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中做 从做中学

合集下载

从做中学,从学中做

从做中学,从学中做

从做中学,从学中做美国唯⼼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论中⼼思想,在现在看来依然具有⾮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孔⼦提出的三⼈⾏必有我师,其实道出了很多做⼈做事做学问的哲理。

对于⼀直从事基础教育的我来说,尽管对职业教育有⼀定的了解,但却只能说知道的是⽪⽑,所以对于职业教育的话题⼀直不敢涉及,但是今天却不得不说⼀说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源于参加今天参加的⼭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研究项⽬枣庄市的开题会议,我很荣幸的成为专家组成员,倾听了9位教师参与的省级教改项⽬的开题报告(其中重点项⽬7项,⼀般2项),全市的职业教育改⾰⽴项率排在了全省第⼆位,这样骄⼈的成绩恰恰就源于枣庄市职教室的张颖梅主任,因为由地市级的职教室组织的全市的开题还真的很少见,张主任的这⼀举措也恰恰说明了她对教研教改的⾼度重视。

张主任不仅重视开题这个形式,⽽且更重要的是邀请了全省职业教育的⼤咖来做评委,这才是关键的。

如傅智端处长,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研究重点项⽬指导专家,多次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如⼭东省教科研教师发展中⼼的赵丽萍主任,同时也是⼭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研究重点项⽬指导专家,等等,如此分量级的⼤咖参加开题报告,⾜以显⽰出枣庄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有幸跟和傅处长分到了⼀组,这可谓是幸运中的⼤幸!因为整个的开题中傅处长不仅仅就开题那么简单的进⾏点评,更重要的是他从教学成果奖评选的⾓度来对课题进⾏分析,既指出存在的不⾜,⼜提出⾼屋建瓴的解决办法,还从建模、制定标准等⽅⾯进⾏了阐释,这样的开题可谓是让课题组的成员受益匪浅,不仅让⼤家学会了如何进⾏课题研究,更关键的是让为⼤家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赞新的思路和⽅法,让课题组有了明确的研究⽅向、研究⽬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法。

与其说这是⼀场开题报告会,倒不如⽤专家指点迷津更合适,我想我这个职业教育的门外汉都受益匪浅,那么作为职业教育研究者,更能从他的精彩的点评和点播中学会了如何真做研究,做真研究。

做中学 学中做

做中学 学中做

做中学,学中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

上学期我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家乡的银杏树》,研究家乡有关银杏树的相关情况。

由于银杏树在身边非常普遍,而平时大家平时并没有特意的留意它们,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都想能对银杏树有全面的认识。

怎么完成这一活动主题呢?有的学生说到家里给银杏树拍个靓照,比一比谁家的树更加健康;有同学说找专业人才,了解银杏树如何授粉;有的同学说平时要多注意观察银杏树的生长情况,了解它们从开花、结果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这么多颇有创意的设想,但要真正落实到动手做的却很难。

各个实践活动的建议会不会只停留在设想阶段呢?活动前我组织的一个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观察银杏树生长情况很感兴趣,但由于银杏树从开花到结果的时间跨度比较大,真正能坚持观察的同学屈指可数。

继续开展还是放弃呢?我犹豫了,如果只有设想而没有实际的操作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岂不成了空对空的头脑实践活动?不行,得开展。

为了让学生有创意的设想在现实中实现,我想关键在于将学生的“说”与“做”统一起来,让学生动手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让设想成为现实。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设真实环境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做”起来,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只让学生说说与让他实际去做,效果完全不一样?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

我在设计《家乡的银杏树》的活动中。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家乡的银杏树》的活动方案,并付诸实施。

课堂上我出示了几棵不同大小、不同季节银杏树的图片,激发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活动方案,提醒从哪些方面着手,怎样活动。

做中学学中做

做中学学中做

做中学学中做
“在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具体的、积极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

在课堂上,教师要遵循发现和探究的原则,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发现和探索知识,将一些有选择性的课外活动与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开放、多维的课外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自由发现、尝试、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和才华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运用书本知识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

