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5秋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5年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八年级数学试卷附答案
![2015年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八年级数学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0302e5727a5e9856a6188.png)
2015年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八年级数学试卷注意: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处,答在试卷、草稿纸等其他位置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在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 )A .227BC .2π+ D3. 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 )A . 5,12,13B . 4,5,6C . 7,12,13D . 9,12,134. 在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h 中,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S 、a 是变量,12h 是常量 B .S 、h 是变量,12是常量C . S 、h 是变量,12a 是常量D .S 、h 、a 是变量,12是常量5. 若一个三角形成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内角为6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6.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中(1)、(2)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7.16的算术平方根是 ▲.B. A .C.D . (1) (2) (3) (4)(第6题图)8.奥运火炬接力传递的总路程约为137000000米,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米.9.取圆周率π=3.1415926…的近似值时,若要求精确到0.001,则π≈▲.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11.有一个数值转换机,原理如下:(第11题图)当输入的x=81时,输出的y= ▲.12.如图,在△ABC中,∠C=28°,∠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如果DE垂直平分BC,那么∠A= ▲°.B(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13. 如图,点A的坐标是(1,1),如果将线段OA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35°,那么点A旋转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是▲.14.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4、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15.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若CD=1,则EF的长为▲.16.在一个长为8分米,宽为5分米,高为7分米的长方体上,截去一个长为6分米,宽为5分米,深为2分米的长方体后,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几何体. 一只蚂蚁要从该几何体的顶点A处,沿着几何体的表面到几何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分米.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2分)17.(本题满分12分)求下列各式中的x:(第16题图)-3-2-154321(1) 已知3216x =-,求x ; (2)18. (本题满分8分)作图题(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如图,已知△ABC ,∠C =Rt ∠,AC <BC ,D 为BC 上一点,且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 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点D 的位置;(第18题①图)(2)用直尺和圆规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第18题②图)19. (本题满分8分)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使得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上.(1)△BEF 是等腰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 (2)若AB =8,DE =10,求CF 的长度.B(第19题图)20. (本题满分8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y (cm )是所挂物体的质量x (g )的一次函数.已知一根弹簧挂10g 物体时的长度为11cm ,挂30g 物体时的长度为15cm . (1)求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2)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4g 时,求弹簧的长度.21.(本题满分10分)按下列要求确定点的坐标.(1)已知点A 在第四象限,且到x 轴距离为1,到y 轴距离为5,求点A 的坐标; (2)已知点B (a -1,-2a +8),且点B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求a ;(3)试判断(1)、(2)中的点A、B与坐标原点O围成的△ABO是何种特殊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第21题图)22.(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8×8网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1)请在网格纸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C的坐标分别为(-4,4),(-1,3),并写出点B的坐标为▲;(2)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并写出B1点的坐标;(3)在y轴上求作一点P,使△P AB的周长最小,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第22题图)23.(本题满分10分)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的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证明:连结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S四边形ADCB=S△ACD+S△ABC=12b2+12ab.又∵S四边形ADCB=S△ADB+S△DCB=12c2+12a(b﹣a).∴12b2+12ab=12c2+12a(b﹣a),∴a2+b2=c2.图1 图2(第23题图)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ABC=90°.求证:a2+b2=c2.证明:24.(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ABC中,CE⊥BA的延长线于E,BF⊥CA的延长线于F,M为BC的中点,分别连接ME、MF、EF.(1)若EF=3,BC=8,求△EFM的周长;(2)若∠ABC=28°,∠ACB=48°,求△EFM的三个内角的度数.FB(第24题图)25.(本题满分12分)如图,点N是△ABC的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ACN=2∠BAC,过点A作AC的垂线交CN于点P.(1)若∠APC=30°,求证:AB=AP;(2)若AP=8,BP=16,求AC的长;(3)若点P在BC的延长线上运动,∠APB的平分线交AB于点M. 你认为∠AMP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AMP的大小.B(第25题图)26.(本题满分14分)如图,长方形ABCO的顶点A、C、O都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8,3),M为AB的中点.(1)试求点M的坐标和△AOM的周长;(2)若P是OC上的一个动点,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射线..CO 方向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①若△POM的面积等于△AOM的面积的一半,试求t的值;②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OM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第26题图)(备用图)2015年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D ;2.C ;3.A ;4.C ;5.C ;6.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7.4; 8.1.37×108; 9.3.142; 10.12; 11. 12.96;13.( ; 14.38; 15. 16. 149得3分; 13或157得2分 .三、解答题(共10题,102分.下列答案....仅供参考....,有其它答案或解法.......,参照标准给分.......) 17.(本题满分12分)(1)(本小题6分)38x =-(3分);2x =-(3分).(2)(本小题6分)原式=3-2+5(3分,每对1个得1分)=6(3分). 18.(本题满分8分)(1)(本小题4分)作图正确(3分),标出点D (1分).(2)(本小题4分)作图正确(3分),标出点(1分)(的点且正确得2分) 19. (本题满分8分)(1)(本小题4分)(课本63页改编)△BEF 是等腰三角形(1分);沿EF 折叠得∠DEF =∠BEF (1分),由长方形纸片的上下两边平行,可得∠DEF =∠BFE (1分),所以∠BEF=∠BFE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知△BEF 是等腰三角形(1分); (2)(本小题4分)由勾股定理得AE=6(2分);CF=6(2分)。
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f89ec700abb68a982fb8b.png)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如图,轴对称图形有()A.3个B.4个C.5个D.6个2.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12 B.11 C.10 D.9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A.60° B.90° C.120° D.150°4.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A. 3 B. 2 C.D. 15.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A.∠A B.∠B C.∠C D.∠B或∠C6.已知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是()A. 1 B.﹣1 C. 5 D.﹣57.如图,∠DAE=∠ADE=15°,DE∥AB,DF⊥AB,若AE=8,则DF等于()A. 5 B. 4 C. 3 D. 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坐标是(a,b),则经过第2014次变换后所得A点坐标是()A.(a,﹣b)B.(﹣a,﹣b)C.(﹣a,b)D.(a,b)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9.已知△ABC的一个外角为50°,则△ABC一定是三角形.10.要使五边形木架(用5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要再钉根木条.11.如图,△ABE≌△ACD,点B、C是对应顶点,△ABE的周长为32,AB=14,BE=11,则AD的长为.12.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13.如图所示,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15,则△PMN的周长为.14.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米.15.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5分)16.如图,∠A=90°,E为BC上的一点,A点和E点关于BD的对称,B点、C点关于DE 对称,求∠ABC和∠C的度数.17.已知:如图AD⊥BE,垂足C是BE的中点,AB=DE.AB与DE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18.如图,已知△EAB≌△DCE,AB、EC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A=∠C=35°,∠CDE=100°,∠DEB=10°,求∠AEC的度数.19.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BC于点F,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的长为cm.20.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21.(10分)(2012•泸州)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的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22.(10分)(2012秋•宁江区校级期末)在△ABC中,AB>BC,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交AC于E.(1)若∠ABE=40°,求∠EBC的度数;(2)若△ABC的周长为41cm,一边长为15cm,求△BCE的周长.23.(10分)(2014秋•扶沟县期中)已知△ABC中,三边长a,b,c都是整数,且满足a >b>c,a=8,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多少个?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如图,轴对称图形有()A.3个B.4个C.5个D.6个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结合图形求解.解答:解:轴对称图形有: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五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12 B.11 C.10 D.9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外角与它对应的内角互补,得到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180°﹣150°=30°,再根据多边形外角和为360度即可求出边数.解答:解:∵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50°,∴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180°﹣150°=30°,∴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外角与它对应的内角互补的性质;也考查了多边形外角和为360度以及正多边形的性质.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A.60° B.90° C.120° D.15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先根据BC=EF,AC=DF判断出Rt△ABC≌Rt△DE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1=∠4,再由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即可解答.解答:解:∵滑梯、墙、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BC=EF,AC=DF,∴Rt△ABC≌Rt△DEF,∴∠2=∠3,∠1=∠4,∵∠3+∠4=90°,∴∠ABC+∠DFE=9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较简单题目.4.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A. 3 B. 2 C.D. 1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连接AF,求出AF=BF,求出∠AFD、∠B,得出∠BAC=30°,求出AE,求出∠FAC=∠AFE=30°,推出AE=EF,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连接AF,∵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AF=BF,∵FD⊥AB,∴∠AFD=∠BFD=30°,∠B=∠FAB=90°﹣30°=60°,∵∠ACB=90°,∴∠BAC=30°,∠FAC=60°﹣30°=30°,∵DE=1,∴AE=2DE=2,∵∠FAE=∠AFD=30°,∴EF=AE=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5.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A.∠A B.∠B C.∠C D.∠B或∠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知,相等的两个角∠B与∠C不能是100°,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解答.解答:解:在△ABC中,∵∠B=∠C,∴∠B、∠C不能等于100°,∴与△ABC全等的三角形的100°的角的对应角是∠A.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根据∠A=∠C判断出这两个角都不能是100°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是()A.1 B.﹣1 C. 5 D.﹣5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即求关于y轴的对称点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成相反数,根据这一关系,就可以求出a=﹣(﹣2)=2,b=3.解答:解:根据两点关于y轴对称,则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得a=﹣(﹣2)=2,b=3.∴a+b=5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需要识记的内容.7.如图,∠DAE=∠ADE=15°,DE∥AB,DF⊥AB,若AE=8,则DF等于()A. 5 B. 4 C. 3 D. 2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过D作DG⊥AC于G,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DEG=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DG的长度是4,又DE∥AB,所以∠BAD=∠ADE,所以AD是∠BA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得DF=DG.解答:解:如图,∵∠DAE=∠ADE=15°,∴∠DEG=∠DAE+∠ADE=15°+15°=30°,DE=AE=8,过D作DG⊥AC于G,则DG=DE=×8=4,∵DE∥AB,∴∠BAD=∠ADE,∴∠BAD=∠CAD,∵DF⊥AB,DG⊥AC,∴DF=DG=4.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坐标是(a,b),则经过第2014次变换后所得A点坐标是()A.(a,﹣b)B.(﹣a,﹣b)C.(﹣a,b)D.(a,b)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专题:规律型.分析:利用已知得出图形的变换规律,进而得出经过第2014次变换后所得A点坐标与第2次变换后的坐标相同求出即可.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对应图形4次循环一周,∵2014÷4=503…2,∴经过第2014次变换后所得A点坐标与第2次变换后的坐标相同,故其坐标为:(a,﹣b).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坐标轴以及原点对称点的性质,得出A点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9.已知△ABC的一个外角为50°,则△AB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与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求出内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形状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ABC的一个外角为50°,∴与它相邻的内角为180°﹣50°=130°,∴△AB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钝角.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钝角是解题的关键.10.要使五边形木架(用5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要再钉2根木条.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它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则多边形的形状就不会改变.解答:解:再钉上两根木条,就可以使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故至少要再钉两根木条.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11.如图,△ABE≌△ACD,点B、C是对应顶点,△ABE的周长为32,AB=14,BE=11,则AD的长为7.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ABE的周长求出A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ABE的周长为32,AB=14,BE=11,∴AE=32﹣14﹣11=32﹣25=7,∵△ABE≌△ACD,∴AD=AE=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熟记性质并准确找出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2.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专题:动点型.分析:过P作PE⊥OM于E,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当Q与E重合时,PQ最小,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PE=PA,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过P作PE⊥OM于E,当Q与E重合时,PQ最小,∵PE⊥OM,PA⊥ON,OP平分∠MON,∴PE=PA=2,即PQ的最小值是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能根据题意得出PQ最小时Q的位置是解此题的关键,此题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13.如图所示,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15,则△PMN的周长为15.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P点关于OA的对称是点P1,P点关于OB的对称点P2,故有PM=P1M,PN=P2N.解答:解:∵P点关于OA的对称是点P1,P点关于OB的对称点P2,∴PM=P1M,PN=P2N.∴△PMN的周长为PM+PN+MN=MN+P1M+P2N=P1P2=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14.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120米.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小亮所走的路线为一个正多边形,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360÷30=12,∴他需要走12次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即一共走了12×10=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何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15.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熟悉: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把一个点左右平移,则横坐标是左减右加,把一个点上下平移,则纵坐标是上加下减.解答:解: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规律可知,点B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1,3),又点A(﹣1,﹣2),所以将点A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1,3).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平移时坐标变化规律:把一个点左右平移,则横坐标是左减右加,把一个点上下平移,则纵坐标是上加下减.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5分)16.如图,∠A=90°,E为BC上的一点,A点和E点关于BD的对称,B点、C点关于DE 对称,求∠ABC和∠C的度数.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BD=∠EBD,∠C=∠DBC,进而可得∠ABC=2∠ABD=2∠DBE,∠ABC=2∠C,再根据∠A=90°,可得∠ABC+∠BCD=90°,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A点和E点关于BD的对称,∴∠ABD=∠EBD,即∠ABC=2∠ABD=2∠DBE,∵B点、C点关于DE对称,∴∠C=∠DBC,∴∠ABC=2∠C,∵∠A=90°,∴∠ABC+∠BCD=90°,∴∠ABC=60°,∠C=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7.已知:如图AD⊥BE,垂足C是BE的中点,AB=DE.AB与DE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条件易证△ABC≌△DEC,即可判断.解答:解:AB∥DE;理由:∵AD垂直平分BE,且AB=DE,又∵BC=EC,BE⊥AD∴Rt△ABC≌Rt△DEC∴∠A=∠D,∴AB∥DE.点评: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通过已知条件能够正确证明△ABC≌△DE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如图,已知△EAB≌△DCE,AB、EC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A=∠C=35°,∠CDE=100°,∠DEB=10°,求∠AEC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A=∠CDE=100°,同时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DEC=45°,再根据角的计算得出即可.解答:解:∵△EAB≌△DCE,∴∠BEA=∠CDE=100°,∵∠A=∠C=35°,∠CDE=100°,∴∠DEC=180°﹣100°﹣35°=45°,∵∠DEB=10°,∴∠BEC=45°﹣10°=35°,∴∠CEA=100°﹣35°=65°.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分析.19.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BC于点F,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的长为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把S△ABC=36cm2分成两部分即△ABD和△BCD,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等量关系式,求这个等量关系即可.解答:解:∵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BC,∴DE=DF,∵S△ABC=36cm2,S△BCD=BC•DF,又∵S△ABC=S△ABD+S△BCD,AB=18cm,BC=12cm,∴×18•DE+×12•DF=36,∴9DE+6DF=36.又∵DE=DF,∴9DE+6DE=36,∴DE=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得到DE=DF.20.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要证M是BE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高和中线向重合即可得证.解答:证明:连接BD,∵在等边△ABC,且D是AC的中点,∴∠DBC=∠ABC=×60°=30°,∠ACB=60°,∵CE=CD,∴∠CDE=∠E,∵∠ACB=∠CDE+∠E,∴∠E=30°,∴∠DBC=∠E=30°,∴BD=ED,△BDE为等腰三角形,又∵DM⊥BC,∴M是BE的中点.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为60°的知识.辅助线的作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1.(10分)(2012•泸州)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的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推出BC=AC,CD=CE,∠ABC=∠BCA=∠ECD=60°,求出∠BCD=∠ACE,根据SAS证△ACE≌△BCD,推出∠EAC=∠DBC=∠AC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解答:证明:∵△ABC和△DEC是等边三角形,∴BC=AC,CD=CE,∠ABC=∠BCA=∠ECD=60°,∴∠BCA﹣∠DCA=∠ECD﹣∠DCA,即∠BCD=∠ACE,∵在△ACE和△BCD中,∴△ACE≌△BCD(SAS),∴∠EAC=∠B=60°=∠ACB,∴AE∥B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求出△ACE≌△BCD,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22.(10分)(2012秋•宁江区校级期末)在△ABC中,AB>BC,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交AC于E.(1)若∠ABE=40°,求∠EBC的度数;(2)若△ABC的周长为41cm,一边长为15cm,求△BCE的周长.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已知AB=AC,要求∠EBC就先求出∠ABE的度数,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求解.(2)已知△ABC的周长为41cm,一边长为15cm,AB>BC,则AB=15cm,求△BCE周长只需证明BE+CE=AC即可.解答:解:(1)已知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BE=∠A=40°.又因为∠A=40°∴∠ABC=∠ACB=70°,∴∠EBC=∠ABC﹣∠ABE=30°.(2)已知△ABC的周长为41cm,一边长为15cm,AB>BC,则AB=15cm,∴BC=11cm.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E+CE=AC,∴△BCE周长=BE+CE+BC=26cm.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线段以及角的有效转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10分)(2014秋•扶沟县期中)已知△ABC中,三边长a,b,c都是整数,且满足a >b>c,a=8,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多少个?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b+c>a,再根据条件b>c可确定b>4,再由a>b可得4<b<8,进而可确定b的值,然后再确定c的值即可.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b+c>a,∵b>c,∴b>4,∵a>b,a=8,∴4<b<8,∵b为整数,∴b=5,6,7,∴a=8,b=5,c=4,a=8,b=6,c=5或4或3,a=8,b=7,c=6或5或4或3或2.因此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1+3+5=9(个).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5套)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5套)](https://img.taocdn.com/s3/m/cac60261b307e87100f69609.png)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
