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诊治
冠心病诊疗方案
冠心病诊疗方案冠心病诊疗方案1、概述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供参考。
2、诊断2.1 病史采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疾病史等因素的调查,以及诱发心绞痛的相关因素的询问。
2.2 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心律等的测量,心肺听诊,心脏杂音检查等。
2.3 心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诊断心脏节律和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2.4 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血脂水平等的检测,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和血脂代谢情况。
2.5 心脏影像学检查包括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等的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血管状况。
3、非药物治疗3.1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等,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因素。
3.2 心理支持与康复提供心理咨询和相关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3.3 心脏起搏器植入对于心律失常明显的患者,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维持正常心律。
4、药物治疗4.1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4.2 拓展冠状动脉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
4.3 β受体阻断剂用于减轻心脏负荷,控制心率和血压。
4.4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少心肌耗氧需求。
4.5 氨基酸酶抑制剂用于降低心肌需氧,减轻心绞痛症状。
4.6 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5、介入治疗和手术5.1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简称CABG手术,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患者。
5.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治疗,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
6、附件6.1 冠心病诊断报告样本6.2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示例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冠心病: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
7.2 心绞痛: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
7.3 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冠心病临床诊治心得
冠心病临床诊治心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患者常出现心绞痛、胸闷、气喘等症状。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多年来我积累了一些冠心病临床诊治的心得,愿在此分享给大家。
首先,在冠心病的诊断上,我们要注重病史和体格检查。
冠心病患者往往有心绞痛历史,疼痛常位于胸骨后、左肩胛下或前臂内侧,伴随活动加重,休息减轻。
此外,冠心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体格检查中可发现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体征。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其次,冠心病的治疗要综合考虑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我们通常采取非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心理干预。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限制饮食中的脂肪、盐分以及烟酒摄入,适量增加运动。
心理干预主要包括减轻焦虑、压力等。
对于中重度冠心病患者,我们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选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等。
另外,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一种经导管技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通过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来恢复血管的通畅。
PCI可以有效缓解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PCI并非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症状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
此外,冠心病的治疗还包括一些辅助治疗方法。
例如,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心脏康复训练来提高体能,减轻症状。
心脏康复训练一般包括有氧运动、肌力锻炼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的机能和心理健康。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而且临床表现复杂的心血管疾病。
在临床诊治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手段来诊断冠心病。
治疗上,我们可以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适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介入治疗。
此外,辅助治疗方法如心理疏导和心脏康复训练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医学界发布了一份冠心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针对该指南进行讨论和解读,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份详尽的参考。
一、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心脏造影等多种检查方法。
根据冠心病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症状,还要结合心电图和心脏造影等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
1. 症状评估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
根据症状的特点和发作频率对胸痛进行评估,可以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可能性。
同时,还应注意与其他可能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鉴别。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
在冠心病诊疗中,心电图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3. 心脏造影心脏造影是一种进一步明确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脏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脉狭窄的情况,评估病变的程度和位置,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和搭桥手术治疗,既要缓解症状,又要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1. 药物治疗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药物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冠心病诊疗指南,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 介入手术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手术。
介入手术主要是通过冠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技术,改善冠脉狭窄情况,恢复心血管的通畅性。
3. 搭桥手术治疗搭桥手术是一种严重冠心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
通过取自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修复或分流冠脉狭窄部位,以改善心血管供血,缓解患者的症状。
三、生活方式干预冠心病的治疗不仅要依靠药物和手术治疗,还需要结合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冠心病诊疗指南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预。
冠心病诊治体会总结范文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诊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下是我对冠心病诊治的一些体会总结。
一、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早期诊断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
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冠脉狭窄或阻塞,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重视患者的症状,如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冠心病患者病情复杂,治疗方案需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
药物治疗可减轻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 介入治疗:对于冠脉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3.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4. 生活方式干预:鼓励患者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三、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加强患者随访冠心病患者出院后,需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病情、监测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指标,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调整生活方式等。
