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的讲义结构特征

合集下载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生态位宽度表示某物种利用资源的程度。如果出现外来种群侵入它所在
的群落并发生竞争,使原有种群被迫缩小活动范围,这种现象称为生态位压 缩。反之,种间竞争的减弱会出现某些种群扩大利用空间与资源而进入过去
没有占用的生境,这种生态位扩展称为生态位释放。
植物生态位由于其躯体的不移动性和器官分布多层性(占有不同空间) 而与动物不同。各种植物的个体占据大小不一的空间,即活动范围不同并且 相对稳定,竞争排斥进行很慢。在土壤上层和近地面空气层,几乎所有维管 束植物的器官都固定于此,而另一些层位仅被某些种侵占。
H.A.Gleason,将群落与有机体相比拟是欠妥的。
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不同物种的组合,但是环境条 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每一个群落都不具有明显
的边界。环境的连续变化使人们无法划分出一个个独立的群落实体。
群落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
1.3
群落的基本特征
第4章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1 植物群落的概念 2 植物群落的组成 3 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外貌 4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5竞争排斥原理和生态位的概念 6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1 植物群落的概念
1.1 群落的定义:
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 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
0)
没有明显效果的作用(
根据相互作用方式,种间关系可分为共生和对抗
对双方有利或对其中一 方最低限度无害的种间 关系
至低限度一方受到不 利影响的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类型
互利共生
两个物种之间,均从对方受益。例如:菌根和根瘤 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往往也属于互利共生,特别在温带地区, 昆虫对授粉最重要。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四章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四章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一、森林植物群落概念(一)群落概念群落的概念很模糊,没有一个概念能让所有生态家都满意的定义。

群落或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是指特定空间或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生活在同一生境而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植物有规律的组合。

森林群落(forest community)指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植物群落。

植被(vegetation):某一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全部植物群落总和称为植被。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因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2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等3具有一定的外貌:一个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并具有不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外部形态。

如森林、灌丛或草丛等。

4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包括光照、温度与土壤等都经过了生物群落的改造。

5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

生物群落并非种群的简单集合。

种群组合成群落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第二,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平衡。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运动形式为季节、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任一群落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边界,而处于连续变化中。

(三)群落的性质机体论(离散论):以美国的Clements(1916,1928)为代表。

群落是高度有组织的物种组合,边界清楚,可象物种那样进行自然分类;高度强调种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演替被类比为个体发育。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讲义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讲义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讲义一、植物的生长型在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中,植物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们根据植物的外貌和形态特征,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乔木。

乔木是高大挺拔的植物,通常具有明显的主干,高度能超过 6 米。

像我们常见的杨树、柳树、松树等都属于乔木。

它们的树冠在上方展开,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和遮荫的场所。

灌木则相对较矮,一般没有明显的主干,从近地面处就开始分枝。

例如,玫瑰、连翘、迎春等都是灌木。

灌木在园林景观和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为小型动物提供庇护。

草本植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的茎相对柔软,通常在生长季节结束后会枯萎。

像小麦、水稻、白菜等农作物以及各种花卉如菊花、郁金香等都属于草本植物。

藤本植物是一类依靠其他物体向上攀援生长的植物。

葡萄、紫藤、爬山虎等都是藤本植物。

它们通过缠绕、吸附或者借助卷须等方式攀附在其他物体上,以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空间。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生长型,比如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

附生植物不依赖于所附着的植物获取养分,只是借助其表面生长,例如常见的兰花。

寄生植物则依靠寄主植物获取养分和水分,如菟丝子。

不同的生长型适应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乔木通常能够在光照充足、空间开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因为它们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发展高大的主干和广阔的树冠。

灌木则更适应较为干旱或者光照不太充足的环境,它们通过分枝密集来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草本植物由于生命周期较短,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各种生境中都有分布。

藤本植物通过攀援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获取更多的阳光。

二、植物群落结构当众多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一起,就形成了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有着复杂而有序的结构。

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个森林群落中,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位于最上层,接受最多的阳光;灌木层位于乔木层之下,能接收到部分透过乔木层的阳光;草本层则在最底层,阳光相对较少。

植物群落特征

植物群落特征

植物群落特征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内,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外貌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植物群体组合单元。

一个地区全部植物群落共同形成的植物覆被层构成植被,植物群落是植被的结构单元。

植物群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群落外貌群落外貌即群落的外部形态。

由于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不同,一个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和密度,群落反映到人们眼中的样子也不同。

人们到野外观察的时候,很容易辨认出来,这是森林、那是草原,就是由于群落的外貌不同。

植物群落的外貌通常由构成群落的植物的生活型组成所决定。

2.具有一定群落结构植物群落是植被的结构单元,具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

例如,形态结构上,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成层性、种的分布格局等。

3.具有一定种类组成每个植物群落都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

种类组成是区分不同植物群落的首要特征。

一个植物群落中种类成分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4.形成一定的群落内部环境植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内部特有的环境。

