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探索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分析
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 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和工作经验。
职业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和职业道德,提高其就业 竞争力。
以能力为本位
01
02
03
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和专业技能,提高其适应 社会和职业发展的能力。
评价标准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 标准,关注学生的能力表 现和成长过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行 业需求
教学方法将更加多元化 和个性化
评价体系将更加科学和 全面
未来中职教育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行 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 实践能力。同时,还将加强对学生创 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未来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将更加多元化 和个性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例如,将更多地采用项目 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及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线上线下教学 的融合。
教学资源匮乏问题
挑战
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对策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鼓励校企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社会认可度提高问题
挑战
中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影响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对策
加强中职教育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鼓励学 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展示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
01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到中职教育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
业意识和精神。
创新创业课程开设
02
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如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等,提高
中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
2 0 1 3年 1 月下
C o n s u m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Ma g a z i n e 技 术 交流
中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
孟爱春 ( 河北省唐 山市丰 南职教 中心 ,河北唐山 0 6 3 3 0 0)
摘要 :课程改革是 项复杂而 细致的 系统工程 ,课程改革 的核心环 节是课程 实施 ,而课程 实施 的基本途径是课
堂教学。教师应研究如何据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具体 目 标,学生的基础,具备的教学条件等灵活地运用教学
方式 ,指导 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 习方式。 关键词 :中职专业课 ;课 堂教 学;行动导向教学 ;实践教 学
中图分类号 :G 7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7 1 2 ( 2 0 1 3 ) 0 2 — 0 1 5 7 — 0 1
一
、
教师充当参与者和指引者。 我们在努力创设探究 学习环境条件 的同时, 还应积极关心探究性学 习活动 的参与度 、 有效度 。 职
校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处于不被重视的学生群体, 让 学生充分 参与不仅能让其更好的获得知识 , 更重 要的是能培养 学生的 自 信心和参与意识 , 在学习中锻 炼与人相 处的能力和获 取知识 的 能 力 ,从 而 达 到 对 自我 的 认 可 。 二 、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在 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课教学普遍 存在着一 个共 同的现 象 ,在课 堂教学中,多数学生面对教师 的讲授或提 问,反应冷 淡 ,甚至沉默 不语 ,缺乏应有 的应答积极性和学 习主动性 。学 生在课堂上反应冷淡反又影响到教师 的教学 , 造成教师教学情 绪不高 ,缺少激情 ,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气和活力 。 招 生体 制及社会价值取 向中的 “ 轻职 ”倾 向, 对 中职学生的生源 质量 造成 了很不利 的影 响。 从学习积极性来看 ,由于在初中学业上 所遭受到 的挫败感 , 这些学生心理上普遍感到 自卑 , 对老师的 教育教导 易产 生逆 反心理 , 入学 以后往往持混 日子的态度而缺 乏 自觉进取精神 。 由于他们在初 中阶段对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没有 能够基本 掌握 , 没有形成适合 自己的学习方式 , 欠缺 自己 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 , 导致大部分 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 但中 职学 生也 具有 多面性 ,他们个性飞扬 ,多才 多艺 。要想让 中职 类 的学生也都 能绽放 自己生命 的光芒 ,需要教师 能因材施教 , 因势利 导。 我们 的学生成绩不好不代表智力差 , 他们能在省市 级技 能大赛 中斩 获殊荣 ,在 学校联欢 中崭露头角 。作为教师 , 应 该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 点, 加 以放大 , 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注重 学生个体的行 动性 , 不是看学生 的成绩排名 , 而是培养学 生的职业 行动 能力,让学生作 “ 一个有 能力 的人 ” 。 在课 堂中, 教师多加 引导, 发挥学 生的主观 能动性 , 让学生尽量 自己吃透
2024年浅论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2024年浅论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理论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传统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亟需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以期为中职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接行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应密切关注计算机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
