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的石狗文化
广东雷州半岛石狗造型艺术探析
广东雷州半岛石狗造型艺术探析作者:陈友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8年第09期广东雷州半岛石狗雕塑是广东雷州半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的一部分。
其所包容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形态代表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群的本源审美观,更是雷州人的民族精神和气质感情的体现。
至今在广东雷州半岛保留了上千年的石雕艺术,它是雷州半岛地区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
它倾注了雷州半岛各民族的情感和智慧,体现了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向往,是雷州民众宗教信仰的载体。
它承载着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民俗文化的见证,也是我国民俗文化,雕刻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雷州半岛石狗产生的文化背景与功能“雷州半岛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在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
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有人类在居住。
”雷州先民以南越土著文化为基础,以中原文化、福建文化、荆楚文化为主导,与各种外来文化经过长期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体系——雷州半岛文化,石狗雕塑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雷州半岛的石狗造型雕塑始于南蛮族的石狗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志’,是原始社会最普遍的宗教崇拜形式之一。
图腾信仰者坚信人类群体与作为图腾象征的某种自然物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超自然的血缘关系。
他们常常把图腾作为本民族或氏族的标志,敬奉该图腾物类为自己的先祖,而且相信其具有超自然的神力,会对本氏族成员起保护作用。
”春秋时期,楚灭越,越人迁徙雷州,与俚、僚人杂居,为雷州古百越族,古属“百越之地”,俗曰南蛮。
“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隋唐时期是“俚僚”之称谓,“南蛮杂、与华人错居、日蜓……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
古百越族以农耕为主,辅之以狩猎,狗既忠实又具灵性,能看家捕猎,保护农稼和人类,因而逐渐形成共同对狗的崇拜。
古部族“狸、獠、猺、獞”均以“犬”为部首,正是狗图腾崇拜的历史见证。
这个奇特的地方,将石狗视为图腾,却爱吃狗肉!
这个奇特的地方,将石狗视为图腾,却爱吃狗肉!在这里,供奉石狗,可以求平安、求雨,也可以祈生育,甚至又可以成为惩罚的对象。
却一直都是不入流的动物。
但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狗却是当地人民数千年来的图腾,石狗成为雷州半岛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文化代表,但在这个十分崇尚石狗文化的地方,雷州白切狗、雷州羊狗煲又是当地名菜,这是怎样一种矛盾?雷州石狗到底又是怎样一种文化?随我去雷州三元塔景区石狗陈列馆看看,也许会略知一二。
雷州石狗陈列馆是全国独一无二石狗文化博物馆,石狗在雷州不仅仅只是雕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也是岭南传统文化里的一朵奇葩。
雷州的石狗文化源自先民部族的图腾,古代的雷州,是荒蛮之地,瘴气浓重,人气不旺,为生儿育女增加人口,体魄健壮的狗逐渐受到人们的崇拜,人们雕刻出高大威猛,带有硕大生殖器的石狗进行祭拜祈祷,刻石狗、拜石狗、游石狗逐渐成为雷州半岛独特的文化。
在文革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
但即使这样,不完全统计,雷州半岛遗留的石狗仍有近万只。
目前,湛江、雷州等地博物馆收集到的石狗已有近500只,绝大部分石狗散落在乡野荒郊、村头巷尾,掩埋地下,或由村民自行保管。
湛江博物馆、徐闻博物馆都能看到石狗的踪影,但石狗最集中的,恐怕还是雷州三元塔景区内的石狗陈列馆,这里陈列着被称作“雷州兵马俑”雷州石狗200多只,只只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古雷州是古越族俚、獠、傜、僮、苗、黎人聚居之地,百越部族都有各自的崇拜图腾,俚人以狸(野猫),僮、苗人以猫为图腾,傜人先以盘瓠为图腾,后又以犬为图腾。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百越人杂居相处,各部族的图腾也逐渐融合,狗图腾崇拜成为雷州石狗文化的源流。
如果你有机会去到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三元塔景区还是不应错过的,这里不仅能够登塔俯瞰雷州,更能参观全国惟一的石狗陈列馆。
三元塔景区入口左边就是石狗陈列馆,这里陈列着收集自雷州半岛各地的200多只石狗。
有关雷州石狗文化的调查报告
有关雷州石狗文化的调查报告雷州石狗文化是指位于广东省茂名市雷州市境内,传统上以制作和出售石雕狗著称的特殊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形态尤以其地域性和民间性为特点,其历史渊源悠久,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本次调查旨在进一步探讨这种特殊文化现象的现状、发展和影响,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可参考的信息和数据。
一、调查目的1、了解雷州石狗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探究雷州石狗文化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3、分析雷州石狗文化的影响和挑战。
