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科学是美丽的》

合集下载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科学是美丽的,这是基于对自然界、生命、宇宙等万物运行规律的探索与理解。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1.2 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美丽。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科学的美丽。

1.4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与意义。

2. 科学的发展历程。

3. 科学的美丽之处。

第二章:科学的定义与意义2.1 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定义。

2. 认识科学的意义。

2.2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2.3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

2. 科学的意义。

第三章:科学发展历程3.1 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

2. 认识科学的重要人物和贡献。

3.2 教学方法讲解、观看视频。

3.3 教学内容1. 科学发展的历程。

2. 科学重要人物和贡献。

第四章:科学的美丽之处4.1 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美丽。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4.2 教学方法讲解、观看视频、讨论。

4.3 教学内容1. 科学的美丽展现。

2. 科学对人类的影响。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1. 总结课程所学内容。

2.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科学的兴趣。

5.2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5.3 教学内容1. 课程总结。

2. 科学未来的发展展望。

第六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6.1 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6.2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

6.3 教学内容1. 观察与实验。

2. 假设与推理。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七章:科学思维与创新7.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7.2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7.3 教学内容1. 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

2. 创新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的美丽,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使其明白科学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其能够深入思考科学的美丽之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有没有美丽的一面?”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活动(25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列举一些科学的美丽之处,例如:彩虹、太阳、星星等。

然后请几个小组分享自己的答案。

b. 实验观察:选择一个实验,例如:水中的折射现象。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折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美丽之处。

c. 观察与分析: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 拓展活动(15分钟)a. 学生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实验,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展示的方式,让其他同学了解到更多科学的美丽之处。

b. 科学故事分享:让学生自愿分享一个与科学相关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听说的故事。

通过分享,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的广泛应用和美丽之处。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科学的想法和感受,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1. 手段: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实验观察、问题引导、展示分享等。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科学的美。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体验科学的美丽与魅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2. 科学的美在哪里3. 科学实验与观察4. 科学思维与创新5. 科学家故事分享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实验法: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美丽。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科学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科学实验和图片的课件,展示科学的美。

2.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实验。

3. 资料:收集科学家故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和美丽之处,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

3. 实验: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美丽。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科学的美和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表达和沟通能力。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实践环境。

2. 开展科学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科学书籍或文章,扩展知识面。

3. 举办科学知识竞赛或科学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或策略。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探索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美丽的。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美丽的,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丽。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科学案例,以便进行教学。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实践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材料,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科学是美丽的。

3. 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科学的美丽和实用性。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是否有提高。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科学美丽的感悟,可以是文章、日记或短文。

2.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决,并写出解决过程和心得。

八、课后辅导1. 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检查,给予指导和鼓励。

2.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九、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

2.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是什么,科学家的任务。

2.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假设、验证。

3. 科学的美:科学现象的美,科学理论的美,科学实验的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的美。

2.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美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的美。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是美丽的》。

2. 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所需的器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1. 导入:通过引入与科学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的美。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科学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与科学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奇特的科学现象,如水的相变,让学生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的美。

介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和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强调科学的美在于其逻辑性和预测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科学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

例如,通过分析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释其对天体运动的解释能力,展示科学理论的美。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例如,进行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定重力加速度,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和乐趣。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通过教案的编写,我们可以明确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案不仅是教学的工具,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篇1设计意图: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幼儿对小动物有很强的好奇心。

而蝴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它的外观很美丽,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

《纲要》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要追随孩子的兴趣、追随孩子的发现。

正是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我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表演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正顺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使其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了快乐。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种类、以及成长过程。

难点:蝴蝶的成长过程。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铃鼓1个;用各种蝴蝶卡片布置蝴蝶展览区;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

活动过程: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

幼儿自由欣赏,观察蝴蝶。

二、利用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类蝴蝶。

幼儿观看凤蝶、蛱蝶、斑蝶、环蝶、枯叶蝶、眼蝶等不同种类的蝴蝶。

三、教师讲述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四、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虫卵、毛毛虫、蛹、蝴蝶2、完整认识蝴蝶生长的4个阶段,了解蝴蝶的生长属于完全变态。

五、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1、口器、脚、触角2、蝴蝶对人们的用处。

(传播花粉、观赏等)六、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幼儿大胆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活动延伸: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蝴蝶。

