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控制测量概要

合集下载

公路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公路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解:如图示:
xp=xA+ΔxAP yp=yA+ΔyAp 坐标增量,ΔxAP、ΔyAP,在本质上是两点坐标之 差。
由三角函数知识,坐标增量应为 ΔxAP=DAPcosαAP ΔyAP=DAPsinαAP 于是得 xp=xA + DAPcosαAP yp=yA + DAPsinαAP 式中的边长DAP可直接测得,αAP 可由转折 角推算而得。 2、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见表7-5。 3、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见表7-6。
限差:四等3mm;等外4mm 规律:黑面读数后三位减红面读数后三位,其值 应为313(的当K=4687时)或213(当K=4787时, 否则,即为黑红面读数之差)。
(13)∵ 400-187=213 ∴ 0=213-213 (14)∵ 567-255=312 ∴ -1=312-313 黑面所测高差(15):(15)=(3)-(7)=1400567=0833 红面所测高差(16):(16)=(4)-(8)=61875255=0932
§7-6 交会法定点
当导线点和小三角点的密度尚不能满足大 比例尺测图要求,而需加密的点数不多时, 可采用交会定点的方法加密图根点。常用 的交会定点包括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 方交会和测边交会。 1、前方交会 、 (1)前方交会的计算
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P中,只在已知点 A、B两点设站,观测了α、β两角。已知A、 B两点的坐标xA、yA和xB、yB,通过计算求 得P点坐标的方法称为前方交会。 前方交会的计算公式--余切公式 7-25。
GPS测量实施过程与常规测量一样,包括 方案设计、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三部 分。由于以载波相观测值为主的相对定位 法是当前GPS精密测量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所以这里主要介绍在城市与工程控制网中 采用GPS定位的方法和工作程序。

西南交大工程测量第7章平面控制测量.

西南交大工程测量第7章平面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
土木学院测量系
§7-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4)坐标计算 根据起点已知坐标和改正后的增量。

工程测量
土木学院测量系
§7-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f 限 40 n 40 5 89"
f f x2 f y2
f


(n 2 ) 180 540 00'00 "

点位的测量,即测量点位的平面位置或高程。 控制测量的分类: 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 土木学院测量系
§7-1 控制测量概述


2.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 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准点。

平面控制网:在测区范围内选择一些有控制意义的点构成
工程测量
土木学院测量系
§7-2 导线测量外业
支导线
闭合导线
附和导线
工程测量
土木学院测量系
§7-2 导线测量外业
三、导线测量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埋设标志 a. 踏勘 了解测区范围 , 地形及控制点情况 , 以便确定导 线的形式和布置方案 b. 选点 i. 原则:①便于导线本身测量;②便于地形测量 ii. 注意事项 ①为便于测角、相邻导线点间必须通视良好; ②为便于测距,应考虑各种测距方法; ③为便于测地形,导线点应选在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 方; ④导线边大致相同,50m<S<400m ⑤导线点不易被破坏。
土木学院测量系
§7-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2)各边坐标方位角推算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 GPS定位测量的特点
1、相邻测站之间不必相互通视,选点和观测方便; 2、定位精度很高; 3、可以全天候观测,不受天气影响; 4、观测、记录、计算高度自动化,可以较快的获得 测量成果; 5、实时定位,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6、室内、地下及地面空间不够开阔地带,不能接收 到卫星信号,观测受到限制。
T
D

1 D f
图根测量允许的导线相对闭合差: 1/2000
5、推算导线点坐标 P222 —7
(四)、导线测量中错误的查找
1、查找测角错误的方法
2、查找测边错误的方法
f
f x f y D
2 2
f arctan
fy fx
2,3 (或 180 )
§7-3 导线测量和导线计算
一、导线网的布设
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导线网布设的形式有三种:支导 线、闭合导线、附合导线 1、支导线( A B为已知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
已知数据:αAB,XB,YB, 观测数据:转折角βB,β1 边长 SB1,S12
2、闭合导线
βB
αAB β1 β0
β2
β3
sin sin c sin c sin b sin sin a c sin c sin

