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人间悲剧——从《误会》看加缪的死亡观

合集下载

加缪:荒谬者的快乐和智慧者的悲剧

加缪:荒谬者的快乐和智慧者的悲剧

加缪:荒谬者的快乐和智慧者的悲剧一切在荒谬的稀薄空气中维持的生命都需要某种深刻而又持久的思想用以使自己富于生气,否则,它们就不能继续下去。

蓝莲花许巍 - 时光·漫步我们已经看到,具有那些意识的人在最荒唐的战争中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而且并不认为自己是处在矛盾之中。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回避任何东西。

因此,有一种形而上学的幸福支持着世界的荒谬性。

征服或游戏,无限的爱,荒谬的反抗,这都是人在自己事先就获胜的论战中向自己尊严所表示的敬意。

问题仅仅在于忠实于论争的规则。

这种思想就足以滋养一种精神:它过去支持过的并且现在仍在支持着的全部文明。

人们并不否认战争。

他或者为战争而死,或者为战争而生。

荒谬亦是如此:关键是要与它同呼吸、共命运,并且承认从中得到的教训并重新获得其真谛。

从这点上来讲,特别是荒谬的快乐,它本身就是创造。

他们都企图模仿、重复或重新创造属于他们的创造。

我们最终总是获得有关我们的诸种事实的面貌。

在一个已背弃永恒的人看来,整个存在只不过是在荒谬的掩盖下的一种夸张的模仿。

荒谬的人认为,问题不再是去解释或找寻出路,而是要去经历、去描述。

一切都始于远见卓识的冷漠态度。

心灵于是了解到:这种把我们运载到世界种种面貌之前的激情,并不是从它自身深处而是从它的多样性那里来到我们心中。

解释是徒劳的,但感受却留了下来,而且随着这种感受,产生了对一个在数量上不能穷尽的世界的种种召唤。

我们在此理解到了艺术作品的地位。

艺术作品标志着一种经验的死亡和这种经验的繁衍。

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的现象,而最关键的仅仅是它所作的描述。

它并不是要为精神痛苦提供一种出路。

相反,它本身就是在人的全部思想中使人的痛苦发生反响的信号之一。

它第一次使精神脱离自身,并把精神置于他人的面前,并不是为着使精神因之消逝,而是为着明确地指出这条所有人都已涉及但却没有出路的道路。

荒谬的作品要成为可能,就必须使思想在其最清醒的形势下干预作品。

但是,若思想不是同时作为其支配作用的智慧,它就不会显现。

文学中的生命与死亡

文学中的生命与死亡

文学中的生命与死亡生命与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们也是文学作品中常常探讨的主题。

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生命与死亡,通过丰富的形式和深入的描绘,使读者对这个命题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中生命与死亡的表达。

一、人物命运的书写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往往是生命与死亡的具体体现。

作家通过刻画人物的遭遇、人生的起伏,以及最终的结局,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预知。

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命运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友谊的背叛以及对爱情与正义的追求,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性结局。

这些命运的交织和交错,使读者对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无情有着更深刻的感悟。

二、死亡的象征与意义在文学中,死亡往往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象征与意义。

它可以代表着背叛、终结、转变或者永恒。

例如,著名的法国作家加缪在《局外人》中通过主人公梅尔索反常的行为和对待死亡的态度,探索了生命的荒谬与无常。

梅尔索对死亡的冷漠和无动于衷,让读者反思人类对于生命和死亡的价值观与态度。

而在另一部经典作品《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家族世世代代的重复和混乱的时间线,诠释了死亡的转变与循环。

死亡在这里不再是一个终结,而是生命的延续与连接。

三、生命的美与短暂文学作品中,生命的美和短暂往往成为一种永恒的主题。

作家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人物形象以及人生百态,让读者对生命的珍贵和瞬息万变有更加敏锐的感知。

例如,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诗作《永恒的时刻》中表达了生命的美和短暂。

他用细腻而感人的笔触,描述了春天的美景和生命的短暂,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通过这些文字的组合,作者让读者意识到生命的美和脆弱,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四、死亡的挑战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出现死亡的挑战,人物通过与死亡的搏斗来展现生命的勇气和力量。

例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老渔夫通过与巨大的鲨鱼搏斗,体现了人类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加缪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动荡。

战争、经济萧条和政治冲突交织在一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惑。

加缪,作为一位敏锐的观察者,通过其作品揭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态。

在加缪的代表作品《局外人》中,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对自己的生死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尽管他犯下了杀人罪,但法庭却因他的冷漠而判定他无罪。

梅尔索的冷漠和超然成为了一种反抗社会的力量,它使人们开始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质疑。

在《鼠疫》中,加缪描绘了一个因为鼠疫而封城的小城。

尽管城中的人们被隔绝开来,但他们却展现出不同的反应。

有些人积极面对疫情,有些人则选择逃避。

这些不同的反应实际上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鼠疫也成为了对人性善恶的终极考验,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荒诞的情境:加缪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荒诞的情境,如梅尔索在《局外人》中的冷漠表现、小城人们在《鼠疫》中的各种反应等。

这些情境使人们开始质疑现实生活中的常识和价值观。

2、人的异化:在加缪的作品中,人常常被描绘成孤独、冷漠的存在。

他们往往无法融入社会,或者被社会所边缘化。

例如,《局外人》中的梅尔索和《鼠疫》中的孤独者。

3、反抗与自由:加缪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认为,只有通过反抗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种思想在《局外人》和《鼠疫》中都有所体现,主人公们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社会的不公。

4、存在的意义:加缪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存在意义的思考。

在荒诞的世界中,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探寻生命的意义。

《局外人》和《鼠疫》都表达了作者对存在意义的独特见解。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独特的文学手法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孤独、异化和存在的意义等重大问题。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部部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人类存在的力作。

论荒诞——加缪西西弗神话

论荒诞——加缪西西弗神话

论荒诞——加缪西西弗神话荒诞是什么?荒诞,确切来说源自于现实的生活,这是一种人类的理性与世界的非理性,人性的呼唤和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更是对一种永恒、和谐的渴求与自然生存有限性的割裂。