卷(5套)
2015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整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最新:初中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2015—2016学年初二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八年级数学期中卷2015
一个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复习。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希望能够及时的帮助到大家。
为大家策划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专题,为大家提供了八年级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八年级期中考试复习要点、八年级期中考试模拟题、八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要点、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题、八年级英语期中模拟题等相关内容,供大家复习参考。
人教版2015~2016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
![人教版2015~2016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https://img.taocdn.com/s3/m/17d666025f0e7cd1842536d9.png)
2015~2016 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24 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期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括号内1.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它的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A.0 B.±1 C.1 D.0 和1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3a2•a3=3a6 B.5x4﹣x2=4x2C.3•(﹣ab)=﹣8a7b D.2x2÷2x2=0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y)2=x2+y2 B.(x+2y)(x﹣2y)=x2﹣2y2C.(x﹣y)2=x2﹣2xy﹣y2 D.(﹣x+y)2=x2﹣2xy+y24.因式分解(x﹣1)2﹣9 的结果是()A.(x+8)(x+1)B.(x+2)(x﹣4)C.(x﹣2)(x+4)D.(x﹣10)(x+8)5.在等式6a2•(﹣b3)2÷()2= 中的括号内应填入()A. B. C.± D.±3ab36.如图将4 个长、宽分别均为a,b 的长方形,摆成了一个大的正方形,利用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是()A.a2+2ab+b2=(a+b)2 B.a2﹣2ab+b2=(a﹣b)2C.4ab=(a+b)2﹣(a﹣b)2 D.(a+b)(a﹣b)=a2﹣b27.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边AC、BC 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 的度数为()A.15°B.20°C.25°D.30°8.如图,在△ADB 和△ADC 中,有以下条件:①BD=AC,AB=DC;②∠B=∠C,∠BAD=∠CDA;③∠B=∠C,BD=AC;④∠ADB=∠CAD,BD=AC.其中能得出△ADB≌△ADC 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填空题(每小题3 分,共21 分)9.写出一个你熟悉的小于零的无理数.10.一个数的平方是4,这个数的立方根为.11.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命题,题设是,结论是.12.计算:﹣a11÷(﹣a)6•(﹣a)5= .13.已知(a n b m+1)3=a9b15,则m n= .14.如图,AB∥CD,AD∥BC,E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DE 交BC 于点F,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补充一个条件,使△BEF≌△CDF,你补充的条件是(写一个即可).15.如图,AB∥CD,AB=CD,AE=DF.写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三、解答题(8+8+9+9+9+10+10+12=75)16.计算(1)(﹣)•3•()2÷(﹣bc)3(m+2n)•(m2﹣2mn+4n2)17.分解因式(1)2x3﹣8xy2xy3+4x3y﹣4x2y2.18.先化简再求值:[(x﹣2y)2+(x﹣2y)﹣2x ÷2x;其中x=﹣1,y=1.19.如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DC∥AB.20.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米,若将其长减少3 米,将其宽增加4 米,则面积将增加10 米2,求原长方形的长和宽.21.如图,在△ABC 中,AB=AC,AD⊥BC 于D.求证:BD=CD,∠1=∠2.22.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问题:将一个多项式适当分组后,可提公因式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1)例如: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试完成下面填空:x2﹣y2﹣2y﹣1=x2﹣(y2+2y+1)==(3)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23.【问题背景】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某教学小组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初步思考】小组成员先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和△DEF 中,AC=DF,BC=EF,∠B=∠E,然后,对∠B 进行分类探究:可按“∠B 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 是直角时:如图①,在△ABC 和△DEF,AC=DF,BC=EF,∠B=∠E=90°,可知:△ABC 与△DEF 一定,依据的判定方法是.第二种情况:当∠B 是钝角时:在△ABC 和△DEF,AC=DF,BC=EF,∠B=∠E,且∠B、∠E 都是钝角,试判断△ABC 与△DEF 是否全等.小组成员作了如下推理,请你接着完成证明:证明:如图②,过点C 作CG⊥AB 交AB 的延长线于G,过点F 作DH⊥DE 交DE 的延长线于H.∵∠B=∠E,且∠B、∠E 都是钝角.∴180°﹣∠B=180°﹣∠E,即∠CBG=∠FEH.在△CBG 和△FEH 中,∴△CBG≌△FEH(AAS).∴CG=FH第三种情况:当∠B 是锐角时:在△ABC 和△DEF 中,AC=DF,BC=EF,∠B=∠E,且∠B、∠E 都是锐角,小明在△ABC 中(如图③)以点C 为圆心,以AC 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D,假设E 与B 重合,F与C 重合,得到△DEF 与△ABC 符号已知条件,但是△AEF 与△ABC 一定不全等:综上探究,该小明的结论是:.【拓展延伸】:在△ABC 和△DEF 中,AC=DF,BC=EF,∠B=∠E,且∠B、∠E 都是锐角,若∠B 满足条件时,就可以使△ABC≌△DEF(请直接写出结论)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15~2016 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24 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期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括号内1.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它的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A.0 B.±1 C.1 D.0 和1【考点】立方根;平方根.【分析】根据任何实数的立方根都只有一个,而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进行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它的立方根完全相同,则这个数是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与联系,熟记一些特殊数据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3a2•a3=3a6 B.5x4﹣x2=4x2C.3•(﹣ab)=﹣8a7b D.2x2÷2x2=0【考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合并同类项;整式的除法.【分析】根据整式的各种运算法则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3a2•a3=3a5≠3a6,故A 错误;B、5x4﹣x2 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合并,故B 错误;C、3•(﹣ab)=﹣8a7b,计算正确,故C 正确;D、2x2÷2x2=1≠0,计算错误,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和整式有关的各种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整式的各种运算法则.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y)2=x2+y2 B.(x+2y)(x﹣2y)=x2﹣2y2C.(x﹣y)2=x2﹣2xy﹣y2 D.(﹣x+y)2=x2﹣2xy+y2【考点】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专题】计算题;整式.【分析】原式各项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原式=x2+y2+2xy,错误;B、原式=x2﹣4y2,错误;C、原式=x2﹣2xy+y2,错误;D、原式=x2﹣2xy+y2,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4.因式分解(x﹣1)2﹣9 的结果是()A.(x+8)(x+1)B.(x+2)(x﹣4)C.(x﹣2)(x+4)D.(x﹣10)(x+8)【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析】把(x﹣1)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x﹣1)2﹣9,=(x﹣1+3)(x﹣1﹣3),=(x+2)(x﹣4).故选B.【点评】考查了对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的能力,本题属于基础题.当一个多项式没有公因式时,考虑用公式法,将其分解因式.此题直接应用平方差公式.5.在等式6a2•(﹣b3)2÷()2= 中的括号内应填入()A. B. C.± D.±3ab3【考点】整式的除法;单项式乘单项式.【分析】利用被除式除以商式列出式子计算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6a2•(﹣b3)2÷=6a2b6÷=9a2b6=(±3ab3)2.所以括号内应填入±3ab3.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整式的除法,积的乘方,掌握运算顺序与计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如图将4 个长、宽分别均为a,b 的长方形,摆成了一个大的正方形,利用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是()A.a2+2ab+b2=(a+b)2 B.a2﹣2ab+b2=(a﹣b)2C.4ab=(a+b)2﹣(a﹣b)2 D.(a+b)(a﹣b)=a2﹣b2【考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分析】根据图形的组成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知: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4 个矩形的面积.【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4 个矩形的面积,∴(a+b)2﹣(a﹣b)2=4ab,即4ab=(a+b)2﹣(a﹣b)2.故选C.【点评】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能够正确找到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边长是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7.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边AC、BC 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 的度数为()A.15°B.20°C.25°D.3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BED=∠CED,∠ABD=∠EBD=∠C,根据∠BED+∠CED=180°,可以得到∠A=∠BED=∠CED=9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ADB≌△EDB≌△EDC∴∠A=∠BED=∠CED,∠ABD=∠EBD=∠C∵∠BED+∠CED=180°∴∠A=∠BED=∠CED=90°在△ABC 中,∠C+2∠C+90°=180°∴∠C=3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做题时求出∠A=∠BED=∠CED=90°是正确解本题的突破口.8.如图,在△ADB 和△ADC 中,有以下条件:①BD=AC,AB=DC;②∠B=∠C,∠BAD=∠CDA;③∠B=∠C,BD=AC;④∠ADB=∠CAD,BD=AC.其中能得出△ADB≌△ADC 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要使△ADB≌△ADC 的条件必须满足SSS、SAS、ASA、AAS,可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①BD=AC,AB=DC,满足SSS,能证明△ADB≌△ADC;②∠B=∠C,∠BAD=∠CDA满足AAS,能证明△ADB≌△ADC;③∠B=∠C,BD=AC 只是SSA,不能证明△ADB≌△ADC;④∠ADB=∠CAD,BD=AC 满足SAS,能证明△ADB≌△AD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 分,共21 分)9.写出一个你熟悉的小于零的无理数﹣.【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专题】开放型.【分析】利用无理数的定义直接得出答案.【解答】解:小于零的无理数可以为:﹣等.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把握无理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0.一个数的平方是4,这个数的立方根为±.【考点】立方根.【分析】首先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求得这个数,然后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4 的平方根是±2,±2 的立方根是:±.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关键.11.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题设是两个角相等,,结论是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考点】命题与定理.【专题】应用题.【分析】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是题设,那么后面是结论,再判断真假即可.【解答】解: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可写成:若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故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题设是两个角相等,结论是这两个角是对顶角,故答案为假,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是对顶角.【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题设与结论,解答此题目只要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便可解答.12.计算:﹣a11÷(﹣a)6•(﹣a)5= a10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a11÷(﹣a)6•(﹣a)5=﹣a11÷a6•(﹣a)5=a11﹣6+5=a10,故答案为:a10【点评】此题考查同底数幂的除法,关键是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进行解答.13.已知(a n b m+1)3=a9b15,则m n= 64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求解.【解答】解:∵(a n b m+1)3=a3n b3m+3=a9b15,∴3n=9,3m+3=15,∴m=4,n=3,则m n=64.故答案为:64.【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14.如图,AB∥CD,AD∥BC,E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DE 交BC 于点F,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补充一个条件,使△BEF≌△CDF,你补充的条件是 DC=BE (写一个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添加DC=B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DF=∠E,再加对顶角∠DFC=∠BFE,可利用AAS 判定△BEF≌△CDF.【解答】解:添加DC=BE,∵AB∥CD,∴∠CDF=∠E,在△DCF 和△EBF 中,∴△DCF≌△EBF(AAS),故答案为:DC=BE.【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5.如图,AB∥CD,AB=CD,AE=DF.写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ABE≌△DCF,△ABF≌△DCE,△BEF≌△CF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利用已知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解答】解:∵AB∥CD,∴∠A=∠D,∵AE=DF,∴AF=DE,在△ABF 和△DCE 中,,∴△ABF≌△DCE(SAS),在△ABE 和△DCF 中,第 10 页(共 16 页),∴△ABE ≌△DCF (SAS ), ∵△ABF ≌△DCE ,∴∠BFE=∠FEC ,BF=EC , 在△BEF 和△CFE 中,,∴△BEF ≌△CFE (SAS ). 故答案为:△ABE ≌△DCF ,△ABF ≌△DCE ,△BEF ≌△CFE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利用 SAS 得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8+8+9+9+9+10+10+12=75) 16.计算 (1)(﹣)•3•()2÷(﹣bc )3(m+2n )•(m 2﹣2mn+4n 2)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专题】计算题;整式.【分析】(1)原式先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再利用单项式乘除单项式法则计算即 可得到结果;原式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 a 3b •8a 3b 3c 6• a 2÷(﹣b 3c 3)=a 8bc 3; 原式=m 3﹣2m 2n+4mn 2+2m 2n ﹣4mn 2+8n 3=m 3+8n 3.【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7.分解因式 (1)2x 3﹣8xy 2xy 3+4x 3y ﹣4x 2y 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1)直接提取公因式 2x ,进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直接提取公因式 xy ,进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1)原式=2x (x 2﹣4y 2) =2x (x+2y )(x ﹣2y );原式=xy (y 2+4x 2﹣4xy )=xy(y﹣2x)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因式分解,正确应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18.先化简再求值:[(x﹣2y)2+(x﹣2y)﹣2x ÷2x;其中x=﹣1,y=1.【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整式.【分析】原式中括号中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以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后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最简结果,把x 与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x2﹣4xy+4y2+x2+4y2﹣4x2+2xy)÷2x=(﹣2x2﹣2xy)÷2x=﹣x﹣y,当x=﹣1,y=1时,原式=1﹣1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9.如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DC∥A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边角边定理求证△ODC≌△OBA,可得∠C=∠A(或者∠D=∠B),即可证明DC∥AB.【解答】证明:∵在△ODC 和△OBA 中,∵,∴△ODC≌△OBA(SAS),∴∠C=∠A(或者∠D=∠B)(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DC∥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边角边定理求证△ODC≌△OBA.20.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米,若将其长减少3 米,将其宽增加4 米,则面积将增加10 米2,求原长方形的长和宽.【考点】多项式乘多项式.【专题】应用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设原长方形的宽为x 米,则长为(x+5)米,根据将其长减少3 米,将其宽增加4 米,则面积将增加10 米2,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设原长方形的宽为x 米,则长为(x+5)米,根据题意得:(x+4)(x+5﹣3)=x(x+5)+10,整理得:x2+6x+8=x2+5x+10,解得:x=2,经检验符合题意,且x+5=2+5=7(米),则原长方形的长为7 米,宽为2 米.【点评】此题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1.如图,在△ABC 中,AB=AC,AD⊥BC 于D.求证:BD=CD,∠1=∠2.【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求出∠ADB=∠ADC=90°,根据HL 推出Rt△ABD≌Rt△A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即可.【解答】证明:∵AD⊥BC 于D,∴∠ADB=∠ADC=90°,在Rt△ABD 与Rt△ACD 中,∴Rt△ABD≌Rt△ACD(HL),∴BD=CD,∠1=∠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求出Rt△ABD≌Rt△ACD 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2.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问题:将一个多项式适当分组后,可提公因式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1)例如: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试完成下面填空:x2﹣y2﹣2y﹣1=x2﹣(y2+2y+1)= x2﹣(y+1)2= (x+y+1)(x﹣y﹣1)(3)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专题】阅读型.【分析】首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y2+2y+1 分解因式,进而结合平方差公式分解得出答案;(3)首先重新分组,使a2﹣2ab+b2 组合,进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得出答案.【解答】解: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故答案为:x2﹣(y+1)2;(x+y+1)(x﹣y﹣1);(3)a2﹣2ab﹣ac+bc+b2=(a2﹣2ab+b2)+(ac+bc)=(a+b)2+c(a+b)=(a+b)(a+b+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23.【问题背景】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某教学小组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初步思考】小组成员先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和△DEF 中,AC=DF,BC=EF,∠B=∠E,然后,对∠B 进行分类探究:可按“∠B 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 是直角时:如图①,在△ABC 和△DEF,AC=DF,BC=EF,∠B=∠E=90°,可知:△ABC 与△DEF 一定全等,依据的判定方法是HL .第二种情况:当∠B 是钝角时:在△ABC 和△DEF,AC=DF,BC=EF,∠B=∠E,且∠B、∠E 都是钝角,试判断△ABC 与△DEF 是否全等.小组成员作了如下推理,请你接着完成证明:证明:如图②,过点C 作CG⊥AB 交AB 的延长线于G,过点F 作DH⊥DE 交DE 的延长线于H.∵∠B=∠E,且∠B、∠E 都是钝角.∴180°﹣∠B=180°﹣∠E,即∠CBG=∠FEH.在△CBG 和△FEH 中,∴△CBG≌△FEH(AAS).∴CG=FH第三种情况:当∠B 是锐角时:在△ABC 和△DEF 中,AC=DF,BC=EF,∠B=∠E,且∠B、∠E 都是锐角,小明在△ABC 中(如图③)以点C 为圆心,以AC 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D,假设E 与B 重合,F与C 重合,得到△DEF 与△ABC 符号已知条件,但是△AEF 与△ABC 一定不全等:综上探究,该小明的结论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拓展延伸】:在△ABC 和△DEF 中,AC=DF,BC=EF,∠B=∠E,且∠B、∠E 都是锐角,若∠B 满足∠B≥∠A 条件时,就可以使△ABC≌△DEF(请直接写出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HL”证明;过点C 作CG⊥AB 交AB 的延长线于G,过点F 作FH⊥DE 交DE 的延长线于H,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求出∠CBG=∠FEH,再利用“角角边”证明△CBG 和△FEH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G=FH,再利用“HL”证明Rt△ACG 和Rt△DFH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C 和△DEF 全等;(3)以点C 为圆心,以AC 长为半径画弧,与AB 相交于点D,E与B 重合,F 与C 重合,得到△DEF 与△ABC 不全等;(4)根据三种情况可得结论,∠B 不小于∠A 即可.【解答】解:(1)△ABC 与△DEF 一定全等,依据的判定方法是HL;证明:如图,过点C 作CG⊥AB 交AB 的延长线于G,过点F 作DH⊥DE 交DE 的延长线于H,∵∠B=∠E,且∠B、∠E 都是钝角,∴180°﹣∠B=180°﹣∠E,即∠CBG=∠FEH,在△CBG 和△FEH 中,,∴△CBG≌△FEH(AAS),∴CG=FH,在Rt△ACG 和Rt△DFH 中,,∴Rt△ACG≌Rt△DFH(HL),∴∠A=∠D,在△ABC 和△DEF 中,,∴△ABC≌△DEF(AAS);(3)小明的结论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若∠B≥∠A,则△ABC≌△DEF.如图,过点C 作CG⊥AB 交AB 的延长线于G,过点F 作DH⊥DE 交DE 的延长线于H,∵∠B=∠E,且∠B、∠E 都是钝角,∴180°﹣∠B=180°﹣∠E,即∠CBG=∠FEH,在△CBG 和△FEH 中,,∴△CBG≌△FEH(AAS),∴CG=FH,在Rt△ACG 和Rt△DFH 中,,∴Rt△ACG≌Rt△DFH(HL),∴∠A=∠D,在△ABC 和△DEF 中,,∴△ABC≌△DEF(AAS).【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求出Rt△ABD≌Rt△ACD 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015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附 答案
