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植物多度
(完整版)什么是植物多度
植物多度、频度的概念
植物种群多度(个体数)或密度指的是在单位面积(样地)上某个种的全部个体数,或者叫做群落的个体饱和度,通常用若干统计样方进行计算.很多人把多度视为密度同义词。也有人对两者加以区分:多度A是每个样地(具一定面积内某特定种的平均个体数,则A-q/r式中q为某种特定种被找见的个体总数,r为见有该种植物的样地数目.但密度D=q/R,此处R为统计样方总数(包括无该种的样地)。
“多度"这一概念是生态学中有关研究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中关于“种的个体数量"所使用的一个概念。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国内多采用Drude的七级制多度。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Drude Clements Osting Braun—Blanquet
SOC 极多 D 优势 5很丰富 5数目任意,盖度>75%
COP COP3很多 A 丰盛 4数目任意,盖度50—75%
COP2多 3数目任意,盖度25-50%
COP1尚多 F 常见 4 丰富 2数目很多,盖度最少>5%
SP 少 O 偶见 3 偶遇 1数目多,盖度<5%
SOL 稀少 R 稀少 2 稀少 +数目少,盖度很小
Un 个别 V 很少 1很稀少 r数目极少,盖度也很小
相对密度=(每一样方内某一物种个体数/全部物种个体数之和)×100%密度=全部样方的某一物种数/样方全部面积
频度=某一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相对频度=频度/总频度,总频度=各物种频度之和
多度=每一物种数(全部样方中)/全部样方总物种数
优势度=多度+密度+相对频度
(整理)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附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介绍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寻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仪、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 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
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1。
表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
2 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
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等均通用。即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见表2。
表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3 样地记录表
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3、表4、表5。
表3 乔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表4 灌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表5 草本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三取样方法
1 种-面积曲线的绘制
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样方面积应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只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
生态学实验报告
井冈山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摘要:
关键词:
0前言
1调查方法
1.1 样地选择:
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5月,调查采用样方法。选择井冈山大学校本部医护室侧面湿地松地,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地形为山地地带,地势较陡,面积约为5×5m2,在设立的样地内进行植物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
1.2 植物资源调查:
乔木层记录植物的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盖度及生长状况;灌木层和草本层记录每种植物的种名、盖度、高度及生长状况等信息(草本不包括野生种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显著度、相对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并进行分析讨论。
1.3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我们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x列再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数据。p58
1.4 不同类型群落比较研究90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对比研究,探寻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在群落组成、结构群落的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自然群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改造作用的重要性。p90
2 数据整理
群落的结构特性及多样性分析85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分析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中,必须了解各种群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对物种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方法的基础。选用的描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其他数据如
生态学
《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种群:在同一时期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大小: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的数量,或生物量,或用能量表示的生物量。
种群的密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体的数目。
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率。
单体生物:每个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以动物为代表。
构件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个构件,然后发育出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以高等植物为代表。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生命表:用来表示种群出生与死亡信息的工具。
动态生命表:将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表示出来的表格。
静态生命表:在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获得的资料。
综合生命表:在生命表中增加了不同年龄段的出生率或期望的出生率信息的生命表。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种群净增加的数量。
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的年龄结构,食物不受限制等条件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
生活史:生物从其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领域性或领域行为:动物的个体、家庭,甚至社群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个体侵入的空间,称领域(territory)。这种占有领域的行为称领域行为,这种现象称领域性。
他感作用: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优.选)
基础生态学
一、绪论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种群:同一时期栖息在同一地区中同种个体组成的集合。
群落:同一时期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时间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集合。
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尺度: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类型:时间、
空间、组织)
二、有机体与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小气候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按性质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按对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生理、行为适应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只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时应用)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任何生态因子,当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和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1、主导因子: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中,常常会有一个因子为主导作用,
2、限制因子:指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扩散的因子。
3、生态幅:各种植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而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
4、生境:某一植物或群落生长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因子称为
5、生态系统:一定时间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有机整体。
6、上行效应:较低营养级生物密度、生物量决定了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规模和发展,由较低营养级对较高营养级生物在资源上的控制现象,称为下行效应:高对低在捕食上的制约现象。
8、生态平衡:一定时间范围空间尺度单元内,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对外来的干扰具一定缓冲能力。
9、多度:指某一植物种在群落中的数目。
10、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D=N/S.
