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悲剧命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抉择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抉择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描写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尤其是金陵十二钗。
这群出色的女性角色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抉择,他们的选择和决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红楼梦故事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抉择,以及这些抉择对故事中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金陵指的是现代南京,而十二钗则是指集中于金陵地区的十二位女性角色。
她们分别是贾母、王夫人、凤姐、晴雯、紫鹃、宝钗、黛玉、探春、湘云、金钏、袭人和彩霞。
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命运抉择塑造了红楼梦这个故事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首先,贾母是贾府的家长,也是金陵十二钗的长辈。
她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慈母之爱的人物,多次为家族做出了明智的决策。
她的命运抉择主要集中在如何保护和维护贾府的利益上。
她不仅要应对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还要应对外部势力的挑战。
她的决定和选择直接影响了贾府的命运和家族成员的命运。
与贾母不同,王夫人是一个娇弱而无助的角色。
她的命运抉择主要围绕自身的安全和尊严展开。
在王夫人的抉择中,她时常面临着忍辱负重或者保全自己的两难选择。
她曾经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而对贾府采取了某些手段,这同时也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
凤姐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性角色,她的命运抉择主要集中在她与贾府其他成员的关系上。
她一直试图通过巧妙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力,但与此同时,她也面临着与其他家族成员之间的复杂情感和纷争。
她的选择和决定对贾府的整体氛围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晴雯、紫鹃、宝钗、黛玉、探春、湘云、金钏、袭人和彩霞这些金陵十二钗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命运抉择也各具特色。
她们的抉择涉及到个人的幸福与悲痛、忠诚与背叛、自由与束缚等等。
每一个决定都对她们自身的命运和红楼梦的情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抉择是整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母、王夫人、凤姐等角色的选择和决定塑造了整个故事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金陵十二钗 读书心得
“金陵十二钗”——悲剧人生作为一个女孩子,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中最能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红楼梦》带着一种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不仅仅是诗词,《红楼梦》中还有许多药方,这也实在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华。
《红楼梦》与其它三部著作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它着重描写了一群封建时代女子们的人生,她们的人生或喜或悲,也许我应该把那个“喜”字去掉,因为在那样的封建环境下,她们的人生多以悲惨结局。
《红楼梦》就像一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悲剧)!悲剧一: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与薛宝钗并列金陵十二钗之首,林黛玉一出场,便以她清新脱俗、楚楚动人的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她在多次论诗中展现出高人一筹的才华,让一些读书的男子都望尘莫及。
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心思敏感,说话率直有时却也刻薄,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又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唯一的外孙女,受到贾母极大的宠爱。
然而,她太聪明了,锋芒毕露,她强烈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勇于向封建世俗挑战的叛逆精神,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并且最后凄凄惨惨地不幸天折。
当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与封建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连疼她宠她的贾母都抛弃了她,她成了无人可依的孤女。
黛玉因情伤心吐血,悲痛焚诗稿,尽声尽情唱奏出悲伤哀愁的主旋律,字里行间浸透着悲剧的气氛,读来令人哀婉,令人伤叹,令人悲泣。
她的人生自从遇到宝玉之后,就是一场悲剧了。
悲剧二:薛宝钗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首,薛姨妈的女儿,薛宝钗容貌秀丽,才智很高。
但她处事很圆滑,深懂为人处事明哲保身的道理。
当元春从宫里送出灯谜让人猜时,她明明猜出却故意说很难猜;贾母让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贾母喜爱的热闹戏和甜软食品;丫鬟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
她深知作为一个女人,无论自己才有多大,在这男权世界里,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
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解析
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解析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角色,每位女性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命运轨迹。
本文将对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进行解析,探讨她们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表达的寓意。
1. 宝玉: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他身世高贵、多情善良,个性温和谦和,对待感情投入而真挚。
他的命运曲折离奇,生活在红楼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最终遭受了家族的毁灭和悲剧性的命运。
宝玉的命运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无常。
