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中学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杜威的教育观,并批判地继承其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杜威认为哲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哲学’并非把现成的观念从外面应用于起源和目的根本不同的实践体系:教育哲学不过是就当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困难,明确的表述培养正确的理智的习惯和道德的习惯的问题。
所以,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哲学乃是作为审慎进行的实践的教育理论[1]。
”这一定义最大的可取之处便是强调哲学对教育的指导意义,认为哲学是教育的基本理论,倡导用哲学的观点把握教育实践,建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哲学的必要性,这对于各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是很有启发意义的[2]。
学习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首先应当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核心命题,它们分别是“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
这几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杜威对教育的理解与其认识论密切相关,他对教育中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都与其哲学视野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源于杜威的哲学思想。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理念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加快教材与课程改革,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价值观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现行教科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偏离学生兴趣;学生不是从经验中学习,而是接受现成的固有的经验;课程设置重知识而轻能力;学科划分过细等。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等著名的观点使教材改革更加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
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各科新式教材,都大幅度地增加了应用性的内容。
浅谈“从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浅谈“从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摘要:笔者认为在科学教学中使用”从做中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很好途径。
本文阐述了如何开展”从做中学”课堂教学,帮助一线老师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教育;在进行体验教育中促使学生达到情、智、意、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从做中学科学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多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多关注科学本质教育。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从学校学习更多能力,这样的课堂会让从我们平时的“讲”科学,过度到“做”科学。
”从做中学”笔者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方。
首先”从做中学”中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堂应重在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探究真理的机会,就是让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经历“再发现”的过程。
像科学家当年那样,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观察、提问、质疑、设想、设计、实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从做中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尽管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但大多有四个环节: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动手实践→讨论交流。
一、提出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原因,教师设置好的问题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斗志。
因此,在开展”从做中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不协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在《学看地球仪》一课中,老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乒乓球上先让学生画一点,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你画的这一点的位置是什么?学生就会各抒己见。
探究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设疑中如何优化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
是设疑的重点也是难点,“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疑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反射。
思维就会应运而生。
当然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
二、进行假设“假设”就是学习过程中的烛光,它能照亮学生思维之路。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并分析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启示。
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这一理论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文章首先将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文章将总结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包括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启示将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在全球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在杜威看来,真正的教育应该发生在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实践操作中,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
“从做中学”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杜威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坚信,只有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才会真正地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杜威进一步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复述,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因此,他提倡教育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理论轨迹和整合
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理论轨迹和整合教育领域的发展历程中,学习理论始终是核心议题之一。
从传统的“做中学”理念到现代的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理论的演变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这一理论轨迹,并分析如何将不同理论进行整合,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
“做中学”理念,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这一理念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时,人们认为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这一理念在今天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获取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无论是“做中学”还是建构主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做中学”过于强调实践活动,可能导致理论学习不足;而建构主义则过于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可能导致教师角色的边缘化。
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两种理论进行整合,既要重视实践活动,也要重视理论学习;既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们要重新审视学习环境的设计。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学习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
然而,在整合了“做中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环境中,学习者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这种环境应该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我们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在“做中学”理念中,实践活动是主要的学习方法;而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整合这两种理论时,我们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还要关注学习评价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让学生“从做中学”
让学生“从做中学”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在学习长度单位后,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
