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影子 不变的高度

合集下载

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一、引言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而产生的暗影部分,其长度随着时间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与地球自转、公转以及地球倾斜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二、地球自转对影子长度的影响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根据每天24小时自转一周,可以得出每小时自转15度的结论。

因此,当太阳高度角保持不变时,地球自转会导致影子长度发生周期性变化。

1. 太阳正上方时当太阳正上方时,即中午12点左右,在赤道附近会出现最短的影子,因为此时太阳光线垂直于地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向西移动,使得光线成为了一个更加倾斜的角度。

这样一来,物体所投下来的阴影就会变长。

2. 太阳低于天顶时当太阳低于天顶时,即在早晨或傍晚时分,在赤道附近会出现较长的影子,因为此时太阳光线与地面成为了一个较大的角度。

此时,物体所投下来的阴影会更长。

三、地球公转对影子长度的影响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根据每年365天公转一周,可以得出每天公转1度的结论。

因此,当太阳高度角保持不变时,地球公转也会导致影子长度发生周期性变化。

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现出椭圆形,因此在不同季节里距离太阳的距离也不同。

在冬至和夏至两个日子里,太阳高度角最低和最高,分别对应着最长和最短的影子。

在春分和秋分两个日子里,太阳高度角与地平面垂直,此时阴影长度最短。

2. 纬度变化由于地球赤道与极点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在不同纬度下阴影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在赤道附近,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大,在任何时间都不会出现很长的阴影。

而在极点附近,则可以看到极长极短的阴影。

四、地球倾斜度对影子长度的影响地球倾斜度是指地球自转轴线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由于这个角度不同,不同地区在夏天和冬天的阳光照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1. 北半球在北半球,当地球自转轴倾斜向太阳时,即夏至时,阳光照射时间最长,在这个时候阴影长度最短。

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通用

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通用

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班科学领域中的“多变的影子”,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奇妙的影子》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影子与光源的关系,能观察并描述影子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描述影子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在室内进行“找影子”游戏,引导幼儿关注影子现象。

(2)提问幼儿:“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影子会变化吗?”2. 影子形成原理讲解(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影子,引导幼儿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3. 影子变化规律探究(10分钟)(1)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下影子的变化。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请你们画出在不同光源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2)引导幼儿分析、解答例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根据例题,自己动手画出不同光源下的影子。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2)拓展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摄影等。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变化规律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们观察并记录一天中,同一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影子变化。

第八章 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第八章   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第八章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物体影子(也叫日影)就是太阳光线被阻挡后,在物体另一侧形成的一个较暗区域。

本节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①物体影子长短变化规律②物体影子朝向变化规律一、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1、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日变化规律:一日之中,物体影长与日太阳高度有关。

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子越长。

①非极昼地区(不包括极夜区):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②极昼地区:午夜(0时)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由此可见:除极点外,一天中各地的日影长度的变化,从日出—正午—日落,由最长—逐渐缩短—最短—逐渐变长—最长;极昼的极点上,由于太阳高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日影长度也没有明显变化。

2、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一年中,各地的日影长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正午的日影长短上。

它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有直接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因此,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1).就某一天来看,太阳直射的地点,日影最短,为一圆点。

在直射点以北、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例如: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日影最短;北回归线两侧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2).就一个地点来看,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日影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日影最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时,日影逐渐增长;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时,日影最长。

例如:①12月22日—6月22日,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过程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那么其日影逐渐缩短;②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其日影也达到全年最短。

③6月22日—12月22日,在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过程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那么其日影逐渐增长;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其日影也达到全年最长。

中学地理题8点到16点影子长度记录

中学地理题8点到16点影子长度记录

中学地理题8点到16点影子长度记录作为地理领域的一道经典题目,中学地理题8点到16点影子长度记录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通过对这一题目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太阳高度、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还可以引发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等更加广阔和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探讨这一题目,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1. 影子长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太阳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的影子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不清楚。

然而,通过定点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一天中不同时刻,影子长度是具有变化的。

尤其是在早晨8点到中午12点,以及中午12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内,影子长度的变化尤为显著。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变长”或“变短”,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规定性,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

2. 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影子长度的变化与太阳的高度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早晨8点到中午12点这段时间内,太阳逐渐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导致物体的影子逐渐变短;而在中午12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内,太阳逐渐下降,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导致物体的影子逐渐变长。