![2015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附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c6870dc281e53a5802ffad.png)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实数,,0.1414,,﹣,0.1010010001…,,0,,,中,有几个无理数()A.3个B.4个C.5个D.6个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2=3 C.3a﹣a=3 D.(a2)3=a53.在下列各组数据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边长的是()A.3,4,6 B.7,24,25 C.6,8,10 D.9,12,15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横坐标是﹣3,且点P到x轴的距离为5,则点P的坐标是()A.(5,﹣3)或(﹣5,﹣3)B.(﹣3,5)或(﹣3,﹣5)C.(﹣3,5)D.(﹣3,﹣3)5.在Rt△ABC中,∠C=90°,AC=9,BC=12,则点C到AB的距离是()A.B.C.D.6.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A.B.C.4 D.57.△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下列条件:①∠A=∠B﹣∠C;②∠A:∠B:∠C=3:4:5;③a2=(b+c)(b﹣c);④a:b:c=5:12:13,其中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8.直线y=kx+b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k>0,b>0 B.k<0,b>0 C.k≥0,b≥0 D.k<0,b≥0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AD边的中点处有一动点P,动点P沿P→D→C→B→A→P运动一周,则P点的纵坐标y与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A.B.C.D.10.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n值为,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A.14 B.16 C.8+5D.14+11.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的半圆面积从小到大依次记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A.S l+S2>S3 B.S l+S2<S3 C.S1+S2=S3 D.S12+S22=S32二.填空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24分)12.的平方根是.1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为.14.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5.的绝对值是,相反数是,倒数是.16.已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17.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8.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19.没有上盖的圆柱盒高为10cm,底面周长为32cm,点A距离下底面3cm.一只位于圆柱盒外表面点A处的蚂蚁想爬到盒内表面对侧中点B处.则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为cm.三、计算题(共4道题,每题4分,共16分)20.计算:(1)﹣5(2)+﹣(3)(+)(﹣)﹣(﹣2)2(4)(﹣3)0﹣+|1﹣|+.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21.已知5既是(2x﹣1)的算术平方根,又是(3x﹣7y+2)的立方根,求x2+y2的平方根.22.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12m,CD=9m,∠ADC=90°,AB=39m,BC=36m,求这块地的面积.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A(1,4),点B是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1)求点B的坐标.(2)求△AOB的面积.24.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1,4)点B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4,0).(1)在下图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三点,并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求出A1,B1,C1坐标;(2)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C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D的坐标.25.某食品加工厂需要一批食品包装盒,供应这种包装盒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从包装盒加工厂直接购买,购买所需的费y1与包装盒数x满足如图1所示的函数关系.方案二:租赁机器自己加工,所需费用y2(包括租赁机器的费用和生产包装盒的费用)与包装盒数x满足如图2所示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一中每个包装盒的价格是多少元?(2)方案二中租赁机器的费用是多少元?生产一个包装盒的费用是多少元?(3)请分别求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4)如果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更省钱?并说明理由.26.观察下列等式:①;②;③;…回答下列问题:(1)仿照上列等式,写出第n个等式:;(2)利用你观察到的规律,化简:;(3)计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实数,,0.1414,,﹣,0.1010010001…,,0,,,中,有几个无理数()A.3个B.4个C.5个D.6个考点:无理数.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无理数有:,,0.1010010001…,1﹣,共有4个.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2=3 C.3a﹣a=3 D.(a2)3=a5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分析:本题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方,合关同类项及幂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解:A、=,故A错误;B、()2=3,故B正确;C、3a﹣a=2a.故C错误;D、(a2)3=a6,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方,合关同类项及幂的乘方,熟记法则是解题的关键.3.在下列各组数据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边长的是()A.3,4,6 B.7,24,25 C.6,8,10 D.9,12,15考点:勾股数.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需验证两较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A、32+42≠62,故A符合题意;B、72+242=252,故B不符合题意;C、62+82=102,故C不符合题意;D、92+122=152,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ABC的三边满足a2+b2=c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横坐标是﹣3,且点P到x轴的距离为5,则点P的坐标是()A.(5,﹣3)或(﹣5,﹣3)B.(﹣3,5)或(﹣3,﹣5)C.(﹣3,5)D.(﹣3,﹣3)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可得:P的纵坐标绝对值是5,进而得到纵坐标,再判断点A的坐标.解答:解:∵点P的横坐标是﹣3,∴设点P的坐标是(﹣3,a),∵点P到x轴的距离为5,∴|a|=5,∴a=±5,∴点P的坐标是(﹣3,5),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注意:点到x轴的距离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为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5.在Rt△ABC中,∠C=90°,AC=9,BC=12,则点C到AB的距离是()A.B.C.D.考点:勾股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AC及B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然后过C作CD垂直于AB,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由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来求,也可以由斜边AB乘以斜边上的高CD除以2来求,两者相等,将AC,AB及BC的长代入求出CD的长,即为C到AB的距离.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9,BC=12,根据勾股定理得:AB==15,过C作CD⊥AB,交AB于点D,又S△ABC=AC•BC=AB•CD,∴CD===,则点C到AB的距离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三角形面积的求法,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6.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A.B.C.4 D.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设BN=x,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在Rt△BDN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BN=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D是BC的中点,∴BD=3,在Rt△BDN中,x2+32=(9﹣x)2,解得x=4.故线段BN的长为4.故选:C.点评: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涉及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中点的定义以及方程思想,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7.△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下列条件:①∠A=∠B﹣∠C;②∠A:∠B:∠C=3:4:5;③a2=(b+c)(b﹣c);④a:b:c=5:12:13,其中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之一.解答:解;①∠A=∠B﹣∠C,∠A+∠B+∠C=180°,解得∠B=90°,故①是直角三角形;②∠A:∠B:∠C=3:4:5,∠A+∠B+∠C=180°,解得∠A=45°,∠B=60°,∠C=75°,故②不是直角三角形;③∵a2=(b+c)(b﹣c),∴a2+c2=b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③是直角三角形;④∵a:b:c=5:12:13,∴a2+b2=c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④是直角三角形.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常见方法.8.直线y=kx+b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k>0,b>0 B.k<0,b>0 C.k≥0,b≥0 D.k<0,b≥0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分类讨论:当k=0,y=b,则b≥0时,直线y=b不过第四象限;当k≠0时,直接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求解.解答:解:当k=0,y=b,则b≥0时,直线y=b不过第四象限;当k≠0时,直线y=kx+b不经过第四象限,即直线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y轴的交点不在x轴的下方,则k>0,b≥0,综合所述,k≥0,b≥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是一条直线,当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AD边的中点处有一动点P,动点P沿P→D→C→B→A→P运动一周,则P点的纵坐标y与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将动点P的运动过程划分为PD、DC、CB、BA、AP共5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解答:解:动点P运动过程中:①当0≤s≤时,动点P在线段PD上运动,此时y=2保持不变;②当<s≤时,动点P在线段DC上运动,此时y由2到1逐渐减少;③当<s≤时,动点P在线段CB上运动,此时y=1保持不变;④当<s≤时,动点P在线段BA上运动,此时y由1到2逐渐增大;⑤当<s≤4时,动点P在线段AP上运动,此时y=2保持不变.结合函数图象,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运动过程中的函数图象.把运动过程分解,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0.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n值为,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A.14 B.16 C.8+5D.14+考点:实数的运算.专题:图表型.分析:将n的值代入计算框图,判断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当n=时,n(n+1)=×(+1)=2+<15;当n=2+时,n(n+1)=(2+)×(3+)=6+5+2=8+5>15,则输出结果为8+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1.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的半圆面积从小到大依次记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A.S l+S2>S3 B.S l+S2<S3 C.S1+S2=S3 D.S12+S22=S32考点: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依据半圆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即可解决.解答:解:设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则三个半圆的半径分别为,,由勾股定理得a2+b2=c2,即()2+()2=()2两边同时乘以π得π()2+π()2=π()2即S1、S2、S3之间的关系是S1+S2=S3故选C.点评:根据勾股定理,然后变形,得出三个半圆之间的关系.二.填空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24分)12.的平方根是±.考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分析:先求出,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解答.解答:解:∵=5,∴的平方根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为5或.考点:勾股定理.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①3是直角边,4是斜边;②3、4均为直角边;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上述两种情况下,第三边的长.解答:解:①长为3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的边是斜边时:第三边的长为:=;②长为3、4的边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的长为:=5;综上,第三边的长为:5或.故答案为:5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要注意的是由于已知的两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并不明确,所以一定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14.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3).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得出即可.解答:解:∵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2,﹣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坐标规律是解题关键.15.的绝对值是﹣2,相反数是2﹣,倒数是+2.考点:实数的性质.分析:分别根据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概念即可求解.解答:解:∵>2,∴>0,∴||=﹣2;﹣()=2﹣,即的相反数是2﹣;==+2.故答案是:﹣2;2﹣;+2.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性质.掌握实数的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定义,注意区分概念,不要混淆.16.已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2.考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当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可得其比例系数为负数,据此求解.解答:解:∵函数是正比例函数,∴m2﹣3=1且m+1≠0,解得m=±2.又∵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m+1<0,解得m<﹣1,∴m=﹣2.故答案是:﹣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它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17.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5.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可知:x+5≥0,解不等式求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5≥0,解得x≥﹣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18.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1.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实数与数轴.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化简二次根式,根据整式的加法,可得答案.解答:解:+a=1﹣a+a=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性质与化简,=a(a≥0)是解题关键.19.没有上盖的圆柱盒高为10cm,底面周长为32cm,点A距离下底面3cm.一只位于圆柱盒外表面点A处的蚂蚁想爬到盒内表面对侧中点B处.则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为20cm.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将圆柱侧面展开,得到长方形MNQP,作点B关于PQ的对称点B′,构造直角三角形AC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20cm,即是所求.解答:解:如图,点B与点B′关于PQ对称,可得AC=16cm,B′C=12cm,则最短路程为AB′==20cm.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关键知道圆柱展开图是长方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求出解,注意是从圆柱盒外爬到盒内,审准题也是关键.三、计算题(共4道题,每题4分,共16分)20.计算:(1)﹣5(2)+﹣(3)(+)(﹣)﹣(﹣2)2(4)(﹣3)0﹣+|1﹣|+.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把分子中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2)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3)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4)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和分母有理化得到原式=1﹣3+﹣1+﹣,然后合并即可.解答:解:(1)原式=﹣5=5﹣5=0;(2)原式=+2﹣10=﹣;(3)原式=5﹣2﹣(3﹣4+8)=3﹣11+4=﹣8+4;(4)原式=1﹣3+﹣1+﹣=﹣3.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也考查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21.已知5既是(2x﹣1)的算术平方根,又是(3x﹣7y+2)的立方根,求x2+y2的平方根.考点:立方根;平方根.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得出方程,求出x、y的值,求出x2+y2的值,最后根据平方根定义求出即可.解答:解:∵5既是(2x﹣1)的算术平方根,又是(3x﹣7y+2)的立方根,∴2x﹣1=25,3x﹣7y+2=125,解得:x=13,y=﹣14,∴x2+y2=365,∴x2+y2的平方根是±.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x、y的值.22.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12m,CD=9m,∠ADC=90°,AB=39m,BC=36m,求这块地的面积.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专题:应用题.分析:连接AC,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ACD,△ABC为直角三角形,可求出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此块地的面积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差.解答:解:连接AC,则在Rt△ADC中,AC2=CD2+AD2=122+92=225,∴AC=15,在△ABC中,AB2=1521,AC2+BC2=152+362=1521,∴AB2=AC2+BC2,∴∠ACB=90°,∴S△ABC﹣S△ACD=AC•BC﹣AD•CD=×15×36﹣×12×9=270﹣54=216.答:这块地的面积是216平方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使图形转化成特殊的三角形,可使复杂的求解过程变得简单.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A(1,4),点B是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1)求点B的坐标.(2)求△AOB的面积.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把A点坐标代入y=kx+5中即可算出k的值,然后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即可算出B点坐标;(2)根据A、B两点的坐标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把A(1,4)代入y=kx+5中得:4=k+5,解得:k=﹣1,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5,令y=0,则0=﹣x+5,解得x=5,故B点坐标是(5,0);(2)∵A(1,4),B(5,0);∴S△AOB=×OB×y A=×5×4=10.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坐标特征以及与坐标轴交点问题,涉及的知识有:坐标与图形性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4.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1,4)点B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4,0).(1)在下图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三点,并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求出A1,B1,C1坐标;(2)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C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D的坐标.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ABC,再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写出A1,B1,C1坐标即可;(2)根据C(4,0)可直接找出符合条件的点.解答:解:(1)如图所示,A1(1,﹣4),B1(2,0),C1(4,0);(2)∵C(4,0),∠COD=90°,∴D(0,4)或(0,﹣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某食品加工厂需要一批食品包装盒,供应这种包装盒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从包装盒加工厂直接购买,购买所需的费y1与包装盒数x满足如图1所示的函数关系.方案二:租赁机器自己加工,所需费用y2(包括租赁机器的费用和生产包装盒的费用)与包装盒数x满足如图2所示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一中每个包装盒的价格是多少元?(2)方案二中租赁机器的费用是多少元?生产一个包装盒的费用是多少元?(3)请分别求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4)如果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更省钱?并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综合题.分析:(1)根据图象1可知100个盒子共花费500元,据此可以求出盒子的单价;(2)根据图2可以知道租赁机器花费20000元,根据图象所经过的点的坐标求出盒子的单价即可;(3)根据图象经过的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即可;(4)求出当x的值为多少时,两种方案同样省钱,并据此分类讨论最省钱的方案即可.解答:解:(1)500÷100=5,∴方案一的盒子单价为5元;(2)根据函数的图象可以知道租赁机器的费用为20000元,盒子的单价为÷4000=2.5,故盒子的单价为2.5元;(3)设图象一的函数解析式为:y1=k1x,由图象知函数经过点(100,500),∴500=100k1,解得k1=5,∴函数的解析式为y1=5x;设图象二的函数关系式为y2=k2x+b由图象知道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20000)和∴,解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2=2.5x+20000;(4)令5x=2.5x+20000,解得x=8000,∴当x=8000时,两种方案同样省钱;当x<8000时,选择方案一;当x>8000时,选择方案二.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函数模型,并利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6.观察下列等式:①;②;③;…回答下列问题:(1)仿照上列等式,写出第n个等式:,;(2)利用你观察到的规律,化简:;(3)计算:….考点:分母有理化.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观察,可得规律,根据规律,可得答案.解答:解:(1)写出第n个等式,故答案为:;(2)原式==;(3)原式=+…+=﹣1.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09691bbb68a98270fefa02.png)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数学温馨提示: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将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代号A、B、C、D填到本题后括号内)1.下列“慢行通过,注意危险,禁止行人通行,禁止非机动车通行”四个交通标志图(黑白阴影图片)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2 B.3 C.5 D.83.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A.B.C.D.4.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A.45°B.60°C.75°D.90°5.如图,∠A+ ∠B +∠C +∠D +∠E +∠F的度数为()A.180°B.360°C.270°D.540°6.如图,图中显示的是从镜子中看到背后墙上的电子钟读数,由此你可以推断这时的实际时间是()A.10:05 B.20:01 C.20:10 D.10:027.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PRQ 的平分线。
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 ≌△ADC ,这样就有∠QAE=∠PAE 。
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8.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E 、F 是AD 的三等分点,若△ABC 的面积为12cm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cm 2B .4cm 2C .6cm 2D .8cm 29.如图为八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紧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形.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判断△ACD 与下列哪一个三角形全等?( )A .△ACFB .△ADEC .△ABCD .△BCF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BA 和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若点P 使得S △PAB =S △PCD ,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 ( )A .有且只有1个B .有且只有2个C .组成∠E 的角平分线D .组成∠E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 点除外)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度.12.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第7题第12题第11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3题则∠C的度数为;13. 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cm,AE=4cm,则CH的长是;14.在四边形ABCD中,∠A=∠B=∠C,点E在边AB上,若∠AED=60°,∠EDC=100°,则, ∠ADE=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0分,注意写出解答过程或计算步骤)15. (8分)小红家有一个小口瓶(如图所示),她很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在里边直接测,于是她想了想,唉!有办法了.她拿来了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并且把两根长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说明理由.(木条的厚度不计)16.(8分)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等式:①AB=AC、②AD=AE、③∠1=∠2、④BD=CE.请你以其中三个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题设:,结论:(写序号)17.(8分)如图,已知点E,F在AC上,AD∥BC,DF=BE,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要在图中增加任何字母和线),使△ADF≌△CBE.你添加的条件是:. 证明:18.(8分)如图,在△ABC 中,∠ACB =90°,AC=BC ,BE ⊥CE 于E ,AD ⊥CE 于点D ,AD =3.1cm ,DE =1.8cm ,求BE 的长。
