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知道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河流、地形区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地图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河流、地形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亚洲的地理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
2.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范围、相邻的大洲等。
3. 介绍亚洲的面积、国家数量、人口等基本信息。
三、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10分钟)1. 半岛:讲解亚洲的主要半岛,如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等,分析其地理特征和影响。
2. 海陆:介绍亚洲的主要海陆特征,如太平洋、印度洋、中东地区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河流:讲解亚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恒河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作用。
4. 地形区:介绍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平原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如板块构造、气候、历史等。
2. 分析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经济发展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理特征。
2. 强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重难点整理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与技能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5.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6.通过学习有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与技能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4.学会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通过师生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通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判断能力和读图能力。
第三节地图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4.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与大洋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知道全球海陆分布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3.了解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4.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5.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4.运用拼图游戏或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5.以景观图形式展示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教学语言的运用策略
学生熟悉 的语言来讲解 抽象 的地理知识 , 让教师的语言更加精炼 ,
更 富感 情 。
2 . 提前准备教学语 言 教学备语言是提高教学 口头语言表达最有效 的途径 。教师在
备课的时候写详案 , 将课堂上要说 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这样 , 可 洁的文字将教材内容 的体系完整地表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整体上 以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更加精炼 、 生动 、 形象 、 有趣 , 也 能将 有 所把 握 。 教师要表达 的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楚 、 明 白, 提高课堂教学 的质量。
二、 地 理 教 师 的 书 面语 言 地 理 书 面语 言是 除 口头 语 言 以外 的另 一 种 教 学 语 言 ,在 地 理
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 还 能够让学 生了解地
理事物 的动态变化。
三、 地 理 教 师 的体 态 语 言
教 师体态语言又叫教师肢体语言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身
3 . 勤 写教 学 后 记
( 2 ) 分 项列表 法 , 即运用 图表将对 比明显 的知识 内容 呈现 出 来 ,适用于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之间存在相似性或差异性 的地理 知识。这样 的板书设计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 的对 比记忆。 ( 3 ) 形象图解法 , 即将地理事物在时问和空间上存在 的变 化规
1 . 加强 自身的语言积累
基 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 ,地理教 师在平 时的生活学 态度 的基础上做好板书设计工作 。 关于教师的“ 三板” 基本功能力 , 习中应该注意知识 的积 累 , 从学生 出发 , 结合教学实 际情况 , 做到 也 只有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 断训练 自己才能够获得 。
、
地 理 教 师 的 口头 语言
初中地理_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海洋与陆地第1节海陆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在地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群岛。
(3)在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地图、地球仪,通过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
(2)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拼图等多种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表象。
(3)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大陆、半岛、海峡等地理概念,对世界地形图其他实例做出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2)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四、教法及学法:通过游戏等活动(观察、对比及感知、体验、动手)来获取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相关知识,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分组合作、小组竞赛、讨论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本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七大洲与四大洋的资料、图示等,制作学习课件。
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加加林为地球取名“水球”的故事,由学生根据预习指明原因。
展示图片说明地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海陆分布格局。
由全球海陆分布情况转承到半球海陆分布比例的探讨,展示东、西、南、北半球,由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说明各个半球是海洋多还是陆地多。
在此重点引导学生查阅地理图册,进行读图分析。
进而展示水半球、陆半球的图片,得到结论,无论如何对地球进行半球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谈高中地理教学语言的运用
谈高中地理教学语言的运用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多媒体的应用普及,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地理教学受益匪浅,但是任何教学媒体都不能完全取代教学语言的功能,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传递信息的载体。
本文就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探讨地理教学语言的具体优化运用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语言语言技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的思维活动实质上是大脑对语言的运用。
高质量的教学语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因此,地理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应用准确精练、科学严谨的语言教学语言的科学精练是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
知识传授的第一要求是准确,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特别是对那些重要的概念、观点、规律和原理等的表达,都不能含糊其辞。
而语言精练是指教学语言要言简意赅。
这就要求教师简明扼要地表达重点、难点。
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及严谨与规范,以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信息,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例如: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没有指向标的情况下,教师应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定方向,而不能用不规范的生活用语“上边、下边、左边、右边”代替。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体现在一词一字用法的贴切上。