2. 黛玉: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中最为知名的角色之一。
她聪明才智、敏感多情,内心充满了忧郁和矛盾。
黛玉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她深爱着宝玉却无法得到他的真心,最终病倒而死。
黛玉的命运暗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3. 妙玉:妙玉是一位性格豪爽、直率坚强的女子。
她不受礼教束缚,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生追求。
妙玉的命运也是悲剧性的,她曾经受到欺凌和虐待,最终离开了红楼并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妙玉的命运反映了对女性性格的限制与伤害。
4. 探春:探春是金陵十二钗中最为理智和成熟的女子角色之一。
她深思熟虑、沉稳坚强,在面对困境时总能保持冷静。
探春的命运并不悲剧,她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嫁给了自己所爱的人。
探春的命运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5. 惜春:惜春是一位害羞内敛、温柔贤淑的女子。
她对待生活和感情时都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
惜春的命运并不起眼,她过着安稳的生活,嫁给了一个善良体贴的丈夫。
惜春的命运告诉人们,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是幸福的。
6. 袭人:袭人是金陵十二钗中身世最为卑微的女子,她勤劳贤慧,忠诚守信。
袭人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苦难,她曾经遭受欺凌和虐待,但最终得到了幸福和安宁。
袭人的命运体现了对善良人性的回报。
7. 晴雯:晴雯是金陵十二钗中命运最为悲惨的女子之一。
她聪明伶俐、敏感多疑,但也容易受到伤害。
晴雯的命运充满了挫折和苦痛,最终因病而死。
晴雯的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除了以上几位女子之外,金陵十二钗还包括紫鹃、宝琴、元春、迎春、探春、湘云等角色。
浅谈《红楼梦》中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
浅谈《红楼梦》中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作者:袁晴来源:《大观》2015年第04期摘要:《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为故事线索,围绕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展开,着重叙述“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这十二金钗性格,才情等虽不同,然悲剧命运却不尽相同。
她们都曾如烟火那般绽放,到头来也只得坠入黑暗,所有美好皆化为“一把辛酸泪”。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阳光下的泡沫既会消失,封建社会的灭亡依稀可见,只是可惜了这陪葬的十二金钗。
关键词:十二金钗;悲剧命运;封建社会《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写作手法,使得小说在真假变幻中展开,早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时,十二金钗的命运便以注定,纵使当下风华正茂,终究是逃不过,躲不掉。
小说伊始,悲情的种子就已被埋下。
我曾想,倘若那宝玉能参透“景幻仙曲”就好了,十二金钗的命运或可被改写。
可再一细想,这只不过是我的痴想罢了。
只当宝玉参透了所有人的命运,也终究是徒劳。
人心或可胜天,但人力却是有限。
他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包括了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这些才是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
就像《同桌的你》中的一句台词所说的,“我们谁都没有错,我们只是输给了现实”。
《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索深究的,这里暂且不谈,只说一说那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
一、十二金钗之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探春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之首,她是巡盐御史林如海和贾敏的女儿,贾宝玉的姑表妹,母亲死后便寄居在荣国府。
因其并无兄弟姊妹,自幼体弱多病,故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初到荣国府时是处处小心谨慎,不敢出错。
父亲死后,林黛玉更是常常嗟叹,不时萌生寄人篱下之感,自是不必多说。
林黛玉虽是一柔弱女子,但才思敏捷,与贾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金陵十二钗故事
金陵十二钗故事金陵十二钗是指《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角色,她们各具特色,性格迥异,给小说增添了许多丰富的色彩和情感。
她们的命运多舛,有的坎坷,有的悲凉,有的坚强,有的柔情,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让人们对她们的命运倍感关注。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金陵十二钗包括贾元春、贾迎春、贾惜春、贾探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贾芸、贾菌等十二位女性角色。
她们各自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贾元春是贾府的长女,她聪明温婉,性格温和,深受父母的宠爱。
贾迎春则是贾府的次女,她性格开朗,喜欢歌舞,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贾惜春是贾府的三女,她性情忧郁,喜欢诗词,对人生充满了感慨。
贾探春则是贾府的四女,她机智聪慧,善于交际,深受众人喜爱。
林黛玉是贾府的侄女,她聪明美丽,却命运多舛,最终以悲剧收场。
薛宝钗则是贾府的外甥女,她聪明机智,最终成为了贾府的主母。
史湘云是贾府的外甥女,她活泼开朗,喜欢游玩,对生活充满了好奇。
王熙凤是贾府的媳妇,她机智狡诈,最终成为了贾府的掌权人。
贾巧姐、贾芸、贾菌则是贾府的侄女,她们各自性格迥异,命运也各不相同。
她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家族画卷。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充满了悲欢离合,她们的命运多舛,有的坎坷,有的悲凉,有的坚强,有的柔情,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让人们对她们的命运倍感关注。
她们的形象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着读者,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她们各自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对女性命运的束缚和局限。
她们的故事让人深思,也让人感慨万千。
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形象栩栩如生,她们各自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家族画卷。
她们的命运多舛,有的坎坷,有的悲凉,有的坚强,有的柔情,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让人们对她们的命运倍感关注。
