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论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基于贵阳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些成果 。结合贵 阳市基层社 区管理体 制改革 实践 ,对我 中图分类号 :C9 1 2 .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1 4 4( 2 0 1 3)一 1 0 — 2 7( 5 )
t hi r t y ye a r s , Chi ne s e e c onom y,pol i t i c s ,c ul t ur e a nd s oc i a l
1 社 区、社 区发 展模 式和 我 国社 区研 究的历 程
“ 社 区” 一词 最早 由德 国社 会学 家滕 尼 斯提 出,他
pr a c t i c a l e x pl o r a t i ons a r e ma de i n t o t he a dm i ni s t r a t i v e s ys t e m
化和社会 建设不 断深化 ,城 市基层社 区管理也 面临 着制 度
改革和制 度建设 的挑 战 。计 划经济 y s t e m’ ’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p a t t e n r l e t f ov e r by t h e pl a n ne d e c o no m y pe iod r i s i n c r e a s i ng l y un s ui t a bl e t o t he s oc i a l de v e l op me n t a nd t he r e f or e t h e Pa r t y a nd Go ve r nm e nt ha ve e nl i s t e d t he s oc i a l bui l di ng a nd s oc i a l a dm i n i s t r a t i on r e f or m i nt o t he s c he du l e .The ur b a n g r a s s r oot s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探析
4 7
并 1 州市委竞校 学报21 年第4 f 元 01
的新 阶段 。经过 十多 年 的社 区 治理 改 革 实 践 , 国 全
城 市社 区建 设取 得 了很 大 的 成绩 , 市基 层 社 会 管 城 区党 委会 。社 区党 委书 记是 百步 亭集 团董 事局 主席
会 网络论 三种 比较 成 型 的分析 框 架 。
关键 词 : 市社 区 基层 社会 管理 体制 改革 城 中图分类 号 : 9 C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2 3 2 1 )4— 0 7— 6 14 (0 1 o 0 4 0
一
、
我 国城市基 层社会管理 体 制 改 革 的 实 践 模 式
选 的 城 市
实 际上 , 在 1 9 早 9 8年 , 岛市 四方 区就 率 先 进 青
化供给、 市场化运作 , 探索出房产企业代替政府为社 区提 供公共 服 务 的 营运 模 式 , 社 区公 共服 务 模式 使
由“ 府办社 会 ” 变 为 “ 营 企业 服 务社 区” 政 转 民 。此
市 工作 中 的组织 基 础 和 群 众 基 础 , 强城 市 基 层 政 加 权 和群众 自治 组织 建 设 , 高人 民群众 的生 活质 量 提 和 文 明程 度 , 维护 社会 政 治稳 定 , 促进 城 市经 济 和社 会协 调 发展 。 而 且 确 定 了地 方 党 委 和 政 府 领 导 、 ” 民政部 门牵 头 、 关部 门配合 、 区居 民和社 会力 量 有 社 广 泛参 与 的新 的社 区建 设 工 作 体 系 , 明确 了社 区建 设 的指 导思 想 、 本原 则 、 要 内容 和 目标 任务 。从 基 主
论转型社会中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与模式选择——基于杭州市上城区实地调查的社会学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 下 ,政府是 唯一 的社会 治理 主体。它 依托于各种类 型的 “ 单位组织 ” ,构建 一种 了 “ 企不分 、 政 政事不分 、政 社不 分 ” 的社会 管理 体制 。对 于 国家 来说 , “ 单位组织”是实现社会有效整合的组织形式 ,是一个集政
( )社 会转 型理论 视野 中的街道 一
厚。街道凭借对 社 区居 委会人 、财 、物 的控 制 ,基本形 成
“ 街道办事处拨款 ,居 民委员会办事” 的局面 ,从 而将 政府 权能延伸 到社 区。在这种情 况下 ,社 区居委会也 都不 同程
将单位内部所 有成员充分 “ 组织起来 ” ,但是仍然还有部分 未能进入各种单位 的 “ 无组织 ”成员需 要进行组 织 ,于是
天府 新论 21 00年第 3期
论转型社会 中城市基层 管理体制改革与模式选择
论转型社会中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与模式选择
基 于杭 州市上城 区实地调 查 的社会 学分析
胡 宝 荣
[ 摘要】改革 开放 以来 ,随着 市场 经济体 制 的逐 步确 立 ,“ 单位体 制 ” 开始松 动 ,社会 管 理 重心逐 渐从 “ 单位 ” 向 “ 区” 转移 。街 道 办 事 处作 为城 市社 会 最基 层 的政 权 组 织 ,是 社
( 社会 力量 )之 间的相互 协 商、相 互合 作 ,逐 步 从 管理 型 街 道走 向服 务 型街 道 。 实践表 明 ,
服 务 型街 道是 城 市社 区建设 通 向 “ 治” 之路 的必然选择 。 善
[ 关键词]社会 转型 ;单位社 会 ;社 区社 会 ;合 法性 危机 ;服务 型街 道 ;善 治
城 市基层 管理体 制的 关键 环 节 ,也是 城 市社 区建设 的重要 主体 。然 而 ,现行 的城 市基层 管理
贵阳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刍议
改革 开放 以后 , 特别 是进入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后 , 随着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 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 了飞速 发 展, 同时 中国的社 区管理 体制也发生 了很 大的变化 , 原有 的 社区管理体制 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 的城市社会需要 , 进而
“ 社 区制” 的出现成为一种必 然的选择 。旧有 的城市社 区基层
基金项 目: 贵 州省教育厅“ 城 市化进程 中的城 市边缘社 区发展 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 ” 的阶段 性成果( 1 0 S S D 1 8 )
作者简介: 张辉( 1 9 7 2 一 ) , 男, 责州遵义人 , 副教授 , 博士 , 从事发展社会学研究; 石玉宝( 1 9 8 1 一 ) , 男, 甘肃天水人 , 硕士, 从事
社 区在法律 上不具备法 人资格 ,致使其无 法独享应有 的权 力, 缺乏管理权 , 没有独立 的财务审批权 和支 配权 , 这在很大 程 度上影响社区工作 的有序开展 , 难 以形成合理的社 区管理
体 系( 李力 , 2 0 4) 0 。
( 一) 社 区组织管理结构紊乱
现行 的城市社 区组织 由区 、 街道 、 居委会 三级组织 构成 。
能于一身 , 职能越位 、 错位 、 缺位现象严 重。 市里部署 的党建 工作任务 , 区里布置 给街 道办事 处 , 街 道办事处 再交给 社区居委会 ,街道 办事处在传 导过程 中当 “ 传声筒 ” 、 “ 二传手 ” , “ 衙 门化 ” 倾 向严重 , 对 加强区域 化党建 工作 “ 有力无 心” 。而社 区居委会本来 是城市基层的 自治组
区一级政 府是 城市基 层政 权机 关 , 街 道是 区政 府 的派 出机
构, 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 自 治 组织 。 街道作为政府派 出机构 , 实际上变成 了一 级政府 , 集行 政 、 社 区管理 和社 区服务等 职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街道办事处是百姓认识政府的“窗口”,对上对下政令畅通的“中转枢纽”,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大管家”,也是党和政府联络群众的“桥梁纽带”。
职能不清,任务不明。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属地化管理形式,导致区级职能单位与街道二者职责界定较为宏观模糊,上级部门将大量的事务下沉到街道一级,但由于街道没有行政执法权、行政答应权。