活动反思: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的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中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使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普及性和实用性,认识到科学的美。

2. 通过实例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2. 科学的美在哪里3. 科学实例展示4.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知识的普及性、实用性及科学的美。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及科学的美。

2. 实例展示法:展示科学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科学知识普及、实例展示等。

2. 教学素材:科学实例、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应用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科学现象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科学美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科学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科学的定义,解释科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科学的特点。

3. 探讨科学的美: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为什么美丽,科学的美在哪里,如何发现科学的美。

4. 科学实例展示: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的美。

5.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探讨科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见解。

2. 提问回答: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3.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对科学美的理解和实例,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科学美相关的书籍、文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2. 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内涵和特征,认识到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和意义,理解科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贡献。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科学是什么:介绍科学的定义、特征和科学方法。

2.科学之美:探讨科学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以及科学对美的追求。

3.科学与生活:分析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科学与人类发展:阐述科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贡献,以及科学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科学图片,引发学生对科学之美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科学是什么:讲解科学的定义、特征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对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3.科学之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科学之美,如简洁美、和谐美、创新美等,并举例说明。

4.科学与生活:分析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科技产品、医疗技术等,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科学与人类发展:讲解科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贡献,以及科学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a.你认为科学为什么是美丽的?b.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c.科学对人类发展有哪些贡献?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作业布置2.收集生活中科学应用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3.阅读一篇关于科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贡献的文章,并撰写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认识和理解。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对科学之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范本)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范本)

用或误用。
02
人文关怀
科技的发展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应关注人的需求、情感和价值。在科技
应用中,应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推动科技与社
会公平正义的和谐发展。
03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科技与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技应用中,应发掘和传承优秀传
统文化,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及结构
教材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科学 史、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结构
本课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 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帮 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勇于创新
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创新 思维和方法,不断推动科 学的进步和发展。
宽容失败
科学研究鼓励尝试和失败 ,认为失败是成功的垫脚 石,激励科学家不断前行 。
合作精神:团队协作、开放包容
团队协作
科学研究强调团队合作,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复 杂问题。
开放包容
科学界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鼓励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促进科学的繁荣和进步。
科学家以追求真理为最高 目标,不断探索自然规律 ,揭示事物本质。
尊重事实
科学研究以客观事实为基 础,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 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和偏 见。
严谨求证
科学家在研究中遵循严谨 的方法和逻辑,确保结论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创新精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的美丽之处,树立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的美学价值3. 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4. 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发现5.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和态度,培养他们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难点:让学生发现科学的美丽之处,树立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美学价值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发现,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实验或实践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科学现象,如彩虹、北极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科学的定义、特点、美学价值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发现,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丽。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验或实践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科学美丽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思考与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对科学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实验与实践:通过学生在实验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科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完整版)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完整版)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如科学 实验、科学探究项目等,让学生在亲身 实践中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和美妙,激 发他们对科学美的追求。
通过艺术、文学等跨学科教育,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同时,引导 学生将审美情趣与科学探究相结合,从 艺术的角度审视和理解科学美。
05
科学之美: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
一种重要形式。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和证明过程都体现了简洁、对称和
和谐的美学特征。
02
物理美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规律和相互作用,其理论体系和实验手段都展现
了科学美。物理中的定律、方程和实验现象都体现了自然界的秩序、对
称和和谐之美。
03
化学美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其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都展现了科
学美。化学中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反应机理都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
鼓励科学家与艺术家进行跨学科 合作,共同探索科学与艺术的新 领域,推动创新实践的发展。
科学美与技术创新的结合
1 2
技术创新中的科学美 介绍技术创新过程中体现的科学美,如简洁、对 称、和谐等。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技术创新如何 借鉴和应用科学美的原则。
科学美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阐述科学美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如激发创新 思维、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产品质量等。
生物学的美
生命多样性之美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揭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多 样性不仅体现在物种层面,还体现在细胞、分子和基因等各个层面。
生态平衡之美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网络结构,这 种生态平衡不仅维持了自然环境的稳定,还体现了生物学中的和谐与平衡之美。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科学是美丽的》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科学是美丽的》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科学是美丽的》教案名称:科学是美丽的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描述科学的美丽之处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学习使用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科学的美丽之处;3.探索科学的实践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具;2.宣传海报。

