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教育思想
幼儿教师招聘必考人物——陈鹤琴教育思想
幼儿教师招聘必考人物——陈鹤琴教育思想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从研究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到开办实验幼稚园、公立幼师、国立幼专和高师幼儿教育体系,创建了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教理论和实践体系,对我国幼儿教育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在幼儿教师招聘考试中,陈鹤琴更是必不可少的人物。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活教育”理论中,中公资深讲师带大家走进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
1940年,陈鹤琴来到江西泰和,筹建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
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
1942年初,幼师附设婴儿园,1943年春,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至此,“活教育”实验形成了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
(二)“活教育”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其中,“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
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服务”。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尽管陈鹤琴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
陈鹤琴又具体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陈鹤琴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是中国教育教学界的知名专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出发,深入探讨其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和理念。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陈鹤琴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她认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她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陈鹤琴强调,学校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她认为,只有当学生具备了独立的人格,才能够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全面发展陈鹤琴主张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她认为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提升,还包括体质、心理、情感等多个层面的全面提升。
她主张学校教育应该包括文化课程、体育课程、美术音乐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陈鹤琴认为,只有当学生在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应对未来社会的人才。
三、创新能力陈鹤琴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她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她认为,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让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陈鹤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方法,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四、以学生为中心陈鹤琴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她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校教育应该立足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她提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个性发展。
陈鹤琴的活教育学思想
陈鹤琴的活教育学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的思想:一、“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
他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的要求。
①要具备健全的身体。
②要有建设的能力。
③要有创造的能力。
④要有合作的态度。
⑤要有服务的精神。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课程论的概括表述。
他认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陈鹤琴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就是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1、“活教育”的课程原则①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布的课程标准。
②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需要情况而灵活安排。
2、“活教育”的课程编制阶段①采用大单元编制。
②除国语及算数外,用大单元及活动中心编制。
③除国语及算数外,采用活动中心编制。
3、“活教育”课程类型活教育的课程类型也叫做“五指活动”,主要包括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三、“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这些教育原则体现出鲜明的特点。
1、强调以作为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同时,他也看到儿童的做往往带有盲目性,因此在鼓励学生做的同时,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
2、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3、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以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
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着名的儿童教育家。
主要教育着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统的《陈鹤琴教育文集》,是我们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
关于"活教育"的思想体系陈鹤琴自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直到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思想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他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条件。
第一、要具备健全的身体。
他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
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好,一向被人讥笑"东亚病夫,因此具各健全的身体,更为重要。
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
当时中国"凡百俱废,"急切需要的是各种建设",而过去的教育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所以"活教育"则重视建设的能力,"要把它培养起来",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
他认为中国人本来有很强的创造能力,无论是文化或制度,在古代的中国就己经很好,只是近几百年来因循苟且不知创造。
"及至科举一兴,思想就格外受到束缚,一般文人学士,摇笔呐喊的能力本领虽有余,而创造的能力则不足。
时至今日,我们亟需培养儿童这种创造能力", 他一向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
他认为中国人个性强,往往各自为政,在团体活动中,常缺乏合作的态度。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内容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内容陈鹤琴(1872-1930),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研究了世界教育发展史,受到欧美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从实践出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并且注重学生学习自然科学,重视科学朴素性,扩展学生视野,传授学生综合性的知识,帮助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陈鹤琴认为,学生要经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具备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走出一条个性化的路。
一、以实践为准则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以实践为准则,强调将学生的思维联系到实际。
他认为,学生首先要经历实践,通过实践了解或分析社会现实,从而扩展视野,掌握技能,加深理解,提高实践能力,最终建立完善的实践认识体系。
因此,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有效的教育。
二、强调学生学习自然科学陈鹤琴强调学生要学习自然科学,他指出,自然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
此外,他也主张要结合实践来教授自然科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实践,将自然科学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为未来科学创新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还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他认为,学生要在学习中训练自己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综合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帮助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陈鹤琴在提出活教育思想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学生的教育。
他认为,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有能力来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
他把教育不仅仅限于学习,而是着重教育学生应该具备的总体的技能,使学生具备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是一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直接连接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重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以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育思想。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1886-1979),字树翁,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教育家、国学学者。