五、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在冠心病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求,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之,冠心病诊治过程中,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加强患者随访和医患沟通是关键。
通过不断提高诊治水平,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冠心病的常规诊断顺序是怎样的
冠心病的常规诊断顺序是怎样的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脏病,对于其诊断和治疗需要一个系统的流程。
常规的诊断顺序对于准确识别冠心病的症状、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冠心病的常规诊断顺序:1、了解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症状的详细病史,包括疼痛的性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的放射部位等。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以获取全面的疾病信息。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以及检查心脏的听诊和视诊情况。
体格检查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3、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4、心电图(ECG):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能够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检测心脏的异常节律和电信号,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梗死。
5、超声心动图(Echo):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它利用高频声波来生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图像。
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运动情况,医生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特定类型的心肌病。
6、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它通过插入导管至冠状动脉口,注射造影剂并拍摄X光图像,以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情况。
7、心肌核素显像(MPI):心肌核素显像是另一种无创性检查,它利用放射性核素来评估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梗死。
在完成上述诊断步骤后,医生将综合分析所有的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生活习惯,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
医生还会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的常规诊断顺序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借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核素显像等检查工具来评估病情。
冠心病诊疗常规()
胸痹(心绞痛)诊疗常规(2012优化)【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以胸部闷痛为主症,多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休息或用药后缓解。
2、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侯,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二)、西医诊断:1、临床表现(1)、症状:常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气候变化、饱餐或受凉诱发。
典型表现为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内侧至小指与无名指,重者可有濒死感,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出汗,疼痛持续1~5min,偶可持续10~15min,休息及用硝酸脂制剂后可缓解。
不典型表现者疼痛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腹部,伴消化道症状,或仅感胸闷不适。
(2)、体征: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心尖部可有收缩期杂音。
部分患者可有第四心音。
可出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逆分裂、疼痛缓解后消失。
2、辅助检查(1)、心电图:ST段水平或下斜压低0.1mV,或抬高0.2mV(V1~V4, 抬高 0.4mV)。
T 波低平或倒置。
半数病人可出现心率失常(如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心绞痛时心电图改变多短暂,需发作时描记或进行监护才能发现。
心电图无改变者则需作心脏负荷试验或其它检查以协助诊断。
(2)、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3)、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可发现胸痛时有缺血表现。
(4)、可到外院行冠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3、分型(1)、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SAP):是指劳力性心绞痛病程稳定一个月以上;(2)、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包括初发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包括变异性心绞痛)。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也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约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是主要死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科学实施诊疗,国内外专家与学者联合制定了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指南。
一、诊断标准冠心病的主要诊断方式是经验性的,也就是根据症状、心电图和血液检测等综合表现进行诊断。
在确定诊断时,需要根据以下方面考虑。
1. 症状: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心慌、气促、乏力、晕厥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先进行详细询问并进行体格检查。
2.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电图可以检测心律、心电轴、ST段变化、T波倒置和心脏扩大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
3.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可以检测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BNP 等生化指标,以了解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程度。
二、分级标准根据患者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分级是诊治冠心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冠心病分级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CCS(加拿大心脏学会)分级标准:将心绞痛根据病情分为I-IV级。
其中,CCS-I级为轻度疾病,CCS-IV级为患者痛苦最重的一种状态。
2. NYHA(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将患者的心功能分为Ⅰ-Ⅳ级。
其中,Ⅰ级为轻度病情,Ⅳ级为最重度病情。
3. 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联合会)变异分级: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层次。
以上三种分级标准都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们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分级,医生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具体的治疗方法介绍。
1. 病因治疗:这是治疗冠心病最根本的方法。
包括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
冠心病诊疗方案
冠心病诊疗方案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其症状包括胸痛、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诊断和常见的治疗方案。
一、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和一系列的检查结果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咳嗽等,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可能性。
2.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常用的一项检查。
它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检测出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3. 血液检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如心肌坏死标志物和脂肪代谢指标,来评估心脏功能和冠状动脉疾病风险。
4.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帮助医生了解冠状动脉是否受限。
5. 冠脉造影:这是一种介入治疗的同时也是一种诊断手段,通过注入造影剂来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和堵塞。