日常事务繁杂的社区、街道级承接大量临时性任。
同时,由于街道办事处资有限,为了按期完成上级指派的各种任务,只能将“烫手山芋”下压到各社区,甚至在基层政治生态中被迫出现了“不出事逻辑”和“甩锅心态”。
协调无力,考核压头。
街道办事处身处基层一线,可以灵敏洞察辖区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压力传导和不全面的考核机制使得街道办事处的综合协调和管理监视职能难以有效发挥,考核往往以负鼓励占主导地位,无视了正鼓励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当中,联席会议、共助共建、党员报到,由“街道牵头”演变成“街道磕头”。
内耗增大,效劳缺位。
街道办事处大量的人财物消耗在过频过度留痕、分解任务、机关内部运转等方面,导致没有精力放在关键民生效劳上。
此外,南白街道人口基数较大,组成复杂,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多由聘用人员组成,存在年龄构造老化,有的还存在不懂“效劳”。
教乡镇一级待遇不占优势,无法留住有才能、敢作为的年轻人,对政府购置公共效劳的相关政策不熟悉,加之工作公共效劳成效不佳。
主体单一,活力缺乏。
我街道推动社区、小区自治、城市生活小区治理中,社区照旧存在行政化现象和边缘化现象。
在推动社会组织开展工作中,主体单一,收效甚微。
局部社区干部没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导致各种社会组织、辖区党员等参与社会效劳、社会治理存在抵抗情况。
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法治保障。
将街道办事处条例纳入区级管理制度。
及时解读、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结合街道管理现状制定详细施行方法,加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法治保障。
一是完善权责统一的工作制度,年初落实对街道各项工作的监视考核方法,不能在中途随意加改;二是建立街道综合执法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街道辖区各类执法监管力量,形成执法监管合力;三是完善鼓励机制,注重提拔具有街道、社区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其他鼓励制度;四是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渐进式缩小对街道的经济考核指标权重,逐步加大对街道公共效劳、公共管理、公共平安等方面的考核权重,把公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摘要:我国的社区建设目前已经进去了一个新的阶段,关于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讨论的热点,全国有些城市也在社区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探讨了今后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走向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推荐与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快速发展,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区级政府派出机关,其辖地面积和人口迅速扩张,这使得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原来实行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条块分割”,处在城市基层管理第一线的街道办事处职权十分,对很多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无权管,而市,区政府的职能则有权管,看不见,造成了有能力关无权管,有权管的无能力管局面。
同时,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基层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新的领域,街道办事处的任务越来越重。
例如,“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增加了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各街区的老龄人口(尤其是离退休人员)显著增多,老年人口的活动空间基本上在家庭所居住的街区,这就增加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内容;改革中出现了大量失业下岗人员,需要街道办事处的关心和帮助;随着城乡社会流动加快,城市街区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既为街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给街区的管理带来了压力。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街道办事处的职责规定显然难以应付。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将街道办事处作为第三级管理单位,以行政能力的强化来解决越来越多的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建设。
之后,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相继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
这种体制快速推进了社区发展,各地社区建设的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另一方面这种体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诸如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居委会的行政化、社区参与度低等。
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公共服务——贵阳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这些不相适应 , 与现行 的街道 、 区两级 管理体 社 制密切相关 。 事实证 明 , 把夯实区域 化党建基础的着 力点放在街道办事 处 ,党建工作 任务不 能完全 “ 落 地” 把着力点 放在社 区居委会 , ; 党建丁 作在许 多时 候有名无实 。 在现行体制下实施区域化党建 , 只能是
区居委会本来是城市基层的 自治组织 , 但实际上变成
了“ 准政 府” 自治功能 弱化 , , 越来越 多地 承担着 区和
办事处安排的大量行政工作 , 有的每年承担政府职能
部 门安排 的工作任务达20 , ,沦为”办事处 的一 0 ̄项 “
条 “ ” “ 政化 ” 向严 重 , 腿 ,行 倾 而且 不少居委 会也把精 力放在创收上 , 区域化党建工作 “ 对 有心无力” 。 从保 障措施 看 : 区居委会 目前 有人管事 、 社 但能
1IIUN . YU ) 1ANG DAf
暖
基 础不牢 , 动山摇。城市社 区是城市社会建设 地
和管理 的基本单元 , 是党在城市工作 的基础 。 0 0 2 1年 初, 贵阳市委 、 市政府作 出了城市基层 管理体制 改革 试点 的决定 ,探索建立 以社 区为 主的新 型城 市基层 管理体 制和运行机制 为 目标 ,充分 整合街道 社 区资
新 区明确社 区承担2 大项1OJ l / 项职责。三是理顺领 l x 导机制 。社区党委和服务中心实行“ 两块牌子一套人 马”社 区党委直接受 区委的领导 , , 服务 中心直接受 区 政府领导和区职能部门指导。 社区党委作为社区的领 导核心 , 对辖区党 的基层组织建设 和工青妇等群团组 织实施统一领导 , 加强对社 区居民 自治组织工作 的领
加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路径探索
使其 与政 府职 能 转变 午 1 ‘ 致, 发挥 白身优 宋承 担 分 什会 公 j 事务, 参 与 剑社 会基 层 管理 巾 , 成为 社 区管 理 的土 体 。 I 时 社会 组织 的发 展 , 能够 让社 区居 【 { } I J 有一 个平 台, 彳 丁 能力、 彳 丁 动 力、 有 渠 道参 与剑 社 区管 理 巾 , 提 高社 区眉 的参 与 意识 , 切