例如:讲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时,播放暖锋动画,边讲解暖锋是由暖气团缓缓“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所以暖气团是主动的一方;再播放冷锋动画,讲解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前进,而暖气团则是被迫“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了暖气团是被动的一方。
这种用词的精确,既是地理学科科学性的体现,又是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需要。
地理教师用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会让学生获得准确的信息。
二、应用奔放豪迈,激情洋溢的语言豪放的语言是教师丰富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豪放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会形成一种背景,从而愉快地接受知识。
地理教学技能与实训
地理教学技能与实训:
地理教学技能与实训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教学设计技能: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学的基础,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地理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技能、学情分析技能等。
2.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恰当
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提问技能等。
3.地理实践教学技能:地理实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
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野外考察技能、社会调查技能等。
4.地理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地理教学评价是检验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要求教
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师需要掌握的评价技能包括命题技能、试卷分析技能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地理教案语言
地理教案语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教案语言的选取、组织和运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教案语言的选择、组织和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一、地理教案语言的选择地理教学语言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来进行。
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避免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选择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感受。
例如,当讲解地理地貌时,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比如“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实例或故事,来进行地理知识的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地理教案语言的组织地理教案语言的组织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首先,教师要注意地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将地理知识按照主次关系进行组织,有机地连接起来。
例如,在讲解气候时,可以先介绍气候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逐步展开介绍不同气候区的特点和影响等,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地理知识进行分类,将相关的内容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例如,可以将地球的内外部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进行分类介绍,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各个方面的地理知识。
三、地理教案语言的运用地理教案语言的运用要具备启发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地球会有昼夜变化?”让学生分析和解答,从而引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理解。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进行地理教学。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思考和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技能技巧
地理教学技能技巧1.引言1.1 概述地理教学技能技巧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涉及广泛、内容繁杂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教学技能技巧,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地理教学中,概述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的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概述部分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
在设计概述部分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技巧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或者故事情节开场,让学生觉得课堂不再枯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教师在概述部分可以使用图像、实物等具体的物质来展示和说明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展示地图、图片或者捧着实物,能够直观地让学生对地理概念和现象有更深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或者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设计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在概述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
通过清晰的语言和条理性的表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安排和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有所准备。
总之,概述部分在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论述地理教学的技巧与技巧:2.1 技巧一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地理教学技巧。
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教师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具体来说,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八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5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5篇八班级上册地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湘教版八班级上册第三章其次节的内容。
《中国的土地资源》是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细化,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学问,无论是在学问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①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②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③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三种基本类型的比较,培育同学的读图分析、比较力量。
②通过组织同学探究活动,培育同学的自主合作精神以及培育同学通过地图猎取地理信息的力量。
③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学问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育同学学问迁移的力量,并熟悉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同学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消失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同学正确熟悉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爱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3、说教学重难点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同学的实际状况,我将教材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三种土地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与质量差异;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实行的措施。