通过“做米尺”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经历观察、讨论、制作、反思、完善、评价等过程,一步步把抽象知识具体直观化,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各长度单位并体验它们之间的联系。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标签:综合实践做米尺动手操作做中学一、活动缘由苏教版二年级上下册都有长度单位的知识,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其有所接触,但是仅仅限于知道。
课堂上教师也曾多次尝试采用不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在解决具体情景中选择哪个长度单位更适合的问题的时候,部分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
这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所以,在学习了这些长度单位后,我特地安排一节实践活动课——做米尺,旨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各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活动尝试(一)活动前准备课前,我一直在思考:这节课要怎么上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该怎样安排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点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怎么应答?……其实,在实际的课堂中,这些课前预设显得有些多余,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可能要廣得多。
(二)活动过程经过反复思考,以及和同年级组老师的讨论,我安排了六个环节:1.观察尺子的特点和结构尺子是学生已经认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但是关于尺子的细节,他们其实并没有注意过,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实践活动就是观察尺子,为接下来制作米尺做铺垫。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小组讨论做米尺的方法。
师:既然我们了解了尺子的结构,那我们又该如何制作米尺呢?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制作。
可以把想法写在纸上。
在这里我还提出了“怎么去确定刻度”“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和米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来引发思考。
3.同桌合作做米尺尽管他们讨论后觉得做米尺是很简单的事,可是当真正开始做米尺的时候问题就多了起来。
名词解释 从做中学
名词解释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是一种教育理念,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
它强调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通过听讲或阅读来学习。
这种理念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从做中学”的资料,或者咨询教育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1. 引言1.1 杜威教育理念简介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理念。
最为著名的就是“从做中学”(learn by doing)理念。
杜威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和参与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而非单纯地被passively 接受。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相联系的,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鼓励他们通过自我发现和探究去建构知识。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杜威的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特殊的意义。
【接下来请继续完成文章的其他部分内容】。
1.2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学是学生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通过系统的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语言基础,使其在将来更容易掌握高级英语知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单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在为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学习一门语言,更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和改进,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2. 正文2.1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1. 引言1.1 杜威的教育理念杜威的教育理念源自于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他主张教育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经验,提倡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杜威认为,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建构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他强调学生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和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实现自我发展。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育理念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2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掌握好英语意味着拥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和更多的学习资源。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人们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
其次,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习英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敏捷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增强自信心,培养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
另外,小学英语教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很多高等学府在招生时对外语水平有一定要求,良好的英语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还可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机会和竞争力。
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2. 正文2.1 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学习,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倡实用主义。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国际社会,并对当今教育界仍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文献研究法试图解读“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内涵,发现“从做中学”理论可以借鉴的地方,并结合当今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改变家庭作业的单一形式、运用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标签:从做中学;儿童;教学引言: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的出现和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在他之前的优秀文化,他的教育理论具有丰富且深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功底。
“从做中学”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及对当时教育的审视;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的教育理论被视作教育界的经典,且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时,必先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作为学生自己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涵义与不足杜威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在对适应环境中生长的,个人也是在参加社会活动中而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的。
同样,个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理论和实践也不是敌对的,而是相辅相成的〔1〕。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主要是批判传统课堂中学生静坐、依托教科书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
杜威认为人们思维来源是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了,人们才会思索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去检验方法的正误,思维就是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
实用主义的思想在教育中的表现,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2〕;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便是“做中学”。
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儿童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征,以儿童的感受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将儿童的本能和兴趣置于思考的首位,考虑教学活动是否有足够的趣味性吸引儿童学习。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摘要】"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这篇文章探讨了杜威的教育理念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作用。
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促进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综合发展意味着不仅仅注重语言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
