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4.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阳光是由太阳发出来的。

2.了解光线是由直线组成的,并且沿着直线传播。

3.知道阳光照射到物体上,会产生光影。

4.掌握将物体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形状的影子。

教学准备:1.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展示工具。

2.太阳灯、小物体几个。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10分钟)教师打开电脑,播放一个太阳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吗?太阳是哪里来的呢?”引导学生回答。

Step 2:发散思维(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太阳的光线,并问学生:“你们觉得太阳的光线是怎么样的呢?光线是直线还是弯曲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Step 3:实验展示(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将太阳灯放在一个位置,并从不同方向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和物体的影子。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Step 4: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阳光照射到物体上,会产生光影。

并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影子形状。

Step 5:探究活动(20分钟)教师布置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给出一些小物体,并在教室不同的位置放置这些物体。

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位置的物体影子形状,并解释影子的形状变化。

随后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Step 6:展示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规律:影子形状的变化与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和物体的位置有关。

Step 7:复习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复习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8: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光和影的现象,如彩虹、3D立体影像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Step 9: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重点总结太阳光线直线传播、阳光照射形成物体的影子等知识点。

Step 10: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不同时间的阳光照射和物体的影子变化,并记录下来。

2019四年级科学上册 4.2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新人教版

2019四年级科学上册 4.2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新人教版

2019四年级科学上册 4.2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光和影,了解了影子的三个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阳光下的影子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首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看看同学们都掌握的没有。

(学生举手说,不要齐回答)2.观察阳光下的影子:一天之中,我们的影子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PPT出示大树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讲解太阳是东升西落的,太阳的方向是东---偏南---西。

)看了刚刚的示意图,那同学们们觉得阳光下的影子变化有怎样的特点?------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太阳落山时最长;影子方向和太阳方向相反。

3.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同学们刚刚猜测了这么多影子的特点,那想不想自己观察一下呢?在观察之前呢,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工具,来辅助我们更好的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是什么呢?-----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小学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物体的影子。

不同的物体在阳光下投射出的影子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光线传播和物体产生影子的原理,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此的理解。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科学第3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线的传播和物体产生影子的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光线传播和物体产生影子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相关图片和实验设计。

2. 阳光明处的室外活动场地。

3. 物体(例如球、书本、水杯等)。

4. 实验所需的投影屏(黑布或纸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光线和阴影的日常经验。

例如:在阳光下物体投影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一个物体的影子有时会变大、变小或者消失?2. 理论学习(15分钟):利用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光线传播和物体产生影子的原理。

解释光线是如何从光源传播到物体上的,以及物体遮挡光线时产生的影子的原理。

通过图示和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光线传播的直线性以及物体形状对影子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3. 实验设计(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物体和一个投影屏(黑布或纸板)。

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以探索不同物体在阳光下产生的影子的变化。

鼓励学生讨论和预测结果,并解释他们的观点。

4. 实验和观察(15分钟):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施,让他们观察不同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鼓励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观察和讨论不同形状的物体产生的影子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变化。

5. 实验分析和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帮助他们通过分析数据和观察结果来总结光线传播和物体产生影子的规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6.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科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范文

小学科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范文

小学科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范文学校科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物体的影子改变有肯定的规律。

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的位置改变会引起物体影子的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1.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控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约的观测记录计划。

3.结合观测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改变状况。

科学立场目标1.情愿参加小组活动,主动承受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试验观测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立场。

3.对科学观测活动保持较高的爱好,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测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进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物体的影子改变有肯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测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改变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改变的关系。

【教学预备】老师:多媒体PPT、同学材料一组。

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测记录纸〔见附件1〕、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争论记录单〔见附件2〕、手电筒、日晷套装〔工具箱〕等。

【课前预备】在第1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测记录纸、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依据老师下发的微课视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测记录方法〔见附件〕"〔可以通过"之江汇APP"课前导学或者班级群等平台发送视频〕,以4人小组为单位提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要求一天中至少记录5次,其中上午、下午各2次,中午1次,记录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实时请教老师,下节科学课带来。