强化实践应用,提高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在理论教学中,应增加实践应用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更新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职学校应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技术、新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效性。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多元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中职学校应引入多元化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加强师生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交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关 键词 :职 业教 育
一
课 程 改革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以 就 业 为导 向 的 内涵 界 定
会 需求 ,适 时 改 变 学 科 课 程 结 构 ,推 广 课 程 的模 块 化 和 综 合 化 , 使 教 学 内容 紧 凑 精 练 , 剔 除 与 职 业 能 力 联 系 不 大 的
在 生 产 、 服 务 、 技 术 、管 理 第 一线 工 作 的 普 通 劳 动 者 和 中
初 级 专 门 人 才 ” ,这 个 定 位 符 合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教 育 结 构 调 整 的需 要 ,具有 前 瞻 性 。
E 啊P 1 0 Y 啊l _ T I 就 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李 金 风
摘 要 : 以就 业 为导 向的课 程 改 革 ,作 为 中等职 业 教 育教 学改法
包括 教 育 思 想 、培 养 目标 、 专业 设 置 等六 个 方 面 。 以就 业 为导 向的课 程 改 革 以 最 大限 度地 实现教 学体 系与 职业 、工作 岗位
理论 知 识 , 随时 补 充新 知 识 。
以 就 业 为 导 向的 职 业 教 育 模 式 ,概 括地 说 , 就 是 以 职
业 、 岗位 、工 作 为基 本 依 据 所 设 计 的职 业 教 育 教 学模 式 ,
它 能最 大 限度 地 实 现 教 学 体 系 与 职 业 、工 作 岗位 要求 的对 接 ,从 而 达 到 最 大 限 度 地 促 进 学 生 就 业 的 目的 。 这种 教 学 模 式 并 不 是 单 一 的 某 种 教 学 模 式 ,它 是 多种 教 学 模 式 的 综 合 , 即 只 要 是 对 学 生 就 业 有 利 的 教 学 模 式 都 可 以 纳 入 其 中 。工 作 岗位 上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的应 用 是 一 个 综 合 过程 , 其 所 需要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是 有 多 种 类 型 的 , 不 同类 型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需 要 不 同 的 课 程 做 支 持 , 因而 就 业 导 向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模 式 是一 个 多 元化 的教 学模 式 体 系 。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背景下备受关注。
中职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课程设置和教材质量不足、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不够精细、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等。
因此,本文将对中职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与现状(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职业教育起步于职业学校,以工艺、技能为主,针对的是城市手工业者和农村手工业者。
1949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尤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教育领域之一。
21世纪初,国家实行了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从制度、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和升级,推动职业教育向产业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变化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中职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总体规模已经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難。
尽管国家推行“双证书”制度并逐步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但由于某些地区或某些专业对学生就业的支持不足,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一些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国家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中职教育模式单一、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问题。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还比较单一,注重某些传统职业或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高技能、高薪职业人才的培养不足。
中职课程改革的探索
己全面履行应尽的法定义务 ,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 打下坚 求 的前提下 , 自己调整成精干实用的课 程。专业理论课也不 将
实 的 法律 基 础 。 ( 责任 编辑 : 徐
再要求 面面俱到 , 而是专业理论和专业 技能相融合统一 , 以专
冰 ) 业技能需求为主 , 专业理论为基础 , 达到点而结合 , 主次搭 配 ,
() 1 以就业 岗位 为 目标 , 底地抛弃传统 的学科型 的课程 彻 () 2 采用灵活的课程模式 , 文化基础课 、 专业理论课 、 专业
进行言传 身教 , 能够对加 强青少年普法教 育、 创造青少年 良好 模式 , 追求贴近 岗位要求 的“ 生成型” 的课程模式 。
建 和 谐 社 会 、 快 法 治 化 步伐 起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 职 校 生 技 能课 比例 更 改 为 3: 4或 25: . : ,适 当缩 小 文 化 基 加 使 3: . 2 5 5 努 力 成 为“ 法 、 法 、 法 、 法” 知 懂 守 用 的合 格 公 民 。 同 时 , 为 自 础课 、 也 专业理论课教学 比例 , 文化基础课会在追求贴近专业要
20 0 9年第 8期
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知识是很重要 的。班 主任 要学 习了解 《 劳动 法》 《 、 劳动合 同 所 学专 业理 论 知 识 转 化 到 生 产 实践 中 ,是专 业 理 论 学 习后 应 不可或缺。 法》 《 、 工伤保险条例》 《 、 劳动保护条例》 《 、 中等职业 学校 学生 达到的技术能力。这三者相辐相成 , 实 习管理 办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 在平 时的教学 中给学生进行
中职学校专业“双精准”建设实践探索
[摘要]中职学校专业“双精准”建设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专业“双精准”建设,是职业教育以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为宗旨,而提出的校企紧密合作、有效对话、相互融通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精准化定位。
“双精准”建设是中职学校专业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指明了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历史使命。