AP

AB

AB
BP BA
180
XA,YA
XB,YB
三、导线测量内业工作
内业计算的目的是根据已知的起算数据和外业的 观测成果推算导线点的坐标。在进行导线内业工作之 前,应当全面的检查导线测量外业成果有无遗漏、记 错、算错;成果是否都符合精度的要求,然后绘制导 线草图,图上注明实测的边长、转折角、起始方位角 及点号。

工程测量学 第07章 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学 第07章 控制测量

2、GPD定位原理
(1)测边后方交会 0-XYZ为空间三维坐标系统;
A(xa,ya,za)、 B(xb,yb,zb)为 待定点;
D1,D2,D3,D4为空间已知点 (卫星),坐标分别为x1y1z1,
x2y2z2, x3y3z3 , x4y4z4 。 如果测定了A、B点与各卫星的
距离Di,就可以计算A、B点的 三维坐标。
1/300000
1/120000
1/200000
三等
5
± 1.8
(首级) 1/120000
1/80000
(加密)
1/120000
四等
2
± 2.5
(首级) 1/80000
1/45000
(加密)
4.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 表7-1,表7-2,表7-3)
3.图根导线的技术要 求
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
直角坐标表示:X12,Y12
(X12=X2-X1,Y12=Y2-Y1)
X12 a12
D12
1
2.已知两点的极坐标关系,求它
们的直角坐标关系(坐标正算): 0
三.直角 坐标与极 坐标换算
2
y
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
(7-2-3)
3.已知两点的直角 坐标关系,求它 们的极坐标关系 (坐标反算):
第Ⅱ象限 a =180 °- |R| = 180 ° + R
第Ⅲ象限 a = 180 + R
a4 0
a3
R3
Ⅲ P3
Y
a2 R2
P2 Ⅱ
第Ⅳ象限 a =360 - |R| =360 + R
2.方向角与

第七章 控制测量PPT课件

第七章 控制测量PPT课件

xAB AB DAB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两端点的坐标 分别为(xA,yA)和(xB,yB),则直 线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的计算公式
xA
A
O yA
yB
y
为:
D A B xA B 2 yA B 2(xB xA )2 (yB yA )2 A Ba rc ta n y x A A B B a rc ta ny x B B x y A A
(小于1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 6
7.1 控制测量概述
200Km
国家控制网—— 一等三角锁
由沿经线、纬线方向的三角锁构成,并在锁段交叉处测定起始边,
三角形平均边长为20~25km
7
7.1 控制测量概述
国家控制网—二等连续网
➢ 在一等三角锁所围成范围内构全面三角网,三角形平均边长13km ➢ 三四等三角网是一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三等平均边长为8km,四 等平均边长为2~6km,四等可以满足1:1万,1:5千比例尺地形图需要
等外 20
8
DS10
40 L
注:R为测段的长度;L为附合路线的长度,均以km为单位。
16
7.1 控制测量概述
国 家 高 程 控 制 网
17
18
7.1 控制测量概述 三、控制测量的一般步骤
控制测量作业包括: 技术设计、实地选点、标石埋设、观测和平差计 算等步骤。
19
7.1 控制测量概述 小结
➢ 什么是控制测量?
注: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360˚间,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
第七章 控制测量
7-1 控制测量概述 7-2 导线测量 7-3 交会测量 7-4 高程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1、真子午线方向(ture meridian direction)— —地面上任一点在其真子午线处的切线方向。
2、磁子午线方向(magnetic meridian direction )——地面上任一点在其磁子午线处 的切线方向。
3、轴子午线 (坐标纵轴)方向(ordinates axis direction )——地面上任一点与其高斯平面直 角坐标系或假定坐标系的坐标纵轴平行的方向。
B
BA Y
三.方位角测量

真方位角——可用天文观测方法或用陀螺
经纬仪来测定。

磁方位角——可用罗盘仪来测定。不宜作
精密定向。

坐标方位角——由2个已知点坐标经“坐标
反算”求得。
§7.3
一、定义及分类
导线测量
1.导线的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点)
(traverse point)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例题:方位角的推算
已知:α 12=300,各观测角β
30 12 1 95
122
2
2
130
如图,求各边坐标方位角α 23、 1 α 34、α 45、α 51。
解: α23= α
0=800 β ± 180 12 2
3
65 128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5
4
α34=
α23-β3±1800=1950
4
第七章:控制测量
§7.1 控制测量概述 一、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
网(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和高程控
制网(vertical control network)。