二、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冠心病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介入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医生会开具一些药物来缓解胸痛、降低血脂和血压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他汀类药物等。
2. 改变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果和纤维的摄入。
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和游泳也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3. 介入治疗:当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无法缓解症状或存在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时,医生可能会推荐介入治疗手段,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
三、冠心病的预防措施除了治疗方案,预防也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烟草控制:尽量不吸烟,避免二手烟的暴露。
2.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于冠心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纤维、蔬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冠心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而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指南。
以下是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的简要介绍。
冠心病的分级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个级别:0级、I级、II级和III级。
0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清晰,没有明显的异常。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运动,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或阻塞,但没有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风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控制,以及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有中度狭窄或阻塞,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考虑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通手术(CABG)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I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完全阻塞,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胸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肌缺血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无法缓解症状,因此需要考虑行PCI或CABG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级别划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和控制其他慢性病等;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等;以及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总结起来,冠心病的分级诊疗指南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引起的症状严重程度来划分的。
根据分级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以改善血流供应和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医疗干预外,患者还需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参与治疗,以便更好地防治疾病。
冠心病临床诊治心得
冠心病临床诊治心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需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冠心病的诊治心得,现在将其总结如下,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临床表现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
其中,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两类。
劳力性心绞痛主要在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时发作,而自发性心绞痛则无明显诱因,常在安静状态发生。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可出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或新发心绞痛。
二、诊断要点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标记物的改变,进一步可以辅助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
在临床实践中,我注意到以下几个诊断要点:1. 充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胸痛的特点、发作规律、伴随症状等,同时需注意询问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
2. 详细体格检查:特别关注心脏、肺部和周围血管的体征,如心律是否齐整、心音是否异常、呼吸音是否清晰等。
3. 心电图(ECG)检查:心绞痛发作时进行心电图监测,可协助确定诊断。
尤其是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疑似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 心肌酶标记物检测:心肌酶标记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在冠心病发作时可升高,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三、治疗原则针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应以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目标。
在治疗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则:1. 药物治疗:包括药物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药物的合理搭配和剂量的控制,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2. 心外科手术:适用于冠心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常见的手术方式。
3. 生活方式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减轻体重等。
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
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
确定诊断
- 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可能的冠心病病例。
- 建议进行心电图、血运重建/接近原位造影(CAG)、心肌灌
注显像等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确定治疗方案
- 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
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
药物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个体化选择。
- 对于一些适应症明确的患者,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扩张术)或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改变
- 强调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和改善饮食惯等。
-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心血管风险因素,以及按时服
药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管理心血管风险因素
-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应加强管理和控制。
- 针对特定的风险因素,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
预措施。
- 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也应包含在治
疗计划中。
这些是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的核心内容。
然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仍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决策。
请医生在使用本指南时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沟通。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及早诊断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冠心病,以下是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1. 病史询问:首先,医生应向患者了解详细的病史信息,包括疼痛的性质、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等。
同时,还需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吸烟史、饮食习惯等。
2. 体格检查:医生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听取心脏杂音等。
3.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常见方法之一。
正常心电图不排除冠心病的存在,但对于出现ST段抬高、ST段压低、T 波倒置等异常改变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冠心病。