加强我 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休制的路径探索
口 盖 宏伟 孔 超
摘 要 随 着我 国社会 管理 的 不断创新 ,社 会管 理重 心 的下移 , 基 层社 会管 理转 型逐渐 成 为关注 的 焦点。 本 文通 过 阐述社 会基 层管 理体 制存在 的 问题 ,进 而找到 加 强我 国基层 社 会管理 体 制的路 径 结卡 句 发 生 了 人 的变 化 。在 计划 经 济 体制 下 , 社会 基层 管 理
入剑法 制轨 道 , 通过 评估 、 测 评和 : 格督 , 不断舰 范 } 十 会组 织 为 ,
土要 地政 腑 [ 』I : 而卜 的 垂立 运 行模 , 权 力集 巾 丁政 府 行政 机 构 。随 着 经 济 l 政 治 体制 改革 的 推进 , 在“ 小政 府 , 人 社会 ” 观 念f l " h t  ̄ 导 卜 , 政J 仃在丛 层 社 会管 理 巾 的权威 角 色彳 丁 所 化 , 逐 渐 承担 起 宏 观 凋 的 ☆ 。但 是 总的 来 说还 存在 ・ 一 些 题 , 如 社 区 内外 条 块分 割 严币 , 利益 十 ¨ 火 较 弱 : 政 腑 政 ・ 彳 丁 浓 厚
来 的 社会 管 m 心 卜移 , 单 位 制的 逐 步 “解 , 导 致 了城 I 基 层 社 会管 理体 制的 转变 , 社 区基层 组织 开始承 担更 多 的社会职 能 。 但是 1 4 前 我 …的 社会 基 层管 理 体制 存 在很 多 问题 , 不 能够满 足 现 代城 m化 的 需求 . 难 以承 担 个部 社会 管 职 能 , 此 要摊 行
困境与出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以广东顺德“容桂模式”为例
会 中介组织 , 使政府部 门从过去繁琐 的事务性工作 中 解脱 出来 , 集中精力搞好公共行政 , 加强公共 服务 。
( )政社 分 离”村 居 恢 复 自治 二 “ ,
社会 工作 起源于西方发达 国家 , 最初产生于 民问 慈善救 助活动之 中, 之后逐渐发展成为政府社会政 策
管理 的框架 , 在政府无法独立承担社会管 理重任的情 而基 层政府对 社会转 型带来 的种种 问题却 显得力 不 时也 使得社 会缺乏 明晰 的 自我管理 和参与社 会事务
况下 ,其他 管理主体 却 因为 发育不 良而无 法弥 补缺
( ) 乏 良好 的社会协作 治理机制 三 缺
目前 , 国城 市基层社 会管理体制 已经 实现了单 憾 。 我
( ) 二 基层社 会管理 行政化倾 向严 重 目前 , 中国城 市基层社会 管理遵循 的是 区政府 一
省顺德 区容桂街道作 为社会管理创新 的 “ 先行 先试” 街 道 一居委会 一社 区的模式 , 街道 、 委会成 为政府 居 地 ,在改革 中对基层 社会 管理进行 了大胆创新探 索 , 权 力在基层延伸 的载体 , 简单 而被动地执行着上级下
G 1 Z 0 ) 阶段 性 成 果 。 D1 Y Z 2 的
圄
行政与管理
党政 于部 论坛
其 , 就是简政 放权 , L 思想 赋予经济 理和社会服务活动 中,基层政府仍然是绝对 的主体 , 政 资源再调配 , 中 t
作为 自治性组织的居委会也 已经 “ 行政化 ” 明显 。 物业 强镇更 多 的行政 自主权 。 过权力下 移 , 整基层行 通 调
断深 入 , 市 出现 了大量 的社 区 , 城 但这 些社 区并 未能
论城市基层政权的管理与创新
2009.03论城市基层政权的管理与创新孙文平(江苏镇江市行政学院)城市基层政权结构是国家实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最直接载体,它是检验一个国家对城市社会控制强弱的显示器。
现在无论是街道办还是居委会的管理体制及固有的职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改革与创新街道办与居委会的既有职能与体制,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城市基层政权街道办居委会改革与创新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它是相对于中央政权、中层政权而言的,是指这一级政权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基层也就是说最低一层的位置。
我国的基层政权包括农村基层政权和城市基层政权两部分。
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农村,是指乡、民族乡、镇一级;在城市,是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一级。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基层政权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 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的性质是市辖区政府、不设区的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是国家实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最直接载体,它是检验一个国家对城市社会控制强弱的显示器。
一、城市基层政权管理体制变迁1.建国前后至文革前:街道办事处的建立街道办事处是在废除国民党保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与 单位制!相并存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并进驻的城市中,国民党政权以及包括保甲制度在内的各种组织制度和组织方式先后被摧毁,我们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如何将人民组织起来,建立起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以保持新生的政权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为此,新生的政权首先将全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建立了 单位体制!。
对大量存在的未能进入工厂、矿山、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无法纳入 单位体制!的无组织的街道居民,则建立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由城市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将居民组织起来。
基于此,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得以建立。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根据和组织形式,各城市的市政当局各行其是,街道办事处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
关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以贵阳市为例
和 现实处 境 。
织进行 日常运作的社区社会管理体制。街居制设
置 初 期 , 确 定 人 员 编制 、 构 职能 定 位 时 , 明 在 机 就
确: 街道办事处是政府 的派出机关 , 代表政府办理 有 关 居 民事 宜 的机 构 ,并 不具 有完 全 的行 政机 关
改、 完善 ,90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 年《 生效 ; 2 0 年《 0 4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的修订稿公布并
一
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居民委员会是居 民群众 自治 组织 , 作人 员人 数 为2 4 , 工 至 人 工作 内容包 括
办理 居 民 的公 共 福利 事项 、向 当地 人 民政 府 或者
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动员居民 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 、领导群众性 的治安保 卫工 作 、 解 居 民间 的纠纷 。建 国之后 ,街居 制 ” 调 “
以街居制和单位制为核心的传统城市基层二 元管 理体 制 内的街 道办 事处 及居 委会 的行政 功 能
突出, 工作 方 式 以行 政命 令 为 主 。在新 形 势 下 , 城
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与生活方式 日益多样化 、民主 意识 增强 , 与此 同时 , 城市居 民参 与社 会 管 理及 居
