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中学

合集下载

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

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
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作者
技术
项目
stem
通过
教育
数学
中学
在做
孩子们 介绍
学习
活动
幼儿
思维
工程
提出
培养
引入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是一本致力于推动幼儿STEM教育的书籍。幼儿STEM教育强调通 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的内容摘要如下: 本书的引言部分介绍了STEM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在幼儿阶段引入STEM教育。作者强调,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STEM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 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篇介绍了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引入科学元素。作者提出,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方式,引导 孩子们发现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作者还介绍了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水、 土壤、植物等,进行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技术篇介绍了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技术元素。
《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它提供了很多关于 STEM项目活动的建议和指导。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为幼 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阅读感受
近日,我阅读了《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这本书,它是由复旦大学社的, 旨在为幼儿提供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STEM学习体验。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强 调了在做中学的理念,并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四个领域的知识 融入到一系列有趣的项目中。

浅论在做中学

浅论在做中学

浅论在做中学“在做中学”是一种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

这种方法认为,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和实验等方式,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

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一、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做中学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强,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需要亲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技能和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和创新,寻找解决方案。

4. 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实践获得成功后,学生会感到自豪和自信,这将激励他们在未来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要成功实施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实践活动,确保活动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

2. 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3. 提供必要的指导。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掌握知识。

4. 及时反馈和评价。

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总之,“在做中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做中学的意义

从做中学的意义

从做中学的意义
从做中学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掌握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中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巧。

2. 激发学习兴趣:做中学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通过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 培养创新思维: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5. 提高自信心:通过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做中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并愿意主动尝试和接受新的挑战。

做中学可以使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自信心,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作者:李强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3年第05期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意思就是说:“我所听的,我可能会忘记;我所看的,我可能会记住;但我所做过的事,我一定会理解”.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我们的生活是由各种“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吃饭、睡觉、劳动、做游戏、看书、听音乐、旅游等等.教学生活化就像孔子和杜威观点一样,教学过程也应该是由“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和教学相关但又不脱离生活.在现代社会,单纯的语言已经很难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构建人的知识体系也是低效和不完整的,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结论,更需要体验,感受和领悟.这些不是语言能带来的,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获得.初中物理教学要构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在关注个体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学习物理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构建学生的课堂生活.教学案例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会对长度单位进行换算.(2)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3)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知道常见物理尺度,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2)通过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体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喜悦,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对实验操作认真细致的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单位的引入、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刻度尺的估读活动1引入本堂课:播放刘翔比赛视频学生观看刘翔比赛的视频.教师:奥运冠军刘翔参加的是什么项目?他的夺冠成绩是多少?学生:110米栏,12.88秒.教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田径项目中,110米跨栏为男性竞赛项目.这个项目是由110米的跑道和跑道上面的10个跨栏组成的.男子110米栏第一栏距起跑线13.72米.第2-10栏栏间距离约9.14米,栏高106.7厘米.运动场上的每一段距离都需要精确的测量.学生:凭视觉判断哪根线段长(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上面的线段比较长)教师:先用眼睛观察一下,然后再用刻度尺量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有些同学建议测量一下结论:看上去上面一条线段长,但测量结果表明两条线段的长度相同.产生新的认知:仅凭视觉判断长度并不准确,因此有必要对长度进行测量.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到测量的必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3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有刻度尺,你能测量课桌的长度吗?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自己的做法(有些学生用书本去量,有些学生用手去扎量,用书本量的结果相近,而用手扎量的结果差别比较大.)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你们的测量结果不同?学生:测量需要统一、公认的标准量,这样才能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测量才有意义.活动4教师给出各种长度测量工具,如皮卷尺、皮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钢卷尺、折尺、米尺、三角尺等同学们说说这些长度测量工具是用来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的. 让学生了解一些长度测量工具,尤其是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的用途.学生:讨论选择使用哪种长度测量工具(选择皮卷尺)学生:测量衣服的衣长、袖长、胸围、腰围(难点在于量的起始位置,估读在这里并不重要)学生:几名同学用同一个测量工具测量上述几个长度,看看误差是如何造成的,究竟谁的测量方法更准确.根据测量的数据判断同学应该选择的型号.设计意图设计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找对测量衣长、袖长等的具体起始位置,使物理学习密切联系学生的当前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HJ1.3mm]活动6教师:我们以前在测量长度的时候,测量方法是否规范呢?请同学们自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自学课本中给出的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发现刻度尺的使用说明中和自己已经掌握的测量方法中的冲突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的测量方法.设计意图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再实践中讨论使用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自主性.活动7教师:我们的钱包里有各种卡,如超市购物卡、银行卡、电话卡等等,它们尺寸相同吗?取出手里的各种卡,对其长和宽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讨论:(1)确定卡的长度和宽度要测几次?(2)各种卡尺寸相同有什么好处?能不能用一个刻度尺直接量?对课堂教学中“活动”的反思课堂上学生开展的活动是围绕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开展的,但活动同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能感到这个活动内容既非常熟悉,但活动中又有非常值得探究的物理问题.活动形式要贴近生活,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的几点:第一,活动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如为了完成学习使用皮卷尺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了网上购物这一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探索求解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建构良好的问题、动作和神态模拟、形象的描述、多媒体技术进行场景重现都有助于创设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情境.第二,活动要注意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新的障碍性问题.例如“活动5”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哪个型号的上衣?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解决另外一些问题,如选用哪种测量工具?袖长、衣长具体应该从什么位置量到什么位置?服装的腰围和胸围要比身体的实际的腰围和胸围值大出多少穿起来才舒服等问题.从发现、提出问题到讨论、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是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探索活动的过程,也是主体作用发挥和主体性发展的过程.问题的解决是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第三,活动要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课堂上很多学生活动都是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的.在小组活动中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实验的共同操作完成是合作,对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讨论和交流也是一种合作.同时,小组合作也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性锻炼,如讨论和交流一定要在自主的思考的前提下进行.而探究性也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学活动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的体现.。