死亡的命运,这个无情的刽子手对于人,人的存在的否定,他就像达摩克里斯之剑悬挂在头顶,不知何时便会落下。

因为有限生存的人类始终摆脱不了死这一既定的事实。

试想当你走在路上时,有一架宇宙飞船停在了你的前面,从上面走下来一个奇怪的外星人,这个外星人好奇地看着你,就像你看着他一样你是否会突然意识到你和外星人都对彼此陌生的生物好奇,这时你会产生一种惊醒:在外星人眼中,你其实才是外星人。

拉康的镜像理论,刚出生的婴儿看见镜子里他的像,他并不会认为那就是他自己。

而6月到18月婴儿看到他对镜子的“他”具有一种支配感,他就会理所当然认为镜子里的像就是他自己。

由于此,荒诞便产生了。

荒诞产生的缘由是因为一种警醒,对每日重复的单调持续生活的突然意识,意识到生活是无意义的,荒诞的。

存在会提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存在?死亡既然是必然的,那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时荒诞的人也便产生了。

而未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他们始终麻木地做着一种机械的生活,并不会厌倦,或者当他们意识到之后又重新给自己套上枷锁,依旧遵循着荒诞生活,保持着旧态。

而这些人他们作为主体地位人的权力已经消失了,“人之死”的现象似乎早已在福柯的预言中产生了它的作用。

加缪认为厌倦是件好事,因为一切都始于意识,如果不通过意识,则任何东西都毫无价值。

认识到荒诞后,人们通常有三种做法:一、自杀。

二、寻求宗教等神秘力量的寄托。

三、斗争反抗。

一、生理上的自杀。

当人意识到荒诞的现实后,人生既然摆脱不了荒诞的影子,那么最容易也是最简单所做的事便是自杀。

毫无疑问,自杀是一种逃避,对荒诞这一事实的投降。

他们认为在这个骤然剥夺了幻想和光明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局外人,这是得不到解救的流放,于是为了解决这种不合理和荒诞,他们选择了自杀。