教学难点:三种土地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与质量差异。
二、说教法新教材以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为重点,以促使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同学的实际,因此我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状况主要实行了以下几种教学法:1.讲授法:信息量大,敏捷性大,适应性强,利于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2.读图提问法:教学中实行读图提问的方式,可关心同学回忆、总结、提高,使在有限的课时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设计教案目的: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2. 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证明。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球模型;3. 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球体;2. 讲解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3.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4.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证明,如地球仪的制作、卫星照片等;2.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航空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教师点评并补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制作地球仪;2. 观察并记录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证明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
高中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摘要: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包括娓娓动听的言词性语言和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巧妙结合与灵活应用,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打有裨益,应大力提倡。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语言艺术一、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言词材料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中获得:1、深挖教材内容,从教材本身去发掘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语言是很生动形象的。
如地形、地貌、地势描写的内容“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藏北高原地貌特点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山夹两盆”等。
如对环境、河流、沙漠景观描写有:苏南运河水环境的恶化及我国水体污染的发展迅速时,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黄山有“奇山、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2、注意学科的横向联系,结合其他学科中有关地理方面的片段来丰富地理课堂语言。
可以语文适当用于地理教学,如陈毅在《赠缅甸友人》中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通过对横断山区怒江的描写,歌颂了我国与缅甸友好邻邦关系,进而使同学们在诗中了解怒江向南流入缅甸更名为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同样符合现行高考的文科综合教学;讲到长江三峡时,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于地理,例如,可用“若将耀斑在短短几分钟内发出的能量折算成百万吨级的氢弹,再按地球上现有60亿人口均分,则每人可以分到一至两颗氢弹”来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可用“我国城市年产生垃圾6000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垃圾有80%运往城郊堆积起来,大有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来说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状况。
3、运用地理诗歌来加强课堂的语言艺术。
教师要善于学习,平时注意收集些诗、词、歌谣、或自己编写一些地理诗歌,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加以引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扩大知识面。
浅析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语言艺术
时予 以纠正 。
来 创设教学情 境。
三、 在 艺术语 言材料确定 后 , 教 师要在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言上 下工夫
2 、 课堂 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 的教学语言 应具有 “ 能 引思 、
肢 体语言往往 被老师所 忽视 。 据国外一 名心理学 家测定 : 善诱 导 、 耐 回味 ” 的特 点 , 要能启发 学生的思维 , 使 学生 的心理 %的言词 + 3 8 %的声调+5 5 %的表情 ( 包括 始 终处于 兴奋和活跃 的状 态 ,这就 要求教师 的语 言必须 紧密 感 情的全 部表态=7 。肢 体语言是教 师的 第二 张嘴 , 课堂 教学 中适当 联 系地理 学科特点 ,深入 研究 各种地理要 素之 间及 人与 环境 必 要的手 势 )
达 来实现 。
一
缅 甸更 名为萨尔温江注 入印度洋 ,同样符 合现行 高考 的文科
综 合教学 。 3 、 运 用地理诗歌 来加强课堂 的语 言艺术 。教 师要善 于学
、
地理课 堂教 学的语 言特点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水资源,属于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深入探究水资源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探究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利用和保护措施。
2.难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水资源的相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水资源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数据图表、课件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数据图表,呈现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特点,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找出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典型的水资源案例,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引导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古人云“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这充分肯定了语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独特魅力。
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地理课堂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
然而,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教学规律,影响地理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
凡此种种,都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尽力戒免的。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通过我的感受与体验,我认为地理教师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1地理教学语言应科学、准确、规范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的准确性是指在描述地理事物时用词应贴切,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不违背地理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对地名的读音要正确。
例如,在指示地理位置时,要严格区分“东面”与“东部”,在地图上指引方向时不能用“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等词,而应使用“东、西、南、北”等地理术语,“降水”不能随便说成“降雨”,“荒漠”不能误讲为“沙漠”等等。
2地理教学语言应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使学生觉得地理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优美流畅,可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境地,时而进入宁静的思索,时而进入思维的顶峰,使课堂教学张弛有致、跌宕起伏。
例如,记忆巴西的特产(咖啡、甘蔗、香蕉、剑麻)时,加上形容词帮助记忆,苦苦的咖啡、甜甜的甘蔗、弯弯的香蕉、尖尖的剑麻,生动形象,记忆深刻。
3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使教学语言更生动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
运用修辞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理趣、情趣,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03第三章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技能.