性质 , 专职 工作人 员 人数 为3 人 。 至7 街道 办事 处工 作 任 务 主要 有 三项 : 理市 、 辖 区 的人 民政府 有 办 市 关 居 民工 作 的交 办事 项 , 指导居 民委员 会 的工 作 ,
以一 级地 方政 府模 式运 作 的街 道 办事 处在 日
常工作中面临着社会转型带来的诸多现实挑 战 :
浅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4 城市管理法制化的总体水平不 职和冗员 , 到每 个职位都 定事定责。 、 做 首先 , 城市管理立法滞后 , 国家至 上 呈现网络化特点
现 代管 理 与 信息 的关 系 非常 密
的情况下 , 尤其要 重视 并强化城 市管 法规 。而随着社会公共管理事务 的增 切 , 信息是决 策、 执行 、 沟通、 检验反馈
维普资讯
的环境相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自的 论 理 改 诚 管鳞 革
文/ 汗克孜 ・ 伊布拉音 ( 尔族) 维吾
划、 、 建设 管理各 自分离的模 式。
一
大环境背 景决定 了城市管理体制 的性
质, 并框定 了它产 生效力的范围。 城市 管理 体制 改革必须体现 以下取 向: l职 能体系上 体现 出合理性 、
“ 软件” 注重上项 目, , 要规模 。城市管 的工作热情 , 使他们只是被动地 、 机械 挂钩。 城市管理 机构的设 置 中, 在 应按
理 者要树立 “ 三分 建设 、 七分管理 ” 的 地执行 上级部 门的命令 , 造成城市 管 照最低数 量原 则设置 部 门和职位 , 科
理念 。在社 会经济 现代化迅 速发展 , 理工作效率下降 。
国城市管理体制存在 以下问题 :
l城市管理的理念仍需加强 、
民主化 进程 ,极 易滋生腐 败等 现象 。 同时法律 并没有 明确赋 予街道 办事处
2 组 织机构数量上体现 出精简性 、
市场 经济 体制不但使城市管理 的
城 市管理 的实际工作 中 , 往往 是 应有的地位 , 上级市 、 区政 府也 没有 明 职能结 构有别于计划经济条件的职能 降低了街道 工作人 员 体系 ,也使城市管理要与成本和效率 “ 重建设 , 管理 ” 重 视“ 件” 忽视 确 的统 一授权 , 轻 , 硬 ,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贵阳探索”
民 。”李军说 。
“ 四级变三级’精简管理层级 ’
从2 1 年 2 0 0 月开 始 ,贵阳市 小 河
系 ,自治功能严重弱 化 ,与加 强社会 管理 、夯 实党的执政 基础 的要求明显
不适应 。”贵 阳市 委常委 、组织部部 长俞静 表示 , “ 居委会 自治功能被严
重弱化 。”
“ 革城 市基 层 管理 体 制 ,是 改 落实中央加 强和完善基 层社会管 暇务体系的实际举措 ,把人力、
物力更多投向城市社区,夯实 组织 、壮大基 层力量 、整合基层 强化基础 工作 ,更好 地服 务市
、 、
新 型 社 区推 行 “ 委 一 会 一 中 一 心”社区治理模式 , 即社区党委 、社 区 委员会或居 民议事会 、社 区服 务中 心 ,构建起 “ 党委领 导 、政府 负责 、
区 、金 阳新 区的居民发现 ,原来 习以 为常 的街道办事 处和社 区居委会 的牌 子 被悄然撤 下 ,以往办 事要跑 的两个 地 方 ,变 成 了 一 个 地 方 —— 全 新 的 “ 区眼务中心”。 社 这 变 化 缘 自贵 阳 市 城 市 基 层 管
理 体制改革 中重要 的一环 :由原 来的
口2 万至 4 万人 ,设置 3 4 至 个居 委会 , 形成 “ 一社 多居 ”格 局。
的城 市基层 管理体制改 革 ,其 目 于减少贵 阳市管理 层级 ,变市 、 街道 、社 区四级管理 为市 、区 、 三级 管理 ,构建城市基 层新型管
“ 市一 区一 街道—社 区 ”四级 管理 , 变成了 “ 一区—社 区”三级管理 。 市 “ 并 不 意 味 着 只 是 ‘ 道 的 这 街
扩 大到所有 区市县 ,涉及 1个街道办 1 事 处 、3 镇 、6 个居 委会 、2 个村 - 4 4 3 委会 ,辖 区居 民约5 .万人。 7 3 近 日,贵阳市在试 点社区随机 向 群众发放 55份调查 问卷 ,对便 民利 52 民服 务 、党组织和党 员作用 、社会 建
社会共治视角下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以浦东为例
以浦 东东新 区行政学院 , 上海 2 0 1 2 1 0 )
摘
要: 社会转 型给基层 管理体制 带来 了挑 战 , 也 带来 了改革的 契机 。近年 来浦 东在 街道 管理模 式方 面开展 了创
新性的探索 , 初步形 成了“ 党委领导+ 行政 管理+小区 自治+ 社 会参与” 的治理格 局。随 着浦 东改革的深 入推进 以及
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 , 要 实现社 区共治 , 从善政走 向善 治 , 需要从 深化 区域化 党建、 转变政府 职能、 建立新型组 织架 构 以及 强化 小区 自治功能等方 面加 以推进 。 关键词 : 管理体制 ; 共 治;区域化党建 中图分类号 : F 4 0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2 8 1 5 ( 2 0 1 3 ) 0 2 - 0 1 5 6 — 0 4
第3 1卷
总第 1 3 1期
科学 ・ 经济 ・ 社会
S C玎 CE ・ECONoM | Y ・ S oCI E. r Y
Vo 1 . 3 1。S u m No . 1 3 1
No . 2。2 0 1 3
2 0 1 3年
第 2期
社 会 共 治 视 角 下 的城 市 基 层 管 理体 制 改 革
Ur b a n Gr a s s — 。 r o o t s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Re f o r m f r o m t h e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Co — — g o v e r n a n c e
f o r me d a g o v e ma n e e s t r u c t u r e t h a t c o n s i s t s o f t h e l e a d e r s h i p o f p a r t y c o mmi t t e e s ,t h 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mu n i c i p l a g o v e r n — me n t ,t h e a u t o n o my o f r e s i d e n t i a l a r e a a n d t h e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o f c i t i z e n s .W i t h t h e d e e p e n i n g o f P u d o n g r e f o m r nd a r e q u i r e ・ me n t s o f s o c i l a ma na g e m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d e e p e n t h e r e g i o n a l p a r t y b u i l d i n g ,t ra ns f o m r t h e g o v e n me r n t
刍议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现阶段,我国所颁布 的和城市基层社区 有关的法律条文较少 , 并且这些法律法规所 颁布的时间很早 ,大都在建 国初期 。 显然不 能 够适应现 阶段我 国城市 社区 管理 的发展 需要 , 如果依旧依靠这些 陈旧的法律条文来 维持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的改革 , 而不去加 以 创新 ,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改革步伐的推进。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尽管近些 年来 , 我 国政
理论广角 2 0 1 4 年1 月( 下)
刍议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李 依 临
( 华 中科技 大学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摘 要:城 市社 区作为我国城 市当中最基层 的组织,其建设 与管理深刻影响到我国基层政权 的巩 固和发展 。近些年 来,我 国不断探索各种城 市的社 区管理模 式, 试图能够找 出一个 完全适合我国城 市的社 区管理体 制。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展开讨论,并结合城市社区管理 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 究,进而提 出 相应 的对策 ,希 望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推动这一领域的进 步发展 。 关键词 :城 市杜 区;社 区管理体制;改革