二、调查方法1、文献调查: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
2、实地考察:前往雷州市,考察当地的石雕狗制作工艺和商业模式。
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雷州石狗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三、调查结果1、历史和发展雷州石狗文化起源于清朝时期,据传始于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
当时当地居民常用石狗来守护房屋或墓地,以此为起点逐渐兴起了制作和销售石雕狗的行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雷州石狗文化从最初的黑色火山岩石制作逐渐发展到了使用当地山区的洪雅石料,工艺上也逐步增加了雕刻和打磨技巧,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2、当地文化地位雷州石狗文化在当地的文化中拥有特殊的地位。
这种独特文化现象既是当地民众文化传承和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许多当地民间文化活动中都有雷州石狗文化的影子。
3、影响和挑战雷州石狗文化作为当地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除了具备传承和发展的动力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影响。
a.商业化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家开始将雷州石狗进行商业化开发,制作量和种类也开始增加,但这种商业化趋势显然缺乏对雷州石狗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b.生产技艺丧失:随着机械化生产的逐渐普及,部分传统手工艺人已经放弃了这项手工艺,使得工艺技艺面临着丧失的风险。
4、民众认知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民众对雷州石狗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表示肯定和支持,认为这种文化现象是当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既可以弘扬当地文化,也可以发展当地经济。
雷州石狗
2011年期末论文人类文明与发展任课老师:XXX学院:教育学院上课时间:周二,1、2节学生:XXX学号:XXXXXXX班级:应用心理二班雷州石狗摘要雷州石狗享誉一方,素有“南方兵马俑”之称。
它的数量之多与形态之异让雷州人民为之傲。
它不但是多民族民俗文化融合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宗教信仰色彩,而且是雷州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与大胆的艺术创作的的历史见证。
关键字雷州石狗数量形态想象力艺术引言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有个叫雷州的地方,在雷州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的地方雕刻着昂首咧嘴、含笑露善的石狗,它们如司仪迎宾,又被人称为“司仪神”。
它们是雷州人的图腾,雷州有古老的传说,雷神爱惜万物,怕太阳把万物晒枯,常派遣天狗去食太阳,有“日蚀”现象就说是“天狗食日”。
各自图腾文化的融会贯通,对雷神的崇敬,对狗图腾的崇拜,成为俚僚僮人的共同信仰,因而逐步形成并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石狗文化。
石狗的起源关于石狗的来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据说约在殷周年代,从黄河中下游南迁的俚、僚、瑶、僮等少数民族聚居在雷州较早的先民生活十分落后,因为上古雷州是个蛮荒之地。
人们一般在疾苦生活中会寻找一些东西作为精神的寄托,比如图腾就是其中一种。
当时的瑶族信奉“狗”当始祖,“石狗”成为图腾标志,直至后来瑶汉同化,也一直沿袭下来。
经过历史的变迁,石狗文化就不断发展形成今天雷州民俗文化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奇观。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落后,上古雷州人气不旺。
为传宗接代,雷州人开始崇拜体格健壮的石狗,还雕刻高大威猛、带有硕大生殖器的石狗进行祭拜祈祷。
【1】若生得男儿则认为是石狗显灵,常来祭拜感谢石狗,有的甚至把孩子唤为“狗儿”。
不灵验的则认为是自己祭拜不够、不够虔诚,无法感动狗神。
石狗还被人们用作求雨之神,雷州两面临海,气候非常独特,降雨量较少,所以旱情常见。
有旱情时,石狗就被抬游坡求雨。
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谓对于石狗的来源真是五花八门啊。
雷州石狗民俗文化探源
邕 、 琢 , 代 的苏 轼 、 辙 、 纲 , 王 宋 苏 李 明代 的汤 显 祖 等
名 贤显 宦 留迹其 间 。李 纲 的《 次雷 州 》 :华夷 图上 诗 “ 看 雷州 , 里孤 城据 海 陬 。评迹 漂 流递 如许 , 万 骚坛 拟
赋 畔牢 愁 。汤显 祖 的《 ” 白沙 海 口出沓 磊 》 :东望 何 诗 “ 须万 里 沙 , 溟初 此 泛灵 槎 。不 堪 衣带 飞 寒色 , 浪 南 蹴
瓠 得 女 , 而走 人 南 山 , 负 止石 室 中。所 处 险 绝 , 人迹
荒 蛮偏 僻之地 、 流放 之所 , 们对 于这 里几 千 年流 传 人
下来 的 民俗 文化 知 之 甚 少 。在 漫 长 的历 史 长 河 中 ,
一
不 至 ……经 三 年 , 子 一 十二人 , 男六 女 。磐 瓠死 生 六 后 … …帝顺 其 意 , 以 名 山 广泽 。其后 滋 蔓 号 日 赐 ‘ 蛮夷 ’ ”1神犬 磐 瓠 的传 说 至今 还 在 瑶 、 等 少数 。[ 畲 民族 中流传 , 存 的《 图》 狗 皇史 图 ) 《 皇歌 》 现 祖 ( 、狗 的 故事 情 节与 古籍 记 载一 脉相 称 。 据吴 建华 引《 祖 志 》 载 : ( ) 西南 七 里 , 雷 记 “雷 州
民族 民俗 文化 中不可 多得 的文 化瑰 宝 。其 中石 狗 艺
术在 这 一文化 宝 库 中弥 足珍 贵 。
一
有村日‘ 院’ 白 。其 居 民 陈 氏 , 诀 者 … … 铁 业 捕 讳