例如,森林中的环境与周围的裸地就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与土壤等都经过了植物群落的改造。

即使植物非常稀疏的荒漠群落,土壤等环境条件也有明显改变。

5.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命的特征是不停地运动。

群落也是如此,其运动形式包括波动和演替等。

6.可以对群落进行分类与排序群落因种类组成、外貌与结构、生态环境、演替特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群落的分类。

把一个地区内调查的植物群落样地,按相似度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周围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植物群落的排序。

1.整体性说(有机体学派、准有机体学派)在植物生态学发展的早期,美国生态学家克莱门茨(1916;1928)认为,植物群落类似一个有机体:其理论根据是: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到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森林区的一片沼泽最终会演替为森林植被。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讲义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讲义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讲义一、植物的生长型在我们的周围,植物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

从小小的苔藓到高大的乔木,它们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各不相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们根据植物的外貌和形态特征,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

(一)乔木乔木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植物类型之一,它们高大挺拔,通常具有明显的主干。

像松树、杨树、橡树等都属于乔木。

乔木的高度可以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它们的树冠伸展宽广,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遮荫和栖息的场所。

乔木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空间,其根系也相对较为发达,能够深入地下获取水分和养分。

(二)灌木灌木相对乔木来说较为矮小,通常没有明显的主干,而是从基部发出多个枝干。

例如玫瑰、紫薇、黄杨等。

灌木的高度一般在 3 到 6 米之间。

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可以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生长,如干旱、贫瘠的土地。

(三)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指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

它们通常较为矮小、柔软。

像小麦、水稻、菊花等都属于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一年内完成生命周期,如玉米、大豆;二年生草本植物需要经过两个生长季才能完成生命周期,比如萝卜、白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命周期超过两年,能多次开花结实,如鸢尾、萱草。

(四)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靠其他物体来支撑。

常见的藤本植物有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它们通过缠绕、攀援等方式向上生长,以获取更多的阳光。

(五)附生植物附生植物生长在其他植物的表面,不从寄主植物那里获取营养,只是借助其表面作为生长的场所。

比如一些兰花会附生在大树的枝干上。

二、植物群落结构当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一起,就形成了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有着复杂的结构,这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等。

(一)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在森林群落中,从上到下通常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在植物生态学发展的早期,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 (1916、1928)曾把植物群落比拟为一个有机体,看成 是一个自然单位。其理论根据是: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 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相对稳定的顶 极阶段(climax stage)的演替过程。如果时间充足的话, 森林区的一片沼泽最终会演替为森林植被。这个演替过程 类似于一个有机体的生活史。因此,群群就像一个有机体 一样,有出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这 些不同的发育阶段或演替上相关联的群落,可以解释成一 个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
二、群落组成性质分析
1、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 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 大,生活能力强。
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不仅要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而且要保护建群植物和 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种的多度估计——Braun-Blauquet等级
5 ——无论个体多少,该种的盖度>75% 4 ——无论个体多少,盖度50-75% 3 ——无论个体多少,盖度25-50% 2 ——无论个体多少,盖度5-25%;或盖度<5%,但个体数
多 1 ——个体数量较多,盖度1-5%;或盖度>5%,但个体数
少 +——个体数稀少,盖度<1% r——盖度很小,个体很少(1-3)
第六章 植物群落的组 成和结构
主要内容
群落概念 群落组成 群落结构 群落组织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概念
一、植物群落的定义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
的集合。

《植物群落》课件

《植物群落》课件

植物群落在农业和林业中的应用
农业种植
植物群落可以为农业种植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林业发展
植物群落可以为林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促进森林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农业
植物群落可以与养殖业相结合,形成生态农业体 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水源涵养
植物群落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水土流失,对于水资源的保 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群落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美化
植物群落能够美化环境,提升景 观品质,为人们提供宜居的生活
空间。
空间营造
植物群落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 感,满足景观设计中的空间需求 ,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文化传承
植物群落中的一些具有特殊文化 意义的植物,可以传承和弘扬地 方文化,增强景观的文化内涵。
态过程,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02
CATALOGUE
植物群落的分类与命名
植物群落的分类原则
生态学原则
根据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生 态幅度和生态适应性进行分类

系统发育原则
根据植物群落的系统发育和进 化关系进行分类,反映群落的 自然演替过程。
地理学原则
根据植物群落的地理分布和地 理环境特征进行分类,反映不 同地区的地理隔离和环境差异 。
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作用,改善环境质量,同时 植物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环境对植物群落的塑造作用
环境条件如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等,对植物群落的生长和分布具 有重要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协同进化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群落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种群群体。

