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之《吕太后本纪》赏析
司马迁《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原文|译文|赏析《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是史记本纪的第九篇,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原文作者:司马迁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肥为齐王;馀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恆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
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
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
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王且亦病,不能奉诏。
”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
赵相徵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
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如果能重来——从《吕太后本纪》读吕后
原创文学如果能重来——从《吕太后本纪》读吕后袁荷露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血腥残忍的一幕慢慢褪色,永远凝固在史书中,此后提起吕雉,第一个浮现于人们脑海中的很可能就是这段描写所呈现的画面。
于是“毒妇”“悍妒”往往成了吕后的标签。
然而《吕太后本纪》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传记勾勒出了一个更饱满鲜活的吕雉形象,我这才发现原来她也有着普通女性的共同点。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时间倒退回秦朝末年,尚为一介布衣的刘邦在沛县县长的宴会结束后被县长好友吕公单独留了下来,吕公表示刘季乃平生未见的富贵之相,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于他。
刘邦自是欣然答应。
于是,吕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初嫁为人妇的吕雉生下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后仍要带着两个孩子下地干活,可谓是“伶俜萦苦辛”,不过从富贵人家的女儿婚后能带着孩子务农也显见她有能力,能吃苦。
一日,在施舍了一位过路老汉饭食后,老汉告诉吕雉她和孩子都是贵人之相。
这本没什么,或许只是受人施舍后说几句好话罢了。
但吕雉竟然转身原原本本将此事说与了丈夫,想来她当时也是满怀希望,坚信丈夫终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吧,企望他日后“虽有姬姜,无弃蕉萃”。
这时的吕雉,对丈夫哪怕没有深厚的爱,也至少有着浓浓的依赖之情。
之后刘邦在大泽放走兵役并且遁去,吕雉替他下狱;刘邦与项羽分庭抗礼,战乱中吕雉被俘,在项羽营中做了两年多的人质,等到她终于与太公一道被接回时,刘邦身边已有了貌美且长袖善舞的戚夫人……吕雉20不到便嫁给大她15岁的刘邦,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在刘邦为自己的“大事业”东奔西走之时苦心经营维系着这个家。
在近十年的婚姻中,她几乎倾注了所有的心力,也付出了她所有的青春年华,但两人真正在一起的时间,算来也不过三年左右,到头来只落得个“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 丞相乃如辟??计。
懦弱,高祖认为不类我”,经常想废掉太子,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因为如意类我”。
戚姬受到高祖的宠幸,常跟着皇上去关东。
吕后年纪太大,经常留在关中。
如意被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几乎取代太子。
靠着大臣的力争,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在长乐宫驾崩后,太子继承皇位。
吕后最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宫,而且把赵王招来。
赵王受诏而来,还未到长安,孝惠帝很仁慈,知道太后发怒,便亲自到灞上迎接赵王,一起进宫,亲自陪着赵王一起饮食起居。
太后想杀赵王而没有机会。
孝惠帝元年十二月,皇帝一大早出去狩猎,赵王年幼,不能早起。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
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
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译文:吕后,是高祖地位低贱时的妻子,生儿子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
《史记·吕太后本纪》和《汉书·高后纪》的比较