“在做中学”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做中学”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A、 ( 一 ∞, 0 ) B、 ( 一 ∞, 一 1 ) U( 1 , + 。 。 ) C、 ( 一 。 。 , 0 ) u( 1 , + ∞ ) D、 ( 1 , + ∞ )
【 分析1 进 行 极 限位 置 分 析 , 当 P时 , P F 的斜率 ; 当 时, 斜 率 不存 在 , 即 或 ; 当 P在 无穷远处时 , P F的斜 率 。选 C 。 三、 从 特 殊 结构 入 手
【 例题 4 】 双 曲线 x 2 - y Z = 1的左 焦点 为 F, 点 下半 支异 于顶点 的任意 一点 ( 如图 1 ) , 则 直 线P F的斜 率
的变化范围是( )
J y
使 学 生对 自己 的直 觉 产 生 成 功 的 喜悦 感 。 总之 , 在数学 的教学过程 中 , 我们 应 多 关 注 学 生 的直 觉 思 维 能 力 的培 养 ,数 学 家 高 斯 在 小 学 时 就 能 解 决 ” 1 + 2 +… …
A C
( A ) ( }, 1 ) ( B ) ( }, 争) ( c ) ( , }) ( D ) ( , 争)
[ 分析] 本 题 如 果采 用 直 接 做 , 那很 可 能会 无 从 下 手 。 但 考 虑由P 。 射到B C的 中 点 上 , 这 样 依 次 反 射 最 终 回到 P 0 , 此 时 容 易求出 t a n 0 = . 1, 由题 设 条 件 知 , l < x 4 < 2 , 则t a n 0 ≠ 1, 排 除 A、
课程教育 研究
C 0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 7 月 下旬 刊
离为 ( )
1 一

在做中学科学

在做中学科学


科学的价值在做中感受
“ 不吃葡萄, 不知葡萄的味道” 这句话, 蕴含着哲理。 科 学课要强调动起来学, 通过学生的眼、 鼻、 耳、 手等感官, 去
玩“ 玩具”去品味物体 , , 去观察物体、 环境, 去研究物体的
质、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 科学理念, 更能用科 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 一切, 科学地做事、 辩证地处事。 通过 “ 做中学” 科学活动 , 加深学生对科学 的热爱 , 改变学生观
阳光, 折射出赤、 黄、 青、 紫七色光, 橙、 绿、 蓝、 让学生领略
自然的奥秘和美 , 认识科学提示 自然的价值。 二、 科学知识在做 中强化
激励学生大胆提问题, 大胆想问题, 并允许学生出错。如, 在四年级《 有生命的 物体》 一课的教学中, 让每一个学生去
“ 看不如做”“ ,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更是颠扑不破
地方呢?

