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3、基因突变的原因难点:1、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三、板书设计:一、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基因突变三、基因重组四、教学过程:导入:1.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2.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3.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一、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引导学生阅读,得出结论(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里要注意充分运用两类遗传现象的实例来说明一类是类似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以上分析综合如下图由此可见,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基因与生物的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最后,教师再通过“人的身高”这一事例,说明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认识到性状的形成往往是内因(基因)与外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1.提示: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可见遗传的问题很复杂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一、基因突变问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样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教师简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问2】大家回顾一下,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分子结构如何?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图讲解强调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那么,基因突变是如何产生的呢?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的1.学生阅读后回答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碱基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问:基因突变作为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它有哪些特点呢?【强调】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自然突变,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诱发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在高等生物里,大约10万到1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可见突变其实也是不容易发生的【归纳】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稀有性④有害性⑤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学生阅书后,由学生回答教师穿插其中讲解三、基因重组问:什么叫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强调】这里必须注意到,基因重组只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的基因组合,而基因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基因重组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即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该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另一方面是由于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原来连锁在一条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于交叉而交换,基因也随着交换上述二种原因,都能形成基因的重组,而新的重组基因类型又导致了不同相对性状的重组,使后代产生变异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的,如果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的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也就越多以豌豆为例,当具有10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如果只考虑基因的自由组合(l0对等位基因位于10对同源染色体上)所引起的基因重组,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种……四、总结:生物的变异,根据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结果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遗传物质因而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生物进化最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如果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就越多因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应用重组DNA技术,可以把经过改造的基因,通过载体送入生物细胞中,并使新的基因在细胞内正确表达通过此种途径,获得人类需要的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植物。
教学设计6: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深入认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有重要意义。
同时,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又是今后学习其他变异及这些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四章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特征或性状如何通过基因代代相传的机制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子代与亲代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这一普遍的生物学现象还不是特别清楚,本章的学习将为学生解答这一问题。
三、教学目标1.简述基因突变的概念2.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阐明基因突变的意义3.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4.阐明基因重组的意义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基因突变的概念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意义教学难点:①基因突变的意义五、教学过程1.基因突变的实例科学家通过对比正常红细胞和镰状红细胞发现两者的血红蛋白有差异,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种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可以发现什么现象。
据此说明了镰状细胞贫血患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那根本原因呢?蛋白质是如何得到的?因此,根本原因与基因相关,请同学们完成下图中DNA的碱基序列。
发现什么现象?说明患镰状细胞贫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碱基对除了可以发生替换外,还可以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基因突变的概念如下: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思考1: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中的哪种类型可能对蛋白质结构(性状)的影响最小?思考2: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改变蛋白质结构(性状)吗?细胞中有两类基因,分别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他们作用分别是什么?这两类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就可以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形成癌细胞,癌细胞有什么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以下情况是减少哪种外界因素,从而防止基因突变呢?因此,诱发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自发突变,即DNA复制时偶尔会出错。
3.基因突变的时期我们已经知道了DNA复制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据此可知基因突变是发生在什么时期呢4.基因突变的特点资料1通过课件可知果蝇、草莓、羊和乌龟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说明了什么特点?资料2据表说明了什么特点?资料3可见A可能突变成a1或a2或a3,说明了什么特点?资料4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任何时期,说明了什么特点?资料5基因突变形成的性状有利的多还是有害的多,说明了什么特点?5.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一群白色的蛾中突然发现一只黑色的突变个体,突变个体是怎么形成的?可见,基因突变形成新基因,进入产生新性状,从而可能适应新环境,可以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哪些意义?。
5.1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教案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阐明基因突变的意义。
3.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4.阐明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发展航天育种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质》,通过视频初让学生认识科学思维中的事实和证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小组讨论,问题探讨:我国早在1987年就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育种研究:将作物种子带入太空,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诱导基因发生突变,然后在地面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
通过航天育种,我国已在水稻、小麦、棉花、番茄、南瓜和青椒等作物上培育出一系列优质品种,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1. 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提示:通过太空高辐射、微重力(或无重力)的特殊环境提高作物基因突变的频率,从而筛选出人们需要的品种。
具体而言,在太空的特殊环境中,细胞分裂进行DNA复制时,由于受到高辐射或微重力(或无重力)的影响,配对的碱基容易出现差错而发生基因突变。
2. 如何看待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结果?提示: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以直接表现在性状上,改变的性状对生物的生存可能有害,可能有利,也可能既无害也无益。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播放视频《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通过视频初让学生认识科学思维中的事实和证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资料1:1910年,一位男青年到医院就诊,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肌肉酸痛。
