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向沙漠进军》导学练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向沙漠进军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向沙漠进军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课文学习设想
本文是一篇关于如何进行沙漠治理的说明文,学习本文,可以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再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同时,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包括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
言等。

前置
预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认读、运用生字词。

2、了解作家的相关内容。

3、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识别和把握段落中心句。

2、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重难点1、识别和把握段落中心句。

2、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课堂
流程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
一目标认定2分钟
长期以来,沙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土地被
沙漠并吞,沙漠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成果变成丘墟,沙漠的
严重危害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人类采取了哪些对策呢?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响亮提出向沙漠进军的口号,作者根据大量的事实,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情境导入,直接
进入文本。

二自主学习学生读课文,自主预习:
一、1、给文本编写自然段序号,本文有多少自然段?答:
2、认真读课文,写出陌生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

学生自己预习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向沙漠进军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1(鲁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1(鲁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1(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1向沙漠进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说明事理的往往用逻辑顺序。

技能目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将征服沙漠喻作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教学难点将征服沙漠喻作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学情分析说明的语言,说明的顺序学生比较生疏,学习有一定困难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前检测。

出示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同层展示,评星。

小组交流,异质帮扶。

师生探究,知识构建继续分析第二部分。

在第8段里,作者根据积累的大量资料,详细地说明寻找水源、利用水源是征服沙漠的主要方向;并例举出在我国已具备这方面的条件,说明我国向沙漠进军是完全可能的。

第9—10段主要讲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说明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计划地改造沙漠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例如:天山南北的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包兰铁路沙坡头,治沙护路工作提前完成,通车后,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

这两段说明了在中国这一古老的土地上向沙漠进军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向沙漠进军的决心和信心。

第11—12段,指出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说明向沙漠进军的重大意义。

如“中国科学院在x疆托克逊试制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取暖、煮水、做饭。

”概括第二部分的大意:针对沙漠的特征说明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和光明的前景。

师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

本文总结全文,点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鼓舞人们向沙漠进军的信心和斗志。

作者遣词造句很有功力,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了力求准确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恰到好处。

讨论圈出:“一次大风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
文章的语言科学严密,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作者在描述沙漠的危害和治理方法时,用词准确,表述清晰,没有模糊或歧义的地方。同时,文章也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形象化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文章在表达上注重严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作者既通过精确的数据和事实来阐述问题,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幽默的语言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阅读课文相关段落,回答以下问题:
1.请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关系的理解。
四、中心思想
《向沙漠进军》的中心思想是:人类向沙漠进军,治理沙漠,既是为了抵御沙漠的侵袭,保障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也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文章强调了治理沙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人类战胜沙漠的可能性,展示了人类智慧和毅力的伟大力量。同时,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科学的方法,文章也呼吁人们关注沙漠化问题,积极参与沙漠治理,共同为地球家园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主要是()
A.风沙
B.干旱
C.温差
D.贫瘠
2.下列哪项不是《向沙漠进军》中提到的治理沙漠的措施?()
A.植树造林
B.修建水库
C.盲目开垦
D.培育草皮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向沙漠进军》中作者提出的向沙漠进军的方法有哪些?
2.文章如何说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试举例说明。
四、阅读理解题
《向沙漠进军》的写作手法体现了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使文章既具有深厚的科学内涵,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七、读文感知
在深入阅读《向沙漠进军》这篇文章后,我对其内容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感知。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科普说明文,更是一部展现人类智慧与毅力的壮丽史诗。

鲁教版语文七上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word教案及练习

鲁教版语文七上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word教案及练习

(一)学习重点1. 学会识别和把握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把握本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本文所采用的各种说明方法,积累一些与沙漠有关的材料。

(二)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采用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沙漠的危害和治理沙漠的方法。

并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征服沙漠的意义和美好前景。

(三)相关常识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 1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

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3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公里。

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35.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约2 50亿吨。

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碎乱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

目前约有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

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

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有?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

(比两个台湾省还大)。

(四)学习过程1. 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

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

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

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2. 理清作者的思路:课文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3. 细读课文(1—3)段思考。

①作者提出了要向沙漠进军其原因是什么?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2、3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预习学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预习学案

初二语文预习学案(四)《向沙漠进军》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充pèi()(2)肆nüè()(3)chěng()强(4)抵yù()(5)峰峦.()(6)俨.然()(7)轻盈.()(8)棉絮.()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充沛:逞强施威:不毛之地:3、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他是我国著名的()家和()家。

