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九章清热药(2)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清热药

清热药
⑵养阴生津——有滋阴养血润燥作用。适用于虚 热证,用于热病后期伤津及消渴或阴虚内热。
【炮制】鲜地黄:味苦,清热凉血。
干地黄:味苦,养阴生津。
地黄
【使用注意】本品滋腻多液,脾虚有湿, 腹满便溏者忌用。
【药物比较】 鲜地黄—— 清热凉血 味苦重于甘,清
用法:生用泻火除烦,炒炭止血。皮达表, 仁泻内。
夏枯草
来源:唇形科草本植物夏枯草的带花果穗。 采集:夏季果穗半枯时采集。按:《衍义》:
“春开白花,中夏结子,遂枯”;朱丹溪: “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即 枯……”;《图经》:“至五月枯,四月采”。
炮制:生用;鲜用;制露。 性能:苦、辛, 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肝火,散郁结。
热凉血为尤 干地黄—— 养阴生津 味甘重于苦,养
阴生津为尤
玄参
【来源】 《本经》,玄参科玄参根。
【常见名称】黑参、元参、黑玄参、角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寒,入肺、胃、肾经。
【功效应用】⑴(清热)凉血养阴——苦寒清热, 甘寒养阴,既能清热泻火,又要滋养阴液,故 历代视为“滋阴降火要药”,临床上对热毒实 证,阴虚热证均可使用。
炮制:生用;酒炒;吴茱萸汤炒(萸黄连); 姜黄连。 性能:苦,寒。归心、肝、胃、大
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本品大
苦大寒,善泻心火、清胃热;长于清中焦肠胃
湿热。兼能清肝热,有良好解毒作用。
应用:1、肠胃湿热的泄痢;胃热呕吐。 2、 热入心包的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的心悸失眠;
血热吐衄。3、热毒疮痈、口舌生疮、目赤肿
煅石膏——生肌敛疮,收湿止痒。 应用:1、急性热病,邪在气分——配知母。 2、肺热咳喘。 3、疮疡溃后不敛,烧烫伤,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清热泻火药PPT课件

-清热泻火药PPT课件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根
11
芦根 甘寒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1、清热泻火除烦 生津止渴 热病烦渴 肺热咳嗽
止呕:胃热呕哕 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未成脓者消散 3、利尿:热淋涩痛 已成脓者排脓 4、清泻肺热:肺热咳嗽
2、
肺痈吐脓
桑菊饮 苇茎汤
仙方活命饮
鲜芦根 生津止渴 苇茎清透肺热 芦苇嫩茎
不宜与乌头类同用
可熬膏 夏枯草膏 脾胃虚弱者慎用
18
决明子
甘苦咸 微寒 肝肠 种子
19
决明子 甘苦咸 微寒
1、
清热明目:目赤肿痛 羞明多泪 目暗不明 头痛
润肠通便:内热肠燥大便秘结
2、
不宜久煎 草决明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李时珍说:草决明即青葙子。而青葙子下又 说子名草决明,二者名称易混
20
参考:
寒水石:辛咸寒
清热泻火 竹叶:甘辛淡寒 清热泻火 除烦 生津 利尿 鸭跖草:甘淡寒 清热泻火 解毒 利尿消肿 谷精草:辛甘平 疏散风热 明目 退翳 密蒙花:甘微寒 清热泻火 养肝明目 退翳 青葙子:苦微寒清热泻火 明目退翳
21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2

热性病的表现形式及阶段
表热:卫分:发热微恶寒
脉浮数或头痛 鼻塞 咳嗽 气分:温热病的化热阶段 发热不恶寒,舌苔黄 四大证:大热 大渴 大汗 脉洪大 营分:邪气内陷阶段 气分证传变或卫分证逆传而 来 夜发热 心烦不寐 或斑疹隐现 舌质红绛 脉数 血分:深重阶段 营分传来 伤阴 动风 动血 耗血 神昏 谵语 抽搐 出血 斑疹 舌深紫 而绛 脉细数 治则: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 热转气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3 虚热:骨蒸潮热 低热不退 肺肾虚热多见

