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产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具有重要的生产与应用价值。

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但其结构复杂,难以降解。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为利用纤维素资源、提高生物质酶解效率开辟了新途径。

纤维素酶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微生物发酵和基因工程技术。

微生物发酵是利用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进行培养,通过调节培养条件、选用优良菌株等方式来提高酶的产量和活力。

近年来,采用转基因技术制备纤维素酶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将纤维素酶基因导入高效酶产生菌株,可以大幅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

纤维素酶的应用涉及生物质能源、饲料行业、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

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有效降解成可发酵的糖类,进一步转化为乙醇、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用于替代传统石化能源。

饲料行业利用纤维素酶可以提高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吸收率,增加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

食品工业中,纤维素酶可以用于果汁澄清、酒精酿造、食品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纤维素酶的研究还涉及酶学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

研究发现,纤维素酶的降解效果与其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对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对不同纤维素酶家族成员的研究,发现其在降解机制、底物特异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深入理解纤维素降解过程提供了基础。

虽然纤维素酶在生产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纤维素酶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纤维素酶的稳定性和活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因此,在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效能。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随着对纤维素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酶的发展现状

酶的发展现状

酶的发展现状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酶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历史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经济、科学、市场等各行业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综述了酶的精炼过程、历史阶段和对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酶推动食品业和化工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着重于酶催化作用的应用。

用酶对棉纤维进行前的处理;纺织、原料和化妆品的出现,将刺激工业酶的增长;酶将洗涤剂朝低磷或无磷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酶、发展、阶段、应用、生活、工业在讨论酶的发展现状之前,我们首先对酶工程的发展作以简单的介绍.1、酶工程发展情况简介原始的酶工程要追溯到人类的游牧时代。

那时候的牧民已经会把牛奶制成奶酪, 以便於贮存.他們从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制奶酪的经验, 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使用少量小牛犊的胃液.用现代的眼光看那就是在使用凝乳酶。

此后, 在开发使用酶的早期, 人們使用的酶也多半來自动物的脏器和植物的器官.例如, 从猪的胰脏中取得胰蛋白酶來软化皮革;从木瓜的汁液中取得木瓜蛋白酶來防止啤酒混浊;用大麦麦芽的多种酶來酿造啤酒;等等. 1894 年,日本科学家首次从米曲霉中提炼出淀粉酶,并将淀粉酶用作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从而开创了人类有目的地生产和应用酶制剂的先例。

1908 年,德国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提取出胰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混合腹有诗书气自华物),并将胰酶用于皮革的鞣制。

同年,法国科学家从细菌中提取出淀粉酶,并将淀粉酶用于纺织品的退浆。

1911 年,美国科学家从木瓜中提取出木瓜蛋白酶,并将木瓜蛋白酶用于除去啤酒中的蛋白质浑浊物。

此后,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就逐步发展起来了。

然而,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内,酶制剂的生产一直停留在从现成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组织或细胞中提取酶的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工艺比较复杂,而且原料有限,所以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1949 年,科学家成功地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生产出了细菌α-淀粉酶,从此揭开了近代酶工业的序幕。

早在 1916 年,美国科学家就发现,酶和载体结合以后,在水中呈不溶解状态时,仍然具有生物催化活性。

莘例说明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

莘例说明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

莘例说明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引言植物细胞培养产酶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或组织进行酶制剂生产的生物技术方法。

[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植物中C1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植物中C1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植物中C1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蛋白酶几乎参与到所有的生物现象,它不仅仅是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以便机体循环,还可以激活蛋白质或使蛋白质失活。

不仅如此,蛋白酶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和饲料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人类和动物的消费创造出庞大而多元化的产品。

从植物中提取的酶制剂已用于工业生产中很长一段时间,尽管关于酶的性质和特性还不清楚。

很多商业用酶都来源与微生物,但是植物来源的酶因其在工业、生物工程和制药领域的应用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已有研究在菊科、木瓜科、桑科、萝藦科、夹竹桃科的乳液中分离出蛋白酶,这些蛋白酶大多属于C1半胱氨酸蛋白酶,因其在很宽的温度和pH范围内都有活性而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比如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无花果蛋白酶等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工业和制药领域。