荒诞的世界 伟大的精神——解读戏剧《误会》的荒诞性及人物的精神选择

荒诞的世界  伟大的精神——解读戏剧《误会》的荒诞性及人物的精神选择
文 艺评 论
荒诞 的世界 伟大 的精神
解 读戏剧 《 误会 的荒诞性 及人物 的精神选择
路 璐 ( 陕西师范大学 7 0 6 10 2)
摘要 : “ 荒诞 ”是加 缪思想体 系中非常重要 的一 个概念 ,本文 杀 ,就 越是 将 本应 属 于她 的 幸福 推 得越 远 。 向往 幸福 却无 形 中毁 通过对加缪剧作 《 误会 》的荒诞性及剧 中人 物精神选择的解读 ,使读 了幸 福 ,这就 是 荒诞命 运 为企 图反 抗它 的 人们 所预 备 的惩 罚。 最 后 ,命运 的巧合 也 体现 了荒诞 的存在 。若 望隐 瞒 身份 来到 者 进 一 步 了解 加 缪 的 “ 诞 ” 思 想及 在 面 对 “ 诞 ” 时 加 缪 所 提 倡 的 荒 荒 旅店 ,但他 的护照 曾反 复 出现 ,只 要母 女 俩 能注 意到 这 本护 照 , 精神 态度 ,从而发现加缪对人的精神 力量的肯 定。 悲剧 就 可能 避 免 。然而 ,仆人 仿 佛命 运 的化 身 , 登记 时 ,仆 人 的 关键 词 : 《 误会 》;荒诞 ;精神选择 出现 转 移 了玛 尔塔 的视 线 ; 谋财 时 ,仆 人又 捡 走 了掉 落 的护 照 。 阿 尔 贝 ・ 缪是 法 国 历 史上 的一 位 重 要作 家 ,他 是法 兰 西 最 若 望最 终被 害 。而 当玛尔 塔 以为 新 生活 即将 开 始 时 ,仆人 又 拿 出 加 年 轻 的诺 贝尔 文学 奖获 得 者 ,他 的作 品 与思 想对 后 世产 生 了深 远 了这本 护照 ,母 女得 知真 相 ,母 亲 自杀 ,玛 尔 塔 崩溃 。一切 犹如 的 影响 。在 加缪 的 思想 体 系 中 , “ 诞 ”是个 及 其 重要 的概 念 , 荒 巧合 ,却又 充 满荒 诞色 彩 ,看 似 顺 理成 章 ,却 又 引人 深 思 。命 运 在 加 缪 看来 “ 界是 荒 诞 的 ,人 生 是 痛 苦 的 ” ,在 表 现 世 界 荒 的 巧合一 次次 促成 了悲剧 ,而 如此 的命 运 无疑 是荒 诞 的。 世 面对 荒 诞 的世 界 ,人 的 力量 是 非常 渺小 的。在 荒 诞 中生存 , 诞 的 同时 ,加 缪更 关注 的 是现 实 中 的人 的命 运 ,正 如加 缪所 说 : “ 我对 人从 不 悲观 ,我 悲 观 的是他 的命运 ”,他 在 创作 中所 要 强 每人 都 需做 出 自己 的精 神 选 择 。正 如在 加缪 看 来 ,荒 诞仅 仅 是个 误会 》 调 的并 不是 荒诞 世 界 中人 的无 可奈 何 ,而 是在 面对 荒诞 世界 时 人 出发 点 ,重 要 的不 是认 识 荒诞 ,而 是如 何对 待 荒诞 。在 《 中 ,母 亲选 择 了忍 受 。忍 受使 她 失 去 了感受 力 ,就 算 杀人 ,她 也 所进 发 出的 巨大勇 气和 敢 于与命 运作 斗争 的非凡 魄力 。 在 在剧 本 《 会 》 中,加 缪 集 中地表 达 了 自己有 关 “ 误 荒诞 ”的 毫无 负 罪 。直 到在 得 知 自己杀害 了亲生 儿子 时才 体 会 到 了 “ 爱 思想 ,并且 对 生活 在荒 诞 世界 中的人 所做 的 精神 选 择也 予 以 了着 中再 生 所感 到 的伤 痛 ” ,于 是她 选择 以死来 结 束荒 诞 的状 态 。若 望也 曾是这 封 闭地 区 的一 员 ,逃 离 多年 后 ,他选 择 回 到这 里承 担 重表 现 。 《 会 》讲 述 的是 在一 个 闭塞 贫瘠 的小村 落 ,母 女 俩靠 经 营 作 为 儿 子和 兄 长 的责任 。可他 与 环境 抗 争 的勇气 依 旧是不 够 的 。 误 个 小旅 店 维 生 ,女儿 玛 尔塔 为 了离 开这 个地 方 , 实现 到海 边 生 再次 回 到故 乡 , 回到这 荒 诞令 人 绝望 的 环境 中, “ 日的惶恐 心 昔 活 的梦想 ,便 与母 亲一 次 次对 旅客 暗 下毒 手 ,谋 财 害命 。眼 看 离 情 ”再 次萌 发 , 他 充满 了不 安和 犹疑 ,看着 亲 人 ,他 既想 认又 怕 、 乡 的费用 就 要攒 够 ,在 母 女俩 商定 再 杀最 后 一个 人就 洗 手不 干 的 认 。就是 在 他对 环 境 的抗 拒和 恐 慌 中, 他永 远 的失 去 了与 家人 重 时候 ,青年人 若望携 妻子玛 利亚从海 岸城市 来到 了这个小 村落 。这 聚 的机 会 。 里 曾是他 的故 乡,他此 行的 目的就 是来接 阔别 已久 的家人 一起到 美 玛 尔塔 是 剧 中 最 富 反 抗 精 神 的 人 物 。她 看 到 生 活 的荒 诞 , 好 的海岸 城市 生活 。他 认 出旅店 中的人就是 自己的母亲和 妹妹 ,但 并决 定 奋起 与之 对 抗 。她对 荒 诞 世 界的憎 恨 比任 何 人 都要 强烈 。 面对亲人 ,他 没有说 出身份 ,而是选 择 以普通 旅客 的身份 住进旅店 “ 死 我也 不会 举 目祈 求上 苍 … …我 恨这 世 界 , 因为我 们 在这 里 至 来 了解她 们的生 活 。于 是阴差 阳错地 ,母亲 与玛尔塔 杀掉 了若望 , 只 能 屈从 于 上帝 。可是 我 ,蒙 受 不公 正 的待 遇 ,我 绝不 跪 下 。” 而在得知 了若望 的身份 后 ,母 亲悲痛 自杀 ,玛 尔塔 也因梦想 破灭 选 她 坚 决要 离 开家 乡 , 即使 杀害 自己 的哥 哥 ,也在 所 不惜 。她 坚 决 择 了 自杀 ,独 留下伤 心欲 绝 的玛 利亚 不知 该何 去何 从 。 与命 运对 抗 到底 ,绝不 向荒诞 的 命运 低 头 。可荒 诞 的命 运 仍未 放 过 她 , 当她 得 知若 望此 来 是 为带 她 到海 边生 活 时 ,她 终于 绝望 , 在 《 误会 》这 个剧 本之 中 ,处处 都 闪现着 “ 荒诞 ”的 影子 。 首先 荒 诞 表 现 为对 生存 状 态 的怀 疑 。加 缪 曾说 : “ 个 能 选 择 了死 亡 。玛 尔塔 成 了一 个 失败 的反抗 者 。而 她 失败 的 原 因, 一 用 歪 理解 释 的世 界 ,还 是一 个 熟悉 的世 界 ,但 是在 一 个突 然 被 剥 或 许就 是 加 缪所 说的 “ 学 的反抗 ”: 一个 人起 而 反抗 他 的命运 哲 夺 了幻觉 和光 明的 宇宙 中 ,人 就感 到 自己是个 局外 人 ,这 种 流放 和 整个 世 界 ,其 矛 头指 向上 帝 ,这 种 反抗 由于接 受 了杀 戮和 恶 , 无 可 救药 ,因为 人被 剥夺 了对 故乡 的 回忆 和对 乐 士 的希 望 。这种 而 迷 失 了方 向。玛 尔塔 就 是在 罪恶 的反抗 中迷 失了 自己 。 不 同的精 神 选择 ,相 同 的命运 结局 :死 亡 ,再 次 印证 了世 界 人 和 生活 的分 离 ,演 员和 布 景 的分 离 ,正 是荒 诞感 。”母 亲 与玛 尔 塔 在村 落 中 的生活 就类 似 于加 缪所 说 的 “ 放 ” 。这是 一个 让 的荒诞 。但 即便 结局相 同 ,人物 不 同的选择 还是给 予读者 了启示 : 流 人 失 忆与 绝望 的地 方 , 阴雨 连绵 ,不见 阳 光 , “ 天 是一 副春 天 面对 世界 的荒诞 ,重要 的不 是反抗 的成败 ,而是敢 于正视 世界 与命 秋 的面 孔 ,而春 天 只有 凄苦 的味道 ”,连 玛 利亚 都发 现 “自从 进入 运 的勇气 。这就 如西西 弗 的神 话 “ 服顶 峰的斗争 本身 ,足 以充实 征 这 个 国家 ,连 一张 幸 福 的面孔 都 看不 到 ”。 日复一 日地 生 活在 这 人 的心灵 ”,反抗 的过程 本身 ,就是强 大精神 力量 的展 现 。 里 ,母 亲 的记 忆里 是 空 白 ,连 自己的儿 子 都 已想不 起 ,年 轻 的玛 在 《 会 》 中 ,加缪 曾多 次暗 示那 贫 瘠村 落 就 是整 个欧 洲 , 误 尔塔, “ 心肠 跟铁 石 一般 ”,微 笑 都只 在 自己独处 的时候 。她 们 而剧 中世 界的荒 诞与人 的生存状 态 ,实质上 也就是 现代社 会的现 实 已然 成 了生 活 的 “ 外 人 ” 。玛 尔塔 对 这 样 的 生活 状 态 感 到 怀 情况 。加 缪提倡 介入文 学 ,介入 就是 揭露 ,揭露就 是要 改变 。加缪 局 疑 ,如 此 浑 噩 生 活 的尽 头只 有 死 亡 , 而 当她 意 识 到 这 一 切 的 时 通过对 世界 的荒诞 性及人 的精神 选择 的展示 ,对现代 人 的敲晌 了警 候 ,其 实 也就 意识 到 了荒 诞 。所 以玛 尔塔 不 择手 段 地想 要 离开 。 钟 :世界是 荒诞 、不合理 的 ,而 作为拥 有精神 自主性 的人 ,应 当选 谋 杀非 但没 有 让母 女 俩怀 有 “ 罪感 ”,她 们 反而 觉得 “ 犯 生活 比 择勇 敢而清醒 地接 受荒诞 ,并 向荒诞提 出挑 战,从 而为 自己的生命 我 们残 酷 ,死 在我 们 手里 的人 还 少遭 罪 ” 。母 亲 已失去 了对生 活 赋予 意义 。解 读剧 作 《 会》 ,我们不 仅深入 地 了解 了加 缪的 “ 误 荒 的感 知 力 ,只 要有 个地 方 “ 能睡 着 觉 ,又 能忘 却 ,就 行 了 ” 。 诞哲 学 ”,思 考 了外 在世 界与个 人精神 的关系 , 同时,我们 个人 的 既