4、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和()。

b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和()。

c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

d说明对象包括()和()。

5、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罗布泊.()(2)萧瑟..()(3)和煦.()(4)萎.缩()(5)干涸.()(6)庇.护()(7)吞噬.()(8)裸.露()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和煦(2)萧瑟(3)吞噬(4)沧海桑田《旅鼠之谜》1.给加点的字注音。

媲.美()挑衅.()笃.信()啮.齿()迷惘.()2.解词。

鼠目寸光:吵吵嚷嚷:前赴后继:相辅相承:《大雁归来》1.给加点字注音。

缄.默()雾霭.()窥.探()狩.猎()2.根据解释写出课本中的词语。

(1)有所顾虑,不敢大胆说话或行动。

()(2)不把一切放在眼里,形容自高自大。

()(3)闭口不开。

()(4)从小孔或隐蔽处偷看。

()3.圈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在“()”中改正。

(1)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辨论。

()(2)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优郁。

()(3)单调枯躁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死海不死》一、加点子注音。

游弋.()谕.告()干涸.()安然无恙.()不逊.()俘虏.()二、解释词语并造句。

殊不知:造句:改邪归正:造句:执迷不悟:造句:勃然大怒:造句:三、这篇文章是()写的一片诗意与哲理交融的咏物()。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第一课时)明确目标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一、说话活动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如果请你来治理沙漠,你会用哪些方法呢?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三.反馈展示(正音、辨字、辨词)肆涸葱沛磴四、文章内容梳理1、同学小组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读时可采取一人一段,自愿读)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若有中心句的段落,就用中心句表示,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就需要自己概括。

2、在上述概括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3段):说明第二部分(第4~12段):说明第三部分(第13段):说明3、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第2、3两段说明了什么?这属于什么说明方法?②沙漠向人类发动攻势的武器是什么?进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这属于哪类说明方法?③如何征服沙漠?征服沙漠的关键是什么?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④说明征服沙漠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并指出所用的说明方法。

1 / 3向沙漠进军导学案(第二课时)明确目标1.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一、复习提问。

1、作者如何构思本文的?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二、.同学们速读课文,再一次感知课文。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1)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2)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2 / 3(3)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水源。

三、指导同学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动词。

四、把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这段文字比较看看它们的不同点。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作斗争,从流传下来的传说和记事看来,人类总是失败时候多,胜利时候少;偶而获得几个据点,不久又前功尽弃了。

【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2(鲁教版)

【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2(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2(鲁教版)向沙漠进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本文所采用的各种说明方法.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和说明的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前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说明的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说明文比较陌生,对文体知识了解较少.教学准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治理沙漠有感性的认识。

课前,我制作了沙漠地形图的模型,作为道具在课堂上演示。

并准备了沙漠风光图。

教学过程: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集体备课一、导入新课。

《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

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二、出示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三、同层展示,评星。

四、小组交流,异质交流。

五、师生探究,知识构建。

提问二:作者遣词造句很有功力,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了力求准确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恰到好处。

讨论圈出(用着重号表示):“一次大风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本段对人们认识沙漠的特征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而认识自然是征服、改造自然的必要前提。

通过作者的“因势利导”使读者领悟到防止沙漠对人类的危害首先必须是挡风、阻沙,在“守”和“攻”两种方法中,这一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师生共同分析(5—7段)提问:人类征服沙漠主要采取哪些办法?讨论明确:根据沙漠的活动规律,人们用“培值防护林”“培植草皮”以“减小风的力量”和“沙粒的”——对付“游击战”的办法;用“植树种草”以“固定沙丘”——对付“阵地战”的办法。

“培植防护林”和“植树种草”是人们采取的抵御沙漠进攻的办法,这只是被动的“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向沙漠进军》教案 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向沙漠进军》教案 鲁教版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源自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通过生抓中心句理解每段的说明内容,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思路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引领等方式,理解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前景,树立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从人类征服沙漠的角度解说人与自然关系的科普文章,也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本文的授课安排两课时,呈现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这节课我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美好前景是什么?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研读,指导学生概括说明内容,厘清说明思路,进而把我说明顺序。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提取信息,理解信息,感悟信息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有些偏多,学生必须要做好充分的阅读才能完成,可以压缩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深。
明确:“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这一点讲征服沙漠刻不容缓。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先说明了沙漠危害人类,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而这一部分也是按层进式结构,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然后针对危害的方式采用抵御、进攻到利用等治理方法;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本文有很多段采用了中心句提纲挈领,逻辑性非常强。
2、作者介绍:(见书)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向沙漠进军》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向沙漠进军》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向沙漠进军》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
本段对人们
改造自然的必要前提。

附:
一、课前检测题:
选词填空
(1)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而发生事故。

(A、侵入B、侵袭C、侵占)
(2)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时,是大风雨的()。