201509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答案
![201509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e56d6931b765ce04081401.png)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代号填入括号内)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B.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在三角形外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3.若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则它的周长可能为()A.4cm B.5cm C.6cm D.8cm4.已知点M(a,3),B(2,b)关于x轴对称,则(a+b)2014的值()A.﹣3 B.﹣1 C.1 D. 35.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 D.ASA6.若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20°,则n的值是()A.3 B. 4 C. 6 D.87.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A.5 B.5或6 C.5或7 D.5或6或78.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A.∠M=∠N B.AM=CN C.AB=CD D.AM∥CN9.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A.3 B. 4 C. 6 D. 510.已知△DEF≌△ABC,AB=AC,且△ABC的周长是23cm,BC=4cm,则△DEF的边长中必有一边等于()A.9.5cm B.9.5cm或9cm C.4cm或9.5cm D.9cm11.如果D是△ABC中BC边上一点,并且△ADB≌△ADC,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2.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如图所示,观察规律并填空:.14.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能得出的依据是.15.在△ABC中,AC=5cm,AD是△ABC中线,把△ABC周长分为两部分,若其差为3cm,则BA=.16.如图,∠A+∠B+∠C+∠D+∠E+∠F=.17.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E,交BC于D,△ABD的周长为20cm,AE=5cm,则△ABC的周长是cm.18.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处.19.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A沿x轴翻折后能够与点B(﹣1,3)重合,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20.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7,5,3,△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x﹣2,2x﹣1,3,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1.小明发现把一双筷子摆在一个盘子上,可构成多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请你按下列要求各添画一只筷子,完成其中三种图形.22.已知四边形ABCD,如果点D、C关于直线MN对称,(1)画出直线MN;(2)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四、(本大题共2小题,23小题6分,24小题8分,共14分)23.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AB∥CD.证明:在△AOB和△COD中,∴△AOB≌△COD()∴∠B=∠D()∴AB∥CD()24.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后,小邹和小梅有一段对话,如下:小邹: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50°,小梅:不对呀,仔细检查以下,看!你少加了一个内角.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小邹是在求几边形的内角和;(2)少加的那个内角为多少度.五、(本大题1小题,8分)25.如图,点B在AE上,点D在AC上,AB=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只能添加一个).(1)你添加的条件是.(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ADE的理由.六、(本大题1小题,8分)26.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和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BC=60°,∠C=70°,求∠CAD和∠AOF的度数.七、(本大题共1小题,8分)27.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CD,M为BC边上的一点,且AM平分∠BAD,DM平分∠ADC.求证:(1)AM⊥DM;(2)M为BC的中点.八、(本大题共1小题,10分)28.(10分)(2014秋•北流市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M在BC边上,且∠MDF=∠ADF.(1)求证:△ADE≌△BFE.(2)连接EM,如果FM=DM,判断EM与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代号填入括号内)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B.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在三角形外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只有锐角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故本选项错误;B、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正确,故本选项正确;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都在三角形内,故本选项错误;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3.若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则它的周长可能为()A.4cm B.5cm C.6cm D.8cm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出另两条边长的和一定大于3cm,它的周长一定大于6cm,再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两条边长的和一定大于3cm,∴它的周长一定大于6cm,故它的周长可能为8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它的周长一定大于6cm是解题关键.4.已知点M(a,3),B(2,b)关于x轴对称,则(a+b)2014的值()A.﹣3 B.﹣1 C.1 D. 3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点M(a,3),B(2,b)关于x轴对称,∴a=2,b=﹣3,∴(a+b)2014=(2﹣3)2014=1.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5.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 D.AS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图象,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据“角边角”画出.解答: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实际运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6.若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20°,则n的值是()A.3 B. 4 C. 6 D.8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根据内角度数先算出外角度数,然后再根据外角和计算出边数即可.解答:解:∵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20°,∴每一个外角都是180°﹣120°=60°,∵多边形外角和为360°,∴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关键是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7.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A.5 B.5或6 C.5或7 D.5或6或7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首先求得内角和为720°的多边形的边数,即可确定原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设内角和为720°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720,解得:n=6.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5或6或7.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理解分三种情况是关键.8.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A.∠M=∠N B.AM=CN C.AB=CD D.AM∥CN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普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AAS、SSS、ASA、SAS四种.逐条验证.解答:解:A、∠M=∠N,符合ASA,能判定△ABM≌△CDN,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条件AM=CN,MB=ND,∠MBA=∠NDC,不能判定△ABM≌△CDN,故B选项符合题意;C、AB=CD,符合SAS,能判定△ABM≌△CDN,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AM∥CN,得出∠MAB=∠NCD,符合AAS,能判定△ABM≌△CDN,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9.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A.3 B. 4 C. 6 D. 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过点D作D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S△ABD+S△ACD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DE=DF,由图可知,S△ABC=S△ABD+S△ACD,∴×4×2+×AC×2=7,解得AC=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已知△DEF≌△ABC,AB=AC,且△ABC的周长是23cm,BC=4cm,则△DEF的边长中必有一边等于()A.9.5cm B.9.5cm或9cm C.4cm或9.5cm D.9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解答:解:∵BC=4cm,∴腰长AB=×(23﹣4)=9.5cm,∵△DEF≌△ABC,∴△DEF的边长中必有一边等于9.5cm或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1.如果D是△ABC中BC边上一点,并且△ADB≌△ADC,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画出图形就能明显看出来,运用全等的性质,易解.解答:解:∵△ADB≌△ADC∴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一一进行分析论证,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CD,又∠CDE=∠BDF,DE=DF,∴△BDF≌△CDE,故④正确;由△BDF≌△CDE,可知CE=BF,故①正确;∵AD是△ABC的中线,∴△ABD和△ACD等底等高,∴△ABD和△ACD面积相等,故②正确;由△BDF≌△CDE,可知∠FBD=∠ECD∴BF∥CE,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如图所示,观察规律并填空:.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轴对称图形.专题:规律型.分析:观察已给出的三个图形,分别是2、4、8的轴对称图形,那么此题的规律应该是偶数数字所组成的轴对称图形,显然空白处应填6构成的轴对称图形.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此题的规律是偶数数字所构成的轴对称图形,那么空白处应该填6的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点评: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判断出此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能得出的依据是SSS.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分析: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根据SSS可得到三角形全等.解答:解:在△ODC和△O′D′C′中,,∴△ODC≌△O′D′C′(SSS),故答案为:SS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15.在△ABC中,AC=5cm,AD是△ABC中线,把△ABC周长分为两部分,若其差为3cm,则BA=8cm或2cm.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再求出AD把△ABC周长分为的两部分的差等于|AB﹣AC|,然后分AB>AC,AB<AC两种情况分别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是△ABC中线,∴BD=CD.AD把△ABC周长分为的两部分分别是:AB+BD,AC+CD,|(AB+BD)﹣(AC+CD)|=|AB﹣AC|=3,如果AB>AC,那么AB﹣5=3,AB=8cm;如果AB<AC,那么5﹣AB=3,AB=2cm.故答案为:8cm或2cm.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熟记概念并求出AD把△ABC周长分为的两部分的差等于|AB﹣AC|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A+∠B+∠C+∠D+∠E+∠F=36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QM=∠A+∠B,∠EMN=∠E+∠F,∠CNQ=∠C+∠D,求出∠AQM+∠EMN+∠CNQ=360°,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AQM=∠A+∠B,∠EMN=∠E+∠F,∠CNQ=∠C+∠D,∠AQM+∠EMN+∠CNQ=360°,∴∠A+∠B+∠C+∠D+∠E+∠F=360°,故答案为:36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180°.17.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E,交BC于D,△ABD的周长为20cm,AE=5cm,则△ABC的周长是30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CD,然后求出△ABD 的周长=AB+BC,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DE是AC的中垂线,∴AD=CD,∴△ABD的周长=AB+BD+AD=AB+BD+CD=AB+BC,又∵AE=5cm,∴AC=2AE=2×5=10cm,∴△ABC的周长=20+10=30(cm).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求出△ABD的周长=AB+BC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处.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应用题.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可得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满足条件;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三角形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其三边的距离也相等,这样的点有3个,可得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个.解答:解:∵△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满足条件;如图:点P是△ABC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过点P作PE⊥AB,PD⊥BC,PF⊥AC,∴PE=PF,PF=PD,∴PE=PF=PD,∴点P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ABC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其三边的距离也相等,满足这条件的点有3个;综上,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个.故填4.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注意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小心别漏解.19.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A沿x轴翻折后能够与点B(﹣1,3)重合,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6.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A点坐标,再利用两点的位置关系得出其距离.解答:解:∵点A沿x轴翻折后能够与点B(﹣1,3)重合,∴A(﹣1,﹣3),∴A,B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3﹣(﹣3)=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A点坐标是解题关键.20.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7,5,3,△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x﹣2,2x﹣1,3,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3.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3x﹣2=7且2x﹣1=5或3x﹣2=5且2x﹣1=7,然后分别解两方程求出满足条件的x的值.解答:解:∵△ABC与△DEF全等,∴3x﹣2=7且2x﹣1=5,解得x=3,或3x﹣2=5且2x﹣1=7,没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1.小明发现把一双筷子摆在一个盘子上,可构成多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请你按下列要求各添画一只筷子,完成其中三种图形.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专题:作图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判断,根据两支筷子相交,平行,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特点可得出相应的对称点,最后连线即可.解答:解:(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两支筷子相交;(2)根据圆切线的性质作两支筷子平行即两切点与圆心共线;(3)根据圆切线的性质作两支筷子平行即两切点与圆心不共线;如图就是所求作的图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概念,学生需要对相交、平行、不平行一二部相交有明晰的理解,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22.已知四边形ABCD,如果点D、C关于直线MN对称,(1)画出直线MN;(2)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专题:作图题.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出CD的垂直平分线,即为所求作的直线MN;(2)先找出点A、B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B′,然后与C、D顺次连接即可.解答:解:(1)如图,直线MN即为所求;(2)四边形A′B′DC即为四边形ABDC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作图,轴对称的性质,找出对称点是解题的关键.四、(本大题共2小题,23小题6分,24小题8分,共14分)23.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AB∥CD.证明:在△AOB和△COD中,∴△AOB≌△COD(SAS)∴∠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由SAS证明△AOB≌△COD,得出对应角相等∠B=∠D,再由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出AB∥CD.解答:解:在△AOB和△COD中,,∴△AOB≌△COD(SAS )∴∠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AOB,∠COD,对顶角相等,S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后,小邹和小梅有一段对话,如下:小邹: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50°,小梅:不对呀,仔细检查以下,看!你少加了一个内角.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小邹是在求几边形的内角和;(2)少加的那个内角为多少度.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设除去这个内角为x度,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列出算式,根据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可求得n的值.解答:解:(1)设除去这个内角为x度,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1050+x=(n﹣2)180,x=(n﹣2)180﹣1050,∵0<x<180,∴0<(n﹣2)180﹣1050<180,∵n为整数,∴n=8.(2)x=(n﹣2)180﹣1050=(8﹣2)180﹣1050=30,∴除去这个内角为30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根据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求得多边形的边数是解题的关键.五、(本大题1小题,8分)25.如图,点B在AE上,点D在AC上,AB=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只能添加一个).(1)你添加的条件是∠C=∠E.(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ADE的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1)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不同的判定方法选择添加不同的条件;(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即可.解答:解:(1)∵AB=AD,∠A=∠A,∴若利用“AAS”,可以添加∠C=∠E,若利用“ASA”,可以添加∠ABC=∠ADE,或∠EBC=∠CDE,若利用“SAS”,可以添加AC=AE,或BE=DC,综上所述,可以添加的条件为∠C=∠E(或∠ABC=∠ADE或∠EBC=∠CDE或AC=AE或BE=DC);故答案为:∠C=∠E;(2)选∠C=∠E为条件.理由如下:在△ABC和△ADE中,,∴△ABC≌△ADE(AA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开放型题目,根据不同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以选择添加的条件也不相同.六、(本大题1小题,8分)26.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和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BC=60°,∠C=70°,求∠CAD和∠AO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锐角互余即可得到∠CA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BAC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EAC=∠BAC,而∠EAC=90°﹣∠C,然后利用∠DAE=∠DAC﹣∠EAC进行计算即可.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AFO=100°,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OF=55°.解答:解∵AD是△ABC的高,∴∠ADC=90°,∴在△ADC中,∠DAC=180°﹣∠ADC﹣∠C=180°﹣90°﹣70°=20°;在△ABC中,∵∠ABC=60°,∠C=70°,∴∠BAC=180°﹣∠ABC﹣∠C=50°,∵AE是的角平分线,∴∠EAC=∠BAC=25°,∵BF是∠ABC的平分线,∠ABC=60°,∴∠FBC=∠ABC=30°,又∵∠C=70°,∴∠AFO=100°,∴∠AOF=180°﹣100°﹣25°=5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七、(本大题共1小题,8分)27.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CD,M为BC边上的一点,且AM平分∠BAD,DM平分∠ADC.求证:(1)AM⊥DM;(2)M为BC的中点.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D+∠ADC=18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MAD+∠ADM=90°,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答案;(2)作NM⊥A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M=MN,MN=CM,等量代换得到答案.解答:解:(1)∵AB∥CD,∴∠BAD+∠ADC=180°,∵AM平分∠BAD,DM平分∠ADC,∴2∠MAD+2∠ADM=180°,∴∠MAD+∠ADM=90°,∴∠AMD=90°,即AM⊥DM;(2)作NM⊥AD交AD于N,∵∠B=90°,AB∥CD,∴BM⊥AB,CM⊥CD,∵AM平分∠BAD,DM平分∠ADC,∴BM=MN,MN=CM,∴BM=CM,即M为BC的中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八、(本大题共1小题,10分)28.(10分)(2014秋•北流市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M在BC边上,且∠MDF=∠ADF.(1)求证:△ADE≌△BFE.(2)连接EM,如果FM=DM,判断EM与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E=∠BFE,由E为AB的中点,得出AE=BE,由AAS证明△AED≌△BFE即可;(2)由△AED≌△BFE,得出对应边相等DE=EF,证明FM=DM,由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得出EM⊥D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AD∥BC,∴∠ADE=∠BFE,∵E为AB的中点,∴AE=BE,在△AED和△BFE中,,∴△AED≌△BFE(AAS);(2)解:EM与DM的关系是EM垂直且平分DF;理由如下:连接EM,如图所示:由(1)得:△AED≌△BFE,∴DE=EF,∵∠MDF=∠ADF,∠ADE=∠BFE,∴∠MDF=∠BFE,∴FM=DM,∴EM⊥DF,∴ME垂直平分DF.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新人教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777958910ef12d2bf9e79e.png)
90 60
D.
x-6 x
7. 如图,已知△ ABC,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 ABC 全等的是(
)
0
甲c
58
72
C
b
A
a
A. 只有乙
B. 乙和丙
8.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乙 50
c C. 只有丙
72
丙 50
a
D. 甲和乙
A. b
1
a 2b a 2
C. -a b a b
c
c
B
.1
C.9a 2x2
D.9a4 x4
5. 如图,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在已知的∠
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点 M 、 N,使 OM = ON,再分别过点 M 、 N 作
OA、 OB 的垂线,交点为 P,画射线 OP .可证得△ POM ≌△ PON,OP 平分∠ AOB .以上依画法证明 △ POM ≌△ PON 根据 的是( )
1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 1,2), B( 5, 5),C( 5, 2),存在点 E,
使 △ACE 和 △ACB 全等,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E 点的坐标
.