通过观察和记录这种变化,可以更好地认识太阳高度角对影子长度的影响,从而深化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高度角下的照射规律的理解。

3. 地球自转的影响除了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外,影子长度的变化还与地球自转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球自转导致了太阳在地平线上的位置不断变化,同时也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太阳的照射角度和强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终影响了影子长度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记录8点到16点的影子长度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自转对太阳照射规律的影响,深化对地球自转这一地理规律的理解。

4. 季节变化的影响8点到16点的影子长度记录也反映出了季节变化对太阳高度角和影子长度的影响。

在不同的季节里,太阳高度角和光照强度都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太阳照射规律和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供应者之一,气候、季节和植物生长等众多自然现象都与太阳的位置和高度有关。

而太阳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比如阴影的长度。

本文将探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运动的规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的概念。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离地平面的角度,它是一个垂直于地球赤道面的角度。

而影子长度是指物体在太阳光照下产生的阴影的长度,它与太阳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的变化都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有关。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天。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存在,太阳在地球上的位置和高度都会发生变化。

太阳高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它与地球的纬度、季节和时间都有关系。

首先,太阳高度在赤道附近最高,因为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地区,太阳高度角可达90度。

而在地球的两极附近,太阳则几乎不会升起,太阳高度角接近于0度。

在其他纬度上,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周期性的,每天都会有两个最高点和两个最低点。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太阳高度逐渐增加,达到最高点后再逐渐降低,最后从西方落下。

所以太阳高度的变化呈现出两个峰值和两个谷值的规律。

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有直接的关系。

当太阳高度角较高时,影子会相对较短,而当太阳高度角较低时,影子则会相对较长。

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阴影,太阳高度越高,光线照射的角度就越小,阴影长度就越短。

反过来,太阳高度越低,光线的照射角度就越大,阴影长度就越长。

除了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与地球运动有关系外,它们还与季节和时间有关。

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离心率和地球自转轴的倾斜造成的。

在北半球,当夏至时,地球北半球倾斜向太阳,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相对较短;而当冬至时,地球北半球倾斜背离太阳,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相对较长。

在南半球则相反,与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概念。

太阳高度指的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而影子长度则是物体在太阳光照射下所产生的阴影的长度。

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改变。

本文将探讨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4小时。

而地球的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365天。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的高度也会发生变化。

在一天的24小时中,太阳高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太阳升起时,太阳高度较低;正午时太阳高度最高,阳光最为强烈;太阳落山时,太阳高度又逐渐变低。

这种变化符合一个正弦曲线的规律,即从太阳升起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加,然后从正午到太阳落山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同时,太阳高度的变化还与地点有关。

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也会有所差异。

位于赤道的地区,太阳高度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而位于极地的地区,太阳高度则变化较大,冬季甚至会出现太阳完全不升起的情况。

太阳高度的变化会对影子长度产生影响。

影子长度是由物体的高度以及太阳高度决定的。

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当太阳高度较低时,影子较长;当太阳高度较高时,影子较短。

这是由于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不同,当太阳光线接近水平时,其照射在物体上形成的影子就会较长;而当太阳光线接近直射时,影子则会较短。

因此,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

除了太阳高度,影子长度还受到物体的形状、地面的倾斜程度以及光线的强弱等因素的影响。

物体形状不同,其影子长度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长直杆与短粗杆在相同的太阳高度下,会产生不同长度的影子。

地面的倾斜程度也会影响影子长度。

在坡地上,物体的影子长度与地面的坡度有关。

当地面较为平坦时,影子长度较短;而当地面倾斜度较大时,影子长度则较长。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多变的影子》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多变的影子》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多变的影子》一. 教材分析《多变的影子》是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规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影子的产生、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应用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活动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规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子的产生、变化规律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难点:影子的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影子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变化。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影子的图片、实验材料(如手电筒、障碍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用于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影子。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组展示影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影子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和障碍物制造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为讨论环节做好准备。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

路灯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路灯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路灯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路灯下影子的变化规律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相似,具体表现为:在路灯下,当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时,影子会指向正北方向;随着太阳从南向北移动,影子也会相应地移动,但方向与太阳的移动方向相反。

此外,影子的长度也会随着太阳的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来说,当太阳的高度角在0度至60度之间时,影子会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逐渐缩短;当太阳的高度角在60度至90度之间时,影子会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逐渐增长。