金陵十二钗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
红楼梦十二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十二判词及解析【实用版】目录1.红楼梦十二判词的概述2.十二判词中的人物概述3.判词的解析4.判词背后的隐意5.结论正文一、红楼梦十二判词的概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十二判词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也就是对十二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命运和性格的揭示。
这十二位女性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二、十二判词中的人物概述1.林黛玉:判词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揭示了林黛玉的聪明才智、孤傲高洁和悲剧命运。
2.薛宝钗:判词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展示了薛宝钗的温婉贤淑、机智灵敏和命运多舛。
3.贾元春:判词为“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揭示了贾元春的智慧和荣华富贵,同时也预示了她的悲剧结局。
4.贾探春:判词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展示了贾探春的聪明才智、独立自强和命运波折。
5.史湘云:判词为“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揭示了史湘云的善良、纯真和命运的无常。
6.妙玉:判词为“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实则性狷偏。
”展示了妙玉的高洁、孤僻和悲剧命运。
7.贾迎春:判词为“欲偿一箭之仇,必射三箭而后已。
迎春含泪别,良人何在早归。
”揭示了贾迎春的善良、忍让和悲剧命运。
8.贾惜春:判词为“勘破三春景不长,痴心妄想竟何忙。
惜春当日真惜春,莫待无花空折枝。
”展示了贾惜春的机智、清醒和悲剧命运。
9.王熙凤:判词为“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揭示了王熙凤的机智能干、权谋心重和悲剧命运。
10.贾巧姐:判词为“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巧姐儿昨日风流,今日憔悴。
”展示了贾巧姐的风光过去和凄凉现在。
11.李纨:判词为“白玉为床,红帐罩灯。
论宝黛钗的情爱纠葛与悲剧命运
论宝黛钗的情爱纠葛与悲剧命运贾宝玉是《红楼梦》里众多男性中最出色的一个,从很多方面来说,他与贾府甚至是当世其他男子皆不同,他身上体现出了极大的叛逆性,他厌弃仕途,不喜读书,把八股文斥责为“饵名钓禄之阶”。
身为男子,却最厌恶男子,生于贵胄之家,却厌弃仕途,不喜读书。
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贾宝玉生活在一个“女儿国”里,最喜欢和女儿们一起顽笑,是一位终日游顽于富贵温柔乡里的多情贵公子。
因此,他与《红楼梦》里的许多女性都有情爱纠葛,本文将就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爱纠葛与悲剧命运进行简单分析。
标签:宝黛钗;情爱纠葛;悲剧命运贾宝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多情公子”,他博爱一切女性,他似乎对所有女子都有情,尤其是他与宝黛之间的感情,更是令人说不清道不明。
他多情,对待爱情不专一,他“博爱”所有女性,但却无法对其中任何一个女子做到真正的从一而终。
一、贾宝玉与林黛玉小说中,贾宝玉对众女儿似乎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但唯独对黛玉的情感是最特殊的。
宝黛并非今世方知,而有“木石前盟”。
“黛玉的前身是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株仙草,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诞日月。
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乃脱去草木之身,修得女体。
后因神瑛侍者下凡历劫,触动得她五内郁结着一股缠绵不尽之情,乃随同下世为人,是以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以报昔日灌溉之恩。
”绛珠下世降生为林黛玉。
而贾宝玉的前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因常常行走于灵河岸边,见岸上有一株绛株仙草,楚楚羸弱,乃日以甘露灌溉,使其久诞岁月,受天地精华,得雨露滋养,修得女体。
”后神瑛侍者下凡历劫,降生为贾宝玉。
绛世为人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因黛玉之母亡故,其外祖母賈母怜悯黛玉,便把她接到贾府,故而黛玉和宝玉自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
由于二人志趣相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之间便迸发出了男女情爱的火苗。
林黛玉爱使小性子,说话尖酸,为人刻薄,多疑,都是因为她太爱贾宝玉。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
红楼梦人物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出,多情公子空牵念。
雨后或雪后新晴为霁,成花纹的云彩为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已隐含了晴雯之名,及其悲剧性的命运。
“心比天高”,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像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
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宝玉、黛玉、袭人,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婢膝,也没有温柔和顺。
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晴雯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挣,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祟祟,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宝玉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
看宝玉挨打支走袭人却让晴雯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晴雯与宝玉更贴心了。
“风流灵巧”是晴雯的又一大罪状,晴雯的灵巧确实给她惹了不了麻烦,对于她暴炭一样的性子,有如平儿般的人物知道体贴,能够理解,有如宝玉一样的主人知道敬重,多方维护。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画面寓“花气袭(谐音席)人”四字,隐喻花袭人姓名。
优伶:旧时对歌舞戏剧艺人的称谓,这里指蒋玉函。
公子,指贾宝玉。
根据脂砚斋批注,袭人出嫁先于宝玉出家,故有末两句判词,续书写她在贾宝玉出嫁后才“不得已”嫁给蒋玉函,似与曹雪芹原意不符。
袭人,贾宝玉的大丫头。
为人心胸狭窄,机心深重。
书中重要人物之一。
她与宝玉的关系既有亲昵、体贴的一面,又充当了宝玉身边时时规箴防范的卫道角色。
历来有“袭为钗副”之说。
袭人姓花,原为贾母之婢,本名“珍珠”,程本及原人文通行本作“蕊珠”,宝玉据“花气袭人”之句更其名为“袭人”。
始见于第三回。
第五回判词“枉自温柔和顺”一首,隐含袭人命运和结局。
第六回“宝玉初试云雨情”,可知袭人是丫鬟之中唯一和宝玉有私情的一个。
