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教案
生物体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案(最完整)
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高中生物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结合教师发的学案进行了自学,自学过程中一定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提出并解决疑惑,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课前自学习得的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细胞呼吸的原理及过程。
(2)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了基础。
(2)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
(3)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
(4)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识记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必修1高一生物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学习过程一、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菌。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一)提出问题: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分别是什么?(二)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设计实验:【分组活动1】1、分组:8到10人一组,分为六组,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全面负责。
2、材料用具:二氧化碳传感器、活酵母菌,经过煮沸的葡萄糖溶液、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打氧机,花生油,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废液缸等。
3、任务: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结合课本P92相关内容设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方案。
4、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并交流归纳出最合理方案。
(画出来)①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②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③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④有氧条件的实验装置:需要几个锥形瓶?分别装什么?⑤无氧条件的实验装置:需要几个锥形瓶?分别装什么?【小组活动2】1、分组:6人一组,共六组,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全面负责。
2、材料用具:二氧化碳传感器、活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打氧机,花生油(隔绝空气),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等3、任务:写出实验步骤并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
4、注意事项:浓硫酸有腐蚀性,往试管中滴加时要缓慢、小心。
5、实验步骤:第一步: A锥形瓶:10g酵母菌+240ml葡萄糖溶液,摇匀。
————————————————— B锥形瓶:10g酵母菌+240ml葡萄糖溶液,摇匀。
第二步: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①方法: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同时测量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培养液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
第五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复习有氧呼吸的过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体育课上进行了100米短跑,课后部分女同学感觉腿酸痛,这是什么原因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无氧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预习的很好,课堂上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学生小组合作,介绍无氧呼吸的过程,仿照有氧呼吸的示意图,尝试自主绘制无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将其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评价学生的活动,并对学生所总结的内容适当进行补充。
〖板书〗酶C6H12O6→2C2H5OH(酒精) + 2CO2+少量能量酶C6H12O6→2 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从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细胞在有氧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的CO2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时不需要O2,但产生CO2。
这样,如果某种生物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CO2的量相同,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不吸收O2,但有CO2释放,则说明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的量多,则说明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哪种细胞呼吸占优势,则要从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来计算。
探究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哪些异同?提出问题: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多媒体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点:学生讨论并完成下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同点呼吸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产物CO2和H2O CO2、酒精或乳酸释放能量释放能量较多释放能量少相同点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相互联系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无氧呼吸: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教案
第五章第3节 ATP地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本章地重点内容之一.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与之相关地基础知识:以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为其结构基础,以酶、ATP、内环境、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为物质基础,以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为能量基础.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地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地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地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地重点是呼吸作用地过程,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有氧呼吸,其中,影响呼吸作用地因素教材没有系统介绍,但这是历年高考地一个重点考查地内容,所以需要适当分析.第二课时为无氧呼吸及总结出呼吸作用地概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线粒体地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地主要场所;②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地过程;③说明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地异同和联系;④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地应用;⑤进行酵母菌呼吸方式地探究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地获取、判断与利用能力;③通过讨论、展示与点评,培养学生地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地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与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地主动性;②通过实例分析,增强学生对自身地了解和对社会问题地关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酵母菌地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地过程、难点:1、实验设计过程 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四、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地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二氧化碳地鉴定等操作学生有一定地基础,鉴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地区别,其实验装置应该如何连接,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地认识.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比较;2.学生探究与展示——暴露学习盲点,突现学生地成功之处;3.教师点评——抓住学生自学探讨中地盲点、问题点,弄清问题本源;4.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师、学生展示、交流与素材补充.5.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地学习准备:完成预习学案2.教师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地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地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地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人类还是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地呢? 激起学生地兴趣后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地第一个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地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地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酵母菌细胞地呼吸方式是怎样地?同学们在预习地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自己地疑惑),预习地很好,课堂上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探究地问题.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在有氧和无氧地条件下都能生存.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地情况.1.提出问题: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地产物是什么?2.作出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二氧化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讨论、交流:6.得出结论探究展示:用课件介绍、演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结果,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提示.〖与生活地联系〗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存在.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具体做法是:让司机呼出地气体直接接触到载有用硫酸处理过地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地硅胶<两者均为橙色),如果呼出地气体中含有酒精,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就会变成灰绿色地硫酸铬.6.