价值 亦为重要。
今藏四川省图书馆。
謹識書«傳m 高■諸#]'4P生¥t 冗I t元至正二十年(1360) 二册+|^,一象炎序 al #l y >l-»f槿印|乃岩~「:丨^^春#書量I s%掩7和智执霖)灰•^:^^'、^-*^1>*'衣令兩|^^f '-l:»:i t .:叫/^g ^'T-.土!f ;i:韵:^世2^'&^-(京馆?4i ^*i£。
24明史儒林传1-3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第24册P7221-7259)粤自司马迁、班固创述《儒林》,著汉兴诸儒修明经艺之由,朝廷广厉学官之路,与一代政治相表里。
后史沿其体制,士之抱遗经以相授受者,虽无他事业,率类次为篇。
《宋史》判《道学》、《儒林》为二,以明伊、雒渊源,上承洙、泗,儒宗统绪,莫正于是。
所关于世道人心者甚巨,是以载籍虽繁,莫可废也。
明太祖起布衣,定天下,当干戈抢攘之时,所至征召耆儒,讲论道德,修明治术,兴起教化,焕乎成一代之宏规。
虽天亶英姿,而诸儒之功不为无助也。
制科取士,一以经义为先,网罗硕学。
嗣世承平,文教特盛,大臣以文学登用者,林立朝右。
而英宗之世,河东薛瑄以醇儒预机政,虽弗究于用,其清修笃学,海内宗焉。
吴与弼以名儒被荐,天子修币聘之殊礼,前席延见,想望风采,而誉隆于实,诟谇丛滋。
自是积重甲科,儒风少替。
白沙而后,旷典缺如。
原夫明初诸儒,皆硃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
曹端、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儒先之正传,无敢改错。
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
宗献章者曰江门之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
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硃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
嘉、隆而后,笃信程、硃,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要之,有明诸儒,衍伊、雒之绪言,探性命之奥旨,锱铢或爽,遂启岐趋,袭谬承讹,指归弥远。
至专门经训授受源流,则二百七十余年间,未闻以此名家者。
经学非汉、唐之精专,性理袭宋、元之糟粕,论者谓科举盛而儒术微,殆其然乎。
今差别其人,准前史例,作《儒林传》。
有事功可见,列于正传者,兹不复及。
其先圣、先贤后裔,明代亟为表章,衍圣列爵上公,与国终始。
其他簪缨逢掖,奕叶承恩,亦儒林盛事也。
考其原始,别自为篇,附诸末简,以备一代之故云。
范祖干叶仪等谢应芳汪克宽梁寅赵汸陈谟薛瑄阎禹锡周蕙等胡居仁余祐蔡清陈琛林希元等罗钦顺曹端吴与弼胡九韶等陈真晟吕柟吕潜等邵宝王问杨廉刘观孙鼎李中马理魏校王应电王敬臣周瑛潘府崔铣何瑭唐伯元黄淳耀弟渊耀范祖干,字景先,金华人。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元代哲学:理学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元代哲学:理学中国元代哲学:理学理学发展到元,出现了有别于宋代理学的新特点。
元时期理学始于赵复,鼎兴于" 南吴北许"。
元灭宋后,蒙古贵族逐渐脱离了漠北的氈酪之风,开始了他们的封建化过程。
这一过程表现为他们一方面积极吸取儒学为主的汉族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思想传统传播到中原来,形成民族之间的思想交融。
" 南儒" 赵复被俘后,被礼送至燕京太极书院,传授程朱理学。
但是在北方传授理学,影响最大的是间接受学于赵复的许衡。
而吴澄则是元中叶南方著名的理学大师。
吴澄本为朱学传人,但他不株守朱学,成为" 朱陆合会" 的代表人物。
世人称吴澄和许衡为" 南吴北许。
"1.许衡的理学思想许衡(公元1209年-1281 年)在理气论上,继承了朱熹的理本论和"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的阴阳消长盛衰的思想。
他说:" 天即理也,有则一时有,本无先后。
有时理而后有是物。
譬如木生,知其诚有是理而后成木之一物,表里精粗无不到。
……凡物之生,必得是理而后有是形,无理则无形。
" (《语录上》,见《鲁斋遗书》)形而上之理是本体,形而下之物是理的产物,有理而后才有物。
关于理生万物的程序,许衡认为,作为宇宙本原的道(理)生出了太极;太极之理显现为太极之气,一气分为阴阳,判为天地,天地产生万物和人,人为万物之灵,承天履地。
