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概论期末重点

合集下载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教与学概论重点一、简答(共有3小题,总分:15)1、学校产生的条件(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学校要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要根据师生的特点、学校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确立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充分考虑自己学校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哲学观而提出自己学校的办学宗旨。

(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学校课程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所以学校要具备广泛而通畅的交流渠道,保证小组工作得顺利进行和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良好的沟通。

(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对教学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学校的产生必须有专业的教师队伍。

(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学校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评价。

学校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而且各不相同,国家很难采用统一考试等评价手段来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这就要求学校具有一套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制。

(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如果经费投入不足,就无法满足教师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需的教具、场地等的需要,无法利用网上资源。

尤其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经费不足更严重。

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的财力、物力、资源现状开展,要认识到并不是一步就要达到很高的标准。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明人的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体力和智力统一发展的人,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和运用是个体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理心理基础;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说明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对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解放出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能力和精神面貌的全面发展,而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人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教育概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教育概论的学习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重大。

在教育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育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对人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人的过程。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而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4.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5.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听课、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

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启蒙运动、德儒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等。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个性教育、社会批判教育等。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塑造和强化;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性教育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教育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

教育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

教育学总结整理1.中文“教育”的字源字义①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②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分别做了具体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者: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学习者:忽视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积累起来的各种丰富经验,是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

4.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形态。

5.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形态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从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看,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从教育所运行的时间来划分,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化社会的教育。

6.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论(最古老)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顺从神或天。

②生物起源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法·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是一种本能的生物现象。

缺点是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缺点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劳动起源说(最科学,越正确)主要集中于我国和苏联,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没有独立形态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和相对稳定的教育对象④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与生活⑤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9.学校产生的时间:奴隶社会初期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学制:即广义和狭义的学校教育制度。

广义上是指现代国家有关学校教育种种制度的总和;狭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类型:双轨制(英国:贵族学校-培养社会上层人物,劳动人民-培养体力劳动者),单轨制(美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分支型(苏联)我国学制的沿革: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

1.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2.癸卯学制—1904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奏定学制章程》,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4.壬戌学制—19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5.我国现行学制—195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新学制的组织系统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

办学体制:也称学校办学制度,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

学校的形成:1.西周:学在官府2.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在四夷3.汉唐宋:官私并存,宋书院发展蓬勃4.元明清:官学书院渐趋没落,启蒙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传承与创新文化,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

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主体是学科知识)和经验课程(主体是儿童经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显性课程(官方课程)和隐形课程(非预期地学到的知识)课程计划:指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育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得概念与研究对象㈠教育学得概念2、中国语境下得3种解释⑴就是一门科学⑴就是一门科学,,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揭示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概念概念) ) ⑵就是一个学科门类⑶就是一门课程⑶就是一门课程,,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得一门基础课程。

二、教育学得产生与演变㈠萌芽阶段⒈代表性著作中国及世界教育史最早得教育专著中国及世界教育史最早得教育专著::《学记》先秦教育经验总结。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论演说家得教育》古罗马《论演说家得教育》古罗马,,昆体良昆体良((晚300多年多年))。

⒉特征⒉特征::经验或现象得描述总结㈡独立阶段⒈标志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1632,1632年。

成为学校课程成为学校课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德国,1806,1806年,现代教育学之父。

⒉特征从其她学科分离从其她学科分离,,形成独立理论体系。

㈢科学教育学阶段1、主要流派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 :把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科学研究把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科学研究,,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 :采用文化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科学采用文化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科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狄尔泰、福利特纳狄尔泰、福利特纳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强调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得改组、改造改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做中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赫尔巴特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教师中心教师中心 书本中心书本中心书本中心 课堂中心课堂中心课堂中心 ( ( (旧三中心旧三中心旧三中心) )现代教育→杜威现代教育→杜威 儿童中心儿童中心儿童中心 经验中心经验中心经验中心 活动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中心 ( ( (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 )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评价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评价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知识扎实全面系统知识扎实全面系统,,缺少创新缺少创新,,扼杀个性。

大学教育学期末重点

大学教育学期末重点

学校德育原则:1、说理疏导为主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2、严格要求与尊重、热爱学生相结合的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4、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知行统一的原则7、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学校德育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自省教育法、时间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法。

学校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和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以及家庭教育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皮亚杰和柯尔伯格)、体谅模式(麦克费尔)、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了解学生、组织培养班集体、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教育工作、组织主体班会和团队会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理论联系实际3、直观性4、巩固性5、启发诱导6、循序渐进7、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就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1、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2、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3、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4、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

