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

合集下载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40)和观察组(n=42),常规组按照脑血管疾病临床指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结果治疗后两组CK、CM-MB、BNP、cTnT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RSGB组CK、CM-MB、BNP、cTnT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脑卒中后BHS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能起到重要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引言脑卒中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病”的范畴,是比较常见的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疾病,12.5%~70%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常出现肩手综合征(SHS)的并发症。

中风后SHS患者主要以肩部肿痛、患侧手腕疼痛、肢体肿胀、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不仅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还可能会引起上肢肌肉萎缩、手指永久性畸形、上肢瘫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因而,积极采取合适、有效的治疗手段很有必要。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配合作业康复治疗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40)和观察组(n=42),观察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54~69岁,平均(61.53±6.57)岁;常规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4~71岁,平均(62.84±7.2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肩部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肩部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肩部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观察贾和平;李英杰;徐谦;王振金;武小玲
【期刊名称】《中华理疗杂志》
【年(卷),期】2001(024)004
【摘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是指脑卒中后3个月内患侧上肢的肩部、手指、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以及血管运动障碍所致的手背部皮肤发红、发绀、皮肤温度增高,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或挛缩[1]。

患者因疼痛,不敢活动患侧上肢,同时因固定肩关节的肌肉瘫痪,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严重影响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