1 城 市 社 区管 理 体 制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我 国城市社 区管 理活动 始终得 不 到有 效地进行 , 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缺乏公 民 的支持 , 绝大多数社区居 民对于这项改革缺 乏深刻的认 识 ,往往会将社 区理解为街道 ,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 , 居 民和社 区组织之 间 的沟通也是很少的。一方面 ,这并不利于 社 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 , 使得其 中的很多 环节都难 以得到完善和进步 ;另一方面 , 对 于居 民的生活也很难 带来帮助性作用 , 不能 够响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号召。
改革创造一个 良好 的客观环境 , 使得改革 能 够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据可循 。 2 . 2 加强社 区的党组织建设 坚持党 的领 导始终 是社 区管理 的灵 魂 所在, 而社 区管理又反作 用于党建工作 ,为 党建工作 的开展提 出了更高层次上的要 求 。 使 得党 能够在 种种非 行政条 件之 下再次 巩 固 自身的地位 。在改革的过程当中,首先要 树立区域性大党建 的意识 , 这也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需要 , 迄今为止 , 城市党建工作 已经 由过去条块分割的封闭式 区属型党建 ,向条 块结 合的 网络化 开放式 区域性大 党建格 局 转变 。从这一 现有状 况我们 可 以清楚 地看 出, 改革工作当中一定要及 时转变观念和工 作方式 , 使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其 次 ,社区党建 的对象不仅仅是党员 , 其宣传 的 内容也不近包 括党的方针路线 。 而是涵盖 多个领域和多个方 面。对此 ,社会党组织一 定要使得多方面的资源能够协调运转 , 最大 程度上面向全社区开展工作 , 这也是党建在 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最后 , 要 注意工 作载体和人员队伍 的建设 , 以此来拓展党员 服务 中心的功能 , 也是为了能够将工作效率 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 。 2 . 3 重视公 民意识 的培育
深化镇街体制机制改革 探索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专栏深化镇街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银川市委编办银川市以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为目标,坚持 优化协同高效为原则,积极推进镇街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党建引领,优化机构设置,合理配置编制,理顺条块关系,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扩大管理权限,提升镇街治理能力。
_、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推行“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 化,实现党的领导覆盖、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一是在镇街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在街道增设组织委 员兼任党建办公室主任,实现镇街组织委员全覆盖。
全面承担镇街区域内组织、宣传、统战、工青妇等党 建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有效贯彻落 实。
二是调整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构建“社区党委 (党总支)一网格(居民区)党支部一楼栋(院落)党小组”的社区组织链条。
在社区成立党委管理辖 区商圈、楼宇、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根据 党员数量因地制宜设立网格(居民区)党组织,通过 单独建或联合建的方式组建楼栋党小组。
三是全面 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和社区 “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在街道成立综合党委统筹 管理辖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大 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新兴经济组织中组建 党组织力度,实行社区、物业、网格、业委会等党组 织负责人交叉任职、双向进入,构建“红色业委会一 红色物业一红色新兴经济组织”的横向治理体系。
二、赋权增能减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一是依法精准赋权。
严格按照“依法下放、宜 放则放”的要求,重点在城镇管理、环境卫生、民生保障等领域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执法权限赋予镇街。
二是制定镇街权责清 单,厘清镇街履责边界。
对标自治区乡镇(街道)权 力清单指导目录,制定西夏区镇街权力清单和责任 清单,推动基层形成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 开、监督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
三是制定“属 地管理”清单,切实为基层“松绑”。
[终稿]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城市基层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现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弊端日益突出,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现状。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摆出现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基层管理;问题;对策一、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及其现状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发展的内核已从单纯注重经济发展趋向以人为中心的内源发展。
我国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其重要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化管理和一单位制为基础,实行城市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管理框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我国新型城市的草创阶段,各个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巩固和建设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了大量工作。
1954年政务院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其中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作了如下规定:“办理市、区政府有关民政事项,指导居委会工作和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
”在城市基层管理中,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府即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上级政府对辖区内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