建议老师在下课时间对同学的记录状况进行关注和指导,实时订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四 陪伴我们的日与月 2 阳光下的影子》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四 陪伴我们的日与月  2 阳光下的影子》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班级:四年级阳光下的影子学情分析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三班的科学课,共有学生48人。

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理解得到了一定提升,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实行课堂记录的习惯,绝大部分学生已会实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实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水平。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四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仅仅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

本期改进措施: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强化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3、增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理解“光源”,并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能自己发光,而且使正在发光。

3、通过实验明白物体的影子有大小、方向、形状的变化。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过程与方法1、做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实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A4纸(屏)、约5厘米高的长方形小方块、笔、实验记录表。

2.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大家见过影子吗?(见过)老师相信大家都见过,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那下面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关于影子的小游戏,好不好?(好)。

请同学们根据影子猜一个运动项目。

小学科学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阳光下的影子教案引言:《阳光下的影子》是小学科学第22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设计的一节科学课。

这节课将着重介绍阳光照射到物体上所形成的影子现象,并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影子的特征,并培养他们分析、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阳光照射到物体上会形成影子的基本原理;2. 能够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PPT课件、实验器材准备、活动设计;2. 学生:图纸、铅笔、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阳光下的影子》,引发学生对影子的好奇心;- 提问:大家有没有见过或观察过影子?它是怎么产生的呢?2. 知识讲解(10分钟):- 利用PPT展示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简单介绍光的基本知识,如光的传播速度、直线传播等;- 解释阳光照射到物体上所形成的影子是光的阻隔所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在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3. 实验探究(30分钟):- 分组设计实验,每组3-4名学生进行合作;- 实验1:利用手、书、树叶等不同物体,观察它们在阳光下的影子特征,并记录下来;- 实验2:将不同物体的影子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是否相同;- 实验3:移动光源,观察影子的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对影子的特征进行总结;- 学生描述影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引导学生互相观察和思考;- 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拓展应用(10分钟):- 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观察和记录影子的特征,并制作一个小手册或海报;-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物体或地点,记录下影子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导论《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小学生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可以轻松接触到各种现代科技产品,但是对于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现象,比如光的传播和物体的投影等,却知之甚少。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对光照与物体产生影子的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传播规律,认识光照与物体产生影子的关系;(2)能观察、描述和分析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子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照与物体影子的形成原理;(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其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和质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照与物体影子的关系,影子的形成原理,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子形状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光传播的规律,如何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影子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一把手电筒、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白底纸板、测尺、铅笔等。

2. 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光线较暗,使得光照效果更加明显。

3. 教学多媒体:准备PPT或幻灯片,辅助讲解光照与物体影子的形成原理和规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问答或观察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照到物体会发生什么?物体的影子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一些物体的影子会是黑色的?2. 实验探究(1)实验一:使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物体在白底纸板上形成的影子。

让学生描述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影子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光线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2)实验二:移动手电筒,改变光线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的影子随光线变化的形态,让学生思考光照条件对影子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小学科学《阳光下的影子》

小学科学《阳光下的影子》
日晷仪通常由晷面(刻有时间的平面)和晷针(垂直于晷 面的指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在晷针上,其影子会投射 在晷面上,根据影子的位置即可读取时间。
制作材料选择和步骤指导
材料选择:硬纸板、铅笔、直尺、量角器、剪 刀、胶水等。
01
1. 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半圆,作 为晷面。
03
02
制作步骤
04
2. 在半圆上标出时间刻度,可以用量角器 和直尺辅助绘制。
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阳光下影子 的变化,培养其细致观察 和记录的能力。
激发探究兴趣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 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 探究兴趣。
预期学习成果
01
知识层面
学生能够掌握光和影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
02
能力层面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和解
小学科学《阳光下的影子》
汇报人:XX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影子形成原理及特点 • 观察实验: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 • 探究活动:制作简易日晷仪 • 拓展延伸:自然界中其他类型影子现象 • 总结回顾与自我评价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了解自 然现象的规律和原理。
• 实验器材:日晷仪(或简易日晷)、指南针、记录本、笔 、手表或其他计时工具。
实验器材准备和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在室外开阔地进行实验。
2. 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将日晷仪放置在地面上,确保其底座水平。
实验器材准备和实验步骤
3. 在日晷仪上选择一个物体(如铅笔 或直尺),将其竖直插在日晷仪的中 心孔中。