三、 科学理念在做中提升
学生在初步认识科学理念时, 还不能把知识自 觉提升 到自 己的意识形态中, 可能会忘却。但通过“ 学” 做中 就能 把学到的知识贯穿到潜意识中去,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
能自 觉讲科学 、 用科学。如, 五年级的《 生物与环境》 , 一课 不仅课内要学它,更重要的是课外要组织好学生去调查 、 观察、 记录、 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得出生物资源给人类 带来巨大价值。 通过“ 做中学” 可以锻炼学生感悟生活的素
学 科 教 学 探 索
≥ 至
李萍芳1 马 贤民2 ,
(. 1 固原市原州 区教研室 ,宁夏 固原 76 0 ; 2固原市原州区逸夫小学 ,宁夏 50 0 . 固原 760) 5 00

要 : 中学科 学是一种教育思想体 系, “ 中感 受科 学价值 , 做 在 做” 深化科 学知识 , 升科学理念, 究科学 提 探

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做中学,是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的一条准则。

中学时期是我们成长的关键阶段,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

首先,做中学意味着我们要专注于学习。

中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比初中大大增加,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每天坚持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后进行复习,是我们成功学习的关键。

同时,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课外拓展知识的阅读和练习。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够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做中思是培养我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的时间,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

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关心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自己的交流能力和领导才能。

只有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最后,做中悟是我们进行行为判断的重要准则。

中学生时期,我们面临许多选择和挑战,我们要懂得辨别是非对错,懂得如何正确处理问题。

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被消极情绪所影响。

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要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章制度。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关注他人,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只有通过我们的行为去影响和帮助他人,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在中学时期,我们要明确做中学的重要性,做到专注学习、全面发展和正确行为。

相信只要我们能坚持做到这些,我们一定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新时代中学生。

在“做中学”课堂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实证精神

在“做中学”课堂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实证精神

在“做中学”课堂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实证精神摘要:科学的本质就是“求真”。

小学科学教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获取事实证据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我以“做中学”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实验为基础开展了培养学生实证精神的研究。

关键词:实证精神;实验;探究性学习方式;一、问题的提出实证,就是在任何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结论都是要以事实作为依据,不作伪并经得起事实反复论证的。

实证精神就是在科学探究或者在生活中,都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和思想。

实证精神,是不能靠主观来判断,能够重复性,能够被别人独立验证。

小学科学教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获取事实证据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我以“做中学”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实验为基础开展了培养学生实证精神的研究。

二、在“做中学”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实证精神的方法和途径科学是用事实来说话的,而这些事实的获取的途径很重要,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

不经过实验得出来的结论是虚的、不可靠的。

所以,要重视指导学生实验方法和培养实验能力,关注细节,得出比较正确的数据,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一)通过设计基本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结合“做中学”的特点,加强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操作是顺利完成科学实验的基本保证,在小学科学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现在的课堂实验情况是学生机械的背实验操作,不甚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加上动手的机会很少,使他们普遍缺乏进行基本实验的能力。

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实证精神只能停留在意识层面,而不能转化为行动,这就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实证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鉴于此,我除了通过典型示范、动作分解、反复练习和示范性的操作指导外着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1.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全面掌握基本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将课堂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机会,同时让全体同学通过观察、分析,指出在实验操作中易犯的错误和存在的不足,逐步规范实验操作。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含义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含义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含义引言在教育领域,我们经常听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样的词汇。

这些词汇都强调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态度,即通过实践和行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将探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做中教的含义“做中教”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和体验。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以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做中教则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运用所学知识。

在做中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做中学的含义“做中学”强调的是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学习知识。

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知识的含义和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相比于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中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中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3.做中求进步的含义“做中求进步”强调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做中求进步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3.1探索与创新做中求进步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试错的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方法。

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寻求多样的解决路径,并找到最优解。

3.2反思与总结做中求进步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及时反思和总结,从中归纳出有效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领域中。

3.3持之以恒做中求进步强调的是持续不断地努力和进取。

做中学学中做

做中学学中做

做中学学中做
“在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具体的、积极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