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

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
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
学习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行为,学习不仅给我们智力上的提升,还给我们生
活中很多帮助。

学习只是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做中学,学中做,才能发挥出学习的最大价值。

从小学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教育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知行合一”。

他们
训练我们,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起来,不仅对我们学习受益,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会处事。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怎样正确施用力量,把理论知识变成最”知行合一”的人。

学到这种知识,其实并不觉得它很重要,但是在生活中,发现它可以非常有效地用到实际生活中。

另一种可以做“知行合一”的场合就是,学校中的表演和实习的经历。

比如,
学习舞蹈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老师的讲解,结合记忆力去练习,在表演中可以把学到的舞蹈变成最流利的形式,让老师也满意,也可以带来很多正面的反馈。

实习也是一种可以总结看到的知识,付出自己的努力,把理论知识变为实际的
技能,从而带给自己更多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

总之,“知行合一”让我们能够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把它们转化为实际的能力,是我们学习的价值的体现,是我们发挥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

基于“做中学_学中做”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做中学_学中做”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做中学_学中做”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教育的载体。

在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逐渐被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做中学_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教学模式的意义、“做中学_学中做”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记忆型学习、单一思维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做中学_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教育的目标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做中学_学中做”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实践和思考,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任务参与,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体参与、体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做中学_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性的项目研究。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情景教学的方法,在真实场景中模拟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实践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操作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最后,为了实施“做中学_学中做”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引导和辅导学生的学习。

学中做,做中学

学中做,做中学

学中做,做中学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个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千世界里,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困难的。

但无论怎样,都要脚踏实地,用真心来对待自己的学习、实践。

“学中做,做中学”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断努力才得以实现。

昨日我从报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今年的高考生中,不乏有被媒体关注的高考状元,而其中成绩最好的就是浙江省平湖市的周恩圣同学。

他不仅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还成功地被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四所高校争着录取他。

他之所以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他自身的刻苦学习外,和平时“学中做,做中学”分不开。

在高考前夕,他坚持每天给英语老师发邮件交流学习经验。

在高考时,他正确掌握做题技巧,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中做”这个话题也是我们班会课上讨论的主题,“怎样才能学好呢?我认为,首先必须把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接着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学中做,做中学”的经历。

他说,有一次他在操场上跑步,眼前突然闪过“碳14”的化学式,于是他想到了碳14可以通过加热进行提纯,那么提纯的方法是否适用于实验室呢?于是,他用碳14和铁屑制造出了电子管。

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最后也只能放弃这种实验。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中做,做中学。

这正是印证了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中做说明了我们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只有学习了,理解了基础知识,理解了问题本质,找到了最佳的解题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学习才会有效果。

光学不练或者光练不学都是不行的,这样只会白白浪费时间,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做中学”则是强调在实践中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至于纸上谈兵。

而学习正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中做,做中学。

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如何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如何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如何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作者:王菊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15期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个化学教师都知道实验对化学教学的意义非同小可。

因为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帮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营造“学中做,做中学”的课堂氛围。

下面我以《必修1》的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我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策略;化学实验一、让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目的如在做Na2O2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前,我提问:请同学们学习过氧化钠化学性质后告诉我,我能否滴水点火,也能吹气点火?水在平时是用来灭火的,为什么会点火呢?我们也知道,火可被吹灭,怎么吹气点火?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自主认真研究Na2O2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要放出热量、氧气,还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在哪点火?烧什么好?等学生思考了这些问题后,我再演示滴水点火、吹气点火。

此时课堂情景是全体同学眼光聚焦老师的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后,对过氧化钠性质深刻理解。

在学习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性质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鉴别Na2CO3与NaHCO3?学生先找到三种方法:(1)加热,看能否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将稀盐酸分别慢慢滴入,看谁快速产生气泡。

(3)在Na2CO3与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入BaCl2溶液。

等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后,老师在学生“指导”下演示实验,课堂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对氢氧化铝两性教学时,我提问:这有两瓶无色溶液,是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溶液,如何鉴别?学生学习、思考后,指导我这样操作:取一种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白色沉淀消失,说明被取溶液是氢氧化铝,另一种溶液是氢氧化镁。

