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总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12虚词

中考语文12虚词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精讲(12个)一、之1、人称代词,他(们),她(们),代人。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远看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③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好像在水的中央。

2、代词,它,它们,代物。

①驱之别院。

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抬头观看它们(久了),脖子因此变僵硬了。

3、指示代词,它,指……①操蛇之神闻之,拿/持蛇的神听说了愚公移山这件事。

②闻之,欣然规往。

听说太守派人找不到桃花源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4、助词1)、助词,的。

以君之力。

凭你的力量。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①公将鼓之。

鲁庄公打算击鼓进军。

②怅恨久之。

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5)、动词,到,去,往。

①辍耕之垄上。

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上。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想去南海,怎么样?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暗地里派吴广到次所旁丛祠中。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地点,对象,可译为“在”“到”“从”“向”“对”“给”。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之时受任,在危难之中奉命。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次到草庐之中来看望我。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草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④告之于帝。

向神话中的天帝禀告了这件事。

⑤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桓帝、灵帝没有不叹息痛恨的。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表被动,可译为“被”。

①吾不能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拿十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

②人之食于虎,无怪矣。

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

3、表比较,可译为“比”“过”“跟……相比”。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虚词

• (3)表感叹 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祈使。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毋从俱死也。
•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剑舞。《鸿门宴》
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 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 赋》)
六、若
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你的。
2.动词,像、如同;比得上 3、连词 (1)表假设,“如果”“假设” (2)表选择 ,“或“或者”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或者
某所,而 母立于兹 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复音虚词(不译) 【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臣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二、何
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 什么 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怎 么、多么、怎么这样等; 3、复音词 [何如][奈何][若何] ,译 “怎么样”“怎么办” “为什么”等;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无何]译“不久” ;[何乃]译“怎能”
七、所
1、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 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 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 事物”、“所……的情况”等。
2、为+所,表被动 3、所+以,①……原因;②用来……的,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4、名词,地方。

中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教师上课可用)

中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教师上课可用)
①颓然乎其间者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样子
文言文虚词汇总复习
3.“乎”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可译为“在”“对”“对于”。 如:
到处吵嚷叫嚣,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
①今虽死乎此……叫嚣乎东西……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文言文虚词汇总复习
(一)“乃”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如: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3.“何”用作宾语,可译为“什么”“哪里”。如:
子何恃而往?(《为学》)
你凭借着什么去
文言文虚词汇总复习
(二)“何”用作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复 习

汇 总


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 (现代汉语中的代词和助词) 代词:人称代词(你、我、他等)
疑问代词(什么、谁、等) 指示代词(这个、那个、此等) 助词:结构助词(的、地、得) 语气助词(吗、呢、啊、呀等) 动态助词(着、过、了)
文言文虚词汇总复习
(一)“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也”等,也可不译。如: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常用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常用文言虚词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 顷之,烟炎张天。
词、副词或动词的末 公将鼓之
尾,或用在三个字之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间,凑成四个字,起调
整音节作用,无义。
15 / 16
虚词 之
词性 连词 代词
用法
例句
①表并列,译“又”或 北救赵而西却秦。
《信陵君窃
不译。
符救赵》
②表递进,译“并且, 君 子 博 学 而 日 参 省 乎 已 。
《鱼,我所
③……的样子,……的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声音
《石钟
山记》
�于此
青麻头伏焉。
《促织》
②于之
使皇武子辞焉。
《殽之战》
6 / 16
虚词 词性
用法
例句
助词
“所”字放于动词前,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
构成所字结构,是名词 录)后序》
性短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测语气。
《师说》
②难道,加强反问语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其
气。
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③还是、应当,加强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
望或命令语气。
之战》
①是……还是,表选择 其 真 无 马 邪 ? 其 真 不 知 马 也 ?
关系。
《马说》
②假如、如果,表假设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
宾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 物、事。译为“他、它(们)”
兼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 只作宾语或兼语。
理,作宾语。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译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为“这”,常作复指性定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高频考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高频考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高频考点(而、与、其、且、因、于)六、“而”1.用作连词“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也”等。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例句:博学而笃志《论语》例句: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例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2)表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例句: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例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例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例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3)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句: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例句:杂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例句: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例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4)表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例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例句:敏而好学。

(《<论语>十二章》)(5)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例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转折关系。

《论语》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例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例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2.用作副词。

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六、若
1、动词
1)如同;像
关山度若飞。
2)同,相当
彼与彼年相若也。
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对付,处置
寇深矣,若之何?
晋惠公对庆郑说:“敌人深入了,怎么办?”
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 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是简便.(就是印得越多,就越觉 得简便了,就显示出来了)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相与枕藉乎舟中。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 矣。 5.吾尝疑乎是。
1.天下事有难易乎?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若毒之乎? 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孰为汝多知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5.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这几点。)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2、恐前后受其敌。 害怕前后都受到他们的夹击
1、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的话),往后你打算( 说)什么呢? 义:美好。
2、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 这种祸患现在显现不出来,但是将来会显 现出来的。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公问其故。

