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1】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1.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1、3,本文的第2自然段三、教学用时:3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3.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4.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小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5.布置作业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受,先整体把握结构,后整体感受内容,呼应练习一。

2、重点品味、体会景物和行为描写准确、真切、生动的表达效果,总结学习借鉴,呼应统习二。

3、引导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深化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着力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2、难点:描写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适当感知即可,无须深究。

教学方法:采用"活动式"教学法。

用重点词语对应寻找活动,快速把握整体结构;用"听-读-思-议"四步活动,整体感受内容;用"做""演"的体验活动辅助重点把握与难点化解。

课前准备①查工具书读准音②读顺文,尤其是引用的古文。

③读懂义,指__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整体感知导语1、检查预习下列加横线字该怎么读?(以多媒体显示,或用实物投影显示。

学生认读后配上注音)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渊博鼎沸倜傥书塾2、听读活动(1)听的要求与策略(多媒体显示)。

①文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哪些是写"百草园"的?哪些是写"三味书屋"的?请边听边划出对应词语,如"百草园""三味书屋",将课文作结构划分。

②你在预习时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描写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已有初步感受,请再听听老师的诵读,进一步加深感受。

(2)读的要求与策略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特点基础上,为课文选配适当的背景音乐,范读力求做到:音(清晰、准确、优美)的示范,韵(白话与文言的不同风格)的呈现,情(欢快与苦闷)的感染,意(天真、雅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的导引,发挥教师范读的多重隐性教育功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__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__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激趣导入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教学目标< >< >3、引导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深化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2重点难点着力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1.1新设计导入打开记忆的口袋,童年的生活永远是我们记忆中最美的珍藏,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走近三味书屋,怎么样?教师将作业中质疑部分所摘录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展示出来,并且可以追问某个学生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1、为什么要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2、为何先生“不知道”还很生气?3、鲁迅为何要“弃医从文“?4、为何“三味书屋”没有孔子像?5、为何锡箔店店主可以升到绅士的地位?6、为何“我书没有读完,画的成绩却不少了”?7、为何要在文中加进一段“长妈妈讲故事”?教师提出质疑: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对此的情感又是怎样的?(注:学生对百草园的生活较能认同,提出疑问的较少,可以将这部分的钻研放在第二课时。

)1、要求学生通过圈画和朗读的形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注:可能学生对此有不同意见,教师不要轻易发表看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个人看法:何谓三味?1.指具体的三种事物:①太羹:未调和五味的原肉汁。

②折俎:大块的肉。

③醯(xī)醢(hǎi):肉酱、盐醋等作料。

“书三味”即将《诗》《书》比作原肉汁,“史”为大块的肉,“子”为肉酱。

2.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3.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4.指读书有味,书屋后面小园里的腊梅有味,桂花有味。

可以提示:(1)书屋中的学习怎样?(2)书屋的环境怎样?(3)书屋中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4)书屋中的生活带给“我”些什么?书屋中的学习怎样?——学习生活单调乏味。

“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学生正常的发问和游戏遭到禁止。

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理解其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之情。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2.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童年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请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鲁迅先生,分享一下你对他的了解。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准备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3.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结构①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请同学们分别概括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的时间节点,并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分析文章写作特色①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②文章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文章的语言特点。

③文章中鲁迅先生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几个表达怀念之情的句子。

(3)分析人物形象①请同学们描述一下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塑造的自己的形象。

②文章中还出现了其他人物,如祖母、父亲、老师等,请同学们简要分析这些人物形象。

4.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童年的感受。

(2)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共鸣?为什么?5.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2)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6.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鲁迅故居,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本文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会如何去写观察作文,理应抓住事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观察。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难点:1、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2、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确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cuán 倜傥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 鉴赏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 鼎沸竹筛shāi 秕谷bǐ 系jì 书塾shú2、解释下列词语确凿缠络高枕而卧人迹罕至人声鼎沸二、导入作者及作品介绍: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我们上个学期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是哪篇?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相关鲁迅的情况?《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绝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三、正课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或提问:课文写了哪两个部分?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按地点的转移分两个部分,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后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教学目标:1.根据文题及内容把握课文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2.学习文章独特的写景技巧,简练生动的语言特色;3.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导语:提起鲁迅,我们马上就会想起小学时期学过的文章《少年润土》,那篇文章是那样优美,人们的生活是那样富足。

其实,《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一篇小说《故乡》,那是一篇非常沉重的小说,描写了乡村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我们下个学期就会学到。

鲁迅的小说除极少数几篇外,大多都严肃而庄重。

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它的基调开朗、轻松,其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自由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一、解决预习题签上的生字二、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出生时祖父为他取名为“樟寿”,字豫才。