教学过程:Step 1 自我介绍(5分钟)教师通过个人经历介绍科学对其的影响和鼓舞,并鼓励学生分享与科学相关的经历,如参加科普活动、阅读科学书籍等。

Step 2 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展示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所展示的图像和文字。

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的美丽之处;引导学生提出与科学相关的问题和疑惑。

Step 3 学习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实际例子,如科学在医学、工程、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Step 4 描述科学的美丽之处(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如精确、系统、创造力、探索等,引导学生描述科学的美丽之处。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汇报结果。

Step 5 科学实践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如设计和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向全班展示实践结果和心得体会。

Step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对他们个人以及社会的重要性。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并提醒他们要保持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和体会。

可提供一些提示,如:什么是科学?科学为何美丽?科学对你的生活和未来有什么影响?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关注科学新闻和科学发展的前沿;2.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技展览,增强对科学的实际了解和体验;3.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和科学俱乐部,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和创新能力。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科学的理解1.1 科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了解科学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论,用于解释自然界的现象。

1.2 科学的分类:介绍不同领域的科学,如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3 科学的方法:讲解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结果。

第二章:科学的美丽2.1 科学与美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和美的联系,指出科学的发现和理论也可以具有美学的价值。

2.2 科学理论的美:介绍一些著名的科学理论,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并探讨它们的美学特点。

2.3 科学实验的美: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美,如实验设计的巧妙、实验结果的意外惊喜等。

第三章:科学家的故事3.1 牛顿的故事:介绍牛顿的生平,重点讲解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3.2 爱因斯坦的故事: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重点讲解他提出相对论的过程。

3.3 居里夫人的故事: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重点讲解她发现镭元素的过程。

第四章: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践4.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讲解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讲解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五章:科学的影响5.1 科学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科技的发展、医疗的进步等。

5.2 科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介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保护环境。

5.3 科学对未来的展望: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的行列。

第六章:科学与创新6.1 科学革命的历程:回顾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解科学创新对社会的影响。

6.2 当代科技创新:探讨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如、基因编辑技术,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五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五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五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案:科学是美丽的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与美的关系,理解科学中的美,懂得如何欣赏科学美。

2.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欣赏科学美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科学与美的关系。

2. 科学中的美。

3. 欣赏科学美。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欣赏科学美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 案例分析和讨论结合。

3. 课堂讲授和小组合作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开场小调:以科学与美的关系为话题,引起学生的共鸣。

2. 导入:翻阅相关的科学图片,欣赏并感受科学中的美,观看相关的科学视频,了解科学美的具体表现。

3. 学习科学与美的关系:讲解科学与美的关系,举例说明。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实物,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思考,讨论它的美在哪里。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形式表现出它讨论的实物的美。

6.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多读科学著作,欣赏科学美,并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7.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科学文章,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来了解科学的美,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资源1. 图书:《科学美学概论》2. 视频:《科学美的展现》3. 符合小组讨论的实物:全息影像仪、太阳能风车、激光打印机等。

七、板书设计科学与美科学中的美欣赏科学美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科学与美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科学中的美是一种特殊的美,计划采用分组活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课程活动设计旨在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在展示时表现出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总的来说,本堂课进程紧凑,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效果。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精选五篇)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精选五篇)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科学是美丽的【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通过研读课文,学习作者从表达中心出发,着重领会科学家、艺术家以多种形式展示科学之美的实例,从而使读者间接感受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全文,体会科学之美。

2、学习科技文研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科技文的论证方法。

2、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方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从生活中的小知识讲起,表明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打消学生对科学的距离感和神秘感。

)科学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一提到科学,我们就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一讲到从事这一行的科学家我们也总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有位科普作家——沈致远将会告诉你:科学是美丽的。

二、走近作者:(5分钟)(教师介绍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

)沈致远,江苏溧阳人,1929年11月出生。

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0年应邀赴美,先后在纽约理工大学等学校担任研究科学家、教授,后转工业界,现在杜邦公司任杜邦院士,从事高温超导电子学及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研究。

沈致远在物理、电子、激光、微波等领域都有建树,发表了各种论文四十余篇,并拥有十一项美国专利。

他曾多次应邀回国在各知名大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近年来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