【总页数】2页(P234-235)
【作者】贾和平;李英杰;徐谦;王振金;武小玲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
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畅文丽;李卫;应泽华;
曾春红
2.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
效观察 [J], 李锦恒;黎海星;李建平
3.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 石慧君;赵晓丽;张铭连;常永业;解世朋;庞朝善;杨洁;荣素然;王聪颖
4.淋巴引流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分析 [J], 王楠;匡乃峰;王琰;原晓晶;孔凡娥;郑遵成
5.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汪至勇;周正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李㊀伟ꎬ张㊀鑫ꎬ田㊀恬ꎬ席婉妤(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ꎬ河北张家口075100)㊀㊀[摘要]㊀目的㊀探究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ꎮ方法㊀选取2016年1月 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ꎬ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ꎮ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ꎬ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药蜡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ꎬ2组均连续治疗4周ꎮ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ꎬ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㊁水肿VAS评分㊁FMA评分㊁MBI评分及SS-QOL评分的差异ꎮ结果㊀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41/42)ꎬ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34/42)(P<0.05)ꎻ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㊁水肿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ꎬ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ꎮ治疗后2组FMA㊁MBI㊁SS-QQ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ꎬ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ꎮ结论㊀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SHS患者临床疗效ꎬ缓解患侧上肢疼痛与水肿ꎬ改善上肢运动功能ꎬ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ꎮ[关键词]㊀脑卒中ꎻ肩手综合征ꎻ星状神经节阻滞ꎻ中药蜡疗ꎻ上肢doi:10.3969/j.issn.1008-8849.2020.21.012[中图分类号]㊀R743.33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文章编号]㊀1008-8849(2020)21-2328-05[基金项目]㊀张家口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1021d)㊀㊀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上肢并发症之一ꎬ多在脑卒中发病后2周~3个月发生ꎮ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综合征ꎬ常指中风后并发肩㊁手肿痛及上肢和手关节活动障碍ꎬ在脑卒中的各种并发症中ꎬSHS的发生率甚至高达70%ꎬ因此脑卒中后SHS早期诊断与康复是治疗的关键[1-3]ꎮ目前ꎬ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㊁神经电刺激等ꎬ对SHS虽有一定的疗效ꎬ但效果不佳[4]ꎮ中医蜡疗是一种集药物㊁穴位刺激㊁温热疗法㊁中药透皮吸收为一体的特色中医疗法ꎮ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在治疗疼痛方面具有简单易行㊁见效快的特点ꎬ已在国外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治疗疼痛ꎮ本研究探讨了SGB联合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SH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上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ꎬ旨在丰富该病的治疗方法ꎬ改善患者预后ꎮ1㊀资料与方法1 1㊀诊断标准1 1 1㊀西医诊断标准㊀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6]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SHS诊断标准[7]ꎮ1 1 2㊀中医诊断标准㊀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的中风的相关诊断标准ꎬ符合风痰瘀阻证ꎬ主症:①患侧上肢肩关节㊁手及腕关节出现活动障碍ꎻ②患侧肩部在寒冷㊁潮湿天气疼痛可加剧ꎻ③患侧手与关节可出现疼痛㊁肿胀等临床症状ꎮ次症:①天旋地转ꎬ头晕恶心ꎻ②同侧上下肢及面部肌肉出现运动障碍ꎻ③言语不顺畅或无法言语ꎻ④口舌及眼出现歪斜ꎻ⑤肢体肌张力增高ꎬ肢体强直ꎻ⑥痰多而黏ꎻ⑦口淡无味而黏腻ꎬ滞涩不爽ꎻ⑧纳呆胸闷ꎮ舌脉:①舌质淡黯ꎻ②舌苔薄白或白腻ꎻ③脉弦滑ꎮ上述主症至少具备2项㊁次症2项ꎬ并结合舌脉即可诊断为中风-风痰瘀阻证ꎮ1 2㊀纳入标准㊀①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且为首次发病者ꎻ②年龄50~65岁者ꎻ③病程ɤ3个月者ꎻ④患者思路清晰ꎬ沟通无障碍ꎬ且积极配合治疗ꎻ⑤以单侧肩部手部疼痛㊁手部肿胀及手指屈曲活动受限为临床症状者ꎻ⑥患者或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ꎮ1 3㊀排除标准㊀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ꎻ②合并高血脂㊁糖尿病㊁高血压等疾病者ꎻ③以往有脑梗死病史者ꎻ④由外伤骨折㊁关节炎㊁周围神经损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SHS者ꎻ⑤合并严重肝㊁肾疾病者ꎻ⑥对本次研究中使用中药或成分过敏者ꎮ1 4㊀一般资料㊀纳入我院2016年1月 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ꎬ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ꎮ对照组男20例ꎬ女22例ꎻ年龄50~65(58.4ʃ4.4)岁ꎻ偏瘫部位左24例ꎬ右18例ꎻ上肢运动功能Fugel-Meye(FMA)评分[5](21.87ʃ3 10)分ꎮ观察组男19例ꎬ女23例ꎻ年龄51~64(57 29ʃ4.28)岁ꎻ偏瘫部位左23例ꎬ右19例ꎻFMA评分(22.13ʃ3.06)分ꎮ2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偏瘫部位㊁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ꎬ具有可比性ꎮ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ꎮ1 5㊀治疗方法㊀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ꎮ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蜡疗联合SGB治疗ꎮ1 5 1㊀中药蜡疗方法㊀采用蜡饼+中药封包治疗ꎬ1次/dꎬ20min/次ꎬ4周为1个疗程ꎮ①蜡饼的制作方法:取适量医用石蜡置于DK-HWL-02电脑恒温蜡疗仪(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融化成蜡水ꎬ并将适量的蜡水倒入蜡盘中ꎬ待石蜡温度自然冷却至45~50ħꎬ厚2~4cmꎬ制成长15cm㊁宽10cm的蜡饼ꎮ②中药封包:桑枝㊁桂枝㊁红花㊁伸筋草㊁透骨草㊁延胡索㊁白芷㊁威灵仙各30gꎬ牛膝㊁海桐皮㊁防风各20gꎬ乳香和没药各15gꎬ芒硝10gꎮ将我院中药房已制备好的中药在微波炉中加热至45~55ħꎬ然后使用医用纱布将中药材封包ꎮ将刚制好的中药封包放置在患肢肩㊁手及腕关节等肢体活动障碍处ꎬ并将石蜡饼包裹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固定ꎬ保持肢体功能位ꎬ治疗20min即可取下ꎬ连续治疗4周ꎮ治疗前先评估患者患侧肢体皮肤情况ꎬ并根据不同患者的耐热情况ꎬ将石蜡冷却至适宜温度再对患者进行治疗ꎬ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局部烫伤ꎬ或过凉降低药物疗效ꎮ治疗过程中治疗人员及家属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并随时询问患者感受ꎬ当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烫伤临床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治疗ꎬ并对症处理ꎮ嘱患者治疗后应避免直接吹风ꎬ冷疗等ꎮ1 5 2㊀SGB方法㊀按诊疗操作常规进行ꎮ前侧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患者取去枕仰卧位ꎬ肩下垫一薄枕ꎬ嘱患者稍伸展颈部肌肉ꎬ微张口ꎬ以消除颈部肌肉紧张ꎮ常规颈部皮肤消毒ꎬ首先用手指将SGB侧的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ꎮ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处ꎬ采用5mL无菌注射器7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ꎬ一般情况下ꎬ触及第6颈椎横突后进针ꎬ当穿刺2~3cm后触到骨质ꎬ说明此时针尖已到达第6颈椎横突的前外侧ꎬ退针0.2~0.4cm后固定针头ꎬ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即可缓慢注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ꎬ国药准字H11022388ꎬ规格:10mLʒ0.2g)4mL㊁维生素B12注射液(杭州回音必集团抚州制药有限公司ꎬ国药准字H20053511ꎬ规格1mLʒ0.5mg)1mLꎮ当患者出现霍纳综合征(Homer征ꎬ表现为瞳孔缩小ꎬ眼睑下垂ꎬ眼球下陷ꎬ眼结膜充血ꎬ面微红ꎬ无汗)时即表明阻滞成功ꎬ隔日1次ꎬ连续治疗4周ꎮ1 6㊀观察指标㊀①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ꎮ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9-10]评估患侧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ꎬ疼痛:最高分为10分ꎬ最低分为0分ꎬ其中0分表示患者无任何疼痛ꎻ1~3分表示患者稍有疼痛ꎬ但在患者耐受范围ꎻ4~6分表示疼痛虽在患者耐受范围但已经影响患者睡眠质量ꎻ7~10分表示疼痛剧烈患者完全无法耐受ꎬ影响日常生活ꎮ水肿:最高分为6分ꎬ最低分为0分ꎬ其中0分表示患侧上肢未发生水肿ꎻ2分表示患侧上肢发生轻度水肿ꎻ4分表示患侧上肢发生中度水肿ꎻ6分表示患侧上肢发生重度水肿ꎮ③采用FMA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ꎬ共有33项ꎬ每项评分以0分为最低分ꎬ2分为最高分ꎬ总分为66分ꎬ总得分越高说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越好ꎮ④采用改良Bar ̄thel指数(MBI)[11]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ꎬ主要包括进食㊁穿衣㊁修饰㊁上楼梯㊁洗澡等10项内容ꎬ每项根据测试内容不同计分为5~15分ꎬ总分为100分ꎬ得分越高即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ꎮ⑤采用特定的脑卒中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S-QQL评分)[12]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ꎬ从体能㊁视力㊁语言㊁活动能力㊁家庭角色等12个项目进行评估ꎬ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ꎮ1 7㊀疗效判定标准㊀按文献[13]标准评定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ꎮ治愈:患者患侧疼痛及水肿等情况均消失ꎬ患肢关节功能恢复正常ꎻ显效:患肢疼痛及水肿情况明显好转ꎬ患肢关节功能显著改善ꎻ有效:患肢疼痛及水肿情况轻微好转ꎬ患肢关节功能稍改善但依旧受到限制ꎻ无效: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ꎮ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ꎮ1 8㊀统计学方法㊀计数资料以例(%)表示ꎬ使用 2检验进行分析ꎻ计量资料使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来表示ꎬ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ꎮ上述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ꎬ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㊀果2 1㊀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㊀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ꎬ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P<0 05)ꎮ见表1ꎮ表1㊀2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4221(50.0)14(33.3)6(14.3)1(2.4)41(97.6)①对照组429(21.4)13(31.0)12(28.6)8(19.0)34(81.0)㊀㊀注:①与对照组比较ꎬ 2=4.480ꎬP=0.030ꎮ2 2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和水肿VAS评分比较㊀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和水肿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ꎬ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ꎮ见表2ꎮ表2㊀2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和水肿VAS评分比较( xʃsꎬ分)组别例数疼痛VA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水肿VA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26.19ʃ1.343.39ʃ1.38①4.96ʃ1.022.64ʃ1.06①对照组426.22ʃ1.234.96ʃ1.33①4.89ʃ1.083.59ʃ1.09①t0.1075.3090.3054.049P0.915<0.0010.761<0.001㊀㊀注:①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ꎮ2 