全书中关于袭人的描写很多,重要的有: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借赎身之论,规劝宝玉百事检点,读书上进。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1.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
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
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
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已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
因而,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护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
脂批点出元妃之死也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名著阅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生平、命运、结局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名著阅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生平、命运、结局【判词】“十二钗”就是十二个女子。
在这里,“十二钗”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巧姐: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详解】1.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
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着,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建筑、园艺、饮食、服饰等等方面,它,就是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它的主题思想更是显示出多元化意蕴。
(其中的文学因素:诗、词、曲、辞赋、歌谣、对联、灯迷)一、宝黛爱情悲剧: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红楼梦》悲剧主题的重要层面。
曹雪芹笔下的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的美感。
说起这一方面,人们总忘不了第十九回所描写的那个中午。
那个中午,黛玉在床上歇午,丫鬟们都出去自便,屋内静悄悄。
宝玉掀开软帘进来,推醒了她,要替她解闷儿,黛玉让他老实坐着说话,他却也要歪着,并要跟黛玉在一个枕头上。
宝黛爱情的主旋律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不是笑声,而是泪滴。
宝黛二人的相互选择,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投合,更是一种人生志趣和人格价值的相互体认,当他们厌弃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越来越把心灵靠近的时候,他们也离封建家庭的要求和封建宗法文化的规范越来越远,直到走向了反面,成为一对叛逆。
他们的爱情就变成没有发展前途的幻想,而当他们对此坚贞不渝之时,悲剧就等待着他们了。
二.女子悲剧:(一)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十二钗都是性格鲜明、极具代表性的年轻女性,她们身份地位不同, 但她们一无例外地归属“薄命司”,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黛玉的悲剧意识伴随着她短暂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中,尤其是她的诗词,无一不闪动着悲剧人生的泪光。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
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相比,薛宝钗似乎是胜利者,但她获得了婚姻,却没获得爱情,后来宝玉出家为僧,使她事实上成为李纨一样的孀妇。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孩。
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1、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
林黛玉泪尽而逝。
2、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之死—高二(9)班第七小组
薛宝钗 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第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第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 她常对宝玉谈讲仕途经济, 举止娴雅。 她容貌美丽 举止娴雅。她常对宝玉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 混帐话” 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 为“混帐话” 。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 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淡泊名利,但仍主张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 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淡泊名利,但仍主张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 有所作为。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 有所作为。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这是书 金玉良缘”的由来。 金玉良缘”后来的结局,现有如下推断: 中“金玉良缘”的由来。而“金玉良缘”后来的结局,现有如下推断: 于是在他们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受骗娶薛宝钗为妻。 [1:于是在他们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受骗娶薛宝钗为妻。由于林 黛玉不久就暴病身亡,宝玉便在史湘云守寡后与她结婚, 黛玉不久就暴病身亡,宝玉便在史湘云守寡后与她结婚,但不久后史 湘云也凄惨死去,宝玉对世界不再抱任何希望][ ][2 湘云也凄惨死去,宝玉对世界不再抱任何希望][2:贾宝玉在中了 举人之后便削发做了和尚(履行当初两次“你要是死了, 举人之后便削发做了和尚(履行当初两次“你要是死了,我就去当和 之说),薛宝钗得子后,儿子长大成官重振家业。 ),薛宝钗得子后 尚”之说),薛宝钗得子后,儿子长大成官重振家业。]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之九,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金陵十二钗之九,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 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 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 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 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可被总称为“五辣” 即香辣,麻辣, 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可被总称为“五辣”,即香辣,麻辣, 酸辣,泼辣,毒辣。