注重学生体验可以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体验感,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部分指出杜威的教育理念对小学英语教学有重要启示,强调实践和体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借鉴杜威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以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综合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能力、学生兴趣、自主学习、综合发展、学生体验、启示。
1. 引言1.1 杜威的教育理念简介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提出了许多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从做中学”教育理念。
杜威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被passively 接受。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能力。
杜威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通过实践和体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杜威的教育理念对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1.2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关键时期。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从做中学”,即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知识。
本文将以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为背景,以一堂园艺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四年级开设了一堂园艺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次园艺课由杜威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做中学”。
三、案例过程1.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园艺技能;(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2)园艺工具的使用方法;(3)团队合作完成园艺任务。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园艺工具的使用方法;(2)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园艺实践,完成种植、浇水、施肥等任务;(3)讨论法:各小组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
4. 案例实施(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布置场地,准备种子、土壤、园艺工具等;(2)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块种植区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种植、浇水、施肥等操作;(4)团队合作:各小组在完成种植任务后,互相帮助、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问题;(5)总结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案例反思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园艺课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了基本的园艺技能,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 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园艺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
杜威 做中学
试评杜威的“从做中学”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解放初期曾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
那时的批判多偏重于政治方面和哲学思想方面,这当是对的,但是对他的教育思想的分析评论却嫌不足,特别是具体地分析研究他的教学思想更少。
“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论的中心思想,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一、“从做中学”与“知行合一”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也是“经验”的过程。
即所谓“从做中学”和“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
这就是说,只有通过“做”才能获得经验,有了经验,也就有了知识,学到了东西,比如,小孩玩火,结果烫了手,这个过程是做的过程,是取得经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他又说仅有活动,不能构成经验,如果不把活动与因此承受的结果彼此有意识地联系起来,由动作而生的变化便没有意义。
假如把二者有意识地联系起来,那么由动作而生的变化就有了意义。
因此,也就有所学习。
杜威把行知统一起来。
他又说:“盲”目的任性的行动……毫不用心,由一事赶到别一事,有了这种情况,所做的事都是白做,不能因此获得什么经验。
这种行为不能逐渐构成有真意义的经验。
”因此,也就无所学,在此杜威又把目的与方法联系起来,理论(思维)与实际联系起来了。
他这个主张,开始是针对传统的教学而言的。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教条,没有通过做,也没获得结果,所以这种学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他认为这是“心与身”分离的二元论在教学上所产生的恶果。
杜威这个观点分析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知识为源于行,知行不能分;二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来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意识的联系。
根据这样分析,我认为杜威讲的“从做中学”是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即知识经验是从做(实践)中获得的。
为了证实我的看法,我想就杜威自己的说话明“从做中学”所获得的经验不只是感性的,其中也包括理性的成分。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出处:网络作者:严尔权“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 ─1952)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①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②“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
“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③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
④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
“从做中学”和“教学做合一”之间有两重关系,一是师承,一是创新。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教学做合一”的直接源头便是“从做中学。
”陶行知为了改造中国的教育,从杜威那里学习继承了许多合理的积极的对中国有用的东西。
首先,是向旧的传统教育开刀。
“从做中学”是对传统旧教育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
杜威全面地批评了传统的教育,指出这种教育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和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
儿童的学习过程只是生吞活剥书本上的和成人经验中的东西。
教学始终置儿童于被动地位,压制儿童个性,不考虑儿童心理特征的发展。
他提出,要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把他们看成是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
杜威-外国名家思想作业
关于杜威的思考题
1.对“从做中学”评述。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思想之一就是“从做中学”。
杜威反对“书本中心”“教师中心”,主张“在做事里面求学问”,学校课程的中心应是儿童本身以生活化为主的社会活动,用儿童的亲身经验获得知识。
他认为孩子应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
“从做中学”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向导,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导师,而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中心,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成了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不再局限课堂,将学习知识能力延伸到课堂之外。
“从做中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做中学”有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
联系目前出现的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我们有必要把“从做中学”运用到教学中去,多让学生动手,开展一些动手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你怎样看待杜威对教育的贡献及其理论特点?
杜威是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有人说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恐怕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人能够比得上。
我认为杜威对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著述了很多教育名著,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他的思想同时对中国的教育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学校即社会”,他还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儿童中心论,主张从做中学,他的这些理论都体现了实用主义观,对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积极的作用。
论述从“做”中学
一、论述“从做中学”含义《明日之学校》写于1915年,为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与其女伊夫林合著。