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一种特殊的贫血症,他的红细胞在显微镜不是正常的圆饼形,而是又长又弯的镰刀形。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称镰刀状细胞贫血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3.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难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磁条(制成基因碱基对)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呈现水毛茛图片),为什么在水中和空气中,叶片的形状差距这么大呢?这种变异可以遗传么?如果是遗传物质改变,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说出环境引起的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而遗传物质的改变一般可以遗传的变异。
教学设计18: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设计思路1. 立足课标,联系生活本节课位于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
本章节从生物变异入手,从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
在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基因的表达等内容,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从本质上理解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课本从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入手,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对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癌症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回顾必修一能够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追根溯源,探讨实质本节授课对象程度较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有一定的自我思考和拓展能力。
因此,在达到课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例如在基因突变的特点中,分析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既可突变为黄色基因,也可突变为黑色基因,从本质上解释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3.分析综合,归纳提升通过学习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理解变异多样性的原因和本质。
能够总结从本质、时间、条件及意义对比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综上,本节总体教学思路为“联系实际、问题探究”,基本环节设计如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研究,增强问题分析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及与人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变异多样性的原因,深刻理解变异多样性对物种延续的意义,为下一章节育种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做准备。
2. 通过思考、探讨变异与生活的联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人工诱变的方法过程、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四、教学准备1.收集生活中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实例及图片,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囊性纤维病等,还有学生喜爱的绿巨人、美国队长、蜘蛛侠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王更强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能够概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能够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能够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的不同类型。
1.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解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通过列表比较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小组和班级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认同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积极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意义。
3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4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导入创设情境1、什么是变异2、变异有哪几种可能?3、基因水平的改变又有哪几种可能呢?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让我们来看看孟XX种出的豌豆。
(展示: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图解)请同学们思考:新性状的出现是否产生了新基因?这种变异属于哪种类型?那么,控制皱粒性状的基因是如何产生的?基因结构还可能发生哪些变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回忆联想,回答问题个别回答集体发言环节1:基因突变的实例、类型基因突变的概念辨析画图、分析基因突变的实质归纳总结前面我们学习过基因突变的实例是什么类型?(展示表格)实例根本原因碱基改变1.皱粒豌豆插入一段DNA序列增添2.囊性纤维病缺失3个碱基缺失3.镰刀型红细胞替换1个碱基对替换归纳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上碱基的替换、增添、缺失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变异称为基因突变。
(展示:部分基因序列)将一DNA的碱基插入基因序列中、将一基因插入染色体中,将一段染色体插入染色体对应点的关系。
教师总结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突变的结果: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其等位基因,基因数目未变。
思考讨论: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吗?2、若生物个体发生了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吗?3、讨论基因突变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影响?看图表思考,表述:增添、缺少、替换看图思考:辨析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染色体的变异概念环节2:练一练习题巩固基因表达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强化基因突变的概念通过练习题来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答题能力总结:基因突变一般引起性状改变的特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方面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问题探讨及基因突变的实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二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生物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因、机制及影响。
3. 能够区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特点及区别。
4.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原因、机制及影响。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使用PPT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原因、机制及影响等相关知识点。
2. 视频:使用视频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及实例。
3. 图表:使用图表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及关系。
4. 教学软件:使用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等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点,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问题解决: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实例,如某些疾病的发生、杂交育种等,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2. 呈现: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详细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原因、机制及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点。
3. 讲解: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4. 练习:设计一些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 作业:布置一些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讲解完每个知识点后,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回答和理解。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进行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基因突变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2.通过基因突变原因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变异的分类,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学生已经学过基因的本质、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基因的表达等基本问题。
第5章则从生物变异入手,从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
本节从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实例的分析入手,让学生观察、思考,由浅入深,建构基因突变基本概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粘贴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分析基因重组的发生时期和类型,了解其意义。
最后针对本节课进行课堂小结,列表比较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基因怎么起作用等问题。
那么,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发生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步入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学习。
变异指亲代和子代、子代和子代个间间的差异。
回忆初中的知识变异分为哪几类?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掌握可遗传变异的三种类型,由此导入本节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新知探究】一、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哪位同学能对这种病做下简单的介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市优质课比赛)教学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市优质课比赛)教学案1.能够通过构建生物模型来加深对微观结构的理解。
2.能够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基因重组提供的基因组合方式。
3.能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能够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二)讲授:在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三)探究:让学生通过构建生物模型来加深对微观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测验和作业来检验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评价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教师的反馈和评价来指导学生的研究和成长。