为人处事也十分圆滑周到, 酸辣,泼辣,毒辣。为人处事也十分圆滑周到,很懂得如何让每一个 人欢喜,如林黛玉来时,她说的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人欢喜,如林黛玉来时,她说的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 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 嫡亲的孙女。 第一句话, 天下”“ ”“这样 ”“真 这样” 嫡亲的孙女。”第一句话,“天下”“真”“这样”已把黛玉夸得很 好了,却还要再加两句“我今儿才算见了” 通身的气派” 好了,却还要再加两句“我今儿才算见了”和“通身的气派”,更是 将黛玉的容貌捧到天上去了,不管再怎么样的人,也会开心吧! 将黛玉的容貌捧到天上去了,不管再怎么样的人,也会开心吧!然后 再又说了一句, 竟不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再又说了一句,“竟不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两个称呼“老祖宗的外孙女儿”“嫡亲的孙女”不像前者像后者, ”“嫡亲的孙女 两个称呼“老祖宗的外孙女儿”“嫡亲的孙女”不像前者像后者,这 整一段连释呢就是:王熙凤先夸得黛玉开心, 整一段连释呢就是:王熙凤先夸得黛玉开心,贾母因为疼她自然听着 也开心,再又根据两个称呼,暗地里称赞( 也开心,再又根据两个称呼,暗地里称赞(元)迎探惜这四个真正嫡 亲的孙女的容貌也美丽绝伦,所以迎探惜开心, 亲的孙女的容貌也美丽绝伦,所以迎探惜开心,夸贾母的亲孙女貌美 自然就更加开心,再加上他们的母亲王夫人,邢夫人也必定开心, 自然就更加开心,再加上他们的母亲王夫人,邢夫人也必定开心,所 以总结,王熙凤的两句话50个字不到便可讨得八个人开心 个字不到便可讨得八个人开心! 以总结,王熙凤的两句话 个字不到便可讨得八个人开心!这足以见 凤姐的心计与城府。对于凤姐,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 凤姐的心计与城府。对于凤姐,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 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 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金陵十二钗人物传记800字
金陵十二钗人物传记800字贾迎春,是贾府中的二小姐,或称二姑娘,是荣府大老爷贾赦与一位姨娘(小老婆)所生,因此是庶出,且生母早死。
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
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她是在第三回迎接林黛玉到贾府时与探春、惜春同时出场的。
书中描写她“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可见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子,而且温柔、沉默,故“观之可亲”。
就其身世而论,与探春基本相同,都是庶出;但其性格与心志,则与三姑娘探春大不同,并形成鲜明对比。
她美丽善良,但是天性懦弱,更乏才情,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木然处之,人称“二木头”。
所谓“二木头”,用小厮兴儿的话来解释就是“戳一针也不知嗳吆一声”。
迎春的命运和处境是悲惨的。
父亲贾赦,一味好色贪财,母亲邢夫人,性格怪癖;生母早亡。
她的婚姻大事,也就由其父贾赦独断敲定,许给了所谓的“世交之孙”名孙绍祖者。
后来,在贾母生病,且“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的情况下,迎春重病的消息传到了贾府,贾母闻说,悲伤不已。
不多时,“外头的人已传进来说:‘二姑奶奶死。
’”因为正值贾母病笃,贾家的人都不便离开,故迎春之后事,“竟容孙家草草完结。
”这个“温柔沉默,望之可亲”的美丽的小姐,就此走完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
婚后不上一年,可怜如花似玉般珍贵娇嫩的迎春姑娘,就被孙绍祖残虐而死。
续书写到迎春死时,贾府已经抄家落败,贾母又正病危。
竟容孙家草草完结了事。
“三春过后诸芳尽”。
在众姐妹中,迎春最早显露出她的悲剧命运。
迎春的悲剧,除了因环境造成的生性软弱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贾府的败落。
贾府竟连一个自己的女儿都没有保护的能力,听凭孙绍祖这样个忘恩负义之徒去残虐续书写迎春之死在元春已死之后房和原作构思有出入。
按照原作,她的死预示着其他三姊妹的悲剧命运,她的死应在元春之前。
金陵十二钗命运探究 最终定稿
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 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 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 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 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 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 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 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叹 息
人生悲剧是封建伦理关系中的“通常
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所造 成的吗?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 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吗?
社会意义
《红楼梦》正如书名所提示的,是写了一场由女性的光 彩所映照着的人生幻梦;又正如作者以“悼红轩”为书室 名所提示的,是写了对由女性所代表的美的毁灭的哀悼。 但是,《红楼梦》却不能简单地视为言情小说。女性的美 好、爱情的可贵,正是作为以男性为代表的社会统治力量 和正统价值观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所谓“美的毁灭”,也 不仅是难以预料的命运变化所致,而更多的是由于后者对 前者的吞噬。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作者反映了广大的 社会生活面和深入的人生体验,表现了不同人生价值观的 冲突,从而赋予这部小说以深刻的意义。
红楼梦
目 标
壹 深入探究,理清人物命运。 贰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 叁 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体会小说主旨,研究小
肆 说的艺术价值。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东
元宵节
风
夜
吃元宵
放
花
看花灯
千 树。
猜灯谜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 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 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 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 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 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 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 戏耶?”