在论到天地万物时,许衡认为,由理(道)生出的阴阳二气,具有造化发育万物的关键作用。
天地万物生长代谢的总过程,实际上就是阴阳二气的消长合散过程。
" 凡物之生,都是阴阳之气合;凡物之死,都是阴阳之气散。
" 世间一切具体事物,都可以从阴阳消长中得到解释。
在心性问题上,许衡直承程朱理学的人性观。
许衡认为,人禀赋天理即天命之性,人性本善。
但人禀气有清浊之不同,故又有气质之性。
《春秋金锁匙》非元人赵汸撰著考
《春秋金锁匙》非元人赵汸撰著考
吴兆丰
【期刊名称】《《人文论丛》》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安徽休宁人、元末儒者赵汸(1319-1369),字子常,号东山,以《春秋》学名家。
清中期纂修《四库全书》全文收录元人《春秋》学著作16种,其中署名为赵汸的占5种,分别是:《春秋集传》《春秋师说》《春秋左氏传补注》《春秋金锁匙》和《春秋属辞》。
赵汸成为《四库全书》全文收录《春秋》学著作种数最多的学者,超过北宋学者刘敞(1019-1068),后者以4种《春秋》学著作列居其右。
【总页数】11页(P86-96)
【作者】吴兆丰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赵汸《春秋》学的师承渊源及其治学理念 [J], 李建
2.《海月岩诗》非元人赵汸作 [J], 王星
3.论赵汸及其《春秋》学 [J], 申屠炉明
4.元代春秋学的黄泽、赵汸学派 [J], 姜广辉;高擎擎
5.黄泽的《春秋》学理念及其对赵汸的影响
——以赵汸《春秋师说》为中心 [J], 李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教育学家简介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阳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
有人说又称老聃。
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是说我国伟大的哲学先驱,其哲学思想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富有无穷奥妙。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无”为天地之始就是世界的开始状态,“有”为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墨子,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
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山东邹城人。
著有《孟子》一书。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介绍赵孟fǔ学书法的故事
介绍赵孟頫学书法的故事1、赵孟頫补米帖缺漏明代汪珂玉《珊瑚网・诸名家评米书》载,据元代陶宗仪说,赵孟頫偶尔得到米芾书写的《壮怀赋》墨迹一卷,仔细玩赏,发现中间缺掉了几行,他感到很可惜,决心凭自己擅长临摹古人作品的本领把这几行补上。
于是,他找来米芾书写的《壮怀赋》的刻本,钩摹刻石,再拓印下来用来补齐《壮怀赋》的缺漏,总共换了五至七张纸。
他把自己钩摹的《壮怀赋》与米芾墨迹比较,最终还是感到不满意。
于是他感叹地说:“现在的人在书法上远不如古人啊!”叹息之后,他又觉得米芾《壮怀赋》墨迹中间缺掉了几行,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最后,赵孟頫只得用刻本中的字补充完整了米芾《壮怀赋》的墨迹。
由此可见,临摹前人的书法,要达到逼真的程度是多么艰难!2、赵孟頫厌人索书元代柳贯《柳待制文集》载,赵孟頫年轻时喜爱临摹智永的《千字文》,所以能使自己的书法与智永《千字文》融为一体。
自从赵孟頫登上仕途后,在书法上享有很高的名声,应酬日益增多,难以承受,就十分讨厌别人向他求字,碰到有人从衣袖里拿出丝绢或纸张请他挥毫,他就板起脸来,坚决拒绝。
求字的人只好罢休,闷闷不乐地离开但是,当他遇到官场上那些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和那些带有贵族身份的人,有时也会很高兴地挥毫写字。
当他高兴地挥毫写字时,一些喜欢凑热闹的朋友倘若在一旁鼓劲起哄,他心情更加轻松愉快,笔墨更加灵动潇洒。
写到得意的时候,他也会自我夸耀,认为自己超过了古人。
赵孟頫实在是元代书家中的一个奇才。