三. 用心做一做( 19、20 题每题 3 分, 21、22、23 题每题 4 分,共 26 分)
19. 因式分解 : 4a2 -32a + 64
C. 8
D. 12
D
C
10.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右图
, B = C = 90 ,
E 是 BC 的中点 , DE 平分 ADC, CED = 35 , 则 EAB 的度数
E
是(
)
201509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附答案
![201509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c7fb9102d276a201292e01.png)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化简(﹣x)3(﹣x)2,结果正确的是()A.﹣x6 B.x6 C.x5 D.﹣x52.若a x=3,a y=2,则a x+y的值是()A.6 B. 5 C.9 D.83.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偶数,其中的两条边长分别是4和7,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均为整数)的个数为()A.1个B.3个C.5个D.7个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A.12 B.12或15 C.15 D.15或185.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差,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6.如图,AD是∠CAE的平分线,∠B=35°,∠DAC=60°,则∠ACD=()A.25° B.85° C.60° D.95°7.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A.15° B.20° C.25° D.30°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120°,D为BC的中点,DE⊥AB于点E,则的值等于()A.3 B.2 C. 1 D.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9.如果2x2y•A=6x2y2﹣4x3y2,则A=.10.一个凸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是135°,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11.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若AE∥BC,则∠AFD=°.12.在四边形ABDC中,AB=AC,∠B=∠C,BD=10,则DC=.13.在△ABC中,AC=BC,∠ACB=90°,CD⊥AB于D,若S△ABC=16,则CD=.14.如图,P是△ABC的∠ABC和∠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的交点,若∠A=90°,则∠P=.15.如图所示,已知BD⊥AB于B,DC⊥AC于C,若DB=DC,AD=DG,∠BAC=40°,则∠ADG=.16.在△ABC中,AB=AC=4cm,BD为AC边上的高,∠ABD=30°,则∠BAC的度数为.三、解答下列各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7.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比是7: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8.先化简,再求值:x2(x﹣3)﹣x(x2﹣x﹣1),其中x=﹣2.四、解答下列各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1)求出△ABC的面积;(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20.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五、每小题7分,共14分21.如图,五边形ABCDE中,∠A=135°,延长CD,AE交于点F,且∠DEF=105°,∠F=45°,∠C=60°.(1)求∠B的度数;(2)AB与CD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说出你的理由.22.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1)求证: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六、9分23.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在AB边上取点D,在AC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得BD=CE,连接DE交BC于点G,求证:DG=GE.七、9分24.已知: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1)求证:BF=AC;(2)求证:CE=BF;(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八、10分25.(10分)(2014秋•台安县期中)已知等边△AB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边在AD的右侧作等边△ADE,连结CE.(1)如图①,若点D在线段BC上,求证:CE+CD=AB;(2)如图②,若点D在BC延长线上,线段CD,CE和A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化简(﹣x)3(﹣x)2,结果正确的是()A.﹣x6 B.x6 C.x5 D.﹣x5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计算后选取答案.解答:解:(﹣x)3(﹣x)2=(﹣x)3+2=﹣x5.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若a x=3,a y=2,则a x+y的值是()A.6 B. 5 C.9 D.8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得答案.解答:解:a x+y=a x•a y=3×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3.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偶数,其中的两条边长分别是4和7,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均为整数)的个数为()A.1个B.3个C.5个D.7个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首先设三角形第三边长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7﹣4<x<7+4,解不等式可得x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周长是偶数确定x的值,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设三角形第三边长为x,由题意得:7﹣4<x<7+4,解得:3<x<11,∵周长是偶数,∴x=5,7,9,共3个.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A.12 B.12或15 C.15 D.15或1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没有直接告诉哪一条是腰,哪一条是底边,所以有两种情况,分别利用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①当腰为6时,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②当腰为3时,3+3=6,三角形不成立;∴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也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时也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5.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差,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已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解答:解:设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1,∠2,∠3(其中∠3最大),根据题意得∠1=∠3﹣∠2,∴∠1+∠2=∠3,又∵∠1+∠2+∠3=180°,∴2∠3=180°,∴∠3=9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的关键是沟通三个内角的关系.6.如图,AD是∠CAE的平分线,∠B=35°,∠DAC=60°,则∠ACD=()A.25° B.85° C.60° D.9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根据平角定义,得∠DAE=6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B+∠BAC=95°.解答:解:∵∠CAD=∠DAE=60°,∴∠BAC=60°,∴∠ACD=∠B+∠BAC=35°+60°=95°.故选:D.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7.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A.15° B.20° C.25° D.3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BED=∠CED,∠ABD=∠EBD=∠C,根据∠BED+∠CED=180°,可以得到∠A=∠BED=∠CED=9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ADB≌△EDB≌△EDC∴∠A=∠BED=∠CED,∠ABD=∠EBD=∠C∵∠BED+∠CED=180°∴∠A=∠BED=∠CED=90°在△ABC中,∠C+2∠C+90°=180°∴∠C=3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做题时求出∠A=∠BED=∠CED=90°是正确解本题的突破口.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120°,D为BC的中点,DE⊥AB于点E,则的值等于()A.3 B. 2 C. 1 D.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已知AB=AC,∠BAC=120°,可推出∠ABC=∠ACB=30°,连接AD,求得∠ADE=∠ABC=30°,再由直角三角形性质求解.解答:解:如图,∵AB=AC,∠BAC=120°,∴∠ABC=∠ACB=30°.连接AD.∵DE⊥AB,∴∠ADE=∠ABC=90°,设AE=x,则AD=2x,AB=2AD=4x,∴EB=3x,∴AE:EC=x:3x=1: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辅助线.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9.如果2x2y•A=6x2y2﹣4x3y2,则A=3y﹣2xy.考点:单项式乘多项式.分析:直接利用整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化简求出即可.解答:解:∵2x2y•A=6x2y2﹣4x3y2,∴A=(6x2y2﹣4x3y2)÷2x2y=3y﹣2xy.故答案为:3y﹣2xy.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0.一个凸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是135°,则这个多边形是八边形.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已知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35°,就可以知道每个外角是45度,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多边形的边数是:n=360°÷(180°﹣135°)=8.故这个多边形是八边形.故答案为:八.点评: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通过本题要理解已知内角或外角求边数的方法.11.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若AE∥BC,则∠AFD=7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操作型.分析: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及三角板的特征进行做题.解答:解:因为AE∥BC,∠B=60°,所以∠BAE=180°﹣60°=120°;因为两角重叠,则∠DAF=90°+45°﹣120°=15°,∠AFD=90°﹣15°=75°.故∠AFD的度数是75度.点评:根据三角板的特殊角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要用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2.在四边形ABDC中,AB=AC,∠B=∠C,BD=10,则DC=1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BC,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1=∠2,再由已知条件得出∠3=∠4,由等角对等边得出DC=BD即可.解答:解:连接BC,如图所示:∵AB=AC,∴∠1=∠2,∵∠ABD=∠ACD,∴∠3=∠4,∴DC=BD=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在△ABC中,AC=BC,∠ACB=90°,CD⊥AB于D,若S△ABC=16,则CD=4.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AC=BC,∠ACB=90°,于是判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于CD⊥AB于D,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B,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AC=BC,∠ACB=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AB于D,∴CD=AB,∴S△ABC=AB•CD=CD2=16,∴CD=4(负值舍去).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P是△ABC的∠ABC和∠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的交点,若∠A=90°,则∠P= 4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表示出∠ACE和∠PC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PBC和∠PCE,然后整理求出∠A=2∠P,再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CE=∠A+∠ABC,∠PCE=∠P+∠PBC,∵BP平分∠ABC,CP是△ABC的外角的平分线,∴∠PBC=∠ABC,∠PCE=∠ACE,∴∠P+∠ABC=(∠A+∠ABC),∴∠A=2∠P,∵∠A=90°,∴∠P=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并求出∠A=2∠P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所示,已知BD⊥AB于B,DC⊥AC于C,若DB=DC,AD=DG,∠BAC=40°,则∠ADG=140°.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得到AD是∠BAC的平分线,求出∠CAD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解.解答:解:∵BD⊥AE于B,DC⊥AF于C,且DB=DC,∴AD是∠BAC的平分线,∵∠BAC=40°,∴∠CAD=∠BAC=20°,∵AD=DG,∴∠AGD=∠GAD=20°,∴∠ADG=180°﹣∠CAD﹣∠AGD=140°,故答案为:140°.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仔细分析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6.在△ABC中,AB=AC=4cm,BD为AC边上的高,∠ABD=30°,则∠BAC的度数为60°或1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分∠A是锐角和∠A是钝角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当∠A是锐角时,如图(1)∵BD是高,∴∠BAC=90°﹣∠ABD=90°﹣30°=60°;当∠A是钝角时:如图(2)∠BAD=90°﹣∠ABD=90°﹣30°=60°则∠BAC=180°﹣∠BAD=180°﹣60°=120°,故答案是:60°或12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是关键.三、解答下列各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7.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比是7: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由题意得出等量关系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比是7:2,列出方程解出即可.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解得:n=9.∴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解题的根据是已知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18.先化简,再求值:x2(x﹣3)﹣x(x2﹣x﹣1),其中x=﹣2.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x3﹣3x2﹣x3+x2+x=﹣2x2+x,当x=﹣2时,原式=﹣10.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四、解答下列各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1)求出△ABC的面积;(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1)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剪去周围多余三角形的面积即可;(2)首先找出A、B、C三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坐标系写出各点坐标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ABC的面积:3×5﹣﹣﹣=6;(2)如图所示:(3)A1(2,5),B1(1,0),C1(4,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关键是找出对称点的位置,再顺次连接即可.20.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B=∠C,∠B=∠BAD,∠CAD=∠ADC,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推出∠ADC=∠DAC=2∠B,设∠B=x°,则∠C=x°,∠BAC=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出∠B+∠C+∠BAC=180°,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AB=AC,∴∠B=∠C,∵BD=AD,∴∠B=∠BAD,则∠ADC=∠B+∠BAD=2∠B,∵DC=AC,∴∠ADC=∠DAC=2∠B,设∠B=x°,则∠C=∠BAD=x°,∠BAC=∠BAD+∠CAD=x°+2x°=3x°,在△ABC中,∠B+∠BAC+∠C=180°,则x+x+3x=180,∴x=36,即∠B=36°.点评:本题综合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此题是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并且难度适中,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了方程思想.五、每小题7分,共14分21.如图,五边形ABCDE中,∠A=135°,延长CD,AE交于点F,且∠DEF=105°,∠F=45°,∠C=60°.(1)求∠B的度数;(2)AB与CD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说出你的理由.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平行线的判定.分析:(1)首先求得∠DEA和∠EDC的度数,然后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 的度数;(2)根据∠B+∠C=180°可判定AB∥CD.解答:证明:(1)∵∠DEF=105°,∴∠DEA=75°.∵∠EDC=∠F+∠DEF,∴∠EDC=45°+105°=150°.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知:∠A+∠B+∠C+∠CDE+∠DEA=540°,∴∠B=120°;(2)∵∠B=120°,∠C=60°,∴∠B+∠C=180°.∴AB∥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平行线的判定,求得∠DEA和∠EDC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1)求证: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证两条线段相等,通常用全等,本题中的AE和CD分别在三角形AEC和三角形CDB中,在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经有一组边相等,一组角相等了,因此只需再找一组角即可利用角角边进行解答.(2)由(1)得BD=EC=BC=AC,且AC=12,即可求出BD的长.解答:(1)证明:∵DB⊥BC,CF⊥AE,∴∠DCB+∠D=∠DCB+∠AEC=90°.∴∠D=∠AEC.又∵∠DBC=∠ECA=90°,且BC=CA,在△DBC和△ECA中,∵∴△DBC≌△ECA(AAS).∴AE=CD.(2)解:由(1)得AE=CD,AC=BC,在Rt△CDB和Rt△AEC中,∴Rt△CDB≌Rt△AEC(HL),∴BD=CE,∵AE是BC边上的中线,∴BD=EC=BC=AC,且AC=12cm.∴BD=6cm.点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六、9分23.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在AB边上取点D,在AC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得BD=CE,连接DE交BC于点G,求证:DG=GE.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过D作DF∥AC交BC于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DFC=∠FCE,∠DFB=∠ACB,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DF=CE=BD,根据AAS证出△DFG≌△ECG即可.解答:解:过D作DF∥AC交BC于F,∵DF∥AC(已知),∴∠DFC=∠FCE,∠DFB=∠ACB(平行线的性质),∵AB=AC(已知),∴∠B=∠ACB(等边对等角),∴∠B=∠DFB(等量代换),∴BD=DF(等角对等边),∵BD=CE(已知),∴DF=CE(等量代换),∵∠DFC=∠FCE,∠DGF=∠CGE(已证),∴△DFG≌△ECG(AAS),∴DG=GE(对应边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辅助线找出等比例关系,在同一个等式中找出未知项和已知项的关系进一步确定所要得出的结论.七、9分24.已知: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1)求证:BF=AC;(2)求证:CE=BF;(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利用ASA判定Rt△DFB≌Rt△DAC,从而得出BF=AC.(2)利用ASA判定Rt△BEA≌Rt△BEC,得出CE=AE=AC,又因为BF=AC所以CE=AC=BF(3)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和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CD⊥AB,∠ABC=45°,∴△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CD.∵∠DBF=90°﹣∠BFD,∠DCA=90°﹣∠EFC,且∠BFD=∠EFC,∴∠DBF=∠DCA.在Rt△DFB和Rt△DAC中,∵∴Rt△DFB≌Rt△DAC(ASA).∴BF=AC;(2)证明:∵BE平分∠ABC,∴∠ABE=∠CBE.在Rt△BEA和Rt△BEC中,∴Rt△BEA≌Rt△BEC(ASA).∴CE=AE=AC.又由(1),知BF=AC,∴CE=AC=BF;(3)证明:∠ABC=45°,CD垂直AB于D,则CD=BD.H为BC中点,则DH⊥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连接CG,则BG=CG,∠GCB=∠GBC=∠ABC=×45°=22.5°,∠EGC=45°.又∵BE垂直AC,故∠EGC=∠ECG=45°,CE=GE.∵△GEC是直角三角形,∴CE2+GE2=CG2,∵DH垂直平分BC,∴BG=CG,∴CE2+GE2=CG2=BG2;即2CE2=BG2,BG=CE,∴BG>CE.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HL.在复杂的图形中有45°的角,有垂直,往往要用到等腰直角三角形,要注意掌握并应用此点.八、10分25.(10分)(2014秋•台安县期中)已知等边△AB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边在AD的右侧作等边△ADE,连结CE.(1)如图①,若点D在线段BC上,求证:CE+CD=AB;(2)如图②,若点D在BC延长线上,线段CD,CE和A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如图①,根据△ADE与△ABC都是等边三角形,容易得到全等条件证明△CAE≌△BA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题目的结论;(2)如图②,根据(1)可知D的位置对△CAE≌△BAD没有影响,所以BD=CE,所以CE﹣CD=AB,证明方法与(1)相同.解答:证明:(1)如图①,∵△ADE与△ABC都是等边三角形,∴AC=AB,AE=AD,∠DAE=∠BAC=60°.∴∠DAE﹣∠CAD=∠BAC﹣∠CAD.即∠CAE=∠BAD.在△CAE和△BAD中,,∴△CAE≌△BAD(SAS).∴EC=D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E+CD=DB+CD=BC=AB,即CE+CD=AB;(2)CE﹣CD=AB;理由如下:如图②,∵△ADE与△ABC都是等边三角形,∴AC=AB,AE=AD,∠DAE=∠BAC=60°.∴∠DAE+∠CAD=∠BAC+∠CAD.即∠CAE=∠BAD.在△CAE和△BAD中,,∴△CAE≌△BAD(SAS).∴EC=D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E﹣AB=DB﹣BC=CD,即CE﹣CD=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类比思想的运用.发现全等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4-2015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2b54e5b52acfc788ebc9d7.png)
ACB D E 人教版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5cm ,8cm ,12cm (B)2cm ,3cm ,6cm (C)3cm ,3cm ,6cm (D)4cm ,7cm ,11cm 2.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2)B.(1)(3)C.(1)(4)D.(2)(3)(1) (2) (3) (4)3.下列几种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重合。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则斜边的长为( )。
A. 2 ㎝B. 4 ㎝C. 6 ㎝D. 8㎝ 5.点M (1,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A.(—1,2)B.(-1,-2)C. (1,-2)D. (2,-1) 6.如图,∠B=∠D=90°,CB=CD ,∠1=40°,则∠2=( )。
A .40° B. 45° C. 60° D. 50°7. 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E,F 分别为边BC,AD,CE 的中点,且S △ABC=4cm 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2cm 2B.1cm 2C.12cm 2D.1 4 cm 28.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A.55°, 55°B.70°, 40°C.55°, 55°或70°, 40°D.以上都不对 二 、填空题:(本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9.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可将其固定,这里运用的几何原理为 。