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与地理环境、物种组成以及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针对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1.物种组成多样性:群落中包含多种物种,其物种组成的多样性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物种组成多样化可以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适应性,同时也反映了生物多样性水平的高低。

2.功能分工: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及其个体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功能分工。

不同物种基于其生理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分别承担着生物群落中的不同角色和任务。

这种功能分工能够提高群落整体的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

3.生态位:群落中的每个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生态位指的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和任务。

这些任务可能包括获得食物、竞争资源、避免掠食等。

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划分使群落中的物种能够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从而维持群落的稳定性。

4.物种间相互作用:群落中的各种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密切。

相互作用的形式包括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群落的结构:1.高等植物层:群落的最上层多由高大的树木和灌木组成,构成了群落的屋顶。

这些高等植物以其高度和枝叶构成形成母群落,为其他物种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2.矮化植物层:在高等植物层下方,通常有一层矮化植物,如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

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高等植物的荫下,起到保护土壤、保持水分和提供庇护的作用。

3.地表动物层:地表动物层包括昆虫、爬行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等,它们在地表上活动,以植物的果实、花蜜、树皮等为食物。

4.地下动物层:地下动物层由地下生活的生物组成,如蚯蚓、白蚁、地下根瘤菌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中获取食物和水分,还可以促进土壤的肥沃度和循环。

5.空中动物层:群落中的空中动物层主要包括鸟类和昆虫。

它们占据相对较高的空间,以飞行的方式在群落中活动,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相互作用。

植物的群落结构与群落生态学

植物的群落结构与群落生态学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公众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
开展公众参与活动
组织公众参与植树造林、环保志愿活动等,让公众亲身感受生态保护 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THANKS
光质(光谱组成)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 有重要影响。例如,红光和蓝光对植物生 长有促进作用,而绿光则相对较少被植物 利用。
光照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植物的开花、结果 等生理过程,从而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 结构。
温度变化与群落适应性
温度范围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 ,一些植物适应于低温环境,而 另一些植物则适应于高温环境。 这种适应性差异导致了群落的物
完善保护区管理
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保护区内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科研监测
开展长期、系统的科研监测工作,了解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为 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恢复力稳定性
1 2
生态修复工程
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工程,如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 。
根据演替的性质和时间尺度,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大类。原生演替发生 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上,而次生演替则发生在已有植被覆盖的地面上。
演替过程中物种变化特点
物种组成变化
01
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变化,一些物种逐渐消失,而
另一些物种则逐渐占据优势。
优势种更替
02
优势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生态位宽度表示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 用范围,生态位重叠则表示不同物种 在利用同一资源时的竞争程度。
种群动态模型简介与实例分析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植物群落成层分布的原因主要在于植物种群在空间高度或土壤深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垂直配置。这种配置使得不同的植物种类能够聚集生长在一起,形成有规律的生态结合体,即植物群落。在植物群落中,各物种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成层现象在森林群落中表现最为明显,尤其是温带阔叶林和针叶林。这些森林群落通常被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基本层次,每个层次中又根据植株高度进一步划分亚层。这种分层结构使得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和矿物质等资源,从而提高整个群落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此外,不同层次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生态平衡。因此,植物群落的成层分布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生态现象,它反映了植物种群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植物的群落特征与生态位

植物的群落特征与生态位
植物生态位概念及测定方法论述
生态位定义及内涵阐述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 互关系等。
生态位的内涵包括物种的空间分布、数量特征、生理生态特征、营养关系、繁殖特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多个方面。
资源利用谱和生态位宽度测定方法
资源利用谱是指一个物种能够利用的 资源种类和范围,可以通过测定物种 的食物种类、栖息地类型、水分利用 等方式来评估。
02
植物群落分类及分布规律
按生活型分类法
灌木群落
以灌木为主,层次结构相对简单 ,优势种不明显。
藤本植物群落
以攀援植物为主,依附于其他植 物或物体生长。
01
02
乔木群落
以高大的木本植物为主,具有明 显的层次结构和优势种。
03
04
草本群落
以草本植物为主,生长周期短, 群落结构不稳定。
按外貌分类法
常绿阔叶林
无明显优势种群落
没有明显优势种的群落,各物种相对均匀分 布。
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纬度地带性
植物群落的分布随纬度变化而呈现一定的规 律性,如从赤道到两极的植被变化。
经度地带性
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的类型和分布也 会发生变化。
垂直地带性
植物群落的分布也随经度变化而呈现一定的 规律性,如从沿海到内陆的植被变化。
森林植物群落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 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特征描述
水平结构明显
草原植物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呈现明显的水平 分布格局。
物种多样性适中
草原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但优势种明显,伴生种 丰富。
生态功能独特
草原植物群落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提供牧 草等生态功能。