白结构的变异,引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基因突变的原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原因,并结合课本中的实例进行讲解。
提出问题:什么是突变?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哪些?突变会对生命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通过多媒体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图示,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和意义。
提出问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什么区别?它们对生命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教学设计5: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概述碱基的插入、替换和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阐明基因中基因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的概率可能增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癌变。
”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简述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3.关注癌症的产生和预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2)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意义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从航天育种开始,接下来讲解镰状细胞贫血,引导学生建构基因突变的概念。
通过探究结肠癌发生的原因,分析基因突变的结果。
通过回顾减数分裂过程以及自由组合定律,讲解基因重组及意义。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航天育种成果的图片。
并展示讨论中的两个问题:1.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2.如何看待基因突变的结果?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并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基因突变及其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讲解要点为:1.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基因发生突变。
2.基因突变后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会控制新的性状,因为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的新的性状。
教师活动:为什么作物种子在太空的特殊环境里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太空育种诱发的突变性状是不是我们需要的优良性状呢?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生物变异?2.新课讲授一、基因突变的实例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关于正常的红细胞基因突变形成镰刀状细胞(课本图片5-1),观察正常和异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学生活动:正常是圆饼状,异常的是镰刀状。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我们先来看正常血红蛋白与镰刀型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的组成(展示课本图5-2)。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学生活动:正常的是谷氨酸,异常的是缬氨酸。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 基因突变的意义。
教具
多媒课件、智慧平板、导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调试智慧平板
一、导入新课:
运用新冠病毒“双突变”实时新闻,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针对自身的学情,各抒己见
从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热情
做到学以致用
增强个人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攻克本节课重难点
科学畅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关注人类健康的问题
引起学生对基因重组的兴趣
举例辨析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和不定项性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六、科学畅想:学了“基因突变”,我想到了……
展示生物小故事,引入下一节课《基因重组》
配合老师调试
通过了解病毒“双突变”初步了解基因突变
观看微课,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史
学生思考讨论
动手制作,最终认识到,基因控制形状;结构决定功能
针对老师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1.展示学习目标和本节课问题聚焦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有哪些?
4.基因突变有哪些重要意义?
二、微课: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科学发现史(微课)
让学生阅读教材,从分子水平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合作学习:
利用材料制作模型阐述病因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1教学目的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
教学用具幻灯片,录像片。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引言: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了解了性状为什么遗传以及性状遗传时遵循的规律特点。
那么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性状表现除与遗传物质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答:与外界条件有关)性状由亲代传递到子代时,会不会一成不变呢?当然不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这又为什么呢?(答:这是因为生物体不仅具有遗传还具有变异。
)那么生物的变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讲述: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图片(投影片)。
上图是一个普通的玉米种子在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中,水、肥、光特别充足,所结种子大而饱满,但这样的种子种下去,结出的却是普通种子;下图是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邀游过太空后培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实。
提问:籽粒饱满的种子与普通种子相比,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形状有明显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回答:发生了变异。
)提问:把子粒饱满的种子种下去,长出的种子是不是粒大饱满?(回答:不是。
)提问:把肥大的青椒种下去,长出的是什么?(回答:肥大青椒。
)提问: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回答:生物的变异有的不能遗传,有的可以遗传。
)讲述:可见生物的变异有这样两种类型。
那什么情况下的变异不遗传,什么情况下的变异可遗传?我们知道生物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
像玉米这样,子粒饱满是由于水、肥和光充足引起,也就是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
而太空椒邀游过太空,宇宙辐射改变了遗传物质,因此这个变异性状就是可遗传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
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五、教学程序设计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生物性状与基因的关系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同时生物形状还受环境的影响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2、基因型的改变的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二、基因突变1、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分子结构如何?基因与染色体、DNA关系如何?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碱基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不同的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如果由于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改变,而使其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可能发生改变,改变的性状对生物体的生存可能有利,可能有害,也可能既无害也无利。
3、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的。
具体变化过程:DNA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mRNA分子中的碱基发生变化相应氨基酸的改变相应蛋白质的改变相应性状的改变4、基因突变的定义指发生在基因水平上的变异,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5、基因突变的类型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6、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细胞分裂间期DNA在进行复制时发生错误或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后进行修复时发生错误。
A 有丝分裂间期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B 件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生殖细胞中可通过受精作用遗传给后代其实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7、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1)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其他辐射)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苯环类似物)生物因素(病毒)自身原因(复制时偶然错误)2)基因突变的种类自然突变(自然发生)和诱发突变(人为条件)有利突变、有害突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①普遍性: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②随机性:可发生在任何时期③突变率低:自然界突变率很低④有害性:(打破对环境的适应性)多数有害,少数有利⑤不定向性:A=a1或A=a28、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它的等位基因9、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王慧英河北平山古月中学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3、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通过基因突变原因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的思想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三、教学与学法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教师适当举例以问题形式层层递进引导,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从讨论英文句子中发生个别字母改变可能导致句子意义的变化情况和一本书的文字信息在重新拷贝一份时易发生的错误,进行理解引导联想和类比,理解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改变的关系;以设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和自主合作学习思考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用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总结。
