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03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问题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问题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掌握物质运输的机制和方式。
教学内容:
1.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2. 细胞膜的渗透作用
3.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4.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讲解:依次讲解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细胞膜的渗透作用、植物体内的物质运
输和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让学生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方式。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帮助他们理解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和应用。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一些相关问题,巩固他们对物质运输的理解,并总结本课要点。
5. 小结:简要回顾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手段:讲解、案例分析、讨论、总结
作业: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并尝试解答提供的练习题。
评价:根据学生对练习题的答案评价其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教学内容:物质运输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
3. 理解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教学重点: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植物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
1. 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包括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2.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包括根部吸收水分、茎部和叶片传导养分的过程。
三、示范:
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通过观察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过程。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体内其他物质的运输方式,并与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和思考。
六、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七、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提升。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特点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植物和动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和特点3. 了解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2.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教学难点:1. 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2. 理解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教学准备:1. 讲义、幻灯片等教学工具2. 实验室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或引入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二、植物体内物质运输(20分钟)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2.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特点3. 实验室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过程三、动物体内物质运输(20分钟)1.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2.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特点3. 实验室实验:观察动物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过程四、物质运输的重要性(10分钟)讨论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运输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重点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巩固和复习。
作业布置:1. 结合实际生活或课堂知识,总结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异同之处。
2. 针对学生安排相关实验或小研究,深化对物质运输特点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特点,通过实验和案例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分析的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物质运输的理解和认识。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注意到,我们的身体需要不息地进行新陈代谢,这就需要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
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在我们的身体内传输的呢?2. 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我们将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的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以及它们在我们身体中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 血液的循环系统:a.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b.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c. 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在体内形成一个完备的血液循环系统。
d. 血液的运输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
2. 淋巴系统:a. 淋巴液的产生和组成: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逢迎和淋巴液组成的,它起着排除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b. 淋巴系统的运输功能:淋巴液通过淋巴管在体内循环,将废物和病原体带到淋逢迎进行过滤和清除。
三、案例分析1. 某人在高山徒步观光时因氧气不足导致头晕、乏力,这是因为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
请问该人应该怎么做?2. 某人在感冒期间淋逢迎肿大,这是因为淋巴系统正在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请问该人应该如何加强身体免疫力?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的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血液通过心脏的推动在体内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淋巴系统则在体内清除废物和病原体,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和免疫功能。
五、课后作业1. 请同砚们总结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并写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身体不适的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六、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了解更多关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知识,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2. 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环境,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影响,增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教案与反思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众所周知,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
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在全身的血管(bloodvessel),血管里流动着血液(blood)。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
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掌握。
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以观察小鱼尾鳍实验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学会区分三种血管。
学情分析:学生对血管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学会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较陌生,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识出发,通过演示实验和图片分析,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演示实验----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材分析: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
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体内物质的运输
学习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其体重的 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 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00~4000毫升。 一个健康的人一次失血超过 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 险!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止一 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 成了几层?
2、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在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 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B、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 度极慢 C、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D、它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3、心脏肌肉最发达的部位是( C ) A、左心房 B、右心房C、左心室 D、右心室
动 脉 血
静 脉 血
左心 房
肺静脉
肺泡内 毛细血 管
肺动 脉
右心 室
肺 循 环
体循环: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动脉血: 含氧多,颜色鲜红
静脉血: 含氧少,颜色暗红
2.血液流动方向是“室—动—毛—静—房” 。
1、血液循环系统由几部分组成?什么是血 液循环?血循环分为哪两个部分?