1 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定义半胱氨酸蛋白酶,也被称为硫醇蛋白酶,是生物体中蛋白水解酶的一大类。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蛋白酶分类方法是根据酶的活性中心组成来分类,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其活性中心含有亲核Cys残基,同其他两个关键氨基酸组成了Cys-His-Asn/Glu的催化三联体催化相应的蛋白水解。

2 植物中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分类植物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主要分为木瓜蛋白酶(C1)家族或者豆类天冬氨酸蛋白内切酶(C13)家族两大类。

其中木瓜蛋白酶家族是最大的家族,因为较广的底物选择性和热稳定性而被应用于很多领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还包括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亚家族(C14)、钙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亚家族(C2)等。

3 植物中C1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纯化和性质表征19世纪40年代以来,已有多种半胱氨酸蛋白酶从灌藦、牛角瓜属、阿鲁藤属、猕猴桃属等植物中被分离鉴定。

其中C1家族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相关研究最多,比如木瓜蛋白酶、猕猴桃素、蛋白酶、木瓜凝乳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对这些蛋白酶进行酶学性质表征研究,对其在饮料、食品和制药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植物细胞,利用其代谢产物来生产各种有用的化合物,其中包括酶。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细胞选择和预处理需要选择适合培养的植物材料,一般来说,具有高产酶能力的植物细胞株应该被选择出来。

然后,将选定的植物材料进行消毒处理,以去除外源微生物的干扰。

消毒处理通常使用酒精或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进行,以确保培养过程的无菌性。

2. 培养基的准备培养基是植物细胞培养的基础,可以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B5培养基等。

在准备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细胞的特性和所需产酶的要求进行调整,例如,添加适量的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以满足细胞的生长和代谢需要。

3. 细胞的接种和培养将预处理过的细胞接种到含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然后放入恒温摇床或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的选择应根据细胞的特性和产酶的要求来进行,如温度、光照、培养皿的摆放方式等。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和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产酶的水平。

4. 酶的提取和纯化当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酶的提取和纯化。

一般来说,细胞培养液中的酶可以通过离心、过滤和浓缩等步骤进行分离和富集。

然后,可以使用各种分离技术,如柱层析、电泳等,进一步纯化酶。

在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最终产酶的质量和纯度。

5. 酶的活性检测和分析纯化后的酶可以进行活性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酶活性和产酶能力。

常用的酶活性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色法、荧光法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酶的底物转化率、产物生成量等指标来评估酶的产酶能力。

6. 酶的应用纯化和活性检测合格的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根据具体需求,酶可以用于医药、食品、农业、环境等领域的生产和研究。

例如,一些酶可以用于生产药物、酿造啤酒、提取果汁等。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包括细胞选择和预处理、培养基的准备、细胞的接种和培养、酶的提取和纯化、酶的活性检测和分析以及酶的应用等步骤。

植物物质代谢中的酶促反应机制研究

植物物质代谢中的酶促反应机制研究

植物物质代谢中的酶促反应机制研究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其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大自然的平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植物的生长与代谢涉及到大量的生物化学反应,其中酶促反应便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植物物质代谢的角度,探讨酶促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代谢中酶促反应的重要性植物代谢的过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化学反应网络,并涉及到各种物质代谢途径。

其中,许多代谢通路都需要通过酶促反应来完成,包括碳酸循环、糖原合成、脂肪酸合成和氨基酸代谢等。

这些酶促反应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殖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

酶是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分子,由蛋白质构成,可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在植物细胞内,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协助调节代谢通路的速率和产物的分配比例。

根据最新研究,植物代谢过程中涉及的酶已经超过20万种,这些酶对于植物生命的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酶促反应机制成为了植物生物学和农业科技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

二、植物酶促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深入探究酶促反应在植物代谢中的作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揭示酶促反应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 酶的结构解析酶的结构解析是揭示酶促反应机制的关键之一。

随着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解析了大量酶的三维结构,从而揭示了酶分子催化机制的关键特征。

例如,近年来发表的一篇名为《侧片状甜菜碱合成酶和5-氮杂底物的共价中间体》的论文,通过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生化实验等多种手段,揭示了侧片状甜菜碱合成酶(BvMTT2)催化反应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为揭示植物中酶促反应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

