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上创新教育的实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上创新教育的实施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创新教育是指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加入创新元素,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
教学目标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内容掌握”为目标,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而创新教育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而创新教育则倡导学生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也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困难,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使新一代的国民能够适应21世纪的发展,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接班人。
众所周知,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或社会,既不能面对未来的冲击,也不能适应现代世界的动荡。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数学教育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一、在教法上创新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授具体的学科知识,要注重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克服多年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快地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
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
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反映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保护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积极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
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使得师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传授知识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也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应转换师生的角色,由“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施数学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创新才能让数学教育有更大的发展。
一、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维要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如今,教师要转变观念,应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多鼓励学生去探索问题和思考方法,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创新思想。
小学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和自信。
要因材施教,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
二、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创新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摸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同时,要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创新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挖掘教材的多种因素,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使他们具有比较、分析、推理、归纳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系、想象、直觉等非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在教梯形的面积时,就鼓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和梯形面积,让学生提出或发现问题。
经过思索、讨论,有学生好奇地提出:梯形面积s=(a+b)h/2,三角形面积s=ab/2,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能用上下底的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决。
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寻找答案。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寻找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剔除一些传统的解题方法,引入新颖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建模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创新的重要环节,通过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解题,让他们共同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和实际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创新教学需要学生不断的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需要不断的改革。
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上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用老师教育理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数学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培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我们现代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一、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创新意识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对学科本身、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追求数学新知和独立思考数学问题方面的欲望,培养和引导学生会从数学的独特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研究。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挖掘,肯定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放手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实践,尝试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交叉学科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有益的探讨,在实践和探索中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包容学生的失误,强化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达到获取新知识、扩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开展创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他们需要有一个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来鼓励思考、开拓野心。
关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1.开展学习活动;2.利用多媒体资源;3.促进与家长的交流。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增强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探究现象,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让学生展开合作研究,分别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及原因论证;可以通过游戏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
其次,利用多媒体资源也可以进行创新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视频、电子书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有趣之处;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知识,加深对一些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可以利用科技设备,使数学课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数学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块孤立的领域,而是一种经常看到的学习方法。
最后,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也需要提升与家长的交流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以此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展,也可以探讨家长对于学习计划的建议;可以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增强家长的数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的工作;可以定期组织调研,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以此给教师提出修改教学进程的建议。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当前学习水平,将学习活动设计得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并结合多媒体资源,以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发展。
论述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论述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创新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一、培养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要主动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动手操作,养成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运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典型问题的开放性习题,或就地取材,将原有的习题稍作变化,改成开放题,穿插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设想,并从中感悟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而,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出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
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一、教师备课要创新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
备课时一般做到:(1)教学目的要创新。
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
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
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
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
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活跃起来,并使其不断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探索和认识。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提供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
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因此,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二)以情设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欲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数学产生于生活,生活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源泉。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最能吸引学生“本地电话网的电话号码为什么要升位?”、“在银行存款时,选择哪一种存款方式最划算?”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数学问题。
把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到课堂,让学生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符号、抽象推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生活处处需要它,进而在趣味数学中激发创新的灵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的效率也就会提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
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
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
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上创新教育的实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上创新教育的实施一、创新教育的背景和意义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同步。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方式1. 引入互动式教学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而互动式教学则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老师不再是单方面地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使得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数学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味数学的乐趣;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设置开放式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问题都是封闭式的,答案只有一个,而开放式问题则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来进行探索与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来进行探讨和解答;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数学方法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和策略进行解决。