下腔静脉
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是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心壁: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
四个腔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与心房连的是静脉
瓣膜 房室瓣 动脉瓣
与肺静脉连通 相通 与主动脉连通 与上下腔静脉连通 相通 与肺动脉连通
与心室连的是动脉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 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Raise one point and kill a thousand peopl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1教学目标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用具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猪心脏水蚤鲫鱼教学方法探究试验讨论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一)复习提问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新课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观察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物质运输的路线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血液循环;2.淋巴循环。
两者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开始进行本课之前,首先让学生阅读“开眼界”的内容进行引入。
对血液循环的教学,可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竟1”和“探究竟2”。
然后,以讨论的形式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融合在本部分解决。
对于淋巴循环的教学,首先布置学生阅读完成课本的“探究竟3”。
当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之后,便可在此基础上相应补充淋巴的产生和淋巴的去向,完成淋巴循环途径的教学。
完成了上面两部分的教学之后,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
教师再结合课本的“图2-19”对整个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循环过程进行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对循环系统进行认识即可。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析血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2.结合挂图说明血液在循环系统不同部位的运行方向,以及不同血管和心脏不同腔室之中运行血液的种类。
3.说出血液、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血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血液循环模式图”,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探索的结果。
三、重点难点重点:1.血液循环的途径;2.淋巴循环的途径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难点突破: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动画课件说明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媒体视频资源、挂图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三节运输物质的路线(一)血液循环体循环: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
肺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二)淋巴循环淋巴的形成:来自渗入毛细淋巴管的组织液淋巴循环:一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各级淋巴管及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叫做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的作用:调解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回收蛋白质和脂肪。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 练习
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一、血液循环说明:1.体循环:起始于________,终止于右心房:肺循环:起始于________,终止于左心房。
两条路径在心脏中连接成一条大循环。
2.物质交换的两个场所: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血液氧气、营养CO2、废物肺泡氧气血液静脉血→动脉血CO23.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跟氧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
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跟氧别离。
二、血压与脉搏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与心率是一样的。
3.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
A组根底训练1.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A.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B.心脏和血管组成C.由心脏、血管和肺组成D.由心脏、血管和瓣膜组成2.比拟以下各处的血压,其中最高处是()A.肺静脉B.主动脉C.肺毛细血管D.上、下腔静脉第3题图3.如图是血液循环过程中某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如果图中b为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那么血管c的名称是()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上、下腔静脉4.关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正确的选项是()A.静脉→心房→心室→动脉B.动脉→心房→心室→静脉C.静脉→心室→心房→动脉D.动脉→心室→心房→静脉5.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6.(泰州中考)如图为人体肺内的血管构造和血流方向示意图。
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第6题图A.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B.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C.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D.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7.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4
O型 抗A、抗B
发
B型
B
AB 型
A和B
A型 抗B O型 抗A、抗B A型 抗B B型 抗A O型 抗A、抗B
生 凝 集 反 应
O型
无
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探究实践
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 O
万不得已的情况异型间输血应怎么办? O
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少而慢。
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 A
迁移应用
5.血清中既无抗A 凝集素又无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C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6.现有甲、乙、丙、丁四人,在ABO血型系统中,四人的血型各不 相同。现用丙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丁二人的红细胞起 凝集反应;用丁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丙二人的红细胞 发生凝集反应。则乙能给其他三人中的哪一个输血?( D )
探究实践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一个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约为每分钟 75次。
⒉脉博是如何形成的?在何处测量脉博?
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
心脏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和回缩,形成 脉搏。
同一个人的脉搏次数与其心率是相同。 腕部的桡动脉处触摸脉搏。
血小板 红细胞
细胞膜上含有凝集原
A凝集原 B凝集原
探究实践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抗A凝集素
血清
凝集素 抗B凝集素
纤维蛋白
凝集素是特异性蛋白质
细胞膜上含有凝集原
A凝集原 B凝集原
A凝集原 + 抗A凝集素 B凝集原 + 抗B凝集素
第三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PPT课件(初中科学)
活动一: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跟本人的拳头大小差不多大 位于胸腔内,两肺间,尖端偏左.活动二:视察源自讨论:一:心脏的结构
二:心脏工作时的 特点
上腔静脉 肺动脉
动脉瓣 右心房 房室瓣 右心室 下腔静脉
主动脉
心
脏
结 肺静脉
构 左心房
示 房室瓣
意 左心室 图
心肌
心脏的结构
1:有心肌构成.(能收缩和舒张,左侧心肌比较厚)
心率
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一般健康人休息时为60-80次 分钟
心脏的跳动有什么作用呢?
推动着血液在 心血管中的流动。
讨 心脏的跳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 中的流动,这句话中出现拉几
论 个人体重要的组成分?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血液
特点: 遍布全身各处
作用: 运输人体需要的养分和 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
左心房(和肺静脉相连)
2:有四个腔
左心室(和主动脉相连, 用主动脉瓣隔开)
右心房(和肺动脉相连,
(左右两边不通)
用动脉瓣隔开)
右心室(和上\下腔静脉相连)
用房室瓣隔开
瓣膜:保证血液沿一定 方向流动,不发 倒流生.
用房室瓣隔开
三者的关系 动脉(artery) 静脉(vein) 毛细血管(capillary vessel)
动脉: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 管壁较厚、弹性大。血 流速度快.
血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
管壁极薄,管径较细,
只允许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管
血流速度最慢.