最新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优质课件
9
结论1: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 长 ,逐渐变 短 , 中午 最短 ,然后变 长 ,到太阳偏西快落山 时最 。

10
结论2:
➢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 西 方; ➢ 中午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在 北 方; ➢ 下午太阳由南往西运动,影子由 北 往
东 运动; ➢ 夕阳西下,影子指向 东 方。
11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28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阳光下的影子
1
下面哪些是光源?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它 靠反射太阳光发光
2
来自太阳的光以每秒约30万 千米的速度传播,没有任何东 西比光线传播得更快了。光能 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东西,太阳 是光的主要来源。
3
生活中的科学
1、在阳光下我们看到过影子吗? 2、早上、中午、傍晚的影子方向、长短是怎样 变化的?
4
阳光下的影子
5
阳光下的影子
6
阳光下的影子
7
阳光下的影子
太阳:东—偏南— 西
影子:西—偏北—东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长,逐渐 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 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太阳最高时 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 最长
8
做一做:
太阳一天中运行的方向变化? 东——南——西 一天中太阳的高度是怎样变化的? 低——高——低
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
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 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阳光下的影子》参考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参考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课题阳光下的影子计划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观察活动要求在阳光下进行,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

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继续,同时还为今后学习“时间”“宇宙”等单元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长短也随太阳变化而变。

2.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具学具准备日晷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单、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指南针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先让学生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接着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数据,然后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再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学到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26页,根据上节课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理由。

学生回答学生推测并说理由。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观测来验证我们的相法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但每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察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目的和观察记录方法。

分组实验,做好让学生明白只有动手实验才能验证前面的猜测,培养其动手能记录力。

三、整理记录1.师讲: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2.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还有什么发现?分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学生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培养学生分析、整理的能力。

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记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学生思考回答此问题的提出,是对本节课的巩固反馈。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2《阳光下的影子》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2《阳光下的影子》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2《阳光下的影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太阳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包含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他们在科学探究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训练,对于科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太阳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太阳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并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太阳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总结太阳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讲解。

5.拓展: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影子现象,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阳光下的影子太阳光照射物体→ 产生影子物体遮挡阳光→ 产生影子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2《阳光下的影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共13张PPT)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2《阳光下的影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共13张PPT)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2:36:49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92021/8/92021/8/9Aug-219-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92021/8/92021/8/9M onday, August 09,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9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9日星 期一2021/8/92021/8/92021/8/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测量影子长度的记录
A
竿 长
影长
B
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太阳、物体、影子的关系
太阳、物体、影子的关系?
结论:
太阳距离我们太远,影子的长度、物体的高度 与太阳相比,太阳的高度就是一个恒量。 影子的 长度只与物体的高度、太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如果物体垂直于地面,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越小 (入射角越大),则影子的长度越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节内容位于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从而理解影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但是,对于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影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影子产生的原因2.影子的大小和方向变化规律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逐步深入理解影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透明塑料尺、阳光、白纸、彩笔2.教学课件:教材中的图片和问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见到的影子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影子现象。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2阳光下的影子 人教版 (共20张PPT)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2阳光下的影子 人教版 (共20张PPT)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1课
甘肃省积石山县中咀岭小学 李 向 龙
导入新课
你有我有他也有, 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你走, 就是从来不开口。
——影子
新课学习 猜猜这些是什么事物的影子
新课学习 猜猜这些是什么事物的影子
树 叶
新课学习 猜猜这些是什么事物的影子
手 掌
新课学习 猜猜这些是什么事物的影子
作业布置 课下自己探究: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什么 有关系?
树 枝
新课学习 猜猜这些是什么事物的影子
栏 杆
新课学习
选择同一时间测量
选择不同时间测量
新课学习 选择同一时间测量
新课学习
选择不同时间测量
新课学习
观察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 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测量一下气温,并仿照 下面的图纸做记录。
新课学习 测量影子长度的记录
测量情况
同一时间
物体长度不一样,影子的长度不一 样,物体越高,影子越长。
早上温度低, 逐渐升高,
中午温度最高。 下午逐渐降低。
课堂练习 判 断: 1、一天当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不会发生
变化。(
×