通过这些开放式问题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数学教育的创新。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展示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以图表、动画等形式来呈现数学知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老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进行数学教学的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育的创新方法与教学策略
数学教育的创新方法与教学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普适性的学科,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往往过于重视记忆和机械运算,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我们需要创新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数学思维的创新方法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可以通过每天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 培养数学思维的多元化数学思维不仅仅是解题思维,还包括推理、证明和创新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的教学策略1. 引入实际问题数学知识往往被学生视为抽象和无趣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创设情境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讲解和笔记为主,学生很难保持集中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一直备受教师的重视。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标签:数学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及强烈的创新激情。
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
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
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成果。
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
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这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
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创新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而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将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篇文章将从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需要建立开放型课堂氛围。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
而要想让学生发挥创新潜能,首先要打破这种桎梏,激发他们提问、思考和创造的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项目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团队合作为特点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创造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建模软件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营造开放型课堂氛围,引入项目学习和情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思考和创造。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环境——创新的摇篮教师应以平等的眼光接受与己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无条件地接受学生的缺点与不足。
只有在这种安全、自由的氛围之中,学生才不会担心教师、同学的审视与嘲笑,不必顾虑犯错误遭到批评,才乐于参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坐的规规矩矩,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气氛似乎有点沉闷。
讲课中,教师提问:“9+8=?”半天无人响应,不得不指名回答。
一个学生忐忑不安地站了起来,因害怕答错,说话小声,有些结巴,结果还是答错了,引来其他学生一阵哄笑,教师大声斥责。
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喜欢的。
而在另外一个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9+7=17”,学生的轰笑被教师赶忙用目光制止,并说:“别紧张,只差一点点,再仔细想想。
”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无拘无束,灵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闪现。
很容易看出,这两种态度对学生创新意识带来的影响。
二、思考——创新的核心1.训练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
开放题教学能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从数学知识的不同角度、正反方向进行审视,得出出人意料的新颖独特的见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六年级(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4:3,已知男生有24人,六(1)班共有多少人?此题可以多解,可以去掉问题“六(1)班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自由地填条件。
通过这样长期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大大增强,为创新意识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激励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对创新有重要作用。
例如,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可以通过这样一道题目对前面的内容进行复习。
先创设情境,商店里摆放一些物品,价格分别为裤子30元、衣服50元、鞋子27元、文具盒6元、书5元,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提出三种以上不同的问题和解答。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自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人的创造能力是全面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作为数学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谈点自已的教学体会。
一、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1.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从讲清知识点,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讲清知识点是为了告诉学生为什么,怎么样以及思维的散发点,并不是仅仅为了告诉学生3+2=5,就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在方法上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要通过教学例题、训练题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知识点的学习,悟出生活中的数学题如何回答。
2.学习数学的误区明显表现在怎样读教科书。
对数学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往往仅用单一的背诵,这样既没读懂,读透,又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受到挫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指导翻译数学符号语言,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品读。
第一,整体浏览,弄清教材位置,大体内容,对难以理解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号。
第二,重点细读,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思想方法和前后的联系,尽量弄清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
第三,分层探读,即伴随发展观去探索新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层次,编排意图,并逐一归纳,提炼要点,把教材讲“透”、读“薄”,并加以整合。
这样,一旦学生吸纳了前面这三种读书方法,就能从自身上挫败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考试“下笔如有神”的境界,颇有收获。
3.数学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作出了规定。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
学生的思维起点源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大致有以下三项内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以下几点。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为基础的。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新”的气氛。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即使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不能放弃他们,因为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泯灭了这个学生的内在的创新潜能,就使他失去了争取成功的机会。
作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要盲目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为在不同见解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往往闪耀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这样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发扬民主,而且是一把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一堂数学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要保证在数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觉得,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形象地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来搭“台”,这个台是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这个“台”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框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抓住关键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在“多位数读法”这节课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到多位数中有0的数的读法的情境中来。
我先出示几个多位数,请学生读,并小结读数的方法,然后问:如果一个多位数中有“0”的数又应该怎样读?然后步步深入,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殿堂中遨游。
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他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在探究中自我创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提供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二
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分析二次函数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规律,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探究式教学
三、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
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讨论、交流,并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
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数学证明题的授课中,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交流,并在交
流中自主探究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情景式教学、探究
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这三种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积
极发掘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白水县雷牙中心校权小红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创新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
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
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
”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
在他
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自主学习,激励探索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
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
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三、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开拓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他们从不指责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插嘴,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
课
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
”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
四、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协作创新。
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同时增强学生的交流协作及整体竞争意识。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
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
与此同时,我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①有9 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9 个同学做游戏,其中4 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9 个同学,走了3个,还剩几个?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走了6个,现在有多少?⑤有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等应用题。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