3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㊁MBI评分比较㊀治疗后2组FMA㊁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 05)ꎬ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ꎮ见表3ꎮ表3㊀2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FMA㊁MBI评分比较( xʃsꎬ分)组别例数FMA治疗前治疗后MBI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222.13ʃ3.0632.17ʃ3.45①42.14ʃ4.2463.34ʃ5.33①对照组4221.87ʃ3.1026.69ʃ3.23①41.89ʃ4.7650.21ʃ6.78①t0.3877.5150.2549.867P0.700<0.0010.800<0.001㊀㊀注:①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ꎮ2 4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SS-QQL评分比较㊀治疗后2组SS-QQ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 05)ꎬ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ꎮ见表4ꎮ表4㊀2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SS-QQL评分比较( xʃsꎬ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P观察组4255.24ʃ10.3282.14ʃ10.4711.858<0.001对照组4254.64ʃ11.7476.59ʃ12.248.387<0.001t0.2492.233P0.8040.0283㊀讨㊀㊀论SH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ꎬ临床研究发现ꎬ约有85%的脑卒中患者并发上肢运动功能障碍ꎬ若不及时治疗ꎬ不仅导致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缓慢ꎬ严重者可致患侧肢体永久性畸形ꎬSHS的治疗最佳时期为发病后3个月内ꎬ及时干预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14-18]ꎮ目前脑卒中后SH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ꎬ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9-21]ꎮ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当前多数人所认同的发病机制ꎬ脑卒中后大脑供血障碍ꎬ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管痉挛ꎬ造成体内组织液和血液发生循环障碍ꎬ引起患侧上肢疼痛水肿和运动功能障碍ꎬ同时疼痛又可通过感觉神经末梢传到脊髓ꎬ引起中间神经元的异常兴奋ꎬ形成恶性循环ꎻ② 肩-手泵 机制受损: 肩-手泵 机制在上肢特别是手背部血液㊁淋巴回流中起着关键作用ꎬ而脑卒中后偏瘫和继发的上肢水肿㊁疼痛对上肢血液和淋巴回流机制造成严重损害ꎬ其中水肿在手背部表现最为明显ꎬ疼痛与水肿又进一步加剧了上肢运动受限ꎻ③其他因素:患者偏瘫后肩部活动受限ꎬ腕关节长时间持续屈曲受压ꎬ或腕关节过度牵拉均可造成患者关节及周围结构受损ꎮ并且护理人员多在患侧手静脉进行输液ꎬ可加重血管壁供血压力ꎬ此外长时间的治疗加上疾病本身患者易出现焦虑㊁抑郁等情绪ꎬ以上因素均可加重皮肤腺体及血管运动功能紊乱ꎮ脑卒中SHS在中医学上属于 中风 肩痹 等范畴ꎬ脑脉痹阻㊁气血瘀滞是其基本病机[22-23]ꎮ患者偏瘫侧肢体由于自主活动减少ꎬ气血运行缓慢ꎬ脉络瘀滞ꎬ不通则痛ꎬ导致上肢肩㊁手关节出现疼痛㊁肿胀㊁活动不利ꎮ其中采用中药蜡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ꎬ将医用石蜡与中药封包相结合应用于病处ꎬ具有驱除致痛因子㊁扩张血管㊁缓解肌肉痉挛㊁消除炎症及肿胀等功效ꎬ是一种将传统疗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特色中医疗法[24-25]ꎮ此次采用的中药方中桑枝与防风具有祛风湿㊁利关节之功效ꎬ乳香与红花㊁没药合用具有活血散瘀㊁通行血脉之功效ꎻ牛膝为治疗痹证之要药ꎬ与伸筋草㊁延胡索配合使用除湿消肿㊁活血止痛效果佳ꎻ白芷具有促进气行血运作用ꎬ以上诸多药材合用ꎬ疗效肯定[26-30]ꎮ并且中药药包联合蜡饼治疗ꎬ不仅可以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病所ꎬ石蜡的温热效应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与淋巴循环加速ꎬ促进组织代谢ꎬ减轻炎症反应ꎬ缓解疼痛[31-32]ꎮ星状神经节多数人由第6ꎬ7颈神经节和第一胸神经节组成ꎬSGB术即是将麻醉药剂注入含有星状神经节的组织中ꎬ具有止痛的效果ꎬ因其操作简单㊁见效快ꎬ自1920年开始逐渐成为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疼痛的方法[33-34]ꎮSGB对自主神经系统㊁免疫系统及其所支配的血管系统发挥调节功能ꎮ相关研究报道ꎬSGB可显著抑制交感神经系统ꎬ且相对于健康人群ꎬ对疼痛患者作用更为显著ꎬ有助于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的恢复[35-36]ꎮ据文献报ꎬ实施SGB侧其头颈㊁上肢等血管扩张㊁血流量显著增加ꎬ且脑氧饱和度高于非阻滞侧[37]ꎮ此外ꎬSGB可通过中枢神经作用改善患病部位血液循环ꎬ促进致痛物质的吸收ꎬ中断疼痛的恶性循环ꎻ并且可促使局部肌腱㊁韧带等组织延展性增大ꎬ降低肌张力ꎬ缓解肌痉挛ꎬ进而减轻疼痛[38-39]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ꎬ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ꎬ提示SGB联合中药蜡疗疗效更好ꎮ此外ꎬ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FMA㊁MBI㊁SS-QQ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ꎬ观察组疼痛VAS评分㊁水肿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ꎬ说明SGB联合中药蜡疗可有效改善血管痉挛ꎬ缓解患者肩关节及腕关节疼痛ꎬ消除患侧肢体水肿ꎬ改善肩关节活动能力ꎬ促进了患肢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ꎬ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质量ꎮ这可能与中药蜡疗结合SGB疗效叠加ꎬ减轻炎性反应有关ꎮ本研究为临床治疗脑卒中SHS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ꎮ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ꎮ[参考文献] [1]㊀张晓莉ꎬ唐朝正ꎬ贾杰.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ꎬ2015ꎬ30(3):294-298.[2]㊀王班ꎬ关天嘉ꎬ尤莉莉ꎬ等.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ꎬ2016ꎬ19(2):216-219.[3]㊀鲁俊华ꎬ邹继华ꎬ吕雨梅ꎬ等.脑卒中后残疾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ꎬ2015ꎬ15(7):796-799.[4]㊀EschlerAꎬBrandtSꎬGiererPꎬetal.Angularstablemulti ̄plescrewfixation(TargonFN)versusstandardSHSforthefixationoffemoralneckfractures[J].Injuryꎬ2014ꎬ45(1):76-80.[5]㊀王晶ꎬ曾明ꎬ金敏敏ꎬ等.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ꎬ2015ꎬ30(9):888-893.[6]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ꎬ2015ꎬ48(4):246-257.[7]㊀苏鑫童ꎬ刘元石ꎬ杨涛ꎬ等.长圆针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ꎬ2014ꎬ29(2):153-155.[8]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2002:99-104. [9]㊀宫大伟ꎬ王飞ꎬ谢波.针刺夹脊穴联合中药内服外用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和生命质量评分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ꎬ2018ꎬ13(12):213-216.[10]黄乃好ꎬ徐基民ꎬ杨帆ꎬ等.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7ꎬ36(5):53-56.[11]周海燕ꎬ陈多妹ꎬ王陈军ꎬ等.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ꎬ2018ꎬ18(12):2259-2261.[12]韩玉慧ꎬ孟智宏.针刺不同穴位促进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ꎬ2018ꎬ24(10):61-63.[13]单丽妮ꎬ闫新玲ꎬ李真ꎬ等.尼莫地平联合泛癸利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J].医学综述ꎬ2016ꎬ22(9):1870-1872.[14]陈秀芳ꎬ王朝军ꎬ罗国英ꎬ等.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ꎬ2015ꎬ13(1):109-111.[15]JankowskiPPꎬCrawfordJRꎬKhannaPꎬetal.PituitaryTumorApoplexyinAdolescents[J].WorldNeurosurgeryꎬ2015ꎬ83(4):644-651.[16]何雯ꎬ王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ꎬ2014ꎬ20(4):334-339. [17]姜荣荣ꎬ陈艳ꎬ潘翠环.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ꎬ2015ꎬ21(10):1173-1177.[18]StolinAMꎬBazhinPM.Manufactureofmultipurposecompositeandceramicmaterialsinthecombustionregimeandhigh ̄temperaturedeformation(SHSextrusion)[J].TheorFoundChemEngꎬ2014ꎬ48(6):751-763. [19]余青云ꎬ刘爱群ꎬ洪铭范ꎬ等.皮肤交感反应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ꎬ2014ꎬ30(11):1738-1741.[20]刘春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ꎬ2017ꎬ37(8):827-829. [21]李清ꎬ陈丽霞.手法与物理因子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ꎬ2018ꎬ20(1):73-74.[22]赵莉ꎬ郭长青.针刀治疗肩痹的经穴定位及操作[J].中国针灸ꎬ2016ꎬ36(3):299-302.[23]万海同ꎬ别晓东ꎬ姚政ꎬ等.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证㊁瘀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5ꎬ35(3):281-286.[24]钟晓凤.痹证之中医特色疗法中药蜡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4ꎬ16(3):152-153.[25]郭秀珍ꎬ高斌礼.蜡疗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医药导报ꎬ2017ꎬ23(11):104-106.[26]邢冬杰ꎬ项东宇ꎬ张彩坤.桑枝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ꎬ2014ꎬ16(11):957-943.[27]刘双利ꎬ姜程曦ꎬ赵岩ꎬ等.防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ꎬ2017ꎬ48(10):2146-2152. [28]田硕ꎬ苗明三.牛膝的化学㊁药理及应用特点探讨[J].中医学报ꎬ2014ꎬ29(8):1186-1188.[29]蔡卓亚ꎬ周自桂ꎬ李萍ꎬ等.伸筋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ꎬ2015ꎬ46(2):297-304. [30]任星宇ꎬ罗敏ꎬ邓才富ꎬ等.白芷挥发油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ꎬ2017ꎬ28(29):4167-4170.[31]贾金金ꎬ吴立峰.董针配合蜡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ꎬ2017ꎬ26(12):2186-2188.[32]翁迪华ꎬ牛冬玲ꎬ王晶心.康复训练联合新型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ꎬ2018ꎬ15(6):827-830.[33]王慧颖ꎬ李红亮ꎬ王保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及其对头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ꎬ2017ꎬ14(21):25-28. [34]郝云霞ꎬ崔立刚.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8ꎬ26(4):308-311.[35]BayrakciAGꎬKocarG.Secondgenerationbioethanol(SGB)productionpotentialinTurkey[J].IntJEnergyResꎬ2014ꎬ38(6):822-826.[36]卢光ꎬ易晓斌ꎬ陶蔚ꎬ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ꎬ2015ꎬ21(1):56-59. [37]邢涛.缺血性卒中早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肩痛发生率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ꎬ2016ꎬ11(4):369-370.[38]赵丽ꎬ蒋华军.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病率影响的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ꎬ2014ꎬ36(2):153-156.[39]周莉ꎬ吴超然ꎬ银燕ꎬ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进展[J].华西医学ꎬ2015ꎬ30(7):1378-1382.[收稿日期]㊀2019-10-31。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1-11-15T12:00:43.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韦桂梅陈华振[导读] 该治疗方法对1-3个月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韦桂梅陈华振(广东省乐昌市人民医院 512200)【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107-02【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熏洗,治疗4周后对比疗效。