这一环节学生自主掌握了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

新课标的育人目标

新课标的育人目标

新课标的育人目标新课标的育人目标:让学生真正“活”起来!一、从“做中学”到“学中做”说到新课标,大家脑海中是不是浮现了那些枯燥的考试、复杂的知识点?听我说,咱们的教育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活学活用!你看看现在的课标,强调的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通过“做”来学。

就拿科学课来说,学生不仅要知道物理公式是什么,还要动手做实验,观察、思考,自己去发现那些道理。

孩子们做的实验不一定很成功,甚至有点小失败,但正是在这些“尝试”和“错误”中,他们才会慢慢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

所以,啥叫“做中学”?它就像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孩子们从车站出发,带着一颗探索的心,去各个知识的“站台”停留,尝试、感受、收获。

你别看他们现在好像还不懂很多,实际上他们已经在这趟列车上摸索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而最有意思的是,这趟列车永远不停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学不到的。

二、知识的背后,不只是理论,还有生活话说新课标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就是“学以致用”。

别看现在的知识点多,内容多,考试也越来越难,但实际上,新的教育目标是要让知识和生活结合得更紧密。

比如说,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计算,还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你以为数学只能算账?其实它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像是买东西找零钱,或者是计算去超市的路程。

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往往都离不开数学、语文、外语等等学科的支撑。

你想想,学会了如何安排时间,如何合理地选择食物,这些其实就是把所学知识,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里。

新课标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把知识当作“工具”,不仅仅停留在课本里,而要活学活用,真正服务于生活。

就像是做一道菜,首先得学会食谱,接着才知道如何将食材处理,最后才能做出美味的饭菜。

孩子们学的知识就像这些食材,最终做出来的,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三、培养创新思维,做个有创意的“独立人物”说实话,咱们这代人的教育,很多时候过于强调成绩,忽略了对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学中做,从做中学

在学中做,从做中学

在学中做,从做中学一、情景描述“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

”这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八年级(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制作香蕉饮料,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制作的过程。

如果用图片简单讲述香蕉饮料的制作过程,学生兴趣不高,印象也不深刻。

我想既让学生学到英语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即使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有相应的英语来配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想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是教这一课的最好方法。

水果大聚会上课铃声响了,我提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水果榨机、香蕉、牛奶、冰琪淋和一把小刀,这些是制作香蕉饮料的必备道具)走进教室,我眼睛一亮,呵!学生桌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有香蕉、苹果、桔子、草莓等,样式还挺多的,大家的口味相当不同。

有些同学还带来了牛奶、冰琪淋和水果榨机。

看来这一次水果饮料将会很丰盛的。

学生不仅做了充分的准备,还对我带来的东西表示出浓厚兴趣,并急切地等着我开始上课。

制作、品尝水果饮料开始上课时,我对学生带来的各式各样的水果表示满意,对大家说:我们今天可以做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了。

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集到蒋良清同学那里,我一看原来蒋良清同学带来的水果榨机特别小巧可爱,我就把他的水果榨机拿起来问道:“What’s this?”学生们马上一起大声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气氛非常热烈,我又把蒋良清同学叫起来问道:“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他非常激动地想要把制作过程告诉我,但只能用手比划着,心里很急,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英语单词来表达。

这时课代表黄婉婉和其他一些同学举手很想描述制作过程,但是我还是让蒋良清同学带着他自己的水果、榨水果机、小刀和牛奶到前边来,让他表演如何做香蕉饮料。

“做中学,学中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做中学,学中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做中学,学中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摘要】本文围绕"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展开讨论。

首先从背景介绍和问题概述入手,引出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并结合中职会计专业实际情况,介绍了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效果分析。

同时还从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入手,提出了案例分析,为结论部分的总结与展望提供了实践基础。

最后总结出该教学模式带给中职会计专业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效果分析、问题、改进措施、案例分析、总结、展望、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也需要探索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所以,“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做中学习和学中做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采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指导不到位等。

有必要对该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

1.2 问题概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分析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传统的单向传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有望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效果。

