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文蝉原文

初中语文课文蝉原文

初中语文课文蝉原文《蝉》是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是猜中学生必学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找到的课文原文,为大家提供参考阅读。

初中语文课文蝉原文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

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

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太忙了。

”“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

这个寓言是造谣,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

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棵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

这种振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鼓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

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

蝉并不靠别人生活。

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

我不是说哀恳吗?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

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

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

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短文
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生命的诞生!
生命!!!
字词准备
收敛脆弱
颤动断续
宽恕卑微零落一丝不苟
色泽响彻聒聒给字词注音、解释断续收敛宽恕怒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收拢,合拢。

liǎnshù
宽容饶恕,不计较。

xùnù蝉有关蝉的古诗:《蝉》《在狱咏蝉》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ruì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①秋风。

①藉,依靠。

七级语文上册 第3课《短文两篇》(蝉)课件 新人教(通用)

七级语文上册 第3课《短文两篇》(蝉)课件 新人教(通用)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 • •
感 谢 您 的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5/112021/5/11May 11, 2021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2、《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 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 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 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 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 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意 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 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 3、“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 人的聒聒”,怎样理解这句话?
•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 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 却意味意油然而生。

生命意义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 苏轼《琴诗》: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 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讨论并明确
• 1.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 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 病弱,又是一抑。
•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

短文两篇(蝉、贝壳)s

短文两篇(蝉、贝壳)s

3 短文两篇教材分析《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从写蝉的枯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展现出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

然而当得知蝉17 年埋在地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由衷地发出了“必须好好活着”的感慨。

《贝壳》由对贝壳的赞美写起,描述贝壳的精美,从中引发人生的感慨:“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两篇短文都是由具体细微的事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观察描摹都细致入微。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积累“收敛、颤动、脂枯、宽恕、卑微、短暂、一丝不苟、固执”等词语。

2 .学习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力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味生命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感受强烈的生命意识,联系生活,思考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体味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表现心情的词句揣摩作者的情感。

在读中感悟,把握主题。

采用比较阅读法,学习文章通过对卑微细小生命的关照,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写法。

教学方法1 .朗读法:两文篇幅短小,适宜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情感。

在朗读中领会不但要“好好活着”,而且要活得“精致”,活得“一丝不苟”,把握文章主题。

2 .比较阅读法:指导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主要从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把握其异同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生命设计(一)“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这句话引自席慕蓉的散文《生命的滋味》,大家从中读出了什么内容?请自由发表看法。

短文两篇《蝉》教案

短文两篇《蝉》教案

短文两篇《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文《蝉》。

(2)理解短文《蝉》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短文《蝉》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表达、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短文《蝉》。

(2)理解短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征。

2. 教学难点:(1)短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2)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短文《蝉》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昆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短文《蝉》,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蝉的生物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学生围绕短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意图。

(2)全班交流: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针对短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教师示范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征。

5. 实践演练:(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运用所学方法描写一种昆虫。

(2)全班展示:学生分享实践活动成果,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短文《蝉》,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观察身边的昆虫,尝试用所学方法进行描写。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表现。

短文两篇《蝉》教案

短文两篇《蝉》教案

短文两篇《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蝉》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蝉的生命过程和生命价值的描绘。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提炼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蝉》通过对蝉的生命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蝉的生命力和生命的艰辛。

课文通过对蝉的观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2 教学重点蝉的生命过程和生命价值的描绘。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主旨和观点。

通过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生命过程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蝉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蝉的生命价值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4.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主旨和观点。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蝉的生命过程和生命价值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表达。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介绍蝉的生命周期和其他相关生态知识,如蝉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蝉》《贝壳》)》课件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蝉》《贝壳》)》课件
一丝不苟(gǒu)
卑(bēi)微: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把玩: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拿在手中玩赏。
小思简介:小思,原名
香港作家.
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作品有: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 《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 散文》等。
听课文录音,在文中划出对“蝉” 进行修饰的语句。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 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绩 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 精美的回馈。她期望不是人们对她的赞美 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 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 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 著和单纯的意思。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什么丰功伟绩, 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一样,用 仔细、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 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 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 而生。
“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 风颜色”,奇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特殊的 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 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 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 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听课文录音,感知作者表达的情感。
整体感知
1、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在怎样的背 景下产生的?
2、与贝壳相比,人的生活背景有那些 优势?
3、从贝壳身上人们获得那些启示。
研读思考《贝壳》
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 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 脆弱、低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 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 进——联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 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 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 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短文两篇蝉