2. 酶的功能解析酶的功能解析是酶促反应机制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分离纯化、克隆和基因工程等手段,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纯化的酶,进一步了解其催化反应的具体过程。

南京林业大学酶工程-3 动、植物细胞发酵产酶讲解

南京林业大学酶工程-3 动、植物细胞发酵产酶讲解

一般为无机氮源。 一般以蔗糖为碳源。
植物细胞培养的工艺条件及其控制(续)
(三)温度的控制 室温(25℃)、 (四)pH值的控制 微酸性(pH5~6) (五)溶解氧的调节控制 代谢慢,耗氧少,对剪切力敏感,搅拌不宜强烈。 (六)光照的控制 (七)前体的添加 提高次级代谢物的产量。 (八)刺激剂(electior)的应用 强化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常用微生物细胞 壁碎片和胞外酶。
动、植物细胞培养与微生物培养区别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且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附着在固 体或半固体的表面才能生长;对营养要求严格,除氨 基酸、维生素、盐类、葡萄糖或半乳糖外,还需有血 清。动物细胞对环境敏感,包括pH、溶氧、温度、剪 切应力都比微生物有更严的要求,一般须严格的监测 和控制。 植物细胞对营养要求较动物细胞简单。但由于植物细 胞培养一般要求在高密度下才能得到一定浓度的培养 产物,以及植物细胞生长较微生物要缓慢,长时间的 培养对无菌要求及反应器的设计也提出特殊的要求。
紫草宁及其结构
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缩短周期 发酵周期10~30天,种植周期几个月~几年。 (3)易于管理 减低劳动强度;不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影响。 (4)提高产品质量 主要产物浓度高,易于分离纯化,减少环境中各种有 害物质污染和侵蚀。 (5)其它 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工艺条件注意的问题。
主要产物
醇类,有机酸, 色素,香精, 激素,疫苗, 氨基酸,抗生素, 药物,酶 单克隆抗体, 酶,核苷酸 酶
二、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
(1)提高产率
例如,紫草宁(shikonin) 生产,发酵细胞中的紫 草宁比 紫菜根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中高10 倍,比产率达到种植紫 草的830倍。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技术,其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基因转化等目标。

这项技术在农业、园艺和药物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进行探讨。

一、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1. 培养基优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基的配方。

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优化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以满足不同类型植物细胞的需求。

例如,通过添加适量的激素,可以调控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提高培养效果。

2. 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组织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培养某些植物的组织片段,如茎段、叶片等,可以实现新的植株生长。

这种方法在植物繁殖和无性系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基因转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转化。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到植物细胞中,可以改良作物的性状,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产量等。

目前,已经成功地培育出多个基因转化作物,如转基因玉米、大豆等。

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案例1. 植物生产药物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生产药用植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如利用紫杉醇酶培养细胞生产癌症治疗药物紫杉醇。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对天然植物的采集,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2. 无性繁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即通过植物细胞的培养和再生,获得与母本相同的大量无性繁殖植物。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苗圃生产、林业育种和观赏植物繁殖等领域。

3. 耐逆性提高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诱导植物细胞形成耐逆性,如耐盐、耐寒、耐干旱能力。

这对于改良作物品种、提高耕作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蓝色假丝酵母植物生产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使植物细胞表达蓝色假丝酵母的酶系统,进而生产出丰富的蛋白质,如抗体和酶等。

这一技术对于生物制药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植物细胞壁水解酶的分类与功能研究

植物细胞壁水解酶的分类与功能研究

植物细胞壁水解酶的分类与功能研究植物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围结构,由多种多样的生物大分子构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糖类等。

这些组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细胞壁的复杂结构,为植物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保护。

然而,植物细胞壁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破坏和损伤,如胁迫、病害等。

这时,植物细胞壁水解酶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细胞壁的降解和修复。

本文将着重介绍植物细胞壁水解酶的分类和功能研究,为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细胞壁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帮助。

一、植物细胞壁水解酶的分类植物细胞壁水解酶是一类能够降解和修复植物细胞壁分子的酶类,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纤维素酶(Cellulases):主要作用于纤维素分子的β-1,4-糖苷键,使其水解为葡萄糖单体。