猎 , 有 九 耳 异犬 。耳 有 灵 机 , 出猎 , 卜 养 每 皆 诸犬 之
耳 … …至 陈朝太 建 二 年 ( 7 ) 辛 卯 , 月 初一 日出 50 , 九
雷州的石狗讲解
个神话。但是,说湖光岩是天崩地陷而成却一点也不 假。据科学考证,它正是20万年前熔岩爆发凹陷而成 的。它的诞生过程比神话描绘的更精彩,更壮烈。它 那斑驳的崖壁就是火山爆发的最好见证。我国有四座 火山湖泊,其中镜泊湖和五大连池是熔岩阻塞河道而 成,称为火山堰塞湖,只有长白山天池和湖光岩是火 山口湖。 各位也许会问,难道中国只有两个火山口吗? 当然不是,我国有许多火山口,但只有天池和湖 光岩具备成湖的条件。长白山终年积雪,源源不断的 雪水给天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湖光岩的爆发口在地平面以下300多米,岩浆回 落形成的“湖底”仍然低于海平面,于是,丰富的地 下水就成为湖水的主要来源。 在地质学上,象湖光岩这样的火山口湖称为“玛 珥湖”。
雷州的石狗
随着时代的发展,雷州先民对狗又赋予了种种神奇的传 说。 传说南朝陈代(陈太建年间),古合州城西五里白院村 的陈钅共,以打猎为生,养有九耳异狗。一日,这只狗 九耳齐动,陈氏便邀其邻十多人到州北的乌仑山打猎, 结果,异狗从地里挖出一大卵,陈氏便抱回家中。翌日, 一阵雷电将卵劈开,跑出一个两掌分带有“雷”、“州” 两字的男孩,后为陈氏养育,取名陈文玉。由于德才兼 备,唐贞观时,被任为雷州首任刺史。他精察吏治,爱 抚百姓,稳定雷州。后人为他立庙塑像祀念,尊其为 “雷祖”,而狗也随之神化为“呈祥灵物”,受到崇拜。
雷州两面临海,气候 独特,降雨量较少, 旱情常见。解放前, 效仿抬石狗游坡求雨 的事在雷州屡见不鲜, 这种仪式在雷州“石 狗坡”举行最多,规 模较大,参与人员有 时多达二三千人。
湖光岩的传说
湖光岩的传说与来历: 相传原先那里并没有湖,却是宁、托两条村庄。宁村 有母子相依为命,不幸儿子打柴摔死了,老妈妈哭得 死去活来。在朦胧中,看见有一头小白牛来代她儿子 耕种,从此,地里便自动长出粮食。有一年大旱,白 牛又悄悄将食物叼到老妈妈家。村民发现了白牛,竟 宰掉分给各户充饥。老妈妈知道后,伤心痛哭,把牛 肉扔回去。说来奇怪,牛肉却腾空飞向村外,老妈妈 跌跌撞撞追上去,天上又落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根竹枝给她。追到村 外桑田边,牛肉忽然不见了,紧接着雷电骤起,随之 天崩地陷,村庄变成了江泽。老妈妈情急之下,把竹 枝插入田中,雷电顿时停息,洪水也渐渐减退,留下 了一片清丽湖山。这就是今天的湖光岩。
雷州石狗的文创设计研究
96雷州石狗造型一直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并非源自单一犬属的写实。
[2]所以雷州石狗并非如其名那般是大家印象中的狗的模样,而是带有各式文化融合的一、雷州石狗的艺术特征分析“在雷州半岛上,放眼古城门、村口、古道、巷口、门口、水口或古墓前,定会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用玄武岩石雕刻而成的石狗”。
[1]那便是雷州石狗,是骆越族“盘瓠”崇拜与汉族“石敢当”习俗的结合物,是在雷州的社会历史与自然条件下,多民族文化融合且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产物。
雷州石狗素有“南方兵马俑”之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4年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
痕迹,似狗非狗、似狮非狮的形象。
因为安放的地方不同,故而雷州石狗的功能也就不同。
雷州石狗形态多样且历时久远,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打制工具的愈发精细与人们技艺的加强,雷州石狗也在每个不同时期进行着或多或少的改变,其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大约春秋至秦汉时期,中期——隋唐至宋元时期和晚期——明清时期。
按照雕刻表现风格来讲,大体上雷州石狗分为具象型与抽象型。
如果按照石狗的社会等级区分,雷州石狗分为文相、武相和文武相。
从造型动态来区分,雷州石狗分为蹲式、站式、坐式和伏式。
因为社会功能的不同,雷州石狗分为图腾崇拜、呈祥报喜、守护神灵和司仪宠物。
最常用的是按照造型外貌特征来分,可分为百物混沌型、人格化型和狮象型。
[3]Design and Research of Leizhou Shigou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雷州石狗的文创设计研究文 林月婷 陈增辉 王琪 刘彦彤 通 讯 作 者 徐佳(广东海洋大学艺术设计系) 图林月婷瓣纹。
宋元时期,汉闽人迁雷,带来了汉文化与道教宗教信仰。
[5]雷州石狗也融入了道教文化,身上刻有石敢当、八卦图、照妖镜等装饰物件,胸前刻“麒麟在此”“招财进宝”“皇”“泰山”等,雷州石狗具有了麒麟的兽角,脚踩绣球、灵蛇、帅印、雷鼓,口含法绳,身上刻有铜钱纹、如意纹、龟背纹等。
雷州石狗文化
展览形式:
展览馆的陈列室是建筑设计的中心环节,陈列室的布 局形式根据陈列内容确定,可采取整体连续式、平行多线式 或分段连续式,但都要有系统性。参观路线明确,避免了迂 回交叉。参观路线适当,中间二楼有休息的茶馆。陈列室与 交通枢纽(门厅、过厅、休息厅、楼梯等)之间的联系方便。 出入口要明显,室外交通道路要顺畅,运输路线没有干扰到 参观路线而是作为单独的存在。陈列室坐北朝南,有很好的 采光,但又避免了阳光直射展品。充分利用陈列墙面,使采 光口不占或少占陈列墙面,以加大有效展览面积。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
展厅的布置形式和游览路线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
顺流线路: 陈列室出入口分别在陈列室两翼,人流具有明确的顺 序性和连续性.展出设施多采用版面陈列与橱柜陈列.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
展厅平面基本尺寸: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
视线要求:
h展品高度mm d视
距mm
d/h
3500 h
26°
800
d
1500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
一.房间组成及功能分析 1.房间组成:
门厅、休息厅----小卖、售票、存衣、厕所 展厅----室内展厅、室外展场 办公室----办公、学术研究、资料室 库房-----库房、技术处理
2.流线
观众流线 展品流线 内部工作人员流线Βιβλιοθήκη 展厅库房 展品 管理办公室