3、赵孟頫教子习字元代孔齐《至正直记》载,赵孟頫教儿子学书法,自有一套家传的口诀,比如写“斜”字草书,认为“斗”旁的直下笔,用笔要先逆锋向左然后向下,并且要写成“屋漏痕”的形态。
他的儿子仲先继承了这种写法。
赵孟頫还检查过儿子赵仲穆习字时握笔的情况,仲穆小时候握笔练字,赵孟頫悄悄地站在背后,突然抽仲穆的笔杆,假如毛笔随着仲穆的手一起被拔起而不放松笔杆,赵孟頫就笑笑不做声;假如毛笔从仲穆的手中抽出去了,墨汁沾污了个手指,赵孟頫就要以打板子的方式教训仲穆。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分别都有哪些学派?各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谁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分别都有哪些学派?各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谁法家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在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齐国的法治思想独树一帜,被称为东方法家或齐法家。
齐国是“功冠群公”的西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姜太公的祖先伯夷辅佐虞舜,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创立始礼法并用的制度。
太公封齐,简礼从俗,法立令行,礼法并用成为齐国传承不废的治国之道。
管仲辅佐齐桓公治齐,一方面将礼义廉耻作为维系国家的擎天之柱,张扬礼义廉耻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的人。
至战国时期,齐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百家争鸣的策源地,继承弘扬管仲思想的一批稷下先生形成了管仲学派。
管仲学派兼重法教的法治思想成为先秦法家学派的最高成就。
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深受齐文化熏陶的荀子,还培养出韩非和李斯两位法家代表人物。
先秦法家主要分为齐法家和秦晋法家两大阵营。
秦晋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法教兼重;秦晋法家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齐法家既重术、势,又重法、教。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试论啖、赵《春秋》学派的学术贡献
试论啖、赵《春秋》学派的学术贡献
高明峰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7)009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啖助、赵匡、陆质(淳)等人的《春秋》学派的学术贡献,认为其学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风上舍传求经、会通三传;二是在内容上关于《春秋》的主旨以及三传的得失的阐释.其贡献则不仅在活跃学术思想,推动舍传求经的风气,而且具有经学的示范意义,促使人们思考怎样进一步阐发"微言",复兴儒道.
【总页数】6页(P4-9)
【作者】高明峰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4.3
【相关文献】
1.孙觉《春秋》学对啖赵陆的继承和发挥 [J], 崔广洲
2.论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的学术转型意义 [J], 葛焕礼
3.永贞革新与啖助、陆淳等春秋学派的关系——以大中之说为中心 [J], 齋木哲郎;曹峰
4.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J], 黄觉弘
5.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著作考辨 [J], 葛焕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师版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内外对比文言文阅读
文章一 文章二
读原文,找实词
乙文有哪些你学过的文言实词呢?