在课堂上,教师要遵循发现和探究的原则,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发现和探索知识,将一些有选择性的课外活动与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开放、多维的课外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自由发现、尝试、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和才华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运用书本知识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一、教学内容有兴趣“做中学”重在引领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真实的探究状态呢?通过实践发现:真正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内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这就要求科学老师务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

为此我校“做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大版块构成:一是《科学》教材上那些活动量大的单元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所需不断尝试开发、重组,在课堂上力求体现系统性、连续性,让学生真正去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如《水》、《空气》、《冷热》等单元,在教学时教师打破单元原有框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重新组合;二是教师精心选取学生身边感兴趣的现象、问题为探究内容。

如学生发现桂花树结果了,这种现象很罕见,教师就临时安排《寻找植物果实异同点》、《桂花树为何少结果》的探究课。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学教师让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践证明选择学生有兴趣的教学内容,是开展好“做中学”的良好开端。

二、教学时间有调整科学课上,教师总觉课堂时间少;“做中学”的课堂,教师更觉时间太少,研究活动常常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引领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实验研究的效果,我们大胆采用80分钟模式,首次尝试科学课两课连排。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们也确实从中收获惊喜连连,特别是实验量多、时间长、连续性强的教学内容效果尤其明显。

但是,一段时间下来,老师们也清醒地意识到,80分钟模式有利又有弊,这种弊端在《科学》教材上教学内容探究性不强、上下两段时间教学内容联系不大的情况下尤其突出。

为此,老师们征求各方意见、努力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我们制定了两课连排和分开排的两张课表,即采用两种模式:80分钟模式(即两课连排)和40分钟模式(根据教学需要,科学老师有权利随时调整教学时间。

在做中学_读杜威_民主主义与教育_有感_孙丽娟

在做中学_读杜威_民主主义与教育_有感_孙丽娟
杜 威 本 人 用 他 的 一 生 来 实 践 着 “在 做 中学”这一理念: 从 1884 年他在密执安大 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到 1930 年从哥伦 比亚大学退休, 在这近 50 年的任教生涯 中, 杜威通过“实践—反思—理论—实践” 这一持续的循环过程, 不断地丰富他的教 育理论, 最终成就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 部 不 朽 的 教 育 著 作 。把 理 论 和 实 践 很 好 地
第二, 在“经验”中学习, 也就是从经验 中积累和发现知识。教科书是死的, 而学生 却是有思想、有创造力的, 因此我们必须要 尊重学生的自由个性,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 展规律进行教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那些 书本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没有意义的符 号, 并不能直接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 来。例如: “我们可以压迫一个孩子的颈部 肌肉, 使他每遇到一个人就鞠躬, 到了后 来, 鞠躬成为一种自动的行动。但是, 在他 的鞠躬具有一定目的和一定意义以前, 他 的鞠躬并不是一种认识或敬重的行动。除 非他明白他所做的事情, 并为这件事的意 义去行动, 否则就不能说培养或教育过 他……”所以, 要获得事物的观念, 就必须 从做中学, 从经验中学, 在亲自接触具体事 物的过程中, 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 器官, 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 然后通过思考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后亲自解 决问题。
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 这就是学校教 不够的。( P200)
育的最好的产物。(P59 ̄P60)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提供一个环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继续不断的生 境, 使向外伸展的经验可以得到有效
长过程, 在生长的每个阶段, 都以增加 的报偿并保持继续活动。( P226)
生长的能力为其目的。( P63)
在生活的情境中, 学生能够深切

小学生在“做中学”中究竟学什么

小学生在“做中学”中究竟学什么

小学生在“做中学”中究竟学什么小学生在“做中学”中究竟学什么【内容提要】做中学是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的最佳学习方法之一。

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学效果明显。

教学中,我不断地在思考:小学生在做中学学习过程中究竟学些什么呢?我认为:小学生在做中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习以下几种科学精神:大胆猜想,勇于表达的科学学习精神;学会合作,善于总结的科学学习精神;参与探究,经历过程的科学学习精神;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科学学习精神。

【关键词】小学生做中学学习科学精神【正文】做中学的教学实验研究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学效果显著。

我也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尝试着做中学教学方法,收获与感受颇多,现将我的想法写出来,与同仁商榷。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更有效。