从《史记·吕太后本纪》和《汉书·高后纪》看吕后的历史地位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2班张维201104040249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巨著,《史记》和《汉书》以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流传于后世。
“本纪”是两书共同的部分之一,主要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代大事,多以帝王的事迹居多,而吕后作为一介女子,司马迁和班固都把其列入本纪之中,足以见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从整体上来说,司马迁《史记》注重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在《吕太后本纪》的描写中,以吕后为中心,叙述了她在位时期的史实。
而班固著史则注重汉王朝的正统地位,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吕后的事迹。
相比《吕太后本纪》而言,《高后纪》稍显简略,文笔不如《吕太后本纪》优美,读起来有点枯燥乏味。
就本文而言,《高后纪》叙述的史实基本和《吕太后本纪》相同,没有新的史料加入。
班固在评价吕后的观点与司马迁也基本相同。
吕后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她的功绩是巨大的:第一,吕后执掌朝政十五年,临朝称制八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实际上的女皇,结合《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以及《汉书·外戚传》我们可以发现吕后本人性格具有两面性,但总体上功绩更大,司马迁和班固都赞誉她在位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可见吕后在位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第二,吕后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女子。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在高祖刘邦尚为一亭长之时,她与刘邦“攻苦食啖”,度过了十余年相濡以沫的生活,是一个贤惠妻子的形象。
在汉朝建立不久,有个别将领心怀异志,蠢蠢欲动。
吕后对刘邦除了关怀备至外,更能帮他出谋划策,巩固天下。
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
病甚,吕后迎良医。
”诛韩信,灭彭越,则皆吕后一手所为。
诚如司马迁所言:“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然而,人非完人,吕后也犯下了许多的错误,她所犯下的那些错误,导致她在长期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乖戾跋扈、冷酷刻毒的专制者。
史记·吕太后本纪全文
史记·吕太后本纪全文解惠全白晓红译注【说明】吕后名雉,字娥姁(xū,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
这篇本纪成功地塑造了吕后这样一个残忍刻毒、权欲薰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详细地记述了吕后篡权及其覆灭的过程:从吕后在刘邦死后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的罪恶行径,到周勃、陈平等元老大臣联合刘氏宗室诛灭诸吕的惊险斗争,到诛吕功臣们商议迎立刘恒即位的情况。
王诸吕和诛诸吕是关系汉室存亡兴替的大事,作者紧紧扣住这个关键问题布局谋篇,充分体现了太史公作为一个史学家的卓越识见。
作者多处运用简洁的漫画笔法辛辣地讽剌了吕后处心积虑培植吕氏势力的种种表现:惠帝死后,太后哭,泣不下;丞相陈平请拜吕台(y,怡)、吕产、吕禄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
同样是哭,稍事勾勒,就产生了绝妙的讽剌效果。
又如写吕后欲王吕氏而风大臣的欲盖弥彰、取美人子名之的弄巧成拙、废帝更立时的装腔作势,都描绘得活灵活现,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对弄权女主的无情鞭挞。
这篇本纪记事真实,刻画人物性格鲜明深刻:写吕后,象她残害戚姬、连杀三赵王等事件的本身就足以表现其残忍狠毒的性格了,而作者还往往用貌似悠闲的文字不动声色地加重表达自己对吕后的憎恶之情,从而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如惠帝得知人彘就是戚夫人后,有此非人所为的痛苦哀叹,借用吕后亲生儿子之口,骂得何等有力!又如吕后鸩杀赵王如意之前,以周昌抗旨和惠帝苦心相护来反衬吕后必置赵王于死地而后快的刻毒。
再如赵王刘友被幽死前所唱的那首悲歌,更是对吕后人性灭绝的揭露与声讨。
写诸元老大臣和刘氏宗室,也是多处着意刻画,如右丞相王陵敢于当面斥责吕后今王吕氏,非约也,又当面质问周勃、陈平: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一尊刚正不阿的汉室忠臣塑像活现眼前。
又如在诛灭诸吕过程中,周勃、陈平的多谋机警,朱虚侯的勇武,齐哀王的果断,灌婴的沉稳等等,也都描绘得恰如其分。
正是由于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的通力合作,加之人心所向,才使得他们虽屡处险境,却又总是绝处逢生,最终诛尽诸吕而大快人心。