加缪是个怎样的人

加缪是个怎样的人

加缪是个怎样的人加缪是个怎样的人加缪是存在主义文学大师,也是二十世纪荒诞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在加缪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诠释。

除此之外,加缪的文学作品不仅涵盖有存在主义和二元对立思想,同时还体现了加缪的生死观。

1944年,加缪创作的戏剧作品《误会》面世,虽然《误会》的篇幅很短,但是却体现了加缪对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思考。

加缪的生死观之所以能成为加缪作品一个鲜明的标签,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加缪的个人体验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

除此之外,加缪的生死观形成,也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0世纪初期,不管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都在积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应该怎样“直面死亡”。

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之下,加缪也在文学作品中探讨了死亡主题。

在《误会》这部作品中,加缪通过对死亡主题的探讨,进一步揭示了荒诞主义和死亡的意义。

在加缪看来,人生如同一张白纸一样,它的本身是不具备任何意义的。

进而言之,加缪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随后,加缪指出,人类要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那么只能先认清活着的本质,而后再去选择人生的方向,这样个体才有存在价值。

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加缪的生死观和存在主义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

换而言之,只有弄清楚了人生的意义,才能有意义的存在于世界。

加缪的爱情是怎样加缪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

再加上加缪满腹才华,所以加缪的女人缘非常不错。

有人指出,加缪和他的女人们有非常多的故事,加缪在塑造文学作品的女主人公时,常常以他的女人们作为参照物。

后来,专门有学者就加缪和他的女人们的故事为主题,讲述了加缪的感情史。

虽然加缪出身贫寒,但是加缪经过后天的努力,最终让自己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

加缪成名之后,经常在社交场合流连忘返,游走在众多女人之间。

加缪曾经有过两段婚姻经历,对加缪来说,这两段失败的婚姻,有让他对经营婚姻彻底失去了兴趣。

离婚之后,加缪一直沉迷在各种各样的美色之中。

1959年12月29日,加缪给情妇写信,他在信中写到“妻子和子女正在度假,而我现在非常想念你。

浅析加缪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

浅析加缪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

浅析加缪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司玉兰【期刊名称】《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Camus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literature creation. All that he did was to give a clear definition about absurdity, analyzed its reasons and wondered if people could survive in this “desert”. Therefo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absurdity” in Camus’Philosoph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his lofty personality and profound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for his philosophy of "absurdit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ts performance, nature, root and spirit.%加缪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要对“荒谬”现象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并且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知道人们是否能在这“荒漠”中生存这一严肃的哲学命题。

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加谬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理解加谬崇高的人格品质以及他深刻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从“荒谬”的表现、“荒谬”的本质、“荒谬”的根源及“荒谬”的精神四个方面对加缪哲学中的“荒谬”概念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

【总页数】1页(P91-91)【作者】司玉兰【作者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重庆 402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1【相关文献】1.荒谬外的平衡——加缪哲学的潜台词 [J], 夏天成2.以“荒谬”反击荒谬——浅析加缪的《局外人》 [J], 唐海韵3.论加缪荒谬生存哲学的道德意义 [J], 宣庆坤4.对荒谬的反抗——由加缪的人生哲学解读白先勇小说主人公的自杀 [J], 赵昆5.非戏剧性的反抗素描——解读加缪荒谬哲学思想 [J], 任悔;任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尔伯特 加缪 生平简介 作文素材

阿尔伯特 加缪 生平简介 作文素材

阿尔伯特·加缪,法国作家,1913年11月7日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法属阿尔吉利亚,父亲是法国阿尔萨斯人,母亲是西班牙血统,自己却在北非的贫民窟长大。

在他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给他写信表达感激之情。

由于他的肺结核病,他无法进入教育界。

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后,它成为一名有政治倾向的记者。

加缪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抵抗运动。

从少年时代起,贫穷与死亡的阴影就与加缪长相伴,这使加缪更能深切地体会人生的荒谬与荒诞,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现实人生,他都在与荒诞作斗争。

处在思潮动荡的时代,加缪一直纠缠在艺术家和政治家之间。

1942年,加缪离开阿尔及利亚前往巴黎,他开始秘密地活跃于抵抗运动中,主编地下刊物《战斗报》。

在这个时期,加缪不躲避任何战斗,他反对歧视北非穆斯林,也援助西班牙流放者,又同情斯大林的受害者……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小说《局外人》、《鼠疫》,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和长篇论著《反抗者》都在这个时期出世。

1957年,他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缪1935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曾创办过剧团,写过剧本,当过演员。

戏剧在他一生的阿尔伯特·加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剧本有《误会》(1944)、《卡利古拉》(1945)、《戒严》(1948)和《正义》(1949)等。

除了剧本,加缪还写了许多著名的小说。

中篇小说《局外人》不仅是他的成名作,也是荒诞小说的代表作。

该作与同年发表的哲学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在欧美产生巨大影响。

长篇小说《鼠疫》(1947)曾获法国批评奖,它进一步确立了作家在西方当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1957年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加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加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西西弗神话》曾是战后法国一代年轻人的床头书,被人称作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