这类酶包括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s)、β-1,4-葡聚糖酶(β-1,4-Glucanases)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s)等。

2. 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s):主要作用于半纤维素分子的β-1,4-糖苷键,如木聚糖、木寡糖等。

这类酶包括木聚糖酶(Xylanases)、半乳糖酶(Galactanases)、木糖酶(Arabinanases)和木寡糖酶(Xyloglucanases)等。

3. 蛋白酶(Proteases):主要作用于一些蛋白质分子,如喜马拉雅酸和其它抗菌蛋白等。

这类酶包括壁蛋白酶(Proteases)、纤维素蛋白酶(Cellulases Proteinases)和凝集素酶(Agglutinases)等。

4. 酯酶(Esterases):主要作用于脂肪酸酯以及有机酸酯,如分解木质素等。

这类酶包括木质素酯酶(Lignin Estersases)和木硬素酯酶(Cutin Esterases)等。

5. 糖酶(Glycosidases):主要作用于糖类分子,如降解岩藻糖和木糖等。

这类酶包括乳糖酶(Lactases)和葡萄糖酸酶(Gluconases)等。

三种不同来源(植物、细菌和真菌)蛋白酶的纯化、性质及应用研究共3篇

三种不同来源(植物、细菌和真菌)蛋白酶的纯化、性质及应用研究共3篇

三种不同来源(植物、细菌和真菌)蛋白酶的纯化、性质及应用研究共3篇三种不同来源(植物、细菌和真菌)蛋白酶的纯化、性质及应用研究1蛋白酶是一类具有水解蛋白质能力的酶,广泛存在于细胞中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

在生物制药等领域,蛋白酶的纯化、性质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来自植物、细菌和真菌三种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在纯化、性质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蛋白酶的纯化、性质和应用植物蛋白酶主要存在于种子、果实、根茎等植物组织中,其中的大多数是半胱氨酸蛋白酶。

植物蛋白酶的纯化主要采用柱层析法和电泳法等技术。

研究表明,植物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存在着相似性和区别性,其中一些同源物可以分为家族或亚家族。

此外,植物蛋白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值和抑制剂等因素的调节。

植物蛋白酶在食品加工和医药制品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灵芝多肽可以被植物蛋白酶水解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质,这对于灵芝多肽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复合酶制剂SiOpro可以通过作用于面团中的酯酶、氧化酶和蛋白酶等多种酶的协同作用,达到改善松软度、延长保质期等目的。

二、细菌蛋白酶的纯化、性质和应用细菌蛋白酶主要可分为内质网蛋白酶和外源性蛋白酶两种。

前者在细胞内、后者在菌体周围均有分布。

细菌蛋白酶的纯化常常采用柱层析技术和亲和层析技术等,具有高效、快速、经济等优势。

细菌蛋白酶在医药、食品及皮革制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例如,基于外源性蛋白酶的制剂Accutase是用于脱离培养细胞的酶,具有无细胞毒性、操作简单等特点;生产蛋白药物方面,葡萄球菌的外源性蛋白酶已被用于制备重组蛋白;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外源性蛋白酶可以提高油脂的提取效率和品质。

三、真菌蛋白酶的纯化、性质和应用真菌蛋白酶可分为胶原酶和无胶原酶两大类。

前者主要用于胶原的加工,后者则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纸张制品、色谱等领域。

真菌蛋白酶的纯化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柱层析、电泳、反向相色谱法等。

真菌蛋白酶在pH值、温度、金属离子和阻碍剂等条件下均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和特异性。

植物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

植物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

植物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植物代谢工程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植物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调节植物的代谢过程,使植物产生目标化合物或提高某些性状。

目前,植物代谢工程已经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代谢调控、代谢通路开发和代谢网络构建三个方面来探讨植物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

代谢调控植物代谢调控是指通过催化酶活性、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方式,影响植物代谢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合成。

一些研究表明,利用生物途径的逆向代谢策略,可能成为获得新代谢产物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植物次生代谢为例,可以通过调节关键酶的活性来增加目标产物的合成。