陈鹤琴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她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个体的人格修养,强调以德育人,提倡德、智、体、群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她的教育思想中,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走向现代之路的开始。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生平、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陈鹤琴的生平陈鹤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殷实,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自幼喜爱学习,擅长诗文,十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1919年,陈鹤琴在上海创办了私立南洋女子学校,并担任校长。
她在南洋女子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开始了她的教育改革之路。
她主张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提倡德智体群四育并重。
她积极倡导女子教育,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女子教育应当与男子教育同等重要。
陈鹤琴的教育事业并不仅限于南洋女子学校,她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创办了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南京淪陷,她随学校迁至重庆,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1949年,她来到台湾,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育领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文章和著作。
1979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3岁。
二、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主张教育要以道德为首,倡导以德育人。
她认为,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而道德修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她提出“义理教育”的理念,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学业和工作中都能秉持正确的道德标准。
在她看来,只有人格端正的人才是真正有用的人才,人格修养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除了德育之外,陈鹤琴还提出了“智育、体育、群育”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魄和社交能力。
她主张提倡全面素质教育,倡导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
她主张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崇体育锻炼,使学生在学业之余,能够融入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陈鹤琴教育思想
陈鹤琴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学期教育史上,对课程理论与思想发展贡献最大的当推陈鹤琴先生。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学期教育学家。
陈鹤琴先生早年留学美国,专心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
1919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教授教育学和心理学。
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任园长;不久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亲自从事并领导幼稚园的课程、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对当时国外幼儿教育课程严重充斥中国幼稚园的状况十分不满,与张宗麟等人一起进行了幼稚园课程中国化和科学化探索,提出了“活教育”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幼稚课程的发展。
他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先驱。
他还发起并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协助教育部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他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兼幼儿教育系主任。
在这期间,他继续研究幼儿教育,整理他以前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完成了他20~40年代一直未能实现的理想。
然而,从50年代初起,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他的活教育思想受到错误批判。
而他本人,在1958年也遭到错误批判,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被全盘否定。
1959年,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长期从事而又深为热爱的幼儿教育工作。
文化大革命后,陈鹤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
除了担任社会和政府的一些要职之外,他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忘儿童,并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
”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
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和借鉴,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启示。
在她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实践经验,这些对我们的现代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探索。
陈鹤琴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她认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本身,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
她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教育实践中,她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她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取向和方法论,引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陈鹤琴注重教育的情感渗透和人文关怀。
她认为,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培育和人文关怀。
她强调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她倡导在教育中注入温情和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她的教育实践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和关怀,让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感受到了真挚的爱和尊重,获得了健康的成长。
她的这种情感渗透和人文关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典范。
陈鹤琴倡导教育真实性和自由性。
她认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发展机会。
她主张教育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我成长和发展。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我认知和发展。
她强调教育应当是一种真实的体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获得自我实现和成长。
她的这种真实性和自由性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路径和发展方向,引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是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的学前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1. 陈鹤琴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实践;3.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
1. 陈鹤琴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陈鹤琴认为,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她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学前教育正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陈鹤琴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她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和品质,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2.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实践陈鹤琴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
她提倡“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例如,她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陈鹤琴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品德,她认为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她会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善良、勇敢等品质。
3.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注重全面发展:陈鹤琴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
她认为,只有全面发展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2)因材施教:陈鹤琴主张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她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3)以游戏为主: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学习的最佳途径。
因此,她在学前教育实践中,非常注重游戏的运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4)品德教育:陈鹤琴认为,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她强调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品德,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敢坚强等品质。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陈鹤琴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名言警句4、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应当以“循循善诱”为依归,不应当以力迫威胁为能事。