2014-2015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4-2015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5dfcf83169a4517723a3d3.png)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 D.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和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3.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 )A.72°B.60°C.50°D.58°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13cm B.6cm C.5cm D.4cm5.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3)﹣2=﹣9 B.m•m﹣2•m3=m5C.(﹣a﹣1b﹣3)﹣2=﹣a2b6D.(﹣2m)2÷2m3=6.若b为常数,要使16x2+bx+1成为完全平方式,那么b的值是( )A.4 B.8 C.±4 D.±87.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 )A.0 B.﹣3 C.3 D.3或﹣38.已知,△ABC和△ADC关于直线AC轴对称,如果∠BAD+∠BCD=160°,那么△ABC 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9.如图,在等腰△ABC中,∠BAC=120°,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线段DE=1cm,则BD 的长为( )A.6cm B.8cm C.3cm D.4cm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B.C.D.11.如图,设k=(a>b>0),则有( )A.k>2 B.1<k<2 C.D.12.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B.3 C.4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一生物教师在显微镜下发现某种植物的细胞直径约为0.000000102m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__________.14.分解因式:ab2﹣4ab+4a=__________.15.若3x=4,9y=7,则3x﹣2y的值为__________.16.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与AC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底角∠B=__________.1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BC,BE⊥AC,垂足为E,延长BE交CD于F,S表示面积,则给出的下列命题:①Rt△ABC≌Rt△CDA;②S△AEF<S△BCE;③∠DAE+∠DFE=180°;④∠AFB>∠ACB 其中正确命题的代号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18.(1)解不等式:(2x﹣5)2+(3x+1)2>13(x2﹣10)(2)解分式方程:.19.先化简:÷(a+),当b=﹣1时,请你为a任选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20.如图,∠1=∠2,∠3=∠4,求证:AC=AD.21.如图,已知△ABC,P为内角平分线AD,BE,CF的交点,过点P作PG⊥BC于G,试说明∠BPD与∠CPG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2.用电脑程序控制小型赛车进行50m比赛,“畅想号”和“和谐号”两辆赛车进入了决赛.比赛前的练习中,两辆车从起点同时出发,“畅想号”到达终点时,“和谐号”离终点还差3m.已知“畅想号”的平均速度为2.5m/s.(1)求“和谐号”的平均速度;(2)如果两车重新开始比赛,“畅想号”从起点向后退3m,两车同时出发,两车能否同时到达终点?若能,求出两车到达终点的时间;若不能,请重新调整一辆车的平均速度,使两车能同时到达终点.23.如图③,点E,D分别是正三角形ABC,正四边形ABCM,正五边形ABCMN中以点C为顶点的一边延长线和另一边反向延长线上的点,且△ABE与△BCD能相互重合,DB的延长线交AE于点F.(1)在图①中,求∠AFB的度数;(2)在图②中,∠AFB的度数为__________,图③中,∠AFB的度数为__________;(3)继续探索,可将本题推广到一般的正n边形情况,用含n的式子表示∠AFB的度数.2014-2015学年四川省绵阳中学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 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和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此题依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可判断出此三角形有一内角为钝角,从而得出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的结论.【解答】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和为180°,而题中说这个外角小于它相邻的内角,∴与它相邻的这个内角是一个大于90°的角即钝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一个钝角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3.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 )A.72°B.60°C.50°D.58°【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2=58°;然后由全等三角形是性质得到∠1=∠2=58°.【解答】解:如图,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2=180°﹣50°﹣72°=58°.∵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2=5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13cm B.6cm C.5cm D.4cm【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此题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进一步找到符合条件的数值.【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应大于两边之差,且小于两边之和,即9﹣4=5,9+4=13.∴第三边取值范围应该为:5<第三边长度<13,故只有B选项符合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一定要注意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5.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3)﹣2=﹣9 B.m•m﹣2•m3=m5C.(﹣a﹣1b﹣3)﹣2=﹣a2b6D.(﹣2m)2÷2m3=【考点】负整数指数幂;整式的除法.【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及整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解:A、原式=9,故本选项错误;B、原式=m(1﹣2+3)=m2,故本选项错误;C、原式=(﹣1)﹣2•a﹣1×(﹣2)•b(﹣3)×(﹣2)=a2b6,故本选项错误;D、原式==,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整式的除法.掌握运算法则的解题的关键.6.若b为常数,要使16x2+bx+1成为完全平方式,那么b的值是( )A.4 B.8 C.±4 D.±8【考点】完全平方式.【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先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二倍项即可确定b的值.【解答】解:16x2+bx+1=(4x)2+bx+1,∴bx=±2×4x×1,解得b=±8.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根据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对解题非常重要.7.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 )A.0 B.﹣3 C.3 D.3或﹣3【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得到当x2﹣9=0且x+3≠0时,分式的值为零,然后解方程和不等式即可得到x的值.【解答】解:∵分式的值为零,∴x2﹣9=0且x+3≠0,∴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也考查了解方程与不等式.8.已知,△ABC和△ADC关于直线AC轴对称,如果∠BAD+∠BCD=160°,那么△ABC 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作出图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AC=∠DAC,∠ACB=∠ACD,然后求出∠BAC+∠A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然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即可.【解答】解:如图,∵△ABC和△ADC关于直线AC轴对称,∴∠BAC=∠DAC,∠ACB=∠ACD,∴∠BAC+∠ACB=(∠BAD+∠BCD)=×160°=80°,在△ABC中,∠B=180°﹣(∠BAC+∠ACB)=180°﹣80°=10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根据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得到相等的角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9.如图,在等腰△ABC中,∠BAC=120°,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线段DE=1cm,则BD 的长为( )A.6cm B.8cm C.3cm D.4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过A作AF∥DE交BD于F,则DE是△CAF的中位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过A作AF∥DE交BD于F,则DE是△CAF的中位线,∴AF=2DE=2,又∵DE⊥AC,∠C=30°,∴FD=CD=2DE=2,在△AFB中,∠1=∠B=30°,∴BF=AF=2,∴BD=4.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B.C.D.【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分析】根据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分钟,利用时间得出等式方程即可.【解答】解: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题关键是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部分,把列方程的问题转化为列代数式的问题.11.如图,设k=(a>b>0),则有( )A.k>2 B.1<k<2 C.D.【考点】分式的乘除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别计算出甲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及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然后计算比值即可.【解答】解:甲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a2﹣b2,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a(a﹣b),则k====1+,∵a>b>0,∴0<<1,∴1<+1<2,∴1<k<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会计算矩形的面积及熟悉分式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B.3 C.4 D.【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分析】由于点B与D关于AC对称,所以连接BE,与AC的交点即为P点.此时PD+PE=BE 最小,而BE是等边△ABE的边,BE=AB,由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可求出AB的长,从而得出结果.【解答】解:设BE与AC交于点P',连接BD.∵点B与D关于AC对称,∴P'D=P'B,∴P'D+P'E=P'B+P'E=BE最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4,又∵△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一生物教师在显微镜下发现某种植物的细胞直径约为0.000000102m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1.02×10﹣7.【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000102=1.02×10﹣7.故答案为:1.02×10﹣7.【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4.分解因式:ab2﹣4ab+4a=a(b﹣2)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专题】因式分解.【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解答】解:ab2﹣4ab+4a=a(b2﹣4b+4)﹣﹣(提取公因式)=a(b﹣2)2.﹣﹣(完全平方公式)故答案为:a(b﹣2)2.【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提取公因式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注意分解要彻底.15.若3x=4,9y=7,则3x﹣2y的值为.【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根据3x﹣2y=3x÷32y=3x÷9 y即可代入求解.【解答】解:3x﹣2y=3x÷32y=3x÷9 y=.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的幂的除法运算,正确理解3x﹣2y=3x÷32y=3x÷9 y是关键.16.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与AC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底角∠B=70°或2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于△ABC的形状不能确定,故应分△ABC是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如图①,当AB的中垂线与线段AC相交时,则可得∠ADE=50°,∵∠AED=90°,∴∠A=90°﹣50°=40°,∵AB=AC,∴∠B=∠C==70°;如图②,当AB的中垂线与线段CA的延长线相交时,则可得∠ADE=50°,∵∠AED=90°,∴∠DAE=90°﹣50°=40°,∴∠BAC=140°,∵AB=AC,∴∠B=∠C==20°.∴底角B为70°或20°.故答案为:70°或2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BC,BE⊥AC,垂足为E,延长BE交CD于F,S表示面积,则给出的下列命题:①Rt△ABC≌Rt△CDA;②S△AEF<S△BCE;③∠DAE+∠DFE=180°;④∠AFB>∠ACB 其中正确命题的代号是①③④.【考点】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BC=∠D=∠BCD=∠BAD=90°,BC=DA,AB=CD,由SAS 证明△ABC≌△CDA,①正确;由△ABF的面积=△ABC的面积,得出△AEF的面积=△BCE的面积,②不正确;证明A、E、F、D四点共圆,得出∠DAE+∠DFE=180°,③正确;延长AF交矩形ABCD的外接圆于G,连接BG,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GB=∠ACB,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FB>∠AGB,得出∠AFB>∠ACB,④正确;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BCD=∠BAD=90°,BC=DA,AB=CD,在△ABC和△CDA中,,∴△ABC≌△CDA(SAS),∴①正确;∵△ABF的面积=△ABC的面积=AB•BC,∴△AEF的面积=△BCE的面积,∴②不正确;∵BE⊥AC,∴∠AEF=90°,∴∠AEF+∠D=180°,∴A、E、F、D四点共圆,∴∠DAE+∠DFE=180°,∴③正确;∵A、B、C、D四点共圆,如图所示:延长AF交矩形ABCD的外接圆于G,连接BG,则∠AGB=∠ACB,∵∠AFB>∠AGB,∴∠AFB>∠ACB,∴④正确;正确的代号是①③④;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18.(1)解不等式:(2x﹣5)2+(3x+1)2>13(x2﹣10)(2)解分式方程:.【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1)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求出即可;(2)首先去分母进而合并同类项求出即可.【解答】解:(1)(2x﹣5)2+(3x+1)2>13(x2﹣10)去括号得:4x2+25﹣20x+9x2+1+6x>13x2﹣130整理得:﹣14x>﹣156解得:x<11;(2)去分母得:x(x+2)﹣(x﹣1)(x+2)=3(x﹣1),x2+2x﹣(x2+2x﹣x﹣2)=3x﹣3,则﹣2x=﹣5,解得:x=,检验:当x=时,(x﹣1)(x+2)≠0,则x=是原方程的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正确利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19.先化简:÷(a+),当b=﹣1时,请你为a任选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开放型.【分析】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其关键步骤是分式的化简.要熟悉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解题.注意化简后,代入的数不能使分母的值为0.【解答】解:原式=÷==,∵a≠0、a≠±1,∴答案不唯一.当a=2时,原式=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式子化到最简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1=∠2,∠3=∠4,求证:AC=A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先证出∠ABC=∠ABD,再由ASA证明△ABC≌△ABD,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解答】证明:∵∠3=∠4,∴∠ABC=∠ABD,在△ABC和△ABD中,,∴△ABC≌△ABD(ASA),∴AC=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1.如图,已知△ABC,P为内角平分线AD,BE,CF的交点,过点P作PG⊥BC于G,试说明∠BPD与∠CPG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利用AD平分∠BAC,BE平分∠ABC,CF平分∠ACB,得出∠BAD=∠BAC,∠ABE=∠ABC,∠BCF=∠ACB,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意义得出∠BPD=∠BAD+∠ABE 等量代换得出∠BPD=90°﹣∠ACB;再利用PG⊥BC,得出三角形CPG是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表示出∠CPG=90°﹣∠ACB,证明结论成立.【解答】∠BPD=∠CPG证明:∵AD平分∠BAC,BE平分∠ABC,CF平分∠ACB,∴∠BAD=∠BAC,∠ABE=∠ABC,∠BCF=∠ACB,∴∠BPD=∠BAD+∠ABE=(∠BAC+∠ABC),∵∠BAC+∠ABC=180﹣∠ACB,∴∠BPD=(180﹣∠ACB)=90°﹣∠ACB;∵PG⊥BC,∴∠PGC=90°,∴∠BCP+∠CPG=180°﹣∠PGC=90°,∴∠CPG=90°﹣∠BCP=90°﹣∠ACB,∴∠BPD=∠CPG.【点评】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意义,垂直的性质等知识点.22.用电脑程序控制小型赛车进行50m比赛,“畅想号”和“和谐号”两辆赛车进入了决赛.比赛前的练习中,两辆车从起点同时出发,“畅想号”到达终点时,“和谐号”离终点还差3m.已知“畅想号”的平均速度为2.5m/s.(1)求“和谐号”的平均速度;(2)如果两车重新开始比赛,“畅想号”从起点向后退3m,两车同时出发,两车能否同时到达终点?若能,求出两车到达终点的时间;若不能,请重新调整一辆车的平均速度,使两车能同时到达终点.【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1)设“和谐号”的平均速度为x,根据,“畅想号”运动50m与“和谐号”运动47m所用时间相等,可得方程,解出即可.(2)不能同时到达,设调整后“和谐号”的平均速度为y,根据时间相等,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设“和谐号”的平均速度为x,由题意得,=,解得:x=2.35,经检验x=2.35是原方程的解.答:“和谐号”的平均速度2.35m/s.(2)不能同时到达.设调整后“和谐号”的平均速度为y,=,解得:y=.答:调整“畅想号”的车速为m/s可使两车能同时到达终点.【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建立方程,难度一般.23.如图③,点E,D分别是正三角形ABC,正四边形ABCM,正五边形ABCMN中以点C为顶点的一边延长线和另一边反向延长线上的点,且△ABE与△BCD能相互重合,DB 的延长线交AE于点F.(1)在图①中,求∠AFB的度数;(2)在图②中,∠AFB的度数为90°,图③中,∠AFB的度数为108°;(3)继续探索,可将本题推广到一般的正n边形情况,用含n的式子表示∠AFB的度数.【考点】正多边形和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60°,再由补角的定义可得出∠ABE与∠BCD的度数,根据△ABE与△BCD能相互重合可得出∠E=∠D,∠DBC=∠BAE,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结论;(2)根据(1)中的方法可得出△BEF∽△BDC,进而可得出结论;(3)根据(1)(2)的结论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BC=∠ACB=60°,∴∠ABE=∠BCD=120°.∵△ABE与△BCD能相互重合,∴∠E=∠D,∠DBC=∠BAE.∵∠FBE=∠CBD,∴∠AFB=∠E+∠FBE=∠D+∠CBD=∠ACB=60°;(2)图②中,∵△ABE与△BCD能相互重合,∴∠E=∠D.∵∠FBE=∠CBD,∠D+∠CBD=90°,∴∠AFB=∠E+∠FBE=∠D+∠CBD=90°;同理可得,图③中∠AFB=108°.故答案为:90°,108°;(3)由(1)(2)可知,在正n边形中,∠AF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和圆,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及正五边形的性质的应用,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15年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初二数学附答案
![2015年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初二数学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9e4c5ce518964bcf847c88.png)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2015年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初二数学(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以下分别为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下列实数:2、2、227、0.1010010001、327、π,其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 ( ) A .1 B .2C .3D .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3)2的平方根是3 B .16=±4 C .1的平方根是1 D .8的立方根是2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 和7cm ,则其周长为-------------------------( )A .11cmB .13cmC .16cmD .11cm 或16cm 5.在下列各组条件中 不能说明△ABC ≌△DEF 的是 -----------------------------( ) A .AB =DE ,∠B =∠E ,∠C =∠F B .AC =DF , BC =EF ,∠A =∠D C .AB =DE ,∠A =∠D ,∠B =∠E D .A B =DE , BC =EF , AC =DF 6.如图,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BC 于点D 和点E ,连接CD ,AC =DC ,∠B =25° 则∠ACD 的度数是 ------------------------------------------------------------ ( )A .50°B .60°C .80°D .100°7.如图,在数轴上表示1、2的点分别为A 、B ,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则C 点所表示的是--------------------------------------------------------------------------( )A .2- 2B .2-2C .1- 2D .2-18.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可以为 -----------------------------------( ) A .11 B .13 C .15 D .179.如图,已知△ABC (AB <BC <AC ),用直尺和圆规在AC 上确定一点P ,使PB +PC =AC ,则下列选项中,一定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A .B .C .D .CBAA A第6题图 第7题图C O A EDCB AB A第10题图10.如图,在△ABC 中,AC =BC ,∠ ACB =90°,AE 平分∠BAC 交BC 于E , BD ⊥AE 于 D ,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F ,连接C D ,给出三个结论: ①AE =2BD ; ②AB -AC =CE ; ③CE =2F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题,每空2分,共计18分) 11.9的平方根是 ; 的立方根是-2. 12.式子x +2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3.若一个正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为2m -5与m +2,则这个正数为 . 1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80°,则它的顶角是为 °.15.如图,已知AB ∥CF ,E 为DF 的中点,若AB =7 cm ,BD =3 cm ,则CF = cm .16.如图,△ABC 中,CD ⊥AB 于D ,E 是AC 的中点,若AD =6,CD =8,则DE 的长等于 .17. 如图,△ABC 中,∠ACB =90°,以AC 为底边在△ABC 外作等腰△ACD ,过点D 作∠AD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若AC =12cm ,BC =5cm ,点P 是直线DE 上的一个动点,则△PBC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cm .18.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B =90°,AB =AD =4cm ,BC =7cm ,现要在形 如四边形ABCD 的纸片上剪下一个腰长为3cm 的等腰三角形 (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四边形ABCD 的一个顶点 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则剪下的等腰 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的值有 种可能.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题,共计72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19.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计算:16-3-8+20150; (2)(-5)2 +|1-2|-(12)-2.20.求出下列x 的值.(每小题5分,共10分)FEDCBAEDCB A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BA班 姓名 考试号………………………………………………………………………………………………………………DEC BA GDECBA (1)4x 2-9=0 ; (2) (x +1)3=-27.21.(本题满分6分) 在4×4的方格中有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如图摆放,请你在图1—图3中的空白处添加一个正方形方格(涂黑),使它与其余三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2.(本题满分6分) 已知x -2的算术平方根是3,2x -y +12的立方根是1,求x +y 的值.23.(本题满分6分)如图,C 为线段AB 的中点,CD ∥BE ,CD =BE .求证:AD ∥CE .24.(本题满分8分)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得到△BDE ,DE 交AB 于点G .(1)求证:DG =BG ; (2) 若AD =4,AB =8,求△BDG 的面积.25.(本题满分8分)爱动脑筋的小明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作了如下探索:图1H G DCBA(1)已知,如图,△ABC 中,∠BAC 是锐角,AB =AC ,高AD 、BG 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H , 且AG =BG ,则AH 和BC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把⑴中的“∠BAC 是锐角”改为“∠BAC 是钝角”(如图2),其他条件都不变, AH 和BC 的关系是否仍然成立, 若成立,请在图2中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出完整的图形并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6.(本题满分9分)已知:如图1,射线MN ⊥AB ,AM =1cm ,MB =4cm. 点C 从M 出发以2cm/s 的 速度沿射线MN 运动,设点 C 的运动时间为t (s) (1) 当△ABC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 的值; (2)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3)当t 满足条件:__________时,△ABC 为钝角三角形; 当_________时,△ABC 为锐角三角形.N BA N BANBA图1 备用图 备用图图2GB A CFD图327.(本题满分9分)【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120°,∠B =∠ADC =90°,且∠EAF =60°,探究图中线段BE ,E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同学的方法是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20°到△ADG 的位置,然后再证明△AFE ≌△AFG ,从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12∠BAD ,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结论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 处)北偏东60°的A 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西20°的B 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南方向以4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南偏东40°的方向以5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 ,F 处,且两舰艇与指挥中心O 之间夹角∠EOF =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图1 图2BA CFD2015年秋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1初二数学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A 2.B 3.D 4.C 5.B 6.C 7.A 8.C 9.C 10.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11. 3 -8; 12.x ≥-2; 13.9; 14.100; 15.4 ; 16. 5; 17.18; 18.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19.(1)16-3-8+20150 (2)(-5)2 +|1-2|-(12)-2=4-(-2)+1 …… 3分 = 5+(2-1)-4…… 3分=7…… 5分 = 2 …… 5分20.(1)4x 2-9=0 ; (2) (x +1)3=-274x 2=9 …… 1分 x +1=-3 …… 3分 x 2=94 …… 3分 x =-4 …… 5分x =±32 …… 5分21.(略 ,每画出一个正确图形给2分)22. x -2=9 …… 1分 23. 证得 AC =BC …… 1分 2x -y +12=1 …… 2分 ∠ACD =∠B …… 2分 解得x =11 ……3分 △ACD ≌△CBE …… 4分 y =33 ……4分 AD ∥CE …… 6分 ∴x +y =44 ……6分24.(1)由折叠可知 ∠CDB =∠GDB …… 1分 由矩形ABCD 可证 ∠CDB =∠DBG …… 2分∴ ∠GDB =∠DBG …… 3分∴DG =BG …… 4分 (其他证法参照给分) (2)设DG =BG =x ,则AG =8-x 在△ADG 中,∠A =90°∴ 42+(8-x )2=x 2 …… 6分 解得x =5 ……7分所以△BDG 的面积=12×5×4=10 ……8分25.(1) AH 平分BC 且AH =BC ……2分 (每回答出一种得1分)(2)答:成立 ……3分正确画出图形 …… 5分 证出AH 平分BC ……6分 △AHG ≌△BCG ……7分 AH =BC …… 8分26.(1)当CB =AB 时,在Rt △MCB ,由勾股定理得: t =32 ……2分当AB =AC 时,在Rt △MCA ,由勾股定理得:t =242……4分 当AC =BC 时,C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与条件不合 ……5分 (2)由题意∠ACB =90°时,∴AC 2+BC 2 =AB 2设CM =x ,在Rt △MCB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x 2+42在Rt △MCA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x 2+12 ……6分∴x 2+42+x 2+12=52x =2 t =1 ………7分(3)0<t <1;t >1 (每空1分) ………9分27.问题背景:EF =BE +FD . ……… 2分 探索延伸: EF =BE +FD 仍然成立. ……… 3分 证明: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可证△ABE ≌△ADG .∴AE =AG ,∠BAE =∠DAG , ……… 4分 可证△AEF ≌△AGF . ∴EF =FG .又∵FG =DG +DF =BE +DF .∴EF =BE +FD . ……… 5分结论应用:连接EF ,∵∠AOB =30°+90°+20°=140°,∠FOE =70°=12∠AOB , ……… 6分又∵OA =OB ,∠A +∠B =60°+120°=180°,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 =AE +FB 成立. ……… 8分 即,EF =AE ++FB =2×40+2×50=180(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为180海里. ……… 9分。