它以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即人生存在的荒谬感。

加缪一层一层地剥离人生虚幻的外衣,将其荒谬的本质赤裸裸地揭露出来。

然而荒谬不是绝望,因为看穿幸福的同时也就看穿了痛苦。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其他问题——诸如世界有三个维度,精神有九个或十二个范畴——都是次要的,不过是些游戏而已;首先应该做的是回答问题。

正如尼采所说,如果一个哲学家要自己的哲学受到重视,那他就必须以身作则;要是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们就会理解到回答这个问题是多么重要,因为这种回答先于决定性的行动。

心灵对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十分敏感的。

但是,应该更深刻地分析这些事实以便使精神明了它们。

《西西弗》 (提香, 1549年)如果要问,根据什么而得出这个问题比其他问题更为急迫这种判断呢?我会回答说,根据它要进行的行动。

我还从未见过为本体论原因而去死的人。

伽利略曾经坚持过重要的科学真理,然而,当这一真理危及到他的生命时,他就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做得对。

为这个真理遭受火刑是不值得的。

地球或太阳哪个围绕哪个转,从根本上讲是无关紧要的。

|Albert Camus (1913—1960年)总而言之,这是个微不足道的问题。

但是,我却看到:许多人认为他们的生命不值得再继续下去,因而就结束了生命;我还看到另外一些人,他们悖论性地为着那些所谓赋予他们生活以意义的理想和幻想而死(被人称之为生活的理由同时也就是死亡的充分理由)。

因而我认为生命意义的问题是诸问题中最急需回答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我认为那些要冒险去死的人和那些以十倍的热情渴望生的人都只有两种思考一切基本问题的答案的方法:一种是帕利斯的方法,另一种是堂吉诃德的方法。

事实推理法和抒情诗式表达法的平衡是使我们能同时获得激情与清醒的唯一途径。

文学作品中的生与死之辩

文学作品中的生与死之辩

文学作品中的生与死之辩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话题更是被赋予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和内涵。

通过对生与死的辩论,作家们深刻探索了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生与死往往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

人们在面对死亡时,对生命的珍惜会更加强烈。

比如,法国作家加缪的著名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梅尔索,面对母亲的去世和自己即将面临的死刑,他无视一切、冷漠地面对生活,漠然于自己的命运。

这种对生与死的漠然态度使人们不禁思考:生命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人们的存在,又是否在乎?加缪通过小说中的冷漠姿态表达了对人类存在的谈虎色变,以及对无奈和绝望的绝对拒绝。

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如此悲观和消极。

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主人公约瑟夫·布朗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艰苦环境中,通过对生命的探索和对内心的反思,找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珍惜每一天,并将生命的意义与责任相连。

他承认自己的存在只是一颗星星,但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像星星一样闪耀,人类的未来便会变得美好而有希望。

此外,有些文学作品中不仅探讨生与死,还延伸到了灵魂的存在与超越。

美国作家伍尔夫的《钟楼》中,主人公斯蒂芬·达洛伊少女时期的回忆与成年时代的思索交织在一起。

她试图通过对生与死的辩论,找到她自己灵魂的位置和归宿。

她不仅通过对自我的思索,还以生命与灵魂的辩证关系为契机,进一步探讨了人性、存在和存在感的问题。

通过文学的奇妙表达,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灵魂的存在与超越,以及无限可能的探索。

总而言之,在文学作品中,生与死的辩论不仅仅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思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立的关系,探索和揭示人类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的反思。

作家们以多种形式和角度,通过他们创造的人物和情节,将生与死这一永恒的命题展现出来,引发读者关于存在和生活意义的无尽思考。

生与死的辩论,正是文学作品中一部分广阔而深邃的探索,它使文学具有了更深层次、更丰富的内涵,也成为了人类文化和智慧的重要标志之一。

《误会》: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

《误会》: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

《误会》: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误会》是一部由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梅尔桑特在一次不速之客的到访中,因为一系列误会和曲解而陷入痛苦和困境的故事。

本文将着重探讨《误会》中的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故事的铺陈和情节的发展,来揭示人性、社会和命运中所存在的误会及其所带来的悲剧。

从主题呈现的角度来看,《误会》这部小说主要围绕着“误会”这一主题展开。

在小说中,主人公梅尔桑特由于一系列的偶然事件和误解,被误认为是一名罪犯,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作者通过这一主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由于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误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历史事件中,误会都是导致误判、冲突甚至悲剧的根源。

加缪通过梅尔桑特的遭遇,警示读者要警惕并尽可能避免误解他人,提倡理解、宽容和沟通,以免走上不必要的悲剧道路。

从叙事表达的角度来看,《误会》的叙事手法十分巧妙。

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替叙述,运用了梅尔桑特和其妹妹马蒂尔德的日记、信件以及对话等多种叙事方式,使整个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立体。

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梅尔桑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所经历的一切。

而第三人称的叙述则更客观地展现了事件的发展和各个人物的行为,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的真相。

通过这种叙事手法,加缪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扣人心弦的叙事氛围,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体味到误会所带来的痛苦和悲剧。

加缪在叙事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悬念和反讽的手法。

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作者不断制造悬念,使得读者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紧张和焦虑的感觉。

通过反讽,加缪充分展现了主人公梅尔桑特的无奈和荒诞。

他原本只是想去见一见妹妹,却因为各种误会而被认为是罪犯,最终导致了一连串的悲剧。

这种荒诞和反讽也正是加缪小说作品的一大特色,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讽刺和批判,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荒谬,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哲学与死亡《西西弗斯神话》读后感

哲学与死亡《西西弗斯神话》读后感

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开篇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这本著作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著作的原因,就在于这本书详细的阐述了荒诞哲学,以及对于生命的存在主义意义上的思考。

反映了在法西斯主义下旧秩序的土崩瓦解。

对于加缪来说,在没有任何指导性的前提下,人类面对一个巨大的非理性应当怎么办?如果我们的生命既没有意义,也没有目的,那么我们活下去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加缪看来。

自杀的问题一直被当作社会问题来对待,但事实上,自杀的问题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这是关系到人的价值问题。