这种规律的产生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地球的自转所致。

另外,路灯下影子的变化规律还受到路灯的高度、光强、光质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路灯的高度越高、光强越强、光质越白,那么影子就会越短、越淡、越模糊。

反之,如果路灯的高度越低、光强越弱、光质越黄,那么影子就会越长、越浓、越清晰。

总之,路灯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需要综合考虑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路灯的参数以及地球的自转等多个因素。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践也是掌握这一规律的重要方法。

夏天影子长度变化表

夏天影子长度变化表

夏天影子长度变化表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阳光强烈,人们常常会感到炎热难耐。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影子在地面上投射的情景。

影子的长度和太阳的位置有关,随着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下面我将以夏天影子长度变化表为标题,为大家详细介绍夏天影子的变化情况。

一、清晨的影子清晨,太阳刚升起,阳光还没有完全照射到地面上。

此时,人们的影子会显得很长,因为太阳的位置相对较低。

影子的长度主要取决于物体的高度和太阳的高度角。

一般来说,物体越高,影子就越长。

所以在清晨时分,影子会呈现出较长的状态。

二、中午的影子中午是太阳最高的时候,阳光直射到地面上。

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得最短。

太阳的高度角达到了最大值,影子的长度会受到物体高度的限制,无论物体有多高,影子都会变得很短。

这是因为太阳直射到物体上时,影子会被压缩成最小。

三、傍晚的影子傍晚,太阳开始向西方偏移,逐渐落下。

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再次变长。

影子的长度与太阳的高度角成反比,太阳越低,影子就越长。

所以在傍晚时分,影子会变得较长。

四、夏季特点总的来说,夏天的影子相对较长。

这是因为夏季太阳的高度角较高,阳光照射到地面上的角度较小,导致影子相对较长。

另外,夏天的阳光较为强烈,人们往往会感到炎热,此时影子成为了人们遮阳的良好选择。

五、影子的应用影子不仅仅是夏天的一个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影子的长度来判断时间。

在清晨和傍晚时分,我们可以通过影子的长度来大致判断出时间的长短。

此外,影子还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高度,通过影子的长度与物体的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推算出物体的实际高度。

六、结语夏天影子长度的变化是受到太阳高度角的影响的。

在不同时间段,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反映出太阳的位置和高度。

清晨和傍晚时分,影子较长;中午时分,影子最短。

夏季的影子相对较长,这是因为太阳的高度角较高。

通过观察影子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太阳的位置和时间。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引言: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太阳高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太阳光射向地面时的入射角度,从而决定了人影的长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的高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同时人影的长度也随之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这种规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是指太阳离地平面的角度,影子长度是指太阳光射在直立物体上产生的影子的长度。

在同一地点,当太阳高度越大,太阳光射向地面的角度就越大,因此产生的影子长度就越短。

相反,当太阳高度越低,太阳光射向地面的角度就越小,因此产生的影子长度就越长。

2.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2.1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的高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

在赤纬较小的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内呈现“上升-最高点-下降”的变化趋势。

具体来说,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在中午达到最高点,然后再从西方地平线下降。

而在赤纬较大的地区,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则更加复杂,往往存在多个高度峰值。

2.2 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与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密切相关的。

在当地正午时刻,太阳处于最高点,此时太阳光射向地面的角度最大,因此产生的影子最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下降,太阳光射向地面的角度变小,导致影子长度逐渐增加。

当太阳落到地平线时,影子长度最长。

3. 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对生活的影响3.1 天文学和地理学研究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为天文学和地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

通过观测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的变化,我们可以推算出地球表面的纬度、季节和地理位置等信息。

这对于天文导航、地理测量和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农业生产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种植作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因此农民可以利用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合理布局。

天中竹竿影子变化的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天中竹竿影子变化的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天中竹竿影子变化的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竹竿影子的变化一直以来都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当阳光照在竹竿上时,我们会发现竹竿的影子随着太阳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偶然,而是因为太阳的光线对竹竿产生了作用。

竹竿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一种有趣而又复杂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身处自然界中的竹竿,其影子的变化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太阳的高度,即太阳的位置相对于地平面的角度。

当太阳升起时,其角度逐渐增大,竹竿的影子会变得越来越短;而当太阳下降时,影子则逐渐变长。

其次是竹竿与地平面的夹角,即竹竿的倾斜程度。

当竹竿垂直于地面时,其影子最长;而竹竿与地面成较小夹角时,影子则相对较短。

这种竹竿影子的变化规律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竹竿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来判断时间以及方位的变化。