在最近的一些研究中,发现一些物质可以作为酶促活化剂,以促进次生代谢途径的最终合成产物。

在肉桂醇途径中,发现JAZ类蛋白质参与了肉桂醇的合成过程。

这些蛋白质在ABA途径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会反应在失调的激活转录因子上。

代谢通路开发代谢通路是由多个酶催化的反应组成的生物化学反应序列。

代谢通路的研究和发展,是植物代谢工程的关键。

在代谢通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创造新的代谢路线,实现生物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以生物碱的合成为例,能够通过植物细胞提供的酶合成代谢途径。

通过将降解途径,不同类群物种之间的合成途径和一些的转化途径,组合到一起,就能够很好地创造新的代谢路线。

例如,将一些特定生物碱的合成途径移植到其他植物物种中,就能够达到特定的生物碱的生产。

同时,还可以对代谢通路中的某些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代谢网络构建代谢网络是由环状的代谢通路、交错的代谢通路和其他关联途径组成的复杂网络。

在代谢网络中,代谢通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协同作用,通过对代谢通路进行调控,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代谢网络构建的核心是对代谢通路进行建模和优化,以获取最佳的反应条件。

通过代谢网络模型,可以提供有关代谢途径的详细信息,并提供有关不同酶与代谢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信息。

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合成其所对应的酶;mRNA稳定性差的,就随着细胞生长进入
平衡期而停止酶的生物合成; 不受培养基中存在的某些物质阻遏的,可以伴随着细胞生长 而开始酶的合成;受到培养基中某些物质阻遏的,则要在细胞 生长一段时间甚至在平衡期后, 酶才开始合成并大量积累。
第三节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理想的酶合成模式
发酵产酶, 为了提高产酶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 成模式应是延续合成型:在发酵过程中没有生长期和产酶期的 明显差别。细胞一开始生长就有酶产生,直至细胞生长进入平 衡期以后,酶还可以继续合成一段较长的时间。 对于其他合成模式的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先 进技术,选育得到优良的菌株, 并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控制, 使他 们的生物合成模式更加接近于延续合成型。
and
Monod的工作:
第三节 酶生物合成调节
第三节 酶生物合成调节
3、分解代谢物阻遏:
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并非由于快速利用的甲碳源本身直 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甲碳源(或氮源等)在其分解过程 中所产生的中间代谢物所引起的阻遏作用。
第三节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生长, 其生长过程一般经历调整 期、生长期、平衡期和衰退期等4个阶段 。 把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为4种类型。即同步合成型,延续 合成型,中期合成型和滞后合成型。
。 机与速度。
4.结构基因:决定某一多肽的DNA模板,与酶有各自的对应关 系,其中的遗传信息可转录为mRNA,再翻译为蛋白质。
第三节 酶生物合成调节
2、原核生物酶合成调节的操纵子类型: (1)诱导 Induction 组成酶(constitutive enzymes):细胞固有的酶类。 诱导酶(inducible enzymes: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 物临时合成的一类酶。 。

药用植物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药用植物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药用植物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还原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张贵翔1,吴连花2,吴友根*1,杨东梅1,于靖1,张军锋1(1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南海口570228;2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还原酶(HMGCR )在植物体内可将HMG-CoA 催化成甲羟戊酸、MK 、FPS 。

通过MVA 或DXP 途径合成的IPP 和DMAPP 被FPS 催化形成FDP ,它是很多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底物,如青蒿素、百秋李醇等,与很多药用植物体内活性物质的合成具有密切关系。

从HMGCR 还原酶的催化、克隆、功能研究等方面阐述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中HMGCR 提供理论依据。

HMGCR ;甲羟戊酸;药用植物HMGCR ,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植物的商业价值,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提供借鉴。

1HMG-CoA 还原酶的催化机制1.1HMG-CoA 还原酶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植物HMGCR 亚型都具有相似的结构组织,表明了共同的进化起源,该蛋白的一级结构中界定了4个区域:N 末端(N-terminal region )、连接区(linker region )、跨膜区(membrane domain )以及C 末端催化域(catalytic domain )[8]。

跨膜区及C 末端在植物的HMGCR 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而N 端和连接区在长度和氨基酸序列上都有显著的差异性。

