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听课与评课

合集下载

理论与实践《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听课评课记录

理论与实践《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听课评课记录

理论与实践《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听课评

课记录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高中生物光合作用》

授课教师:张老师

授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

授课班级:高一年级(3)班

二、听课过程

1. 导入环节:张老师以自然界中的植物为例,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实质、过程及意义,引导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理论知识。

3. 实践操作: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过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4. 课堂互动:张老师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各自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5. 总结环节: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布置课后作业。

三、评课分析

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张老师充分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张老师对光合作用的讲解详细透彻,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内容丰富且符合课程标准。

3. 教学方法:张老师运用了实验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将理论

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有

了明显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5. 教学改进:建议张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如光合作用的应用领域、相关科学家等,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

能力。

四、结论

本次听课评课活动中,张老师的教学表现优秀,能够遵循教育

高中生物评课稿

高中生物评课稿

高中生物评课稿

高中生物评课稿

一、孙XX老师的课

1、教学目标方面

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方法明确。

2、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设计要合理、严谨,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结构能按学生的实际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年龄心理,对学生有吸引力。很值得我们学习。

3、教学方法方面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风,较好地达成知识目标。在教学中还专门设置了《豌豆花的观察》这个实验,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对于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孙老师是使用串讲的形式进行的,但是落实的还不是很彻底,略显混乱,因此有部分学生明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在讲解“孟德尔的假说的解释”这个知识点时,课件的文字偏多,其实可以插入图片,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课时容量过大,因此超时了,拖堂我们并不提倡。

二、华侨中学的XX老师的课

杨豪老师是异地教学,教学难度明显大于孙老师,但是杨老师还是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成功的课。杨老师上课的班是普通班,他能够很好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优点如下:

1、教学目标

能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教学目标要求,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能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是杨老师比较出彩的地方

2、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要合理、严谨、无科学性错误,虽然没有孙老师那么多的经验,但是一样能够做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评课稿

一、教材概述

《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中的一堂课,主要介绍了群落的概念、分类和结构等内容。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生物群落的理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群落的定义、分类和结构;

–掌握群落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理解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群落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群落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

–探讨群落的稳定性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自然启发(5分钟)

为了激发学生对群落的兴趣,教师可以先通过引入一些自

然现象或生态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与群落的概念相关联。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在一次郊游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的概念和意义。

2. 导入概念(10分钟)

在学生的思考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群落的概念。

通过解释群落的定义和分类,以及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群落特征,帮助学生对群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观察实践(20分钟)

为了加深学生对群落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群落

的观察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学校周边或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可以通过记录观察数据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来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公开课评课记

高中生物公开课评课记

高中生物公开课评课记

日期:[填写日期]

评课人:[填写评课人姓名]

课程概述:

本次生物公开课是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课程。通过多种教学

手段和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探讨

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评价内容:

1. 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针对生物多样性的

概念和重要性进行讲解和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

含义,并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案例分析、实

例展示)有机地结合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生物种

类的多样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部分特别引人入胜,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高了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3. 教学方式: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投影片展示、小组

互动讨论、实地考察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

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特别是实地考察环节,学生亲眼

见到了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加深了他们的研究体验。

4. 教学评估:本次公开课设置了相关的教学评估环节。学生通

过小组互动讨论、个人报告等形式进行了自我评价和互评。这样的

评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提高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

解和掌握。

总结:

本次生物公开课内容丰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符合高中生的研究需求。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

概念和保护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

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提供更多案例以及实地考察的机会,进一步

高中生物评课记录

高中生物评课记录

高中生物评课记录

篇一:高中生物评课稿

高中生物评课稿

余奕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时,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

张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从细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结合分化的特点、遗传物质是否改变等层层推进,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

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怎样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正常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遗传物质未有改变但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细胞的分化,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概括细胞的分化的特点的内容。

三、科学设计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张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练习,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是理科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是一门毕业高考升学的必修课,同时生物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知识。下面是有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欢迎参阅。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1

《减数分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

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

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

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

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

高中生物优质课学生评语

高中生物优质课学生评语

高中生物优质课学生评语

1. 这节生物课非常有趣,老师的讲解生动且生动,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老师对生物的知识点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对生物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3. 这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许多生物实验,让我对实验的进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4. 老师在课上充分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