课堂练习
选择:
1、 在一天中,阳光下旗杆影子最长, 这种现象发生在( A )。 A、傍晚 B、中午 C、清晨
课堂练习 2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B A 、早晨 B 、正午 C 、傍晚 )最短。
不同时间
同一物体,清晨长,逐渐变短,中 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 落山时最长。
早上温度低,逐渐升高,中午温度 气温变化 最高,下午逐渐降低。
新课学习
结论总结 结论1: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 长 ,逐渐变 短 ,

小学科学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光源和物体对产生影子的影响;理解光源、物体和观察点的位置变化对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的影响;掌握影子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光源、物体和观察点的位置变化对影子产生和变化的影响。

2. 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和解释影子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光源、物体、白纸、铅笔、直尺、科学实验报告表。

2. 影子实验环境:光线较暗的教室或室外场地。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课题“阳光下的影子”。

2. 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在阳光下,你们走路时会有影子呢?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造成了影子呢?3.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二:实验探究(30分钟)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实验器材,如光源、物体、白纸、铅笔、直尺等。

2. 实验一:固定光源不动,将不同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物体的影子。

a. 学生根据给定的物体和光源,选择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

b. 每组记录实验结果,画出实验图。

c. 学生观察和比较物体的位置变化对影子的产生和形状的影响。

3. 实验二:固定物体不动,移动光源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物体的影子。

a. 学生分别改变光源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物体的影子变化。

b. 记录实验结果,画出实验图。

c. 学生观察和比较光源和观察点的位置变化对影子的产生和形状的影响。

步骤三:理论总结(20分钟)1. 让学生围绕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总结和发现。

2. 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影子。

3. 引导学生理解光源、物体和观察点的位置变化对影子产生和变化的影响。

步骤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在不同光源下,不同物体的影子形状会有什么不同。

小学科学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小学科学教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引言】阳光的照射能使物体产生影子,这是因为光线在物体遮挡的部分被阻挡,形成了一个暗影。

本节课将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形成影子的原理,并通过互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目标】1. 了解光线在物体遮挡时形成影子的原理;2. 观察和描述物体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影子变化;3. 进行简单实验,验证光线对物体形成影子的作用;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大图,上面有一个小树苗和一个太阳。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太阳照射在树苗上会发生什么?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讲解“影子”和“光线”的概念。

2. 利用实物或示意图展示“光线”从光源发出,并沿特定方向传播。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光线背后的区域会产生一个暗影?三、实例观察(15分钟)1. 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阳光照射下的物体影子:桌子、椅子等。

2. 学生描述不同物体的影子特征,如形状、大小和位置。

四、实验探究(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物体的遮挡创造不同形状的影子。

2. 实验步骤:a. 每组学生准备一块白纸和一盏手电筒。

b. 将手电筒打开,将光线照射在白纸上,形成一个明亮的光点。

c. 用手、书或其他物体遮挡住部分光线,观察形成的影子。

d.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总结光线对物体形成影子的影响因素。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结果:影子的形成与光线的照射和物体的遮挡有关。

2. 学生回答问题:什么因素会影响影子的形状和大小?3. 教师点拨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延伸活动】1. 学生可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光源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2. 鼓励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并尝试解释其成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形成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热烈。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在操作上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在探讨影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创新性观点。
2.教学难点
-太阳高度角与影子长度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理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度的变化,并掌握具体的变化规律。
-影子方向的判断: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光源位置判断影子方向,以及物体位置对影子方向的影响。
-实践活动的操作:在手影游戏中,如何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影子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发挥创意。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影子形成原理和影子长度、方向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影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影子长度和方向随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基本原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物体在阳光下产生的影子?”(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影子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影子形成的基本概念。影子是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背后形成的暗区。它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2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2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教案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到阳光下影子会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学生能够描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包括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观察、记录和分析影子变化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准确描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资源•室外阳光充足的场地。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