虽引诱和威胁都使得小孩子服从,但小孩子心里的愉快与不愉快则不可以道理计了。
5、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如果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
6、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7、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指挥他们的小孩子。
……如果必定要命令小孩子的时候,那末一定要叫小孩子服从的。
8、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表示赞许和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
小孩子生来无知无识,善恶是非的种种观念要慢慢儿在后天形成的。
……平日做父母的对于善恶是非显出一种态度而小孩子听了看了无形中受着影响的,也是一个方法。
9、幼稚期(自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
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10、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小孩子不仅喜欢做事的途径,也喜欢得着做事的结果。
我们现在遽尔叫他半途中止岂不是剥夺他对于做事成功的快乐,岂不是使他养成一种有始无终的坏习惯吗?11、游戏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
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游戏的环境,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
12、小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个人的感情去刺激他作事的动机,年纪大的时候,我们须教他明了作事是要顾到公共祸福的。
13、总起来说,小孩子(1)好游嬉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仿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7)喜欢别人赞许他的……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
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14、小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相当的东西玩,相当的事情做,要晓得不玩不做,不会发展的。
15、人之爱人须要天天做的,不要我今天爱人,明天就不爱了。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内容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内容陈鹤琴(1909-1961),教育家、心理学家,辽宁省张家口妇幼保健院的副院长,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被尊称为“。
以其对活教育思想的特殊贡献,在中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赞成因材施教陈鹤琴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主体”。
他强调要根据学生的特性、特征和学习需要,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智能和性格,进而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情况。
他认为,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同伴,而不是教条的传授者,以活泼的、变通的、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
#### 二、坚持实践教育陈鹤琴坚持实践教育,认为实践教学是探究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来源,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重视实践,勇于探索和改革的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创新能力。
他强调,实践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发掘和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
#### 三、主张关注和尊重学生陈鹤琴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不断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
他提出,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特征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性、特征和问题,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措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益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避免制约和压迫,积极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注重生活中的教育陈鹤琴认为,家庭与学校、生活与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利用家庭和学校的优势,通过社会活动和学校实验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学习成果,发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力,塑造学生成熟稳健的个性。
他主张,要把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利用生活中的机会教育学生,发挥家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陈鹤琴教育思想
陈鹤琴教育思想
陈鹤琴(1861—1933),原名章甫,字鹤琴,江苏徐州市沛县皋仔门人,晚清时期知名的教育家。
他曾任浙江宁波师范学校校长,参加编写《新编国学大辞典》,还出任过浙江省公教学会会长,并着有《丰子恺文史论集》和《泰山箴言录》等著作。
他的教育思想是以儒家文化精髓为基础,从情感上培养学生,强调学生在规范中学习,肯定学生努力,丰富学习内容,注重知识的实践操作,弱化教师的权威性,把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娱乐活动。
在教学上,他首先要宽容待自己学生,要关心学生的精神情感,用一个温和、亲切的态度来引导学生,以激励学生。
他强调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放在学生记忆和积极思考的关注点前面,把教育的内容放到引导性的把握程度中。
在班级管理上,他认为班主任应把学生的政治教育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发挥很大的作用。
陈鹤琴的教育观念是基于温情,追求教育的理念,希望能够培养出一群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的好学生,他提倡以启发学生发挥主体性,宽容学生,尊重学生的内心是他的教育理念。
陈鹤琴曾说:“我们不可以对学生过于苛刻,而不能恩典不能动感情,学生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宜欢喜,劳动中体验到快乐,然后才会学习,精进而超越。
”这展示出他的教育观念是综合的,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基本素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他认为,最佳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对自己有责任,主动学习,不断发展自我,奋发图强。
总之,陈鹤琴教育思想以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为基础,注重学生性格的培养,追求温柔、激励、宽容和尊重,更强调积极思考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
《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价值研究》范文
《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价值研究》篇一一、引言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先驱,其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主张以儿童为中心,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陈鹤琴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在当代的教肓价值。
二、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一)教育理念陈鹤琴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他主张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内容陈鹤琴认为,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应涵盖歌曲、舞蹈、器乐演奏等多个方面。
他强调音乐教育应注重情感表达和艺术审美,让儿童在音乐中感受美、表达美。
同时,他还注重将音乐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教育方法陈鹤琴提倡以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育。
他主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他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一)培养儿童综合素质陈鹤琴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陈鹤琴认为,音乐教育应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传承中华文化陈鹤琴的音乐教育思想注重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
通过学习传统音乐,儿童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结论陈鹤琴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教育价值。
它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这种教育思想还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着名的儿童教育家。主要教育着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统的《陈鹤琴教育文集》,是我们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
关于"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3、"活教百"的源自法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注重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活教育"把直接经验当作为人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所以"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要求每个学生备一工作簿,在工作簿上编他自己的教材。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陈鹤琴自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直到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思想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1、"活教育"的目的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他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条件。