最后有效小练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控一次性到位。
四、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与环境有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优秀设计评选)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高三生物教学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中的两种,而本课前已经讲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剑术分裂知识,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应该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对图形图表的分析能力。
本课通过从形象生动的图画引出问题,层层深入,挖掘学生思维,结合本课前面讲过的内容理解本课内容。
二、教学及重难点(一)、知识目标1、能够概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2、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能够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的不同类型(二)情感目标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基因突变的特证和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意义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提出问题——根据现象分析问题——探索——得出结论。
先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在遗传和变异中的地位,再分别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1:(图片)本书一开始围绕着“遗传因子”去学习。
(引出遗传的概念)遗传:亲子代间的相似性。
(过渡:我们是否完全像父母呢?引出变异)变异:亲子代及子代间的差异。
分类有:(1)不可遗传的变异:(2)可遗传的变异导入2:(ppt)前一章讲过,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即基因控制性状。
基因控制性状(过渡:生物的性状为表现型,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即:基因型控制表现型(过渡:有怎样的表现型就有怎样的基因型与之相对应,是否任何条件均满足呢?)例:皮肤晒黑……….得出,表现型(即生物的性状)除受基因型控制后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得出:一、基因突变的实例(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1、(PPT)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⑴症状:…..(过渡:表现型发生变化,是由什么条件引起?基因型?环境条件?)⑵病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分析课本:性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MRNA DNA)二、基因突变的内容(PPT)(过渡:既然碱基对的替换课导致基因突变,那么,碱基对的缺少与增多呢?)1、概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的内容,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五、教学程序设计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六、教学过程1、回顾遗传物质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学基本规律。
2、设疑:性状由亲代传递到子代时,会不会一成不变呢?当然不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这又为什么呢?3、进行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解读。
1、学生回顾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回顾生物性状的决定因素,思考并回答指出遗传过程中存在变异。
3、明确本节内容和学习目标。
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欲望多媒体课件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实例。
观看多媒体相关实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地参与获取新知识。
自主学习,组内讨论探究1:基因突变 1、组织学生组内探讨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实例及意义,并进行小组展示。
2、多媒体展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探讨”进行分析,引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4、对基因突变的意义进行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通过学案上的知识梳理,组内讨论,形成统一认知进行小组展示。
2、观看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
4、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自主学习,组内讨论探究2:基因重组1、组织学生组内探讨基因重组的类型、特点、实例及意义,并进行小组展示。
2、多媒体展示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机理。
1、通过学案上的知识梳理,组内讨论,形成统一认知进行小组展示。
2、观看多媒体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内交流,确定难点1、多媒体展现合作探究内容,倡导学生合作式学习、交流。
2、对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1、合作交流,确定难点。
2、尝试构建表格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间的区别。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完成课标中的能力要求。
随堂练习,当堂反馈多媒体展示相关习题,由简单到复杂。
读题,思考与讨论,并进行解答。
1、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2、通过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补偿性学习的安排。
归纳总结,科学评价1、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2、对本节课的小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并评出最佳小组。
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掌握相关知识。
科学评价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团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入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文中则简要阐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
2、教材地位和作用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③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③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②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4、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策略1、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对于于基因突变,通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 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并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时,可让学生观察P80图片,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
然后,老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师精心设问,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基因,原来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达的性状为自然环境提供了选择的材料。
联系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理解基因重组尽管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性状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所以说,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材料。
5、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比和总结。
教师在教学结束时,可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列表总结,其中的总结内容可由学生讨论回答三:学法观察与比较、思考与讨论、分析与归纳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变异的现象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
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必修一中《细胞的癌变》一节,介绍了引起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改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
学生已学过的孟德尔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基因重组概念、时期及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1910年,一黑人青年因发烧和肌肉酸痛到医院看病,经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为弯曲的镰刀状,(展示图片)引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发病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引入新课教学——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新授教学(1)基因突变的实例及概念从现象开始,追溯根源,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大胆联想、推理、讨论。
通过观察课件(课本“思考与讨论”中P81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
从上→下顺次演示,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
当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次演示可变为从下→上次序播放。
而此种安排则有助于学生明确因果关系,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
完成思考讨论中的图解及问题。
让学生观察P80图片,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
老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概念、时间等问题(2)、基因突变的原因、类型和特点设问:基因突变为何产生?联系细胞的癌变展开互动的讨论,相互启发,互相补充,解疑去惑,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具体原因(外因→内因),并由课文叙述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类型有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人工诱变)两种,作为人工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为下章内容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