清热药ppt课件

清热药ppt课件
10、对心血管作用(如降压、扩冠、抗心律失 常等)
11、对消化系统作用(如抗溃疡、解痉、利胆、 护肝等。)
12、血液系统作用(如降血脂、抗凝、止血 等。)
·
8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学习要求]
1.掌握清热泻火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 效、应用。
2.掌握石膏、知母、栀子的功效、主要临 床应用的特点。
·
9
一、含义:凡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气分 实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
二、性能特点:
1.性味:多甘,次苦,性寒。
2.归经:多入胃、肺、肝经,次入心、肾经。
3.功效:清热泻火。
4.应用: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口渴、汗出、烦 躁、脉洪大。
5.注意事项:使用本类药时,若体虚而有里热证者, 应与补虚药同用,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避免在 清热祛邪的同时更加损伤正气,
·
12
3.煅用收敛生肌:用治疮疡久溃不收口,湿疹, 水火烫伤等。
4.用量用法:煎服,15-60克,打碎先煎。
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用
5.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证忌用。
·
13
2、知 母 《本经》
[来源]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
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热,甘润滋阴,

里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用治热毒证

证 清虚热药—清虚热—用治虚热证
阴虚内热证
温病后期,邪热未尽,夜热早凉
·
4
四、配伍:
1.兼表证者,配解表药。 2.兼积滞便秘者,配泻下药。 3.气血两燔者,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4.清虚热药,常配清热凉血和清热养阴之品。 5.体虚者,配补虚药。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清热泻火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清热泻火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清热泻火
目录
• 清热泻火药概述 • 常用清热泻火药 • 清热泻火药的应用 • 清热泻火药的配伍与禁忌
01 清热泻火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清热泻火药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功 效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火热内 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小便短赤等症状。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机制,清 热泻火药可分为苦寒清热药和甘 寒清热药两类。
增强药效
选择能够增强清热泻火药效的药物 进行配伍,以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
在配伍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不良反应 小的药物,以降低对身体的损害。
配伍禁忌
药性相反
作用重复
清热泻火药应避免与温燥类药物配伍, 因为两者药性相反,会影响治疗效果。
避免与作用相似的药物重复配伍,以 免造成药物过量和不良反应。
产生化学反应
配伍应用
配黄连治湿热泻痢;配栀 子治湿热黄疸;配桑白皮 治肺热咳嗽;配黄柏治湿 热疮毒。
黄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 虚热。
主治
湿热黄疸、泻痢、带下、 热淋、足膝肿痛、湿疹瘙 痒、疮疡肿毒、目赤肿痛、 口舌生疮。
配伍应用
配栀子治湿热黄疸;配苍 术治湿热泄泻;配苦参治 湿疹瘙痒;配知母治阴虚 火旺。
03 清热泻火药的应用
内热泻火
症状
发热柏、栀子等。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肺热咳嗽
症状
咳嗽、痰黄稠、口干咽痛等。
药物
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等。
注意事项
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同时注意药物的寒凉性质,以免影响脾胃功 能。

中兽医学第九章清热泻火PPT课件

中兽医学第九章清热泻火PPT课件

-
19
石膏方剂举例
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治阳明病发热,大烦大渴,大汗出,脉洪大。
玉女煎《景岳全书》: 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怀牛膝 治热病烦热口渴,头痛,牙痛。
-
20
知母《本经》
[来源]为百合科 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
3
1.清热泻火药
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出、大烦渴、 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 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 热证。
-
4
2、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 口苦、阴囊湿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 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 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 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湿 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热不扬、 汗出热不解等。
肿瘤
病理
病原微生物感 染。
炎症反应。 免疫失常。 发热、疼痛、
中枢症状。
-
11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 抗毒素* 抗炎 解热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
-
12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13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 扶正祛邪。
-
15
石膏 《本经》
[来源]为硫 酸盐类矿物 硬石膏族石 膏,主含含 水硫酸钙
(Ca2SO4· H2O)。
-
16
石膏

清热药PPT课件

清热药PPT课件
总结词: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炽盛之证。常 见的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等。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 证,如泄泻、痢疾、黄疸等。这类药 物能够清热燥湿,缓解病情。常见的 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总结词: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的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证。 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Part
04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对发热、炎症 、病毒等的作用机制,揭 示其清热抗炎、抗病毒的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毒理学研究
评估清热药的毒性作用,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临床应用与效果
感冒发热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特点,清 热药可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 药等。
清热药的作用机制
清热泻火
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降 低体温,缓解热证的症状 ,如头痛、口干、口苦等 。
凉血解毒
通过凉血解毒的作用,减 轻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 引起的症状,如疮痈肿毒 、丹毒等。
燥湿止痢
通过燥湿止痢的作用,治 疗湿热引起的痢疾、泄泻 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清热 药在口腔溃疡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所 致,患者常见口腔疼痛、口干等症状 。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 作用,能有效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
病例三: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总结词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清热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