自杀是在心灵的沉默中酝酿的,方式与诞生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相似。

自己动手杀害自己这意味着承认缺少任何活下去的严肃理由,以及受苦受难徒然无益。

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这不仅仅是对于基督教秩序的背判,从根本意义上是对西方文明的颠覆,上帝在西方文明中的缺席。

使得人类既是被告,又是自己的法官,从而有权给自己定罪判刑。

在加缪之前,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胡塞尔都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顺从荒谬与不合理性,在加缪看来,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结论:渴望得到理解,因而持续的与耻辱和蒙羞相伴而行。

加缪拒绝的这种做法,也正是在这一点,使得加缪在存在主义哲学中独树一帜、旗帜鲜明。

人们不是因为自杀而接受了荒诞,关键在于自杀致死并不是人们心甘情愿选择的。

自杀是因为缺少理解,而活着的目的就变成了接受这种荒诞,让荒诞继续,而使荒诞存活也就从一方面接受了它。

荒诞地活着,首先意味着没有任何希望,意味着一种永久的拒斥,意味着一种有意识的不满。

从另一方面讲,不抱有任何希望的或者也能够使人们对于未来不抱有希望,把人从对于未来的幻想之中解放出来,从而经收到他有生之年种种局限的冒险而生存下去。

作为加缪的终极的荒诞英雄――西西弗斯,由于藐视众神,蔑视死亡,对生命充满激情,而受到诸神的惩罚,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在让其滚落下来,然后永无止境地重复着这项工作,,加缪对暂停的时刻很感兴趣,即西西弗斯再次走向山下,这个时刻西西弗斯会对自己的命运有所自觉,于是对现实的忍受和接受开始了,没有什么比成功的希望更能折磨西西弗斯的,明白自身的努力毫无意义却使西西弗斯充满力量。

《误会》: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

《误会》: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

《误会》: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作者:张天宇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6期摘要:存在主义戏剧以其浓厚的哲理意味闻名于世。

加缪戏剧作品《误会》便是其中的代表,具有结构单纯、象征性强等叙述特征,体现着作者对于人类荒诞生存境遇的思忖及应对荒诞路径之探寻。

本文结合叙事学研究方法,对荒诞主题的含义及呈现方法加以探讨。

关键词:存在主义戏剧;加缪;叙事学《误会》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戏剧特征,体现了作者对于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考究。

他用冷峻叙述呈现生存荒谬真相及人们面对此种境况的不同走向,使人审视自身困顿、人与人的隔膜以及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

本文结合叙事学研究方法,分别从“荒诞主题之意味与体现”与“荒诞情境之营构与表达”两方面对剧作展开分析。

1 荒诞主题之意味与体现1.1 何为荒诞“一个哪怕可以用极不像样的理由解释的世界也是人们感到熟悉的世界,然而,在这个骤然被剥夺了幻想和光明的世界里,人感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这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放逐,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故土的记忆和对福天乐土的希望。

这种人与生活之间的分离、演员和舞台的分离,正是荒诞感。

”[1]恰如此言,放逐感、分离感等是构成荒诞感的关键因素。

这种常有焦虑、惘然等情绪伴随的生存体验存在于人与人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

《误会》中的每个角色都带有“局外人”意识与姿态,人物不仅与他者关系脱节,与自身也无法和解,同时与生存家园无法和合。

流落多年、隐瞒身份的若望怀着“客居异乡,或者在忘却中生活,是不可能幸福的;不能总做异乡客,我要返回家园”[2]的愿望成为故土的闯入者,因为家人的冷酷无情、漠然相对,他从渴求归宿到感到“这所房子不是自己的家,不免有些怅惘”,自始至终都未能真正回归,走向与自身设想完全相悖的结局,是名副其实的流浪者;与哥哥若望的行动轨迹正相反,生活在故土而无时无刻不想逃往海边的玛尔塔意识到此处荒谬及当下虚无,却以更加激进的方式抗衡,最终消失在荒芜之中;企求安宁的妇人在儿女面前不是母亲、在旅店之中不是主人,在此处无法栖居,对彼岸失去希望,她关系断裂、流离迷途;老仆人更是始终袖手旁观、知而不语,仿佛一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

浅谈艾略特《荒原》中的死亡意识

浅谈艾略特《荒原》中的死亡意识

一,序言这是一部自问世以来便笼罩在光芒中的作品,它是艾略特的成名作,被誉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1),是西方文学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

在形式上,《荒原》使用了多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旁征博引了35个作家的56部作品和谚语民谣,使用了英,法,德,西班牙,希腊,拉丁和梵文七种语言,出现了20多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并且使用“蒙太奇”手法将各种典故,引语,场景,独白,对话等衔接起来。

它因此被称为是一部真正的现代诗,因为它不属于任何一种重要的英语传统诗歌体裁,既不是抒情诗,也不是叙事诗,哲理诗或戏剧诗,然而读者却可以在作品中看到所有这些诗歌体裁的表现方式。

(2)更令人着迷的是因为这部迷宫一样的作品,涉及了十分庞杂的内容,具有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尽管作者一再声称“这首诗仅仅是个人对人生所发的毫无意义的怨言,不过是一首带有韵味的牢骚”(3),然而这部作品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评论家认为是“展示了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破灭和精神的失落”。

与后期笼罩作品头上耀眼的冠冕相反,《荒原》诞生在一段十分灰暗的时期,从个人背景来看,艾略特创作这部作品的六七年间,正是诗人生活中最为灰暗甚至绝望的时期,他所敬爱的父亲去世,他的夫人患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的创作也接近“枯竭”。

他先后在银行,中学,杂志社等四处兼职,,以求能养家糊口。

丧失亲人的痛楚,夫妻关系的紧张,使得艾略特对生活悲观失望,甚至于一度处于精神崩溃的状态,而一战后整个西方衰败的社会图景是他个人生活不幸的大背景,正如诗人自己所言,造成他的绝望情绪的是时局。

《荒原》不仅表现了诗人自身的绝望情绪,对于读者而言,也的确反映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和文化状态,它是“一首十分清楚的20世纪的诗歌,更具体说是一战后的诗歌,它记载了西方价值体系的倒塌”。