吕后本纪读后感
吕后本纪读后感《吕后本纪》是史书《史记》中的一篇,是汉代历史的重要记载之一。
通过阅读《吕后本纪》,我对于汉代的吕后及其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吕后本纪》记载了汉代吕后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也详细描述了她的性格特点和政治手段。
吕后出身低微,却能够成为刘邦的皇后,国家宰相和太后,可见她的智慧和政治才能是非常出色的。
她能够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同时也为汉朝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吕后在位期间,通过巧妙地运用权谋和政治手段,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保护了刘家的统治地位,并且带领汉朝走向繁荣和发展。
然而,《吕后本纪》也展示了吕后权谋手段的黑暗和残忍。
她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惜斩尽杀绝,甚至杀害婴儿,蓄意陷害无辜。
她的残暴行径不仅让人感到震惊,也让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智慧和残暴,可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也可以带来社会的灾难和苦难。
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否,往往不在于他们拥有多少功绩,而在于他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吕后本纪》让我思考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的镜子,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既有人性的光辉一面,也有人性的黑暗一面。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进步和发展,也有动荡和灾难。
通过阅读《吕后本纪》,我对于历史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多维性和复杂性。
此外,《吕后本纪》还让我思考到人性的复杂性。
吕后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既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不足和缺点。
她在政治和智慧方面具有卓越的能力,但在人性和道德方面却有较大的不足。
这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没有完美的人。
同时,吕后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的行为和决策也受到了历史和社会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否。
浅谈《史记》中吕后的形象
浅谈《史记》中吕后的形象塑造内容摘要:吕后是《史记》中塑造的一个复杂的人物。
她佐高祖定天下,在汉初巩固政权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其称制的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人民生活比较安定,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她有作为妻子、母亲的善良与慈爱一面,而在权力斗争中又显示出她嫉妒、嗜杀、凶狠毒辣的个性。
关键词:《史记》吕后形象吕后,名雉,字姁娥,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秦时单父县人。
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遂以吕雉许配给刘邦,婚后数年下田劳作、持家,生下一儿一女。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
前203年,项羽因形势失利,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获释。
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
刘邦嫌刘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
由于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成。
吕后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刘邦死后,她残害戚夫人母子和其他刘氏诸王。
惠帝为人仁柔,不满吕后所为,弃理朝政,吕后便执掌大权。
惠帝病死后,吕后“临朝称制”,在其称制期间大封诸吕为王,拔擢亲信,专擅用事。
但她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外通过和亲保持和匈奴的和平局面,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享年62岁。
她死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联合刘邦的旧臣,灭吕氏家族,恢复了刘氏政权。