从专业建设、教学两个层面,对中职学校专业“双精准”建设进行实践性探索与研究,力图为中职学校专业“双精准”建设提供思路和实践性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双精准”建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6-0206-02中职学校专业“双精准”建设实践探索廖晓红,肖向阳(佛山市顺德区均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329)职业教育必须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为经济发展与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不同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环境,职业教育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业不断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它要求中职教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技能人才的培养适销对路。
中职学校专业“双精准”建设契合了时代经济发展的主题,准确回答了新时代背景下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第一要务的前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历史使命,是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同步发展的伟大举措,为未来中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中职学校专业“双精准”建设内涵诠释精准,意味着方向明确、定位准确、集中力量、有的放矢。
中职教育的跨界属性,意味着其发展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应紧跟经济发展大趋势,抓住行业发展的脉搏,对准企业需求,推动专业谋精准化发展。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分层培养、精准施策,使得职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方向明确、定位精准、有的放矢,最终实现技术技能人才能够适销对路。
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为例
[摘要]以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为背景,以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为案例,探讨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在产业学院中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首先,介绍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内涵。
其次,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再次,探讨现代产业学院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最后,总结实践成效与启示,为现代产业学院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36-0130-04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索①———以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为例黄丽霞,唐懿芳(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2022年5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双元育人。
创新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融合应用[1]。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职院校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传统的路径依赖,与产业发展相契合。
同时,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行业主流技术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合作,共同建设具有特色的产业学院。
在这一过程中,需不断加大产业学院的内涵建设力度,各方协同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产业急需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
鲲鹏数字学院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9月揭牌成立并运行的现代产业学院,面向国产自主可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依据“1+1+N ”共建模式,坚持育人为本、服务产业、产教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建设原则,全面对接华为信创昇技术(鲲鹏、鸿蒙、腾和5G 等)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将华为及其生态企业的技术和服务标准、项目案例、认证体系等融入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共同推进“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技能服务水平。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2+3护理中高职衔接《健康评估》课程改革探究——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
[摘要]以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为例,介绍2+3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述中高职衔接护理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中高职教育的培养质量,向社会提供优秀的高技能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健康评估[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4-0062-02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2+3护理中高职衔接《健康评估》课程改革探究①———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曾旭,曾茵茵,蔡丽丽(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广西南宁530001)护士是现代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护理专业起步晚,护理人才紧缺,中高职院校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1]。
中职护理教育与高职护理教育的衔接,有利于推动中高职护理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次研究旨在以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为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可行的改革方向。
一、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改革的背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我校自2011年开始进行护理2+3专业的招生,即接受初中毕业学生到校就读2年中职,考试合格后升入3年高职学习。
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多项研究发现2+3护理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针对2+3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方向的研究,针对具体课程的研究较为有限。