第7章 控制测量分解

第7章  控制测量分解

平面控制网
❖ 国家平面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是低等级平面控制测 量的基础,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资料。
❖ 城市平面控制网
主要是在城市建设地区建立的控制网,是国家控制 网的发展和延伸,直接为城市大比例尺、城市规划、 市政建设、工程测量等提供控制点。
❖ 小地区平面控制网
面积在15km2以内的控制网,一般与国家控制网相 连接,若测区内或附近无高级控制点,也可建立独 立的控制网。
第七章 控 制 测 量
7.1 控制测量概述 7.2 平面控制测量 7.3 高程控制测量 7.4 GPS控制网测量
§7.1 控制测量概述
测量的基本工作是确定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位置, 即确定空间点的三维坐标。这样的工作若从一个起点开 始,逐步依据前一个点来测定后一点的位置,会将前一 个点的误差带到后一个点上。这种测量方法会导致误差
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逐级布设。一、二 等水准测量是用高精度水准仪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进行施测,其成果作为全国范围的高程控制之用。 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 在小地区用作建立首级高程控制网。
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所建立的高程控制称为城市 水准测量,采用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直接为测 地形图用的图根水准测量,其技术要求列于表4。
逐步积累。为减少误差积累,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
体到局部”、“先整体后碎部”的组织原则,即先在
测区内测定少数控制点,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程系统。
因此,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两种。控制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是:①依据控制点的用 途和作用在测区内布设控制网;②进行外业测量;③内 业计算出待定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并对测量成果进行 精度评定。

《工程测量》第07章 平面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第07章 平面控制测量.

f 容 n (2)、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
决定于导线的等级,
当为图根导线时 f 容 40 n (3)、调整 前提:当 f f 容 时,才可进行调整 原则: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角上;
i i vi i
f n
f 不能整除时,余数分在短边所夹的角上。
三角形最 大闭合差 DJ6 /″ — ±3.5 — — 6 2 ±7 ±9 ±15 ±30 ±60
首 级 1/20万 首 级 1/20万
1/8万
四等 一 级 小三角 二 级 小三角
图根
¼.5万
¼万
½万
1/1万
½万
1/1万
注:① 当最大测图比例尺为 1:1000时,一二级小三角 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长不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② 图根小三角方位角闭合差为± ,n为测 4 0 n 站数
(3).埋设标志 1).木桩 2).混凝土标石
2.测角 可测左角,也可测右角,闭合导线测内角 精度要求见表7-2 3.测边
钢尺、测距仪或全站仪(气象、倾斜改正)、视距法等
4.测定方向 1).与国家控制点连测推求; 2).用天文观测或陀螺经纬仪法; 3).对于小区域的独立导线,用罗盘测磁方位
三、全站仪三维导线 用全站仪可同时观测水平角、竖直角及斜距,并 具有记录、计算、平差等多种功能,在野外就能得出 平距、高差和坐标,因此被称为“三维导线”。


1
3
或: 前 后 180 左
12推 12已知 (2)、检验:
3、坐标增量计算及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1)、坐标增量的计算,见§7-3中坐标正算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 包括踏勘、选点、埋石、造标、测角、测边、测定方向

07第7章 控制测量

07第7章 控制测量

(2)计算:

AB 锐
arctg
y AB x AB
(3)根据ΔXAB、ΔYAB的正负号判断αAB所在的象限。
(三)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angle closing error)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测-理 = 测-(n-2)180
-2
+1
+63.94 -21.89 +63.93 -21.88 536.27 328.74
-1
+1
48 43 18
539 59 00
540 00 00
o
485.47 +0.09 -0.08
f x 0 . 09 f y 0 . 08 f f x f y 0 . 12
2 2
0
f
0
48 43 18
115.10 100.09 108.32
+75.93 +86.50 +75.91 +86.52 -66.54 +74.77 -66.56 +74.79 -97.04 -48.13 -97.06 -48.11
-2
+2
A 1
-2
+2
-2
+2
2
3 4 A
94.38 +23.80 -91.33 +23.78 -91.32 67.58
4
1233006 1014624 4
3
3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
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1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左 右
始 终) n 180 (