《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为女性人物单独设立的“专传”。
《史记》通过《吕太后本纪》等篇目比较客观、全面地展现了吕后的性格特征及精神世界。
一、政治上,精明强干,处事果断,目光长远。
1、佐高祖定天下,巩固刘氏政权吕后和刘邦一样,目睹了秦末的社会动乱,了解一些民间疾苦,并跟刘邦休戚与共,备尝艰辛。
吕氏家族为汉朝的建立驰骋疆场,建立了不少的功勋。
吕太后本纪原文及翻译
吕太后本纪原文及翻译原文: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肥为齐王;馀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恆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
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
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
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王且亦病,不能奉诏。
”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
赵相徵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
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
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
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
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
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浅论司马迁笔下的吕后形象
浅论司马迁笔下的吕后形象【内容摘要】《史记》中记载的女性多达172位女性,其中与政治有关的有112人,《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替女性单独立设立的“专传”,本文将浅论司马迁笔下的吕后形象。
【关键词】史记吕后女性形象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由此可见司马迁有多注重“人”对历史的独特价值。
《史记》在客观地记录了人物的基础上,又不失缺乏描写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在司马迁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活跃于纸上,浮现于眼前。
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钳制着人们的思想,因此在史书上甚少有关于女性人物的描写,即使有,大多数均为批判的对象。
但是司马迁却始终秉着客观态度来刻画女性。
“《史记》共记述了172位女性,其中与政治有关的有112人,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
”[1]“《史记》为妇女开创了先例,影响最大的是吕太后。
“《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替女性单独设立的‘专传’,《史记》也因该本纪成为一部以女性人物入本纪的纪传体史书。
”[2]司马迁从多方面刻画了吕后的形象,本文将从吕后在政治上的作为,在与刘邦的爱情上的纠结,和在对刘盈所付出的母爱上这三个方面来浅析吕后的形象。
一、政治上,精明强干,处事果断,目光长远。
吕后性格刚毅,有谋略。
汉初,刘邦杀韩信,诛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汉统一的局面,吕后功不可没。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
”吕后于无形中对众大臣具有一种威慑力,被众大臣视为“刚毅”铁腕式的人物。
正由于吕后的强势力,众大臣在职期间均不敢胡作非为,保证了官民关系的和谐。
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被尊为皇太后,惠帝弱,实则由吕后掌政。
吕后当政时,“使创自刘邦的修养生息的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
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的遗嘱,相继重用刘邦亲点的萧何、曹参等开国功臣。
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不苦民。
史记 吕太后本纪 赏析
司马迁之《史记》,其中帝王将相,豪杰英雄,诸子百家,文人儒生,游侠谋士,蔚为大观。
然而写女性只集中在《吕太后本纪》和《外戚世家》两篇。
太史公对女性着墨虽少,然而对女性的肯定、悲悯之情仍见诸笔端。
本纪共12篇,吕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名列第九,且紧随五帝、秦始皇、项羽、刘邦之后,着实令人惊讶。
吕后,即吕雉(前241~前180),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刘邦去世后,实际统治西汉政权15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治家。