第三章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技能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间信息的传递、接收、加工与存储的过程。
教学语言运用得恰当与否,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教学语言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它是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行为。
运用语言是中学地理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教学语言的功能1.语言是地理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传递知识信息,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如表3-1所示。
从上表分析:其一,在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中,语言是核心,表情和动作多是配合语言而出现的,即使是演示实验操作,也必须同时用语言讲解,否则学生搞不清楚教师在那里比划什么。
其二,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视讲解和演示,忽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片面强调教师在传输知识信息方面的作用,忽视指令语和强化语的使用。
而现代教学在知识信息的传输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讲解、演示、引导和指导等。
经常向学生发出读、议、练的各种指令,让学生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还要不断地强化。
这些,都要靠教师运用准确,熟练、生动、亲切、恰当的课堂教学语言来实现。
其三,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看、思、做等学习行为,获得地理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然而,在地理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中,专心听讲无疑是最重要的。
听讲不仅指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信息,还包括听教师介绍学习方法、思路,听教师在学生进行独立活动(读地图、读课文、讨论、练习等)前和活动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思考的问题。
总之,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
2.语言是教师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讲道:“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与反思天然的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来吸引他们;用小组合作来调动他们;用谜语等来吸引他们;用读图绘图来引导他们,从而克服了困难,使他们获取得了地理知识和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气温观测,培养气象观测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及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四、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谜题,并公布昨天观看的天气预报的气温数据,创设问题。
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感受,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一谜语竞猜:一物细又长,红心里面藏。
下去要穿棉,上来减衣裳。
创设问题:1、从这数据可以看出,我们观看天气预报最关心的是天气的哪两个要素?2、一天中气温是固定不变的吗?现在已是初冬,早晨和下午来学校的时候,虽然穿同样多的衣服,感觉有没有什么不同?3、根据生活经验:一天中中午较,早晨;一年中季设置谜语这一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接着公布昨天观看的天气预报的气温数据并创设问题情境自然真切,贴近生年中,不同的季节气温差异也很大。
高中地理教师普通话培训纲要
高中地理教师普通话培训纲要1. 引言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制定本培训纲要。
本纲要旨在规范培训内容、方法和评估体系,确保培训效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高中地理教师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
- 熟悉并正确运用普通话进行地理课程的教学。
-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学生在标准普通话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
3. 培训内容3.1 普通话语音知识- 声母、韵母、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
- 语音组合规律和语音变化。
3.2 普通话词汇和语法- 普通话词汇的构成和特点。
- 普通话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语言技能- 语音教学设计与实施。
- 课堂语言表达与沟通技巧。
- 普通话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3.4 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 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
4. 培训方法4.1 理论讲授- 语音知识与语法规则的讲解。
-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学习。
4.2 实践操作- 语音训练与正音指导。
- 教学设计与实践演示。
4.3 小组讨论- 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 教学问题解决与策略分享。
4.4 教学反思- 教学日志与教学反思撰写。
- 教学经验交流与反馈。
5. 培训时间与地点- 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确保不影响正常教学。
- 培训地点:高中学校或指定培训场所。
6. 培训评估6.1 过程评估- 培训参与情况与态度。
- 教学设计与实践表现。
6.2 成果评估- 普通话水平测试。
- 教学效果学生评价。
7. 结语本培训纲要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系统、科学的普通话培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希望各位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技能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间信息的传递、接收、加工与存储的过程。