植物HMGCR 序列的5'端主要编码形成N 末端区域,而3'则形成大约由4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具有高度保守性的C 末端催化域,除此之外,植物的HMGCR 结构还包括一部分开放阅读框区域(ORF ),用于翻译编码蛋白[9]。

并且,HMGCR 的蛋白质序列具有4个高度保守的基序,它们存在于所有植物的HMGCR 催化区域中,即2个HMG-CoA 结合结构域序列EMPIGYVQIP 和TTEGCLVA 以及2个NADP (H )结合结构域DAMGM-NM 和GTVGGGT ,这也反映了功能域在分子进化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10]。

酶学发展与酶制剂应用

酶学发展与酶制剂应用

酶学发展与酶制剂应用罗扬炅,王超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E-mail:luoyangjiong@摘要: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特殊有机物。

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一切生命的活动都是由代谢的正常运转来维持的,而生物体代谢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因此,研究酶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理,对于阐明生命现象本质有重要意义。

作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酶和酶工程不但受到生物化学工作者的重视,也日益被广大工农业,医药保健工作者重视。

关键词:酶工程酶制剂酶学新陈代谢1.引言当前,生命科学处于大综合和大发展的时期,它适用领域广泛,将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前景最广泛的科学,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学科蓬勃发展,酶工程是其中较突出者。

酶鲜明的体现了生物识别、催化、调节等奇妙功能。

酶的研究会深刻影响美工程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而且还会刺激许多其他学科的研究。

现在酶及其模拟体系已应用与有机合成工业、药物、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在可再生资源、能源、环境保护等一些根本性重大问题上,也有引人入胜的前景。

本文只就酶学及酶工程的发展,酶制剂的应用做一概述,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广泛的学科领域。

2.酶学的产生当今,酶学已成为一门内容广泛,发展迅速的科学。

它的分支遍及很多领域,并于许多学科紧密联系,特别是同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学、农学、药理学以及生物工程的关系更为密切,由于酶的独特的催化功能,今年来,它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1酶及酶学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包括蛋白质和RNA,这些酶大部分位于细胞体内,部分分泌到细胞体内,参与新陈代谢过程。

酶学简单的说就是研究酶的科学,是人们研究利用酶的组成、作用机理,制备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2.2酶学研究简史要准确的说出酶是何时出现的是非常空难的事情,人们对酶的认识是起源与某些生产活动。

酶工程第三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酶工程第三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制备微载体的材料主要有:




葡聚糖(DEAE—Sephadex A50及A25 ) 塑料 明胶 玻璃 纤维素
四、动物细胞培养的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种质细胞:体细胞、杂交瘤细胞; 工艺过程:
胰蛋白酶
种质 细胞
悬浮 细胞
悬浮培 养或贴 壁培养
收集培 养液、 分离纯 化
(一)动物细胞培养基组成成分
生产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的工艺过程
1、人黑色素瘤细胞培养基;
2、人黑色素瘤细胞培养;
3、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离纯化。
动、植物细胞培养与微生物培养区别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且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附着在固 体或半固体的表面才能生长;对营养要求严格,除氨 基酸、维生素、盐类、葡萄糖或半乳糖外,还需有血 清。动物细胞对环境敏感,包括pH、溶氧、温度、剪 切应力都比微生物有更严的要求,一般须严格的监测 和控制。 植物细胞对营养要求较动物细胞简单。但由于植物细 胞培养一般要求在高密度下才能得到一定浓度的培养 产物,以及植物细胞生长较微生物要缓慢,长时间的 培养对无菌要求及反应器的设计也提出特殊的要求。
1、氨基酸:各种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等, 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 2、维生素:血清中,B族和维C; 3、无机盐:调节渗透压; 4、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 5、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氢化可的松; 6、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 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二)动物细胞培养基的配制

首先配制各类母液,使用前混合过滤除菌, 使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 各种动物培养基已商品化。
(六)溶解氧的控制
溶解氧的供给对动物细胞培养至关重要; 采用调节混合气体的量与比例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研究进展王鑫(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平136000)指导教师: 杨丽萍摘要:随着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产物的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其中,酶是植物细胞培养产生次生代谢产物中的主要产物之一。