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着诸多优势和潜力,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何确保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如何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等等,都是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论基于“做中学,学中做”高职实践教改

论基于“做中学,学中做”高职实践教改

论基于“做中学,学中做”高职实践教改1 推行“做中学”、“学中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在“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做中学”的基本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它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要求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减轻学生被动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形成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采用激励性评价,不仅注重学生们探究活动的结果,更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

2 目前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2.1 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其中专业核心课多是实务性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巩固,但目前专业核心课的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教学计划中的独立实践环节,如大型作业、实训周、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虽然课时充分,但由于实习基地不完善、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也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

2.2 实践教育模式缺乏创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各个高职学院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保证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实训环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仍然未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2.3 缺乏完善的实践指导教材与师资目前许多实践教材比较陈旧,漏洞较多,不能与时俱进的进行更新,使得实训的要求与最新岗位需求不吻合,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教师的教育理念稍显滞后。

许多教师观念更新较慢,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层面,对技能和经验的传授不够,使学生学习之后,不能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

学中做,做中学演讲稿

学中做,做中学演讲稿

学中做,做中学演讲稿千百年来,人类在艰苦追求物质进步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自己精神和道德的进步。

在物质丰富、技术发达、富强的今天,以“文明”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始终在约束和规范着社会个体的不良行为。

是的,尤其是在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文明!学校是教育的摇篮,是一方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文明。

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仍然有一些这样的现象:不文明的语言;不尊重他人,与老师发生矛盾;班级起哄,追逐嬉戏;乱扔垃圾等等。

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们需要一个美丽、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丽的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此,我谨代表八班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上课认真听讲,杜绝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努力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2、注重诚信,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作弊。

3、注意公共卫生,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践踏草坪。

4、合理控制时间,科学上网,杜绝沉迷网络,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5、尊重老师,团结学生,互相帮助。

6、按时、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确保课堂纪律。

7、以学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共财产,杜绝“桌文化”。

8、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校园正常秩序。

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为自己挺身而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

我们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我的心理素质。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到:在校园里,我们是合格的学生;在家里,我们是孝顺的孩子;在社会中,我们是文明的使者!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社会的一大步,每个人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校园是文明的,社会是文明的。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让校园充满文明,让文明充满每一个角落。

试想,校园里的红花树,再加上我们朗朗的声音,温暖的话语,整洁的外表,这是在彼此的陪伴下最美好的画面!。

从做中学,在学中教 (姚勇)

从做中学,在学中教 (姚勇)

从做中学,在学中教大场中心小学姚勇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核心是尊重孩子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将孩子的实践活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课堂的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真正的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进行一味灌输的教育。

本文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一是在没有经验的时候强行用教师的知识体系灌输教学;一是失败后改变,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按照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教学。

这两则案例充分说明了孩子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而教师应该在孩子的学习中进行教学,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只要符合陶行知的教学理念,真正的把孩子放在教育的主体性上就能使教育教学有效而有益。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实践案例一、背景说明:“教学做合一”理念“教学做合一”一直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

其中的核心就是尊重孩子在教育中的主体性,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创造和学习予以肯定,并反过来指导教师教授理论知识的方法。

作为一名年轻但亦有几年教龄的教师,在于对教材处理过程中首先要重视课标,因为课标正是从孩子的年龄层次出发,尊重孩子的教育中的主体性,并且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年级的数学学习,孩子从简单的加减法开始迈向更高一级的乘除法学习,其中对于除法竖式的学习一向是知识中的难点,因为除法竖式从形式上来说和以往的加减乘区别较大,其次从具体运算中,乘除法计算包含了复杂的运算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缓慢深入,逐步熟练。

而对于刚刚接触除法的孩子们来说也有着从陌生到熟练的过程,没法一蹴而就。

其中特别是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在四年级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开始学会被除数和除数去掉末尾相同个数的0,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还是遵守除法的计算方法,带着除数的0进行计算,只要做到看清被除数的位数,除到哪一位商写在那一位上就行。