检核: f f 允 (各级导线的限差见规范)
(2)闭合差分配(计算角度改正数) :
Vi f / n
式中:n —包括连接角在内的导线转折角个数
7.2 导线测量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β改:
改 测 Vi
计算检核条件: Vi f (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α:(用改正后 的β改)
7.2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的相关概念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 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 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 方法。 导线:由直线连接各控制点而形成的连续折线图 形,称为导线,其转折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边:连接导线点的直线边的直线称为导线边; 导线转折角: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称为导线 转折角。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 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x AB AB
y AB
B
xB x A x AB y B y A y AB
xB xA
O A
DA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yA
yB
y
7.2 导线测量
(2) 坐标反算(由X、Y,求α、D) 已知A( x A , y A)、B( xB , y B)求 DAB , AB
x
y AB AB arctan x AB yB y A arctan xB x A
+)


同理:以左角计算 理


始 终 n 180
CD 4C 180 C
理 终 始 n 180

2019【测绘课件】第7章 控制测量

2019【测绘课件】第7章 控制测量

30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1、坐标计算公式:
(1) 坐标正算(由α、D,求 X、Y)
已知A( xA , y A ),DAB, AB ,
求B点坐标 xB , yB 。
xAB xB xA DAB cos AB yAB yB yA DAB sin AB
xB xA xAB yB xA xAB
DB1 B
0
B (XB,YB) D51
1 D12 2
1
2 D23
5 3 3 5
D45 4 D34
观测数据:连接角B;
4
闭合导线图
导线转折角0,1,……,5;
导线各边长DB1,D12,……,D51。
合肥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18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2.附合导线
2.附合导线图
合肥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9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表7-3
城市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合肥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10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表7-4 城市导线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合肥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11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
测图 附合导 平均边 测距相对 测 角 测回数 导线全
和连接边测量)
A
合肥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28
4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三.导线测量的 内业计算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计算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要求:合理分配测量误差,评定导线测量的精度。

第七章控制测量ppt课件全

第七章控制测量ppt课件全

Rb Rc
R R
c a
Ra
Rb
二、后方交会
通常观测四个已知点,组成两组后方交会,分别计算P点的两 组坐标值,求其较差。若较差在限差之内,即可取两组坐标的平均 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
过三个已知点构成的圆称为危险圆。
待定点P 不能位于危险圆的圆周上,否 则P点将不能惟一确定。
若接近危险圆(待定点P至危险圆圆周 的距离小于危险圆半径的五分之一),确 定P点的可靠性将很低,
导线全长闭合差
fD fx2f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 k
D/ fD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
当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容许值时,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符 号按边长成正比例地改正它们的坐标增量,其改正数为:
v x ij
fx D
D
ij
v y ij
fy D
D
ij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
xij xij vxij
一、前方交会
三点前方交会
为了避免错误并提高待定点的精度,一般 测量中都要求布设有三个已知点的前方交会。
计算时,分两组利用余切公式计算P点坐 标。若两组坐标的较差在允许限差内,则取两 组坐标的平均值作为P 点的最后坐标。
由未知点至两相邻已知点方向间的夹角称 为交会角(γ)。
前方交会测量中,要求交会角一般应大于 30°并小于150°。
yij
yij
vyij
2.附合导线计算
(5)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坐标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
标。 由推算而得的B 点的坐标应与已知值完全相符,以此作为计算
检核。
3.闭合导线的计算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完 全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 合差的计算上有所不同。