其中文艺作品集结成书的有《体验美国》和《科学是美丽的》,后者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后,佳评如潮,对科学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35分钟)1、提问:议论文的基本思路(结构)是什么?明确: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请你按照这一思路划出课文结构:明确:文章共18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论点——科学是美丽的。

教案六(11-12学时)《科学是美丽的》-【中职专用】高一下学期语文同步备课精品教案(高教版·基础模

教案六(11-12学时)《科学是美丽的》-【中职专用】高一下学期语文同步备课精品教案(高教版·基础模

教案六(11-12学时)《科学是美丽的》-【中职专用】高一下学期语文同步备课精品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与美的关系,认识科学之美,提高审美素养。

2.掌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提高文章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教材中的一篇文章《科学是美丽的》,主要内容如下:1.科学和美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科学的美在于其探究和解释世界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3.科学之美在于其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如建筑、艺术等领域。

4.科学工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如发现自然界中的美、追求知识的美等。

三、教学重点1.理解科学和美的关系,认识科学之美。

2.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难点1.感知科学之美,认识科学与美的深厚关联。

2.应用文学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析文章,使学生自主思考。

2.阅读法: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3.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活跃。

六、教学过程Step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简单了解学生对于科学和美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程度,从而导入此篇文章的主题。

Step2 阅读导学(8分钟)在明确主题后,教师可根据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以问题导向方式进行阅读导学。

具体如下:1. 了解文章结构,描绘框架,并抛出开篇问题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样的结构安排来呈现?2.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问学生回答文章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3. 感知科学之美有针对性的问题:开头的百看不厌是什么?对比人对美的追求而言,科学之美有哪些方面?Step3 阅读理解(10分钟)此步骤教师可以将文章分成若干小段落,针对每段进行指定问题的阅读与理解。

此步骤需要同学们快速、准确、简明扼要地阐述段落核心句及段落的主旨,把握文章的思路和脉络。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范本)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范本)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范本)教案:《科学是美丽的》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科普读物《科学是美丽的》第一章详细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的美学价值,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科学实验、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中的美感。

内容包括科学实验的美、科学理论的美、科学发现的美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美学价值,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实验、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中的美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入,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科学的美学价值,通过PPT展示科学实验、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中的美感案例。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美。

实验内容包括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科学理论的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美学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发现的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科学的美学价值科学实验的美科学理论的美科学发现的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你认为最美的科学现象,并说明原因。

2. 答案:(1)生活中最美的科学现象:略。

(2)科学领域的美学价值: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科学美学价值的理解和体会程度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普活动、阅读科普读物,进一步探索科学的美学价值。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科普读物《科学是美丽的》第一章2. 详细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的美学价值,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科学实验、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中的美感。

《科学是美丽的》教学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学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转变对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增强科学认识。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2.领会科学与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文中出现的多种科学术语的理解。

如:黑洞、电子云、纳米、宇宙流、DNA双螺旋、量子力学、三维空间等。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

通过课下布置预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全文的科学术语资料查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中陌生的事物和概念。

2.探究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

以学习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发挥职业中学学生的专业特长,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一、导入也许在常人眼中,科学是深奥的、枯燥的,其实科学就在你我的身边,它是那么的美丽与神奇,它的魅力使它成为许许多多人心中的最爱!请观看幻灯片,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而神奇的科学世界。

(展示课件)二、课文研读(一)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观点──科学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的。

请学生参看幻灯片中的李可染《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吴作人《无尽无极》、黄胄《天马行空》、李政道《格》。

(课件展示)提示学生:李政道的倡议在艺术家中产生了共鸣,这些艺术家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来描绘着自己眼里、心里的科学之美,并将这“融融之乐”表现出来与大众分享。

也许我们没有艺术家那么高的资质禀赋,也许我们不能学会用艺术形式来描绘科学之美,但不要就此与科学产生距离,不要就这么离开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味,细心去感受,那么我们就能发现永恒的科学之美,我们也会沉浸在科学美中其乐融融。

(二)第二部分(第3-10自然段):以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论证科学之美。

1.提出问题:为什么威廉斯要以科学歌舞形式传播科学之美?明确:因为她认为天文物理是最美的,是她一生之最爱,同时她还要让世人能够接受她的观点并能够和她一起来分享她的快乐,所以她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来传播科学之美。