总结:酵母菌在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氧化相等质量地底物时,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地方式是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呼吸地方式进行细胞呼吸.<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地方式,细胞呼吸地方式有)㈠有氧呼吸㈡无氧呼吸教师点评:1.实验探究地基本程序要明确、依据原理要正确、实验设计要严谨、实验操作要正确、实验记载要准确、实验结论要讨论;2.探究中值得讨论地几个问题: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只检验二氧化碳能否证明其呼吸作用地方式?如何检验酒精?只检验酒精能否证明其呼吸作用地方式?教材实验装置地各部结构作用是怎样地?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可进行改进?探究二:有氧呼吸地过程是怎样地?(一)有氧呼吸全过程从线粒体地结构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有氧呼吸地过程出示课件:<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地三个阶段,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①有氧呼吸地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地第几阶段?②有氧呼吸地生成物CO2中地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地生成物H2O中地O 从何而来?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地是哪一个阶段?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地特点是什么?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处理发现地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地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地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地场所、各阶段地物质变化和能量地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地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地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地原因,以解决学生中地疑难.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地比较过程图;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讨论:总结有氧呼吸地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复杂、抽象地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地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地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氧呼吸地过程,那么,无氧呼吸是如何进行地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地应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地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九、板书设计<一)、细胞呼吸地方式1.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二)、有氧呼吸1、反应式2、过程3、概念十、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体把握了教材地重点,对学生难理解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了较好地解决,总体上还是相当好地一节课.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地学习习惯,同时对如何进行核心概念地教学也作了很好地尝试,为学生细胞呼吸概念图地构建打下了扎实地基础,效果相当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有关细胞呼吸过程地分解可能过细,内容偏多偏难,课堂容量偏大,不利于学习较困难学生地掌握,同时教学时间偏紧,不利于学生对问题地深入探讨.从课后学生对知识地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对主要知识掌握较好,但有些内容偏难了点,不利于学习困难学生地学习,但有利于学习程度较高地学生地掌握与拓展,这也说明有时加深教学内容,有利于进行差异化教学,但还要在对全体学生要求地把握层面上下点功夫.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一、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引出细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__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
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确定: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本节内容重点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其知识背景是线粒体、酶、ATP、光合作用等,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达成迁移应用、设计和实施探究的能力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自学。
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和模型构建引入,然后以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为主线,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穿插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解决自学产生的疑惑,构建正确的能量供应模型,并通过课堂检测和自我检测的重点解析来引导学生进行矫正反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2)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3)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较好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学习,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并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比较(2)通过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教学实施程序:导课:前面我们学习了ATP,同学们想一想,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展示动植物形成ATP 所需能量的来源,教师一学生起总结: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那么什么是细胞呼吸?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让学生说出细胞呼吸概念,并一起复习线粒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细胞呼吸有哪几种方式?学生回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学习有氧呼吸设置问题导读,引导学生注意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能量变化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展示并分步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子葡萄糖脱氢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脱下少量的氢[H],释放少量的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彻底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两分子丙酮酸氧化脱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出少量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
【公开课教案】第五章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
本节课主要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原理等。
学好本节内容,便于学生加深领会该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是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分不开的。
二、学情分析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后者也是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能比较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
可通过引导、思考,写相关反应式来突破,使学生清楚的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并可通过列表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点。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是本节书的另一个难点。
ATP的主要来源_细胞呼吸教案
ATP的主要来源_细胞呼吸教案有氧呼吸是细胞内产生ATP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产生一些NADH和FADH2,然后这些NADH和FADH2通过线粒体呼吸链逐步释放电子,在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最终将氧气还原成水,生成大量ATP。
有氧呼吸过程包括糖解、乳酸发酵、异戊二烯酸回路、柠檬酸循环和线粒体呼吸链。
这一系列的反应过程中,能量逐渐释放,最终转化为ATP。
无氧呼吸是指在氧气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细胞产生ATP的过程。
无氧呼吸通常在氧气供给不足时,例如在运动或植物在夜晚时进行。
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或酒精,产生一些ATP。
无氧呼吸的产物比有氧呼吸少,同时生成的ATP数量也较少,因此无氧呼吸是一种相对低效的产能方式。
细胞呼吸的主要目的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维持细胞内的正常代谢活动。
在细胞生长、分裂、合成物质和维持细胞结构等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ATP来支持。
细胞内的ATP水平是细胞生存和运作的必要条件,如果ATP供应不足,细胞将无法维持正常代谢活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除了细胞呼吸外,细胞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产生ATP,如磷酸转移过程、脂肪代谢和发酵过程等。
在这些过程中,细胞可以利用不同的底物来产生ATP,以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然而,细胞呼吸仍然是细胞内产生ATP的主要途径,它可以更有效地产生ATP,并为细胞提供稳定的能量供应。
总之,ATP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供应物质,细胞通过细胞呼吸过程来产生ATP。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两个主要的途径来产生ATP,有氧呼吸产生大量ATP,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
细胞呼吸是细胞生存和运作的必要条件,细胞通过细胞呼吸来获得足够的ATP来维持正常代谢活动。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产生ATP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细胞生存和运作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3页)
细胞呼吸”一节教课方案1教材剖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 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认识不一样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确立了基础。
它与前方所学的线粒体的构造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 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汲取等内容有亲密的联系,也为此后学习其余生命活动及规律确立基础。