抗战期间,陈鹤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抗战胜利之后,他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体现了他具有"世界的眼光"。他提出"做世界人",要
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1905-1998)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文化理论家,其“活教育”思想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继承与发展。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传递知识的过程。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同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来帮助他们成长。
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活的、真实的、有意义的体验,而不是一种单调乏味的学习过程。
他主张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来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记忆知识。
他认为,这样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自主性,并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陈鹤琴还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他认为,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才能使他们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总之,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活动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了教育的多元性和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并认为教育是一种真实的、有意义的体验。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
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
留学美国五年。
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
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
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
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园设备。
人物思想活教育目的论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做中國人。
做现代中国人”。
他从“做人”开始,把教育目的划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
“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
如何建立起完美的人际关系。
借以参与生活。
控制自然,改进社会,追求个人及人类的幸福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
所以活教育提倡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社会进步、人类发展。
第二层次“做中国人”就是要培养每一个国民,使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品质,这体现了教育目的民族性。
陈鹤琴最后把教育目的归结到“做现代中国人”上。
他认为这样的人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要有健全的身体。
要有建设的能力。
要有创造的能力。
要能够合作。
要有服务精神。
课程论陈鹤琴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
教材是呆板的。
先生只是一节一节课地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
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
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陈鹤琴所谓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历来为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他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
教育学:陈鹤琴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幼教思想和主要贡献: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
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其中,“做现代中国人”包含五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这五方面的条件,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
“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
如给儿童讲鱼,就要让他看到真正的鱼,观察鱼的呼吸、游动,甚至解剖鱼体,研究鱼的各部。
这样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其组织形式也因之变更。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
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称为“五组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劳动工厂和科研机关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戏剧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童话、诗歌、谜语、故事、剧本、演说、辩论、书法等)。
这五种活动犹如人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
“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具体有17条教育原则,“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启迪。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是中国女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女教育家之典范”。
她生活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时期,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新的教育人才。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和创造力。
她主张注重个性的发展,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培养他们。
她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
她提倡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她主张把教育与社会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她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而且要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倡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还强调教育要有情怀。
她认为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对人的爱和关怀。
她主张教师应该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心理健康。
她提倡教育要有温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她的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和谐、平等和人文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倡导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她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我们培养新的教育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论述陈鹤琴教育实践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教育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陈鹤琴教育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一、引言陈鹤琴(1892-1982),原名陈鸿钧,浙江宁波人,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
陈鹤琴的教育实践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陈鹤琴的教育思想1. 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强调,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体质和美感。
2. 教育的方法:陈鹤琴主张“生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以儿童为中心。
他提出“三育并重”,即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启发式、探究式和游戏式,鼓励儿童在实践中学习。
3. 教育的内容:陈鹤琴认为,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
他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生活为教材,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
三、陈鹤琴的教育实践1. 幼儿园教育实践:陈鹤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南京鼓楼幼儿园,并担任园长。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他注重儿童个性发展,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以生活为教材,通过游戏、劳动、观察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教育研究实践:陈鹤琴注重教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他主持编写了《幼儿教育》等著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3. 教育推广实践:陈鹤琴积极推广幼儿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四、陈鹤琴的教育成果1.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创办了南京鼓楼幼儿园,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了实践范例。
3.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中国现代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东南大学教务长,1923年创立南京市鼓楼幼稚园兼任园长,1927年任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第二院院长等。
????? 家庭教育是陈鹤琴进行儿童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时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而写成的。
