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

一、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这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

这里的信息化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乃至互联网等和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施教环境。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在这种环境中展开。

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数字处理视频资料、音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

3、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三、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对于未来学生发展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完全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

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

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并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及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及内涵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定义南国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或者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整合后,课程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科学知识的功能,而且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能力的功能。

李克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反思:三位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南国农教授主要强调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要素中,李克东教授同样认为将信息技术作为有种工具,不仅有助于传授知识并且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而我更认同于何克抗教授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与具体的学科没有关系,它应用于每一个学习发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该过多的强调信息技术也不能更多的关注于课程,为什么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因为在此定义提出来之前,教学者们总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前或者课后,作为一种辅助传递知识的方式,却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而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学习的本质,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理解的学习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灌输,是关于内在的,关于灵魂的,信息技术不应该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使知识的灌输更加的方便,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更应该肩负起让教育更接近本质,让教学过程远离知识灌输,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提高学习效果。

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应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处理,例如将教材、课件和习题集等转换为电子文件,使其可以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多种形式进行存储、传播和使用。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教学演示、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3. 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和互动性: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学习的效果和乐趣。

4.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即时化:信息技术可以支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样化和即时化的评价,如使用在线测验、自动评分系统等,方便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通过参与在线教育培训、资源分享等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教育创新思维。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与学生、家长和社会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教育的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知识点0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则是指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和再现等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知与识别技术、通信与存储技术、计算处理技术、控制与显示技术。

【知识点0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2.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3.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如演示工具、交流工具、合作工具、研发工具、个别辅导工具、评价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的工具、教学管理工具。

【知识点0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即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

主要包括四大类: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3.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4.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动的整合。

【知识点0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现,要求具备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信息化学习资源两个基本条件。

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学习的关键,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多样性:多媒体集成、超文本结构、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

(2)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

(3)扩展性: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扩展。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名词解释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名词解释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名词解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下面是相关名词解释:
一、信息技术
1.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内容。

2.教学软件:教学软件是专门为教师和学生设计的软件,包括多媒体课件、在线课堂、教学管理系统等。

3.智能教育技术:智能教育技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技术,包括智能学习系统、智能评估系统、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等。

4.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信息技术之一,包括互联网应用、云计算等。

二、课程整合
1.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内容。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翻转过来,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通过网上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3.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项目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过程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4.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一种因材施教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独立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在一起,通过翻转课堂、项目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能够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

所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实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水平的目标。

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动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实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协助自己即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象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南国农(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动学习,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理解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实行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协助他们即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能够成为课堂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就像教室里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工具一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变革背景1、课程的知识观及其缺陷2、课程观的转向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教育部200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三.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与层次1、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2、促进传统课程资源的变革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4、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5、有利于建立信息化的课程环境6、表层或外层的整合7、深层或内层的整合五、精品课程的内涵通俗来讲,精品课程是以网络为载体,将传统“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在网上发布以实现全社会的共享,这些课程资源通常是面向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层次的课堂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内容。

六、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资源的共享性差•课程的交互性差•内容更新慢•反馈机制不完善•不注重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本科层次建设与研究生层次建设失衡•缺乏统一的开发平台和支持系统•精品课程的应用不足教育技术与信息素养一.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信息素养教育•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二.信息素养de内涵•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学生通过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 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信息并进行交 流。
学生通过采用各种媒体和多种方式 交换信息和思想。
IT作为工具整合于教学
——研究工具(research tools)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 找、评价、收集信息。
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处理数据,汇报 成果。
学生根据特定任务的要求,评价与 选择新的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革新。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技能 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学习掌握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理论。 从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 教育观念,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 性和创新精神,一切教学的安排从学习 者的需求与特点出发,改变了以往只注 重“教”,而忽视“学”,造成学习者 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
——教育信息技术的工具观
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的操作 和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求,发挥信息技术作为以下各 种工具的潜能,与学科领域的教学相结合,同时注意帮助学 生养成形成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正确社会、道德和人文观念 和习惯。
效能工具
研究工具
学习者
交流工具
问题解决/ 决策工具
IT作为工具整合于教学
——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 (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tools)
学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并做 出明智的决策。
学生把技术应用在策略开发中,以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E-learning
——利用IT创建新型的学习(生态)环境
导师 学生
从教学设计的学习及能力的培养 上,掌握恰当的学习时机,教师们 应在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能 力的基础上,再学习教学设计的理 论和方法。