在农业、航海、建筑等领域中,竹竿影子的变化规律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虽然对竹竿影子变化规律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更深入的角度来探究太阳高度和竹竿夹角对影子变化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们对竹竿影子变化规律的认识,并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总而言之,竹竿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一个既有趣又复杂的现象。

通过对竹竿影子变化原因、长度变化规律和方向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并且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同时,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也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探索方向和可能性。

1.2文章结构2.正文:2.1 竹竿影子变化的原因2.2 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2.3 竹竿影子的方向变化规律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的结构对于传达和组织观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讨论竹竿影子变化的规律。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本文的主题,即天中竹竿影子变化的规律。

太阳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太阳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太阳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光和热,还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影子。

每当太阳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在背后产生一个阴影,这个阴影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和物体的形状而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以太阳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影子的长度让我们来看看影子的长度。

当太阳处于地平线上方时,影子的长度最短。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影子的长度也会逐渐增长。

当太阳达到最高点时,即正午时分,影子的长度最长。

然后,太阳开始逐渐下降,影子的长度也会逐渐缩短,直到太阳落山,影子消失不见。

影子的方向除了长度,影子的方向也是变化的。

当太阳位于东方时,物体的影子指向西方;当太阳位于西方时,物体的影子指向东方。

这是因为太阳的光线是从东方射来的,所以影子的方向相反。

而当太阳位于南方时,物体的影子则指向北方;当太阳位于北方时,物体的影子指向南方。

这是因为太阳在不同的季节和地理位置上都会有所变化,从而影响了影子的方向。

影子的形状除了长度和方向,影子的形状也是多变的。

当物体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形状时,比如圆形或方形,它的影子也会是相应的几何形状。

但是当物体的形状复杂或不规则时,它的影子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当太阳处于较低的位置时,建筑物的影子可能会变得很长而且扭曲,这是因为建筑物的形状和高度都会对影子的形状产生影响。

同样地,树木的影子也会随着太阳的角度和树冠的形状而变化,有时甚至会呈现出树木的轮廓。

影子的变化规律总结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太阳下影子的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太阳的位置和物体的形状。

太阳的高度和方位决定了影子的长度和方向,而物体的形状决定了影子的形状。

此外,季节、地理位置和天气等因素也会对影子的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在冬季,太阳的角度较低,影子较长;而在夏季,太阳的角度较高,影子较短。

在山区或城市密集的地方,由于地形和建筑物的阻挡,影子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的关系

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的关系

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的关系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又实用的话题,那就是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的关系。

你有没有发现,在不同的时间,自己的影子长度总是变化的?这可不是魔法,而是太阳在天空中“跳舞”的结果哦!想象一下,早上起来,阳光刚刚洒下,影子像个小宝宝,短短的,萌萌的;而到了中午,太阳高高挂起,影子却像被拉长了的橡皮筋,怎么也缩不回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别急,我们一步步来“探险”。

2. 太阳的“升高”和影子的“伸展”2.1 太阳的旅程首先,让我们看看太阳的一天。

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可谓是一路高歌,像个兴奋的小孩,越升越高。

当太阳刚刚升起时,光线是斜斜的,影子自然就短了;而当它慢慢攀升,光线也变得直了,影子自然就被“拉长”了。

这就像是早上吃的面包,刚出炉时热乎乎的,等到冷却后,那口感就变了,影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2.2 影子的变化到了正午,太阳简直就像个“火球”,那高度简直让人想问:你是不是吃了菠菜啊?在这个时候,影子最短,几乎都快要消失了。

想象一下,你站在阳光下,脚底下的影子就像一块饼干,瞬间被蒸发掉。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太阳开始西沉,影子又开始慢慢伸长,感觉就像是黄昏时分,影子在和你道别。

3. 影响因素3.1 季节的变化当然,太阳的高度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季节的变化也影响着它的“心情”。

夏天的时候,太阳的位置特别高,影子就会特别短;而到了冬天,太阳低低地挂在天边,影子就像是长得有点发愁,怎么也缩不回去。

就像我们在冬天穿的厚厚的外套,感觉总是多了那么一层。

3.2 地理位置除了季节,地理位置也会影响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比如说,住在赤道附近的小伙伴,太阳的高度变化不大,影子变化也不会太明显;而如果你在北极圈,夏天的太阳几乎不落下,影子可以玩个通宵,真是让人眼馋啊!想想看,影子在不同地方的表现,简直就像演员在不同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华,各有各的风采。