其中提出了101条原则,涉及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以下择要点作一初步介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他认为,家庭虽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却是很多的。
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训练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穿衣、刷牙、洗脸、饭前洗手、午间睡觉、吃饭定量、便溺有定所等等。
还要让孩子参加游戏锻炼身体,创造条件让他们画图、剪图、穿珠、浇花、玩沙等,不要随意地恐吓他,或随便打骂。
在品德教育方面,他主张要教以下9条:1、教孩子心中有他人2、教孩子有同情心3、使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习惯4、教育孩子对人有礼貌5、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6、教育孩子要诚实7、教育孩子不可强横霸道8、教育孩子适当参加家务劳动9、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别人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不主张让孩子过早的读书写字,而要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孩子增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
具体要求是:1、丰富孩子的生活常识,增进生活经验。
2、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励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求知欲望。
4、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条件和环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家庭教育的原则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孩子多鼓励,多赞许,少责骂或殴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显然,这五方面的条件,体现了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要求。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 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 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 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 “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 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 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 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如给儿童讲鱼,就要让他看 到真正的鱼,观察鱼的呼吸、游动,甚至解剖鱼 体,研究鱼的各部。这样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 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 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 动、散步等。 •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 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 认识环境等。
•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 图画、手工等。 •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 这些原则的特点是 • 首先强调以 “做”为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 活动中的主体性。 • 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做”的同事,教师要 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 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 • 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现和批评研讨
• 总之,陈鹤琴一是批判吸收了杜威的教育 思想,二是在批判中国传统的“教死书, 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 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崭 新的儿童教育观。他的活教育理论,比较 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学上一些带有规律 性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基 本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对当今教育 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陈鹤的思想
陈鹤琴(1892--1982年),中国著名儿童教 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南京师范学院 院长。 • 陈鹤琴1892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 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 间回国后,长期从事师范教育与儿童教育工 作,在儿童心理的研究与幼儿教育的研究方 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陈鹤琴回国后,最初任南京高等师范
学校教授,国立东南大学(后更名国 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成立后,任 教授兼教务主任。在此期间,他致力 于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和幼 儿教育学。1923年他创办了鼓楼幼儿 园,作为理论研究的实验基地。
陈教授是一位爱国民主主义者,陶行知 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 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 死”,对陈教授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因 而陈教授把这句话改成:“教活书,活教 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因此,陈教授提出“活教育”的口号,试 图用“活教育”来改革中国的旧教育。
• (三)教学论 •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 的基本原则。提出十七条教学原则是: • (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 (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 (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 (7)比较教学法; •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 •
自然构成的自然环境和大社会构成的社 会环境一道组成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中心内 容,学前儿童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发 展。设计和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必须 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把大自然和 大社会作为中心。这样设计出的课程才是 合理的。
• 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 童整体的有机发展。为此,陈鹤琴以人的 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 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认 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二)课程论
•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选择什 么样的课程内容来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呢? 对此,陈鹤琴先生提出了自己著名的观点, 那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 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 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 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 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 扬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 秋菊冬雪等。
• 二、“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 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 • (一)目的论 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
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 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 “做现代中国人”包含五方面的条件:第一, 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 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 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 • • • • • • • •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方法论和十七条教学原则, 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 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 地位,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 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 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 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映敏捷, 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稚园的教育应 注意儿童的健康。
• 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陈鹤琴认为: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 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 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 应带领幼儿多到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 儿童在接触自然中学到各种经验,还可以使他们 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沐浴到充足的阳光,活跃儿 童的精神,强健儿童的体魄,增加儿童的欢乐。 户外活动是保证和促进儿童健康的有利措施。 • 此外,幼稚园应特别注意音乐,因为音乐可以陶 冶儿童的性情,鼓励儿童进取。幼稚园应创设音 乐环境,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欣赏 音乐的能力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