2024版年度《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精选文档

2024版年度《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精选文档

文档contents •课程背景与目标•教材内容与结构解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实验环节与探究活动设计•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拓展延伸与资源整合目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强调科学与美学的内在联系,打破传统观念中科学与艺术的界限。

介绍科学领域中的美学原则,如对称性、和谐性、简洁性等。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呈现出的美学价值。

科学美学理念引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科学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力。

鼓励学生发掘身边的科学美,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创作与分享,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融合科学、艺术、哲学等多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介绍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美学应用,如数学美、物理美、化学美等。

鼓励学生探索跨学科交叉点,培养多元化思维模式。

拓展跨学科知识视野通过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将科学美学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02教材内容与结构解析《科学是美丽的》概述及作者简介01《科学是美丽的》是一本旨在揭示科学之美的科普读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读者领略到科学的魅力。

02本书作者为著名科普作家沈致远,他长期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深奥的科学原理。

教材内容框架梳理本书共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科学与艺术”、“科学与美”、“自然界的美学”等。

章节之间逻辑清晰,内容连贯,逐步深入,引导读者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科学之美。

包括对称、和谐、简洁、奇异等,这些美学要素在科学领域广泛存在,如DNA 的双螺旋结构、化学元素的周期表等。

科学美的表现形式科学美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审美体验,还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科学美的价值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培养对科学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素养和审美水平。

培养科学审美观关键知识点提炼与解读难点问题及其突破方法难点问题如何理解科学美与艺术美的关系?如何把握科学美的本质特征?突破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科学美与艺术美的异同点,加深对两者关系的理解;结合具体案例剖析科学美的本质特征,如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等。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高教版)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高教版)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高教版)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五、科学是美丽的教学目标:1、在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品读关键的词语、句子,领会其含义 ;2、通过训练点拨,提高学生对具体语境中的词、句的理解、辨析和解题能力;3、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并能准确表述。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完整深入地领会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并提高表述的完整性与规范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提到科学,我们就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一讲到从事这一行的科学家我们也总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有位科普作家——沈致远将会告诉你:科学是美丽的。

二、课文分析1.通读全文,字词疏通2.划分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提出论点“科学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的。

第二部分(3-10)以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论证科学之美。

)探讨科学美之源泉: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

第三部分(11-143.总结全文思路:提出观点----阐述理由-----得出结论4.重点部分探讨:为说明科学是美丽的,作者列举了那些理由,陈述了那些事实, ——三部分理由:天文物理学、物理学、数学事实:画家用中国画表现科学美科学家威廉斯用诗歌、乐曲、舞蹈现代派雕塑家和画家表现了几何形体的视觉美电子云、叶绿素、DNA、纳米等研究对象也是美丽的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课堂重点)5.重点语句的理解A.第一自然段的手法和作用--------先抑后扬引起读者兴趣B.第二段开头问句------设问句作用上强调,模拟读者语气,为下面正面立论做铺垫C.第三段中运用的句式------排比反问句式D.结尾的叹号和问号作用------感叹号加强反问力度;问号与读者对话、交流,既表现作者的自信,有不失对读者的尊重。