王熙凤人物命运简析
2011.03文学教育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是她整个命运的写照,也是丈夫贾琏对她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始则听从,续则使令,最后休妻。
“末世”、“哀”这些象征着她悲剧命运的字词,让人们不得不惋惜她悲剧的一生。
本文将从王熙凤的自身性格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对王熙凤的命运做一下分析。
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在整个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凤姐理家和宝黛爱情是《红楼梦》的两条线索,贯穿整部小说的始终。
她有心机,耍手腕,玩权术,精明练达,是整个贾府的“管家”。
她得到贾母的赏识重用,也受到家族中同辈人的嫉恨,更受到下层奴仆的责骂。
即使她走到哪里就能把笑声带到哪里;即使她被贾母认为是能干媳妇和最有“杀伐决断”的当家人;即使她能在瞬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最终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持着贾母、王夫人的信赖,掌管家务,大权独揽,蒙上欺下,害人性命,且利用贾母作威作福欺压妯娌,鞭挞奴婢,克扣钱财。
她是贾府的女“总理”,这种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与贾府的主仆上下、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发生广泛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与宫廷宦官、衙门官吏、寺庙僧尼也有来往。
这就使她处在各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使她的才能得到充分表现,同时,她的性格也就从各个方面得到映照。
一.性格因素导致的特立独行1、模糊的性别认知王熙凤初次出场时,黛玉就想起小时听母亲说过,熙凤自幼是假充男儿教养的。
凤姐儿受到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她模糊的性别认知。
在掌管家政之后,她杀伐决断更胜一般男子。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张扬了其外向的性格,形成了传统性别价值观定义下男性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中国父权制文化要求男性外向、大胆、独立,学而优则仕;女性则应内向、温柔、顺从,以贤妻良母为己任。
在这封建伦理制度中,女人只能按照三从四德的标准规范成长,那么像男儿一样教养出来的凤姐儿能否为男权社会所容?可以说,王熙凤作为女性却具有男性性格和性别价值观,这种与社会伦理价值相违背的人,当她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她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当她意识到这个男权社会,不会允许她的存在时,她会做什么样的反抗?协理宁国府既使她的才能得到公认,又形成了可以让她恣意妄为的环境。
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
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___是贾府中的女儿,性格蛮,聪明机智,善于算计。
她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女性,非常重视家族的荣誉和地位,经常与___、___等人争夺权力。
她对___有着复杂的情感,既希望得到他的爱,又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她的手段毒辣,曾经设计陷害___,导致___被贬出贾府。
但最终她也没有得到___的爱情,最终也被___等人所抛弃。
她的命运暗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缺乏自由和独立,只能被动地依附于男性和家族的命运。
注释: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十二位女性角色的代称,其中___、___和___是其中的三位代表人物。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她们三个人的命运和性格特点。
改写后的文章更加清晰明了,避免了原文中的格式错误和语言不规范的问题。
___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是___的侄孙女,身世不如其他贵族千金,但她性格开朗豪爽,与___是好朋友。
她嫁给___后,丈夫不久即逝,她决定守寡终身。
这段诗描述了她的遭遇和心境。
襁褓之间父母离世,展眼已是孤苦伶仃,湘江水流动,___飞逝去,富贵又如何,她已经看透了世俗的虚妄。
___是___家的三女儿,与___是姐妹关系。
她性格温和,善良,但是缺乏主见和自信。
在家中地位较低,常常被___和___的妾室欺负。
她的婚姻也是被父母和___包办的,嫁给了___的表弟___。
婚后,她被丈夫和婆婆虐待,最终病倒而亡。
她的死象征着封建家庭中女性的无助和悲惨命运。
___出生在富贵的___家,是___夫人的三女儿。
她性格温和善良,但缺乏自信和主见。
在家中地位较低,经常被___和___的妾室欺负。
她的婚姻也是父母和___包办的,嫁给了___的表弟___。
然而,婚后她遭受丈夫和婆婆的虐待,最终病倒而亡。
她的悲惨命运象征着封建家庭中女性的无助和被动。
___是___的外孙女,排行为贾府四小姐。
她生性温和,喜欢音乐诗词,有“___之才,___之貌,___之性”之誉。
她的命运也是悲惨的,被父亲___嫁给了不爱的丈夫___,最终被___杀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李锦文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指出林黛玉和薛宝钗在争夺贾宝玉的爱情婚姻上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直接干预,林黛玉含恨而死,而薛宝钗也守活寡,使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封建礼教的信奉者同归于尽,这是封建社会大观园悲剧的高峰。
此外王熙凤和她的唯一的女儿巧姐,元春四姊妹,李纨和秦可卿,史湘云和妙玉等都因为处于封建社会的末世而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二重性格;封建末世;悲剧命运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堪称中国文学史上艺术的顶峰,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红楼梦》是一部千古悲剧,描写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悲剧故事和悲剧人物。