2学生剖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响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必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学生一个明显的特色是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所以可试试指引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升学生剖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
3教课策略3.1 课前指引学生展开“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认识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纳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3.2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
3.3 指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试自主归纳无氧呼吸的过程及特色。
3.4 经过比较两种呼吸方式的异同,指引学生自主归纳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看法,从而归纳细胞呼吸的看法。
4教课目的4.1 知识目标(1)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获取细胞呼吸的看法4.2 能力目标(1)经过剖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剖析问题的能力。
(2)经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议论活动,学会与人沟通,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3 感情目标(1)在教课中,经过剖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浸透生命活动不停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征,逐渐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看法,认识生命。
(2)经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质,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怀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5 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课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实质6教课过程设计教课过程教课内容教课手段目标完成课前活动导入实验展现有氧呼吸的过程指引学生展开“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复习发问,引入本课课题(1.细胞中的能源物质有哪些? 2.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主要的储能物质是什么? 4.直接供给能量的物质是什么?5. ATP 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 6.此中能量的根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学生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向同学介绍实验“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优秀教案+反思(3页)
ATP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材分析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
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本内容中有三个重要的名词概念,细胞呼吸代替了原教材中的生物呼吸,强调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在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中增加了反应物水的变化,有氧呼吸(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也是两个重要的名词概念,均由细胞呼吸这一概念分化而来,故此细胞呼吸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教学中不能忽视。
根据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呼吸的本质: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形成ATP。
二、教学目标1、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方面记住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图解(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识记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和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教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方面在本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图表结合的方法来描述生物体中的生命现象,强化图文转化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会用比较法来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尝试概念的推导式,探索式教学,学会理解和分析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是生命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生命物质的特殊性所在,同时更是发生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有规律的化学变化,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三、教学思路及学法指导教学流程:有氧呼吸(利用图解学习过程、总结反应式、归纳概念)→无氧呼吸(利用图解学习过程、反应式、概念)→比较有氧呼吸的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意义。
1.有氧呼吸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分步板图→有氧呼吸的过程→总反应式→有氧呼吸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线粒体的动画,能够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介绍了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呼吸作用,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
关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先让学生分析相关的图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的原理,再让学生联想其他的实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ATP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制定依据: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
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突破策略: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重点。
通过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简明扼要的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
突破策略:①(如情况允许)利用多媒体形象的说明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的反应式。
②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
③利用一些相关的试题对相关实验引导入门,在以后逐步加强。
【学情分析】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地区,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一样,对前面细胞结构的内容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接受知识的快慢也不一样。
重庆市高一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全套教案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2、进行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
重、难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问题探讨]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曾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呼吸作用能够像燃烧那样剧烈吗?葡萄糖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耗能,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物质是如何被细胞利用的呢?如果我们在空气中燃烧葡萄糖,其能量将一下子释放出来。
细胞生活在常温、常压下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能量,但应有一个类似的过程。
由于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中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科学家发现确有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概念)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继续提问: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1、作出假设对学生的假设进行归纳:① 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②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CO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③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了酒精和CO2。
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通过实验来证明。
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什么?(是否有CO2和酒精产生)设置几个实验组?(2个)②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③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配制适宜的酵母菌培养液,温度控制在25~35℃)④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用演示文稿投影两则背景知识:①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异养型生物,培养液中必须含有现成的有机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
【学习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学习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学习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预习案】细胞呼吸:指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 或其他产物,释放 并且生成 的过程。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近年来生物高考有关实验的内容越来越多,考查的内容呈多样化,多数考生的答题和标准答案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表现在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表述上。
答题存在问题有:对照不明确、指代不明确、观察指标不明确、混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实验设计的生存,属于。
2.CO2的检测方法(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2使由变再变。
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溶液在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
二、有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多种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和,释放出,生成许多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也是通常所指的呼吸形式。