(4)由这段创作背景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荒原》中充斥着众多晦涩,灰暗的意象,并弥漫着浓郁的死亡意识,“死亡”作为一个关键词,在《荒原》中随处可见:“他当时是活着的现在是死了,/我们曾经是活着的现在也快要死了。

《误会》: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

《误会》: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

《误会》:主题呈现与叙事表达《误会》是一部由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所著的小说,它以一个荒唐的误会展开了整个故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众多问题。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表达和深刻的主题呈现,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主题呈现和叙事表达两个方面展开对《误会》的分析和解读。

我们先来看看《误会》中所呈现的主题。

主题呈现《误会》的主题着重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漠视。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梅尔桂丝的女人和她的弟弟皮尔,由于长期分离,而相互对彼此的情况产生了严重的误解。

梅尔桂丝抚养儿子在巴黎生活,而皮尔则远离家乡成为了海员。

他们对彼此的生活情况都一无所知,最终导致了一场悲剧性的结局。

小说通过展现这种误解和隔阂,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交流问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缺乏沟通而导致互相之间的认知偏差,从而产生了误解与隔阂。

这种主题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给人们提出了警示,呼吁人们要重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小说还表现了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漠视。

梅尔桂丝在巴黎独自抚养儿子,与周围的人们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而皮尔虽然在外面行走,却也陷入了孤独与漠视之中。

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都深受现代社会的孤独所困扰,他们的命运最终也都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影响。

叙事表达《误会》的叙事表达继承了阿尔贝·加缪一贯的朴实风格,其语言简洁明快,却又力求深入人心。

小说以一种类似戏剧的方式展开,情节简单而又扣人心弦。

作者以多重视角来呈现故事,有时以第一人称,有时以第三人称,使得情节更加丰富多彩。

叙述手法上,《误会》使用了许多对比和反讽的手法,加深了对主题的呈现。

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分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他们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疏离。

小说中还添加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如火、海等,使得故事更加富有诗意。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都被深刻地描绘出来。

生命的荒谬具体事例

生命的荒谬具体事例

生命的荒谬具体事例如果荒谬是思考的结果,等于是以荒谬作为目的,变成荒谬主义;然而加缪并非如此,他是以荒谬作为方法。

二者的差别很大。

以荒谬作为方法是指:即使我们知道真实的情况是荒谬的,但仍接受这种情况,并且以它作为出发点,把我们原先建立的一切虚幻知识与价值观全部打破,再重新开始建立人生观。

加缪要重新建立的有三点:反抗、自由、热情。

以下分别加以介绍:-01-我的反抗如果人生是荒谬的,那么,人可以或应该“自杀”吗? 加缪明确表示反对的立场,他甚至连“思想上的自杀”,亦即轻易信仰某种宗教,或接受某种哲学,都无法苟同。

他认为,当我们说:“这是荒谬的。

”正代表了我们知道什么是不荒谬,因为若不知道什么是不荒谬,根本无法判断什么是荒谬。

这就是以一种否定的方式来表达肯定。

在荒谬中可以看到人们所坚持的原则以及理想,这就是由荒谬所引申出来的反抗。

换句话说,因为在荒谬中看到了自己的不满,也就引导出了我们所真正欣赏的是何种情况。

加缪认为“我反抗,所以我们存在”。

所谓的“我”是指个人,而“我们”则是指群体。

这句话说明了,我反抗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人性共同的尊严。

换句话说,我今天如果起来抗议这个社会不公平,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许多被社会的不公平所压迫的弱势团体。

这是加缪由荒谬引申出的第一个积极的成果。

加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巴黎的地下抗德运动,这正是以反抗来肯定人权与人性尊严的具体作为。

他在1951年出版《反抗者》一书,书中强调:“一旦承认了绝对否定之不可能,因为只要生存就是承认此点,那么第一个不容否定的东西,就是他人的生命。

”不仅如此,“在荒谬经验中,痛苦是个体性的,一有反抗活动,人意识到痛苦是集体性的,是大家的共同遭遇。

”-02-我的自由如果一切都是荒谬,代表个人有真正的自由,因为自由就是取消所有先决条件,不给予任何暗示。

加缪这种对自由的看法其实已经带有后现代的色彩:因为荒谬使得所有过去社会上的价值全部取消,一切从零开始,而“从零开始”就是后现代社会第一个特征。

心灵线条的刻刀——关于加缪的《误会》

心灵线条的刻刀——关于加缪的《误会》

心灵线条的刻刀 ——关于加缪的《误会》 刘恩波1《误会》是加缪的精神微雕,容量不大,但令人不敢小视。

在那里,这位深度洞察了人类幽微生存状况的人,依然在刻写自己一辈子为之着迷的主题——命运的荒诞感。

在背井离乡杳无音讯20年之后,男人回到波西米亚的一座小村庄,他的母亲和妹妹在此经营一家旅馆。

但是他不愿意坦露身份,他希望家人认出他而不必亲口说“是我呀”。

唯一的问题是这是否可能,或者说对人心而言是否存在一个真正的故乡。

不必讳言,阿尔贝·加缪本人就是个精神故乡的永恒探索者和寻路人。

关于这一点,福克纳在加缪离世的悼念文章中有不同凡响的印证。

福克纳写道:“就在他撞到树上的一刻,他仍然在自我寻求与自我寻找答案。

我不相信在那光明的一瞬间他找到了答案。

我不相信答案能被找到,我相信它只会被寻求,永恒地寻求,而且总是被人类某个荒诞的脆弱的成员寻求。

这样的成员永远不会很多,但总会至少有一个存在于某处。

而这样的人只要有一个也就够了。

”91加缪热爱戏剧,一如他热爱小说和哲学。

在四卷本《加缪全集》的中文版中,戏剧卷的页码最多。

看来,戏剧构成了加缪的偏爱和他人生探索路上的重要路标。

那么加缪为什么如此痴迷、眷顾戏剧呢?请看他本人的夫子自道:“只因为舞台是一个我感到幸福的场所。

”换言之,“戏剧就是我的修道院”。

对此,有一幅历史照片可以为我们传神地记录加缪言及的那种幸福感——1944年6月23日,他的《误会》首演。

此前的一次彩排间隙,他在幕后观察观众的现场气氛和反馈。

只见他专注而抱有特殊好奇心和期待的眼神中,不可遏制地流露出对演出前景的无比憧憬和渴慕。

那一刻,他就好比一个贪婪的想得到某种魔法和宝物的孩子。

2喜欢上《误会》,是我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阅读历程之后的巧遇和激赏,是历练、打磨之后的开窍。