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答: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挂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目标: 1.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2.要通过信息时代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3. 3.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4. 4.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5. 5.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五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①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②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糸进行整合;③要注斥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④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必要前提(但教学资源建设不等干要求教师都去做课件);⑤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2.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答: 对技术应用的误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3.应该根据什么啦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答: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师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新学教果,即使要开专门的信息技术课,也位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育各因素的融合,实现信息忮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等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整合,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能够改变教学方式和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而课程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总称,代表着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安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同时,需要对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和效果。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建立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平台,以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安全和有效。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和机制,以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促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贡献。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工具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自从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首次在国内推广“整合”的理念以来,与实践方面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相比,关于整合的理论研究则显得苍白无力,远远落后于教改实践,很难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的缘由是什么?整合的工作领域是什么?现代整合观是什么?怎样整合才能收到“最正确”效果?面对这个系列的重要理论问题,我们必须作出理性的回答。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谈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应该理解课程是什么。

所谓课程(Curriculum)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

这个定义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把课程作为一种计划或方案来理解的,在学习方案中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作了设计和规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从课程的各个方面入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整合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应局限在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活动之中,这显然过于狭隘,说明这种整合没有真正从课程的视角去思考,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考虑总体课程的目标、总体课程的内容、总体课程的组织以及科目内容、单元学习方案中具体学习活动等,应该与课程的各个要素实行整合,并且还要与各种类型的课程实行整合。

这种整合应该是全方位的整合。

“integration”,这个单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如综合、融合、集成、一体化等,但它的主要含义是“整合”,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局部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黄宏伟,1995)。

整合能够使系统内各要素实现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这个过程会导致生成一个新的事物。

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理解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手段。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出更加灵活、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以纸质教材为主,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为课程增添更多的内容和资源。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例和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另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虚拟实验室、模拟演示等功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亲身参与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升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生动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支持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节奏下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个人为单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比较有限。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合作和交流。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博客、微信群等工具,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问题,互相学习、帮助。

这样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评估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评估主要依靠考试、作业等方式,评估结果往往只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粗略判断。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估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验、作业提交和评阅,通过学生的学习轨迹和表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7.1.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原则 •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 •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 (4)“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
• 7.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种类 •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种类
• (3)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
• 上述(1)、(2)两方面共同构成了目前大多数学者和中 小学教师认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 (4)教育的信息化一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 动的整合
• “ITE与学科整合”显示,信息技术教育(ITE)学科 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以及活动课程的整 合,它反映了整合后的综合课程的特征,又指明 了在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体验性学习知识和 技能的必要性,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这 一学习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 程之间的整合。其结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真 实活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
7.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案例分析
• 7.2.1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分类
• 1.教学模式的内涵
•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 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 是加以理论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

信息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

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 : 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整合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从而,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学
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以下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模式是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但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按照课程整合的思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学习。

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自然、社会问题。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任务进行教学。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完全为各科教学服务
这种模式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进行设计,将计算机作为备课工具,用它编辑所需资料、情报检索、文字处理以及教学资源管理
等。

在教学中决定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媒体、什么方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

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利用计算机来完善传统的教学形式,给传统教学形式赋以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如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讨论及实验等。

而有的则完全是利用诗算机革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设出许多新的教学和学习形式,如合作学习、探索和发现学习、交互式模拟、问题解决学习,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等。

(3)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支持学生学习活动
这种模式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提供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管理、通信、虚拟现实等工具。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和存储信息、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从而能进行发现、探索、合作以及问题解决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信息技术在支持学生学习时,可以扮演以下三种角色 : 第一种是导师角色,如程序教学和后来发展起来的智能导师系统 : 第二种是学伴角色,如现在出现的虚拟学伴系统,可以和学习者进行互帮互学 : 第三种是助手角色,如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认知工具和通信工具来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