第七章控制测量

第七章控制测量
形成折线,这种网方式称为导线。
导线因只需相邻导线点间通视,布设形式灵 活,故特别适用于建筑物密集的城镇、工厂和森 林隐蔽地区,以及狭长地带(公路、铁路、隧道、 井下等)的控制测量。
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测 距仪和全站仪在测绘领域得到广泛的应 用,导线测量已作为建立平面控制网的 主要方法。
一、导线的种类 支导线 附和导线 闭合导线
(一)支导线:
6
从一个高级点B和AB边的已知方位角
AB出发,依次在各待定点设站测角、
测距,并用直线连接各待定点,
β2
5
2
D12
3
4
A β1 βB B DB1
AB
1
形成自由伸展的折线 形状,这种导线形式 称为支导线。
一个已知点的坐标(xB,yB)和已知方位 角α AB ,是导线计算必需的三个起算元素。 转角β 和边长D为: 观测元素。 待定点P(xp,yp)的坐标为:推算元素。
(二)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测量也分成一、二、三、 四等四个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主要用 准测量的方法。 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在 全国范围内沿主要干道、河流等整体布 设,构成网状。 三、四等水准网: 在高等水准环内进一步加密。 城市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图根水准 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7-3所示。
2、国家精密导线控制测量
国家精密导线网按其精度分为:一、 二、三、四等四个等级。 导线-----是从已知点开始,用直线依次 连接各点形成折线,这种网方式称为导 线。 各等级导线测角和测距的精度要求与相 应等级的三角测量一致。
一等导线网:
一般沿主要交通路线 布设,纵横交叉构成较 大的导线环。 由若干导环组成导线 网。
现场点位确定好后,应马上进行测绘标志 的埋设。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控制测量(control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horizontal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horizontal network)和高程控制网 和高程控制网(vertical network)。 control network)和高程控制网(vertical control network)。 控制误差的积累。 控制误差的积累。 作为进行各种碎部测量的基准。 作为进行各种碎部测量的基准。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一般进行的控制测量属于小区域级的 和图根控制测量。 和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实际是高等级控制测量的加密, 图根控制测量实际是高等级控制测量的加密,主要是建立 测图所需要的控制网。 测图所需要的控制网。 所谓小地区(小区域) region)指的是不必考虑 所谓小地区(小区域)(block, region)指的是不必考虑 地球曲率对测量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地球曲率对测量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所谓图根网指的是直接服务于碎部测量的控制网。 所谓图根网指的是直接服务于碎部测量的控制网。
4、控制网的布测原则
尽量利用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要注意点位的保护程度、 尽量利用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要注意点位的保护程度、 精度等级是否符合要求; 测区面积较大时,应当分级布网,逐级加密,按照相应等 测区面积较大时,应当分级布网,逐级加密,按照相应等 级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 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应相适应; 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应相适应; 严格按照控制测量规范,实施控制测量工作; 四等以上控制点,要埋设永久标志,图根点可埋设临时标 志。
城市和工程建设高程控制网一般按水准测量方法来建 立。 为了统一水准测量规格,考虑到城市和工程建设的特 点,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规定:水准测量依次分 为二、三、四等3个等级。首级高程控制网,一般要求布 设成闭合环形,加密时可布设成附合路线和结点图形。各 等级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国家水准测量相应等级的精度一致。 城市和工程建设水准测量是各种大比例尺测图、城 市工程测量和城市地面沉降观测的高程控制基础,又是工 程建设施工放样和监测工程建筑物垂直形变的依据。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2
±2.5
首级
1/45000 4
6—
三角形最大 闭合差/″
±3.5
±7
±9
“测绘同仁”网络搜集
/
1/200000
一级小三