静脉: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 它的管壁较 薄,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
人体的三种血管
动脉(artery)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背景知识1. 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物质在体内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2. 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是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网络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3. 血液中还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中,这些废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从体内排出。
二、目标1. 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和主要方式。
2. 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3. 理解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
三、学习内容1. 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四、学习过程1. 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 了解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的。
血液中含有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通过血管网络输送到全身各处。
- 通过观察血管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血液是如何在体内输送各种物质的。
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
- 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是血管网络中的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以及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3. 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 了解体内废物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和肺部完成废物的排泄。
-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观察废物从血液中被过滤出来的过程,了解肾脏和肝脏在体内废物排泄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及练习1. 总结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 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3. 总结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主要依靠哪些器官完成?六、拓展实践1. 利用动画、模型或其他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2. 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知道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3.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能力;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了解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难点: 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我们知道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时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是不是只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就一定救他的命呢?另外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
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二.新课讲授 1. 血液的组成1)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血液有什么用?2)探索血液的组成: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
实验一:观察血液的组成 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 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鸡血液10ml 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3. 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 察:(1 )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 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实验—: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方法步骤: 1. 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 2. 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
观察与思考:反馈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2种血细胞的功能 (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 细胞呈红色。
3.七下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提纲:1.血液成分:形态:淡黄色,半透明。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输血与血型: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
见下面输血关系表: 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3血管: 概念: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
结构: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多分布较深。
概念: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结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多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较深。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概念: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
特点:数量多、分布广、壁非常薄、血流速度最慢、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这种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其目的是 保持鱼体湿润 。
把这条小鱼放在 培养皿 中,然后放在 载物台 上,用 低倍镜 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的流动。
血液 血 细 胞 血浆: 成分:水占 90% ,其余为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结构: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无细胞核,男性平均 (4.0~5.5)×1012/L , 女性平均 (3.5~5.0)×1012/L 。
血红蛋白: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低时又 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HB :男120~160g/L,女110~150g/L)贫血: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
应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功能:运输 氧 和部分二氧化碳。
结构: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
有炎症时增多 成年人 (4~10)×109/L 。
功能:防御和保护。
结构:较小,无核,形状不规则 ,成年人为 (100~300)×109/L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3)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课题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编号备课日期二次备课日期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尝试通过实验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5、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 ,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壁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 ,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被人体吸收后 ,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组织细胞利用 ?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 ?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知识后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因此?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的学习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 ,这局部内容既与前面所学内容相照应 ,也为第五章的学习做铺垫 .设置情境教学法、资料分析法、情感认同法、引导讨论法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法、知识迁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复习稳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导入 (一 )、概括导入确认目标生读复习目标 ,师明确复习重难点明确目标新课(二 )、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尝试独立完成知识结构图 ,小组展示 ,其他组同学补充、纠正 .目标1:观察血液循环图并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目标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目标3:描述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组织学生列表(三 )、展示交流拓展新知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偿教学、重点讲析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完成知识结构图 ,小组代表展示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 "同步学习〞 ,两生板演 ,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动脉体循环肺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处集合 .1、体循环:二氧化碳 (填增加或减少) ,颜色变得 .2、肺循环:氧气(填增加或减少 ) ,颜色变得 .3、流经的血液含营养物质最|丰富;流经的血液含废物最|少;流经的血液含氧气最|丰富 .自制表格比拟三类血管心率和脉搏:正常成年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次数一样 ,约次/分 .