于是在教学中应该踏踏实实的贯彻教学目标,让孩子遵守除法的正确计算方法即可。

学中做,做中学讲话稿

学中做,做中学讲话稿

学中做,做中学讲话稿同学们,学海本无涯,恰似逆水行舟;求学之路,亦是崎岖经丘。

学习的过程像是在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亦像收获泪的晶莹,又或是为搏击长空而上的翅膀,更诗意些,便是在感悟人类的沧桑与美丽。

学习此般美妙,像是一种享受。

我相信一定会有人说不,不是的。

学习太辛苦,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事比学习更难奈、更痛苦。

每天面对着那块沉默的黑板还有三尺讲台,却从未见过它们更改了颜色,这使我感到茫然望着桌上堆得老高的书本还有那足以把我淹没的题海,我无助,我赧然不由长叹:“学习我要拿你怎么办?”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有个好成绩,可怎样才能达到自己所期一把学习搞好呢?英勇无畏的亚历山大大帝在马背上征服了欧、亚、非三大洲,勇往直前是他的誓言,雄心勃勃的拿破仑波拿巴驰骋纵横欧洲所向披靡,永不言败是他的雄心。

对于学习我们也需要这种超然的自信,有了这种自信,你的学习之路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即使有在平日考试中的失利,发挥失常的担忧,绝望的消沉,重重阴影无可避免地交织在我们学习的征途上,但信念就像那灿烂的阳光能够驱走失败的阴霾,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需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诸般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成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更上一层楼”。

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不懂的问题,或许你会因羞于向他人请教,结果郁郁寡欢,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

正像春秋时的孔子所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时,唯一的方法就是向人请教,弄懂那些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

大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中做,做中学。

搞好学习需要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是用手抄写,都只是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是用脑。

学习亦需要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

教从学中来,学从做中来——探究“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教从学中来,学从做中来——探究“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236教从学中来,学从做中来——探究“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朱敏一、“教学做合一”理论的起源和产生陶行知先生在看到中国课堂教学中老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后深觉中国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五四运动前后,《教学合一》一文逐渐成文,陶行知开始探究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指出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不能只教不学,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教学合一的起源。

随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他又把“做”引入到教和学当中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一条鞭法。

1926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

”“教学做合一”也被作为校训牢牢印刻在晓庄师范学校每一位学子心中。

1927年,陶行知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论述,从而使“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正式确立。

二、“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特点㈠“教学做合一”理论具有民族性的特点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回国,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中国大核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影响,看到中国还在实行传统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和旧的封建复古教育思想,当即下定决心改革中国传统教育体制。

陶行知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和国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理念,掀起了中国教育史的改革热潮。

学者李大章和侯怀银在《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一文中提到,“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结合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的教学法理论,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㈡“教学做合一”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三位一体的,“教学做”的中心是“做”,通过“做”把“教”和“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者孙昌瑞在文章《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中提到,“教学做合一”其中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1927年11月2日陶行知先生在晓庄专讲教学做合一,深入阐述了这一原理。