做中学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科学途径的最佳方式,是符合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最好的教学方法。

因此,很多人都在进行做中学的教学研究。

我在做中学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常常思考:在实施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究竟该让学生学些什么呢?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思考,我认为运用做中学教学方法,不在于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重点在于让学生学到几种科学学习的精神。

一、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要学生具有大胆猜想,勇于表达的科学学习精神。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如何事物都感兴趣,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科学课最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也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但是,过去的科学教学大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去猜想,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做中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却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学习的机会,教师放手让学生去研究,鼓励学生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大胆地去猜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

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精选读后感

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精选读后感

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精选读后感我在认真阅读学习了《在做中学—幼儿STEM项目活动精选》一书中不同年龄段的活动案例,对于“STEM”教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触摸科学、设计解决、表达提升的STEM活动正是幼儿发现、探索、创作的有效结合。

其中大班案例《为蜗牛建个家》让我受益匪浅,整个活动从发现小蜗牛开始,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在孩子们想要为蜗牛建造家前,提供各种素材为幼儿建构前期经验,这是整个活动开展的基础,在发现幼儿还无法解决多重问题时介入成人的支持,虽然孩子是主导者,但是成人适时的介入和支持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去发现,特别是最后的发展评估,让我对平时自己课程实施有了不同的思考,这本书值得我们探究的还有很多。

趣味性是驱动整个STEM教育活动进行的推力。

幼儿园STEM教育让幼儿的学习融合于现实生活,强调将知识的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趣味性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的主体内容。

但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格外强调在做中学和课程设计的趣味化,要充分解放幼儿天性,使既定的问题探究变成充满趣味性的学习项目,一方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同时又帮助他们在趣味化的项目学习中掌握综合性知识。

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借鉴和参考STEM教育,让幼儿从小建立起STEM意识,以STEM思维进行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理解、思考和合作、运用多种学科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一共有9个案例,内容涉及到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每个案例都以问题引入、经验准备活动、问题解决、拓展延伸、项目活动网络图、STEM要素分析、幼儿发展评估、项目活动思考8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中大班的案例《为蜗牛建个家》让我收获颇多,从区域游戏中发现的偶然事件作为问题的引入,孩子们提出了喂养蜗牛,为蜗牛建一个家的想法,那建造家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了解蜗牛的习性和设计收集材料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活动案例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建立兴趣—探究—表达的探究学习通道。

精选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当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精选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当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教育家。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是教育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针对如今的“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缺陷,并适当吸取其他经典理论提出来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使幼儿的上学年龄越来越提前。

然而,我们往往只让学生尽量多的吸取书本上的知识,忽视了他们自身的需求。

现在很多幼儿教学班把孩子们关在园内玩耍,基本与外界隔离开,导致他们从小对社会的认知缺陷,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正因如此,我们要让幼儿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教育环境融入生活。

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以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可以概括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从生活与教育的作用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教育;从关系上来说,教育由生活决定。

就此思想出发,陶行知提出了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下面我就这三大原理简单论述。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拥有、所管理、所必须的,生活教育也是此理论的核心。

生活是一直在变化的,而教育的本质在于生活,所以教育也在变化,生活即教育也由此而来。

首先,生活与教育是同时存在的,两者不能分割,生活本身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

其次,生活与教育的内容相同,有什么样的生活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再次,教育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必须围绕生活来发展、进行,化解人们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需求。

最后,教育具有反作用的能动性,教育能改变生活的方向。

(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那么现实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也即社会即学校”。

因此,“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部分。

“社会即学校”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把社会场所作为教育的地方,使教育从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学校与社会融合、教育和生活结合,让幼儿与社会更加接近。

