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三分说

合集下载

教招考试: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教招考试: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教招考试: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分成不同层次的,各个层次起着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功能。

弗洛伊德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本能》一书中,他把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格的这三个部分是经常发生冲突的。

1.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部分。

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它按照快乐的原则,急于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而不受物理的和社会的约束。

例如婴儿看到东西就伸手去抓,无论这东西是否属于他或是否有害。

2.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意识结构的部分。

它是在生命的头两年里,经过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外部世界的知觉系统。

它代表理智和常识。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的原则行事,充当裁判的角色,对本我实行监督,既使本我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又不违背超我的道德的原则。

因此,自我既是仲裁者、监督者,又是调解人、和事佬。

例如,有一个朋友向你借钱去炒股票。

你借还是不借?借吧,怕朋友还不了钱(本我);不借吧,又怕说你对朋友不讲义气(超我)。

于是你对朋友说:“我怕你炒股票亏本,背上债务,所以,决定不借钱给你”(自我)。

这样,你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不至于背上“不讲义气”之名。

这就是自我在人格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3.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的最高部分,代表社会的道德、价值的要求,是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化。

超我是在大约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

超我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使人的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按道德的或至善的原则行事。

例如你无意中抬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笔数量可观的现钞,还有一份医院给病人家属的病危通知书。

你家里小孩上学正需要用钱,假如把这笔钱占为已有,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还可以不为人所知。

你藏好钱包,急忙离开现场。

但没有走多远,你又想,这是别人的救命钱,现在失主正万分着急呢。

弗洛伊德三大法则

弗洛伊德三大法则

弗洛伊德三大法则一个现象级营销事件的出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都遵循着一些相同的法则,都摸透了大众心理和情绪的流动。

其中的奥秘,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或许能为你解析一二。

受众三重“人格面具”逐个击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了三个小人,本我小人、自我小人和超我小人,不同性质的外界刺激会引起它们不同程度的反应。

这三个小人的存在,意味着在策划每一次营销活动之前,你都必须弄清楚你要驯服目标人群身体里的哪个小人,并且知晓它们的特点和软肋。

1、诱惑用户的“本我”简单直接的感官享受最能刺激本我,比如性、高热量的食品、烟酒、电子游戏、说走就走的旅行、说满就满的淘宝购物车,乃至碎片化阅读,都遵循本我的需求。

本我的原则是追求快乐,要求立即的满足。

“本我没有组织,也没有产生共同的意志,思维的逻辑法在本我那里是不适用的。

”也就是说,当你要推广一款主要服务于本我的产品,那么请不要讲道理讲逻辑,放弃分析与说服,而是直接去展示,去诱惑,去巧舌如簧地描述体验。

1.形象化展示你可以用精妙的比喻向本我小人描绘食物的口感,就像雅乐思(Arnotts)巧克力饼干做的一样:光滑、细腻、火辣中有一点甜,配上“欲望不是小啜而是大咬”的文案,你的本我小人是不是已经听到了嚼碎巧克力饼干的咔嚓声?你无需告诉消费者巧克力饼干的食材采用了不可溶性纤维素并且不含有饱和脂肪,这些冷冰冰的名次是自我小人需要考虑分析的问题,而你只需要说服本我小人就能奏效。

2.体验式营销你也可以像梦龙雪糕一样,来一场免费的体验营销,让受众亲自参与,感受黑巧克力金属般耀眼的质感和眼花缭乱的配料,让视觉和味觉的双重刺激让本我小人欲罢不能。

3 制造对立冲突你更可以反其道而行,用一些本我小人厌恶的因素,让它得到理直气壮的放纵理由。

比如下面这则让无数人蠢蠢欲动的旅行社文案,正是利用了这个法则: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弗洛伊德对三我的划分

弗洛伊德对三我的划分

弗洛伊德对三我的划分
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的⼀切本能的驱动⼒,就像⼀⼝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锅。

它按照快乐原则⾏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味追求满⾜。

本我中的⼀切,永远都是⽆意识的。

⾃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

⾃我的⼼理能量⼤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

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我之中,但在⾃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意识状态的东西。