学探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质疑深化梳理知识归纳整合达标检测稳固提升腔静脉左心室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室毛细血管网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补偿教学 .(四 )、典题引导点拨深化(五 )、检测反应稳固提升1、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发现:丝带上方的血管①膨胀 ,血管②变扁;丝带下方的血管③膨胀 ,血管④变扁.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血管①④是动脉血管B.血管①③是动脉血管C.血管④中血液含氧量比血管②低D.血管③中血液含二氧化碳量比血管①低2、留神脏的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 ,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时 ,此时心脏的状( ) A.心房和心室同时收缩 B.心房收缩 ,心室舒张C.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 D.心房舒张 ,心室收缩3、心室收缩时,房室瓣与动脉瓣的开、闭情况是( ) A.都开B.房室瓣开、动脉瓣闭C.都闭D.房室瓣闭、动脉瓣开4、人体内 ,单位时间内流经下腔静脉的血量与流经主动脉的血量相比 ( ) A 要多 B 要少 C 或多或少D运动时少 ,静止时多例题、下面两个坐标图 ,分别表示六种血管中 ,血液含氧量的变化和血压的变化情况 .据图答复下列问题:(1 )上图中A - -F分别表示哪种血管 ,联线表示 .A B C D E F肺泡外毛细血管肺静脉体静脉体动脉肺动脉组织内的毛细血管(2 )在上面两坐标图中 ,再画一条曲线 ,表示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 .(3 )假设此血液流经血管B时 ,血液的含量有什么变化 ?这变化能在哪个器官发生 ?(4 )A血管和C血管的血液成分 ,除含氧量外 ,还有什么不同 ?试写出其中两项 .相对值血液中含氧量相对值D血管 E血管 F血管血液中含氧量血压血压板书设计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札记血液循环的途径 ,这局部内容比拟抽象 ,容易产生枯燥感 .本节课教学采用了扮演导游的游戏方式 ,通过介绍途径的景点以及其间发生的事件 ,使学生在游戏中 ,熟悉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 ,学生比拟欢送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 ,教学效果较好 .与此同时 ,通过视频录像 ,进行加以描述 ,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 .主要是课堂节奏把握控制 ,引导要得当 ,否那么容易偏离正题 .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体内物质的运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工作原理。
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进修的内容,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进行交换和传输的?2. 你知道人体内有哪些系统可以进行物质的运输?二、进修内容1. 血液系统-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 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的循环2. 淋巴系统- 淋巴液的组成和功能:清除体内废物和细菌,维持体液平衡- 淋巴管的结构和功能:将淋巴液输送至淋逢迎和淋巴器官三、进修方法1.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液和淋巴系统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实验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管在输送液体时的特点和差别。
四、进修评判1. 完成练习题:根据进修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理解水平。
2. 知识检测:进行知识测试,考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文章: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血液和淋巴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动物体内的血液和淋巴系统结构。
六、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工作原理。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血液和淋巴系统的通畅,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七、作业安置1. 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相关作业。
2. 自主进修: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血液和淋巴系统始终保持通畅,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体内物质的运输——心脏》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体内物质的运输——心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心脏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心脏的基本知识,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从而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描述心脏的结构。
(2)了解心脏的功能,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3)学会用彩图或模型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心脏模型或图解,分析心脏的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或讨论,探究心脏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认识心脏健康对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心脏的结构特点。
2. 心脏的功能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1. 心脏内瓣膜的作用及其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2. 心脏病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利用模型、图解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心脏的结构。
3. 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共同探究心脏的功能。
4. 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心脏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心脏长什么样吗?它有什么功能?”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观察心脏模型或图解,自行描述心脏的结构。
(2)小组合作,讨论心脏的功能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3. 课堂讲解(1)讲解心脏的结构特点,如心房、心室、瓣膜等。
(2)阐述心脏的功能,如收缩、舒张、血液循环等。
4. 实践操作(1)安排实验或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心脏的功能。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心脏病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心脏知识。
6. 课堂反馈(1)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科学-九年级(上册)-浙教版-《体内物质的运输》(实验课)
左心室肌肉较厚。
5、用剪刀把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管壁剪开,观察管壁内的瓣 膜。请你试着将瓣膜的外形画出来。
6、找到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观察其瓣膜结构。
主动脉和肺动脉瓣膜
房室瓣
【实验讨论】 1、若向肺静脉里灌水,水最终会从哪里出来? 水最终将从主动脉里流出来。 2、如果换成向肺动脉灌水,又将如何? 水最终将从肺动脉里流出来。 3、房室瓣和动脉瓣等瓣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 4、为什么左心室的肌肉比右心室的肌肉要厚?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左心室收缩要把血液输送全身 各处。所以肌肉比较厚。
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实验课)
解剖牛的心脏
【实验目标】 1.了解心脏的构造。 2.学习用解剖的方法认识生物器官。
【实验器材】 牛的心脏(或方便得到的其他哺乳动物心脏) 蜡盘,解剖刀,镊子,剪刀。
【实验过程】 1、根据如图所示位置,辨认牛心的各个部分。
2、比较主动脉和肺静脉,哪一条血管的管壁较厚? 主动脉管壁较厚。
4、移开中指,你再观察静脉,此时的静脉状态又说明了什么? 静脉血液流向心脏。
1、观察心脏外形时,用手捏心壁两侧,心壁较厚的部分是心 脏的_心__室_部分,较薄的部分是心脏的_心__房_部分;心脏表面有一 条逐渐分枝并深入心肌内的血管是_冠__状__动__脉_。此处血管一旦硬 化,管腔变窄,容易使心肌细胞缺乏_氧__气_和营养物质,导致 _冠__心__病_。
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实验过程】 1、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 放在培养皿上,用载玻片盖住鱼尾,如图所示。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3、你看到了哪些血管?你能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在循环的过程中对血管的内壁有没有压强呢?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可用血压计测定。
脉搏: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力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受到压力而形成的。
低血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为收缩压(12~18.7千帕)当收缩压低于12千帕;
心率:心脏在单位(1分钟)时间内跳动的次数。成人平均75次/分钟
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对比
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又称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交替。
思考:心房或心室的舒张时间比收缩时间要长,这对心脏来说有何意义?
课题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学内容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点
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学难点
体型、心脏模型、血压计
教学过程预设
二度备课
主要环节及内容
师生活动
第2课时
四、血液循环
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请用图表示)
高血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值,为舒张压(8~12千帕)当舒张压高于12千帕。
小明的父亲血压值为21.3/13.3kpa(千帕)。
这些数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说明了什么?
——收缩压为21.3kpa,舒张压为13.3kpa
他父亲是高血压患者吗?为什么?
你的亲人中有患高血压的吗?他(她)有什么感觉?你能不能用所学的预防高血压的知识指导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改变不合适的生活习惯?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体育锻炼,控制糖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等。
心脏的锻炼和保健: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