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己的学习框架.㊀㊀三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衔接每一门学科都或多或少地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在一起ꎬ即使在化学学科中首先ꎬ在化学现象的教学中ꎬ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例如ꎬ盐可以导电吗?生活中常见的导电和非导电物体是什么?食用盐与电ꎬ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ꎬ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的人生ꎬ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思考ꎻ其次ꎬ在教学环节中ꎬ最直观的展示化学现象的教学方式是实验教学ꎬ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实验ꎬ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传达给学生化学思维和化学知识ꎬ学生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了解化学和生活的原理ꎬ找到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化学事实ꎻ最后ꎬ老师还可以在课后留下思维开发学习任务ꎬ例如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ꎬ例如做一些寻找其他导电物体的实验ꎬ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独立探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ꎬ虽然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源ꎬ并且相关的理论解释和实际操作的视频都比较详细ꎬ但是化学实验的操作仍然是存在有比较大的风险的ꎬ一旦出现问题的话ꎬ可能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ꎬ所以ꎬ教师必须要提前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ꎬ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ꎬ然后让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提前告知教师ꎬ教师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进一步的强调ꎬ利用这样的方法ꎬ尽可能的保证学生的安全.综上所述ꎬ在今天的化学教学中ꎬ高中化学不仅是高中的考试内容ꎬ还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ꎬ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ꎬ包括学习能力㊁探究能力ꎬ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更有利于让学生在生活㊁在我们自己熟悉的语境中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ꎬ在课堂教学中ꎬ学生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学习最基本的化学原理ꎬ并通过实验教学ꎬ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ꎬ分析和解决问题ꎬ是提高他们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㊀㊀参考文献:[1]肖安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传统化学实验教学[J].湘潮:理论版ꎬ2008(3):38-39.[2]郑海燕.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利弊分析[A].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及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ꎬ2007(11).[责任编辑:季春阳]在学中做㊀在做中学例谈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章国华(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㊀222002)摘㊀要: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相伴而生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ꎬ寓科学方法教育于知识学习之中ꎬ通过 做科学 来学习科学方法.关键词:科学方法ꎻ做科学ꎻ化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8)24-0094-02收稿日期:2018-03-10作者简介:章国华(1977.11-)ꎬ男ꎬ江苏连云港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中学化学与教育与教学.㊀㊀科学方法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遵循或运用的㊁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正确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的灵魂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相伴而生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㊀㊀一㊁在学中做 寓科学方法教育于知识学习之中㊀㊀在学中做ꎬ指的是科学方法的教育应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方法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的化学知识ꎬ不能空谈科学方法ꎬ而应将科学方法渗透在知识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ꎬ寓科学方法教育于知识学习之中ꎬ这样学生就不是空洞的学习科学方法ꎬ而是应用科学方法ꎬ把科学方法作为学习的工具ꎬ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并使用科学方法.例如ꎬ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ꎬ笔者采用基于事实的推理㊁论证㊁实验验证的思路设计教学ꎬ片段如下:师:展示一瓶金属钠并告知金属钠的保存方法ꎬ仔细观察ꎬ由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这一现象ꎬ试推测金属钠有何物理㊁化学性质?4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生:白色固体ꎬ密度比煤油大ꎬ不溶于煤油ꎬ与煤油不反应ꎬ应能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等.师:特殊的保存方法ꎬ煤油起到了隔绝外界环境的作用ꎬ推测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ꎬ说明金属钠性质非常活泼ꎬ那么还有哪些事实能证明你的推测呢?生:金属活动顺序表.在上述教学过程中ꎬ教师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㊁推理㊁论证ꎬ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接受了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所授知识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创设情境ꎬ或有意训练或潜移默化ꎬ使学生逐渐接触㊁了解㊁认识㊁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方法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方法来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ꎬ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㊀㊀二㊁在做中学 通过 做科学 来学习科学方法㊀㊀在做中学指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作为发现者㊁研究者来进行科学研究ꎬ通过 做科学 来学习科学方法.例如ꎬ在学习气体摩尔体积㊁阿伏伽德罗定律时ꎬ笔者将 阿伏加德罗定律 设计为科学发现的教学模式ꎬ引导学生运用观察㊁抽象㊁假说㊁验证等科学方法发现规律.片段如下:师:用霍夫曼电解水装置进行电解水及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ꎬ观察不同时间气体体积变化ꎬ比较氢气和氧气及氢气和氯气的体积关系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ʒ1ꎬ氢气与氯气的体积比约为1ʒ1师:对照两个方程式中氢气与氧气及氢气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ꎬ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均为2ʒ1ꎻ氢气与氯气的体积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均为1ʒ1师:至此ꎬ你有怎样的发现ꎬ其中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师:如果气体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比值还是否相等?生:气体体积和温度㊁压强有关ꎬ同温同压下ꎬ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气体呢?固体㊁液体是否适用呢?你如何验证?生:积极思考ꎬ体积㊁物质的量都是对物质多少的描述ꎬ可计算验证.生:展示计算结果ꎬ归纳总结.生:同温同压下ꎬ1mol不同的固体㊁液体体积相差较大ꎬ而1mol气体的体积数值非常接近.说明上述结论只能适用于气体ꎬ即同温同压下ꎬ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ꎬ并做出解释.生:影响液体㊁固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为微粒数目和微粒大小ꎬ不同液体㊁固体的微粒大小不同ꎬ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液体或固体的体积差别较大.生: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为分子数目和分子间距.当温度压强一定时ꎬ不同气体分子间距可看作是相等的ꎬ这时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仅为分子数目ꎬ所以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关系.即同温同压下ꎬ气体的体积与分子数目及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关系.师:表1中1mol气体在1.01ˑ105Pa㊁273K时体积均约为22.4Lꎬ其他气体是否也如此呢?为什么?生:1.01ˑ105Pa㊁273K时即温度㊁压强一定ꎬ此时不同气体分子间距可看作是相等的且有确定的值ꎬ所以1mol气体在1.01ˑ105Pa㊁273K时体积有确定的值ꎬ约为22.4L.从对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中敏感的发现可能具有的规律ꎬ再经过合理的假说㊁验证ꎬ最终寻求理论解释的过程中ꎬ学生自己发现了阿伏加德罗定律ꎬ对科学方法有了具体的认识ꎬ体验了科学发现的乐趣ꎬ感受了科学方法的魅力.在 阿伏加德罗定律 的教学中ꎬ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为止ꎬ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㊁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中ꎬ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发现知识的过程ꎬ变学科学为 做科学 .在 做科学 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触并运用了各种不同科学方法ꎬ加深了对常用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ꎻ在 做科学 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㊁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ꎻ最重要的是在 做科学 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如何去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是让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ꎬ能从事力所能及的研究ꎬ而 做科学 的过程则是一种提前预演.通过 做科学 来学习科学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ꎬ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转变教学观念ꎬ多尝试ꎬ多实践ꎬ多反思ꎬ将知识传授设计成发现式教学模式ꎬ变学科学为 做科学 .在学中做ꎬ在做中学 ꎬ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做法ꎬ强调将科学方法教育与化学知识的学习相结合ꎬ将科学方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工具ꎬ在学习中应用ꎬ在应用中学习.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ꎬ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使学生知道知识本身是什么ꎬ而且知道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在分析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ꎬ不仅优化了知识的学习过程ꎬ同时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的教育ꎬ养成了科学的态度ꎬ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㊀㊀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8.[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必修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ꎬ2014.[责任编辑:季春阳]5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做中学,学中做