11、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地面积叫
12、显著度:某一树种的胸高断面积与样地内全部树木总断面积之比。
13、频度:植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
14、优势度:表示某些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15、优势种:优势度大的种即为群落的优势种,它们在于其居住地环境及与其它种类的关系中达到了生态上的高度成功。
16、确限度:表示一个种局限于某一植物群从的程度。
17、建群种:主要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8、重要值:即根据密度、频度和显著度来确定森林群落中每一树种相对重要值。
19、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导致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
5.2 如何确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娄安如北京师范大学
第2节如何确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态学
第5讲群落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1. 种类组成的调查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类名录。现以植物群落为例来具体阐述。
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
具体做法是:逐渐扩大样地面积,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作为最小面积。
样方面积
物种数
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最小面积为2500m2;北方针叶林为400m2;
落叶阔叶林为100m2;
草原灌丛为25~100m2;
草原为1~4m2。
2.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1)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群种群落”或“单优种群落”。
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园林生态学(第十章-植物群落与园林绿化)2012
群落的种间关联性
群落组成并非任意的组合,而是通过长期相互适应及 与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物种间表现出密切的关系。 种间关联:反映群落物种间联系的特征。
正关联:一个物种依赖于另一个物种,或是对环境要求相同或 相似,总是共同出现
红松——白桦;云杉——松萝;水曲柳——胡桃楸
负关联:排挤、竞争、他感或对环境要求不同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植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 是优势种中的最优者,是群落的创造者、建设者。对于森林植物群落而
言,建群种通常是乔木层的优势种。
如:白桦林的白桦即是乔木层的优势种也是群落的建群种。
群落的优势种
群落中的各物种对决定群落的性质有同等重要的作 用,但群落中的优势种决定群落的性质。 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优势种。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外貌 (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3)具有一定的结构 (4)形成群落环境 (5)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6)一定的动态特征 (7)一定的分布范围 (8)群落的边界特征
(1)群落的外貌
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是群落中生物 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a.反映了植物体同化面积的大小。 b.反映植物间相互关系,尤其上层。 c.反映这个环境没有植物覆盖的面积的大小。加以规划利用。
单个数量指标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附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介绍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寻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仪、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 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
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1。
表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
2 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
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等均通用。即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见表2。
表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3 样地记录表
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3、表4、表5。
表3 乔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表4 灌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表5 草本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三取样方法
1 种-面积曲线的绘制
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样方面积应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只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涵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的。
植物造景
一、名词解释
植物造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生态学理论+ 园林艺术原理;
开敞空间:仅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限制因素,形成的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隐密性,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
半开敞空间:空间一面或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开敞程度较小。通常适于用在一面需要隐密性,而另一又需要景观衬托的居民住宅环境中。
覆盖空间:1)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给人凉爽感,视线开阔。夹在树冠和地面间,人能穿行或立于树冠之下。2)“隧道式”(绿色走廊)空间。是由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交冠遮荫形成。增强了道路直线前进的运动感,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前方。