治疗前、后采用两组VAS评分对比才用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采用X2检验。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VAS评分比较,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减低,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结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中药熏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卒中后3个月内患侧上肢的肩部、手指、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以及血管运动障碍以肩部疼痛、僵硬合并同侧手部肿胀和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严重脑血管意外偏瘫后、颈椎病以及心肌梗死后的一种常见合并症。

目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方法很多,如抗炎止痛药、肩周封闭、中药外敷、电针、按摩、激光、经皮电刺激、冰疗等,但疗效并不满意。

为此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6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康复手段有了空前的发展,如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及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PNF)等神经发育疗法,其中PNF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骨科疾病等多个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在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NF最初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于20世纪40年代末所创立,我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引进和使用。

1理论基础1.1 神经生理学本体感受器能将收到的本体感觉冲动经周围神经传人脊髓后索,再经内侧丘系到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经过整合分析后产生相应的运动输出,调整运动反应。

PNF正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增强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

同时,PNF还能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张力,缓解肌痉挛。

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经过PNF训练后,患者脑损伤同侧感觉运动皮质、脑损伤对侧运动皮质及损伤周围皮质的激活有明显改变。

PNF肢体训练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增加,促使大脑皮质厚度增加,蛋白质含量及新的血管生成增加,脑内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强,使损伤功能区逐渐恢复。

1.2 人体发育学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足PNF的基本特征,动作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螺旋或对角线运动足正常动作发育的最后阶段。

PNF在对角线模式中恰当的阻力可以诱发出最大的力量,从而帮助患者获得运动意识,提高对头部乃至全身运动的控制能力。

2在脑卒中临床康复的应用PNF是脑卒中康复中常用的神经促进疗法,在我国临床已逐步普及。

正确利用PNF,可以有效恢复及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平衡、步态、吞咽等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和生活质量。

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位:参照2006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 定 位》[7]。操 作 方 法:仰 卧 位,常 规 无 菌 操 作。 采 用 长 度 为 40 mm,直 径 为 0.25mm的一次 性 针 灸 针。 顶 颞 前 斜 线、顶 颞 后 斜 线接力 刺,快 速 运 针;水 沟、内 关、三 阴 交 直 刺,提 插
义(性 别:χ2 =0.107,犘=0.744;年 龄:狋=0.877, 犘=0.386;病 程 :狋=0.335,犘=0.740)。 2 方 法 2.1 治疗 方 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对 照组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结合 PNF治疗。 2.1.1 针刺治疗 方 案 取 穴:头 针 取 顶 颞 前 斜 线、 顶颞后 斜 线,体 针 取 百 会、水 沟、内 关、三 阴 交。 定
脑血管病发 病 率、致 残 率、病 死 率 高,是 中 国 成 年人长期残疾的主因 。 [1]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是 由 于肌肉牵 张 反 射 的 控 制 失 调 及 神 经 递 质 失 调 所 导 致[2],表现为偏 瘫 肢 体 肌 张 力 增 高、随 意 运 动 障 碍, 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肢体运动功能。本体感觉神经 肌 肉 促 进 技 术 (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 tation,PNF)通 过 刺 激 肌 肉 关 节 的 本 体 感 受 器 ,采 用 螺 旋 对 角 线 运 动 模 式 ,引 导 神 经 肌 肉 运 动 再 控 制 ,促 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 [3]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 结 合 PNF 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 者 上 肢 肌 张 力、肢 体 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临 床 资 料 1.1 诊 断 标 准 按 照 《中 国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诊 治 指南2018》[4]及《中国脑 出 血 诊 治 指 南 (2014)》[5]中 的诊断要点诊断脑卒中。 1.2 纳 入 标 准 ① 符 合 上 述 诊 断 标 准 者 ;② 首 次 脑 卒中患者;③年龄35~75 岁 者;④ 发 病 病 程 在 半 年 内者;⑤0 级 < 改 良 Ashworth 痉 挛 量 表 (modified Ashworthscale,MAS)分 级[6]<4 级 者;⑥ 能 配 合 治 疗 及 评 定 ,意 识 清 楚 者 ;⑦ 知 情 同 意 者 。 1.3 排除标准 ① 其 他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引 起 肢 体 痉 挛 的 患 者 ,如 颅 脑 外 伤 、颅 内 占 位 、缺 氧 性 脑 病 、脊 髓 损 伤 ;② 合 并 严 重 心 、肝 、肾 损 害 者 ;③ 无 法 配 合 评 估 及治疗者。 1.4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2015 年 1 月 至 2018 年 3 月

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结合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研究

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结合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研究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神 经 本 体 感 觉促 进技 术 ( P NF)结 合 小针 刀 治 疗 早 期 脑 卒 中后 肩手 综 合 征 的 临床 疗
效。方法 :1 0 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 0 例 ,两组 均用常规 康复治疗 ,观察组同时用P NF 技术和小针刀疗 法 ,7 天为一疗程 ,共治疗3 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 2 %、对照组8 o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两组治疗后F MA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 ( P <0 . 0 5 )。两组治疗后V A S 评分均 较本 组 治疗 前 明显 降低 ( P <O . 0 5 ),观 察 组 下降更 明显 ( P <O . 0 5 )。结 论 :P NF 技 术 结合 小针 刀 治疗脑 卒 中肩 手综
合征 疗效 显著 。
[ 关 键词 】 脑卒 中;肩 手综 合征 ;P NF 技 术 ;小针 刀 l A b s t r a c t j O b i e e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o n s h o u l d e r — h a n d s y n d r o m e f S H S ) a f t e r s t r o k e i n e a r l y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0 1 7 年4 月 第3 3 卷4 期( 总第2 9 1 期)
J OURNAL OF P RAC T I C AL T RADI T I ONAL C HI N ES E MED I C I NE 2 0 1 7 . V o 1 . 3 3 No 疗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I 期临床研 究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观察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观察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观察李锦恒;黎海星;李建平【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表现为肩部和手腕疼痛、手水肿、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

目前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

常发生于卒中后1-3个月,多突然起病,呈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后症状和体征加重。

作者于2012-2014年采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3页(P62-64)【作者】李锦恒;黎海星;李建平【作者单位】512200 广东省乐昌市中医院康复科;512200 广东省乐昌市中医院康复科;512200 广东省乐昌市中医院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结合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研究 [J], 孙建兵;冉传生;毛小运;方国翔;冯佳;余星桥2.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结合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 [J], 孙建兵3.体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J], 任亚平;于青;张志强;李玉勤;何磊;陈艳红4.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结合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 [J], 孙建兵;5.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J], 刘书剑;邹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向勇;张生玉【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年(卷),期】2024(8)4【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及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PNF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BRS)评估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WBC、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加快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脑卒中后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且减轻了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预后较好。