4. 结论总之,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你我之间的友谊,时而亲密,时而拉远,但始终存在。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多变的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多变的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多变的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引言影子是幼儿园中班儿童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现象,通过对影子进行科学的探究,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中班阶段中,科学教育便逐渐引入了影子的教学。

今天,我将分享一节我在幼儿园中班授课中使用的优质科学课程,涉及到对影子的多变形式进行探究,包括了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1.学习影子的形成原因和变化;2.观察和比较不同形体的影子;3.思考影子的用处和应用;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影子的形成原因和变化首先,我向孩子们简要介绍了影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列出了一些有趣的实例,例如阳光照射树木,路灯照亮行人等等。

随后,我主要通过PPT展示,向孩子们演示一些影子的变化,比如:1.对于同样的物品,当阳光较低的时候其影子较长,当阳光较高的时候其影子较短;2.不同形状的物体影子也会有所不同,我特意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拼图和立体玩具,来让孩子们一起感受影子形状的变化。

2. 观察和比较不同形体的影子在展示了影子的变化特征后,我请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玩具,将它们置于阳光下让其产生影子。

然后,我让部分学生上台模拟自己的玩具的影子,并引导孩子们在板书上记录不同形态的物品的影子,比较不同形体的影子的变化特征。

3. 思考影子的用处和应用在对比了不同形体的影子后,我启发孩子们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如何利用影子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大家都知道鱼缸上方的灯让鱼和水草得到光照,但如果灯光过强或过暗,就会对鱼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于是我问孩子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闯入了许多学生的解决方案,如用不同的灯光,调整灯光的距离等等。

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为了让孩子们对科学教育充满兴趣,在课程的最后,我设计了一项小活动。

我准备了几个玩具和小物品,孩子们分组观察物品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下的影子变化,并比较不同组的结果。

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孩子们将对影子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并加深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夏至时影子的变化规律

夏至时影子的变化规律

夏至时影子的变化规律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北半球的夏季正式开始的时刻。

随着夏至的到来,大自然的景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影子的变化规律。

当太阳高度达到最高点时,人们的影子则变得最短。

这是因为在夏至时,地球的轴倾斜让北半球在阳光照射下倾斜向外,使得太阳的光线射线运行更长的路径,使人的影子变得更短。

尤其是正午时分,阳光直射的角度最大,因此影子会几乎被压缩成一根短短的线。

随着夏至过后,太阳的高度逐渐降低,影子也开始延长。

这是因为地球的轨道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

因此,在接近夏至的日子里,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更近,照射角度更直接,所以影子较短。

而在夏至之后,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开始增加,照射角度也逐渐变得斜一些,于是影子的长度就会增加。

除了太阳高度的改变,影子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形起伏和建筑物的高度等都会对影子的长度和形状产生影响。

在平坦的开阔地区,阳光可以无阻碍地直接照射到地面,所以影子的长度相对较准确。

但在山区,山脉和山谷的形成会让阳光无法均匀地照射到地面,从而造成影子的变形和不规则。

此外,建筑物的高度也会改变影子的形状。

如果一个建筑物很高,那么它会阻挡阳光的直接照射,使得建筑物表面形成一个影子区域,而周围的地面则会在部分时间内处于无影区。

由于建筑物的物理结构,阴影区域通常是倾斜的,并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更有趣的是,当太阳的高度越低时,影子就越长。

这是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上周围运动,直射太阳的角度越小,光线经过大气层的路径就越长,从而使影子变得更长。

此外,光线在大气中的折射和散射也会使影子在地面上产生模糊、扩散的效果。

夏至时影子的变化规律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有趣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影子的变化来感受太阳的高度、地球轨道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这种观察也可以引发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季节变迁的深度思考。

总结一下,夏至时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太阳高度的变化、地形起伏和建筑物的高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引言影子是物体在被光照射时所产生的影子,它的长度随着光源和物体的位置关系而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的原理和现象。

影子长度的定义影子长度是指在光照条件下,物体的影子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所投下的长度。

影子长度与光源高度的关系影子长度与光源高度有直接的关系。

当光源高度较低时,影子较长;当光源高度较高时,影子较短。

影子长度与物体高度的关系影子长度与物体高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当物体高度较小时,影子较短;当物体高度较大时,影子较长。