3.功能分析
门厅、休息厅 功能关系示意图 内部工作人员 观众
展览理由:
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 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很可惜,在文革期间,石狗被视为 “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 沙、河渠,难觅其踪。 雷州石狗乃全国罕见雷州半岛石狗艺术源远流长 雷州石 狗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 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是一份独具地方特色的珍贵文化艺术遗产。 本文探讨了雷州半岛石狗雕刻艺术的分布、产生、用途、造型特 点以及艺术特色。 雷州石狗雕刻艺术是雷州半岛上的一朵艺术奇葩。雷州石狗 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且历史悠久,数量众多, 分布广泛,内涵丰富,独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在全国绝无仅有, 是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湛江特色的民族文化_750字
湛江特色的民族文化_750字湛江——一个景色美丽而又文化独特的地方。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
它是沿海地区,它有优良的港口,它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雷州半岛。
在湛江雷州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石狗。
它布片于雷州的每一个角落,如在古城门、古通、门口……往往会有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用雕刻成的石狗,在是原,这一角色一般由石子来扮演,而雷州,切是狗儿居上,可知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关于对石狗的崇拜传说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某年代,有一支少数民族从黄河中下游迁移到雷州后,就受尽大旱之灾,于是人们想到天狗吃日,想引起天狗,借天狗射过此难,就这们人们出现了狗崇拜。
另一个关于石狗的著名传说是:唐代时,雷州人陈文玉被任任剌吏。
他精察吏冶,爱抚百姓,稳定雷州。
后人为他立庙塑像纪念,尊具为“雷祖”。
而据说“雷祖”的出生与一只九耳朵有关,托这位德政昭彰的地方官的福,狗也随之神化为“呈祥灵物”,受到崇拜。
自那以后,雷州区域的历朝能工巧匠打造了上万只石狗,摆放各处,为家族,为先祖充当“守护神”。
每逢初一,十五,雷州人还早晚烧香奉祀石狗,以镇邪去魔,保境安民。
这些石乃无价之宝,它们是雷州人的艺术精华。
其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
这雕刻风格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有研究社会文明,历史沿革的价值。
雷州石狗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别多,地域形、时代形、象形、人格形等。
各个造型类别的石狗特征鲜明,独具特色,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
比如秦汉的雏形石狗,线条单调,艺术粗糙;精代的石狗,其头部留着辫子;在海边的石狗,石狗背穿叶网纹,脚踏渔网,这些是以打鱼为生的生活的反映;雷州城北大的大石狗、座高约2。
5米,以其高大威猛来保卫城镇;雷公庙前的石狗则是镇海用的,它的尾巴似锚,当地渔民希望自己遇到大风大浪时有这根锚的保护……2004年,蕴含厚重民俗文化的湛江雷州石狗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中,我省唯一入选的。
若你有闲时,不妨也到雷州一游,看看这群憨态可掬的石狗,领略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妙趣吧!湛江这个美丽而文化又独特的地方欢迎你的到来。
雷州民间的工艺品,介绍特色,条理清晰生动作文450字
雷州民间的工艺品
雷州石狗雕刻艺术是雷州半岛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从造型艺术观察,大致可分原始类型、写实类型、抽象类型、人格化类型和狮象类型,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粗犷、古朴、典雅到雍容华贵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进程,是雷州的历史变迁,社会文明与民俗文化相融会、升华的体现。
一、具象型。
运用写实手法雕刻,具有狗的基本特征:五官、躯体等都有明确的表现,大多呈蹲坐状。
二、抽象性。
不对头、脸等面部写实,而是用精炼的线条雕刻出形态。
三、人格化型。
鼻子、嘴巴、眼睛、眉骨等处的刻画很像人类,并赋予其人的各种面部表情。
四、百物混沌型。
各部落的文化凝聚于石狗造型上,具有百物之形的特点。
一般没有具体五官的刻画。
五、狮象型。
数量最多,形象类似狮子:头部圆润硕大、眼窝深陷、眼球突出,张嘴吐舌或口衔玉珠。
也有雄性踩绣球、雌性踩小狗等造型,项部饰有铃铛。
雷州石狗遍布城乡,通常镇守村头、巷口、河旁、庙侧等地方,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且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内涵丰富,独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是研究雷州半岛古代民俗、民族融合、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全国绝无仅有,也是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雷州石狗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析