对居委会的性质、任务和组织机构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把居委会建设纳入了国家组织法规,基本形成了作为国家机构街道办事处与作为社会群体基层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相衔接的格局。
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是相互适应的,我国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权力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体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特殊的“单位人”现象,所谓“单位人”现象就是在整个国家高度行政化的体制框架内,国家通过职工所在的单位实现对公民的政治控制、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
城市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行政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城市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行政管理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内容摘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市区街体制,无论从街道层面还是社区居委会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但在民族地区特别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街道办事处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要从加强街道与社区社会服务、完善市民服务中心、建立社会自治的长效机制、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改革与完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关键词】民族地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2012年党在十八大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和推进”,并提出了推进的目标是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市区街体制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重要组织部分,它规范了城市政府与市辖区政府、街道办事处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市区街体制改革与创新是我国的重要内容。
自2010年安徽省铜陵市率先对基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撤消街道办,社区事务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后,贵州贵阳市全市、湖北黄石市也相继试行撤消街道办。
那么,民族地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与着力点在哪?一、市区街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市区街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街道办事处层面和社区居委会层面(一)街道办事处层面地位不明确,职能不清。
我国市区街体制有两种类型:一是设区的市实行市、区和街道“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即属此类;二是不设区的市实行“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体制,即在市下设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少数地级市和所有县级市属于此种类型。
无论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还是“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体制,街道办都只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它与市政府、区政府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街道办扮演着“一级准政府”的角色,不仅承担大量的行政管理职能,还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
责任无限多,职权十分有限。
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街道承担着大量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交给的事务,由政府派出机构演变成部门工作站,部门不愿承担的、琐碎的、无意义的工作都往街道上推、压。
浅谈基层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基层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综合整治,城市主次干道干净整洁,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和城市牛皮癣明显减少,道路设施特别是局部背街小巷的道路设施明显改善,主干道房屋立面得到改观,店招店牌逐步标准,户外广告整治特别是机场路广告整治取得较大进展,城区整体城市容貌得到较大改观。
如何将整治工作引向纵深,建立现代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严峻挑战。
通过基层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对基层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城市管理的体制仍然不顺。
在城市管理体制中,市、区定位比拟清晰,职责比拟明确,运行也比拟顺畅,但区的职能部门之间及职能部门与街镇之间的职责不清,责权利不统一,责任分工随意性较大,街道一级更为突出。
街道虽然只是政府派出机构,但在城市管理方面很大程度上行使着政府的职能,充当着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层面,但目前的街道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约束,体制性障碍比拟突出,赋予的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财权已远远不适应新时期的开展要求,与街道负总责的地位不相称。
这种体制设计不可防止地导致街道在城市管理中非常被动,管理效率亟待提高。
突出表现在:1、街镇负总责、属地化管理的要求与街镇所拥有的财权、管辖权等资源、手段严重不相称,街道责大权小。
如目前我区环境卫生、市政、园林绿化管理的主要资源掌握在区市政园林局,管理权限并没有下放属地,而要求街镇负总责就勉为其难了。
2、条块关系不顺,部门管理职责不清过于强调属地责任导致部门工作主动性不够,依赖性严重;职能部门权大责小,职责不清,履行职责及工作效果如何甚少考评和责任追究,街镇在城管工作中难于进行协调和有效管理。
属地责任的惯性思维,导致有些部门并不是从更好解决问题出发,与街镇共同研究、分析,想方设法共同完成任务,而是一推属地了之,甚至将街道办事处视作其下属单位,不下放管理权、费权,却下放工作、下推责任,以责任追究、考核、评比等等给街道办事处增加了很多本应由职能部门履职的工作,街道疲于应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 管理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年第24卷第5期Journal of Chongq i ng U n i versity o f T echno l ogy(Soc i a l Sc i ence)V ol 24N o .52010收稿日期:2009-06-28作者简介:罗兴奇(1983 ),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探讨罗兴奇(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1)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自治意识的提高,使得大量社会公共事务逐渐回归社区,社区基层组织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