2.线粒体的结构特点:①双层膜结构,内有基质;②内膜向内折叠成,增大了内膜面积;③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总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为什么?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 KJ能量,其中有 KJ储存于ATP中,可生成 mol ATP。
三、无氧呼吸1.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条件下,通过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成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过程。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
2.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发酵技术,2.农业生产,3.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探究案】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如下表2、依据气体变化情况,判断呼吸方式:【典例分析】例1、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系列一)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呼吸的定义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细胞呼吸的类型和概念。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分析并质疑“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分析并质疑四、教具准备:PPT幻灯片、实验视频五、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启发讨论、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三、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以及物质能量的变化(结合图来讲解)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四、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1.引导学生用化学的方法将三个阶段的反应合成总反应式2 .强调为什么总反应式反应物中的H2O跟产物中的H2O不能抵消?五、根据反应式总结有氧呼吸的定义结合课本的图59以及P9394的内容回答各个阶段发生的反应以及能量变化将反应式总和出来来源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小结1.设计表格比较三个阶段的场所、反应物、产物、条件以及能量的变化根据三个阶段的反应式,总结并完成表格引导学生思考并一起回答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习题扩展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的方式一、细胞呼吸的定义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三、细胞呼吸的方式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四、构建概念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优质教案(6页)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案例背景:“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案例主题: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结合教师发的学案进行了自学,自学过程中一定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提出并解决疑惑,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课前自学习得的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案例设计:课前学生借助学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自学,教师批阅了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
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和模型构建引入,然后以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为主线,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穿插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解决自学产生的疑惑,构建正确的能量供应模型,并通过课堂检测和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的重点解析来引导学生进行矫正反馈。
本课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自学质疑——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矫正反馈——精讲点拨。
一、课题导入投影学校运动会上接力赛的图片思考:运动员奔跑时的能量来源?师:看到能量两个字,让我们想起之前给大家归纳的四大能源投影光能----是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师: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通过植物的什么作用完成的?生:光合作用投影:糖类是生命活动的物质(主要能源)脂肪是生物体的物质(储能)师: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必须转换成能量通货“ATP”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投影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师: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通过什么生理活动转换成ATP中活跃化学能的?生:细胞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以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为其结构基础,以酶、A TP、内环境、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为物质基础,以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为能量基础。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有氧呼吸,其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教材没有系统介绍,但这是历年高考的一个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需要适当分析。
第二课时为无氧呼吸及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②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③说明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
④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⑤进行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与利用能力;
③通过讨论、展示与点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探究与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
②通过实例分析,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
难点:1、实验设计过程
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二氧化碳的鉴定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鉴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区别,其实验装置应该如何连接,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比较;
2.学生探究与展示——暴露学习盲点,突现学生的成功之处;
3.教师点评——抓住学生自学探讨中的盲点、问题点,弄清问题本源;
4.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师、学生展示、交流与素材补充。
5.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无论是人类还是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
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是怎样的?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预习的很好,课堂上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情况。
1.提出问题: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是什么?
2.作出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二氧化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实验,讨论、交流:
6.得出结论
探究展示:用课件介绍、演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结果,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提示。
〖与生活的联系〗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存在。
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具体做法是: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载有用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的硅胶(两者均为橙色),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就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6.总结:酵母菌在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
氧化相等质量的底物时,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呼吸的方式进行细胞呼吸。
(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细胞呼吸的方式有)
㈠有氧呼吸
㈡无氧呼吸
教师点评:
1.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要明确、依据原理要正确、实验设计要严谨、实验操作要正确、实验记载要准确、实验结论要讨论;
2.探究中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只检验二氧化碳能否证明其呼吸作用的方式?如何检验酒精?只检验酒精能否证明其呼吸作用的方式?教材实验装置的各部结构作用是怎样的?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可进行改进?
探究二:有氧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
(一)有氧呼吸全过程
从线粒体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
出示课件:(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 从何而来?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 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
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氧呼吸的过程,那么,无氧呼吸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反应式
2、过程
3、概念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把握了教材的重点,对学生难理解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了较好的解决,总体上还是相当好的一节课。
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对如何进行核心概念的教学也作了很好的尝试,为学生细胞呼吸概念图的构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效果相当不错。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有关细胞呼吸过程的分解可能过细,内容偏多偏难,课堂容量偏大,不利于学习较困难学生的掌握,同时教学时间偏紧,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讨。
从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对主要知识掌握较好,但有些内容偏难了点,不利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但有利于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的掌握与拓展,这也说明有时加深教学内容,有利于进行差异化教学,但还要在对全体学生要求的把握层面上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