论文题目:雷州石狗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析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技工院校教学研究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是否曾获奖:雷州石狗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析摘要:雷州石狗是雷州半岛民俗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但是很少被人知晓。
通过调查雷州地区市场现有的当地文化创意产品,发现当地文化民俗的创意产品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帮助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鉴于此,本论文针对雷州半岛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充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并将设计思路加以实施,打造雷州地区石狗文化品牌,宣传石狗民俗文化;开发石狗文化旅游产品等。
以雷州石狗民俗文化为核心,树立具有影响力的视觉品牌,帮助当地文化产业丰富文化资源,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关键词:创意设计技能竞赛;民俗文化;创意产品一、选题背景本研究立足于2019年广东省“美丽乡村杯”创意设计技能竞赛实施方案,以民俗文化为载体,设计文化创意类产品,反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巨大进步。
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是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题,民俗深化、乡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民俗文化创新与现代技术融合。
在技术不断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大众对文化产业产生了兴趣,“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推动文化繁荣,促进融合创新”等近十几届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主题,都在围绕着文化、科技与创新,面临趋势导向创新,在交融与碰撞中寻找着契机。
雷州半岛是古越族俚、獠、傜、僮、苗、黎人聚居之地,百越部族生活居住的地方,每个族群都有各自的崇拜图腾,他们在雷州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多样的社会民族民俗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下,对各自原先的图腾崇拜经历了保留、演绎与融合。
雷州石狗在雷州地区是多民族民俗文化融合的产物,其雕刻艺术是雷州半岛上的一朵艺术瑰宝,是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雷州石狗作文
雷州石狗作文
我家乡的雷州半岛上有一块巨石,叫“石狗”。
传说是唐朝末年一位名叫杨定保的将军在雷州半岛上的村庄建起了一座镇海楼,当地村民为了感谢他,就在镇海楼前建了一座“石狗”来纪念他。
我觉得石狗是很忠诚的,所以我很喜欢它。
你知道石狗为什么叫“石狗”吗?因为雷州半岛上的人认为它是天底下最忠诚的动物。
当地人为了让石狗“服务”于他们,就给它穿上了一件黄衣服。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们给它穿上一件黄色的衣服呢?爸爸告诉我:“因为它是石做的,又是守护这里的,所以人们才给它穿上了黄色的衣服。
”
石狗每天都像一个卫士一样守护着镇海楼和村子。
在夜晚,石狗总是睁着大眼睛,竖起耳朵警惕着这里。
当有坏人来时,石狗就会冲上去与坏人搏斗。
如果有人问我:“你觉得石狗怎么样?”我会回答:“石狗是很忠诚的!”
听大人们说,镇海楼修建后,雷州人发现镇海楼里经常有蝙蝠出没,而且经常会看到一个怪物在镇海楼里转来转去。
—— 1 —1 —。
论雷州石狗崇拜变迁与民族格局之关系 广东文史
论雷州石狗崇拜变迁与民族格局之关系广东文史作者:刘岚李雄飞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接徐闻,可通海南岛。
在封建时期,雷州一直被作为郡府道治所在地,因战略位置重要而享有“天南重地”之称。
文物遗存相当丰富,经国家、省、湛江市及雷州市颁布保护的文物单位就有128处。
石狗就以其庞大的遗存数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学术界誉为“南方的兵马俑”。
目前,关于石狗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雷州石狗的年代鉴别,造型艺术分类和雷州石狗的文化起源、演变、影响及文化价值等方面。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雷州石狗崇拜是以原始图腾崇拜为根源,以生殖崇拜、守护神崇拜为后续生成主体,具有多重性的、特征鲜明的区域民俗文化事象。
从图腾禁忌的角度来看,石狗作为雷州人的图腾,是应得到尊崇和膜拜的,杀狗、吃狗肉应被禁止。
但事实上,雷州存在既崇狗又吃狗肉的现象,本文将结合有关史料、文物发现及相关传说,从民族变迁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一诠释。
一、民族的变迁讨论雷州民族变迁的问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雷州古代少数民族变迁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汉族入迁的情况。
雷州古代少数民族的变迁可以概括为两条道路:其一是外迁,其二是汉化。
汉化是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而完成的。
(一)雷州少数民族的变迁雷州,唐虞时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为百越族聚居之地,春秋战国为越、楚共同居地。
秦之前,生活在这里的部族被统称为“百越”族,秦时称“西瓯”、“骆越”,汉代称“乌浒”,晋代演化为“俚”、“僚”两个部族。
后“俚、僚”又继续分化出“黎”、“僮”、“侗”、“苗”、“瑶”等部族。
黄现璠等合著的《壮族通史》认为“僮”是由“俚”、“僚”发展而来,“俚”、“僚”由“乌浒”发展而来,与笔者看法一致。
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壮族。