•记录工具(如纸、笔)。

•指南针(可选,用于确定太阳方向)。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天学习的光与影的知识,提问:“你们知道阳光下影子会如何变化吗?”•引出本课主题: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2.新课学习•(1)观察准备•将学生带到室外阳光充足的场地,并分组。

•分发测量工具和记录工具,并解释使用方法。

•(2)观察记录•让学生选择一个固定物体(如树、旗杆等),作为观察对象。

•每组学生分别在不同时间(如上午、中午、下午)观察并记录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并记录。

•(3)分析讨论•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分析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引导学生讨论影子变化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4)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强调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帮助学生理解影子变化与光源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

3.整理与布置作业•回顾本课学习的知识点,强调观察、记录和分析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并记录。

鼓励学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观察,以更全面地了解影子变化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光和影,了解了影子的三个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阳光下的影子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首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看看同学们都掌握的没有。

(学生举手说,不要齐回答)
2.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一天之中,我们的影子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PPT出示大树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讲解太阳是东升西落的,太阳的方向是东---偏南---西。


看了刚刚的示意图,那同学们们觉得阳光下的影子变化有怎样的特点?
------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太阳落山时最长;影子方向和太阳方向相反。

3.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同学们刚刚猜测了这么多影子的特点,那想不想自己观察一下呢?
在观察之前呢,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工具,来辅助我们更好的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是什么呢?-----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制作步骤:a.准备一块平滑的木板
b.在木板上黏上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
c.用橡皮泥把铅笔或小木棍垂直固定在木板上
制作好日影观测之后我们是不是就要进行观察了啊?那到底怎样观察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或者说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观察?
(在学生回答完之后,PPT出示方法和记录表,必要的话,可以每个学生发一张)
4.反馈总结:
同学们都会去观察过了吗?你的观察结果是怎样的?
那你们能根据你们的观察结果,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制作一个柱状图吗?
(讲明制图要求,横轴、纵轴表示的数据)
(出示自己观察之后制作的柱状图)老师会去也仔细观察了太阳下影子的变化,来看看我的数据。

从我的数据中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啊?
所以你们觉得一天中,阳关下的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

太阳:东—偏南—西
影子:西—偏北—东
知道了阳光下影子的变化特点,那你们能说说这个发现有什么用处吗?
其实啊,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了。

(PPT出示日晷的图片)这个就是古时候人们又来计算一天中的时间的,因为古时候是不是还没有我们现在的手表啊、手机这一类的东西。

那你们谁能来说说看,这个日晷中的原理吗?
我们之前做的实验是不同h时间测量同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

那如果我想在同一时间测量不同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你们觉得这个影子又有什么特点?
------形状不同,方向相同
5.小结:
现在,同学们坐端正,老师来问问你们,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还有本节课的学习,你的小脑袋里多了哪些新的知识啊?
很好,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这样,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最后我们再来做点小练习。

1、一天当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不会发生变化。

()
2、物体的影子总在阳光背光的一面。

()
3、影子越短,表示太阳的位置越高。

()
4、早晨太阳在东方升起,物体的影子就在东方。

()
5、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
6、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A、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7、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

A、早晨
B、正午
C、傍晚
8、地球上的光主要来自于()。

A、太阳
B、电灯
C、火把
9、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长——短
B、短——长
C、长——短——长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方向是()。

A、西—南—东
B、西—北—东
C、东—北—西
11、测得1米高竿子的影长0.5米,同时测得一棵树影长是8米,则树高是()。

A、4米
B、16米
C、无法计算
12、测得1米高竿子的影长0.5米,测得一棵树影长是8米,则树高是()。

A、4米
B、16米
C、无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