做中学,学中做

1.的定义和内涵 “做中学,学中做”就是要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做中学,学中做”的精髓一方面在于把间接的经验和知识还原为活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这个还原的过程则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始终思考的心灵。

一双敏锐的眼镜,让你去观察世界里的现象是什么样子的。

而始终思考的心灵,则让你不断去发现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 小时候父亲常在周末带费曼去卡次基山,在漫步丛林的时候,父亲说:“看见那鸟儿了么?那是只斯氏鸣禽。

”(费曼那时猜想其实父亲并不知道这只鸟的学名)他接着说,“在意大利,人们把它叫做‘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克达’。

现在你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可是终了还是一点也不懂得它。

我们还是来仔细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于是费曼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他又接着说,“瞧,那鸟儿在啄它的羽毛,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费曼说,“大概是它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所以要啄着羽毛再梳理整齐吧。

”他说,“如果是那样,那么在刚飞完时,它们应该很勤快地啄,而过了一会儿后,就该缓下来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

” 他说,“那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不是在刚飞完时啄的次数多得多。

” 不难发现,鸟儿们在刚飞完和过了一会儿之后啄的次数差不多。

费曼说,“得啦,我想不出来。

你说道理在哪儿?”“因为有虱子在做怪,”他说,“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质。

虱子的腿上又分泌蜡,蜡又有螨来吃,螨吃了不消化,就拉出来粘粘的像糖一样的东西,细菌于是又在这上头生长。

”最后他说,“你看,只要哪儿有食物,哪儿就会有某种生物以之为生。

”费曼觉得鸟腿上未必有虱子,虱子腿上也未必有螨,父亲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对,但是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又有一次,费曼长大了一点,父亲摘了一片树叶,树叶上有一个C形的坏死的地方,从中线开始,蔓延向边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中做从做中学
[摘要]中学教师在教学英语时,既要让学生学到英语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在学中做,从做中学,要使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有相应的英语来配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中做做中学
一、情景描述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