明朝末年,邝露在《赤雅》中就提出“狪(即侗)亦獠(即僚)类”。
侗族由僚族演化而来亦可证。
“苗”源于“僚”。
古“僚族”擅长织布,《汉书·地理志》载:“粤地……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处近海,多犀、象、毒冒(即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
雷州石狗
雨 。八十年代初 , 我不记得那里曾经有好多缺 耳 断腿 的石 狗 , 但 是 时 隔 三 十年 , 石 狗 的踪 影 难觅 , 石狗祈雨也成为传说。而附近的雷祖祠 的门前 , 立着两尊威武 的狮子 , 这还是 叶美三 师傅 的作 品。石 狗是 雷 祖 的保 护 神 , 我不 明白
当时 为什 么 不设 计 两尊 石 狗守 在 祠 堂前 , 而 是 安放 了两尊 狮子 , 这 与雷 祖 诞生 时 由神狗 护佑
者 见仁 智者 见 智 。观者 的灵 魂 在颤 动 。它们 是
为神 , 至唐代雷祖陈文玉的诞生可说是造神造 到 了极致。 雷祖陈文玉的诞生相传得益于九耳 狗 发 现石 卵 , 雷 祖 陈文 玉 就是 从 这 块异 石 里蹦 出来的。他左右手分别刻着“ 雷” 与“ 州” 两字 ,
雷 州 因此 得名 。灵 狗发 现 了雷 祖 , 并守 护 着 雷 祖长大 , 于 是狗 更 被 古雷 州 人视 为 护佑 他 们 的 神灵了。 狗 在 一万 六 千 年前 就 已经 被 人类 从 野 生 狼类 驯化 成 家 畜 , 它 帮 助 人类 看 家 护 院 , 或 狩 猎, 或成 为牧 羊犬 。 在现 代社 会 , 它 还在 发挥 着
◆文史 杂咏 4 ' 5 A N wE N1 3 A 1 . J I A
雷 州石狗
●符 昆光
我是 土 生 土长 的 雷州 人 , 因此对 雷 州 石狗
司空 见惯 。不论 田头渠 首 、 村头 巷 尾 , 还是 门 口
以表其 界 , 雷 州 半 岛成 为楚 国 的势 力范 围。至
汉代 , 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平粤 , 略地至雷 , 带
2 0 1 5 /1 2 S A N WE NB AI J l A 5 3
雷州石狗的艺术形态及文化内涵研究
匕麹址丨ART PANORAMA②专攵利艺术广角雷州石狗的艺术形态及文化内涵研究刘世军,林欣欣(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摘要:雷州石狗是在原始部落时期盛行的动物崇拜的基础上,依托当地雷祖神话,集佛教、道教两家文化之大成的时代产物O雷州石狗造型工艺绝佳,艺术形态多样,是罕见的灵石崇拜的代表。
石狗艺术造型的不断衍变中,留下了古越族迁徙及交融的印迹。
本文主要就雷州石狗的起源、石狗艺术形态的演变、以及其所具要的文化行,雷州石狗的参考。
关键词:雷州石狗;动物崇拜;图腾;雷祖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1)07-0147-02《礼记•王制沖说:“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巴雷州古时属交趾,处于大陆最南端,古时长期为百越族聚居之地,古称南蛮徼服。
《雷祖志》有一段这样记载雷州:“州旧有皤、'、恫猿……。
”古代雷州先民都加“犬”旁命名其部族,正是因为犬是他们图腾崇拜文化的标志。
他们借助犬当作,,这个部族的民族图腾石狗在雷州半岛的村、庙宇、古、是。
这的艺称为雷州石狗,是地区民,更称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屈指可数的瑰宝。
1传奇色彩下雷州石狗的源雷州石狗长的,地方部族样的文化,有较强的地。
在寸雷州石狗时,可以发现这一的民俗文化的是禺然的,而是因作的。
1.1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图腾”一词源自北美阿尔贡金人方言的音译,表示他们与图腾所代表的神灵同宗同族,。
石狗崇拜的大程度上依赖于原始部族根植的图腾崇拜思想。
雷州半岛原始部族崇拜划一经历了复杂长的过程;最终,狗图腾崇拜在残酷的文化角逐中留存了下来耳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伏羲考沖说:“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族的老祖!,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
给他们供给食物,驱除灾祸,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他们趋吉避凶;如果它是一种毒虫或猛兽,那更好,因为那样能为儿孙们尽防卫之责”%雷州石狗是图腾崇拜的,雷州们正是趋吉避凶,尽防卫之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教信仰也日益淡薄,然而时至今日,唯石狗崇拜传统尚存。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粤西雷州石狗南方的“兵马俑”素材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粤西雷州石狗南方的“兵马俑”在广东雷州半岛,石狗是最有灵性的东西,当地先民的灵犬崇拜,随处可闻,它已成为雷州文化的根系,众多的节庆,都闪烁着石狗的影子。
有这样一首雷州民歌:“力大拿你作比试,乞雨罢了还抽它,扶正祛邪有份量,巷中河沿年过年。
”它唱的就是石狗。
雷州境内现存的古石狗约有二万只左右,年代较早的石狗是南北朝时期古雷州州治旧址附近的“石狗坡”的石狗,距今约有一千四百多年。
目前,仅湛江、雷州等地博物馆收集到的石狗已有一千多只。
它们大小不等,有的咧嘴含笑,有的憨态可掬,有的面目狰狞,有的鼻大耳肥,或坐、或蹲、或伏,形态各异,年代久远,世界绝无仅有,堪称南方“兵马俑”。
据史料记载,雷州石狗起源于殷周年代。
当时从黄河中下游南迁的俚、僚、瑶、僮等少数民族聚居雷州半岛,由于文明程度与生产力的落后,需要依托某物种作为图腾祈求庇护,而其时的瑶族信奉“狗”当始祖,“石狗”便成为图腾标志。
自汉末至五代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特别是到了唐宋时期,大量福建人迁入雷州,瑶、汉融合,对狗的图腾崇拜愈演愈烈。
他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狗能够“看家守门”的特点,而把“石狗”神化为“守护神”,安放在村口、门口,用以“镇邪避灾”,并一直沿袭下来。
此外,上古的雷州,是一块荒蛮之地,瘴气浓重,人气不旺,为生儿育女,增加人口,从古至今,体魄健壮的石狗最受雷州民众的崇拜,于是便雕刻高大威猛、带有硕大生殖器的石狗进行祭拜祈祷,若有灵验,又前来答谢石狗,还祈求其保佑小孩平安长大。