15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复习

15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复习

3、连词(等于而)
1)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樊哙侧其盾以撞。
4)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
四、助词
1)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 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 界限 日观以西峰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4)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
且焉置土石。
练习
1)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暂且 2)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而且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况且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 6)三军既惑且疑 又 7)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发语词 8)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一边 9)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那么 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况且
2)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练习
1)则将焉用彼相与
2)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且焉置土石? 5)则牛羊何择焉?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怎么

于之
哪里 呢 的样子
7)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语助
十、以 1、介词
1)把,拿,用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什么 怎么样 哪里 多么你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他的 乃心在咸阳。
2、动词
是、就是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3、副词
1)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只,仅仅 唯虚心乃能进步 3)竟,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4)于是;就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

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

15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①之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诚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个事件)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灭吴》,代词,他们)与坐谈,问之客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代词,这件事)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四)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五)音节助词。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之】(一)助词1.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本句中的“之”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此本句可译为:我的客人称赞我没,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2.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解析:本句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因此本句可译为: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3.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例: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解析:“之”在这里即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因此本句可译为: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二)动词,到……去。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解析:本句中的“之”后面跟地点性的名词,所以为动词,翻译成“到……去”。

因此本句可译为: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而】(一)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解析:本句中的“而”连接“博学”和“日参省”表示强调,是”而且“的意思,表递进关系。

因此本句可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2.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解析:本句中的“而”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因此本句可译为: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就好了。

3.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例: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解析:本句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在这里可以不用翻译。

因此本句可译为:我曾经踮起脚尖往远处看,不如登上高处看到的范围广。

4.表示因果关系。

例: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解析:本句中的“而”,表示因果关系,可以不译,或者译为“因而”,因此本句可译为:刘表厌恶刘备的贤能,不能够重用他。

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18个必考文言虚词(1)

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18个必考文言虚词(1)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 “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索引
九、为 ★★★
1.副词(表判断,译为“是” )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 2.作介词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介词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以、于、为、 因、与。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 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 因、对象等的词。
介词必与所带的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词组 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 补语。
介词根据功用可分为表处所、表时间、表原因、 表对象、表凭借、表被动、表方式、表工具等。
⑸表示承接关系。“而且”、“并且”、“就” 或不译。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⑻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
2.作代词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也。
⑵表修饰关系,连 接状语和谓语,译 为“着、地”或不 译。
⑶表假设关系,连接 主语和谓语,相当于 “如果、假使”。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⑷表示并列关系。“而且”、“又”、“和” 或不译。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索引
五、其 ★★★★★ 1.作代词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高三总复习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高三总复习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主要有:而、何、乎、乃、其、且、也、若、所、之、为、焉、以、与、则、者、因、于。

在复习备考中应结合教材熟记这些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高考中,此类试题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综合考查考生对虚词的掌握情况。

因此,掌握课文中常见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有助于考生正确解答此类试题。

可以使考生根据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

高考试题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词性一般都相同,大多数虚词的位置也相同,只区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即可。

因此,考生可以结合课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试题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下面用列表的形式把18个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虚词分类讲练如下:。

高考15个文言虚词复习

高考15个文言虚词复习
21
3、放在倒装的动(介)词宾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 的标志。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
4、放在倒装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 标志。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 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 人之于国也》 22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 “那”“那个”“那些”“那里”。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可译为 “这”“这个”“这些”。 1、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 数词。 1、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
二、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 等。 26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
7
“与”的用法:
一、介词: (1)和、跟、同。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 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2)比,和……比较。 1、吾孰与徐公美?《邹忌》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
二、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成分。 “和”“跟”“同”。 1、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 8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勾》
练习: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蜀》 2、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信陵》 3、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 4、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降 皓驳色,而皆若偻。《登》 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
6

文言虚词复习

文言虚词复习

十六、也
1.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徒以吾两人在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非我也,岁也 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句末语气词,用在因果句 尾表解释 2.语气词,表肯定 3.语气词,句中停顿 4.语气词,表肯定 5.语气词,表肯定 6.语气词,表停顿;语气词, 表肯定 7.语气词,表停顿
五、于
1.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介词,在 2. 而耻学于师 介词,向 3.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介词,对于 4.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介词,对;介词,对 5. 故燕王欲结于君 介词,和、跟 6. 余威震于殊俗 介词,在 7. 良曰:“长于臣。” 介词,比 8.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比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客有吹洞箫者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5.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6.为天下笑者,何也 7.蔺相如者,赵人也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谁可使者
1.代词,用在否定词后表示“……的话” 2.代词,……的人 3.代词,……的情况 4.代词,……的情况 5.代词,用于判断句,主语后引出判断 6.代词,引出原因,不译 7.代词,用于判断句,主语后引出判断 8.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人或事 物 9.代词,……的人
十三、所
1.荆轲有所待 2.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各得其所 1.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 性结构,……的人 2.同上 3.代词,同上 4.用来…… 5. ……的原因 6.名词,适宜的(位置、地位 ……)
十四、者
二、之
1. 2. 3. 4. 5. 6. 7.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结构助词 消独 皆白衣冠以送之 代词 他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结构助词 消独 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代词 它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总结1、之:代词,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结构助词,“的”。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动词,译为“到”。