但现行的基层管理体制却暴露出主体身份不明、结构功能紊乱、条块矛盾突出等弊端,难以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
因此,需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从而重构我国的基层管理体制。
关键词:基层管理体制;居民自治;社区中介组织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0)05-0057-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需求从单一生存追求向综合需求转变,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有了更高的期望,从而使得大量社会公共事务逐渐回归社区,社区基层组织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
而旧有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已不适应目前城市基层管理职能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改变旧有管理体制,重构适应当前城市发展需求的基层管理体制。
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现状及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基层管理体制。
这种以政府为主体、以单位为载体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社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有的基层管理体制的弊端开始凸显。
(一)社区组织管理结构紊乱现行的城市社区组织由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组织构成。
区一级政府是城市基层政权机关,街道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街道作为政府派出机构,集行政、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等职能于一身,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严重。
过于繁琐的职能迫使它把任务分配给居委会,形成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的格局。
此外,街道、居委会权力与政府有关部门职权交叉,但街道、居委会的权力又过小,导致城市基层社区管理出现 看得见的管不了,能管的看不到 的尴尬局面。
(二)社区管理主体地位不突出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早期的城市社区建设的重点是放在社区服务上。
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重点发生重大的转变,如今的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以社区自治为突破口、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全方位推动社区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依然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诸多障碍。
由于社区在法律上不具备法人资格,致使其无法独享应有的权力,缺乏管理权,没有独立的财务审批权和支配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工作的有序开展,难以形成合理的社区管理体系[1]。
(三)社区自身自主性欠缺与政府相比,社区民间组织优势在于民间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性。
但是民间组织在资金、管理、监理等方面过于依赖政府,缺乏自主发展的后劲。
据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社区民间组织从酝酿到成立,仍是自上而下型,很多的社区民间组织在活动场地、经费支持、组织协调等方面还依赖于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同时一些社区民间组织是有关政府部门职能延伸的产物,在人事、管理、职能上还受到限制。
调查还显示,目前大部分社区民间组织经济状况不佳,资源动员能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组织内部制度不健全、运作缺乏规范、社会公信度不足,难以动员社会资源支持组织发展。
二、构建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现实依据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结构的转型,使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社区逐步成为城市基层的社会运行的主体。
以往由行政主导的基层社区管理格局将走向终结。
因此,有必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和国内部分地区的成功做法,为构建新型城市管理体制提供现实依据。
(一)国外社区的管理经验国外社区管理的经验表明,现代社区管理模式基本差别主要取决于政府、社区以及相关社会服务机构之间权能配置方式。
西方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早,较早的面临相关问题,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模式。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注重社区的科学规划,作为社会管理基层单位的社区建立了完备的组织结构,划分了明确的职能,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保障社区实行自治管理。
二是以新加坡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社区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对社区组织进行管理,政府对社区管理进行直接干预,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同时社区中组织管理体系也相当完备。
三是以日本城市管理为代表的混合型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特点在于政府与居民自治结合,政府主要承担着指导、支持和监督角色,它主要负责规划、指导并提供社区建设基金,而居民主动参与社区部分领域的管理。
日本社区管理从总体规划、资金投向到机构设置等都把社区居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尤其是对社区弱势群体关怀备至[2]。
这三种城市模式产生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背景,并在社区管理上形成了不同的政府 社区关系。
如果说这三种社区管理模式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民主和自治制度,并体现了不同发展水平,那么它们会依次演替。
[3]由此可见,虽然三种管理模式各有特色,但是以美国为典型的社区自治模式代表了未来社区管理的模式,表明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基层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市管理体, 1999年,民政部拟定了 关于建立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实施意见 ,并在上海、沈阳、青岛等10个城市进行实验。
200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明确提出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的政策。