对于本我和⾃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有这样⼀个⽐喻:本我是马,⾃我是马车夫。

马是驱动⼒,马车夫给马指⽅向。

⾃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屈服。

对此弗洛伊德有⼀句名⾔:“本我过去在哪⾥,⾃我即应在哪⾥。

”⾃我⼜像⼀个受⽓包,处在“三个暴君”的夹缝⾥: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

超我(superego)代表良⼼、社会准则和⾃我理想,是⼈格的⾼层领导,它按照⾄善原则⾏事,指导⾃我,限制本我,就像⼀位严厉正经的⼤家长。

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才会健康发展;⽽三者吵架的时候,⼈有时会怀疑“这⼀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有不同的声⾳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痛苦不堪?或者为⾃⼰某个突出其来的丑恶念头⽽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

愿所有的朋友⽤⼼体会。

控别⼼,⽤于⾏。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中,人格被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超我则代表内化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自我则是平衡和调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可以看到这三个部分在主人公以及她的画像之间的关系中得以体现。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这位女士本身的人格结构。

在故事中,这位女士被描绘成美丽而神秘的女性,她对自己的外貌和魅力非常自信,但同时又深深地受到社会道德和规范的约束。

这种自信与自我矛盾的情感可以被理解为她内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她的本我渴望追求自己的欲望和梦想,但她的超我却告诉她应该遵循社会规范和伦理准则。

这种冲突使得她在选择和行为上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而与之对应的是,这位女士所拥有的画像也代表了她的人格结构。

在她的画像中,她完全展现了她的本我,没有被超我的规范所束缚。

她的画像是她真实自我的反映,是她内心深处真正的欲望和冲动的具体表现。

然而,当她意识到自己的画像会随着她的行为和选择而改变时,她的超我开始发挥作用,试图控制和指导她的行为。

这种内在的矛盾和压力最终导致了她的毁灭。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主人公与她的画像之间的关系。

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主人公对自己的画像产生了一种病态的依赖和崇拜。

她把自己的真实自我投射到了画像中,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世界的种种矛盾和压力。

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无法摆脱自己的超我时,她开始试图摧毁这幅画像,试图消灭自己内心深处的冲突。

然而,这种毁灭只能导致更大的痛苦和自我毁灭。

综上所述,《一位女士的画像》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揭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作品展现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影响。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内心深处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冲突中寻找自己的平衡和和谐。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弗洛伊德的贡献,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便是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而精神分析学说的构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来完成的。

所谓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

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础。

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为天性、本能、自然思维规律等等。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认为这种"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

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饮食;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理解"本我"为"本能"。

所谓自我,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

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但是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开始真正的成为一名"人"。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便是周围环境在大脑中的不断映象,所以"自我"可以称为"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

例如,婴儿饿的时候会哭泣,要求吃奶,这是"本我";当我们饿了的时候就要去花钱买东西而不是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拿来就吃,这就是"自我"。

因为自我意识具有"避险性",我们意识到如果只吃东西不给钱会被揍,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自我意识"要求我们给钱。

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

如果将本我概括为"我想要",那么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该要"。

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环境,尤其是道德规范、社会取向等的影响下,作用于本我的结果。

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格心理学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分成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格特征。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成分一:本我。

本我也叫伊特,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

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

本我是贮藏心理能量的地方,仿佛是一个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混沌弥漫。

这些本能和欲望强烈地活动着,它没有逻辑、道德和价值观念,其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寻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

由于本我不能直接同外部世界接触,所以总是在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出路,而其唯一的出路是通过自我。

本我有的特性是无意识的,是无理性的,要求无条件的得到满足,只遵循快乐原则;是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原始能量或力必多)的贮藏库;它收容了一切被压抑的东西,并保存有遗传下来的种族的性质。

弗洛伊德认为,婴儿的人格结构完全属于本我。

2)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成分二:自我。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它要现实的多,不再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去盲目地追求满足,而是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力争既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

它在同外界现实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对外感受现实中的各种现象,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现实;对内调节本我中本能欲望的渲泄。

自我和本我的关系好比骑马人和他的马之间的关系。

马提供了运动的力量,而骑马人则具有决定方向和指导自己坐骑的大权。

但也有时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形:骑马人必须得按马自己所要去的方向来指导他的马。