影子长度与光源方向的关系影子长度还与光源方向有关。

当光源与物体垂直时,影子长度最大;当光源与物体倾斜时,影子长度减小。

影子长度的计算公式影子长度的计算可以通过几何原理进行推导。

在一些简单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影子长度:影子长度 = 物体高度 * 光源高度 / 光源到物体的垂直距离影子长度的实际应用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子长度的实际应用:导航与定位当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可以利用太阳的光线和影子的长度来进行导航与定位。

当太阳高度较低时,影子较长,可以指示出东西方向;当太阳高度较高时,影子较短,可以指示出南北方向。

时间的测量影子长度的变化还可以用于测量时间。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物体的影子长度与时间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观察物体的影子长度的变化,可以大致判断出时间的长短。

高度的测量影子长度的变化还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高度。

可以利用物体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子长度与参照物的影子长度进行比较,从而推算出物体的高度。

光源的高度测量影子长度的变化还可以进行光源高度的测量。

通过观察物体的影子长度的变化,可以推算出光源的高度。

影子的产生原理影子的产生是由于光线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当光线遇到物体时,由于物体对光线的遮挡,光线的传播路径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阴影区域,也就是影子。

影子的特点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相似,但是它们的颜色和亮度不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含反思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察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2. 能够探究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与光源、物体、光线方向等的关系。

3. 能够通过对影子的察看和实践,培育爱好和古怪心,把握科学的基本察看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10分钟)让孩子们坐成一个大圆圈,老师拿出一张光线传播的图片,导入今日的课程。

老师可以问:“你们知道光线是怎么传播的吗?光线除了看得到,还有没有什么表现形式呢?”这样孩子们就会对今日的课有个大致的了解。

2. 提出问题(10分钟)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古怪心,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家的影子会由于什么而更改呢?”,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思考题,既能让孩子们了解影子的变化,也能让孩子们在探究思考中得到成长。

3. 探究(30分钟)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影子,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操场上进行实践探究,孩子们可以通过拍手、举物品、手舞足蹈等活动来察看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总结规律,比如让孩子们看看两个人同时伸出手,手的影子为什么会重合?手放在同一地点,而光线的方向也相同,所以影子会重合。

这样孩子们就会渐渐理解影子的形成机理。

4. 归纳总结(20分钟)让孩子们在调试灯源、掌控物体和调整光线方向等实践中,本身体验影子变化的过程,然后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影子的变化原因,并让孩子用画图、文字、图片等方式本身表达这种变化。

5. 游戏娱乐(20分钟)孩子们已经了解了影子,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影子游戏,比如“影子牵手”“皮影表演”“影子大冒险”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影子的乐趣。

6. 反思(10分钟)在课程结束前,老师可以与孩子们交流今日的学习收获,让孩子们回答:“今日我们学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新的学问?我们还需要连续了解什么?”带领孩子们总结今日的教学内容,以便对下一次的授课有所参考。

【教学建议】1. 让孩子们参加到试验过程中,提高孩子们的察看力和动手本领。

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铅笔、画纸、透明胶带。

2. 环境: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手电筒和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照射玩具时产生的影子。

2. 实验一: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手电筒和玩具制作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变化。

3. 讨论一: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4. 实验二:教师出示画纸和铅笔,让幼儿在画纸上尝试画出自己的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变化。

5. 讨论二: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原因。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制作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变化。

2. 请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发现,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影子产生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评价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影子实验,增加家庭科学教育的机会。

2. 组织影子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绘制出有趣的影子图画。

3. 开展影子故事会,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幼儿对影子知识的理解。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活动中更能积极参与和思考。

3. 考虑如何将影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北京影子长短变化规律

北京影子长短变化规律

北京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北京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清晨的北京,第一缕阳光从东方的天际升起,照亮了整个城市。

在这个时刻,建筑物的影子还很短,只有几米长,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人们走在街头,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清晰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高度逐渐升高,建筑物的影子也逐渐变长。

在正午时分,太阳位于天空的最高点,建筑物的影子达到了最长,可以延伸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远。

人们的影子也随之变长,像是一幅拖着长长尾巴的画面。

午后的阳光逐渐斜射,城市的影子开始缩短。

大街上的行人们的影子也变得短小,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太阳即将西下,一天的繁忙也即将结束。