短文两篇蝉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 古称蜩、蚱蝉等, 知了” 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 “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 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 余种之多。 已知品种有 余种之多 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 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 成虫。雌蝉通常于7~ 月份产卵于孔 月份产卵于孔, 成虫。雌蝉通常于 ~8月份产卵于孔, 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 地面入土中, 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 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年左右, 很长,最短也要 年左右,一般要过 4~5年,长的要经过 ~13年。我 ~ 年 长的要经过12~ 年 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 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 蝉和寒蝉。 蝉和寒蝉。
短 文 两 篇

小思
贝壳
席慕容
散 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 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 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 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 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 游记、传记、见闻录、 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 报告文学等。 录、报告文学等。


•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 •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 、意境深邃, 的生活感受 • 3、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 4、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样的思路来结 构文章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构文章的 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烦-----惊-----叹------恕 明确 烦 惊 叹 恕 欲扬先抑
贝壳
简析《 贝壳》 简析《蝉》、《贝壳》的 写作特色 托物言志的写法
《蝉》——不管生命短暂还是 不管生命短暂还是 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热情投入, 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热情投入, 好好地生活。 好好地生活。 贝壳》 《贝壳》——要力所能及的把 要力所能及的把 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 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 人为自己的执着、努力而感动。 人为自己的执着、努力而感动。

短文两篇《蝉》讲课课件

短文两篇《蝉》讲课课件

作者对蝉态度变化
烦 惊 叹 恕
“知知不休”
“那么小,却那么响” “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合作探究
1、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
“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 活过。” 理解:不管生命长短,都要好好地活。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一题,第二题的第1小题。
拓展提升
1、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 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 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 2、小小的蝉能够珍爱自己短暂的生命,努力让它活得精 彩,想一想,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好好珍爱自己的生 命呢? 3、仿句: 例:从蚁群合作搬运食物中我感悟到了团结力量的伟大; 从石缝顽强生长的小草我感悟到生命的坚强不屈; 。


短 文 两 篇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作者由细小事物 引出哲理的写作方法。 2、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 态度。 3、体会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线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收敛( liǎn ) 聒聒( guō ) 宽恕( shù ) 零落 ( luò ) 颤动( chàn ) 丢三落四( l à ) 颤栗( zhàn) 2、《蝉》的作者是 小思 ,本 名 卢玮銮 , 香港 作家。
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写了蝉虽然弱小,生命短暂,但却能够珍视自己的生命,努力地好 好的活着。由此感悟到人也应该善待生命,让生命活得更精彩。这就 是生命的意义。】
2、请找出表达作者对蝉情感态度的词语和句子。并体会这些词语和 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对蝉的态度前后有什么 不同?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

纯洁无暇
贝壳的白色外观也常常被 用来象征纯洁无暇的美。
自然之美
贝壳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也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然之 美和和谐。
03
总结
短文主题的提炼
《春》的主题是关于生命和希望的赞 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 爱。
《背影》则通过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 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短文写作技巧分析
白天活动,常在阳光下鸣叫,声音高亢、清脆。
每年夏季繁殖,卵产于树皮内,孵化后幼虫钻入土中, 以植物根系为食。
蝉的繁殖与生命周期
01
02
03
04
雄蝉有发声器官,通过鸣叫吸 引雌蝉交配。
雌蝉交配后将卵产于树皮内, 孵化后幼虫钻入土中。
幼虫在土中生活数年,期间多 次蜕皮,最终羽化为成虫。
成虫羽化后爬到树上或灌木丛 中,开始新的生命周期。
02
《贝壳》
贝壳的形态与构造
螺旋形
贝壳的形态多种多样,其中最常 见的是螺旋形,这种形态的贝壳
在软体动物门中较为普遍。
硬壳保护
贝壳的主要构造是硬壳,它能够 保护软体动物不受外界环境的侵 害,同时也能起到支撑和固定的
作用。
壳面纹饰
贝壳表面的纹饰也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有纵向和横向的条纹、斑 点、瘤状突起等,这些纹饰不仅 美观,还有助于增加贝壳的强度。
短文两篇
目录
• 《蝉》 • 《贝壳》 • 总结
01
《蝉》
蝉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04
蝉的体形呈长椭圆形, 长约2-3厘米,宽约11.5厘米。
头部短小,复眼大而突 出,触角细长,呈须状。
胸部包括前翅、后翅和 细长的中胸,翅膀透明 或半透明。

七年级上《短文两篇》(蝉)

七年级上《短文两篇》(蝉)