(2)目前各院校2+3教育普遍存在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缺乏一体化设计,学习内容与技能训练重复多等[2]。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孤立性、课程标准的孤立性、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等原因,也有主观的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教师教学标准不统一等原因[3]。
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来源。
健康评估课程就是教授学生进行临床评估技术的一门课程。
在护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健康评估是护理学生必修的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建立规范的健康评估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护理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水平,实现良好的护理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体系。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探索
在 教 学模 式 和 教 学方 法 方 面 , 目前 学校 仍 采 用传 统 的教 学模 式 ,即 理 论课 和 实 践课 分 开 ,未 能实 现 理 论 与 实 践 的紧 密 结合 。理 论 课老 师 按 教材 讲 ,很 少考 虑 这 些 知 识在 学生 以 后 实 习和 工 作 中 是否 用 得 到 ;实 习指 导老 师 只 是 教 学 生把 一 个 个零 件 加 工 出来 ,实 操 技 能 的传 授 往往 停 留在 经验 的层 面 上 ,未 能 向学 生渗 透 相 应 的 理论 知 识 ,造 成 理 论 课 和 实 践课
然 是 按 学 科 系统 化 构 建 的 ,课 程 门数 偏 多 ,各 门课 程 相 对 独
立 、 自成 体 系 ,课 程 之 间缺 乏 联 系 、沟 通 和 整 合 ,学 生 所 学 习 的是 各 个 学科 分 散 的 知识 ,他 们 就业 后 难 以解 决 生产 实 践
中 的综 合性 问题 。
2. 工作 过 程 系统 化 的 教学 原 刚和 行 动导 向 教 学方 法 学 习领 域 课 程 中 ,学 生 的学 习遵 循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的 原 则 。在 结构 完 整 的工 作 过程 中 ,学 生经 历 从 明确 任 务 、制 定 计 划 、 实施 检 查 到评 价 反馈 的整 个 过程 ,获 得工 作 过程 的 知识 ( 包括 理 论 与 实 践知 识 ) 并掌 握 操作 技 能 ,学 习掌 握各 种 要 素 及其 之 间 的相 互 关 系 ,包 括 工 作对 象 、工具 、工 作方 法 、劳 动组 织 方 式 和 工作 要 求 等 。学 生获 取 知 识 的过 程 始终 都 与 具 体 的职 业 实 践相 对 应 , 技术 和 专业 理 论 不再 抽 象 ,而 是企 业 、社 会 和 技术 工 人个 人 相 互作 用 的具 体 体现 。
对接岗位需求促进有效教学——中职专业课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35对接岗位需求,促进有效教学——中职专业课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索王昌东(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程改革的最终受益者?重点还是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而这些都要依托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实施,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在电商专业课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关键词】校本课程;岗位需求;有效教学课程是育人的核心与载体,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接岗位实际需求,开发出既突显技能,又便于实施的校本课程,一直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为首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温州地区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及就业形势,以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为重要突破口,开启了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一、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1、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网购的兴起,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淘宝美工为代表的网店美工,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业岗位之一。
“互联网+”、“微商”的出现,更是加剧了传统经营模式的转型。
以上转变,在网店美工岗位形成了大量的就业空间,而该岗位技能需求特点决定了其从业人员的培养,很难依靠短期社会培训来完成,这就为中职电商专业对接岗位需求,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是我们本次校本课程开发的着力点。
2、有利于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电商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决定了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从业人员都要时刻革新自己的认知与理念,才能跟上行业前进的步伐。
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而言,更要时刻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就业形势的变化及岗位技能人才需求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的岗位人才。
专业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主体,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能清晰地把握到行业发展的脉络,不仅为教师展现个人才华和特点提供了平台,也使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认知和兴趣得到提高和扩展,促进教师向专业领域的纵深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中职教育中行业导向与就业需求的匹配问题研究
研究方法与范围
要点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中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中职 教育中行业导向和就业需求的看法和数据;最后通过访谈 深入了解行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中职教育中行业导向与 就业需求匹配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中职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职教育发展现状
01 教育规模与普及程度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规模逐渐扩大,普及程度 不断提高,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职业教育的机 会。
02 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
中职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教学模式以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为主,课程设置紧密围绕行业需求。
03 师资队伍与实训条件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实训条件得到较大 改善,但仍存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师资短缺、实训 设备陈旧等问题。
行业导向与就业需求的不匹配