5. 这节课的实践环节设计得非常巧妙,让我们有机会动手操作,增加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效果非常好。

7. 老师在课上提出了很多问题,让我们思考和分析,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8.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增进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9. 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实例都非常实用,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物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10. 老师对我们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了充分的激励和肯定,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学好生物。

11. 课后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些生物实践任务,让我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生物知识。

12.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观察和实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对生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13. 老师对于我们的问题耐心解答,让我们不再害怕问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14. 这节课老师引导我们进行了生物思维的训练,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

15. 通过这节课,我们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又进了一步,对生物科学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热爱。

16. 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7. 通过这节课,我对生物领域中的新发现和研究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兴趣。

高中生物评课稿二

高中生物评课稿二

高中生物评课稿二

高中生物评课稿篇4

杨老师的课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优点:

1.杨老师很沉稳,面带微笑,在全班同学中很有活力,很有感染力。

2.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思想教育。如了解孟德尔生平,在分析杂交实验现象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孟德尔,鼓励学生思考。

3.杨老师详细讲了新知识,比如区分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新知识。

不足之处及个人建议:

1.这门课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这门课的难点是解释分离现象。孟德尔的外显和内隐判断假说解释不透彻,太多时间放在前面。比如自交、杂交的知识讲解充分,分析实验现象时对显性、隐性性状的判断讲解详细。个人觉得暂时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讲解这部分,因为会影响到学习分析解释现象的思路主线,而且这部分是学生进入遗传学的第一堂课,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加深可能会更好。

2.杨老师用假说解释实验现象过于简洁,在解释遗传图时,用倒推法推导出每一代的遗传因子,既鼓励学生走孟德尔的科学道路,又把当时尚未出现的减数分裂知识拖进来,不符合当时科学发展的逻辑。

3.知识转移还有一点漏洞,就是对自拍的解释有点不恰当。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看法。请改正错误。

高中生物评课稿篇5

在2011年4月8日的广州生物教研中,我在广州市第四中学听了孙惠珍老师和杨豪老师的两节课,讲的是相同的内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两位老师各有自身的教学风格,都有很多亮点。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着实觉得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内容。

首先,谈谈我对孙课堂的感受。本课的亮点是: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评课稿

一、引言

《种群的特征》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

及到生物的种群分布、数量、密度、生长和衰退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学生可以了解到种群的构成和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生态系统。本评课稿将对《种群的特征》这一章节的教学进行细化和评价,以期提供给教师们对该章节内容设计的参考和改进意见。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理解种群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2. 掌握种群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3. 理解种群数量、密度和生长的测定方法;

4. 了解种群增

长和衰退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 种群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 种群

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 种群数量、密度和生长的测定方法。

2.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种群数量、密度和

生长的测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 种群分布图的绘制方法的

掌握。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1.种群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种群的定义和概念;

–种群的分类方法:地理分布、种群密度和数量的分布。

2.种群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种群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

–种群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种群分布图的解读和分析。

3.种群数量、密度和生长的测定方法:

–种群数量的测定方法:样地法、标记-重捕法;

–种群密度的测定方法:面积法、逐行扫描法;

–种群的生长规律:指数型生长、对数型生长。

2. 教学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板书演示:结合

种群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绘制种群分类图; - 实验演示:通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生物必修1《对细胞的深入探索》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生物必修1《对细胞的深入探索》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生物必修1《对细胞的深入探索》评课稿

一、课程概述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生物必修1《对细胞的深入探索》是一门介绍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探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组成成分和代谢活动。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学的重要性;

2.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等;

3.了解细胞的组成成分和代谢活动,包括有机化合物、

无机离子、酶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了解细胞的实

验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本课将首先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

细胞核等部分。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对细胞内和外部环境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细胞质:细胞质包括细胞内液体和细胞器,并包含了各种生物分子和细胞器所需的生物化学反应。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2. 细胞的功能

本课将介绍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和分裂等。

•新陈代谢:细胞通过新陈代谢过程进行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

•生长:细胞通过合成有机物质和增加细胞质量来进行生长。

•分裂: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细胞的复制。

3. 细胞的组成成分和代谢活动

本课将介绍细胞的组成成分和代谢活动,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离子和酶等。

•有机化合物: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蛋白质等,它们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2024学年下半期高中生物组听评课活动总结