【总页数】3页(P1-3)【作者】向勇;张生玉【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康复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2.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阴阳平衡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肌肉积分肌电值的影响4.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5.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谭荣任【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面瘫患者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红外线联合普通针刺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8,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患者(u>ua,P<0.05)。

结论脑卒中面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面瘫;脑卒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作者】谭荣任【作者单位】高要市中医院内科,广东高要 52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肺炎、吞咽困难、抑郁等均是面瘫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预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严重影响[1]。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又称为促通疗法,对改善神经肌肉瘫痪有着较好效果[2]。

为提高脑卒中面瘫患者治疗效果,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该法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为轻中度面瘫,发病低于1年,且患者至少能坐立30min,排除合并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患者,治疗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试验组中男28例,女 17 例,年龄(53.9±6.8)岁,病程(4.3±3.1)年,面瘫类型为中枢性22例,周围型2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2.5±7.1)岁,脑卒中病程(4.1±3.2)年,面瘫类型为中枢性 24例,周围型21例。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

朱毅;徐丹;程洁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08(008)006
【摘要】中风患者在中国有500~600万,其中12%~25%的脑卒中患者合并肩手综合征。

有研究表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其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将受到严重影响,大多数患者运动功能在BmnstromⅡ以下,需要长期护理,无法重返社会。

我们以现代康复疗法结合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肩手综合征,利用中医中药的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益血濡脉的作用,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朱毅;徐丹;程洁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
养生康复医学系,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针基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J], 蒋敏;罗伦;苏文渊;覃辉;樊冰;龙泽金
2.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结合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 [J],
孙建兵
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观察 [J], 李锦恒;黎海星;李建平
4.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J], 刘书剑;邹君
5.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陈剑;杜双;刘步云;蒋艳;汤承;蔡欢;罗琴;胡红芳;杨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淋巴引流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分析