【乙】赵汸,字子常,休宁人。生而姿禀卓绝。初就外傅①,读 朱子《四书》,多所疑难,乃尽取朱子书读之。闻九江黄泽②有学行 ,往从之游。泽之学,以精思自悟为主。其教人,引而不发。汸一再 登门,乃得《六经》疑义千余条以归。已,复往,留二岁,得口授六 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要。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 乃筑东山精舍,读书著述其中。鸡初鸣辄起,澄心默坐。由是造诣精 深诸经无不通贯而尤邃于《春秋》。听说 返回课内外对文言文阅读文章一 文章二
原文讲解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得到
借
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
超过约定的期限
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跑
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因此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他)听说九江的黄泽有学问品行,(于是)前往跟随他外 出求学。
课内外对比文言文阅读
文章一 文章二
4.请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濂和赵汸在学习上的共同点。(2分)
人物
行为
共同点
宋濂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俯身倾耳以请 ④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课内外对比文言文阅读
文章一 文章二
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
一定
吉祥
不祥
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元人著作提要辨误七则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元人著作提要辨误七则
高俊
【期刊名称】《贵州文史丛刊》
【年(卷),期】2022()2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虽为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集大成之作,但疏误也在所难免。
前辈学者已做了大量的辨误工作,然尚有错误未被纠正,且个别辨误还需通过论据的补充来增加考辨的说服力。
今就经部元人著作提要发现的错误考辨为七则,分为三类:一是书名记载错误。
《周易本义启蒙翼传》,《四库全书总目》误作《易学启蒙翼传》;《春秋阙疑》,《四库全书总目》误作《春秋经传阙疑》。
二是作者记载错误。
《书义断法》作者应作邹次陈,或作邹悦道,《四库全书总目》误作陈悦道。
三是作者生平经历论述错误。
曾贯官绍兴路照磨,《四库全书总目》误作绍兴府照磨;王充耘授承事郎,《四库全书总目》误作承务郎;赵汸师从黄泽习得“六经”传注疑义千馀条,《四库全书总目》误作十馀条;余载为元文宗天历中人,《四库全书总目》误作元仁宗天历中人。
这也提醒我们,在研读提要的过程中,切不可盲信馆臣的论述。
在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时,要辩证地看待其学术价值。
【总页数】10页(P62-71)
【作者】高俊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7
【相关文献】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误十则
2.《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误十一则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误:秀水陈忱与乌程陈忱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西使记》辨误
5.《四库全书总目》"史钞类"提要辨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X$!X">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 年 重 大 招 标 项 目 )中 国 经 学 史 *!%$eDL$#&" #作 者 简 介 $姜 广 辉 !%'>&$ "#男 #黑 龙 江 安 达 人 #湖 南 大 学 岳 麓 书 院 特 聘 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中 国 思 想 史 '中 国 经 学 史 &
#关 键 词 $黄 泽 -赵 禤 -回 归 $左 传 '-!尊 王 "亦 !尊 霸 "-$春 秋 属 辞 ' #中 图 分 类 号 $^">@! ! !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 #文 章 编 号 $%$$&%%@B!!"$%&"$#%$$!"%$&