自此,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进入转型时期,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不断涌现。
1.沈阳模式。
沈阳模式主要特点是实行社区自治。
从构建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入手,按照有利于实施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把城市管理从以行政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社区组织管理为主,把侧重点落在社区组织的建设层面。
社区组织具有法定地位,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具有主导性。
同时强调公众参与。
2.上海模式。
上海模式代表了混合型治理模式的特点,是一种半行政半自治的管理模式。
上海五里桥街道推行的 两极政府、三级管理 的方式,将社区定位于街道范围,以街道为核心推进社区建设,通过调整条块关系,促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构建了行政与自治相结合的社区管理体制。
这种模式保证了政府机构对社区规划和管理,同时协调了社会性组织与公众参与,培育了居民自治的能力。
除以上两种模式以外,我国基层社区管理还涌现出大量具有示范意义的模式,如青岛模式、江汉模式等等,它们的出现代表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许多学者认为,这些模式中,沈阳模式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它是被逼出来的,自下而上发动的变革,它是城市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的重大突破,也是现代市民社会的重要一步。
沈阳市春河社区迈出了一小步,而58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cq l g.j o urserv.co m对中国民主进程而言却是一次历史的跨越 。
因此,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应在沈阳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推进。
[4]三、重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城市化进程加速、社区职能重新定位,使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势在必行。
从国际、国内的经验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自治管理应该成为我国城市基础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社区基层管理的改革重点在于权责的重新调整。
其中,政府角色的转变、职能的定位是核心。
政府角色转变意味着从直接管理层面向间接指导、宏观规划层面转变。
这其中要注意做到 两个归位 ,即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归位和政府社会化职能归位。
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归位意味着把街道办事处中涉及到的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的工作归位于政府职能部门。
政府社会化职能归位即把原来由政府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归位于社区自治和中介组织,把社会公益性服务归位于社区和社区工作者。
通过职能归位,使政府承担起应当由其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也使社区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专门提供社会公益性服务。
南京市下关区的基层体制改革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他们建立了淮海路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搭建了行政服务平台。
该中心内设各类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务窗口,是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辖区内职能的延伸,弥补了街道办撤销后的职能缺位。
将街道行政职能移交,把原属于行政管理的职能归还给职能部门,将社会性、公益性的事业交由社区承接,理顺了政府、社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区管理的有序化[5]。
(二)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社区基层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社区中介组织和社区自治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是加强社区中介组织建设。
从全国情况来看,虽然各个社区或多或少的都有各类社区中介组织,但从整体来看,社区中介组织远未发育成熟,大多存在着法律保障缺位、经费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
特别是其中的权益类和志愿类服务组织,其作用发挥得非常有限,与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应当加大对社区中介组织的培育力度。
社区中介组织也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解决好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程序、决策机制、目标定位以及成员构成等关键环节。
针对社区中介组织发展遇到的法律框架不明确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社区自治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运用法律的手段将社区组织纳入统一的登记管理,在社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中解除限制竞争的规定,运用竞争的手段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
二是强化社区居民自治。
自治精神就是强调政府还政于民,放权于民。
社区居民享有自由选举权和言论自由权, 自己管理自己 ,通过社区参与来分担社区管理事务。
政府和社区应当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落实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物的知情权、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提高社区自治管理水平。
(三)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居民参与度是衡量社区基层管理体制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
上海市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居民表示 乐于参与 或 愿意经常参与 社区内的各种事务和活动。
对城市基层管理而言,城市社区管理如果停留在 我搞管理,你来参与 这种由上而下的宣教模式是难以引发民众呼应的。
相反,自下而上的由民间自发、民间推动、民间监督、民间实践的社会参与模式有助于强化民众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这就需要在提高居民参与意识、规范公众参与内容、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明确公众参与方式、强化公众参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逐步明确社区自治组织的地位,强化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吸引广大社区居民主动参与,让居民群众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