本文重点介绍了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方法和提高酶产量的有效措施,包括植物培养细胞的技术方法、生产过程中的条件控制、提高酶产量的措施、产生酶的种类、以及该技术未来的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植物;细胞培养;酶Research progress of enzyme production obtained by plant cell cultureWang Xin(College of life scienc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 iping 136000, China)Instructor: Y ang LipingAbstract:The natural production obtained by using of plant cell culture is progressingsteadily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lant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We can getmany secondary metabolites by plant cell culture,including enzymes production. Thisarticle focuses on plant cell culture methods to get enzyme production and the effective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nzyme production, including the plant cultured cells technologyand methods, the conditions of control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enzyme production, as well as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Keywords:plant; cell culture; Enzyme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起源于本世纪初,从80年代起就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目前,植物细胞培养主要有两种类型,包括单倍体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1]。

植物细胞培养具有很多优越性,它不受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的限制,节约了生产空间,增值速度也要比整体植株栽培快很多[2]。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应用在三个领域,其中就包括有用物质的生产,因为在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

早在1956年,Routier和Nickell就提出了利用工业化手段培养植物细胞,从而提取天然植物产物的设想[13]。

自此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就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了生物工程研发领域的新热点。

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也呈现出了更加美好的应用前景。

迄今发现的植物细胞天然代谢产物已有20000种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新发现1600种的速度增涨。

其中包括糖类、酚类、脂类、蛋白质等,这些物质可以作为医药,化妆品,食品,以及农用化学等领域的原料物质。

而这些物质又往往是其他工业手段难以合成的。

其中植物细胞培养产生的酶就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那么为了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产酶,提高酶的产量,选择优良的植物细胞品种,保证合适的培养环境和条件就成为了植物细胞培养产酶实现工业化,并且继续创造广阔前景的先决条件。

1植物细胞培养的技术方法酶是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大分子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新陈代谢产生的大分子化合物。

据报道,目前人们已经研究过的植物细胞培养达200多种,发现的代谢产物也有400多种,产生的酶有10多种,包括: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漆酶、过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转化酶、碱性转化酶、糖化酶、苯丙氨酸裂合酶、木瓜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菠萝蛋白酶、剑麻蛋白酶、木瓜凝乳蛋白酶、辅酶Q。

根据植物种类,各个部位细胞的特性,培养环境条件,培养技术,产物种类以及产量等这些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很多不同的技术培养植物细胞。

其中包括:固定化培养技术、两相培养技术、反义技术、冠瘿培养技术、毛状根培养技术、添加诱导子或引导物技术、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生物反应器技术[6]。

本文简单介绍常用的固定化培养技术。

1.1固定化培养技术固定化的概念最早是在酶工程领域提出来的[25]。

固定化培养[10]是将植物细胞用琼脂糖或凝胶等包裹进行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技术。

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固定方式和培养基质的不同,将固定方法可分成四种:包埋法、吸附法、表面固定法、自身固定法。

利用固定化培养技术培养植物细胞生产代谢产物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固定化培养的细胞可以连续使用,从而可以连续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植物细胞固定后,可以促进产物的合成从而提高产物的产量。

另外,当放大到反应器规模时可以减少某些因素对细胞生长以及产物合成的影响,同时也使产物的分离变得简单化。

吕华等[25]人发现硬紫草细胞固定化培养时细胞中的产物含量比悬浮细胞培养高。

悬浮细胞培养中的细胞在40天的时候基本解体,不在产生代谢产物,而固定化培养的硬紫草细胞却能够在80天的时间内还能够产生色素。

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药用产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2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条件控制2.1高表达细胞系的选择为了有效提高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和质量,通常选用高产并且稳定的转基因细胞系。

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具有使用安全,投资小,成本低,易于储藏,方便生产,并且利于遗传操作等一系列优点。

通常可以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转化法等。

控制细胞系的生理性状,进行筛选,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中新的突破。

例如,中国林科院曾经对红豆杉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磁头的研究,从而获得了高产的细胞系,每升的细胞培养生产天然产物紫杉醇的量可以达到0.25 mg[27]。