当前中职教育中,行业导向与就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教育内容与行业需 求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校无法提供与行业需求相匹 配的教育内容。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中职教育中,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竞争力。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中职教育中行业导 向与就业需求匹配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区 域、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同时 ,可以探讨如何将行业导向与就业需求匹配 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教育和培训 中。
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行业导向与 就业需求的匹配将越来越重要。未来,中职 教育需要更加紧密地与市场、企业合作,共 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同时,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支持 与投入,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
中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探索与思考
了“ 张文 凭 ” 以后 找份 工 作 . 习基 本 上 持 排 混 , 学
斥 的态 度 , 乏学 习兴 趣 , 缺 目标 不 明确 , 没有 进 取
心。 往往 教 师在讲 台上声情 并 茂 , 生在讲 台下睡 学
较, 中等职业 教 育 更 侧 重 于 实践 技 能 和 实 际工 作 能力 的培养 。可 以说 中职教育 承 担着 既要 普及 高
思 茅 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Au . 01 g2 2
第2 8卷
第 4期
Ju 1 f ia eces 0ee oma o Sr 0T ahr’C1 g e 1
中 职 院 校 课 程 设 置 的 探 索 与 思 考
李姝 婷
(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 辽宁 阜新 13 0 ) 2 00
考 意见 。
一
定 的 自卑心 理 。很 多 中职 学 生 自己就 认 为 , 们 他 是“ 不可 造 之才 ” 。实 际上 有 很 多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发现. 中职生 源尽 管知识 基 础 比较 差 , 但是 智力 素 质并 不差 . 有很 多 孩子 即便是 学 习成绩 很一 般 , 但 在其 它方 面表 现 I 非常 强 的能力 , 叶 J 像是 体育 竞技 , 组织 活 动 , 演 节 目等 等 。而且 有 些 学 生 具有 很 表
、
中职 学 生 特 点
随着 高考 扩招 的逐 步 推 进 , 今 进 入 大 学 已 如
经 不再 是难 事 因此 , 现在 有 9 % 以上 初 中毕 业 0
① [ 收稿 日期] 0 2 0 — 0 2 1 — 6 2 [ 基金项 目] 本研 究为 2 1 0 1年 辽 宁省教 育厅 “ 十二 五 ” 育科 学规 划 立项课 题 “中职 和 高职教 育有效 衔接 研 究”( 号 教 编
中职学校专业教改初探
根 据 畜牧 兽 医 专 业 课程 的特 点 ,应 以动物 生产 为 主 线 , 根据 “ 、学 、做 教
三 、 人 才培 养 规 格 要 符 合要 求 和具
有 针对 性 我们 改用 以行 业 和 就 业 需求 为 导 向 来确 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围绕 职 业 岗位 能
务 岗位 ,于 是 便 及 时地 将 营 销 技 巧 与 案 项 目 , 由学 生 根 据 项 目要 求 建 构 “市场 例 引入 课 堂 :又 根 据 现 在 动 物 防 疫 地 位 策 划 、 繁 育 、 养 殖 与 疾 病 防 治 、 销 售 ” 的变化 ,将 动 物防 疫 技术 纳 入教 学 内
实物 、多 媒 体 等现 代 教 学 手 段 进 行 直 观
标 ,要 以课 程 改 革为 基 础 、 以 行 业 需 求 教 学 。四 是 充分 利 用 “ : 堂 ”指 导 第 : 课 为 目标 进 行 大 量 的课 程 整 合 , 形 成 理 论 学 生 参 加 实 训基 地 的生 产 管 理 实 践 活 动
~
实 现 教 学 内 容和 能 力 培 养 的 融 合 、理 论 是 开 展 课 内 实 践 活 动 。 如 《 畜 解 剖》 家 课 ,讲 一节 ,做 一 节 。 二是 模 拟 生 产 实 践 活 动 。如 《 生 产》 ,在 老 师 指 导 禽 课 下,学 生 买 回 种 蛋 , 自行 学 习孵 化 。 三 是充分 利用 照 片 、录像 、VD 标 本 、 C、
专业 综合 实 训 项 目, 开 设 “ 畜繁 殖 工 家
殖 ”三 火 岗位 群 进 行 课 程 整 合 ,将 《 饲 技 能 ” “ 物 疫 病 防 治 员技 能 ” 等 单 、 动
建立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建立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源于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项目建设任务书。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科学建立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我校化学工艺(盐化方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作为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必然结果。
笔者从目前中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当前社会发展及学校自身发展对中职的要求入手,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课程建设研究的背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世界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22年教育部《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因此有必要探讨工学结合条件下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调查为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问题,我们从2022年开始深入洛阳市及周边县市机电类企业、工厂和各类职业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人才教育和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发现,中职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中职课程评价不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致不是很高,对课程的认识模糊,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是很明确,3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只是一般重要。
二是工学结合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从学校方面讲,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从学生的认识上来看,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要求不高,35.9%的学生选择假期顶岗实习,36.7%的学生选择某一学期半工半读。
三是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与企业和职业比较,注重的是学科的系统化,单单是校内实践课程满足不了学生对生产实践的需要。