帮助刘邦剪除异姓王,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常年的征战消减了她的女性意识,女性的柔弱、善良、恭顺,几乎难以在她的身上看到。
而她杀伐决断,丝毫不逊于男人。
于是,吕后成了人所共知的毒妇,她善妒,杀害刘邦宠姬戚夫人之子如意,只因皇帝宠爱他多过自己的孩子。
他砍断戚夫人手脚,挖去双目,割下双耳,让自己的儿子孝惠帝去看,懦弱仁厚的孝惠帝吓得大哭,遂不理朝政,一病不起。
她狠毒,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诛杀功臣韩信、彭越。
她霸道,大封吕氏为侯,外戚专权,把持朝政。
牝鸡司晨,与传统礼教格格不入。
司马迁是怎么评价这个女人的呢?他既揭露了她的妒忌、狠毒、无情、霸道,也肯定了她的刚毅、决断。
他这样评价她的政绩:“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的确,吕后本是平凡女子,跟随丈夫刘邦征战天下,见惯了伏尸千里,血流漂橹,曾经被项羽挟为人质,处于孤立无援之地。
亲眼看见公公差点被项羽煮了,而她自己的丈夫毫不动容,缓缓开口道:“煮就煮了,别忘记分我一杯羹!”她何以不狠毒。
她见惯了成王败寇,生死存亡,刀光剑影中,她的心逐渐被磨得坚硬无比。
刘邦本来就喜欢如意,如意撼动了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不除如意,则太子之位危矣,所以她必须先下手为强。
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恃功而骄,功高震主,危及汉家江山,她亦果断诛之。
她虽分封诸吕,却一直坚持以刘氏继立皇位,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守住刘邦的江山。
吕后专制的八年,是残忍的,但也是有政绩的,天下太平,黎民百姓过上平安日子,不能不令人佩服这是一个有能力的女人。
《史记·吕太后本纪》
-395-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第九【索隱補史記】吕太后本紀:呂太后本以⼥主臨朝,⾃孝惠崩後,⽴少帝⽽始稱制,正附惠紀⽽論之,不者或別爲呂后本紀,豈得全沒孝惠⽽稱呂后本紀?今依班⽒分爲⼆紀焉。
【考證】史公⾃序云:「惠之早霣,諸呂不台;崇彊祿、產,諸侯謀之;殺隱幽友,⼤⾂洞疑,遂及宗禍。
作呂太后本紀第九。
」愚按:史公舍惠帝⽽紀呂后,猶舍楚懷⽽紀項⽻,蓋以政令所出也。
【札記】(⾦陵局本依索隱單⾏本,各本題作「呂后本紀」。
太史公⾃序云「作呂太后本紀第九」,漢書司⾺遷傳則作「呂后本紀第九」。
)呂太后者,(1)⾼祖微時妃也,(2)⽣孝惠帝、(3)⼥魯元太后。
及⾼祖爲漢王,得定陶戚姬,(4)愛幸,⽣趙隱王如意。
孝惠爲⼈仁弱,⾼祖以爲不類我,常欲廢太⼦,⽴戚姬⼦如意,如意類我。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夜啼泣,欲⽴其⼦代太⼦。
呂后年⾧,常留守,希⾒上,益疏。
如意⽴爲趙王後,幾代(5)太⼦者數矣,賴⼤⾂(6)爭之,及留侯策,(7)太⼦得⽏廢。
(1)【集解】徐廣⽈:「呂后⽗呂公,漢元年爲臨泗侯,四年卒,⾼后元年追諡⽈呂宣王。
」(2)【集解】漢書⾳義⽈:「諱雉。
」 【索隱】諱雉,字娥姁也。
【新證】荀悅⽈:「諱雉之字⽈野鷄。
」直按:漢代經傳不諱雉字,奏疏中偶有避者,如《漢書·杜鄴傳》之「野鷄著怪」是也。
⾦⽯刻辭者亦偶有避者,余曩在西安得漢雉範,側題「野雞」⼆字,亦是⼀例(原物現藏西北⼤學歷史系⽂物陳列室)。
(3)【集解】漢書⾳義⽈:「諱盈。
」【新證】荀悅⽈:「諱盈之字⽈滿。
」直按:漢代諱盈字,在⾦⽯刻辭中並不嚴格。
《隸釋》卷⼀《成陽靈臺碑》云:「歷紀盈千。
」卷⼗七《州輔碑》云:「在寵弗盁。
」《隸續》卷⼆《司農劉夫⼈碑》云:「孫息盁房。
」州、劉兩碑,盈字中有缺筆,類於避諱。
《漢印⽂字徵》第五、九⾴,有「莊盈願」、「莊盈之」兩印,在西漢且有以盈爲名者。
(4)【集解】如淳⽈:「姬⾳怡,衆妾之總稱也。
漢官儀⽈『姬妾數百』。
《史记》中吕太后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试分析《史记》中吕后悲剧命运形成原因《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为女性人物单独设立的‚专传‛,《史记》也因该本纪成为一部以女性人物入‚本纪‛的纪传体史书。
后世一些封建史家认为本纪当‚书君上以显国传‛。
《史记》不立惠帝刘盈本纪,而立吕太后本纪这为他们所不容,但这却恰恰显示出司马迁求实、记实的治史精神和准则。
吕太后惠帝刘盈时期,吕太后称制,虽无帝王名分,但实际上行使了帝王治理国家的职权,惠帝刘盈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在司马迁看来,人无论男女都会对社会作出贡献,对历史产生影响,他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以性别分主次,而是以历史人物的行为、作用等实际情况为依据,如实记载历史,所以才会有吕太后入本纪并以惠帝刘盈附入吕太后本纪的安排。
不仅如此,在《吕太后本纪》中,司马迁还本着求实、记实的准则,记载并评价了吕太后其人其事,一方面,该纪如实记载吕太后为扶植吕氏势力而残害刘氏诸子以及她对戚姬断其手足‚去眼,煇耳,饮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的灭绝人性的行为,由此揭示出她残忍贪梦的个性;另一方面,在该纪‚太史公曰‛中又肯定吕太后在治国理民方面取得的成功,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无为,故惠帝刘盈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观其所述所评,既没有因吕太后剪灭刘氏诸子而肆意贬低她的政治才干而忽视她在汉初为安定社会、恢复经济所作的贡献,也没有因她成功地治国理民而对她个性的残忍刻薄而避讳。