2015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15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中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97a81cb8f67c1cfbd6b874.png)
AB CDcab第16题图第12题图第11题图第8题图第1题图第9题图第17题图第15题图第14题图③②①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10月份抽考试卷〔考试用时:120分钟 ; 总分值: 12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对应题目后的括号内〕1.以下图形分别是桂林、湖南、甘肃、佛山电视台的台徽,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2. 对于任意三角形的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锐角三角形有三条高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D.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8,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A. 5或7B. 7或9C. 7D. 9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A. 50°B. 80°C. 50°或80°D. 20°或80°5. 点M〔3,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3,2〕B.〔-3,-2〕C. 〔3,-2〕D. 〔2,-3〕6. 如图,∠B=∠D=90°,CB=CD,∠1=30°,则∠2=〔〕。
A.30° B. 40° C. 50° D. 60°7. 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cm,6cm,8cm,10cm.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8. 如图,△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以下结论:〔1〕△ABD≌△ACD ;〔2〕AD⊥BC;〔3〕∠B=∠C ;〔4〕AD是△ABC的角平分线。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 如图,△ABC中,AC=AD=BD,∠DAC=80º,则∠B的度数是〔〕A.40ºB.35ºC.25ºD.20º10.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且内角和为1800°,那么该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A.30ºB.36ºC.60ºD.72º11.如下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带〔〕去.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12.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四边形按如下图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都比上一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多4个.则第n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A.2n+1 B. 3n+2 C. 4n+2 D. 4n-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相应题目后的横线上〕13. 假设A〔x,3〕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B〔-2,y〕,则x=____ ,y=______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
新人教版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数学试卷
![新人教版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数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5a6d0cc5022aaea998f0f23.png)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数学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列数据为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 B. 6, 8, 15 C. 8 ,4, 3 D. 4, 6, 5 2.下列学习用具中,其形状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如图,△ACB ≌△A 1CB 1, AB=2,AC=3,BC=4,则A 1 C 的长为( ) A .2 B.3 C.4 D.2.5 4.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A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B .将27开立方C .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 .垂线段最短吗? 5.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为( )A .13B .17C .22D .17或226.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cm 和8cm ,那么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 A .2.4cm B .4.8cm C .5cm D .10cm7.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D 的中线,若△ACD 的面积为20,则△ABE 的面 积为( ).A .5B .10C .15D .188.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 .三条边的比是1∶2∶3B .三条边满足关系a 2=c 2-b 2C.三个角的比是1∶2∶3 D .三个角满足关系∠B +∠C =∠A9. 如图,在△ABC 中,AB=AC =5,BC =6,点M 为BC 的中点,MN ⊥AC 于点N ,则MN等于( ).A .516 B .512 C .59D . 5610. 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B =2∠C ,把三角形纸片沿直线AD 折叠,点B 落在AC 边上的E 处,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C =AD +BDB .AC =AB +CD C .AC =AD +CDD .AC =AB +BD第3题图第7题图 1C第10题图第9题图 BMB二.细心填一填(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如图,在△中,点是延长线上一点,=40°,=120°,则等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2.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 13.如图,在△ABC 中,AB=AC ,AB 的中垂线DE 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E ,如果BC =10, △BDC 的周长为22,那么AB =14.如图,已知AC =DB ,再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 ______,使△ABC ≌△DCB . (只需填写满足要求的一个条件即可).15.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 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共六套)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共六套)](https://img.taocdn.com/s3/m/9ff63b39daef5ef7ba0d3caa.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A.72°B.60°C.58°D.50°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C.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A.x(a﹣b)=ax﹣bx B.x2﹣1+y2=(x﹣1)(x+1)+y2C.x2﹣1=(x+1)(x﹣1) D.ax+bx+c=x(a+b)+c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 =D.5.若分式的值为0,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A.x=﹣2 B.x=2 C.x≠﹣2 D.x=±26.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A.B.C.D.7.若x2﹣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等于()A.﹣1 B.7 C.7或﹣7 D.7或﹣18.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A.2<x<5 B.4<x<10 C.3<x<7 D.无法确定10.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S△ABD :S△ACD=()A.3:4 B.4:3 C.16:9 D.9:16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1.计算:3﹣2= .12.若(x﹣2)0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13.分解因式:x2+x﹣2= .14.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出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亮亮画图的依据是.15.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B≌△DOC,你补充的条件是.16.在△ABC中,∠C=90°,BC=4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BD:DC=5:3,则D到AB的距离为 cm.17.若x2+4x+1=0,则x2+= .18.请同学们观察 22﹣2=2(2﹣1)=2,23﹣22=22(2﹣1)=22,24﹣23=23(2﹣1)=23…(1)写出表示一般规律的第n个等式;(2)根据所总结的规律计算210﹣29﹣28﹣…﹣22﹣2= .三、解答题(本题共54分)19.(5分)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A)=(B)=x﹣3﹣3(x+1)(C)=﹣2x﹣6(D)(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3)请你正确解答.20.(2分)尺规画图(不用写作法,要保留作图痕迹)如图1,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侦察员发现蓝方指挥部在A区内,到铁路与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且离铁路与公路交叉处B点400米,如果你是红方的指挥员,请你在图2所示的作战图上标出蓝方指挥部的位置点P.21.(6分)分解下列因式:(1)9a2﹣1(2)p3﹣16p2+64p.22.(7分)计算(1)﹣.(2)()﹣1+(﹣1)+(2﹣)0+|﹣3|.23.(5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5.24.(5分)解分式方程:.25.(4分)已知: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26.(4分)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DC.(2)AD∥BC.27.(4分)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1)AD=CB;(2)AE=CF;(3)∠B=∠D;(4)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证明过程.28.(4分)若x2+y2﹣4x+2y+5=0,求()2010+y2010的值.29.(4分)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如图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有BM+DN=MN.当∠MAN绕点A 旋转到BM≠DN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30.(4分)已知:在△ABC中,∠ABC=100°,∠C的平分线交AB边于点E,在AC边上取点D,使得∠CBD=20°,连结DE.求∠CED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A.72°B.60°C.58°D.50°【考点】KA: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两个三角形全等,∴α=5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确定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C.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A.x(a﹣b)=ax﹣bx B.x2﹣1+y2=(x﹣1)(x+1)+y2C.x2﹣1=(x+1)(x﹣1) D.ax+bx+c=x(a+b)+c【考点】51: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作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解答】解:A、是整式的乘法运算,故选项错误;B、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选项错误;C、x2﹣1=(x+1)(x﹣1),正确;D、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熟练地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明确因式分解的结果应是整式的积的形式.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 =D.【考点】65: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各式进行化简即可.【解答】解:A、已经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错误;B、,故本选项错误;C、=,故本选项错误;D、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乘以x+y即可得到,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在进行分式的运算时要同时乘除.5.若分式的值为0,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A.x=﹣2 B.x=2 C.x≠﹣2 D.x=±2【考点】6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值为0的条件可得x2﹣4=0且x+2≠0,再解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2﹣4=0且x+2≠0,解得:x=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6.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A.B.C.D.【考点】68:最简分式.【分析】最简分式是指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解答】解:(A)原式=,故A不是最简分式;(B)原式==,故B不是最简分式;(C)原式=,故C是最简分式;(D)原式==,故D不是最简分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考查最简分式,要注意将分子分母先分解后,约去公因式.7.若x2﹣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等于()A.﹣1 B.7 C.7或﹣7 D.7或﹣1【考点】4E:完全平方式.【分析】这里首末两项是x和4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x 和4积的2倍.【解答】解:依题意,得m﹣3=±4,解得m=7或﹣1.故选D.【点评】本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8.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考点】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充分,满足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要求的条件,可直接应用性质得到结论,与各选项进行比对,得出答案.【解答】解:∵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PE=PF,又有AD=AD∴△APE≌△APF(HL∴AE=AF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证明△APE≌△APF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A.2<x<5 B.4<x<10 C.3<x<7 D.无法确定【考点】K6:三角形三边关系;K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倍长中线,构造一个新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可以求解.【解答】解:7﹣3<2x<7+3,即2<x<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此题构造了一条常见的辅助线:倍长中线.10.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S△ABD :S△ACD=()A.3:4 B.4:3 C.16:9 D.9:16【考点】K3:三角形的面积.【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D的边AB上的高与△ACD的AC上的高相等,估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D与△ACD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设△ABD的边AB上的高与△ACD的AC上的高分别为h1,h2,∴h1=h2,∴△ABD与△ACD的面积之比=AB:AC=8:6=4: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1.计算:3﹣2= .【考点】6F: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计算.【解答】解:3﹣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负指数幂的运算,比较简单.12.若(x﹣2)0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2 .【考点】6E:零指数幂.【分析】根据非零的零次幂等于1,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考查了零指数幂,利用非零的零次幂等于1是解题关键.13.分解因式:x2+x﹣2= (x﹣1)(x+2).【考点】57: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因为(﹣1)×2=﹣2,2﹣1=1,所以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解答】解:∵(﹣1)×2=﹣2,2﹣1=1,∴x2+x﹣2=(x﹣1)(x+2).故答案为:(x﹣1)(x+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观察,尝试,并体会它实质是二项式乘法的逆过程.14.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出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亮亮画图的依据是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考点】KE: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图象,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据“角边角”画出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答案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实际运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B≌△DOC,你补充的条件是AO=DO或AB=DC或BO=CO .【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本题要判定△AOB≌△DOC,已知∠A=∠D,∠AOB=∠DOC,则可以添加AO=DO或AB=DC或BO=CO从而利用ASA或AAS判定其全等.【解答】解:添加AO=DO或AB=DC或BO=CO后可分别根据ASA、AAS、AAS判定△AOB≌△DOC.故填AO=DO或AB=DC或BO=CO.【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6.在△ABC中,∠C=90°,BC=4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BD:DC=5:3,则D到AB的距离为 1.5 cm.【考点】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出图形,过点D作DE⊥AB于E,先求出CD的长,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CD解答.【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BC=4cm,BD:DC=5:3,∴CD=×4=1.5cm,∵AD是∠BAC的平分线,∴DE=CD=1.5cm.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7.若x2+4x+1=0,则x2+= 14 .【考点】4C:完全平方公式.【分析】由x2+4x+1=0可得x≠0,两边除以x可得到x+=﹣4,再两边平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即可得到x2+的值.【解答】解:∵x2+4x+1=0,∴x+4+=0,即x+=﹣4,∴(x+)2=(﹣4)2,∴x2+2+=16,∴x2+=14.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也考查了代数式的变形能力.18.请同学们观察 22﹣2=2(2﹣1)=2,23﹣22=22(2﹣1)=22,24﹣23=23(2﹣1)=23…(1)写出表示一般规律的第n个等式2n+1﹣2n=2n;(2)根据所总结的规律计算210﹣29﹣28﹣…﹣22﹣2= 2 .【考点】37: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1)根据等式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第n个等式为2n+1﹣2n=2n”,此题得解;(2)根据2n=2n+1﹣2n将算式210﹣29﹣28﹣…﹣22﹣2进行拆项,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观察,发现规律:22﹣2=2(2﹣1)=2,23﹣22=22(2﹣1)=22,24﹣23=23(2﹣1)=23,…,∴第n个等式为2n+1﹣2n=2n.故答案为:2n+1﹣2n=2n.(2)∵2n=2n+1﹣2n,∴210﹣29﹣28﹣…﹣22﹣2=210﹣210+29﹣29+28﹣28+27﹣…﹣23+22﹣2=22﹣2=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数字的变化类,根据等式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共54分)19.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A)=(B)=x﹣3﹣3(x+1)(C)=﹣2x﹣6(D)(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A ;(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不能去分母;(3)请你正确解答.【考点】6B:分式的加减法.【分析】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化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解答】解:===,(1)故可知从A开始出现错误;(2)不正确,不能去分母;(3)===.【点评】本题考查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应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本题需注意应先把能因式分解的分母因式分解,在计算过程中,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20.尺规画图(不用写作法,要保留作图痕迹)如图1,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侦察员发现蓝方指挥部在A区内,到铁路与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且离铁路与公路交叉处B点400米,如果你是红方的指挥员,请你在图2所示的作战图上标出蓝方指挥部的位置点P.【考点】N4: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出角平分线,进而截取PB=40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正确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1.分解下列因式:(1)9a2﹣1(2)p3﹣16p2+64p.【考点】55: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3a+1)(3a﹣1);(2)原式=p(p2﹣16p+64)=p(p﹣8)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2.计算(1)﹣.(2)()﹣1+(﹣1)+(2﹣)0+|﹣3|.【考点】6B:分式的加减法;2C:实数的运算;6E:零指数幂;6F:负整数指数幂.【分析】(1)直接利用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2)直接利用负指数幂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求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2)原式=2﹣1+1+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得加减运算以及实数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5.【考点】6D: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把原式的第二项被除式分母及除式分母都分解因式,然后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把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约分后,再与第一项通分,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运算计算,可化为最简,最后把x的值代入化简的式子中即可求出值.【解答】解:==﹣=﹣===,(4分)当x=5时,原式==.(5分)【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化简求值时,加减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分式的乘除关键是约分,约分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本题属于化简求值题,解答此类题要先将原式化为最简,再代值,同时注意有时计算后还能约分,比如本题倒数第二步约去公因式x+1.24.解分式方程:.【考点】B3:解分式方程;86:解一元一次方程.【分析】方程的两边都乘以5(x+1),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再代入方程进行检验即可.【解答】解:方程的两边都乘以5(x+1)、去分母得:5x=2x+5x+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5,∴系数化成1得:x=﹣,经检验x=﹣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是x=﹣.【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注意一定要检验.25.已知: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首先得出∠EAC=∠BAD,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得出即可.【解答】证明:∵∠1=∠2,∴∠EAC=∠BAD,在△DAB和△EAC中,∴△ABD≌△ACE(SA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6.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DC.(2)AD∥BC.【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易证△ABD≌△C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知AB=DC;(2)因为△ABD≌△CDB,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ADB=∠CBD.然后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AD∥BC.【解答】证明:(1)∵AB⊥BD,CD⊥BD,∴∠ABD=∠CDB=90°,∴在Rt△ABD和Rt△CDB中,,∴Rt△ABD≌Rt△CDB(HL),∴AB=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Rt△ABD≌Rt△CDB[由(1)知],∴∠ADB=∠C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7.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1)AD=CB;(2)AE=CF;(3)∠B=∠D;(4)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证明过程.【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只要以其中三个作为条件,能够得出另一个结论正确即可,下边以(1)、(2)、(4)为条件,(3)为结论为例.【解答】解:以(1)、(2)、(4)为条件,(3)为结论.证明:∵AE=CF,∴AF=CE,∵AD∥BC,∴∠A=∠C,又AD=BC,∴△ADF≌△CBE(SAS),∴∠B=∠D.【点评】本题与命题联系在一起,归根到底主要还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应熟练掌握.28.若x2+y2﹣4x+2y+5=0,求()2010+y2010的值.【考点】AE:配方法的应用;1F: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根据x2+y2﹣4x+2y+5=0,可以求得x、y的值,从而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解答】解:∵x2+y2﹣4x+2y+5=0,∴x2﹣4x+4+y2+2y+1=0,∴(x﹣2)2+(y+1)2=0,∴x﹣2=0,y+1=0,解得,x=2,y=﹣1,∴()2010+y2010==1+1=2.【点评】本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9.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如图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有BM+DN=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考点】LE:正方形的性质;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R2:旋转的性质.