本文试图对“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作一初步探讨。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舅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的两姨表姐。
在贾宝玉的爱情婚姻上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即所谓“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
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生得聪明俊秀,父母爱如掌上明珠,延师教训,因此从小知书识字。
但她命薄,幼年时死了母亲,贾母怜惜,接来身边抚养;不久又死了父亲。
从此林黛玉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虽说在外祖母家,也总觉得是寄人篱下,常常遭人白眼,受人冷遇,因此养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
她每每触事触景,想起自已孤独无依的苦楚;乃至想起李后主的话来:“此间日中只以眼泪洗面矣。
”但是林黛玉又不甘示弱,她在内心深处总想要和她的这种命运进行抗争,因此又特别显得高傲,一般不愿意与人周旋,特别是不愿意故作虚伪去逢迎别人,因此在别人的心目中,黛玉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也就不愿意与她接近。
岂止是下人们,就是那些朝廷命官,王侯贵族,黛玉也一向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也不劝宝玉去求取什么功名,走什么“仕途经济”的道路,这是他们的思想相通之处。
但宝玉对北静王却很爱戴,将北静王所赠蕶零香串珍重取出来,转送黛玉。
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由于黛玉生性聪明,对任何细微的事情都非常敏感,在“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以后,探春、湘云来看她,黛玉见他二人不免又伤心起来。
“探春、湘云才要走时,忽听外面一个人嚷道:‘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混搅!’黛玉听了,大叫一声道:‘这里住不得了!’一手指着窗外,两眼反插上去。
”这一段,实际上是“惊恶梦”的继续,在恶梦中,黛玉曾苦苦地哀求贾母让她留下来,贾母并不应许,因此她现在听到老婆子骂人,自然就会疑心是骂她来了。
可怜黛玉在一气之下,竟然“肝肠崩裂”,哭的死过去了。
由此可见黛玉心灵的创伤是何等的严重!“半晌,黛玉回过这口气,还说不出话来,那只手仍向窗外指着。
”多少疑惑,多少创伤,多少难言的苦楚,都在这只手上表现出来了。
黛玉的忧思苦闷还表现在“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一般人看戏听曲子,看了听了也就过去了,有谁去细细体会呢?但黛玉却不是这样,当她听到《牡丹亭》里“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时候,心里就“十分感慨缠绵”,越听下去,越与自己的思想关联,“不觉心动神摇”,“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此时古人诗中词中之句,“都一齐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作家用这种神来之笔,使得黛玉那种聪明俊秀、如花美眷的像貌,那种如醉如痴、心痛神驰的神态,那种与曲中意境融为一体、与曲中韵律产生共鸣的心境,都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按照封建礼教是“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
青年男女根本不可能相互接近,女孩子只能在闺房里学女红针黹,不可会见男客,更不要说谈情说爱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出身于书香门第,在这诗礼簪缨之族的荣国府里,按理说,这种男女之别更加森严。
但是,由于贾母的溺爱,竟然让贾宝玉从小在姐妹队里长大,而且让贾宝玉和林黛玉住在一起,因而在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
”但是人总会有感情的变化,既有喜也会有忧,有“言和意顺”的时候,也会有口角的时候。
而林黛玉一碰到不高兴的事,就会伤心,就会流泪。
幸好贾宝玉能够百般的俯就,因而使得“独自流泪”的黛玉也能够“渐渐的回转过来”。
实际上他们的感情就是在“不和”与“俯就”以后的和解中渐渐地发展起来。
但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总有点担心,总有点怀疑,原因是她面前不仅有一个劲敌薛宝钗,而且还有一个史湘云。
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对于黛玉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
因此她一有机会,就要在宝玉面前提起“金玉”之事,以此试探宝玉的心。
宝玉向她发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
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又说:“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
”黛玉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林黛玉这里讲的“姐姐”是指薛宝钗。
因为薛宝钗出身于皇商巨族,有母亲兄长,还有“金玉”之说,比起林黛玉来有着极大的优势。
因此想要叫林黛玉不去忧虑她的终身大事,真是谈何容易!黛玉和宝玉恋爱的事,后来被贾母知道了。
贾母就借批评女先儿说书而警告黛玉。
贾母从维护封建旧礼教的立场出发,把那些追求恋爱婚姻自由的“绝代佳人”,说成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实际上也暗示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自由恋爱也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了。
就凭这一点,贾宝玉想要娶林黛玉的事,首先在贾母这里就通不过。
何况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一种“木石前盟”,在封建旧礼教的统治下,怎么会斗得过世俗的“金玉良缘”呢?因此林黛玉追求婚姻自主的理想,不过是一个泡影,最终成为了千古悲剧。
薛宝钗出身于皇商巨族,是《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
薛宝钗的父亲在时,见她生得肌肤莹润,举止娴雅,因此极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