淋巴引流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分析

中®龙I S i f各2020年,第35卷,第7期•短篇办著•淋巴引流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分析王楠'•」匡乃峰'王琰1原晓晶1孔凡娥郑遵成'’3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又称为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S)或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I 型(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1,C R PSh最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其发病率可达12.5%—70.0%"-:1肩手综合征病情演变一般分为•:期:1期(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患肢皮肤潮纟I:.皮温增高等;D期(营养障碍期)患者皮温多数可降低,疼痛、活动受限减轻,皮肤菲薄,但多合并手部肌肉萎缩及皮肤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容易使患肢永久性畸形即发展至HI期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示其可能与淋巴回流障碍及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有关m,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徒手淋巴引流治疗,疗效有一定局限,我科采用综合淋巴引流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丨期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一 2019年10月于泰安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后SHS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缺血性卒中44例,出血性卒中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流组、阻滞组和联合组,厂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卒中发病时间以及发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办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表1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年龄发病时间发病类型(例)男女(岁)(d)缺血性出血性引流组30161457.27±7.4545.17±13.741317阻滞组30121855.70±7.7342.60士11.881020联合组30171356.70±6.4341.40土13.131614纳人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 MR1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包括出血性或缺血 性;②符合复杂性区域性疼痛Budapest临床诊断标准病情处于丨期;③首次发生肩手综合征;④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単. 状神经节阻滞禁忌证患者;③排除淋巴引流治疗禁忌证患者;④排除有肩周炎或肩部损伤患者;⑤排除有交流障碍、认 知障碍等疾病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1.2治疗方法二组均予以原发病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如良肢位 摆放,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引流组另采用淋巴引流治疗,阻滞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淋巴引流治疗基础卜.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其中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周,淋巴引流治疗(徒手淋巴引流+Physio Touch),丨次/日,疗程均为14天;1.2.1淋巴引流治疗:①徙手淋巴引流:使用Vodder淋巴引 流手法,使患者在平卧放松状态下,先通过静止圆手法激活颈部至手部淋巴结及淋巴管;再沿患侧手部-前臂-上臂-腋下-肋间区-颈部-锁骨下进行患肢淋巴引流治疗,1次/日,20min/次;②Physio Touch淋巴引流治疗仪:利用负压脉冲抽吸治疗原理,嘱患者放松平卧于床上.选用合适的接触头,调 节负压值至120mmHg,脉冲抽吸作息比(抽吸和放松比率)为50%,沿上述淋巴引流方向进行治疗,1次/日,30min/次1.2.2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颈下垫一薄枕,稍伸展颈部,令患者微张口,常规皮肤消毒,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h"约两横指(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第六颈椎横突)处,用5m丨无菌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一般患者用食指尖可触及第六颈椎横突,引导进针.穿刺2—3cm触到骨质,表明针尖已经到达第六颈椎横突的前外侧,退针少许以后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和脑脊液即可缓慢注人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 l阻滞成功标志为注射药物侧出现Homer综合征,具体表现为眼裂减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温暖感:每周丨次,均于连 续治疗2周1.3观察指标①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根据患者主D O I: 10.3969/j.is sn. 1001-1242.2020.07.022I泰安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泰安.271000; 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省医学科学院);3通汛作者第一作者简介:王楠,女,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4019-07-27wu'iv. reh ( 873Chinese Journal o f R ehabilitation Medicine,Jul. 2020. \ 〇l. 35. N〇.7观疼痛程度在〇—10分之间评分,分值越高疼痛越重②参考排水法n评估患肢肿胀程度③h肢功能评定:采用改良 的t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FMA),共33项,2分/项 ④皮肤交感神经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测 定:采用德WSIGMA NEUROWERK EMG4肌电图进行刺 激和记录,每天h午10—丨丨点在室温25—30°C安静明亮的室内.受试#放轻松并取仰卧位,清洁皮肤.使皮肤温度保持在35°C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采用表面电极记录,记录电 极放置于患者两侧掌心,参考电极置于患者两侧手背刺激电极置于单侧正中神经,刺激电流波宽〇.2ms,电流强度20mA,予以无规律刺激,两次刺激间隔>60s,取最适波形,id 录双上肢SSRs的潜伏期和波幅值检查均在同一地点由同一位技师进行操作1.4统汁学分析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两比较,^<0.05为差异有 显著性意义2结果2.1各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水肿体积差值(勺健侧 比较)比较见表2各组间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勺治 疗前相比.各组VA S评分及水肿体积差值均有所改善(P< 0.01),其中联合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引流组(P< 0.01), ~阻滞组效果无明显差异(P>〇.〇5);水肿改善程度均优于两单独治疗组(p<0.01 ).-2.2各组治疗前后F M A丨:肢功能评分比较见表3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后联合组和阻滞组Fugl-Meyer评分有所改善(P<0.01 ),且联合组效果优于阻滞组(P<〇.〇5),引流组h肢运动功能改 善效果不明显(Z^O.05)2.3各组治疗前后SSR波幅及潜伏期比较见表4.各组治疗前勺健侧相比,患侧h肢SSR潜伏期 均缩短,波幅增加.P<〇.〇5,同侧SSR潜伏朗及波幅各组间比较,差异均X显著性意义(P>〇.〇5);治疗后患侧潜伏期均较前延长,波幅较前降低.与各组治疗前患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引流组勺联合组治疗后SSR潜伏期和 波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阻滞组与联合组 比较SSR潜伏期和波幅均无明显差异(P>0.05)3讨论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肌肉力量的下降影响了“肌肉泵”的作用,使淋巴系统以及静脉引流产生障碍加重患肢的肿表2各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水肿体积差值(与健侧比较)比较G i i.n=30)组别VAS评分(分)水肿体积差值(cm_')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 4.07±0.25 1.87 土0.181 6.30 士0.27 2.03 土0.171引流组 4.30±0.28 3.10±0.24'2 6.32 士0.25 2.75 士0.151J阻滞组 4.13 土0.26 1.93 士0.1716_38 士0.23 2.63土0.1412淦:(i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治疗后联合组比较尸<0.05表3各组治疗前后FMA上肢功能评分比较G七•,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3013.5±0.45215細.589丨引流组3013.4±0.42213.9±0.492-阻滞组3012.8 士0_43114.li0.50"2注:①与治疗前比较②与治疗后联合组比较戶<0.05表4各组患肢治疗前后SSR波幅及潜伏期比较n=30)组别SSR潜伏期(ms)SSR 波幅(|xV)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1210±67.12000±97.1 1403±37.391±88.8'引流组1230±59.91420士65.912498土72.7356±65.5'阻滞组1200±56.31749±103.8丨470士47.6183 土31.31注:①4治疗前比较尸<0.05;②4治疗后联合组比较P<〇.〇5胀、疼痛w本研究中徒乎淋巴引流技水主要通过按摩淋巴系统促进淋巴和静脉循环和炎性因子代谢减轻疼痛肿胀m;联合Physio Touch气动肢体循环促进装置利用特有的真空原理,使其产生的负压拉伸及拓展皮肤和皮下组织,史'好地 使淋巴液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流动,促进代谢产物从组织间隙进入毛细淋巴管.从而起到减轻组织水肿的作用相关临床试验表明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和膝关节术后淋巴水肿,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促进术后早期功 能康复除此之外,H外相关研究|11:141表明肩手综合征I 期的发生句患肢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血管运动功能障碍以及适应不良的神经重塑有关:脑卒中 后上位中枢对交感神经抑制作用下降,交感易化作用增强,患侧肢体皮肤交感血管收缩神经元受到抑制,微血管扩张,TN Fa和丨L-6在患肢中的浓度高于健肢,外周血中由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元以及C类纤维分泌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异常增多;引起外周敏化,继而加重患肢疼痛 及肿胀,形成微血管“恶性循环”,导致急性期皮肤温度升高: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通过改善下丘脑血流,从而使 机体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趋于正常,并抑 制交感神经阻滞部位的节前、节后神经纤维功能.从而阻断交感神经反射通路.抑制了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增加 疼痛K域的血流量,加快淸除局部有害代谢产物,使血浆中 的炎性物质水平降低,有效增强T细胞活性,促进神经修复.874 2020年,第35卷,第7期从而有效减轻肩手综合征患#疼痛及肿胀等不适〃5一,丨1前,国内外对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胸膜造影、发汗试验、激光多普勒流量计和交感皮肤反 应:其中S S R是•种由各种内外刺激引发的多突触反射,其通过检测皮肤附乃对刺激的变化来反映交感神经运动纤维功能,潜伏期代表引起发汗反射的传导时间.波幅反映参与反射的汗腺密度S S R作为一种无创的皮肤电生理检查,"『以简单、准确且客观地评价自主神经功能n71 _本研究结果显氺各组患者治疗前,与健侧肢体SSR比 较,患肢SSR均明敁表现为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P<0.01),提示急性期患侧肢体交感神经反射较健侧活跃,M h述结论相符治疗后,引流组患者VAS评分、患肢水肿体积差值、交感皮肤反应潜伏期及波幅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〇.〇l),而 FMA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0.05),证明徒手淋巴引流技术联合Physio Touch治疗仪可以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程度及交感神经异常反应.但是对于卜.肢运动功能X明显改善作用勺引流组相比.阻滞组VAS评分、水肿体积差值、SS R以及FMA均冇改善(户<0.01),但部分疗效勺联合治疗组有显泠差异(P<〇.〇l>综I:所述.淋巴引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疼痛肿胀及患肢运动功能,亦可明显降低患肢交感神经兴奋性,其疗效明显优丁单纯淋巴引流治疗及单纯M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愈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仍W.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随访时间短,样本M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仅选择肩手综合征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今后的研究我们将涉及各期患者,加大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汸,使研究分析更加仝面而准确参考文献[1]刘林.周仁兰,陈越.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丨型诊治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8):55—57.[2]罗红,徐丽.脑卒屮后肩手综合征康m治疗研究新进展m.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6):272—274.[3] Borchers AT, G e r s h w i n M E.C o m p l e x regional pain s y n­drome: a compreh e n s i v e a n d critical review[J]. A u t o i m m u n i­ty R e v iews, 2014,13(3):242—265.[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_257.[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444.[6]H a r d e n R N,Bruehl S, Perez R S,et al. Validation o f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the "Budapest Criteria") for C o 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J]. Pain, 2010.150(2):268—274.[7]丨芳,叶金波,赵仕蓉,等.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03):205—206.[8]刘阳,乍建平,陶静琰,等.运动贴布联合徒T•淋巴引流术对脑卒中后丨3手综合征及上肢功能疗效观察m.中国康复陕学杂志,2019,34(09):1094—1096.[9] M e d i n a-R o d r i g u e z M E,d e-l a-C a s a-A l m e i d a M,M artel-Al­m e i d a E, et al. Visualization of accessory lymphatic path­w a y s,before a n d after m a n u a l drainage, in secondary u p­per limb l y m p h e d e m a using indocyanine green l y m p h o g r a p h y[J]. Journal of Clinical M edicine. 2019,8(11): D O I:10.3390/j c m8111917.[10]许光明,许学猛,刘文刚,等.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PhysioT o u c h治疗T K A术后近期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丨8,47(19):2564—2567.[11]欧建林,龚璇,任_兴,等.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J].中_泶复理论4实践,20丨9,25(9): 1098—1102.[12] K n u d s e n L F.Terkelsen A J,D r u m m o n d P D.C o m p l e 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a focus o n the a u t o n o m i c nervoussystem[J]. Clinical A u t o n o m i c Research, 2019,29(4):457—467.[13] K i m J Y, Y o o n S Y, K i m J,et al.Neural substrates for post-stroke c o m p l e x regional pain s y n d r o m e type I:a ret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 using voxel- based lesion s y m p t o mmappi n g a n a l y s i s[E B/O L].D O I:10.1097/j.pain.0000000000001816,2020-01-24.[14] M a r i n u s J. M o s e l e y G L,Birklein F,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 n d pathophysiology of c o m p l e x regional pain syn-drome[J]. Lancet Neurol, 2011,10:637—648.[15] Imani F, H e m a t i K. R a h i m z a d e h P, et al. Effectiveness ofstellate ganglion block under fuoroscopy or ultrasound G u i d­ance in upper extremity C R P S[J].Journal o f Clinical andDiagnostic R e s e a r c h,2016,1〇(1):U C09-12.[16] Datta R,A g r a w a l J, S h a r m a A,et al. A study o f the effi­cacy o f stellate ganglion blocks in c o m p l e x regional pains y n d r o m e s o f the upper body[J]. Journal o f Anaesthesiolo­gy, Clinical P h a r m a c o l o g y,2017,33(4):534—540.[17] K i m H J,Y a n g H E,K i m DH.Predictive value o f sympatheticskin response in diagnosing c o m p l e x regional pain s y n­d r ome: a case- control study [J]. A n n a l s o f RehabilitationM e d i c i n e,2015,39( 1): 116—121.it wu. reh a h i. com .cn875。

神经促进技术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神经促进技术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神经促进技术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6-27T11:27:48.0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作者:李鹏张丽丽张红伟李开琴[导读]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

(遵义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针灸治疗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19),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NF联合针灸治疗。

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

治疗2个月后,两组FMA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果:治疗后两组FMA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