4.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以及心肌酶谱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风险。
5.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射血分数等指标,有助于确定冠心病的程度及影响。
6. 放射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确诊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位置。
其他放射学检查,如CTA、MRI等也可辅助诊断。
二、治疗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2. 血运重建:对于存在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血运重建手术是必要的。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常见的血运重建手术方法。
3. 心脏康复: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心脏康复非常重要。
心脏康复包括合理的饮食管理、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及心理支持等,有助于恢复心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风险控制: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等,以减轻心血管病发作和并发症的风险。
5. 长期监测: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长期监测,包括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心功能等指标,以及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等。
冠心病的诊治模板
生活方式干预
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饮食调 整、适量运动等,可缓解症状和 控制病情。
预后和预防措施
冠心病在早期阶段治疗,预后通常是良好的。以下是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1 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 动等。
2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 病等。
3 规律的体检
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并及时 干预。
2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血压测量等。
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的主要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判断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缺血情况。
4
心血管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心动图、CT、核素心肌灌注等检查,可帮助确定冠心病的诊断源自治疗方案。多学科团队的治疗
心内科医生
• 指导药物治疗 • 协调治疗方案 • 检查和评估病情
冠心病的症状与体征
• 心绞痛或不适感 • 胸痛或压迫感 • 气促或呼吸困难 • 心悸或心动过速 • 晕厥或眩晕
典型症状
心绞痛是典型的症状之一,感觉胸部紧压、闷痛或 钳制感。
老年人常见症状
老年人冠心病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呼吸困难、疲劳、 胃部不适等不典型症状。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
病史询问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风险因素和症状等,进行初步诊断。
危险的患者群体
中年以上人群、存在心血管疾病 家族史、超重肥胖、糖尿病等人 群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冠心病的病因
血管壁发生变化
血管内膜发生病变,炎症反 应和增生导致血管壁变厚, 狭窄或堵塞,影响血液循环。
心脏供氧不足
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供 氧不足,引发心绞痛、心肌 梗死等疾病。
不良生活习惯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为了提高冠心病的诊疗水平,许多国际和国内的医学专家制定了冠心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简要介绍冠心病诊疗指南的一些要点,以及指南的应用和局限性。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诊疗指南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首先,冠心病诊疗指南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常,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以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
诊疗指南明确了这些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和优势,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冠心病的初步诊断。
其次,冠心病诊疗指南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指南提供了不同的治疗选择。
对于一些轻度心绞痛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
对于一些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或冠状动脉支架等介入治疗。
诊疗指南详细说明了这些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效果,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
然而,冠心病诊疗指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冠心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指南无法覆盖所有的病情。
医生在实际应用指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经验,进行个体化治疗。
其次,指南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适应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
医生在实践中需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仅依赖指南提供的建议。
最后,指南虽然提供了许多治疗方法的选择,但没有明确的推荐级别和序列。
这对医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困惑,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冠心病诊疗指南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可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
但是,医生在应用指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综合判断。
冠心病诊疗指南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将进一步促进冠心病的诊疗进步。
冠心病的诊治
病例4
患者,男,65岁,劳累后上腹部、心前区闷 痛1天,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经休息、吸氧,静滴硝酸甘油24小时后病情 无好转,疼痛阵发性加重,时有恶心呕吐。 查体:腹肌紧张,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 (+),ECG示Ⅱ、Ⅲ、avF ST段水平下移 0.75~1.0mv。腹部B超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 无结石影像。UCG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诊断:急性胆囊炎,胆心综合征
误区二:
对“类似” 心绞痛的病变鉴别不慎, 造成误诊
病例 3
患者、男性、53岁、阵发上腹部疼痛伴烧 灼感一周,加重一天就诊于消化科门诊, 在问诊过程中突发晕倒、大汗、面色苍白。 急诊心电图Ⅱ、Ⅲ、aVF ST 段抬高, CAG:RCA完全闭塞,植入支架后上述症 状完全消失。 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梗
胸痛时ECG出现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速)提示冠心病
的可能,但缺乏特异性
二、胸部X线检查
冠心病患者胸部X线检查常常是正常的
胸痛患者如果胸部X线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则提示
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
三、超声心动图
常规超声心电图对帮助确诊冠心病作用不大,但能提供
某些鉴别诊断信息(瓣膜病变、心肌病变)
冠心病常见的诊断误区
误区一:
对不型胸痛的临床表现 认识不足,造成漏诊
病例 1
患者,男,53岁,因间断头晕及左上 肢发麻一月去当地医院就诊,体检无阳性 体征,拟诊为“颈椎病”,给予理疗及颈 椎牵引一周,症状未见改善。入院体检正 常,颈椎CT无异常。ECG提示:STV1~V5 水平型压低0.05mv, 冠脉造影证实前降支狭窄80%,植入支 架后完全缓解。 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1、反映心肌坏死的标志物: 肌红蛋白的心肌特异性不高,但灵敏度高、阴性结 果对于ACS诊断有重要的价值(1-2h); 肌钙蛋白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和坏死特异性最强、 敏感性较高的生化标志物。cTnI优于cTnT 。(2-4h)
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提高诊疗水平,助力患者健康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将介绍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冠心病的诊断1、病史采集:在病史采集过程中,医生应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2、体格检查: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心音及杂音,特别是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动态心电图可以捕捉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证据。
4、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肌钙蛋白、CK-MB等生化指标,有助于确诊心肌损伤。