教学语言运用得恰当与否,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教学语言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它是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行为。
运用语言是中学地理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教学语言的功能1.语言是地理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传递知识信息,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如表3-1所示。
从上表分析:其一,在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中,语言是核心,表情和动作多是配合语言而出现的,即使是演示实验操作,也必须同时用语言讲解,否则学生搞不清楚教师在那里比划什么。
其二,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视讲解和演示,忽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片面强调教师在传输知识信息方面的作用,忽视指令语和强化语的使用。
而现代教学在知识信息的传输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讲解、演示、引导和指导等。
经常向学生发出读、议、练的各种指令,让学生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还要不断地强化。
这些,都要靠教师运用准确,熟练、生动、亲切、恰当的课堂教学语言来实现。
其三,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看、思、做等学习行为,获得地理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然而,在地理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中,专心听讲无疑是最重要的。
听讲不仅指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信息,还包括听教师介绍学习方法、思路,听教师在学生进行独立活动(读地图、读课文、讨论、练习等)前和活动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思考的问题。
总之,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
2.语言是教师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讲道:“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有趣的问题,常常能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
教师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学生,把他们的思绪带入各种地理情境之中。
教师讲话严密的逻辑,环环入扣的分析,精辟的综合概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语言是表达教师情感、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媒介语言可以将教师正确的观点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表现出来,以情动人,像滴滴春雨,滋润学生心田。
教师的语言富于情感,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节地理课堂教学语言分类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按其内容可分为一般教学语言及地理专业语言,按表达形式分为描述性语言及论述性语言,按传输的媒体分为口语和身态语等。
1.一般教学语言与地理专业语言一般教学语言是指表达所有事物通用的教学语言,地理教学中所用的大部分是这种语言。
比如描述地理事物的外貌、分布;说明地理现象的过程、成因;阐明地理事物的特征、原理及组织教学等,都需要大量使用一般教学语言。
一般教学语言又可分为转承语、提问语、指令语、强化语和讲解语等。
转承语出现在两个教学片断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广义上讲,导入和结束语也属于转承语之列。
这种语言要求连贯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在内容上能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比如北京三十一中王春元老师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使用以下两段转承语,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很密切、自然,起到了转承语的作用。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这样,许多生物就围绕着食物发生联系。
下面,我们就研究第三个问题: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过程略)。
教师:食物链和食物网揭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途径。
那么,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能量本身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将要研究的下一个问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提问语贯穿在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有时在学习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有时在讲解进行过程中提出问题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有时在课程将要结束时提出问题,复习巩固新知识,或埋下伏笔,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提问语要求明确、清晰、语速较慢,能引起学生思考。
发问时要注意学生是否认真听明白了题意。
指令语是指教师让学生做什么的语言,如让学生读书、读地图、讨论、练习、作业等。
这种语句要求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清晰、明确,把学生要做的事情交待清楚。
要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不要流于形式,走过场。
比如布置学生读课文或读地图要讲清翻到哪一页,哪一段,带着什么问题去阅读,让学生讨论什么问题等等。
强化语是指教师对学生鼓励和帮助的话语。
这种语言要注意真诚热情,掌握分寸,注意变换方式,掌握好强化的时机等。
讲解语在教学中使用最广。
教师运用讲解语应注意发音正确、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恰当、语调顿挫、讲究节奏、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富于条理、精练生动、情感丰富等。