【关键词】神经促进技术;针灸;脑卒中;平衡功能【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345-01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脑卒中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脑卒中发生后通常伴有偏瘫、认知、言语等功能障碍,是一种致残性较高的疾病,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受限,生活质量下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平衡协调问题[1],平衡能力下降后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步行功能,且易致患者跌倒[2],跌倒后又会再次引发骨折、脑外伤等,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已有大量的临床治疗证实,通过积极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其平衡功能。

本研究旨在通过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针灸治疗,通过不同量表评定观察患者平衡功能改善情况,以期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年龄50~68岁,发病后半年年内处于恢复期的患者。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张高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8)6【摘要】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CB)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Methods: 6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I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GB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y effective r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Fugl-Meyer Assessment(FMA).Results: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after treatment in the effective rate, VAS and FM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O.O1).Conclusion: It is a better effect with SGB in treatment of the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有效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VAS评分、FMA 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总页数】2页(P41-42)【作者】张高峰【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南石医院脊柱关节科,河南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相关文献】1.药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J], 李玉岭;闫国庆2.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 [J], 阳初玉;陈秀琼;林;卫3.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杜宁;尹常宝4.早期综合康复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J], 陈志琴;鱼东海5.淋巴引流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分析 [J], 王楠;匡乃峰;王琰;原晓晶;孔凡娥;郑遵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王明俊;陈光;杨晓颜;韩真;徐蓉
【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
【年(卷),期】2009(025)012
【摘要】@@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olrome,SHS)亦称交感神经反射性营养不良或灼痛,是一种伴随有活动障碍的肩痛,并有手肿胀、疼痛、僵硬、出汗和颜色改变的症状.一般发生于脑卒中偏瘫后、肩部损伤后或继发于颈椎间盘病和肩周炎.
【总页数】2页(P1075-1076)
【作者】王明俊;陈光;杨晓颜;韩真;徐蓉
【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J], 张高峰
2.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观察 [J], 李锦恒;黎海星;李建平
3.B超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J], 黄澄; 韦淑宝; 马启玉; 周红; 陈秀琼
4.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J], 李伟;张鑫;田恬;席婉妤
5.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间歇式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J], 刘经星;王德利;孙锋;赵静;周游;杨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

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有效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 AS)、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V AS评分、FMA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 Methods: 6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GB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y effective r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 Fugl-Meyer Assessment(FMA). Results: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after treatment in the effective rate, V AS and FM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It is a better effect with SGB in treatment of the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Key words]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肩-手综合征,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其发生率约为20%,发生率据统计最高达74.1%[1]。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肢肿胀体积, 肩关节各项活动度总和、 般 资料 : 2 0 0 8年 1 0月 ~ 2 0 1 1 年 1 0
F A M评分 改善 程 度评 定 , 基本 痊 愈 为 指
标减少 9 0 % ~1 0 0 %, 显 效为 指标 减少 ~
4 6 % ~9 0 %, 有 效为 指标 减 少 1 8 % 一 4 5 %, 无效为减少 0 % ~1 7 %。
论著 ・ 临床 论:
c H l N E s £ c o M M u N | T Y O O c 7 - 0 R S
星状 神经节阻滞治疗 肩手综合征 的临床疗效
郭现军 张平 潘 更 毅
将针尖退 出 1~ 2 m m, 仔细 回抽无 血或脑
滞, 运动 不 畅 , 肌 肤 筋脉 失 于濡 养 所 致 。 出现“ 久、 瘀、 痛、 难、 怪” 等特点, 故 其治 疗 分清虚实 、 寒热 , 以通络止痛 为总原则 。
03. 051
疗效判断标 准 : ①疼 痛评 定 : 采用 目
测类 比评 分 法 ( V A S ) 。② 肿 胀 评 定 : 参照排水 法 , 肿 胀 程 度 以偏 瘫侧 手 与 健侧 手的体 积差值 表示 。③ 关 节活动 度 测量 : 用专用量角器测量 两组 治疗 前后 肩 关节 前屈 、 后伸 、 内收 、 外展 、 旋前 、 旋后 自 主活动范围。④上肢运动功能评定 : 采 用 改 良的 F u g l—Me y e r运 动 功 能 评 定 法
感 神经节融合 而成 。有学者认 为 , 星状神
经节 阻滞通过对局部交感神经 阻滞 , 阻断 自主神经系统介导 的异常反射 , 从而达到 治疗 S H S的 目的 。临 床研 究发 现 , 患 侧 隔 日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 , 能使上肢的交 感神经 紧 张性 被解 除 , 其 支 配 区血 管 扩 张, 局 部血 流增加 , 局部温度升高 , 并 可防 治局部血管痉挛等 , 因此增加 了受损部 位 的营养供给 , 促进 了局部 组织代 谢 , 降 低 了机体因应 激反 应所 致 的炎 性介 质 的产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期 若 不 能得 到 有效 的 治疗 ,将 会 严 重 影响 患 者 的生 活质 量 。 我科 采 用 星状 神经 节 阻滞 治疗 卒 中后 肩一 综合 征 取得 了 良 手
用一 般 细菌 感染 解 释 时 , 考 虑肺 部 真 菌感 染 的可 能 。对 于 应 有 免疫 力 低 下 及 长期 使 用 糖 皮 质 激 素 患 者 的肺 部 感 染 应 警 惕 肺 部 真菌 感 染 。本组 病 例 中多为 临 床 诊 断病 例 , 仅有 6例 最 后 确 诊 , 诊 率较 低 , 果 在 未 诊 断 明确 时 不 使 用 抗 真 菌 确 如 治 疗 , 分 病 例将 错 失 早 期 治 疗 的 良机 。 导 致 患 者 预 后 不 部 将 良。故在 高 度怀 疑肺 部 真 菌感 染 时 , 建议 早 期 经 验性 抗 真 菌 治 疗 , 积 极 寻找 病 原 学 证 据 。 若 试 验 性 治 疗 5 7 d或 必 并 倘 ~ 要 时 延 长 至 1 不 见 效 , 基 本 可 以排 除 I I 断 , 0 d仍 则 F诊 应停 止 试 验性 治 疗[ 5 1 。在治 疗 上 , 以前 多 使用 氟 康 唑进 行 治 疗 , 但 氟 康 唑仅 对念 珠 菌感 染 有一 定 疗 效 . 近年 来 耐药 率 呈 上 升 且 趋 势嘲 。目前 临 床上 针对 真 菌感 染 的治疗 还 有伊 曲康 唑 、 伏立 康唑 、 二性 霉 素 B及 卡 泊芬 净 等 药 物 , 中伊 曲 康 唑价 格相 其
ada e t a et yeeter e v u nl u a (A )F g Mee A ss et M )R sl : h og u s n f rr t n b fc v t i a aa ges l V S, ul yr s s n( A. eut T et op t e m f i a , sl o ce - em F s w r

本体感觉刺激的辅助运动治疗亚急性脑卒中

本体感觉刺激的辅助运动治疗亚急性脑卒中

本体感觉刺激的辅助运动治疗亚急性脑卒中邹颖(译)【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22(37)7【摘要】与脑卒中相关的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是手指伸展无力。

既往涉及大脑半球卒中患者的研究表明,机器人训练在治疗效果上与传统疗法相当。

由于肌肉振动可以增强运动感觉和痉挛肌肉的松弛,本研究评估了机器人联合肌肉振动训练的治疗效果。

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为18~80岁,首次发生皮质或皮质下卒中。

Fugl-Meyer上肢评分基线时为6~43(FMA-UL评分,卒中后>5周)且患肢腕部和至少一根手指可自主活动。

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18~30分钟的安慰剂干预或机器人+振动训练。

在机器人训练过程中,该设备以80脉冲/s的速度提供辅助运动、生物反馈和拮抗肌肌肉振动,然后是6s 60脉冲/s的训练。

评估指标包括卒中影响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Ranchos Los Amigos和FMA-UL。