四是学习方法重讲授,轻操作,许多校内实训是“电脑+网络”的机房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同时,校外实习基地还未完全建立,提供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五是课程评价重分数轻能力,40%的学生认为书面考试最能反映个人能力,32%的学生认为实际工作过程是最能反映个人能力,整体上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重分数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探索[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行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但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学生在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能力为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课程设置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服务;形成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课程体系;从而使专业课程具有了明确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实践性和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态度”是本文力求探索的内容。
[关键字]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业需求、能力标准、专业设置、教材建设在社会经济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材的需求逐渐向多层次、高层次方向发展的的今天,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的矛盾已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稳定健康的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体系。
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何在各种职业体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改掉哪些已陈旧过时的东西,增加一些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知识、新技术,加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增强中等职业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中职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工作。
一、行业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行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但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学生在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要求中职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行业适应能力、工作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领唔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求职业学校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因此,行业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提出改革的需求。
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课程改革则是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从社会需求上,行业层面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国家层面上,也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课程改革的要求。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等要求。
这对于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创新职教教学模式和课程、教材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二、中职现状分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业结构不一致,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目前还没有全国的统一规范,这就对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提出了新的课题。
除了搞好教学工作外,还要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信息,了解行业对职业学生的需求信息,了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信息,开发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但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从整体上看进展缓慢。
首先,我国还没有中等操作性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行业也没有明确地向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发专业课程和教材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开发的课程体系对于适应行业新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开发的职业教材与职业特点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还跟不上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职教改革的需要。
在目前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没有统一规定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是大学教材的翻版,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体系结构都大同小异,教材强调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这类教材在教学实际中与中学生的文化程度不相适应,学生对习题中的知识点不熟悉,有的章节理论性太强,学生不易接受,教师上课中处理教材的难度较大,给我们专业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
如果继续强调教材的知识性、系统性,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不但如此,教材使用的年限还比较长,如果是一本优秀教材,那沿用的年限就会更长,内容陈旧的情况很突出,不能及时体现时代和经济发展的新观念。
三、课程改革目标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建设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特点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应该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能力为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课程设置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服务;形成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课程体系;从而使专业课程具有了明确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实践性和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态度。