5、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CT血管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
二、冠心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2、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
3、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经皮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三、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1、药物治疗新进展: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降低了不良反应。
2、外科手术治疗进步: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3、介入治疗发展:新一代冠状动脉造影设备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少的创伤,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同时,随着药物涂层支架和可降解支架等新型支架系统的研发,PCI术后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4、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向病变冠状动脉注射干细胞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患者自身细胞,有望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5、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通过分析大量病例数据和生物标志物,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诊疗指南范文
冠心病诊疗指南范文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
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时,诊疗指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冠心病诊疗指南的内容,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等,体格检查时可以发现心脏杂音、心律不齐等异常。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的首要检查手段,但其缺陷是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较低。
心肌酶谱可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但不能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可靠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程度。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主要通过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来减轻心脏负担。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介入治疗是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来扩张血管,减轻症状,改善血液循环。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这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的患者,在介入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进行。
外科手术常用的方法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血管成形术。
这些手术能够直接修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脏供血。
除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也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部分。
改善饮食、减少脂肪和盐的摄入、戒烟限酒、适量锻炼等措施都有助于防止冠心病的发展和复发。
冠心病诊疗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并对全球医生提供了治疗冠心病的统一标准。
患者在接受冠心病治疗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诊疗指南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
同时,患者也要积极配合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冠心病简介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导致心肌缺氧。
该疾病通常会出现胸闷、胸痛、气喘等不适感,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
为了及时救治患者并提高生存率,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二、冠心病的常用诊断方法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家族史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
同时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胸闷、胸痛等明显异常表现。
2. 心电图:通过记录患者静息状态下心脏电活动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典型的ST段抬高和T波倒置可以提示冠心病。
3. 血液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指标。
高胆固醇和高血糖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通过检查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风险程度。
4. 心肌酶谱检查:主要是测定血中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CK-MB)等心肌受损标志物的浓度,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伤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三、冠心病的治疗方法1. 生活方式管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合理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以及控制体重等,对于预防和改善冠心病有重要作用。
一定要远离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并避免过度饮酒。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缓解冠心病患者存在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并改善生活质量。
常用药物包括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降压药物、降糖药物以及调脂药物等。
具体使用哪种药物和剂量,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3. 支持性治疗:对于心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来减轻心脏负担,维持良好的心血管状态。
4. 血管扩张手术:对一些冠脉狭窄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扩张手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这些手术可以恢复冠脉血流,改善预后。
四、预防及康复措施1.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检查身体健康情况,有助于发现疾病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冠心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的诊治发表时间:2015-10-20T09:21:03.74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7月作者:甘小珍刘坚(通讯作者) [导读] 黄石市爱康医院湖北黄石 435000 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黄石市爱康医院湖北黄石 435000【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689-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 流行病学1987年~1993年我国多省市35~64岁人群调查(中国MONICA)发现,最高发病率为108.7/10万(山东青岛),最低为3.3/10万(安徽滁州),有较显著的地区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省市。
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为1.59%,农村为0.48%,合计为0.77%,呈上升趋势。
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10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2 危险因素与诱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
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3 临床表现3.1 症状(1)典型胸痛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
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
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
如胸痛性质发生变化,如新近出现的进行性胸痛,痛阈逐步下降,以至稍事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甚至休息或熟睡时亦可发作。
疼痛逐渐加剧、变频,持续时间延长,祛除诱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此时往往怀疑不稳定心绞痛。
心绞痛的分级:国际上一般采用CCSC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分级法。
Ⅰ级:日常活动,如步行,爬梯,无心绞痛发作。
Ⅱ级:日常活动因心绞痛而轻度受限。
Ⅲ级:日常活动因心绞痛发作而明显受限。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可导致心绞痛发作。