主要结果变量是FMA-UL评分从基线到随后随访数据的变化。

比较了完成至少15次训练的22名参与者的数据,与安慰剂组相比,测试组的FMA-UL评分显着提高(P=0.01)。

安慰剂组与治疗组的得分差异超过了最低临床重要差异(MCID)。

在第二阶段,交叉组的FMA-UL评分有显著改善(P=0.003),同时上肢力量评分也有改善。

结论:这项对脑卒中亚急性期中重度上肢损伤患者的研究发现,机器人训练结合振动可产生临床意义上的功能增益。

【总页数】1页(P423-423)【作者】邹颖(译)【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2.躯体感觉刺激对亚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3.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辅助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4.踝足矫形器辅助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5.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吸气功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唐峰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7(023)009
【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针刺天宗、曲池、养老等穴和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1.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水肿程度、肩部症状、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和腕手关节的活动度功能等进行评定.结果:48例患者经过为期4周的综合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共显效31例(64.6%),有效16例(33.3%),无效1例(2.1%);治疗后患侧各方面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触疗法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唐峰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万州,404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杨娜
2.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肩部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观察 [J], 贾和平;李英杰;
徐谦;王振金;武小玲
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观察 [J], 李锦恒;黎海星;李建平
4.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J], 李伟;张鑫;田恬;席婉妤
5.淋巴引流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分析 [J], 王楠;匡乃峰;王琰;原晓晶;孔凡娥;郑遵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 伸展一 外展一 内旋 等 模 式 训 练 ; 治 疗 过 程 中 采 用
简 短 口令 让 患 者 配合 训 练 。每个 模 式 训 练 1 O组 , 1
天 1次 , 共 治疗 5周 。
1 . 2 . 2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的基 础 上 加 用 星 状 神
经节 阻滞 [ 5 1 : 患者取 仰 卧位 , 头 向前 视 , 双 肩下 垫一 薄

6 2 ・
中 国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0 1 5年 3月 第 l 7卷 第 3期 MMJ C, Ma r 2 0 1 5 , Vo l 1 7 ,N o . 3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9 4 6 3 . 2 0 1 5 . 0 3 . 0 2 0
肩 部疼 痛 伴 活 动受 限 , 同侧 手腕 、 手 指肿 痛 , 手 部 水 肿, 局 部 皮温 升高【 3 j 。
1 . 1 . 3纳入 与排 除标 准
纳入 标 准 : ① 符 合 上述 诊 断
标准 ; ② 神 志清楚 , 病情稳定 , 配合治疗者 ; ③无合 肝、 肾、 血 液系 统疾 病者 ; ④ 签署 知情 同意 与 交感 神 经 系 统功 能 障 碍 , 在 压 迫 下 腕关 节 被 牵 拉 并严 重 心 、 并 掌屈 、 过 度牵拉 、 输 液渗 出、 手 意外 小伤 害等 有关 。 书者。排除标准 :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 ; ②严重失语 、
感 觉促 进技 术 ( P N F技 术 ) 联合 星状 神经 节阻 滞治 疗 病 、 肩周 炎 、 腕管 综 合征 等疾 病 ; ⑥ 不 配 合治 疗 , 依从
脑 卒 中后肩 手 综 合 征 I 期患者 4 0例 , 疗效满意 , 现 性 差者 ; ⑦有 利多卡因过敏史 ; ⑧ 未签署知情 同意
失认 、 无法沟通者 ; ③ 合并有严重 心、 肝、 肾、 血液 系 疼痛 、 水肿 、 血运 障 碍 、 关 节 活动 受 限 、 活 动后 症状 和 统 疾病 或其 他严 重 疾病 处于 急性 期者 ; ④ 智 力 障碍 、
常 发 生 于 卒 中后 1 ~ 3个 月 . 多突然起病 , 呈 节 段 性 体 征加 重l l _ 。 作 者于 2 0 1 2 ~ 2 0 1 4年 采用 神经 肌 肉本体 精神病 、 恶性肿瘤患者 ; ⑤其他引起肩手疼痛 的颈椎
者, 按治疗 先后次 序采用 随机数字 法将患 者分 为治疗 组 2 0例 , 男 8例 , 女 1 2例 , 平均年龄 ( 6 6 . 1 4 + 9 . 4 0 ) 岁; 病程 ( 3 6 + _ 1 0 ) d ; 其 中脑梗 死 1 5例 , 脑 出血 5例 。
对 照组 2 O例 , 男 9例 , 女 1 1例 , 平均 年龄 ( 6 4 . 4 1 ± l 0 . 8 5 ) 岁; 病程 ( 3 8 + _ 9 ) d ; 其 中脑梗 死 1 6例 , 脑 出血4 例 。 两 组 患 者 一 般 情 况 比较 ,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9 >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
移 动 中指 , 暴 露穿 刺部 位 间隙 ; 常规 消毒 , 用3 e m长 、 7号 短 针沿 术者 中指 尖垂 直 轻 轻进 针 约 1 . 5 e m, 直 到
血, 治疗 后神 志清 楚 , 病情稳 定 。
1 . 1 . 2肩手 综合 征 I 期 诊 断标 准
参 照《 中 国康 复 医 针 尖触 及 骨质 , 针 尖 触及 到颈 6或颈 7横 突根部 , 稍
肌 及 颈 动脉 鞘 的 内容 物 压 向外 侧 , 中指 尖 下压 时 可
1 . 1 . 1脑 卒 中诊 断标 准
并 尽 量 向 内抵 住 气 管 外 缘 后稍 向外 全 国第 四届 脑血 管病 学 术会 议制 定 的脑 卒 中诊 断标 触 及 骨 性感 觉 ,
准[ 2 为 脑 梗 死 及 脑 出
神 经 肌 肉本体 感 觉促 进 技 术 联 合 星 状 神 经 节 阻滞 治疗脑卒 中后肩手综合征 I 期疗效 观察
李锦 恒 黎 海星 李 建平
肩手 综 合征 ( s h o u l d e r — h a n d s y n d r o me 。 S HS ) 又 称 反射 性 交感 神 经 营养 不 良 r e l f e x s y mp a t h e t i c d y s t r o . p h y , R S D) , 表 现 为肩 部 和手 腕 疼痛 、 手水肿 、 皮 温 升 高、 消肿 后 肌 肉萎缩 甚至 挛缩 。 目前病 因不清 , 可 能
报 道 如下
1 材 料 与 方 法
书者 。
1 . 2方 法
1 . 2 . 1对 照组
参 照《 实用 P N F治 疗 》 , 治 疗 师 给 予
屈 曲一 外展 一 外旋 、 伸 展一内收一 内旋 、 屈 曲一内收一 外
1 . 1一 般 资料 4 0例 患 者 均 为 我 院 康 复 科 住 院 患
多卡因 5 ml 。注射 完 毕后 。 拔针 , 用 无 菌纱 布 压 迫 注 射部位 1 0 m i n, 以 防止 出血 。患 者 在 2 0 mi n内 出 现
回抽 无 血 液 和脑 脊 液 后 , 即 可缓 慢 注 射 0 . 5 %利 学诊 疗规 范 》 中的肩 手综 合 征分 期诊 断标 准 , I 期 为 退 ,
枕。 使 颈 部尽 量 伸 展 : 先 沿 胸 锁 关 节 上 缘 向 内 触 摸 到气 管 外 缘 。 再 沿 气 管 向上 3  ̄ 4 c m左右 , 平 行 于 气
管 外缘 触 及 动脉 搏 动 : 术者 用 左 手 中指 将胸 锁 乳 突
4 0例 患 者 均 符 合 1 9 9 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