(A、预兆B、先兆C、征兆)
(3)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

(A、限制B、限度C、局限)
二、课堂检测题:试指出下边各句中哪些限制性的词语是不能去掉的。

如果去掉,在表达效果上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1. 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

2.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3.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 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5. 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三、作业设置:
必做:同步基础知识部分。

选做:同步拓展阅读部分。

鲁教版七上《向沙漠进军》word学案

鲁教版七上《向沙漠进军》word学案

向沙漠进军课型:研读课编者:李茹学习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思路,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二.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三.品味本文准确,严密的语言特色。

四.学会本文中的生字生词。

弄懂本文中不理解的语句。

五.认识改造沙漠重大意义,培养环保意识。

学习过程温馨提示:学习语文尽量做到看书读文必动笔,点、画、圈、批勤动手,字词陌生不放过,长文段落编序号,专心读文记文意,俗事文情典故理,语言文貌体悟细,修辞逻辑莫忘记。

回答问题不看文,凭借记忆来答题。

一.课前学习(初学识记课文内容,汲纳新知练习记忆)读文要求:默读全文一遍,遇到陌生的字词、随手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先弄清下列问题。

(一)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答:。

(二)给文本编写自然段序号,本文有多少自然段?答:。

读文要求:默看课文,边看课文边看文下注解边画出不解的语句。

读文结束,完成下面要求。

(三)写出陌生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解释。

1.陌生的字是:()()()()()()()()2.不理解的词语是:它在文中的含义是:(1):。

(2):。

(3):。

(4):。

(四)不理解的句子是第、、、、自然段的第、、、、句。

读文要求: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情感的感觉带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下面提示。

(五)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答:。

(六)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答:。

读文要求:再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两遍,用心领悟课文的思路,注意下面的提示。

(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的?答:。

(八)对课文还有哪些疑惑(迷惑)?提出来。

感到疑惑的还有:。

第一课时二.课堂学习一(再学悟透课文内容,交流互渗探讨理解)温故记忆,加强基础知识识记。

个人学习行为。

(九)要求,凭记忆,(1)再一次写你的生字与拼音并与小组同学交流。

()()()()()()()()(2)写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并与同学交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互动行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生字词语,找一位同学汇总小组生字词语。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向沙漠进军》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向沙漠进军》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向沙漠进军》教案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向沙漠进军》教案包括了哪几方面意思呢,或者说说明了什么呢?回答后归纳:1.标题表明治理沙漠难度很大,因为如果是轻而易举的事,就无需进军了。

2.表明治理沙漠行动规模很大,因为“进军”指的是众多军事人员的行动。

3.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

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4.标题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动是有计划的。

因为“进军”都是有计划的行动。

5.还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为人类服务。

这就像“进军”的目的是征服敌人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由第3点引入课文学习。

)刚才有同学说了“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

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8,看看沙漠对人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大家划一下主干会发现是“沙漠是敌人。

”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

一开头就点题。

1)问: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举个例子?)说明除了沙漠是我们的自然敌人外,还有其他的自然敌人。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地震,桑美台风。

2)问:这个自然敌人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加以修饰?“最顽强”为什么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范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最顽强的敌人”。

(“有史以来”)“不断地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将别人并入自己)”小结:这段总说了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

这段中心句就是这一句。

3)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的敌人,作者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增强说服力?举例子。

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沙漠的危害?请一个同学朗读2,3两段,其他同学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所举的事例。

明确:A,曾是西方文明摇篮的地中海沿岸两三千年来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向沙漠进军》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向沙漠进军》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

向沙漠进军附:一、课前检测题:注意字音竺、桢、沛、榆、逞、涸、噶、馏二.课堂检测题: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

(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3)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

()(4)无论是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资源。

()三、作业设置:必做:1 课后完成理解·分析一。

选做:2 试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七级语文上册第课《向沙漠进军》导学练案鲁教版