夕阳西下时,建筑物的影子又开始变长,但与正午相比,它们的长度已经不再那么夸张。

夜幕降临,太阳完全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建筑物和行人的影子也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街灯投下的柔和光影,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夜晚的影子不再是直线,而是扭曲、变幻的形状,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北京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不仅仅是因为太阳的高度变化,还受到建筑物的高度和形状的影响。

高耸的楼宇会投下较长的影子,而矮小的建筑物则会产生较短的影子。

不同形状的建筑物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子,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有的甚至呈现出奇特的形状。

每天都有无数的影子在北京城中诞生和消失,它们记录着时间的流逝,见证着人们的生活。

无论是清晨的短暂影子,还是正午的长长尾巴,亦或是夜晚的扭曲形状,它们都在默默地述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北京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

当我走在北京的街头,看着自己的影子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

这些影子不仅是城市的一部分,更是我与这座城市的纽带,让我感到自己的存在和归属。

北京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让我对时间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它们告诉我,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

无论是短暂的清晨,还是长长的正午,亦或是扭曲的夜晚,都值得我去珍惜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影子 不变的高度
河北张家口市第十九中学 贺峰
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九年级(2)班的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借助三角形的相似测量一下学校的一棵大树的树高,因此他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时段去测量树高,下面我们就随着这四个小组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如何测量、如
何解决问题的。

小组A :
时间:上午11∶00,工具:标志杆(长度1米)、皮尺
测量试验:竖直放置标志杆,测得标志杆的影长为0.5米,同时测
得该大树的影长为3米(如图1)。

分析与解:根据同一时刻,太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与物高成正比,
即杆高杆影=树高树影
,因此10.5=树高3,解得,树高=6(米)。

小组B :
时间:下午2∶00,工具:标志杆(长度1米)、皮尺
测量试验:竖直放置标志杆,测得标志杆的影长为0.8米,同时测量树的
影长,可同学们在测量一棵树的影长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
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校院院墙上,其影长为1.2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
米(如图2)。

分析与解:如图3,树高为AB ,树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BC ,树落在墙上的影长为CD ,作CE ∥AD ,则四边形AECD 是平行四边形,AE =CD ,
求树高即求BE +AE 即可。

而BC 又可看做是BE 在地面上的影长,可由
同一时刻物高和影长成正比例得BC BE =0.81,BC =4,因此BE =3,又由AE =CD =1.2,BC =4,AB =AE +BE =1.2+4=6.2,所以树高=6.2≈6(米)。

小组C :
时间:下午4∶00,工具:标志杆(长度1米)、皮尺
测量试验:竖直放置标志杆,测得标志杆的影长为1.2米,同时测量树的
影长,结果树影爬过校院院墙,伸出院墙影子外3.6米,小组同学测得院
墙高为2米。

同时测得树与院墙相距1.2米(如图4)。

分析与解:在同一时刻,太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与物高成正比,即物高影长
=物高1影长1,因此杆高杆影=墙高墙影,杆高杆影=树高树影
,结合测量结果可得,院墙影子的长度为2.4米,由于树的影子爬过院墙伸出院墙外,因此树影子顶端到树底端的距离为树的影子的长度,
即1.2+2.4+3.6=7.2(米),因此11.2=树高7.2
,解得,树高=6(米)。

小组D :
时间:次日上午8∶00,工具:标志杆(长度1米)、皮尺
测量试验:
竖直放置标志杆,测得标志杆的影长为1.5米,同时测量树的影长,
结果树影落在距离大树6.5米处的台阶上,其影子的前端正好到达台阶的第4阶处(如图5),经测量台阶的高度与深度皆为30厘米。

分析与解:根据图象,影子覆盖的阶梯正好达到第4阶,从纵的方向

4 1m 图 1 3m
图2 A D C B
E 图 3 6.5米 图5
看有4阶,横的方向有3阶,所以CD =4×30=120(厘米)
=1.2(米),DE =3×30=90(厘米)=0.9(米),根据在同
一时刻,太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与物高成正比,CD DF =11.5,所以DF =1.8,因此BF =6.5+0.9+1.8=9.2,因此11.5=树高9.2
,解得,树高≈6(米)。

点评:利用影子测量物体的高度是相似三角形的主要应用之一,在测量过程中,必须考虑周边的环境,要学会数学建模的思想,画出示意图,必要时设辅助未知数列方程(组)求解。

6.5米 A B C D F E 图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