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己的学习框架.㊀㊀三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衔接每一门学科都或多或少地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在一起ꎬ即使在化学学科中首先ꎬ在化学现象的教学中ꎬ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例如ꎬ盐可以导电吗?生活中常见的导电和非导电物体是什么?食用盐与电ꎬ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ꎬ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的人生ꎬ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思考ꎻ其次ꎬ在教学环节中ꎬ最直观的展示化学现象的教学方式是实验教学ꎬ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实验ꎬ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传达给学生化学思维和化学知识ꎬ学生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了解化学和生活的原理ꎬ找到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化学事实ꎻ最后ꎬ老师还可以在课后留下思维开发学习任务ꎬ例如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ꎬ例如做一些寻找其他导电物体的实验ꎬ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独立探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ꎬ虽然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源ꎬ并且相关的理论解释和实际操作的视频都比较详细ꎬ但是化学实验的操作仍然是存在有比较大的风险的ꎬ一旦出现问题的话ꎬ可能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ꎬ所以ꎬ教师必须要提前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ꎬ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ꎬ然后让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提前告知教师ꎬ教师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进一步的强调ꎬ利用这样的方法ꎬ尽可能的保证学生的安全.综上所述ꎬ在今天的化学教学中ꎬ高中化学不仅是高中的考试内容ꎬ还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ꎬ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ꎬ包括学习能力㊁探究能力ꎬ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更有利于让学生在生活㊁在我们自己熟悉的语境中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ꎬ在课堂教学中ꎬ学生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学习最基本的化学原理ꎬ并通过实验教学ꎬ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ꎬ分析和解决问题ꎬ是提高他们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㊀㊀参考文献:[1]肖安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传统化学实验教学[J].湘潮:理论版ꎬ2008(3):38-39.[2]郑海燕.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利弊分析[A].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及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ꎬ2007(11).[责任编辑:季春阳]在学中做㊀在做中学例谈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章国华(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㊀222002)摘㊀要: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相伴而生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ꎬ寓科学方法教育于知识学习之中ꎬ通过 做科学 来学习科学方法.关键词:科学方法ꎻ做科学ꎻ化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8)24-0094-02收稿日期:2018-03-10作者简介:章国华(1977.11-)ꎬ男ꎬ江苏连云港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中学化学与教育与教学.㊀㊀科学方法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遵循或运用的㊁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正确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的灵魂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相伴而生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㊀㊀一㊁在学中做 寓科学方法教育于知识学习之中㊀㊀在学中做ꎬ指的是科学方法的教育应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方法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的化学知识ꎬ不能空谈科学方法ꎬ而应将科学方法渗透在知识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ꎬ寓科学方法教育于知识学习之中ꎬ这样学生就不是空洞的学习科学方法ꎬ而是应用科学方法ꎬ把科学方法作为学习的工具ꎬ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并使用科学方法.例如ꎬ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ꎬ笔者采用基于事实的推理㊁论证㊁实验验证的思路设计教学ꎬ片段如下:师:展示一瓶金属钠并告知金属钠的保存方法ꎬ仔细观察ꎬ由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这一现象ꎬ试推测金属钠有何物理㊁化学性质?4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生:白色固体ꎬ密度比煤油大ꎬ不溶于煤油ꎬ与煤油不反应ꎬ应能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等.师:特殊的保存方法ꎬ煤油起到了隔绝外界环境的作用ꎬ推测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ꎬ说明金属钠性质非常活泼ꎬ那么还有哪些事实能证明你的推测呢?生:金属活动顺序表.在上述教学过程中ꎬ教师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㊁推理㊁论证ꎬ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接受了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所授知识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创设情境ꎬ或有意训练或潜移默化ꎬ使学生逐渐接触㊁了解㊁认识㊁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方法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方法来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ꎬ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㊀㊀二㊁在做中学 通过 做科学 来学习科学方法㊀㊀在做中学指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作为发现者㊁研究者来进行科学研究ꎬ通过 做科学 来学习科学方法.例如ꎬ在学习气体摩尔体积㊁阿伏伽德罗定律时ꎬ笔者将 阿伏加德罗定律 设计为科学发现的教学模式ꎬ引导学生运用观察㊁抽象㊁假说㊁验证等科学方法发现规律.片段如下:师:用霍夫曼电解水装置进行电解水及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ꎬ观察不同时间气体体积变化ꎬ比较氢气和氧气及氢气和氯气的体积关系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ʒ1ꎬ氢气与氯气的体积比约为1ʒ1师:对照两个方程式中氢气与氧气及氢气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ꎬ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均为2ʒ1ꎻ氢气与氯气的体积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均为1ʒ1师:至此ꎬ你有怎样的发现ꎬ其中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师:如果气体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比值还是否相等?生:气体体积和温度㊁压强有关ꎬ同温同压下ꎬ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气体呢?固体㊁液体是否适用呢?你如何验证?生:积极思考ꎬ体积㊁物质的量都是对物质多少的描述ꎬ可计算验证.生:展示计算结果ꎬ归纳总结.生:同温同压下ꎬ1mol不同的固体㊁液体体积相差较大ꎬ而1mol气体的体积数值非常接近.说明上述结论只能适用于气体ꎬ即同温同压下ꎬ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ꎬ并做出解释.生:影响液体㊁固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为微粒数目和微粒大小ꎬ不同液体㊁固体的微粒大小不同ꎬ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液体或固体的体积差别较大.生: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为分子数目和分子间距.当温度压强一定时ꎬ不同气体分子间距可看作是相等的ꎬ这时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仅为分子数目ꎬ所以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关系.即同温同压下ꎬ气体的体积与分子数目及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关系.师:表1中1mol气体在1.01ˑ105Pa㊁273K时体积均约为22.4Lꎬ其他气体是否也如此呢?为什么?生:1.01ˑ105Pa㊁273K时即温度㊁压强一定ꎬ此时不同气体分子间距可看作是相等的且有确定的值ꎬ所以1mol气体在1.01ˑ105Pa㊁273K时体积有确定的值ꎬ约为22.4L.从对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中敏感的发现可能具有的规律ꎬ再经过合理的假说㊁验证ꎬ最终寻求理论解释的过程中ꎬ学生自己发现了阿伏加德罗定律ꎬ对科学方法有了具体的认识ꎬ体验了科学发现的乐趣ꎬ感受了科学方法的魅力.在 阿伏加德罗定律 的教学中ꎬ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为止ꎬ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㊁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中ꎬ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发现知识的过程ꎬ变学科学为 做科学 .在 做科学 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触并运用了各种不同科学方法ꎬ加深了对常用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ꎻ在 做科学 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㊁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ꎻ最重要的是在 做科学 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如何去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是让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ꎬ能从事力所能及的研究ꎬ而 做科学 的过程则是一种提前预演.通过 做科学 来学习科学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ꎬ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转变教学观念ꎬ多尝试ꎬ多实践ꎬ多反思ꎬ将知识传授设计成发现式教学模式ꎬ变学科学为 做科学 .在学中做ꎬ在做中学 ꎬ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做法ꎬ强调将科学方法教育与化学知识的学习相结合ꎬ将科学方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工具ꎬ在学习中应用ꎬ在应用中学习.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ꎬ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使学生知道知识本身是什么ꎬ而且知道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在分析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ꎬ不仅优化了知识的学习过程ꎬ同时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的教育ꎬ养成了科学的态度ꎬ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㊀㊀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8.[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必修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ꎬ2014.[责任编辑:季春阳]5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从学中做从做中学