【分析】(1)在MB的延长线上截取BE=DN,连接AE,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出AD=AB,∠D=∠DAB=∠ABC=∠ABE=90°,证△ABE≌△ADN推出AE=AN;∠EAB=∠NAD,求出∠EAM=∠MAN,根据SAS证△AEM≌△ANM,推出ME=MN即可;(2)在DN上截取DE=MB,连接AE,证△ABM≌△ADE,推出AM=AE;∠MAB=∠EAD,求出∠EAN=∠MAN,根据SAS证△AMN≌△AEN,推出MN=EN即可.【解答】解:(1)图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即BM+DN=MN,理由为:如图2,在MB的延长线上截取BE=DN,连接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DAB=∠ABC=∠ABE=90°,∵在△ABE和△ADN中,∴△ABE≌△ADN(SAS).∴AE=AN;∠EAB=∠NAD,∵∠DAB=90°,∠MAN=45°,∴∠DAN+∠BAM=45°,∴∠EAM=∠BAM+∠EAB=45°=∠MAN,∵在△AEM和△ANM中,∴△AEM≌△ANM(SAS),∴ME=MN,∴MN=ME=BE+BM=DN+BM,即DN+BM=MN;(2)猜想:线段BM,DN和MN之间的等量关系为:DN﹣BM=MN.证明:如图3,在DN上截取DE=MB,连接AE,∵由(1)知:AD=AB,∠D=∠ABM=90°,BM=DE,∴△ABM≌△ADE(SAS).∴AM=AE;∠MAB=∠EAD,∵∠MAN=45°=∠MAB+∠BAN,∴∠DAE+∠BAN=45°,∴∠EAN=90°﹣45°=45°=∠MAN,∵在△AMN和△AEN中,∴△AMN≌△AEN(SAS),∴MN=EN,∵DN﹣DE=EN,∴DN﹣BM=MN.【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证明过程类似,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30.已知:在△ABC中,∠ABC=100°,∠C的平分线交AB边于点E,在AC边上取点D,使得∠CBD=20°,连结DE.求∠CED的度数.【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分别作EF⊥CB的延长线于F,EH⊥AC于H,EG⊥BD于G.利用CE是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EF=EH,再证明∠ABD=∠EBF,同理可证:EF=EG,根据HL证明Rt△EDH≌Rt△E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关系可求∠CED.【解答】解:分别作EF⊥CB的延长线于F,EH⊥AC于H,EG⊥BD于G.∵CE是角平分线,∴EF=EH.∠ABC=100°,∠DBC=20°,∴∠ABD=80°,又∵∠EBF=80°,∴∠ABD=∠EBF,∴EF=EG,∴EH=EG,在Rt△EDH与Rt△EDG中,,∴Rt△EDH≌Rt△EDG(HL),∴∠EDH=∠EDG,∴∠CED=∠EDH﹣∠ECD=(∠BDH﹣∠BCA)=×20°=1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以及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应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二)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计算(﹣)﹣3的结果是()A.﹣B.﹣C.﹣343 D.﹣212.将,(﹣2)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结果是()A.(﹣2)0<<(﹣3)2B.<(﹣2)0<(﹣3)2C.(﹣3)2<(﹣2)0<D.(﹣2)0<(﹣3)2<3.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a2﹣4ab+4b2=(a﹣2b)2 B.x2﹣xy2﹣1=xy(x﹣y)﹣1C.(x+2y)(x﹣2y)=x2﹣4y2D.ax+ay+a=a(x+y)4.如图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A.∠B=∠C B.AD=AE C.∠ADC=∠AEB D.DC=BE5.在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6.如图,若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C=PD B.OC=PC C.∠CPO=∠DPO D.OC=OD7.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B.C.D.8.如图,△ABC≌△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点,如果AB=6cm,BD=5cm,AD=4cm,那么BC的长是()A.4 B.5 C.6 D.无法确定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于点A处,该三角形板的两条直角边与CD交于点F,与CB延长线交于点E,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A.16 B.12 C.8 D.410.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经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A.B.C.D.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11.一种细菌的半径为0.000407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m.12.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0.13.计算(﹣)3÷(﹣)2的结果是.14.计算+的结果是.15.若x2+m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 .16.如图,在△ABC和△DEF 中,AB=DE,AC=DF.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和△DFE全等.添加的条件是(填写一个即可):,理由是.17.如图,把△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80°,则∠A=°.1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8cm,BD=5cm,那么点D 到线段AB的距离是cm.19.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P点.(1)若∠A=35°,则∠BPC=;(2)若AB=5cm,BC=3cm,则△PBC的周长= .20.探究:观察下列各式,,,…请你根据以上式子的规律填写: = ;= .三.精心解一解:(21,22每小题2分,23,24,25每小题2分,共16分)21.因式分解:2mx2﹣4mx+2m= .22.因式分解:x2y﹣9y= .23.化简:﹣+.24.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2.25.解分式方程:四.耐心想一想:(本小题4分)26.四川5.12特大地震受灾地区急需大量赈灾帐篷,某帐篷生产企业接到生产任务后,加大生产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实际每天生产帐篷比原计划多200顶,已知现在生产3000顶帐篷所用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2000顶的时间相同.现在该企业每天能生产多少顶帐篷?五.精确作一作:作图题(本小题4分)27.某地区要在区域S内(即∠COD内部)建一个超市M,如图所示,按照要求,超市M到两个新建的居民小区A,B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OC,OD的距离也相等.这个超市应该建在何处?(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六.耐心看一看(每小题6分)28.如图,△ABC中A(﹣2,3),B(﹣31),C(﹣1,2).(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三个顶点坐标:,,.(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A2B2C2三个顶点坐标:,,.七.严密推一推(每小题4分,共20分)29.已知: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D.30.如图,已知AB=AD,AC=AE,∠1=∠2,求证:BC=DE.31.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1)BC=AD;(2)AO=BO.3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3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八.挑战自我(选做本题4分)3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试判断AB﹣AD 与CD﹣CB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结论: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计算(﹣)﹣3的结果是()A.﹣B.﹣C.﹣343 D.﹣21【考点】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7)3=﹣34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乘方,关键是掌握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2.将,(﹣2)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结果是()A.(﹣2)0<<(﹣3)2B.<(﹣2)0<(﹣3)2 C.(﹣3)2<(﹣2)0<D.(﹣2)0<(﹣3)2<【考点】负整数指数幂;有理数的乘方;零指数幂.【分析】分别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平方的运法则进行计算,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6,(﹣2)0=1,(﹣3)2=9,又∵1<6<9,∴(﹣2)0<<(﹣3)2.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平方的运算.负整数指数幂为相应的正整数指数幂的倒数;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3.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a2﹣4ab+4b2=(a﹣2b)2 B.x2﹣xy2﹣1=xy(x﹣y)﹣1C.(x+2y)(x﹣2y)=x2﹣4y2D.ax+ay+a=a(x+y)【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解答】解:A、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A正确;B、每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B错误;C、是整式的乘法,故C错误;D、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利用了因式分解的意义.4.如图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A.∠B=∠C B.AD=AE C.∠ADC=∠AEB D.DC=B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ADC和△AEB中,已知的条件有AB=AC,∠A=∠A;要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只需条件:一组对应角相等,或AD=AE即可.可据此进行判断,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相等是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解答】解:A、当∠B=∠C时,符合ASA的判定条件,故A正确;B、当AD=AE时,符合SAS的判定条件,故B正确;C、当∠ADC=∠AEB时,符合AAS的判定条件,故C正确;D、当DC=BE时,给出的条件是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需注意的是SSA和AAA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5.在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B、C都是轴对称图形,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正确找出对称轴的位置.6.如图,若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C=PD B.OC=PC C.∠CPO=∠DPO D.OC=O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2015年秋季期中考试初二年数学试卷附答案
![2015年秋季期中考试初二年数学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03d2ecc8d376eeaeaa3142.png)
2015年秋季期中考试初二年数学试卷班级 号数 姓名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4的平方根是( )A. ±2B. 2C. -2D. ±42.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A 、-3B 、722 C 、-3 D 、03、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1234a a a =⋅ B .333)(ab b a =⋅ C .523)(a a = D . 236a a a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 .B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2141= D .-27没有立方根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222)(y x y x -=-B .9)3(22+=+a aC .22))((b a b a b a -=--+D .22))((y x x y y x -=+-6.下列因式分解错误的是( )A .22()()x y x y x y -=+-B .222()x y x y +=+C .2()x xy x x y +=+D .2269(3)x x x ++=+ 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cm ,若它的边长增加cm 4,则面积增加了( )2cmA.16B. 8aC. (16+4a )D. (16+8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8、 64的立方根为 .9、计算:2(615)3x xy x -÷= .10.把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1. 比较大小:2 512、因式分解:42-a = .13、若)()(=+-35x x 152-+kx x ,则k 的值为 .14、30y -=,则化简:()y x a = .15、已知多项式)21)(5(x mx -+展开后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是16. 当整数k = 时,多项式42++kx x 恰好是另一个完全平方式.17. 我们把分子为1的分数叫做理想分数,如21,31,41,…,任何一个理想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不同理想分数的和,如613121+=;1214131+=;2015141+=;=51 ;﹍根据对上述式子的观察,请你思考:如果理想分数n 1(n 是不小于2的整数)ba 11+=,那么=+b a .(用含n 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共89分)18、(919(9分)计算: 232)3()129(x x x -÷-20、(9分)因式分解:22242y xy x +-21、(9分)先化简,再求值: ()()()2212121x x x +-+-,其中x = 2-22. (9分)若10=+b a ,6=ab . 求:(1)22ab b a +的值;(2)22b a +的值.23、(9分)若m n y x 23-与n m y x 3-的积与3421y x 是同类项,求n m +4的平方根24、(9分)如图,有一块长为a a +2,宽为a 2的长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 分别剪去一个边长为21-a (a >1)的正方形,剩余的部分可制成一个无盖 的长方体盒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68778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f.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数学期中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36分)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顶角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2.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4.如图2,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结BF,CE。
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A.形状相同B.周长相等C.面积相等D.全等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A.20B.120C.20或120D.367.如图4,已知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40,则∠BOC=()A.110B.120C.130D.1408.圆、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中有唯一条对称轴的是()A.圆B.正方形C.长方形D.等腰梯形9.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3,-2)B.(3,2)C.(-3,2)D.(3,-2)10.下列长度的三线段,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1,1,2B.2,2,5C.3,3,5D.3,4,5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A.50°B.80°C.50°或80°D.20°或80°12.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是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A.75°或30°B.75°C.15°D.75°和15°二、填空题(18分)13.如果△ABC和△DEF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一定全等。
2015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
![2015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b656f5525c52cc58bd6be50.png)
21E DCBA金钟二中2015年秋季学期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命卷人:陆德贵)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1.下列角度中,不能成为多边形内角和的是( )A.600°B.720°C.900°D.1080°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8,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或7 B. 7或9 C. 7 D. 93.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7B. 7或10C. 7或11D. 114.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A 、3个B 、2个C 、1个D 、0个5.如图1,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F 处,已知∠1+∠2=100°,则∠A 的度数等于( ) A 、70° B 、60° C 、50° D 、40°6.如图2,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的距离,先在的垂线上取两点,使A B 、AB BF C D 、,再作出的垂线,使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说明CD BC =BF DE C E A 、、,得,因此测得的长就是的长,判定EDC ABC ∆∆≌ED AB =ED A B EDC 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边角边 .角边角 .边边边 .边边角 A B C D图1 图2 图37.如图3,在直角三角形中,,是斜边上的高,Rt ABC ∆AB AC ≠AD ,,垂足分别为,则图中与(除外)相等DE AC ⊥DF AB ⊥E F 、C ∠C ∠的角的个数是( ).3个 .4个 .5个 .6个A B C D 8.如图4,小冬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 ( ). 第1块 .第2块 .第3块 . 第4块 图4 A B C D 9.如图5,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ΔABC ≌ΔAED 的条件有( )个. A.4 B.3 C.2 D.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 图510. 为了使一扇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 11. 已知在中,,则的形状是 . ABC △+C A B ∠=∠∠ABC △12. 如图6,已知,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使. 12∠=∠ABD ACD △≌△13.如图7所示,,,,, ,AB AC =AD AE =BAC DAE ∠=∠125∠=︒230∠=︒则 .3∠=14.如图8所示,已知的周长是,分别平分和,,且ABC △21,OB OC ABC ∠ACB ∠OD BC D ⊥于,则的面积是 .3OD =ABC △ 图6 图7 图8 图9 15.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作法,其理论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 ___.16.正十边形的内角和为 ,外角和为 ,每个内角为 .17. 如图9,在△ABC 中,AB=3,BC=8,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18.如图,△ABC 中,∠BAC=90°,AB=AC ,F 是BC 上一点,BD⊥AD 交AF 的延长线于D ,CE⊥AF 于E ,已知CE=5,BD=2,则ED = 三、解答题:(满分66分)19.(本题满分6分)如图10,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上分别AOB ∠OA B 、O 取,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重合,过OM ON =M N 、角尺顶点的射线便是的平分线,为什么?C OC AOB ∠图1020.(本题满分7分)如图11,,,为上任意一点,过点的直线AB CD =AD BC =O BD O 分别交于两点.求证:AD BC 、M N 、21∠=∠21. (本题满分7分)如图12所示,△ABC ≌△ADE ,且∠CAD =10°,∠B =∠D =25°,∠EAB =120°,求∠DFB 和∠DGB 的度数.22.(本小题10分)如图13,点P 在AB 上,∠1=∠2, ∠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120分钟,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代号填入括号内)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B.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在三角形外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3.若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则它的周长可能为()A.4cm B.5cm C.6cm D.8cm4.已知点M(a,3),B(2,b)关于x轴对称,则(a+b)2014的值()A.﹣3 B.﹣1 C.1 D.35.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 D.ASA6.若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20°,则n的值是()A.3 B.4 C.6 D.87.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A.5 B.5或6 C.5或7 D.5或6或78.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A.∠M=∠N B.AM=CN C.AB=CD D.AM∥CN9.已知△DEF≌△ABC,AB=AC,且△ABC的周长是23cm,BC=4cm,则△DEF的边长中必有一边等于()A.9.5cm B.9.5cm或9cm C.4cm或9.5cm D.9cm10.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如图所示,观察规律并填空:.12.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能得出的依据是.13.如图,∠A+∠B+∠C+∠D+∠E+∠F=.14.已知点P(3,﹣1)关于y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a+b,1﹣b),则a b的值为.15.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7,5,3,△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x﹣2,2x﹣1,3,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16.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A沿x轴翻折后能够与点B(﹣1,3)重合,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小明发现把一双筷子摆在一个盘子上,可构成多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请你按下列要求各添画一只筷子,完成其中三种图形.1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0,4)、B(2,4)、C(3,﹣1).(1)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A、B、C三点;(2)求△ABC的面积.(3)若△DEF与△ABC关于x轴对称,写出D、E、F的坐标.四、(本大题共2小题,18小题6分,19小题8分,共14分)19.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AB∥CD.证明:在△AOB和△COD中,∴△AOB≌△COD()∴∠B=∠D()∴AB∥CD()20.如图,点B在AE上,点D在AC上,AB=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只能添加一个).(1)你添加的条件是.(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ADE的理由.五、(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1.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和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BC=60°,∠C=70°,求∠CAD和∠AOF的度数.22.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CD,M为BC边上的一点,且AM平分∠BAD,DM平分∠ADC.求证:(1)AM⊥DM;(2)M为BC的中点.23.如图,△ABD绕着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EBC,且∠ABD=90°.(1)△ABD和△EBC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指出对应边与对应角;(2)若AB=3cm,BC=5cm,你能求出DE的长吗?(3)AD和C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4.已知:如图,⊿ABC中,AD⊥BC于点D,AD=DC,∠FCD=∠BAD,点F在AD 上,BF的延长线交AC于点E.(1)求证:⊿ABD≌⊿CFD;(3)设CE的长为m,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C+BF.六、(本大题12分)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M在BC边上,且∠MDF=∠ADF.(1)求证:△ADE≌△BFE.(2)连接EM,如果FM=DM,判断EM与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八年级数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C.2.B 3.D 4.C.5.D.6.C.7.D.8.B.9.C.10.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12.SSS.13.360°.14.25 15.3.16.6.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解:(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两支筷子相交;(2)根据圆切线的性质作两支筷子平行即两切点与圆心共线;(3)根据圆切线的性质作两支筷子平行即两切点与圆心不共线;如图就是所求作的图形.18.解:(1)如图所示:(2)由图形可得:AB=2,AB边上的高=|﹣1|+|4|=5,∴△ABC的面积=×2×5=5.(3)∵A(0,4),B(2,4),C(3,﹣1),△DEF与△ABC关于x轴对称,∴D(0,﹣4)、E(2,﹣4)、F(3,1).四、(本大题共2小题,19小题6分,20小题8分,共14分)19. 解:在△AOB和△COD中,,∴△AOB≌△COD(SAS )∴∠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0.解:(1)∵AB=AD,∠A=∠A,∴若利用“AAS”,可以添加∠C=∠E,若利用“ASA”,可以添加∠ABC=∠ADE,或∠EBC=∠CDE,若利用“SAS”,可以添加AC=AE,或BE=DC,综上所述,可以添加的条件为∠C=∠E(或∠ABC=∠ADE或∠EBC=∠CDE或AC=AE或BE=DC);故答案为:∠C=∠E;(2)选∠C=∠E为条件.理由如下:在△ABC和△ADE中,,五、(本大题4小题,28分)21.解∵AD是△ABC的高,∴∠ADC=90°,∴在△ADC中,∠DAC=180°﹣∠ADC﹣∠C=180°﹣90°﹣70°=20°;在△ABC中,∵∠ABC=60°,∠C=70°,∴∠BAC=180°﹣∠ABC﹣∠C=50°,∵AE是的角平分线,∴∠EAC=∠BAC=25°,∵BF是∠ABC的平分线,∠ABC=60°,∴∠FBC=∠ABC=30°,又∵∠C=70°,∴∠AFO=100°,∴∠AOF=180°﹣100°﹣25°=55°.22.解:(1)∵AB∥CD,∴∠BAD+∠ADC=180°,∵AM平分∠BAD,DM平分∠ADC,∴2∠MAD+2∠ADM=180°,∴∠MAD+∠ADM=90°,∴∠AMD=90°,即AM⊥DM;(2)作NM⊥AD交AD于N,∵∠B=90°,AB∥CD,∴BM⊥AB,CM⊥CD,∵AM平分∠BAD,DM平分∠ADC,∴BM=MN,MN=CM,∴BM=CM,即M为BC的中点.23解:(1),△ABD≌△EBC.对应边:AB与EB,AD与EC,DB与CB.对应角:∠A与∠BEC,∠D与∠C,∠ABD与∠EBC;(2)∵△ABD≌△EBC∴AB=EB,BD=BC,又∵AB=3cm,BC=5cm,∴EB=3cm,BD=5cm∴DE=DB-BE=2cm(3)AD⊥CE.理由如下:延长CE交AD于点F,∵△ABD≌△EBC,∴∠ABD与∠EBC=90°,∠D=∠C在Rt△BEC中,∠BEC+∠C=90°,∵∠BEC=∠DEF,∴∠DEF+∠D=90°.在△DEF中,∠DFE=180°-(∠DEF+∠D)=90°∴CF⊥AD,即AD⊥CE24. (1)证明:∵AD⊥BC于点D,∴∠ADB=∠ADC=90°,在△ABD和△CFD中∠BAD=∠FCD AD=DC ∠ADB=∠CDF∴△ABD≌△CFD(ASA),(2)∵△ABD≌△CFD∴BD=DF,∴∠FBD=∠BFD=45°,∴∠AFE=∠BFD=45°,又∵AD=DC,∴∠DAC=∠ACD=45°,∴∠AEF=90°,∴BE⊥AC.(3)∵∠EBC=∠ACD=45°,CE=m,∴BE=CE=m又∵∠AFE=∠FAE=45°,∴AE=FE,∴AC+BF=CE+AE+BF=CE+EF+BF=CE+BE=CE+CE=2m.六、(12分)25.(1)证明:∵AD∥BC,∴∠ADE=∠BFE,∵E为AB的中点,∴AE=BE,在△AED和△BFE中,,∴△AED≌△BFE(AAS);(2)解:EM与DM的关系是EM垂直且平分DF;理由如下:连接EM,如图所示:由(1)得:△AED≌△BFE,∴DE=EF,∵∠MDF=∠ADF,∠ADE=∠BFE,∴∠MDF=∠BFE,∴FM=DM,∴EM⊥DF,∴ME垂直平分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