发生心肌梗死时胸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常常超过半小时),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发热,甚至发绀、血压下降、休克、心衰。
(2)需要注意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仅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v(3)猝死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冠心病表现为猝死。
3.2 体征心绞痛患者未发作时无特殊。
患者可出现心音减弱,心包摩擦音。
并发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者,可于相应部位听到杂音。
心律失常时听诊心律不规则。
4 检查4.1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
尤其是患者症状发作时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能够发现心律失常。
不发作时多数无特异性。
心绞痛发作时S-T段异常压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
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有明显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表现:①急性期有异常Q波、S-T段抬高。
②亚急性期仅有异常Q波和T波倒置(梗死后数天至数星期)。
③慢性或陈旧性期(3~6个月)仅有异常Q波。
若S-T段抬高持续6个月以上,则有可能并发室壁瘤。
若T波持久倒置,则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冠脉缺血。
4.2 心电图负荷试验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
对于安静状态下无症状或症状很短难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过运动或药物增加心脏的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记录到ST-T的变化而证实心肌缺血的存在。
运动负荷试验最常用,结果阳性为异常。
4.3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
该方法可以观记录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如一过性心肌缺血导致的ST-T变化等。
无创、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4.4 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以及某些患者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可做此项检查。
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
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则可提高检出率。
4.5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但是,其准确性与超声检查者的经验关系密切。
4.6 血液学检查通常需要采血测定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临床中以心肌肌钙蛋白为主。
4.7 冠状动脉CT多层螺旋CT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是一项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手段。
适用于:①不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核素心肌灌注等辅助检查不能确诊。
②冠心病低风险患者的诊断。
③可疑冠心病,但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④无症状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筛查。
4.8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
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可以更好的观察血管腔和血管壁的变化。
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4.9 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典型的临床症状,再结合辅助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或冠脉阻塞的证据,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判定是否有心肌坏死。
发现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常规心电图和心电图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像。
有创性检查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等。
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不能完全否定冠心病。
5 治疗冠心病的治疗包括:①生活习惯改变: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②药物治疗: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③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
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要坚持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
5.1 药物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减少冠心病死亡。
规范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硝酸酯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等。
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用药。
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
(2)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替罗非班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
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维持量为每天75~100毫克,所有冠心病患者没有禁忌证应该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胃肠道溃疡患者要慎用。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坚持每日口服氯吡格雷,通常半年-1年。
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璜达肝癸钠、比伐卢定等。
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疗术中。
(3)纤溶药物溶血栓药主要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可溶解冠脉闭塞处已形成的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血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
(4)β-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即有康心绞痛作用,又能预防心律失常。
在无明显禁忌时,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的一线用药。
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和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阿罗洛尔(阿尔马尔)等,剂量应该以将心率降低到目标范围内。
β受体阻滞剂禁忌和慎用的情况有哮喘、慢性气管炎及外周血管疾病等。
(5)钙通道阻断剂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和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
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控释剂、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等。
不主张使用短效钙通道阻断剂,如硝苯地平普通片。
(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以及醛固酮拮抗剂。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近期发生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应当使用此类药物。
常用ACEI类药物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
如出现明显的干咳副作用,可改用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
ARB包括: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
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压偏低。
(7)调脂治疗调脂治疗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在改变生活习惯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为下降到80mg/dl。
常用药物有: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5.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恢复心肌血流的灌注,缓解胸痛和局部缺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
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病人,以及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或出现室壁瘤、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时,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应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的选择应该由心内、心外科医生与患者共同决策。
作者作者:甘小珍,1974年7月28日出生,黄石市爱康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通讯作者:刘坚,男,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专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