司马迁对女性人物记载和评价客观而公正。
当我阅读完《吕太后本纪》后,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这是一个恐怖的女人,这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这又是一个悲剧式的女人!我想,不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这样的女人都是不幸的,不管在事业上有多大的成就,其人心险恶的一面始终让人感到心寒。
这是一个悲剧式的女人!一、情欲缺失吕雉听命于父亲之言,做了刘邦的发妻。
当初刘邦选择吕雉,主要是出于吕父对他的赏识。
《史记·吕太后本纪》注释、译文
《史记·吕太后本纪》注释、译文【学生自学、教师讲评版】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古代大夫死叫卒;古代士死为不禄;古代未成年人死为殇;古代泛指死亡为殒或殂;古代称吊死或绞杀为缢;古代称被射死为殪;古代平民之死亡叫死)长乐宫,太子袭(承袭,继承)号为帝。
是时高祖长男肥(长子刘肥),孝惠兄也,异母,肥为齐王;余皆孝惠弟,戚姬(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本山东定陶人,是西汉初年擅长歌舞的名姬。
戚夫人多才多艺,会鼓琴、歌唱,精于舞蹈。
既会跳当时流行、刘邦又极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
刘邦常与戚夫人在宫中歌舞作乐。
戚夫人曾红极一时,极得汉高祖宠爱。
但汉高祖死后,势单力薄的戚夫人母子,惨遭汉高祖之妻吕后的毒手,先毒死其子赵王刘如意,后斩断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睛,熏聋她的耳,又迫她喝下哑药,丢入厕中,叫作“人彘”)子如意为赵王。
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bì。
刘濞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
公元前196年,满二十岁的刘濞受封为沛侯,英布反时,刘濞以骑将,随从刘邦破英布军。
刘濞从军有功,汉高祖又顾及吴郡接壤东越等国,乃需选壮王镇之,封刘濞为吴王,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并招纳工商和“任侠奸人”,以扩张割据势力,图谋篡夺帝位。
当时,由于天子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使刘姓宗室诸侯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骄纵起来,处处与朝廷对抗。
汉文帝已感到同姓藩国的威胁,听从大夫贾谊的建议,就开始削弱诸侯势力的行动。
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
刘濞谋划了“清君侧”的策略,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便在公元前154年,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为吴王。
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永巷是宫内一条狭长的小巷,起初是宫内供宫女、嫔妃所在的地方。
后来,随着宫廷战争的深入,永巷就成了单独关押宫中女性犯罪者的监狱)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史记 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
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
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译文:吕后,是高祖地位低贱时的妻子,生儿子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
论《史记》中的西汉参政女性——以《吕太后本纪》为例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品析论《史记》中的西汉参政女性———以《吕太后本纪》为例刘婉眉(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摘要:《吕太后本纪》作为《史记》唯一一篇为一位女性单独列传的作品,有着特殊的意义。
吕后这一位西汉初年参与政坛的传奇女性也同样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从《吕太后本纪》出发,浅析吕后参政的影响和形象,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女性悲剧色彩。
关键词:《吕太后本纪》;吕太后;女性悲剧;《史记》中图分类号:I2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05-02一、前言《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将女性单独列传的作品,因而在整部《史记》中都存在着特殊的意义。
吕后能以没有实际称帝的女性身份而被列入本纪行列中,不止是因为司马迁的“爱奇”,同时也是因为吕后这一形象有着特殊的代表意义。