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

▪ 鱼腥草:本品全草入药,因其鲜茎叶有浓
烈的鱼腥气,故名。
▪ 大血藤:本品又称“红藤”。
▪ 败酱草:本品因特殊的臭味,如腐败的豆
酱,故名。
鉴别用药
※射 干 Shegan
山豆根 Shandougen
马 勃 Mabo
清热解毒利咽——咽喉肿痛。
〔降气〕消痰,主治热 力强,用于热毒蕴结之 1.宣散肺经风热,用
秦皮
▪ 1.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湿热泻
痢、带下。
▪ 2.〔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
膜。
苦参
▪ 1.清热燥湿——湿热证。
治湿热泄痢,功似黄连; 治湿热带下、阴肿阴痒、黄疸,功似黄柏、龙 胆草。
▪ 2.〔杀虫〕止痒——为治疗皮肤病之要药,可
用于多种皮肤病。 如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 ③生用偏于清热泻火,炒焦偏于止血。 ▪ ④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夏枯草 Xiakucao
决明子 Juemingzi
清热〔泻火〕明目——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散结消肿:痰火凝聚之瘰疬、瘿瘤。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本品夏至后即枯,故名。
又名“草决明”。
▪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主治肝经病变,
▪ ※火热之毒的致病特点: ▪ 1.发病急,来势猛,证情重,热势高; ▪ 2.多具传染性、流行性; ▪ 3.特殊证候: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鉴别用药
※金银花 Jinyinhua
※连 翘 Lianqiao
1.清热解毒——各种热毒疮疡。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疏散表热之效优,入血分,凉血解 长于消肿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

清热药概述PPT课件

清热药概述PPT课件

丹皮、知母、黄连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形成。
2、对抗透明质酸酶:
(射干)使细菌不易浸入组织。
3、增加肝细胞色素P450功能:苦参
4、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对内毒素的解毒能力
伤寒杆菌内毒素→死亡 大肠杆菌内毒素→腹泻
金银花、黄芩、黄连、 穿心莲
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类药物广泛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各个方面
许多清热药-- 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青黛、山慈菇有抗肿
瘤作用此作用与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三、解热、镇静作用
1、犀角、石膏、知母、金银花、大青叶等对动物实验性发热模型 均有明显退热作用。 临床观察到:本类药物对发热病人的降温作用,与解表药不同: 解表药通过发汗而解热; 清热药退热多伴有不明显出汗。
2、石膏、知母、栀子、犀角、牛黄 镇静作用, 动物自主活动减少 与中枢抑制药协同
清热燥湿药: 常用药物:黄芩、黄连、黄柏; 代表方有:香连丸、栀子柏皮汤。
清热解毒药: 用于治疗各种热毒证; 常用药物:银花、大青叶、 连翘、板兰根; 代 表 方:五味消毒饮。
清虚热药: 虚热,通常指热邪伤阴所致的热证; 常用药物:地骨皮、银柴胡; 代表方: 青蒿鳖甲汤。
清热明目药: 能清肝热、散风热,用于肝热、风热目疾; 常用药:决明子、青葙子、夏枯草、谷精草。 代表方: 清箱汤。
[成分]
含氯原酸、异氯原酸、黄酮类(木樨草素)、忍冬甙等。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抗菌范围广
① 抗菌: G+球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G-杆菌:痢疾、大肠、伤寒、副伤寒、绿脓杆菌 此外,结核、霍乱弧菌。
与青霉素合用,能显著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抑制作用,与广谱 抗菌素合用也表现为协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 产于长江以南各省。生用 ,炒焦或炒炭用 )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加工炮制:
生用、炒焦、炒炭。
处方别名:
越桃、山栀子、黑山栀、焦山栀、 小山栀、江山栀。
性能特点:
• 苦寒清降,性缓下行,能清心 肝 肺 胃 三焦之 火而利小便,使火热邪从小便而解,所以既能泻 火除烦,又能清热利湿,并有凉血解毒之功。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 母的根茎 。春
秋二季采挖。 晒干,切片入 药,生用或盐 水炙用)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加工炮制:
盐炒用、生用 处方别名:
肥知母、毛知母、知母肉。
• 性能特点:
• 质柔而性润,味苦性寒,入肺胃肾三经,可上 清肺热,下泻肾火,中退胃家实热;又能滋阴润 燥,不论实证或虚证均可用之。
• 【功效】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 热病心烦 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
病心烦、燥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通用。
• 湿热黄疸 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
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
• 血淋涩痛 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
本品生用清泄与透达并具,既善清泄气 分实热和肺胃实火,又兼解肌透热,热 去则烦除津生渴止,为治气分高热和肺 胃实火之要药。煅后外用,收敛之中又 兼清热之性,可治疮疡不敛及湿疹等。
功能主治
清1.热泻火、除烦止渴-气分实热证(生用) 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要药。
①清泻胃火:阳明热盛-知母;
胃火上炎-牛膝。
夏枯草
(唇形科夏枯草的果穗。全国 均产。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 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
用。 )
药材图片
• 性味归经:

辛、苦,寒。肝、胆。
• 功效: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
•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 瘰疬,瘿瘤 苦寒泄热,味辛散结,治疗肝郁化 火,痰火凝聚的瘰疬,配伍贝母、香附等;治疗 瘿瘤,配伍海藻、昆布等。
现代研究
• 知母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 • 体外实验证明,知母皂甙元是Na+-K+-ATP酶抑制
剂。 • 从知母根茎中分得的知母聚糖A、B、C、D有降血
糖作用,其中B的活性最强。 • 知母皂甙对人肝癌移植裸大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
用。 • 知母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栀子
• 乳痈肿痛 既能清泄肝火,又能散郁结,治疗乳 痈肿痛。
现代研究
• 本品水煎服,治渗出性胸膜炎;配白花蛇舌草、 白茅根等煎服,治慢性乙型肝炎。 • 配白茅根、生地可以凉血解毒治疗出血证。 • 单用煎服可以降血压。
决明子
为豆科植物决明
Cassia obtusifolia L. 或小决明C. tora L.的 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南 北各地均有栽培。生用 或炒用。
药材图片
药性: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
功效: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处方别名:
草决明
• 用法用量:
• 煎服,10~15克;用于润肠 •
• 使用注意: •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通便,不宜久煎。
应用
•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医方摘玄》:
“决明子炒研,荼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一夜即愈。 ”《圣惠方》:“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二升,以酒五升煮 ,曝干为末。每饮服二钱,温水下,日二服”。
• 功效: • 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 【用法用量】 入煎剂,6-12g。
• 【使用注意】性寒质润,滑肠,脾虚便溏——不 宜。
临床应用:
•热病烦渴 常与石膏相须为用 •肺热燥咳 既清肺热,又润肺燥,清润兼备,配伍川贝母 ,治疗肺热燥咳;配伍杏仁,治疗肺燥久咳气急。 •骨蒸潮热 入肾经能滋肾阴,泻相(肾)火,退骨蒸,治疗 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心烦,配伍黄柏、生地黄等 。 •内热消渴 甘寒质润,清肺火、养肺阴,泻胃火、滋胃阴, 泻肾火、滋肾阴,治疗阴虚内热的消渴证,配伍天花粉、葛根 等。 •肠燥便秘 滋阴润燥,治疗肠燥便秘,常配生地黄、玄参、 麦冬。
• 静:栀子水煎液有镇静作用,炒焦、炒炭后镇静作用明显加强。 • 降压:栀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凝血: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 • 抑制胃酸:生栀子水煎液对小鼠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 泻下:去羟栀子苷、异栀子苷有泻下作用。 • 加速愈合:栀子提取物制成软膏,可加速软组织愈合。
第九章清热药(2)
概论
1、概念:药性寒凉,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治 疗里热证的药物。
2、清热药的适应范围及分类:
分类、功效与适应证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 膏 (含结晶水硫酸钙的矿物 )
产 地: 湖北、河南等地
炮制用名: 生用(生石膏)
煅用(煅石膏)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
血,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
• 血热吐衄 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
、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
• 目赤肿痛 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与大黄配

• 火毒疮疡 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
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 白芷以助消肿
现代研究
• 2.头痛,眩晕 本品苦寒入肝,既能清泻肝火,又能平
抑肝阳,故可用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配菊花、钩 藤、夏枯草等药用。
• 3.肠燥便秘 本品性味甘咸寒,兼入大肠经而能清热润肠
通便,用于内热肠燥,大便秘结,可与火麻仁,,瓜蒌仁 等同用。
现代研究


本品单用内服,治疗男性乳房发育;配山楂、丹参,
②清泻肺热:配麻黄等。 2收. 敛生肌(煅用) -疮疡溃而不敛,
配青黛、黄柏。
注意:
1.只用于实证; 2.煅石膏严禁内服; 3.打碎先煎30分钟。
现代研究
内服对内毒素引起发热的动物有解热作用,并 可减轻其口渴状态。能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胆汁 排泄,有降血糖和利尿作用。能增强家兔肺泡巨 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并促进吞噬 细胞成熟。能抑制神经应激能力,减轻骨骼肌兴 奋性。小剂量可使心率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增 加、大剂量反而使血流量减少,呈抑制状态。此 外,本品能加速骨缺损的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