2023-2024学年下半期高中生物组听评课活动总结

2023-2024学年下半期高中生物教研组听评课总结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学校不论是在学生管理、校风校貌还是教学工作等方面均迎来了巨大的变化。新任校长十分重视教研和听评课工作,在他的组织下,我校理化生教研组从原本的大教研组调整为各学科小教研组,提升了教研活动的专业性,但鉴于各小组人数较少,听评课活动仍按照大教研组一起进行。现目前我校教研活动每周开展两次,听评课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一直都按时进行,坚持得很不错。这学期我有幸担任了生物教研组组长,秉承着认真负责的原则,每次听评课后我都会认真进行回顾和总结,由于我校规模较小,只有三名生物教师,因此本学期生物组进行了三次听评课活动,现汇报如下:

一、3月13日上午第一节我们在高三理(1)班进行了本学期生物组第一次公开课听评课活动,由生物教研组组长张老师作课,张老师硕士研究生毕业,拥有较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已经带过三届高三毕业班,这个班是张老师带的第四届高三。

听课时高三正在进行一轮复习,本次公开课内容为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相关试卷评讲,旨在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点。在评卷过程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学习氛围良好。针对不同考点,张老师又对多位同学进行提问,指出不足,及时修正,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张老师对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三条易错点等重要考点进行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强化学生记忆。张老师的教学过程流畅,精准把握学情,实施有效教学,是值得每位教师学习的。

在评课过程中,各位听课教师积极参与,并对本节课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围绕当前高三理科综合的复习进度、综合训练强度进行了讨论,指出任课老师要把握新高考命题趋势,结合学情,合理安排复习。大家一致认为,试卷的评讲要有针对性,主要讲解易错题,不能所有题目全部过一遍。低年级教师通常由于担心学生题目不会做,都是一道一道挨着讲,这样既耽误时间,还可能会养成学生不爱思考的毛病。

高中生物组听评课总结

高中生物组听评课总结

高中生物组听评课总结

一、课堂内容概述

本次生物听评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2. 遗传与进化

3.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4. 植物生理

5. 动物生理

二、教学亮点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表、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2. 互动式授课:教师采用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示范: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生物实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 生物应用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解剖等,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值得改进之处

1. 教材选择:部分教材内容较为复杂,建议在讲解时更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述和解读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 知识扩展:课堂时间有限,建议增加一些拓展性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生物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新发展。

3. 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研究效果时,除了考试成绩,可以引入更多形式的评价,如小组合作项目、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研究收获

通过这节生物课的听评,我们收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方式。

2. 掌握了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了解了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3. 加深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了解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4. 掌握了植物和动物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之《二受精作用》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之《二受精作用》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之《二受精作用》评课

稿

1. 引言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中,第三章《遗传与进化》是我们学习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评价的重点是该教材中的第二节——《二受精作用》。

2. 教材概述

《遗传与进化》这一教材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遗传和进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第三章则引入了另一个关键概念——二受精作用。

3. 二受精作用的内容概述

二受精作用是生物繁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动物和人类繁殖的关键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男性和女性的配子结合产生受精卵,开启新生命的起始。

二受精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雄性生殖细胞

雄性生殖细胞是二受精作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中,雄性生殖细胞为精子。教材中介绍了精子的结构、形成和功能。

3.2 雌性生殖细胞

雌性生殖细胞也是二受精作用的关键角色之一。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中,雌性生殖细胞为卵子。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卵子的结构、形成和功能。

3.3 受精过程

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教材中详细描述了受精过程,包括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的旅程、受精卵的形成以及卵子和精子的互作。

3.4 受精后的发展

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受精卵的发展过程,包括细胞分裂、胚胎发育和着床过程。

3.5 意义和应用

二受精作用对生物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教材中探讨了二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基因传递和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4. 教材评价

《遗传与进化》教材中的《二受精作用》一节对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以下是对该节课内容的评价:

(完整版)高中生物评课评语

(完整版)高中生物评课评语

高中生物评课评语

篇一

郑庆惠老师上的“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第二课时,它是高二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只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物种的进化,从而得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郑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郑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郑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种群”,“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再通过探究得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郑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

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

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高中生物讲评课教案

高中生物讲评课教案

高中生物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掌握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和环境因素。

3.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意识。

教学内容:

1.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生长点的作用。

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3.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和环境因素。

4.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适应性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好奇心。

2.讲授:介绍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生长点的作用,生长发育过程及所需要的养分和环境因素。

3.示范:通过实验或图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4.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5.讲评:对练习题进行解答,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电子屏幕、实验器材、图书、图片资料等。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解答问题等方式进行评价。

拓展学习:学生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植物种植、了解植物生长的调控等方式,深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理解。

高中生物评课稿三

高中生物评课稿三

高中生物评课稿三

高中生物评课稿篇7

余奕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时,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

张灿老师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从细胞分化的概念入手,结合分化的特点和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感。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怎样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正常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遗传物质未有改变但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细胞的分化,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概括细胞的分化的特点的内容。

三、科学设计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张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练习,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听课与评课

一、听课时间:2008年6月4日

二、授课教师:苏敏

三、授课班级:高二(4)

四、授课课目:孟德尔定律的复习(高中二年级下册)

五、教学评价:

苏老师讲的是高中二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苏老师直接概括点明所复习的内容是孟德尔定律,包含了第二节里所有的内容,是一个典型的课后即时复习课。但是苏老师并未因此而使得本节课缺枝少叶,教学的过程还是有导入、有板书、有讲解、有演示等等的教学技能,使我们见识到了真正完整的高中授课过程。从教学过程上看,苏老师授课过程行云流水,教学有重点有难点,有知识目标有情感目标,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思考积极性,又完成了教学目标。由此看来,苏老师教授的这节课是一节好课、佳课!

以下苏老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地方:

1、从教师的教上看,一节复习又公开的课,苏老师用幽默的语言、良好的教学设计、极强的调控能力和贴近高考的练习设计使得课堂充实而不失精彩,凝练而不沉闷。首先,语言上,苏老师教学语言成熟,同时贴近生活,运用到一些网络用语、日常生活用词使得教学语言风趣幽默,能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使

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教学设计上,导入简练,引出孟德尔故事,强调了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复述孟德尔定律、对比分析定义,简单而快捷的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知识,之后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增加老师的个人理解,使学生抓住了记忆、理解、掌握的要点,同时逐个引出一些关键名词,第二次了解孟德尔其人其事,达到情感培养目标。课堂内容紧抓课本又超越课本(定律的遗传学理解与细胞学理解),有理论也有应试(高考题型分类总结分析),通过分析题型理解理论知识,由理论知识向高考靠拢;(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苏老师的高考题型分析实在是太妙了)从课堂调控上看,苏老师充分把握了学生的即时状况,在课堂沉闷时能调动学生,在学生活跃时又能及时引入思考;在练习设计上,苏老师充分把握高考题型(从更大方面上讲,是桂林中学这个集体),了解学情,对于高二的学生,引入高考题型的同时又有所保留,控制难度,题型的分类有利于学生理解又富有弹性、实践性的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

2、从学生的学上看,(1)参与状态,所有学生都能够对老师提的问题、停顿有所回应;(2)情绪状态,学生有时被老师幽默的语言、机智的反应引出笑声后能够及时转入课堂思考和专注聆听中。

反思:(1)从课本内容上看,学习孟德尔定律的一个难点是应试中的概率问题,在课堂中,苏老师并没有很大的体现,给出的例题也不能充分验证学生是否掌握;(2)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看,在提到孟德尔的故事时,苏老师

说:一个人的成功要看运气。苏老师并没有往下解释,这是不是部分否定了个人努力、社会条件呢?老师应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成功观,激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理想,而不是等待运气;作为老师,要使学生走出学校时,认识到:运气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一切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自身的努力以及社会的支持!

高三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①岩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B.①②岩石都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C.甲属于亚欧板块

D.甲属于印度洋板块

2.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左图为某地未倒置岩层的垂直剖面图,地表在甲地层之上,图中不同的图例和甲至辛的标示分别代表不同的岩层。丁层与庚层都为火成岩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右图为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3-5题。

3.表示左图中岩层由老至新的正确顺序的选项是

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B.辛→庚→己→戊→丁→丙→乙→甲

C.辛→庚→己→戊→丙→丁→乙→甲 D.辛→己→戊→丙→丁→庚→乙→甲

4.右图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

5.右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右图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读图回答6-7题。

6.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