读课文,讨 论以下问题:
1.课文里 有一句话, 是全文的 文眼,同 学们尝试 找出来, 并说说对 它的理解。
2、《蝉》 是按怎样 的思路来 结构文章 的?采用了 什么表现 手法?
3、作者写 蝉,先抑 后扬。一 抑一扬表 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 想感情?
1.“哪管是90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 活过”
•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 “知了”、爬树猴。蝉遍布 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 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 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 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 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 枝戒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 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 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 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 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 和寒蝉。
• • • • • • • • • •
《蝉》 ——唐·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唐·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小思Βιβλιοθήκη 作者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 明川,祖籍广东番禺。 •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 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 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 《承教小记》《丌迁》《香港文纵》《日 影行》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 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 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不各种文学 活动。
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 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 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 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 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 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 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言 少而意浓。

短文两篇《蝉》《贝壳》课件.ppt

短文两篇《蝉》《贝壳》课件.ppt
• 知蝉 • 生命的历程(一个夏天) • 生命的意义(好好活着) • 感动了,震撼了,敬畏了!
4、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理?
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必 须积极面对,全心投入,好好 的生活。
整体感知
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
先抑后扬。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 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思
厌蝉——知知不休、

微弱细小 知蝉——生命历程
生命意义 恕蝉——想起秋风颜色 扬
不管生命短 暂还是长久, 都要积极面 对,全心投 入,好好生 活。
(首尾呼应)
贝壳 席慕蓉
14
《贝壳》出处及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 析》 席慕蓉是台湾作家、诗人、散文家、
画家。 著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 歌》等。
18.短文两篇
《蝉》 《贝壳》
小思 席慕容
《蝉》作者简介
小 思 原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她以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 《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 等。
2
liǎn 收敛
guō 聒聒 bēi 卑微
积累字词
shù
zàn
宽恕
短暂
táo
cuì
淘洗
脆弱
gǒu
一丝不苟
解释词语
零落:脱落。 收敛:收拢,合拢。 聒聒: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宽容饶恕。恕,饶恕。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 不马虎。 卑 上 把微 苍 玩: : :拿卑上在贱天手微。中小玩,赏地。位低下。 聒噪:声音杂乱,吵闹。
阅读理解
8、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 了那烦人的聒聒!” ?

七年级语文 18课 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  18课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容蝉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

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

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

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作家作品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1939年香港出生,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yì)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积累字词liǎn shùzàn 收敛宽恕短暂guōtáo cuì聒聒淘洗脆弱bēi gǒu卑微一丝不苟解释词语零落:收敛:聒聒:宽恕:一丝不苟:卑微:上苍:把玩:聒噪:脱落。

收拢,合拢。

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容饶恕。

恕,饶恕。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天。

拿在手中玩赏。

声音杂乱,吵闹。

整体感知2、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先抑后扬。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

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整体感知3、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短文两篇《蝉》优秀教案

短文两篇《蝉》优秀教案

短文两篇《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短文《蝉》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短文内容概述短文《蝉》主要讲述了蝉的生命周期和它们在夏天的鸣叫声。

文中描写了蝉的幼虫阶段、蜕变过程以及成虫后的生活。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蝉的坚韧和生命力的顽强。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短文《蝉》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难点:深入理解蝉的生命周期和生态环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蝉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蝉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2 阅读短文分组让学生朗读短文《蝉》,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短文中的重要细节和情节,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如描绘蝉的幼虫阶段、蜕变过程等。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短文《蝉》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是抒发对蝉的感慨,或者创作一个与蝉相关的故事。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4.2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表达清晰度、逻辑性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蝉的文学作品或相关科普书籍,进一步扩展对蝉的了解。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蝉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观察蝉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蝉》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创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

文章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个方面讲述了蝉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
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
文本举例表助词“的”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
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
由抑到扬,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蝉生 命意义的赞美。
合作探究
2、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蝉情感变 化的关键?它有何含义?(启示)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 过。”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 要好好地活。
合作探究
二、作者是怎样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人 的?(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 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
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会员免费下载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
“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
18 短文两篇
《蝉》 《贝壳》
小思 席慕容

小思
自主学习 字词学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收敛( liǎn):收拢,合拢。

宽恕(
shù
):宽容,饶恕。恕,饶恕。

聒聒(
guō
):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1、《蝉》这篇课文开头就用 知知不休 和 烦 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文章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
体验反思
在你了解了蝉的一生后,你有什么 感想,我们可以向它学习什么?
课堂小结
《蝉》的作者对于生 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 命意义的阐发中,今后我 们写作文要学会这种含蓄 的写法。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 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 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 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 抑。
当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 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 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 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 义的高度。
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先抑后扬。
2、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蝉有何 特点?)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2、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 (蝉有何特点?)
一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一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 一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
合作探究
一、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 作方法。
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
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
不足之处
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
拓展延伸
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 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 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 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 份产卵于树洞,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 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 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 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 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
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
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
文本举例表并列
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
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
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
宴游之乐(醉人)
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与民同乐(醉情)
可取之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 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 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 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