三、写作特色1.思路清晰2.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例证)、祥略得当3.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夹叙嘉议4.语言风格:既准确、严密,有活泼、生动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自然段论述科学研究之乐。科学研究是艰辛的劳动,要付出汗水和心血。但顿悟、突破、发现、发明却是最高的享受,所以科学家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虽辛苦却乐在其中。这又与第2自然段前后照应。
第14自然段以标题作结:科学是美丽的!用感叹号加强肯定的力度,然后又用“你同意吗?”与读者对话、交流,既表现出作者的自信,又不失对读者的尊重。
三、研读课文:
1.第一部分:作者提出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讨论明确:
第1自然段先从反面解题:“在常因斯坦的形象——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然后,作者模拟读者的语气提出
疑问:“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这个开头很有创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引起阅读的兴趣。
第7自然段评介《黑洞之歌》。威廉斯给科学诗配乐编舞,载歌载舞,登台表演。如《黑洞之歌》借流行音乐《黑鸟之歌》的曲调,传播关于“黑洞”和引力波的知识,用以庆祝索恩教授六十寿辰,风趣而又切题。
第8自然段评介《物质化女孩》。这是专为中学生作的歌舞表演,意在唤起新一代的科学热情,引导少男少女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首诗虽短,却是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的榜样,它已超出传播科学知识的范围,而涉及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了新世纪公民科学素质的起码要求:不懂量子力学,连谈情说爱的资格也没有。
第4~5自然段介绍威廉斯的科学诗《碳是女孩之最爱》。第4自然段引用,第5自然段评论。女孩爱钻石——碳的特殊形态,是借以炫耀外表美;威廉斯的诗,赞美碳的实用价值及其对生命循环的重要性,表现的是内涵美。内涵美是科学美的重要方面,但恰恰为常人所忽视。
第6自然段评介威廉斯的小诗《爱之力》,认为“爱之力”是凌驾于宇宙四种力之上的伟大的力。诗中注入了浪漫情怀,表现了科学家的人文关怀。
第2自然段正面立论:“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与上文“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形成强烈的对比。但作者又提出一个设问:对科学之美,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答案是“责任在科学家”。科学家沉浸于科学美中,其乐融融,忘记了与大众分享。再用“但是”一转,举出李政道主编《科学与艺术》的事例。李政道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都是中国画大师,他们共同用中国画表现科学美,是很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
Ⅲ、讲授新课:75分钟
一、了解作者:见注1
二、理清结构:
课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根据议论文“提出观点——论述观点——得出结论”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学生速读课文,教师巡视点拨。
讨论明确:
文章共14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3~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论证观点
第11~14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得出结论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3.第三部分:作者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科学美之源泉: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
第11自然段论述数学之美。列举了三个例证:人体的曲线美,毕加索的怪异人像,奇幻迷离的“分形”图案。
第12自然段归纳、概括科学美之源泉。因为科学的使命在于追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变化规律。真理是简单的。科学美之源泉在于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这与开头的“深奥、艰难、枯燥”形成对照。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2.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论证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重点研读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有三层意思。首先说明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以歌舞和诗歌的形式传播科学美的原因。接着引用威廉斯的话,称赞宇宙诞生、宇宙流之美。再模仿威廉斯的反问句式“还有什么比……更美丽”,列举科学美的种种表现形态:电子云的朦胧美,叶绿素的神秘美,DNA的活力美,纳米世界的精致美……这个排比句由四个反问句组成,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科学美的丰富多彩。
教学准备
教材、教参、教案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法




Ⅰ、课堂组织:3分钟
清点学生人数,填写教学日志一二。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分钟
科学是新世纪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常人的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然而在科学家心目中,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沈致远便是这样一位科学家。.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1.通过研读课文,丰富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感受科学之美。
2.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论证过程,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
3.通过学习,结合参观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论证过程,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结合参观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第9、10自然段从威廉斯的表演所引起的不同反响,引出了科学家素质的重要话题。有的人不理解科学歌舞表演,有的人不能领会她的幽默,而在天文学家的集会上,与会者与威廉斯一起尽情欢唱起舞。由此说明:科学家和艺术家都需要幻想和好奇心,应具备反传统、求新求异的气质,否则就不可能成为有创意的科学家和优秀的艺术家。
4.在语言风格上,不仅讲究准确、严密,而追求生动、活泼,如设问、反问句就有10多句:
“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责任在科学家……”
“爱之力凌驾一切!科学家想到过吗?”
“一字之改,不是很风趣而又切题吗?”
“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
教师阐释: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与论述的对象有关。本文要论证“科学是美丽的”,而美感即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对同一件事物,人们看法迥异。例如甲认为把黑发染成红色很美,乙却不以为然,而丙则觉得很丑,见仁见智,观感悬殊。科学美不美?不同的人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回答。所以作者不想靠大道理来说服别人相信科学美,而选择用科学家、艺术家对科学美的切身感受来感染读者。科学家中,作者略写李政道及其《科学与艺术》,详写用多种形式展示科学美的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艺术家中,国外有毕加索的怪异人像,国内有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等国画家描绘物理学之美的创新作品。这些丰富的事例极具说服力,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科学之美。
Ⅳ、归纳总结:8分钟
1.本文在总体结构上,基本遵循“提出论点——阐述理由——得出结论”的思路。
2.选择论据时,以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为主要材料,一篇短文中,不惜引用她的四首诗,并层层深入地进行评论分析;而其他材料在第3和第11自然段中略加引证,一笔带过。
3.在表达方式上,不以议论、说明为,主,而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