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

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

实例2、百花山海拔1600米处,北坡(土壤肥沃,, 实例2 百花山海拔1600米处,北坡(土壤肥沃,, 1600米处
PH=6 PH=6.8)
一层: 一层:白桦(少量黑桦和银桦)、山杨。 二层: 二层:六道木、小花溲疏、东陵八仙花、 太平花、柔毛锈线菊、卫矛蓝荆子、 三层: 三层:铃兰、耧斗菜、舞鹤草、乌头、 草芍药 层间: 层间:北五味子(红果)
4、群落的命名
以每层中主要的植物进行命名。 百花山的自然群落: 百花山的自然群落: 元宝枫—— ——东陵八仙花+小花溲疏—— —— + —— ——落新妇+崂峪苔草。 —— + 北植的碧桃园栽培群落: 北植的碧桃园栽培群落: 元宝枫+油松——桃的品种——野牛草 +
三、植物群落的形成、发育和演替 植物群落的形成、 1、群落的形成
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组成
在植物群落中,各个植物种在数量上是不相 同的,通常有一个数量最多、所占面积最大的 种,称为优势种或建群种 优势种或建群种。群落的发育和形貌 优势种或建群种 特征主要取决于优势种。
2、群落的外貌特征 form) (1)生活型 (life form)植物长期适
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固有外部形状,如大 小、形状、分枝和植物生命期长短等。植物群落 的外貌是由构成群落植物种的生活型决定的。
• (2) 结构松散,层次不明显,缺少复层混 交,绿量小,生态效益低。
• (三)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本地和外来的植物资源,丰富植物 充分利用本地和外来的植物资源, 种类。 种类。
乔木树种:流苏、山桐子(红果累累)、千头椿、绒 毛白蜡、金枝垂柳 灌木树种:欧洲琼花、猬实、糯米条、‘红王子’锦 带花、花叶锦带花、四照花、矮紫杉、粗榧 常绿树:木冬树、、蚊母、胶东卫矛、月桂、石楠、 构骨、火棘、中华常春藤、络实 彩叶树: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金山锈线菊、紫叶黄 栌、紫叶矮樱 地被:崂叶苔草(耐荫,绿色期长)、麦冬、洋常春 藤、扶芳藤、苦荬菜、白三叶、二月兰、紫花地丁、 蒲公英

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

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
落中 其他物种相互关系 的总和。 2.意义: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 地位 、作用和重要性。
3.生态位重叠 (1)含义:两个物种 利用同一资源时 所发生的现象。 (2)类型:完全重叠和 部分重叠。 (3)结果 ①资源丰富时,可以共用同一种资源,不伴随竞争。 ②资源短缺时,会发生 竞争 。 a.生态位完全重叠的两个物种,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 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这就是生态学上的 竞争排除__ 原理 。
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 三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可构成竞争关系; 锄足蟾蝌蚪数量减少较多,表明水螈更喜食它;由于在 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水螈,因此改变了它们原 有的竞争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水螈的池塘中,最 初一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足,呈“J”型增长, 放入水螈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为“S”型。 答案 A
b.生态位不完全重叠 的两个物种,可以实现共存,并且
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有 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__
空间 。
(4)适应措施:如动物只局限在一定的空间觅食等。
练一练 下列叙述不符合竞争排除原理的是 A.发生在物种间
( B)
B.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部分重叠
C.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
D.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
D.两图中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解析 该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析图能力。由图可以看 出,物种之间资源状态重叠的部分是d,在d范围内资源重 叠的程度越大,种间竞争激烈程度越强;W表示在到达最 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W的值越小, 种内斗争就越剧烈。 答案 A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计算和比较
密度(D)=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种的 总密度)×100 频度(F)=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全部样方数 相对频度(RF)=(某种植物的频度/全部植物种的 总频度)×100 优势度或显著度(DE)=样方内某种植物盖度或胸高 断面积 相对优势度或)×100
水平结构
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mosaic)。导致镶 嵌性出现的原因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 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 落(microcoense)。
在镶嵌群落中,每一个斑块就是一个 小群落,小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成份和生 活型组成,它们是整个群落的一小部分。 在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 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 的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 这些小型的植物组合就是小群落。 内蒙古草原上锦鸡儿灌丛化草原是镶 嵌群落的典型例子。在这些群落中往往形 成1~5米左右的锦鸡儿丛,呈园形或半园 形的丘阜。
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 态下共存。一个群落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 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 竞争,形成具有一定外貌、种类组成和结 构的集合体。
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有明显的边界, 有的边界不明显。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同 群落间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 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体积(volume: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重量weight: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 量占全部物种总重的百分比称为相对重量。 优势度dominance: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 位与作用。 重要值important value: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 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重要值(IV)=相对密度(RD)+相对频度(RF)+相对 优势度(R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