七级语文上册第课《向沙漠进军》导学练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掌握文章地说明顺序及有关说明方法.、学习本文准确、严密地语言.、理解本文主题,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层层深入地说明事物;说明方法地综合使用;说明语言地严密.学习方法: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地点拨.一、初读课文,自主先学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向沙漠进军”地含义.、搜集资料认识竺可桢.、解决下列生字新词:磴干涸葱茏坂充沛侵浸文明摇篮肆虐不毛之地丘墟俨然.本文是什么文体?和以前学过地文体有什么不同?.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地?二、品读课文、展示交流.根据下列提示概括全文内容这是一篇阐释事理地文,全文围绕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解释向沙漠进军,再着重向沙漠进军,从地狱、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说明文有时为了更清楚明白地说明一个问题,往往在每个自然段中都有一个主旨句叫做这个段落地中心句.找出每段地中心句并体会他们地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地重点段落地中心句是:第①段:第④段:.第⑤段:第⑥段:第⑦段:第⑨段:.课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体会说明文语言地特点:分析讨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句中地表达作用、沙漠是人类最顽强地自然敌人之一、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若干成绩.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掌握了说明文地哪些知识?三、活读课文,拓展延伸.年地奥运会成功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这是举世瞩目地一届体育盛会,“北京”因此而闻名世界.然而,现在北京城仍然面临着沙尘暴地威胁,大家能想想什么办法吗,替我们地政府出出注意,让北京城地天空更蓝、草地更绿,河水更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课堂检测抵御风沙袭击地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地主要作用是减小风地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倍地地方,风又恢复到原来地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地许多林带,两列之间地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地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地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地来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抵御沙丘进攻地方法是植树种草.②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③这种固定地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④根据近年治沙地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地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地厚度一般不超过厘米.⑤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厘米地深处,水分含量达到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⑥湿沙层地水分足够固定沙丘地植物需要.⑦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地.⑧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抵御风沙袭击地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请写出这两种方法各自地作用.(分)培植防护林地作用是:培植草皮地作用是:、根据所学知识给“防护林”下个定义(分)、第二段中④⑤⑥⑦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用简洁地语言概括这几句话地意思,并指出其作用.(分)、为什么说下列句中地加点词用得准确?(分)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地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地厚度一般不超过厘米.、指出语段地中心句(分)。

《向沙漠进军》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向沙漠进军》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向沙漠进军》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识别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

3、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1、了解本文的逻辑顺序以及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2、理解中心句,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课时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充pèi( ) chěng( )强肆nüè( )干涸( ) 俨然()磴()口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充沛:逞强施威:不毛之地:3、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他是我国著名的()家和()家。

4、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b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c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d说明对象包括:――5、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

课堂学习:一、情景导入: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所到之处森林被摧毁,田园被蹂躏,面对不可一世的劲敌,我们只有沉着应战,穷追猛打,才能收复失地,重建家园。

向沙漠进军,建绿色田园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行动起来,奔赴战场。

二、自主合作学习:1、出示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a我们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沙漠对人类有什么危害)b沙漠进攻人类的武器是什么?c文中提出了那些改造沙漠的方法?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根据提示完成图标。

( )三、点拨总结: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2板书: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风和沙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弄清方式,才能对症下药)四、练习测评:阅读课文4、5、6段,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有关沙漠危害人类的句子。

2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的作用是什么?3两列防护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为什么/4结合第6节内容,给湿沙层下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沙漠进军》导学练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有关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3、理解本文主题,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层层深入地说明事物;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说明语言的严密。

学习方法: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

一、初读课文,自主先学
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2、搜集资料认识竺可桢。

3、解决下列生字新词:
磴干涸葱茏坂充沛侵浸
文明摇篮肆虐不毛之地丘墟俨然
4.本文是什么文体?和以前学过的文体有什么不同?
5.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1.根据下列提示概括全文内容
这是一篇阐释事理的-------------文,全文围绕------------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解释-------向沙漠进军,再着重-----向沙漠进军,从地狱、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

2.说明文有时为了更清楚明白地说明一个问题,往往在每个自然段中都有一个主旨句叫做这个段落的中心句。

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体会他们的作用。

本文的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是:
第①段:
第④段:。

第⑤段:
第⑥段:
第⑦段:
第⑨段:
3.课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讨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
2、一次
..打死
..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
3、我们有计划
..成绩
...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若干
5.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掌握了说明文的哪些知识?
三、活读课文,拓展延伸。

2008年的奥运会成功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这是举世瞩目的一届体育盛会,“北京”因此而闻名世界。

然而,现在北京城仍然面临着沙尘暴的威胁,大家能想想什么办法吗,替我们的政府出出注意,让北京城的天空更蓝、草地更绿,河水更清?
四、课堂检测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

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

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到原来的速度。

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其次是培植草皮。

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①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②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

③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④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⑤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

⑥湿沙层的水分足够固定沙丘的植物需要。

⑦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

⑧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1、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请写出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作用。

(2分)
培植防护林的作用是:
培植草皮的作用是:
2、根据所学知识给“防护林”下个定义(2分)
3、第二段中④⑤⑥⑦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句话的意思,并指出其作用。

(4分)
4、为什么说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用得准确?(1分)
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5、指出语段的中心句(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