从学中做从做中学

从学中做从做中学
品读“顶天立地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三语:韩颖珠
“顶天立地做人,脚踏实地做事”我认为这句话是我们实验小学所有老师做人、做事的准则。

所谓“顶天立地做人”就是要我们做眼光长远,心胸宽广的大气的人,只有大气的人才会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以大局为重,如果我们每个实小人都能成为这样的人,那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在和谐的气氛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而“脚踏实地做事”则明确了我们实小人做事的态度,只有用这样的态度做事我们才能把每件事做好,做精致!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在做人做事的时候,更应该时刻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做人有大爱,做事有大智,对待工作有大气的人。

这学期学校更加重视推进“和乐课堂”的建设,作为一线教师,课堂就是我的主要阵地,我一定不断钻研教材,认真贯彻和乐课堂的精神,上好每一节课,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我想只有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才能离我们校训的要求更近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做中学
作者:孙丽娟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第09期
“在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核心理念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名著。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又极其深刻的名作,经由它,杜威的哲学思想在教育思想体系中得以最完美的体现。

可以说,《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结合当时美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的集大成之作。

时至今日,它仍不失为一部教育哲学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理解近百年来美国以及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

“在做中学”,可以说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核心理念,也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他的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

如果把《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著作比作一条价值连城的珍珠项链,杜威从不同方面所论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就是那一颗颗圆润、璀璨的珍珠,每一颗都闪烁着独特的智慧光芒。