薛宝钗来京,本为待选才人赞善之职,因兄长薛蟠出了人命官司,就没有去入选而住到了荣国府来。
薛宝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子,这不仅表现在她教宝玉改诗以迎合贵妃的心意;她讽和螃蟹韵,成为食蟹的绝唱;同时表现在她对诗画的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她帮助探春理家时那“小惠全大体”的新的经济政策,却是黛玉所不及的。
这种新的经济政策,据宝钗的分析,实行起来有如下几种好处:一是每年减少了四五百两银子的开支,二是保证了园里姐妹们的用途,三是照看了园子,使园子里的花木每年滋长繁荣,四是使经管的妈妈们生活宽裕了,五是使园里当差的妈妈们也沾带些好处,避免了一些矛盾,其结果是园子管好了,官中开支也减少了,上上下下都得了好处。
但是,薛宝钗的“小惠全大体”和贾探春的“兴利除宿弊”一样,只是在局部问题上的一种改革,想要挽救封建大厦的倾覆是无济于事的。
正如社会生活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人的性格也是异常丰富而复杂的,有的人既有美丽的相貌,又有聪明的才智,还有宽宏大度的胸怀,但在待人处世方面却又城府很深,极力隐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以致往往给人一种假像,但也不同于那些明火执仗地干坏事的人们,而只是暗暗地使用心机;薛宝钗就是如此,她在路过滴翠亭听到两个丫头小红和坠儿谈到因绢子问题而惹起的男女相思之事时,她觉得如果让她们知道自己听了她们的短儿,不但生事,而且自己没趣。
薛宝钗为了解脱自己,就故意制造假像,不仅自己装得没事人一般,是追寻林黛玉才来到这里,并且煞有介事地向丫头们打听,还“故意进去,寻了一寻”,这种做法真像一个高级的演员,假戏真做,使人看不出什么破绽,使自己完全脱了干系,因此也颇为得意,“这件事算遮过去了”。
但她这种做法,实在是嫁祸于人,使得这两个丫头对林黛玉起了疑心,转而怨恨起林黛玉来。
薛宝钗的虚伪的性格,还表现在如下儿件事上:一是对待金钏儿的死。
金钏儿只是因为和贾宝玉讲了几句玩话,就被王夫人撵了出去,金钏儿受不了这种冤气,就投井死了。
金钏儿含冤而死,这是王夫人欠下的一笔血债,因此王夫人也在“坐着垂泪”,“心里不安”。
可是薛宝钗却要撒下弥天大谎,说金钏儿“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傍边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但她自己也怀疑这种谎言的说服力,便露出了她的狰狞面目:“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薛宝钗的谎言,薛宝钗的辩解,给了王夫人推脱责任的理由,因而深得王夫人的宠爱。
二是对待元妃的“灯谜”。
薛宝钗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不仅千方百计逢迎贾母王夫人,而且千方百计恭维贵妃。
有一次,贵妃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让大家去猜。
这并无新奇的灯谜,薛宝钗一见就猜着了,为什么偏要说“难猜”,偏要“故意寻思”呢?其实读者一看,也就猜透了薛宝钗的心思,她是为了迎合贵妃的心意,为了争取贵妃对她的赏识,果然不久贵妃赏赐之物,“独他和宝玉一样”。
由于薛宝钗时时处处表现出端庄稳重,随分从时,博取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因此她们明明知道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却偏偏要相信什么“金玉良缘”的话,硬要拉宝钗与宝玉成亲,而且采取“偷梁换柱”的卑劣手段,把宝钗说成是黛玉,趁宝玉神志不清的时候举行了婚礼。
尤其令人伤心的是“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
一边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边是“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种强烈的对比描写,更加烘托了悲剧的气氛。
尽管封建势力大施淫威,无情地摧毁了两个叛逆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一个含恨而死,一个无尽相思;但是也没有给它的真实信徒带来更好的命运。
因为薛宝钗的正统思想与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是水火不相容的。
尽管在贾宝玉神志不清的时候举行了婚礼,贾宝玉也终于因林黛玉的“泪枯”,因为叛逆思想的破灭,因为恪守“木石前盟”而“撒手悬崖”做了和尚;薛宝钗呢?这个封建正统的贤德女子,这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又获得了什么呢?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封建礼教的信奉者同归于尽,这就是作家所着意创造的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封建社会大观园悲剧的高峰。
二、王熙凤和巧姐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荣国府的当家奶奶。
巧姐是她唯一的亲生女儿。
但在曹雪芹的笔下,王熙凤是一个具有两重性格的人物:“铁腕式”的手段和“美女蛇”的本质。
而巧姐却是封建阶级骨肉相残的牺性品。
王熙凤的两重性格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胆、泼辣、刚毅、果敢,她认定了要做的事,就雷厉风行,且具有杀伐决断;她办事的才干,“就是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她又能说会道,“就是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她又极有心机,“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荣国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口,她却管理得有头有序;特别是在协理宁国府时,由于她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各司其事,各负其责,使得宁国府的人,“俱各兢兢业业,不敢偷安”!她又生得漂亮,“出脱得美人儿似的”,使得她在贾府合族中越显得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如“万绿丛中一点红了”。
但是另一方面她又阴险狠毒,不择手段:她毒设相思局,将贾瑞置于死地;她弄权铁槛寺,独吞了三千两银子,却害死了两条人命;她玩弄两面派手段,哄骗尤二姐进大观园,然后用“借剑杀人”之计,借秋桐之手杀死尤二姐;她还采取“掉包儿”计,促成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却断送了林黛玉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