1
±5
1/40000 1/20000 —
2
6
二级小三

0.5
±10
1/20000 1/10000 —
1
2
图根最大视距 的 1.Fra bibliotek 倍在小于 10 km2 的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区域控制网。在这个范围内,水准面可视为水平面, 不需要将测量成果归算到高斯平面上,而是采用直角坐标,直接在平面上计算坐标。在建立小区域平面 控制网时,应尽量与已建立的国家或城市控制网连测,将国家或城市高级控制点的坐标作为小区域控制 网的起算和校核数据。如果测区内或测区周围无高级控制点,或者是不便于联测时,也可建立独立平面 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布设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国家平面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
的原则,分一、二、三、四等。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 一等三角 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 200~250 公里,构成许多锁环。一等三角锁内由近 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 20~30 公里。二等三角测量如图 7.1 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 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分成 4 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 4 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 锁系布网方案。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称全面布网方案。二等基本锁的边长为 20~ 25 公里,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 13 公里。一等锁的两端和二等网的中间,都要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 度和方位角。所以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我国天文大地网于 1951 年开始布设,1961 年基 本完成,1975 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全网约有 5 万个大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56.433mB105.176mC105.046mD -156.345m
5、测定点的平面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
A测量水平距离B测量水平角
C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D测量竖直角
6、坐标反算是根据直线的起、终点平面坐标,计算直线的( )。
A斜距、水平角B水平距离、方位角
C斜距、方位角D水平距离、水平角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24.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A.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B.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25.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A.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B.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C.按0′C. 181°30′D. 358°30′
17.初测导线欲与国家大地点联测时,要进行的两化改正是指( )。
A.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大地水准面上,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B.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高斯平面上,再改化到假定水准面上
C.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参考椭球面上,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D.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大地水准面上,再改化到参考椭球平面上
18.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A、00 B、900 C、1800 D、2700
19.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不包括()
A.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B.量边
C.测转折角D.测高差
20.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60°,则直线AB的象限角RAB=()。
A0°~270°B-90°~90°C0°~360°D -180°~180°
12、直线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
A180°B360°
C90°D 270°
13、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35°23′,测得左夹角∠ABC=89°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 )。
A124°57′B304°57′C-54°11′D 305°49′
第七章控制测量
一填空题
1.传统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有()、()、()。
2、已知A、B两点的坐标值分别为5773.633m,4244.098m,6190.496m,4193.614m,则坐标方位角( )、水平距离( )。
3、象限角是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量至直线的水平角,取值范围为( )。
4、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
2.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按()成比例分配。
A高差大小;B测站数;C水准路线长度;D水准点间的距离;E往返测站数总和
3.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
A导线测量水准测量;B三角测量;C距离测量;D角度测量
4.在测量内业计算中,其闭合差按反号分配的有()。
A高差闭合差;B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C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D坐标增量闭合差;E导线全长闭合差中;
5.导线坐标计算的基本方法是()。
A坐标正算;B坐标反算;C坐标方位角推算;D高差闭合差调整;E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
6.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内业计算的不同点是()。
14.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A. X轴,向东为正B. Y轴,向东为正
C. X轴,向北为正D. Y轴,向北为正
15.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不同点是()。
A.角度闭合差B.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C.坐标增量的计算D.都不对
16.直线A、B的象限角RAB=南西1°30′,则其坐标方位角AB=()
7、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 )m.。
A.-170.919B.170.919C.104.302D.-104.302
8、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 )。
A.反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B.反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
C.反号按边数平均分配D.反号按边长比例分配
9、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
A坐标增量闭合差B导线全长闭合差C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0、用陀螺经纬仪测得直线AB的真北方位角为62°11′08″,计算得A点的子午线收敛角-0°48′14″,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 )
A 62°59′22″B 61°22′54″C 61°06′16″
11、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
26、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21°23′36″,则反坐标方位角为( )。
A 238°36′24″B 301°23′36″C 58°36′24″D -58°36′24″
三多选题
1.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与()。
A导线的几何图形无关;B导线的几何图形有关;C导线各内角和的大小有关;D导线各内角和的大小无关;E导线的起始边方位角有关
A: 45º B: 315º C:135º D: 225º
3、某导线全长620m,算得0.123m,-0.162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
A.1/2200B.1/3100C.1/4500D.1/3048
4、已知AB两点的边长为188.43m,方位角为146°07′06″,则AB的坐标增量为( )。
A.北西60°B.南西60°
C.南东60°D.北东60°
21.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A.96°B.276°C.6°
22.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23.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5、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其反方位角为( )。
6、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主要用(),布置原则是()。
7、山区,丘陵地区不便进行水准测量的地区,可采用()的方法布设高程控制网。
8、不设平面控制网的“起始必要数据”是()。
9、在平面控制网中,()为最常用的布网方式。
10、一张控制点的点位略图要求有导线点编号、()、()、()等。
11、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为了校核每站的高差通常采用()和()法进行。
12、双差法除了有消除误差的功能外,还可以消除两个GPS接收机间的相对()。
二选择题
1. GPS定位技术是一种( )的方法。
A、摄影测量B、卫星测量
C、常规测量D、不能用于控制测量
2.已知A、B两点的坐标差xB-xA=+0.5m,yB-yA=-0.5m,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