”这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八年级(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制作香蕉饮料,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制作的过程。

如果用图片简单讲述香蕉饮料的制作过程,学生兴趣不高,印象也不深刻。

我想既让学生学到英语基本知识,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要使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有相应的英语来配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想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是教这一课的最好方法。

1.水果大聚会
上课铃声响了,我提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水果榨机、香蕉、牛奶、冰琪淋和一把小刀,这些是制作香蕉饮料的必备道具啊),走进教室,我眼睛一亮,呵!学生桌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有香蕉、苹果、桔子、草莓等,样式还挺多的,大家的口味相当不同。

有些同学还带来了牛奶、冰琪淋和水果榨机。

看来这一次水果饮料将会很丰盛的。

学生不仅做了充分的准备,还对我带来的东西表示出浓厚兴趣,并急切地等着我开始上课。

2.制作、品尝水果饮料
开始上课时,我对学生带来的各式各样的水果表示满意,对大家说:我们今天可以做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了。

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这时我同学们的目光都聚集到蒋良清同学那里,我一看原来蒋良清同学带来的水果榨机特别小巧可爱,我就把他的水果榨机拿起来问道:“What’s this?”学生们马上一起大声地问答了我的问题,气氛非常热烈,我又把蒋良清同学叫起来问道:“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他非常激动地想要把制作过程告诉我,但只能用手比划着,心里很急,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英语单词来表达。

这时课代表黄婉婉和其他一些同学举手很想描述制作过程,但是我还是让蒋良清同学带着他自己的水果、榨水果机、小刀和牛奶到前边来,让他表演如何做香蕉饮料。

与此同时,我把制作过程用英语讲给学生听,并将重点词汇写在黑板上。

此节目完成之后,同学们既明白了怎样做香蕉饮料,又懂得了如何用英语表达。


生们对这种“做学结合”印象非常深刻。

接着,我先让同学们听录音,并要求把制作过程按顺序排列。

学生们一下子都做好了。

然后,我要求小组学生先进行Pairwork,再分小组上来表演制作过程。

学生们一下子练开了,如带水果榨机的,边制作水果饮料,边用英语表达制作过程。

很快就有学生举手要上来制作水果饮料。

接下来,我就把选部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比赛,并要求打分小组对他们进行打分,看哪一大组得分最高。

我先叫第一组的两位男同学陈金永和黄斌斌上来制作。

他们带来的是苹果。

陈金永同学睁着可爱的大眼睛问道:“How do you make an apple milk shake?”黄斌斌同学熟悉地拿起小刀,边削苹果边说:“Peel the apple.”并接着切了苹果(Cut up the apple)。

他们把香蕉和冰琪淋放进水果榨机时,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解说,坐在下面的同学也为他们着急,并拼命提醒。

当他们做完苹果饮料时,陈金永端起苹果饮料有滋有味地喝了起来。

他喝饮料的滑稽动作使大家哈哈大笑。

其他同学认为制作饮料既可以表现自己,又可以喝;纷纷举手要上来制作。

我就把将良清同学的水果榨机拿上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边说边做。

我只在旁边稍作指导。

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还在津津有味地做着水果饮料,而如何用英语表达制作过程,他们已经说得滚瓜烂熟了。

就是平时对英语最不感兴趣的章万超同学也能边用英语边做水果饮料。

看到他们兴奋积极的样子,我知道今天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课后我还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为其家人做一道自己拿手的菜肴并把制作过程写下来。

我相信学生们肯定会乐意去做的。

二、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应用了“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学生们对亲手制作“水果饮料”、“品尝水果饮料”怀有极大的兴趣。

当他们边制作边用英语表达时,所用的英语语句就不知不觉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本不用反复背诵枯燥乏味的英语,就能熟练运用了。

同时,本节课利用初中学生爱表现、好动手的特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