而“在做中学”这一理念,就像一根金线,串起了那一颗颗珍珠。

正是有了“在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才真正成为一部教育经典。

杜威本人用他的一生来实践着“在做中学”这一理念:从1884年他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到1930年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休,在这近50年的任教生涯中,杜威通过“实践—反思—理论—实践”这一持续的循环过程,不断地丰富他的教育理论,最终成就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不朽的教育著作。

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并积极应用到教育过程中去,恰好体现了这位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的独特之处。

我想,如果没有这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这难道不是“在做中学”这一理念在杜威本人身上最完美的体现吗?
“在做中学”,也就是在“经验”中学习。

那么,什么是经验呢?杜威说:“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

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把经验的主动行动的一面和被动经受结果的一面割裂开来,就会破坏经验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思维便是准确地审慎地把所做的事和它的结果联结起来。


根据杜威先生的说法,我们也可以把“在做中学”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在“经验”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要让学生放手去做,解放学生的身体。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统一的,我们不应该把身体活动看做是和精神活动毫无关系或是对精神活动的一种干扰。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一味地制止学生活动,可能会使他们“安静”下来,却并不能因此使他们“专心”学习。

“学校中的纪律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必须常常花大部分时间抑制学生的身体活动……”“学校重视宁静、鼓励沉默、奖励呆板一律的姿势和运动,助长机械地刺激学生的理智兴趣的态度。

”这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导致学生厌学。

“经验表明,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一件乐事,儿童管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


要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

杜威主张建立一种发展学生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富于智慧等积极品性的现代教育。

知识的有效获得离不开经验中的发现和探究。

在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从书本——间接经验开始的,因而,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第二,在“经验”中学习,也就是从经验中积累和发现知识。

教科书是死的,而学生却是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自由个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那些书本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没有意义的符号,并不能直接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我们可以压迫一个孩子的颈部肌肉,使他每遇到一个人就鞠躬,到了后来,鞠躬成为一种自动的行动。

但是,在他的鞠躬具有一定目的和一定意义以前,他的鞠躬并不是一种认识或敬重的行动。

除非他明白他所做的事情,并为这件事的意义去行动,否则就不能说培养或教育过他……”所以,要获得事物的观念,就必须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亲自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然后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当然,盲目地宣扬“做”而轻视系统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与做、知与行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宝贵启示
近百年来,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提出的“在做中学”这一宝贵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启示之一: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倡导发现和探究性学习
前两年,王宏甲先生的《新教育风暴》一书,可谓是风靡一时。

书中描绘了几个在中国十分厌学的小学生,到新西兰的学校后如何变得爱学、乐学。

新西兰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与我国的课堂教学方式截然不同:他们那里,六年级学生读的功课才相当于我们四年级学生的水平;他们那里,课堂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简直像是在做游戏。

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新西兰的小学生考大学、并且是考一流大学的梦想。

这些现象曾让我疑惑不解。

但是现在,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在做中学”这一理念所起的作用。

在新西兰的课堂上,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那些他们在生活中已很熟悉或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东西,所以,对学生来说,知识就不再只是抽象的、没有意义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活画面,这就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一直为我国的基础教育骄傲,认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所忽视。

而实际上,人家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等能力,这才是更重要的基础。

而我们这种对知识积累的高度重视,则往往使学生陷于长期重复、机械模仿、负担过重、思维僵化的境地,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尊重儿童的个性,重视儿童的价值,就要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打开束缚他们的枷锁,给他们以自由,同时积极创建环境,引导他们进行发现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示之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实际运用即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在“知识爆炸”的当代,比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选择并学习有用的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教好书本知识,而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和积累有用的知识。

很多孩子一进课堂就被学校里的条条框框给禁锢住了,他们对于知识的了解也就局限于课本。

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圈在课堂中,而是应该把他们引向课外、引向最真实的生活中去,真正地“活学活用”已有的知识。

教师应该把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把学生看做是具体的、能动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

课堂上,教师要遵循发现和探究的原则,千方百计激起学生学习知识、发现和探究知识的兴趣,而不要把学生的知识范围圈死在教科书中和课堂上。

要把一些有选择性的课外活动和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力地结合起来,形成开放、多维、有序的课外共同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发现、尝试、锻炼和表现自己天赋和才能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机会。

杜威及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育界喊出了不同的声音。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虽然在某种角度上来说有一定的弊端,但他敢于对传统教育进行挑战和批判,并建立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编若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