完全封闭空间:与覆盖空间相似,但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所围合。这种空间相当荫蔽,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和隔离感。
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构成一个垂直向上、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将视线导向空中。垂直感强弱,取决于四周开敞的程度。尽可能选用圆锥形植物。
障景:植物材料如直立的屏障,能控制视线,遮掩不雅观的景物。允许在植物屏障内自由穿行。
私密性控制:利用阻挡人们视线高度的植物对所限区域围合,将空间与其环境完全隔离开,杜绝在封闭空间内外自由穿行。私密场所或居民住宅,要考虑私密控制。
自然群落: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在一定气候及生境条件下、长期发育,自然形成的群落。各自然群落有独特的种类、外貌、层次、结构。
自然群落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
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生境而形成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态习性。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计算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计算
多度(abundance)是指某种植物在群落内的个体数量。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 RA)是某植物种的个体数占该生活型群落总体个数的百分率,用公式表示为:
盖度(cover-degree)是指群落中各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投影盖度是指某一种植物在一定土壤面积所形成的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而基部盖度是指某一树种的基径或胸径面积总数占地面的百分率。相对投影盖度(relative cover-degree, RC)是指某种植物的投影盖度占总投影盖度的百分比,而相对基部盖度又称为显著度(dominance),是指某种植物的基部盖度占总基部盖度的百分比,它是评定每种树木在群落中占优势程度的指标之一,即所谓相对显著度(relative dominance, RD)。
多度、盖度等数量特征只表明植株的个体数量情况,而无法表示它们在群落中的散布情况,频度(abundance)则可表明这些植株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的均匀程度。常按该种个体所出现的样方数占总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即:
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 IV)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乔木,重要值(乔木)=相对频度+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
对于小乔木,重要值(小乔木)=相对频度+相对多度+相对投影盖度
对于灌木,重要值(灌木)=相对频度+相对投影盖度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地被层没有明显的界限范围,以致无法准确的测量其投影盖度,因此地被层的重要值将不进行计算。
多度的生态学概念及形成原因
多度的生态学概念及形成原因
生态学基本概念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Haeckel)。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的科学。
3生态学是研究动物种群的分布和多度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4生态学是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因子,植物群落分布的决定因子的科学。
5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
共同进化。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化程度。它区别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物种的种类而不是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多样性涵盖的是在生物圈之内现存的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也就是在不同物理大背景中发生的各种不同的生物生态进程。
植物多度盖度频度
植物多度盖度频度
植物多度盖度频度是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
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竞争力、分布范围以及生境适应性。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多度是指种群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数量
和分布情况。多度可以被用来衡量植物种群的丰富程度、密度以及竞
争力。通过调查和记录植物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
不同植物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相对竞争力。例如,在一片森林中,特定物种的多度高可能意味着该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且在该
生态系统中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而植物的盖度是指植物冠层的水平覆盖面积,也可以理解为植物
的空间占用率。通过测量植物冠层的覆盖面积,我们可以计算出盖度
的比例,从而了解不同植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空间比例。植
物的盖度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水分蒸发、土
壤保持、温度调节等生态过程。
频度是植物的出现频率,即植物物种在样方中出现的次数与总次
数的比值。通过测量植物物种的频度,可以了解到不同植物种群在一
个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情况和出现的频率。频度可以反映植物物种对特
定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例如,一个植物物种在样方中出现
的频度高可能意味着该物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在该生态系统
中广泛分布。
通过综合考虑植物的多度、盖度和频度,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到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这些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稳定性,还可以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指导意义。通过监测和分析植物的多度、盖度和频度,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
实验四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
一.实验目的
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皮尺、卷尺、尼龙绳。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方法:样地法