B'*'$1-6%0'()&#$*#+,-.-/#,##*01 ><KF$")&'$"(&6$%4$"),"/6'OF$"3<"$*/<
(A<F F*-,HIJ*2#FAa _2,HIb2,H
![*4.* A9-O4T7#0*,-, 1,234+5267#MJ-,H5J-!>%$$&"#MJ2,- "
!!=>*/1$-/%0*-,HD4-,ODJ-)d-,HJ-O5=492-.9),6+2S*62),6)6J456*O7)/57>&#$1#? @*A*3#@#B #1602,6J4[*-,L7,-567;82,946J40-,L7,-567#6J459J).-+5WJ)56*O24O57>&#$1#? @*A*3#@##160 /+4b*4,6.7T4,62),6J42O4-)/)5*S.2T4W)+O5W26JO44= T4-,2,H*#WJ29J9-*54O T-,74P=.-,-62),5/)+ 6J4S))U;0*-,HD4/)*HJ66J+)*HJ3-+2)*5)==)5262),5-,O9.-2T4O6J-6J256)+29-./-9655J)*.OS4-J2HJ4+ =+2)+2676J-,3-.*4)+24,6-62),]*OHT4,6;R)/2,O)*66J4J256)+29-./-965#W45J)*.O+45)+66)=*)=/*1#' 0*-,HD4J4.O6J42O4-6J-6=*)=/*1# W-556-+64OS7D*)_2*T2,H-,O/2,25J4OS7J25.-64+H4,4+-62),5; RJ252O4-25O2//4+4,6/+)T T)O4+,59J).-+56J-657>&#$1#? @*A*3#@##160 W-59)T=)54OS76J4=4)=.4 2,6J4 Z-++2,H86-645;\6544T56J-60*-,H152O4-25T)+4+4-5),-S.4;DJ-)d-,HW-5-=*=2.)/0*-,H D4#J4O2O,)6-H+44 W26J6J42O4-)/ )+45=4966J4J*T-,S*6O45=2546J4J2HJIJ-,O4O-*6J)+267*#WJ29J W-55*==)+64OS7 N4,92*5#L),HDJ),H5J*-,ODJ*G2#J4-+H*4O6J-6W45J)*.OS)6J+45=4966J4J*T-, -,OJ2HJIJ-,O4O-*6J)+267;d*+6J4+T)+4#J45*HH4564O6J-6M),/*92-,55J)*.O.4-+, T)+4J2HJIJ-,O4O 649J,2b*45.2U4^2,H0*-,-,O Z4,#/)+J2HJIJ-,O4O649J,2b*425-U47=)2,66)-9J2434-J*T-,4H)34+,I T4,6;d)+T4+59J).-+59),52O4+4O6J4+4W4+4O2//4+4,6]*OHT4,656J+)*HJ)*66J49),64P6)/57>&#$1#? @*A*3#@##160#)+9),52O4+4O57>&#$1#?@*A*3#@##160 T4+4.7-5-T4T)2+;DJ-)d-,HT-O4-9)TI =+)T254#6J4=*+=)54J49)T=)54O</*#C&*5/*<& W-56)T-+U)//6J46W)2O4-5; ! !?'<@%1(*%0*-,HD4(DJ-)d-,H(+45)+62,H6)=*)=/*1#(c45=4962,H6J4J*T-,-,OJ2HJIJ-,O4O -*6J)+267(</*#C&*5/*<&
第#期
! ! #摘 ! 要 $元 代 学 者 黄 泽 *赵 禤 于 春 秋 学 卓 有 建 树 (自 成 一 派 + 自 汉 代 以 来 (治 $春 秋 '之 学 者 (动 言 !微 言 大 义 "( 众说纷纭+黄泽力排众议(认为治$春秋'当先弄清史实(然后再作价值判 断+ 要 弄 清 史 实(就 要 回 归$左 传'+ 他 认 为$左传'首先由史官左丘明撰写(而 由 其 子 孙 续 成 之+ 这 种 说 法 与 现 代 学 者 认 为 $春 秋 '为 战 国 人 所 撰 的 观 点 不 同(似更合理+赵禤师承黄泽(他不赞同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尊王贱霸"的 思 想(主 张!尊 王"亦!尊 霸"+ 并 提 出 孔子当年要得志(会先!修桓*文之业"(由霸道而致王 道+ 以 往 治 $春 秋'者 或 认 为 $春 秋'字 字 寓 褒 贬 之 意(或 认 为 $春秋'只是!实录"+赵禤的观点是($春秋'一经 中 既 有 实 录 部 分(也 有 孔 子 所 寓 褒 贬 之 意+ 其 所 著 $春 秋 属 辞'一 书就是要将此二者区分清楚+
第 !" 卷 ! 第 # "$%& 年 ' 月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0*,-, 1,234+5267!8)92-.8924,945"
:).;!"#<);# 84=;"$%&
元 代 春 秋 学 的 黄 泽 +赵 禤 学 派 $
姜 广 辉 (高 擎 擎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