通常情况下,致密的,密集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物可以积累更多次生代谢产物。

2.2培养基的选择植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除了要加入细胞生长必须的碳源和氮源以外,培养基中还应该加入细胞生长代谢所需要的无机盐,满足细胞所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如N、P、Mn、B等。

同时还需要多种维生素和植物激素,如分裂素。

几种常见的植物细胞培养基有:MS培养基、B5培养基、White培养基、KM-8P培养基 [4]。

其中MS培养基的特点是培养基的浓度比较高,溶液的性质比较稳定,可以保持离子平衡状态。

B5培养基是Gamborg等[4]人在培养大豆细胞的实验时,专门设计的,它具有铵浓度低,适合木本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细胞培养的种种优点。

其中White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比较低,适于植物细胞的生根培养。

相比于他几种培养基KM-8P培养基最大的优点就是无机成分比较全面。

2.3培养细胞的接种量考虑到细胞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细胞的接种量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在某种植物细胞培养中,植物细胞的接种量,往往和细胞的增长量成正比,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反而会抑制天然产物的产量。

例如,培养紫草[10]细胞,当植物细胞的接种量达到6 g / L的干重时,紫草素的产率为11% , 当接种率达最大值, 并且大于6 g/ L 时,将会抑制紫草素的生产,含量将会急剧下降[19]。

另外也可以通过控制氮源来调整和控制愈伤组织生长,例如,陈永勤[17]就曾经报导氮源的组成影响云南红豆杉生长和产物紫杉醇的含量。

如果培养基中NO3-的浓度高,那么这样将会有利于植物愈伤组织的生长。

然而NH4+ 的浓度高将会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但是反而很明显的提高了紫杉醇的含量。

除了氮源,其他无机盐离子也是细胞生长和产物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陈浩等[18]人就研究过培养基中氮源以及K+,Mg2+,Ca2+ , SO42- 和PO43- 对茶的愈伤组织生长以及儿茶素含量的影响时发现, 全部是硝态氮对愈伤组织产生儿茶素最为有利;当培养基中氮的总质量浓度为15 mmol/ L 时,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将达到最高;那么如果提高培养基中氮的浓度那么将导致产生儿茶素的量急剧下降。

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钾离子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生长但却抑制了儿茶素的产量;通过实验表明1 mmol/L Ca2+ 最利于植物细胞产生儿茶素。

另外 PO43- 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影响也会比较大, 而SO42- 对儿茶素形成影响较大。

因此,要使接种细胞的数量恰到好处,就应该合理配置培养基中各种元素的组分,使细胞生长与代谢产物的产率保持协调。

2.4 PH的控制与调节植物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发酵产酶与PH的调节与控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PH的变化。

通常,细胞发酵产生酶的最适PH接近于该酶反应的最适PH.例如,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PH通常为微酸性,即PH5~6,培养基的酸碱性应控制在5.5~5.8的范围内。

盛长忠等[20]人研究表明,PH的变化会对南方红豆杉( Tax uschinensis )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紫杉醇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培养基的PH值会随着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并且长生产物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与细胞的特性和培养基的组成密切相关,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组分,使用缓冲液等方法适当的控制和调整培养基的PH.例如,含糖量较高的培养基中,通过糖的代谢产生有机酸,会降低培养基的PH,从而破坏细胞生长的最适宜环境。

另外,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中,尿素会随着水解生成氨,从而使PH 升高,然而随着氨的同化PH又会下降;硝酸盐可以在培养基中充当缓冲剂的角色。

2.5温度的控制与调节与PH值一样,不同植物细胞的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也不同,但是植物细胞产酶的最适温度又与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通常情况下低于其生长的最适温度。

那么为了延长植物细胞产酶的时间,提高酶的稳定性,应该在细胞发酵产酶时将温度控制调节得较低。

例如,植物细胞培养的最适温度通常为25摄氏度左右,通常温度略高时会有利于植物细胞的生长,略低则有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

但是并不是将温度控制的越低越好。

如果温度过低,反而会使生化反应变慢,从而降低酶的产量,延长培养或发酵周期。

所以,生长和发酵的最适温度都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不能妄加判断,一般应该控制在20~35 摄氏度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