吕后这一形象是西汉初年参政女性的代表,同时也可以作为对当时政治局面的另一重补充,展示了西汉初年政坛的状态,也体现了女性命运和悲剧和吕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二、《吕太后本纪》中的吕后形象(一)人物形象的多重性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个具有复杂性的吕太后形象,也就是说,她的形象是多重的。
《吕太后本纪》的开端在简单交代了一下吕后的生平后,就从高祖驾崩后吕太后在政坛上大显身手开始写起,写她作为太后时在朝堂上搅动风云的铁血手腕。
但在她死后,司马迁也并未停止这篇本纪的写作,而是继续讲述了她去世后吕氏家族的命运结局,在讲述吕后个人命运的同时,也由她自身延伸到了整个吕氏家族的兴衰。
在对吕后本人进行叙述时,司马迁很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元性。
在《吕太后本纪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既心狠手辣深谋远虑,同时又不失温情的吕后,通过一桩桩事件的记载,使得这一形象极其丰满而真实可信。
吕后的心狠手辣与深谋远虑体现在她清除异己的果断和扶植自家势力的过程中。
在刘邦死后,吕后唯一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刘盈软弱无能,于是吕后开始掌权。
史记 吕太后本纪 赏析
司马迁之《史记》,其中帝王将相,豪杰英雄,诸子百家,文人儒生,游侠谋士,蔚为大观。
然而写女性只集中在《吕太后本纪》和《外戚世家》两篇。
太史公对女性着墨虽少,然而对女性的肯定、悲悯之情仍见诸笔端。
本纪共12篇,吕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名列第九,且紧随五帝、秦始皇、项羽、刘邦之后,着实令人惊讶。
吕后,即吕雉(前241~前180),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刘邦去世后,实际统治西汉政权15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治家。
帮助刘邦剪除异姓王,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常年的征战消减了她的女性意识,女性的柔弱、善良、恭顺,几乎难以在她的身上看到。
而她杀伐决断,丝毫不逊于男人。
于是,吕后成了人所共知的毒妇,她善妒,杀害刘邦宠姬戚夫人之子如意,只因皇帝宠爱他多过自己的孩子。
他砍断戚夫人手脚,挖去双目,割下双耳,让自己的儿子孝惠帝去看,懦弱仁厚的孝惠帝吓得大哭,遂不理朝政,一病不起。
她狠毒,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诛杀功臣韩信、彭越。
她霸道,大封吕氏为侯,外戚专权,把持朝政。
牝鸡司晨,与传统礼教格格不入。
司马迁是怎么评价这个女人的呢?他既揭露了她的妒忌、狠毒、无情、霸道,也肯定了她的刚毅、决断。
他这样评价她的政绩:“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的确,吕后本是平凡女子,跟随丈夫刘邦征战天下,见惯了伏尸千里,血流漂橹,曾经被项羽挟为人质,处于孤立无援之地。
亲眼看见公公差点被项羽煮了,而她自己的丈夫毫不动容,缓缓开口道:“煮就煮了,别忘记分我一杯羹!”她何以不狠毒。
她见惯了成王败寇,生死存亡,刀光剑影中,她的心逐渐被磨得坚硬无比。
刘邦本来就喜欢如意,如意撼动了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不除如意,则太子之位危矣,所以她必须先下手为强。
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恃功而骄,功高震主,危及汉家江山,她亦果断诛之。
她虽分封诸吕,却一直坚持以刘氏继立皇位,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守住刘邦的江山。
吕后专制的八年,是残忍的,但也是有政绩的,天下太平,黎民百姓过上平安日子,不能不令人佩服这是一个有能力的女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之《吕太后本纪》赏析
吕后名雉,字娥姁(xū,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
这篇本纪成功地塑造了吕后这样一个残忍刻毒、权欲薰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详细地记述了吕后篡权及其覆灭的过程:从吕后在刘邦死后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的罪恶行径,到周勃、陈平等元老大臣联合刘氏宗室诛灭诸吕的惊险斗争,到诛吕功臣们商议迎立刘恒即位的情况。
王诸吕和诛诸吕是关系汉室存亡兴替的大事,作者紧紧扣住这个关键问题布局谋篇,充分体现了太史公作为一个史学家的卓越识见。
作者多处运用简洁的漫画笔法辛辣地讽剌了吕后处心积虑培植吕氏势力的种种表现:惠帝死后,“太后哭,泣不下”;丞相陈平请拜吕台(yí,怡)、吕产、吕禄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
同样是哭,稍事勾勒,就产生了绝妙的讽剌效果。
又如写吕后欲王吕氏而“风大臣”的欲盖弥彰、“取美人子名之”的弄巧成拙、废帝更立时的装腔作势,都描绘得活灵活现,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对弄权女主的无情鞭挞。
值得注意的是,吕后阴鸷狠毒的性格特征和对权力的贪欲几乎又是中国古代统治集团内的许多女性共同的特征,诸如晋代的贾后、北魏的冯皇后、隋代的独孤皇后、唐代的长孙皇后和武则天、宋代的杜太后、辽代的萧太后、元代的察必皇后、明代的慈圣皇太后、清代的孝庄皇后和慈禧太后等,无不是这样。