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系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泰勒原理”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1949年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苏大有效教学期末复习

苏大有效教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1、作为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的四个元素(1)引起意向:教学不再仅仅指人们必须学习某种东西,更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2)明释内容:指教师的说明与解释(3)调适形式:教学活动还必须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法,也就是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示学生所学的内容(4)关注结果: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

因此教学必然是有意向的行为,指向任务的达成,这就需要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2、教学: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3、主要教学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指导4、辅助教学行为是指使主要教学行为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中发生的教师行为,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课堂强化技术的应用、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等第二章1、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他划分了儿童的学龄阶段,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他对现代教育发展最大的贡献无疑是倡导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2、自然适应性原则:他已经有意识地要使教学活动按法则的支配力量运作,开始思考和寻找支配教学活动的法则,这便是“自然的秩序”3、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4、教育手段主要涉及几个部分?(1)管理:要克服儿童“不服从的烈性”,以维持教学和教育秩序,为实施教学创造条件(2)训育: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性格的道德力量”(3)教学:是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

他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5、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还引入了“操作性条件刺激”6、程序教学:主要由教学机器人发明者普莱西首创,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7、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提出了认知结构教学理论,提倡“发现法”8、布鲁纳提出的四项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9、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具有三个特征:(1)知识结构的表征方式(包括动作表征、肖像表征、符号表征)(2)知识结构的经济性(3)知识结构的效力:指学生掌握的种种命题具有生产性价值,即能够在学生头脑里得到一些并没有告诉过他们的消息这三者是随学生年龄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别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变化的10、罗杰斯: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非指导性教学流派的代表11、非指导性教学过程: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的教学过程。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其专门职能就是影响人的发展。

2、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

3、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近代大学教育的产生。

5、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7、《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

8、意大利卓越的文人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堂的教师”。

9、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

10、德国教育界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涉及教育思想并论证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11、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2、教育功能的特征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迟效性。

1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14、教育目的体系有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上到下:逐步具体化;下到上:逐步大成}1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

16、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

17、形式教育理论也被称为训练理论、真理论基础主要是官能心理学。

18、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利、安全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19、教育机制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目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培养模式正处于多元化阶段。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1、我国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教育概论(1-9)复习提纲

教育概论(1-9)复习提纲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①萌芽阶段:⑴《学记》,战国末期,思孟学派,人类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⑵《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昆体良,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

②独立形态阶段:⑴16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⑵1762《爱弥儿》,卢梭,法国,系统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⑶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⑷1806《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代表学者,③多样化阶段:⑴《明日之学校》,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代表学者,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儿童中心”、“学校即社会”。

⑵《教育学》,凯洛夫,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教育,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⑶1930《新教育大纲》,杨贤江,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④理论深化阶段:⑴1963《教育过程》,布鲁纳,⑵1958《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1975《教学与发展》,赞科夫,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⑶巴班斯基,苏联,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最优处理教学问题3、教育的质的特点(教育的本质)①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②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③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活动4、教育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服务一定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内容④教育活动方式6、现代教育的特点①学校教育逐渐普及②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④教育制度逐步完善7、未来教育的概念是一种新的理想教育,它强调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旨在从教育的本质、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加深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社会化原理、认知发展原理等。

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其全面成长。

三、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教学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促进其积极学习态度和动力。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间的互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育问题。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等。

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责任。

七、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变革。

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语本文针对教育学期末考试,总结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评价与反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以及教育改革与创新等重点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概论期末重点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概论期末重点

教育概论第一章【教育】广义: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有计划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的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教育的产生和起源:法国利托尔诺——生物起源说美国孟禄——心理模仿说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原始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全民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场所社会化、教育价值实用化我国周朝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等所谓的六艺教育。

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三科(文学、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号称“自由七艺”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社会学习化、教育一体化、信息技术现代化一般认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见于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的著作是我国的《礼记•学记》,由儒家思孟学派撰写,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要早三百年。

近代第一部系统而又全面的教育著作: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此后,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也都比较全面的描述了教育思想。

1860年,德国教育学家。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发表了《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至此,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的地位被确立了。

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教育的功能(论述或简答)一.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2)教育通过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的创新,促进经济发展(3)教育影响劳动力收入分配2.教育的政治功能(论述或简答)(一)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教育是维护社会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其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主要通过两方面体现。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而教育的目的和形式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