样地法通常是在群落内圈出一定面积,称样方,对样方内的生物进行调查的方法。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
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样方在群落中的设置有随机设置、规则设置、主观设置(代表样地设置)等不同的方法。随机设置样方(随机取样)是在群落中随机确定每一个样方。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方的位置。规则取样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主观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2.调查记录
(1)选择在钟村实验基地一个离道路有一定距离的自然山坡上,用皮尺拉出一块20x20m的地,用尼龙绳定好位。
(2)在圈定的范围内,对每一株胸径超过1cm的植物进行记录,包括胸径(胸径在野外测定时,往往先测定胸围,再据胸围与胸径的关系推算胸径。用胸高1.3m直径取代基部直径,是由于许多植物树干基部有板根、支柱根等影响测定,此外,测定胸高直径也比基部直径更易些。)、株高(由于条件限制,采用目测)、冠幅。
植物生态学重点(复习资料)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866年由德国动物学家欧内斯特.海克尔Ernest haeckel 提出概念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学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类别: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综合适应范围的大小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
3.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
4.阶段性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6. 限制因子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生理辐射光: 0.4-0.76um,又称为可见光。0.6-0.7 微米的橙红光、0.4-0.47 微米的蓝紫光生理活性最大。对绿光0.5-0.6微米几乎不吸收
红光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对植物开花、茎的伸长和种子萌发有影响
。蓝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紫外线: 抑制茎的延伸,促进花青素的形成。灭生性辐射光波长小于0.29微米,被臭氧层吸收。红外光: 波长大于0.7微米,几乎不吸收,增热效应,光周期反应林内光照的主要特点:1.强度减弱:约70%被枝叶吸收,20%反射,透射进入的光只有10% 2. 光质改变:以红外光、绿光为主,橙红、蓝光吸收率 80-95%。叶片表皮细胞吸收大量紫外线。
3. 分布不均(光片、光斑)
4. 日照时间缩短
:由高到低越阴暗,树种耐阴性越强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八章-第九章
㈠遗传多样性 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包括同一种的不同中群的 基因变异,也包括了同一种群内的基因变异 109 ㈡物种多样性 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 性 衡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 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 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不仅决定于现存物种的 数量,还决定于每个物种个体的数量。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三 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境类型、生物 群落和生态过程的丰富程度
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开始于次生裸 ) 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次生裸地:是植物现已被消灭, 次生裸地:是植物现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 物繁殖体。例如森林采伐后的皆伐迹地、开垦草原、 物繁殖体。例如森林采伐后的皆伐迹地、开垦草原、火灾和毁 灭性的病虫害,都能造成次生裸地。 灭性的病虫害,都能造成次生裸地。 次生演替特点:由外部干扰所引起,演替速度往往较快。 次生演替特点:由外部干扰所引起,演替速度往往较快。
三、演替及其成因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环境的变化 3、种间和种内的关系改变 4、外界环境的变化 5、人类的活动
第二节、群落演替类型
A
按起点裸地性质归类的演替模式
原生演替( 原生演替 primary succession): 开始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 演替。 原生裸地:指以前完全没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 原生裸地:指以前完全没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例如: 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例如:火 山喷发熔岩破坏植被形成的裸地、湖泊等。 山喷发熔岩破坏植被形成的裸地、湖泊等。 原生演替特点:从极端条件开始,向水分适中方向, 原生演替特点:从极端条件开始,向水分适中方向,即中生化 方向发展,经历的时间长,阶段多。 方向发展,经历的时间长,阶段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多度、频度的概念
植物种群多度(个体数)或密度指的是在单位面积(样地)上某个种的全部个体数,或者叫做群落的个体饱和度,通常用若干统计样方进行计算。很多人把多度视为密度同义词。也有人对两者加以区分:多度A是每个样地(具一定面积内某特定种的平均个体数,则A—q/r式中q为某种特定种被找见的个体总数,r为见有该种植物的样地数目。但密度D=q/R,此处R为统计样方总数(包括无该种的样地)。“多度”这一概念是生态学中有关研究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中关于“种的个体数量”所使用的一个概念。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国内多采用Drude的七级制多度。
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Drude Clements Osting Braun-Blanquet
SOC 极多D 优势5很丰富5数目任意,盖度>75%
COP COP3很多A 丰盛4数目任意,盖度50-75%
COP2多3数目任意,盖度25-50%
COP1尚多F 常见4 丰富2数目很多,盖度最少>5%
SP 少O 偶见3 偶遇1数目多,盖度<5%
SOL 稀少R 稀少2 稀少+数目少,盖度很小
Un 个别V 很少1很稀少r数目极少,盖度也很小
相对密度=(每一样方内某一物种个体数/全部物种个体数之和)×100%
密度=全部样方的某一物种数/样方全部面积
频度=某一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相对频度=频度/总频度,总频度=各物种频度之和
多度=每一物种数(全部样方中)/全部样方总物种数
优势度=多度+密度+相对频度
植物频度
某种植物个体数目占一个样方中植物个体总数的百分比。例如:某样100×100样方中有植物个体1000株,其中某灌木有100株,那么该灌木的频度为10%。
还有一种说法,在一片草原中调查某草种(如羊草)的频度,假设随机调查了100个样方,在其中19个样方中发现有该草出现,则该草种出现的频度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