在课程模式上,从国情和市情出发,引进、借鉴澳大利亚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建立模块化课程模式;在课程结构上,改变学科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保障教学中实施“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
在教材建设中,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材,开发和编写符合学生技能发展和职业素养的专业教材。
四、课程改革方法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自身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量力而行,即要符合行业的需求,也要与学校的办学规模相结合。
根据我们的做法,实行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方法为: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职教经验;走访行业,收集整理行业能力标准;调整和制定新的教学计划;编写课程大纲;编写专业教材;组织教学实践;收集行业反馈科信息。
1、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经验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经验,了解职业教育最新发展动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才能少弯路,课程改革的成果才更能应用于职业教育中,开发的专业教材才更具有实用性。
为了进行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使开发的专业教材在更加适应行业需求,吸收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国外专业教材编写的先进经验,吸收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从2002年10月开始,我校派出了17位教师到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进行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实训手段、评估方法、教材编写方法、行业联系方法。
同时,学校派出14名教材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西安、广州等大学参加全国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他们培训回校后,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工作,提出改进方案,探索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2、收集整理行业能力标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规范的行业能力标准,给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推进中职的课程改革,我们依靠市级行业协会和行业协调委员会,收集并整理行业的能力标准。
为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
为了确保收集的行业信息具有指导性、有效性、准确性,要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在到行业调查过程中,要广泛走访了政府部门、工厂企业、服务行业、商务公司,重点是工作岗位职责、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职业态度。
目前,我们已经收集整理了《电子商务员能力标准》、《计算机网络操作员能力标准》等标准,能力标准内容包括行业的工作岗位职责,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职业态度。
3、调整和制定新的教学计划职业教育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有了行业能力标准,确定专业设置,才能调整和制定新的专业教学计划。
在专业设置上,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专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要求、职业资格、素质要求等方面的调研分析,确定专业方向。
例如: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偏重于程序设计方向和办公事务处理方向。
根据我们多次走访行业和请教专家,将中职计算机专业体系设置按层次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岗位能力课3个层次。
根据专业核心课和岗位能力课,又按照教育部专业设置体系分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传媒及多媒体应用、动画6个专业方向。
专业基础课有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数据库应用——Access、计算机实用英语、多媒体技术基础、美学基础、摄影摄像技术、多媒体设备实作。
专业核心课有计算机网络方向: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络管理、Intranet项目建设。
计算机应用方向: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Photoshop基础及应用、CorelDRAW基础及应用、AutoCAD基础及应用、Office 高级应用、 Indesign基础及应用。
计算机硬件方向: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芯片级维修、数字逻辑、单片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方向:Java程序设计实务、实用编程技术、SQL数据库基础、开发Web应用程序、JSP动态网站设计技术、Ajax Web2.0开发技术。
传媒及多媒体应用方向:平面设计、音视频非线性编辑、3ds Max与AE基础、影视包装、单机类多媒体作品合成、网络类多媒体作品合成。
动画方向:动画原稿创作、美术基础、运动规律与动画技法、Photoshop平面处理、3D 建模与材质处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视频剪辑技术、Maya、展示设计。
岗位能力课有网络方向:Intranet项目建设;应用方向:中小型网站建设、办公事务综合应用、平面广告制作;计算硬件方向:计算机营销与组装、计算机常见故障及排除;软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务;多媒体方向:影视后期合成;动画方向:动画短片制作。
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关系,强调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重点,根据不同的专业增加职业素质课: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沟通与协调、客户服务、职场礼仪、职业道德与行业法规、职场安全等课程。
通过文化课、专业课、素质课和行业实习4个环节,将行业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完整地传授给学生。
4、编写教学大纲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类别较多,课程丰富,并且在不断的变化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务人员的排课必须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专业教师的上课必须按照课程教大学进行。
改革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必然要对课程大纲进行重新编写。
专业课程大纲除了论述课程的地位、课程的模块化内容、课程的重难点等知识结构外,专业大纲的特点在突出课程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提出实践环节、实作内容、实作方法,与国家专业技能证书的考核结合起来,并融入职业态度的内容。
使教师通过教学大纲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方法和能力的传递,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达到掌握一种技术的目的。
5、编写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必然要组织新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