小时家道比较好,幼时曾到当时绍兴最有名气的私塾三味书屋学习6年。

后来,12岁那一年,因祖父的科场舞弊案,家道很快衰落下来。

父亲为此得了重病。

在4年的时间里,幼小的鲁迅经常带着家中的首饰、衣物到当铺去典当,在人家的白眼中接了钱,又去药铺给自己的父亲抓药,他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但父亲还是死去了。

17岁时,鲁迅带着母亲为他筹措的8元钱路费到南京去,进入了当时洋务派办的江南水师学堂,此间,他为自己取了新名字——周树人。

后来他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在这所学堂实习期间,鲁迅到煤矿去,看见了矿工们的悲惨生活,对耸触动很大。

鲁迅学习的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

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

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

《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模板(精选6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模板(精选6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模板(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模板(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1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二、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三、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一、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二、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凿【záo】畦【qí】吓【xià】罕【hǎn】系【jì】霄【xiāo】蝥【máo】窍【qiào】敛【liǎn】觅【mì】秕【bǐ】躁【zào】塾【sú】恭【gōng】荚【jiá】椹【shèn】蛉【líng】络【luò】髓【suǐ】筛【shāi】塾【shú】蟋【xī】蟀【shuài】蜕【tuì】橘【jú】柚【yòu】寇【kòu】倜【tì】傥【tǎng】叵【pǒ】噫【yī】嗬【hē】豁【huò】(豁[huō豁口]攒【cuán】(攒[zǎn攒钱])宿【sù】(宿[xiǔ半宿]宿[xiù星宿])拗【ǎo】(拗[ǎo拗断]拗[ào拗口]拗[niù执拗])2、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确凿:确实无误。

菜畦:菜地。

长吟:长声鸣叫。

云霄:极高的天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习鲁迅的写作风格。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分析课文结构,学习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领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2)板书课题,解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2.自读课文(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效果,解答疑难问题。

3.分析课文结构(1)让学生划分课文段落,概括各段内容。

4.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受。

(2)讨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5.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分析课文难点(1)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感悟课文情感(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童年生活的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4.写作训练(1)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

(2)课堂分享,互相评改。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课文拓展(1)介绍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2)让学生谈谈对鲁迅作品的了解和感受。

3.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比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其他课文的不同之处。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课堂分享,互相评改。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篇一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本文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会如何去写观察作文,应当抓住事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观察。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难点:1、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2、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确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cuán 倜傥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 鉴赏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 鼎沸竹筛shāi 秕谷bǐ 系jì 书塾shú2、解释下列词语确凿缠络高枕而卧人迹罕至人声鼎沸二、导入作者及作品介绍: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我们上个学期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是哪篇?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三、正课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或提问:课文写了哪两个部分?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按地点的转移分两个部分,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设计理念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教学准备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

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2、通过朗读与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2学情分析本文的幼学纪事中蕴含着温馨的回忆之情,相对于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此文所描摹的情景、抒发的感受,学生会容易理解和感受。

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容易跑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语的体味品读中,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感受、表达的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句的体味品读中,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个童年生活的场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2、通过朗读与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4.1.2学时重点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句的体味品读中,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4.1.3学时难点作者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个童年生活的场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单元第五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的作者是谁?(学生答:鲁迅)谁来介绍一下鲁迅?(学生发言,教师简要补充学生未讲到的。

)活动2【讲授】二、扣题入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把课文的题目齐读一遍。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1)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课文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2、那么这两个部分在文中各自对应着哪些段落?明确:(1—8)百草园的生活。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_9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_9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1(约5393字)一、说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语文新教材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

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老课文这次又在新教材中亮相,不得不承认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范文形象。

作为一篇散文,作者鲁迅选取了若干个不同的材料,围绕着百草园、三味书屋抒发对童年生活追忆和怀念的情感。

二、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__通过描写(以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增强语句表现力、__感染力。

2、熟读课文,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把握鲁迅通过对两个童年生活场所中景物、事件的描述,逼真地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态,表达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掌握__通过描写(以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增强语句表现力、__感染力。

2、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如:修辞手法、感官体验、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等增强语句的表现力,使__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设计思路:这次的教学设计,我力图突破传统的教法和一期课改教法,着力贯彻二期课改精神。

在老教材和H版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学习__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未免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过于上纲上线了,这就削减了__的语文味,影响了同学的审美兴趣。

而且,“对比手法”一说也值得商榷,不如说“比较”更为妥帖。

这是一篇老课文,如果按照传统的、一期课改的上课模式来教,那就完全背离了入选新教材的初衷。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德育与各学科的整合。