在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传授技艺和知识。

古希腊有着非常发达的教育体系,他们提倡全面的教育,包括体育、音乐和哲学等。

中世纪的教育更加注重宗教教育,这期间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和修道院。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重新回归到人文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国际教育动态国际教育动态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等方面。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国际化、数字化、全球化等。

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立法、政策法规。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对于国际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现象、教育实践的理论反思和思考,是研究教育事业的本质、目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等问题。

教育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教育事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从而为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四章: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中心理现象和教育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中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支撑和指导。

第五章: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教育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等方面。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和解释教育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社会支持和指导。

第六章: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教育资金来源和分配以及教育投资回报等问题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经济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育资金和教育效益等方面。

师范必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师范必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对象、教育目的、教育的原理等基本概念。

2.教育学家及其主要学说知名教育学家及其主要学说,如赫尔巴特、康德、斯宾塞等。

3.教育学理论体系国内外主要教育学理论体系,如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进化论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等。

4.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差别教育原理、因材施教原理、激励原理、启发式原理等。

5.教育规律教育活动所呈现出的客观规律,如个体差异规律、教学过程规律、学习过程规律等。

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等基本概念。

2.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如结构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3.心理学认知特点心理学的认知特点,如总体性、发展性、动态性、实验性、个别性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学习、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原理。

5.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如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情感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的任务、教育管理的对象等基本概念。

2.教育领导理论教育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如领导风格理论、权力与权威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

3.教育管理组织形式教育管理的组织形式,如学校管理组织形式、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框架等。

4.教育管理决策原则教育管理的决策原则,如参与式管理原则、科学决策原则、系统决策原则等。

5.教育管理的实施策略教育管理的实施策略,如沟通策略、激励策略、监督策略、调节策略等。

四、教育技术知识点总结1.教育技术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含义、教育技术的任务、教育技术的对象等基本概念。

2.教育技术发展阶段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如教学技术、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

3.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如媒体选择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评价理论等。

4.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技术、智能教学技术等。

大学教育概论考试要点

大学教育概论考试要点

1、前教育学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一、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有了一定认识;对教育经验有相当的总结和概括。

但这种总结和概括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第二、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专著此时的有关教育认识还主要散见于有关政治、哲学、伦理等著作之中2,《学记》是我国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他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任务、手段、制度、内容、法则方法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体系比较严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3,前教育学阶段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等4,,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作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A追求定量研究:反对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范式,转而追求量性的教育学研究。

B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C重视教育实验研究,认为教育实验是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把教育实验分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

D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的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评价:它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5,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主义》和《经验与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它是在批判一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

他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6在教育事实、教育现象、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基于研究价值的选择与研究条件的可能,从反映理想与矛盾差距的教育问题入手,探讨教育的或然性联系7,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哪些说法?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他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是没有把人类和动物界之间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区分开来,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江苏省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江苏省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江苏省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点总结从江苏省各地历年教育学真题试卷分析,考试内容涉及知识点多、覆盖面比较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技能和写作的知识都有。

重点集中前几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技能部分考点较少。

在教育学这一部分中,基础知识方面,《学记》里的教学思想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了多次,应重点掌握,而其他教育家及其代表著作等知识点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备考时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还要全面。

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基本知识,确定问题的界限,理解问题的实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部分,主要考查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的遗传和环境是考查的重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中有的是多选题,难度加大,要全面掌握相关的理论。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这一部分主要考查了教育目的的相关知识,素质教育一共出现了三次,考试频率高,试题形式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除了准确掌握知识点,进行多次复述和记忆,还要加深理解。

教师和学生这一部分中,主要考查教育及其职业素养和新型师生关系两大部分,其中教师角色和新型师生关系出现次数较多,主客观题型都有,考查识记和应用能力。

课程部分的试题比较少,课程流派和课程改革影响因素重点掌握。

教学这部分是重点考查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考查次数较多,班级授课制和教学过程的知识点均出现过三次,主客观题型都有,要准确识记并加强应用。

德育部分重点考查了德育的方法和模式,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加强理解即可。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以材料分析题型出现,应提高理论分析水平。

在心理学部分中,年龄阶段的划分、知觉的特性、注意的品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思维、“多元智能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气质类型、性格及结构特征等几个知识点出现频率都很高,应重点掌握。

这一部分的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型居多,也有少数的主观的分析题,全面细致的掌握有关的知识点,还要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概论第一章【教育】广义: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有计划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的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教育的产生和起源:法国利托尔诺——生物起源说美国孟禄——心理模仿说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原始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全民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场所社会化、教育价值实用化我国周朝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等所谓的六艺教育。