中国民间还有一句老话,说道:“最毒妇人心”;汉字中表示刻薄、贪婪一类性格特征的贬意词也常取“女”字作偏旁,如“嫉”、“婪”、“妒”等等。
中国古代是男人当政的社会,绝不允许女性过问国家事务。
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奠定了封建社会蔑视女性的理论基础,孟子的“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确立了封建女性服务男性的伦理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男子处于在社会生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妇女地位低下,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独立的人格,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无疑的,轻视女性的社会现实使吕后的意识里不可避免地潜藏着一种自卑心理和无力感,尽管她事实上精明强干,《史记·吕太后本纪》写“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她尽力帮助刘邦诛杀开国功臣表面上固然出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这种行动本身也潜在地起着弥补自卑感的作用。
随着吕后年老色衰,生性好色的汉王刘邦已经对她失去兴趣,转而宠爱定陶的戚姬,甚至想改立戚姬之子如意为自己的王位继承人。
《吕太后本纪》在一开篇就记录了这段小插曲,司马迁大抵认为此事是吕后性格发生扭曲的起因和转折点。
应该说,这个事件的确给吕后的心理以极大刺激。
赵王如意险些成为太子,让她感到现存的地位受到威胁。
眼看着自己“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加之自己的儿子黯弱无能,这一切都大大加剧了她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心理的落差和难以抑制的嫉妒导致了吕后性格的进一步扭曲,心理由“刚毅”的一面不断趋于变态。
果然,一等到高祖刘邦驾崩,她便开始对戚妃母子疯狂报复。
特别是对于戚妃的处置,其手段之凶残狠毒令人毛骨悚然,《史记·吕太后本纪》写到:“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面对如此悲惨的一幕,连她的亲身子孝惠帝也不禁指责:“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
其实,《史记》中的吕后作为一个有心理缺陷的人,其刚毅专横、狠毒阴鸷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该视为一种病态的表象的。
正因为如此,在独断专横的行为背后,她的内心恰恰非常荏弱。
“暴虐者之所以成为暴虐者,是因为他觉得无能,他想弥补这个缺陷,用的方法却是控制他人,使自己由一只无能的虫子变成一个神。
但他即使有权力,仍会痛觉到自己人性的无能。
他可以杀人、折磨人,但他却仍旧是一个没有人爱的,孤立的,担惊受怕的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霍妮也曾指出:“对权力的正常追求源于力量,而对权力的病态追求则来
源于虚弱”。
《吕太后本纪》记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这个细节司马迁写得十分传神。
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来是人生极大的悲哀,何况死的是她唯一的儿子!然而,为何“哭”而无泪呢?还是年幼聪慧的张辟强看出了吕后的心事,向丞相建议:“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
”可见,吕后内心的胆怯疑惧之深之强,一时间竟压倒了晚年丧子的巨大哀痛。
直到丞相听从张辟强的建议,吕后目的达到,“其哭乃哀。
”
直到今天,人们也还是约定俗成似地把吕后视为乖戾跋扈、冷酷刻毒的专制者,予以批评谴责,却忽略了她更是一个人,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人性的善恶二重性的人。
《史记》的伟大就在于它的忠实,对历史的忠实,对人性的忠实。
为保证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司马迁写人常用“互见法”。
同样地,对于吕后,《史记·高祖本纪》记着这样一件事:“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
”不难发现,贫寒时的吕后本来是一个乐善好施、富有同情心的人。
也许是司马迁痛苦的个人境遇影响了作者的关注点,大凡《史记》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如果说,《史记》中多数人物的痛苦源于主人公与周遭环境间的矛盾与对立,属于命运悲剧的范畴,(如冯唐、李广,屈原、贾谊的悲剧。
)吕后的悲剧则主要表现为内在世界难以调和的分裂与冲突,从而具有心理悲剧的性质。
她的悲剧归根到底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封建意识在她的心里驻下根深蒂固的自卑情结,严酷的现实环境、统治阶层争权夺势的斗争又不断压迫和吞噬着她的人性,功利心与道德心的二律背反与严重对立使她在成功之后,一面担心旧势力复辟,一面又背上道德的十字架,处于无法解脱的精神痛苦的煎熬中。
超越自卑,实现自我的努力,最终只带给她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