直到现在,当地一些抱孙心切的老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捧三碗番薯汤或三碗饭与一块猪肉,偷偷地向石狗烧香求拜。
雷州石狗是古代多民族民俗文化大融合的产物,它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呈祥灵物”到“守护神”的演变,时至今日,已形成、发展为独具地方民俗的石狗文化,具有厚重的民俗信仰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雷州半岛石狗崇拜现象起源研究
雷州半岛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是古代土著文化,楚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地,多元文化的相汇共同孕育出了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雷州文化,其中最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当属于石狗文化。
石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石狗崇拜,它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石狗的崇拜。
在古代,人们用当地最常见的花岗岩雕刻出简陋的狗模型,并且在石狗面前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祈祷石狗能够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
一直到今天,人们对石狗的崇拜仍然是有增无减,形状和功能各异的石狗雕像遍布整个雷州半岛,其数量庞大而不可数;每逢初一十五,人们都会举行石狗祭拜仪式,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有不少人给新生儿取“狗儿”、“狗仔”、“狗娃”等小名,给小孩戴狗仔帽、穿狗弄衫等,寄希望于石狗神灵能够保佑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
这些现象都体现了石狗崇拜意识已经成为当地一种文化基因,它深深地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探明雷州半岛石狗崇拜现象的起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雷州半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百越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们对雷州文化的理解,充分领略雷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地理环境产生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不同的气候类型会塑造出不同的民族性格,“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1]东南沿海地区的百姓靠海吃海,世代以海为生,因此妈祖庙和龙王庙的数量众多,常年都是香火旺盛。
这些都体现了客观物质世界对人思想意识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同样,外在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古代雷州半岛土著居民石狗崇拜观念产生的重要催化剂。
雷州半岛背靠大陆,三面临海,纬度低,常年湿热多雨,森林湖泊密布,自然地理环境比较恶劣。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羮饭稻鱼,或火雷州半岛石狗崇拜现象起源研究郭伟精(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2X(2019)02-0062-05雷州半岛石狗崇拜现象是当地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文章在综合考察古代雷州半岛自然地理环境、历代史书、地方志和文人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雷州半岛石狗崇拜现象主要有四种起源:地理环境产生论;图腾崇拜产生论;槃瓠起源说;雷祖诞生说。
湛江
湛江“石狗”与“食狗”文化雷州石狗是湛江雷州地区人民依据民俗文化需要用石头雕刻成狗的形象,并用其作为“守护神”接受乡人们顶礼膜拜,祈福消灾的物品。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凶猛威武,目露凶光;有的含笑露善,憨态可掬;常常被树立在村口边、大树下、码头旁、祠堂外等人多显眼的地方。
关于石狗的由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说的是有一头被描述为“养有九耳异犬,耳有灵机,每出猎,皆人诸犬之耳。
一耳动则获一兽,二耳洞则获二兽。
获兽多寡,与耳洞之数相应,不少爽焉”的“九耳狗”助陈文玉(后来的唐合州刺史)降生、成长。
由于陈文玉为官期间,精察吏治,爱抚百姓,稳定雷州,令人民安居乐业。
所以倍受人民爱戴。
在他死后,后人为他立庙塑像以作祭祀、纪念,尊其为“雷祖”。
而与之相伴带有神奇色彩的“狗”自然也因护主有功,被神化成“呈祥灵物”受到人们的崇拜了。
既然“狗”已成为了“神物”,受到人们的膜拜,可想而知:古代的雷州人民是不能骂狗、打狗,更不能杀狗、吃狗。
否则就是对“雷祖”陈文玉的不敬,对“灵狗“的不敬,且将会受到上天的严厉谴责。
当然实际上现在情况可不同了。
狗在古代被视为“神”而“骂不得、打不得、更吃不得”。
如今也成为了“湛江十大名菜”之一,被摆上了餐桌。
谁说“狗肉上不了席”?在湛江,狗肉就由“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食品被端上了正菜之列。
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食犬,体服供撰,凡本草所用,皆食犬也。
”且我国中医认为吃狗有多众好处,具有:安五脏、益气、暖腰膝、壮力气、补血脉等功效。
湛江人历来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狗,并无时令之分。
夏至吃狗,以热压热;冬至吃狗,驱寒进补、祛湿御寒。
甚至民间有“将钱买被子盖不如买狗吃”之说。
这些都体现出中医所认为的狗肉之进补功效。