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三科(文学、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号称“自由七艺”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社会学习化、教育一体化、信息技术现代化一般认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见于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的著作是我国的《礼记•学记》,由儒家思孟学派撰写,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要早三百年。

近代第一部系统而又全面的教育著作: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此后,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也都比较全面的描述了教育思想。

1860年,德国教育学家。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发表了《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至此,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的地位被确立了。

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教育的功能(论述或简答)一.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2)教育通过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的创新,促进经济发展(3)教育影响劳动力收入分配2.教育的政治功能(论述或简答)(一)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教育是维护社会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其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主要通过两方面体现。

首先,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领导人才,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

其次,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社会公民以维持社会的稳定,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二)教育促进社会政治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变革也必然发生,这是社会进步的趋势。

教育对社会政治变革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通过教育的普及推进社会政治变革通过教育传播先进的思想、宣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变革(三)教育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和培养人的民主意识教育的民主化是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的教育有助于加快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进程3.教育的文化功能(填空)教育的社会文化传承功能、教育的社会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的社会文化创新功能二.教育的个体功能个体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大方面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简答)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的智力和能力社会化:教育指导或规范个体智力、能力的社会化教育加速个体智力、能力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3.教育提升个体素质【素质】:狭义的素质是一个经典的生理学、生理学的专门术语,指人们与生俱来的各种器官和系统在结构和机能上的一系列稳定特点。

广义的素质指整个主体现实性,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和功能水平,包括主体未来发展的潜能部分。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育目的的类型从制定者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国家、政府或社会团体提出的教育目的和个人提出的教育目的从教育目的是否落实看,可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和实际的教育目的从表现形态看,可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

从持有者看,可分为学生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政府的教育目的、社区的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教育目的必然包含两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即人才价值部分和人才素质部分教育目的的意义(简答)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过程的调控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P78 看书)个体本位论的观点: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社会价值要以个人的价值来实现,社会的完善要通过个人的完善才能实现,因此,教育必须培养理想的人性为主要目的。

社会本位论的观点:社会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首要目的,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于社会的意志。

伦理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康德和赫尔巴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述或简答)p 881.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的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制约。

首先,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其次,个人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制约。

首先,社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个人发展的方向性。

其次,社会发展所能提供的条件制约了个人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2.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一方面,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条件,社会发展有赖于个人的发展,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方向,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个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指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人,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是全面发展了自己一切才能的人。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策略(简答)(一)全面落实全面发展教育1.确立合理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德育】德育也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活动。

2.深入理解全面发展教育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二)实施素质教育:生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制定完备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四)努力形成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的的意识和教学目标意识第四章【教师】广义的教师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某种影响使人的身心发生某种变化的人。

狭义的教师是指接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通过对学生施加特定影响,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主要职责的人。

教师所承担的角色(论述或简答P110 看书)(一)学生的导师和榜样(二)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三)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四)教育研究者(五)不断接受新知的学习者(六)心理医生(七)青少年的朋友教师的职业素养(P116 看书)(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结构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忠诚于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3.对待教师集体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二)教师的知识结构1.较为广博的一般知识2.较为精深的所教学科的知识3.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能力结构1.对教育内容的开发能力2.对教育内容的传导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专业化】即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究,提高专业素养,促使自己从新手型教师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简答)1.自我反省策略2.同伴互助策略3.专业引领策略学生的本质属性(简答)(一)学生是人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有创造性(二)学生是迅速发展中的人学生有不同于成人的身心特点学生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和指导(三)学生是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制度化的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先天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主体因素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首先,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变成现实。

其次,遗传素质本身也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的实践活动而改变。

第三,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潜能。

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首先,人对环境的反映是有选择的。

其次,人是通过主体活动来反映环境并获得发展的。

最后,人还可以改变环境。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指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论述或简答)第一,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第二,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很强的选择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组织性。

第四,学校教育是专门的育人机构。

第五,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育人员。

青少年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简答)1.发展的阶段性2.发展的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互补性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的互补心理机能之间的互补5.发展的整体性6.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简答或填空)(一)指向目标类型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2.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二)表现形式类型1.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2.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论述或简答)P169其一,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个人修养。

其二,教师应积极妥善地与学生进行交往。

第五章【课程】学习的范围和进程。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我们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分成三个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的功能:标准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是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维度。

【校本课程】它特指与国家决策课程行政体制相对应的,授权学校进行课程决策、开发的一种课程管理模式。

【综合实践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活动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第六章【教学】概括的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的意义(简答)P245(一)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