所以,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尽量以此为指导、为落脚点。

其二是,我在备课时,把“描写”作为了“教学目标”之一。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一、教材介绍本教材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该篇课文以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某些经历为主线,通过一系列事件展示了林黛玉善良聪明、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也揭示了一个时代关于女性地位的某些问题和弊端,是一篇具有启示意义的故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某些经历;2.了解女性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弊端,具有反思和启示意义;3.掌握课文中涉及到的生词和语法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和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首先,让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同时随时注意课文中生字和生词的理解。

其次,老师可以出示部分课文段落,让学生进行独自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者让学生一起进行朗读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 重点词汇和语法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老师可以单独讲授本文中的一些重点生词和语法规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加强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4. 反思与讨论针对课文中的女性地位和价值等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5. 作业与巩固为了巩固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例如默写课文、翻译生词、练习语法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手段:1.进行课堂小测试,包括填空、选择和问答等多个方面;2.让学生翻译一些生词或者写出相关语法练习的答案,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协作完成一些任务或者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通过朗读与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的幼学纪事中蕴含着温馨的回忆之情,相对于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此文所描摹的情景、抒发的感受,学生会容易理解和感受。

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容易跑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语的体味品读中,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感受、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句的体味品读中,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个童年生活的场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通过朗读与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学时重点
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句的体味品读中,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学时难点
作者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个童年生活的场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
【导入】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单元第五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的作者是谁?(学生答:鲁迅)谁来介绍一下鲁迅?(学生发言,教师简要补充学生未讲到的。

)
【讲授】二、扣题入文,理清脉络
、请同学们把课文的题目齐读一遍。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岁到岁)在这里读书。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课文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那么这两个部分在文中各自对应着哪些段落?
明确:(—)百草园的生活。

(—)三味书屋的生活。

()过渡段
、品读过渡段
()同学们的分歧在于第段应不应该划入第二部分,那就请大家齐读这一段,看看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三味书屋读书。

()这一段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我不知道”,是说童年的“我”不明白家里人的做法。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

所以,应读出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

()同学们注意到这段中有句德语了吗?“,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请同学们注意这个“们”字。

什么情况下用“们”?从这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们”是人与人之间有情感的情况下用的。

用在动物和植物身上,说明鲁迅对这些动植物是有感情的,体现出他对百草园的热爱、依恋、难舍之情。

【讲授】三、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为什么作者对百草园会如此依恋、不舍?
明确:第一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追问: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乐园)
、既然是乐园,那么百草园之“乐”体现在哪里?
明确、乐景:百草园的景物(第段)
、乐闻:美女蛇的故事(第—段)
、乐事:雪地捕鸟(第—段)
、现在让我们先来欣赏百草园的乐景。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呢?
生:植物、动物(学生边发言,教师边展示图片。

补充:静物;石井栏)
师:作者分别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的?这些特征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进行描写
的?(学生口头完成上的表格)
颜色:碧绿、紫红、黄——视觉
形状:高大、肥胖、轻捷、缠络、像莲房、臃肿、像小球——视觉
动作:伏在、直窜、喷——视觉
声音:长吟、低唱、弹琴、啪——听觉
味道:又酸又甜——味觉
触感:光滑——触觉
启示:可见描写景物要从多个角度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

、这么多景物,作者是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的呢?(学生答不出来的时候提示:其实啊,我们的作者真不愧是一位大师,他只用了一个句式就把这十多种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了。

同学们找找是哪一个句式?)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全班齐读)
先用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的整体概貌,再用一个“单是”详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的写作顺序。

(注意“单是……就……”强调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百草园里的其他地方显然就更有趣了。

)作者在写百草园的整体概貌时先写静物,后写动物,写静物是从低处写到高处,写动物是从高处写到低处;在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时先写动物,次写植物,再写“我”的活动,可谓内容丰富,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同时这些景物又反映了季节的更迭,桑葚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叫在秋天,这与后文写到的冬日雪景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构思精巧。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

学生先练习分钟,教师点评,例句:
()不必说蓝蓝的海水,柔和的阳光,来往的帆影;也不必说海浪的翻滚,沙滩的柔软,海滩的喧闹。

单是迎面徐徐的微风,就使人心旷神怡。

()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

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启示:可见描写景物要有顺序、有层次,可以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个句式来从整体写到局部,从面写到点。

【活动】四、课堂小结
你从今天的课上学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百草园是作者童年时的乐园,里面有乐景、乐闻和乐事,作者对它充满了热爱、依恋之情。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从多个角度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景物要有顺序,可以借鉴“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

写景还要注意详略得当。

【作业】五、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第自然段。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个句式来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