辍耕之陇上《陈涉世家》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久之,目似瞑《狼》提前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2、以: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

以刀劈狼首《狼》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

屠惧,投以骨《狼》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表连接,可译为“而”。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3、而: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

温故而知新《论语》聚室而谋曰《愚公移山》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

人不知而不慍《论语》表并列,可译为“并且”。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表修饰,可译为“地”。

默而识之《论语》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4、其:代词,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

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

其一犬坐于前《狼》特殊指代,第一人称代词。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 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 课件
(三)多么
吏呼一<zzd>何</zzd>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四)固定用法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zzd>何</zzd>。(《过秦论》)——何:通“呵”,呵斥、斥责。 ②阿母谓府吏:“<zzd>何乃</zzd>太区区!”(《孔雀东南飞并序》)——何乃:怎能。

3.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接着”“然后”。①人非生<zzd>而</zzd>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②置之地,拔剑撞<zzd>而</zzd>破之。(《鸿门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zzd>而</zzd>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zzd>而</zzd>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zzd>而</zzd>见者远。(《劝学》)
3.表推测,可译为“吧”。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4.表感叹或呼告,可译为“啊”“呀”。 ①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归去来兮辞并序》)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如果”。①今以秦之强<zzd>而</zzd>先割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死<zzd>而</zzd>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因此”“所以”。①而余亦悔其随之<zzd>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婉曲含蓄虚字传情
——文言文虚词复习
扫宋中学王萍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文言虚词知识点,引起学生重视虚词的学习;
2、举一反三,正确解释课内外虚词的含义;
3、提高学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归纳“之”,“而”,“以”,“其”,“为”,“于”的用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设想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较为复杂多变,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一个要点,在连续几年的陕西中考中,这个二分值的题总是以选择题出现,单答题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学生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为其中的变化而困惑,头疼。

基于这一情况,同时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特设计此课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其中最常用的、也是初中阶段重点的虚词的用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归纳文言知识点,为他们今后的文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这堂课我们上一堂文言复习课,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

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

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

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

而虚词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不过大家不用怕,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归纳复习几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探究点拨。

1、结合课内文言句子探究常见虚词“之”“其”“而”“以”“于”“为”“然”的意思。

经探究,“之”的主要用法有如下六种:
①代词:他(她)、他们、它、它们、此、这(这件事、这个);
②结构助词“的”;
③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不译;
④用在动词、形容词后,凑足音节,不译;
⑤在句中起将宾语提前的作用;
⑥动词,去、往、到。

“其”的用法如下:
①代词:它(它们)、他的、他(他们),这、那、那个
②语气词:难道、哪里(反问),大概(推测)
“以”的用法如下:
①介词:凭借、把、因、用、按照等;
②连词:来、以至、如果、假使等;
③常与动词“为”结合,有“以为”的意思。

①介词:替、给、向、被、对、
对于、跟等;
②动词:是、做、当作、认为、
“为”的用法如下:
①介词:替、给、向、被、对、对于、跟等;
②动词:是、做、当作、认为、
“然”的用法如下:
①代词:这、这样、的样子
②连词:但是、然而
“而”的用法如下:
连词:表并列。

而前后的两个词语是并列关系。

表递进,相当于“而且”,“而”后面的意思比前面更近一层。

表转折,相当于“但是”“可是”“却”。

表修饰,相当于“地”,这种情况下后面的词语是中心词,“而”前面是对中心词的修饰限制。

表承接,动作一个接一个,有先后关系。

这一部分的学习尤为重要,为让学生能有兴趣并且能力范围内能达到总结归纳,所以以课内句子为主,这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外的阅读中灵活运用。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见优化指导179页阅读十三“苏秦之楚”
要求,三分钟独立完成课文翻译,注意虚词的用法。

三分钟完成课后习题。

知名学生板演,集体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三)当堂检测
1、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二世杀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杀之以应陈涉
C.其:百姓多闻其贤惧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指朝廷) B.是进亦忧,退进亦忧(这样)
C.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
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于鲁,行十日十夜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
C.不足为外人道也山峦为晴雪所洗衣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温故而知新
4.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自立为将军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公将鼓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且焉置土石
B.吾妻之美我者虽欲言无可进者
C.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些题全部以选择形式出现,贴近中考,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准确答题,并未学生树立了信心。

(四)对照目标,总结归纳。

(五)布置作业。

优化179页名师权威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