正宗的湛江白切狗,必是挑选嫩狗,去净皮及内脏,成条放大锅中煮熟捞起制成。
之后再由大厨斩件,配以蒜蓉、辣椒酱作配味售卖。
在傍晚的市区的一些市场与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摊档在售卖白切狗。
雷州石狗作文
雷州石狗作文雷州半岛城镇乡村,不论在城门、村口,还是家院门口,处处都可以见到石狗。
雷州半岛现存的石狗大约有1万只上。
年代最早的是南北朝暑期,古合州州治旧址“石狗坡”的石狗,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历史。
最大的是雷州城北门的大石狗,高约2米多。
而最小的石狗仅有10厘米左右。
现存的石狗大多数是明朝时期的遗物。
这些石狗,造型古朴,刻工粗犷,有的’憨态可掬,有的面目狰狞,有的仰着咧嘴,有的前视机警。
各种姿态,奇拙古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
雷州石狗是雷州先民的图腾标志。
远古时代,雷州地处南疆边陲之地,偏远落后。
百越少数民族在雷州土地上聚居,被称为“南蛮”之地。
百越少数民族中瑶族信奉“石狗”为始祖。
以石狗为图腾的遗风代代相传下来。
到唐宋以后,福建移民大量迁入雷州。
他们同当地“土著”长期相处,融合继承了当地风俗。
狗在生活中成为人们看家守门和狩猎的好助手。
信奉石狗的民俗也延续下来。
人们以青石雕刻成石狗,把石狗奉为“守护神”安放在村口、门口,用以镇邪避灾,保境安民。
西安兵马俑,雷州石狗群,“雷州石狗冠天下”!遍布城乡的雷州石狗群,成千上万,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巧夺天工,是天下一大奇观。
雷州市地处雷州半岛腹部,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
古时,这里是俚、僚、徭、僮、黎等少数民族集居之地。
那时由于人们的原始蒙昧与社会生产力的低劣,无法解释自然印象,征服自然灾难,为求生存与发展,便依托百物之形式图腾,化作精神的力量。
起初俚人以俚为图腾,僮人以僮为图腾,徭人则以犬为图腾,所以过去他们部族的名称字“狸、獠、僮、徭“都加犬旁,这就是他们图腾的标志。
后来,由于他们各族都是从事农耕捕猎的,便共同以能够保护庄稼和狩猎的狗为图腾。
南朝陈代,传神话:雷祖陈文玉的父亲陈供养了一条九耳猎狗,在山上挖了一巨蛋,陈便抱回家中。
次日蛋被霹雳劈开,跳出一个男孩,两只手掌有字,左边是“雷”,右边为“州”。
雷祖诞生,狗从此被崇为吉祥灵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州半岛的石狗文化,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是一种独特的汉族民间艺术创作。
仅雷州市境内现存的石狗就有1.5万至2.5万只,被称为散布汉族民间的“雷州兵马俑”。
在广东省雷州市采访时,问起地方的特色文化,陪同的朋友建议去雷州市博物馆看看,里面有个展区专门展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石狗雕塑”,让人大开眼界。
博物馆展出的石狗有数百只,大多由民间收集而来。
这些石狗大的高过1米、重约数百公斤,小的仅高10厘米左右、不足0.5公斤。
大大小小,摆放一起,奇趣顿生。
这些石狗雕塑,有的抽象有的具象,有的像熊有的像狮;有站有伏有蹲,有的带着粗犷的野性,有的温润如处子。
不少雕塑,如果没有当地人讲解,说它是狮子也可以,说它是青蛙也有点象,颇有“行为艺术”特色。
其中有座蹲立的石狗,单看身高与体重,在石狗群中只算中等,但在展区却享受着“特殊待遇”:展台基座明显高于其它石狗,脖子上还系着红绸,宝座后面写着“石狗王”三个大字,以及“王此大邦克顺克比”几个字。
回头一查典,居然出自《诗经.大雅》,意思是“统领如此泱泱大国,万民亲附百姓顺从”。
为何它能当“石狗王”?仔细一看,原来此石狗与其它石狗相比,有个硕大的生殖器显于胸前,经介绍,此类雕塑实际上反映了雷州先民祈祷繁衍生息发展的愿望,即生殖崇拜。
因狗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在当地又有“报喜得贵子”的传说,故而这只雕刻了硕大生殖器的石狗,必为祈祷赐福繁衍发展的灵物,有了称王称霸的基础。
当地的朋友在解说时,还穿插一个故事助兴: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乡下发现这只“王”时,它还“落难”在一农舍角落,八个小伙子搬不动它,馆长过去拍拍它的“头”说,“跟我去市里吧,那里是花花世界,有好多女伴的”,说完四个小伙子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搬上车了。
雷州半岛的石狗文化,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是一种独特的汉族民间艺术创作。
据《雷祖志》记载,大约唐代,雷祖陈文玉的诞生相传就是因为九耳狗的发现。
“雷州”之名的由来就是九耳狗发现的石卵中诞出的雷祖两手中现出的。
灵狗发现了雷祖,并守护着雷祖长大,于是它也就被视为护佑人类的神灵。
雷州百姓用石头雕刻狗的形象,安放在村口、路边、巷头、门旁、水口、坟前、庙侧,以驱邪治魔、保境安民。
据说,仅雷州市境内现存的石狗就有1.5万至2.5万只,被称为散布汉族民间的“雷州兵马俑”。
在整个雷州半岛,石狗分布不均匀,呈现沿海多、内陆少,西部多、东部少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徐闻县、雷州市、廉江市、遂溪县等地乡村。
雷州石狗文化对周边地区也有辐射,在广西(主要是横县、上林一带)、海南、云南、广东(东莞、南海)等地甚至越南、新加坡等国家也有石狗发现,但这些地方的石狗造型比较单一,雕刻手法写实,体态瘦小,远远没有雷州半岛的石狗造型丰富、形态多样、富有神韵。
由于史籍记载和实物纪年的缺失,这些石狗大多无法进行断代。
据当地民俗专家介绍,通过对实物和发现环境的初步分析,推测现有石狗最古老的可能创作于唐代,及至宋元明清各朝代的都有。
即使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雷民还有打刻石狗、供奉石狗的习俗。
目前,湛江市和雷州市已对其采取保护措施,雷州市政府近年开始大规模的收集,湛江和雷州两地博物馆已收集了数百座石狗。
更让人称奇和不解地是:雷州半岛的百姓一方面把狗当图腾进行崇拜,一方面又把狗当成食材大快朵颐。
“雷州白切狗”可是一道远近闻名的菜肴,在雷州半岛不少地方甚至还有白切狗肉一条街,一二十档鳞次栉比,食客如云,川流不息。
狗肉之美味,使当地出现了“卖掉棉胎食狗肉”的口头语。
雷州百姓对待狗的态度,真正体现了将对立统一之哲学,贯彻落
实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