此书,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改革之潮流与经验,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自然发展”和“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以此让儿童自由发展、自觉学习,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即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而非单纯机械地记忆知识。
杜威说“思维起源于疑难”,就是说人在生活中遭逢难题而从事解决,才能进行思维,不是为思维而思维和为真理而真理的。
真理和生活需要分不开,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
这种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应用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造;应用在教学上,便是“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作。
杜威批驳说,犹如由工具箱中取出锯子不是制造工具,从别人口中听来知识也非真正获得知识。
因为儿童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听讲解和记诵课本,全然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单凭教师的灌输去吸取与生活无关的教条,绝谈不到掌握知识,谈不到积极、自觉、和爱好、兴趣,更不能自由探索和启发智慧,其结果是抑制儿童的活力和滞塞儿童的创造才能。
杜威坚决反对这种把“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体”。
他主张“从做中学”强调学习者个人直接的主观的经验,鼓励个人探索,提倡知识的学以致用。
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求取经验,获得知识,他们获取直接经验就是获取知识,学的过程就是做的过程,为此,杜威主张学校应成为雏形社会,设立各种工厂、实验室、厨房、农场等,让学生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
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便去收集有关资料,确定问题所在,并提出各种假设。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T e T e r f De y S‘L a n n y Don ’ n h h h o y o we ’ e r i gn ’ sc Ed c t n l tn n o C ia S Ba i u ai g o
哲学家 、 教育 家 , 实用主 义哲学 的创始人 之一 , 功能心
所帮助 。
一
、
杜威“ 从做 中学 ” 教学理论 的提出
理学的先驱, 美国进 步主义教育运动 的代表 。 杜威在其
实用主 义哲学和 政治思想 的基础上提 出了“ 从做 中学 ” 教学理论 , 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 他把 教学 过程看成 是“ 的过程 ” 主张学 校里知 识 的获 得与生 做 ,
t a h n p c s a a e c ig r e s s o p o e s a d h a s h os i a c s t t e n w e g o i i t e r c s o h r c s ” n t t c o l w t c e s o h k o l d e f l e n h p o e s f t e h f
( ) 出的时代背景 一 提 杜威“ 从做 中学 ” 论 的提 出 , 理 有它深 刻的社会 背 景和教育发展状况 的诸多 因素 。 盖棺定论地说 , 国传 美 统 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 , 一方面是脱离儿童 。 杜威
活过程 中的活动相联系 , 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这与我 国 目前正在进行 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 导的 教育思想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 但是 , 国基础 教育 实践 我 中还存在诸如管理理念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等 的问 题。 本文试 图通 过对杜威 的 “ 从做 中学’ 学理论 的分 镦 析, 借鉴其积极 的一面 , 期望对我 国基础教育 的发展有
从做中学英文作文
从做中学英文作文I love to do things. It's just so much fun to try new activities and see what I can accomplish. Whether it's playing sports, cooking a new recipe, or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I always find joy in the process.Sometimes I fail at things. And that's okay. It's all part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 believe that failure is just a stepping stone to success. It teaches me valuable lessons and helps me grow as a person.When I succeed at something, it feels amazing. The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pride that comes with achieving a goal is unbeatable. It motivates me to keep pushing myself and striving for even greater things.I enjoy the feeling of progress. Whether it's making small improvements or reaching major milestones, I love seeing how far I've come. It's a great reminder that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really do pay off.Trying new things opens up my mind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ideas. It helps me become more open-minded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me. I believe that being open to new experiences is essential for personal growth.I always try to challenge myself. I believe that stepping out of my comfort zone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and grow. It pushes me to be better and helps me discover my true potential.In the end,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enjoy the journey. Life is all about the experiences we have and the people we meet along the way. So, I'll keep doing things, failing, succeeding, and growing – because that's 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杜威的“从做中学”读后感
杜威的“从做中学”读后感上了《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这门课后,我再一次学习了杜威的“从做中学”这一教育教学思想,仍是感觉受益匪浅。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
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
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
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他认为教育是把儿童看作是人类社会未成熟的成员,儿童期望认识他们所处的环境,并希望能够控制环境,这便激发起儿童学习的欲望。
当儿童观察他所处的世界时,会遇到个人和社会的种种问题,这疑难的问题促使儿童去解决,去运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
杜威设想了三种水平的活动:第一阶段是为学前儿童设立的,包括各种感觉器官的练习和身心协调发展的练习。
第二阶段是让儿童在周围环境中运用现有的材料和工具,去进行实验,建造和创造。
第三阶段,儿童发现新的观念,产生新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行。
这时,儿童的活动已经从简单的冲动发展为细心的观察,周密的思考,有计划的行动并能预见行动的结局。
杜威的“从做中学”这一教育教学思想体现了他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
“在学校里,儿童的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
“由教师中心改为儿童中心”,这是一种变革,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做中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
是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采用的“从听中学”出发的,强调了知与行、学与做的关系,中的揭露了教育中存在的要害问题
杜威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因为“活动”的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并不新颖、惊人。
但是对活动的解释往往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内在固有的意义,变成对实际没有影响的无结果的理想,甚至变成了空洞的词句。
因此,学校必须呈现在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从做中学”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学与做相结合,相比传授他人学问这种比较被动的教育,更有助于教育与生活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因为它能有效地指导儿童的观察能力,培养其对生活的兴趣,为之后更专业的学习奠定丰富的经验性材料基础。
同时“从做中学”有助于儿童的身心、智德的整体发展。
“只要身体的活动是必须学习的,它在性质上就不仅是身体的,而且是心理上的、智力上的。
”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在活动中提高自制力和增强自信心,儿童实践过了,才能真正明白结果的价值,即事实的价值;另一方面丰富儿童的知识及锻炼了其能力,在从事中遇到新的问题到努力解决了问题的过程,它的思维和智力就得到了发展;最后,儿童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培养社会性习惯,并且应付新的环境,儿童通过自己做的,既学会了如何做,也增加了信心,有培养了社会精神,从而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就会变得更加勇敢。
“从做中学”也引起了教材内容的变化,增加更多的实际材料、资料,更多的教学用具,更多做事情的机会,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但由于“从做中学”是以实用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为依据的,过分强调了工作和活动在教学过程的地位,甚至提出行动处于观念的核心,行动就是认识本身,因此对知与行关系的看法存在偏颇的地方。
有点偏离了现实教学的实际情况,显然此理论不适于完全运用到实践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