最早知道加缪是从一本名为《存在主义》的哲学读物里,但那时,我对萨特的兴趣远远超过加缪。

萨特那些小时候的恶作剧,看上去顽劣之极,比如,由于受家人宠爱,每到聚餐时间,他总是故意拖延一会儿才来,从而显得自己无比重要,这一情结甚至影响到他长大后的人格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s m6Ale mu , c ian e hls p ee lmaiu ele itnil me ame 6 R6 u ] b r Ca s 6 r i t i o h mb6 t ed ’x s t i , n t v p o q e as
s O e i n s r l e s d ’ x se c t ’ s e c e l r d n o e v e d a t u L a r f x o u e s n e 1 itn e e e s n e d a mo t a s s n ou r r ma i e: e l e l q
现 代大 哲 学家叔 本华 将死 亡 喻为“ 予哲 学灵 感 的守护 神和 美神” 给 ,并且提 出 , 死真 正 “ 地 激 起 了哲 学 的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和 冥 想 。” 作 为 法 国的 存 在 主 义哲 学 家和 代 表 作 家 ,阿 尔 贝 .口 力 缪 ( b r C mu ,9 3 1 6 ) 自己的文 学 作 品中注入 了对 生 存意义 和死 亡 本质 的思考 ,这 种 Ale a s 1 .9 0在 t 1 不懈 的精神 探索 构成 了加 缪 的创作 源泉 ,并贯 穿其哲 学 思想体 系 。 我 们发 现 ,被加 缪称 为“ 三个 荒诞 ” 的重 要作 品— — 小说 《 局外 人》( t n e,92、 L ̄r g r 4) a 1 哲 学 随笔 《 西西弗 的神 话 》 gM ted i p e14 ) yh e s h , 2、戏剧 《 Sy 9 卡利 古拉 》( aiua1 4 ) C l l,9 4 , g 都 是 以死亡 开篇 ,直 面人 的必 死性 ,从而 揭示 人 生 的荒 诞 ;而给 《 局外 人 》提 供素 材 的小 说 蓝本 就题 为 《 幸福 的死 亡 》 口Mot erue13.99,两部 作 品主人 公 的名字 仅有 ~ rhues, 613) 9 字 之差 , 梅尔 索” 了“ “ 成 默尔 索” ; 在其 它作 品如 《 鼠疫 》 P s ,9 4 、 夏天 》 f,9 4、 et 1 4 )《 e 1 5 ) 《 堕落 》(a C Z ,9 4 以及 《 事 》( ho ius1 3 .9 9里 ,都有 作者 想象 或者 描绘 14 ) 记 C rnq e,9 5 1 5 ) 葬 礼 的文字 ;而 戏剧 《 误会 》( e l t d , 4 ) L e e u1 4 使作 家书 写死 亡 的笔触 显得 愈发 阴冷 、 Ma n n 9 残 酷— — 这 是一个 残 忍 的故事 ,在 一 个 乡村旅 店里 ,一个 母亲 和她 的女 儿 图财害命 ,竞将 失 散多年 未 能相认 的 儿子残 忍 杀害 ,悲剧 发生 后 ,她 也绝 望地投 河 自尽 。加缪 的文 学作 品 蕴 含 了丰 富 的死亡 哲 学思想 , 死亡 成为 他 阐释“ 荒诞 ” 时不 能 回避 的表现 主题 。不得 不提到 , 加 缪卒年 4 岁 ,可 谓英年 早逝 ,作 家之 死成 了对 其荒诞 哲 学所作 的最后注 解 。1 6 年 1 7 9 0 月, 当加 缪 因车祸 猝然 离世 ,故 友波伏 娃在 巴黎 的冷 雨 中独 自徘徊 ,悲痛 难眠 ,萨特 也表 示哀 悼 :“ 一个雄 辩而 激 昂 的声音戛 然 而止 是多么 残 酷 ,多么 荒诞 !” @
Mae tn u 1 4 ) a c n e t n d a mot et n n s ue n a6 u e x 6in e ln e d ( 4 .S o c p i e l r s o e lme tb s e s r ls e p re c s 9 o
i d viue lse e e tme t ’utu , as a s n ue 6 a e ns e i0 O hi u s n i d l tl ss n i n sde Ia e r m i us ii f nc e p rlspe 6 sph 1 s p q e e l
mo e n s e n r d t n d a cv l a i n o c d n ae “ f c a mo t > Ce tx e c n it d r e tu e ta i o e l i i s t c i e tl i i o a e a l r > . e t o sse a t i r l h m e d r d n e M a e t n u u d 6e a l h l s p i x se t l t e r t e t 6 e mo t a s L a e ln e d ,q i r v 1r a p i o h e e it n i i e d o a s Ca s. b u d t > t ( 6 itn e> mu “a s r i 6> e ‘ r ssa c ) .
N。5 8
法 国研 究( tds rn ass Eu e a f i 1 F e
荒谬 的人 间悲剧
从《 误会 》看加缪的死亡观
陈 蕊
【 摘要 】作 为法 国 的存 在主 义 哲学家 和 代表 作家 ,阿尔 贝. 缪在 其戏剧 作 品 《 力 口 误会 》 PMaet d 。94中注 入 了对 生存 意义和 死 亡本质 的思考 。加缪 的死亡 观 之形成 ,不仅 l e u14) nn 与 作家 的个 体经验 和 感悟有 关 ,同时也 反映 了现 代哲 学思潮 的影响 以及西 方 文 明“ 直面 死 亡” 的传统 。本 文试 对 《 误会 》 中的死 亡主 题加 以探 讨 ,从而进 一 步揭 示加 缪 的存 在 主义 哲 学观— — “ 荒诞” 反抗 ” 与“ 。 【 关键 词 】死亡 存 在主 义 荒诞 反 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