地理专业语言是指正确运用地理术语,即地理学科的专门用语。
这些专门用语是由地理基本概念组成的名词体系,每个河都有它特有的定义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
比如气温和温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气温表示大气的温度,是重要的气候要素,用来表示天气和气候状况及其特征,而温度的外延要广得多。
说“北京今天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就不确切,必须用“最低气温”。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结冰期与冰期、温度带与热量带、地壳与岩石圈、疆域与疆界、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陆和大洲、夏季和夏半年、昼夜和昼夜更替等等。
地理专业语言除地理术语外还包括一些习惯用语,如指图说明地理事物的位置时,不应说在某某地物的左面、右面、上面、下面,而应说在西面、东面、北面、南面等等。
2.描述性语言和论述性语言地理学科就内容来说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
这样,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景观需要描述,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又有许多逻辑性很强的内容需要说明、讲清楚。
这两种语言需要地理教师具有不同的思维形式,前者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后者要求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就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必须兼有文、理两类学科教学语言的技能要求。
地理教师应当在描述地理景观、地理现象时做到惟妙惟肖,让学生如临其境。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丰富、生动、形象、自然。
有时要用手势助说话,如用高、低、广、窄、上升、下降、前进、后退、旋转等手势。
有时要用指图棍在地图上指示范围、方向、位置,指出观察的重点。
生动的语言往往伴随着自然、亲切的表情流露。
还要使用比喻,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教师的所见所闻,让学生感到真实、亲切。
由于地理事物分布范围很广,许多事物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因此,要经常收集有关地理事物的资料,如游记、新闻报道、诗歌、名家论述等等,将资料中文字描述进行加工整理,转换成生动的口语讲给学生听。
地理教学语言不同于艺术语言,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虚构、有夸张。
而地理教学必须尊重事实,不得有半点儿虚伪和做作。
地理教学语言既要借鉴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优美朴实的词汇及众多的表现手法,又要剔除其中不够严谨科学之处,切不可生搬硬套。
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决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
讲得“像”,讲出了意境,就是好的地理描述。
地理教学语言又不同于书面语言,许多书面语很美,但平常说话时却很少使用。
要将书面语转化为上口的语言,使教师讲起来顺口,学生听起来动听,优美生动、朴实自然,才利于与学生交流。
要少引用文言,引用后一定要通俗地解释。
地理描述又可分为地理现象描述和地理景观描述。
地理现象描述一般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如地点、事物的形态或运动变化的强度、影响的范围、产生的后果、发展变化趋势等分别讲清楚,常用科学数据加以引证,或者选择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
比如烈风是南极大陆气候特点之一,可以这样描述:“南极大陆一向以多暴风雪著称,一年之中8级以上的大风日就有300天,一般风速达17~18米/秒,沿岸风速常达45米/秒。
法国一个科学考察站曾经观测到100米/秒的最高记录。
这个速度已经达到12级风的3倍。
这里终年狂风怒吼,狂风卷起地面上的积雪,铺天盖地而来,极为强烈。
假如你把一根发锈的铁链放在风口里,不到两天就被吹得发亮,像全新的一般。
因此,南极洲又被称为世界的‘风极’。
”地理景观描述要将地理要素的种类、形态、关系、结构,以及时相变化介绍清楚。
要变化观察的角度,从地面、内部或站在高处、远处、空中进行宏观、微观描述,把学生带入地理情境之中。
地理景观描述也常常使用数字和典型事例。
比如讲到尼亚加拉瀑布就可以这样描述:“‘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是‘雷神之水’的意思。
人们在距离瀑布十多千米的地方,就能听到它那隆隆的水声。
到了瀑布跟前,登上美加两国界河上的虹桥眺望台,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的场面尽收眼底。
尼亚加拉瀑布犹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
浪花飞溅,瀑布上空形成一团团如云的白雾翻腾喷涌,如果在晴朗的日子,常常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总宽度达1200米以上,水帘的平均高度超过50米,宽阔的瀑布好像一幅白色纱慢,倒挂于蓝天白云之下。
瀑布分属于美、加两国,被一个绿树成荫的小岛—山羊岛分成两段,这个小岛是两国的分界,岛的东侧属于美国,岛的西侧属于加拿大,巨大的水流大部分流入加拿大。
”地理教师在讲述地理概念、特征、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时,常常使用论述性语言。
这种语言逻辑性强,要求简练准确、层次分明,注意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进行科学的判断、推理和精确的分析、概括,用理性知识统帅地理事实材料,做到有论有据。
这样,学生听起来才会脉络清晰,具有整体感,而不致产生零乱、互不相干、支离破碎的“拼盘”感觉。
比如北京三十一中王春元老师在讲述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就很成功。
教师: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图)青草——绿色植物,生产者。
兔子——植食动物,消费者。
鹰——肉食动物,消费者。
还有阳光、土壤等非生物环境及分解者。
这些生物,特别是动物,它们围绕着食物会发生什么关系呢?学生:兔子吃青草,鹰吃兔子。
教师:对!这里兔子是初级消费者,鹰是次级消费者,它们围绕着食物发生了吃与被吃的关系。
池塘中有大鱼、小鱼、河虾、硅藻(我们通常说的河泥),哪位同学说说,它们围绕着食物又会发生什么联系?学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河虾,河虾吃硅藻。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资泥。
大家看!生态系统中的动物通过吃与被吃将绿色植物生产的能量依次传递:青草将能量传递给兔子,兔子将能量传给鹰;硅藻将能量传给河虾,河虾又传给小鱼,小鱼又传给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