自我企图用外部世界的影响对本我和它的趋向施加压力,努力用现实原则代替本我中占支配地位的快乐原则。

自我具有这样的特性: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是无意识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但主要是意识的;它合乎逻辑,受现实原则支配;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它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理论16: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一、理论提出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创立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并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代表作品《梦的解析》。

二、主要观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是人格结构的基础。

本我包括许多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或欲望(如,饥、渴、性、攻击等),其中以性和攻击冲动为主。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以寻求原始动机的满足为原则。

自我是人格中现实的一面,是在本我的冲动与现实条件的冲突中发展而来的。

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一方面它要满足本我的原始冲动;另一方面它还要符合良心、道德等超我的评价,以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满足个体需要。

自我的基本任务是协调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与现实之间关系,有时候会控制和压抑本我的需要。

超我是后天习得的社会道德态度,是个人价值观的源泉,包括良知和自我理想。

超我受“道德原则”的支配,是个体将特定文化下的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及价值标准等内化而成的人格部分,代表道德、良心和理性,管制不容于社会的原始冲动,让个体因错误的本我冲动产生自卑感和罪恶感。

超我和本我处在直接的冲突中,超我总是阻止或延迟本我得到满足。

自我则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调停者。

它既要千方百计使本我获得满足,又要受超我的监督,遵循自我的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以上三部分如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如不平衡就是一个变态人格。

2.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0〜1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

婴儿的快乐也多来自口腔活动。

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

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

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弗洛伊德三大法则

弗洛伊德三大法则

弗洛伊德三大法则一个现象级营销事件的出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都遵循着一些相同的法则,都摸透了大众心理和情绪的流动。

其中的奥秘,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或许能为你解析一二。

受众三重“人格面具”逐个击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了三个小人,本我小人、自我小人和超我小人,不同性质的外界刺激会引起它们不同程度的反应。

这三个小人的存在,意味着在策划每一次营销活动之前,你都必须弄清楚你要驯服目标人群身体里的哪个小人,并且知晓它们的特点和软肋。

1、诱惑用户的“本我”简单直接的感官享受最能刺激本我,比如性、高热量的食品、烟酒、电子游戏、说走就走的旅行、说满就满的淘宝购物车,乃至碎片化阅读,都遵循本我的需求。

本我的原则是追求快乐,要求立即的满足。

“本我没有组织,也没有产生共同的意志,思维的逻辑法在本我那里是不适用的。

”也就是说,当你要推广一款主要服务于本我的产品,那么请不要讲道理讲逻辑,放弃分析与说服,而是直接去展示,去诱惑,去巧舌如簧地描述体验。

1.形象化展示你可以用精妙的比喻向本我小人描绘食物的口感,就像雅乐思(Arnotts)巧克力饼干做的一样:光滑、细腻、火辣中有一点甜,配上“欲望不是小啜而是大咬”的文案,你的本我小人是不是已经听到了嚼碎巧克力饼干的咔嚓声?你无需告诉消费者巧克力饼干的食材采用了不可溶性纤维素并且不含有饱和脂肪,这些冷冰冰的名次是自我小人需要考虑分析的问题,而你只需要说服本我小人就能奏效。

2.体验式营销你也可以像梦龙雪糕一样,来一场免费的体验营销,让受众亲自参与,感受黑巧克力金属般耀眼的质感和眼花缭乱的配料,让视觉和味觉的双重刺激让本我小人欲罢不能。

3 制造对立冲突你更可以反其道而行,用一些本我小人厌恶的因素,让它得到理直气壮的放纵理由。

比如下面这则让无数人蠢蠢欲动的旅行社文案,正是利用了这个法则: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摘要】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弗洛伊德通过人格结构学说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构成。

超我部分代表道德规范和理性思维,自我部分则负责平衡现实与欲望的冲突,本我部分则包含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

通过对女士画像中人物的解读,可以看出超我部分在她理智和冷静的外表中体现,自我部分在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中显现,本我部分则在她深藏的欲望和冲动中体现。

整体分析中,弗洛伊德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对人格结构的揭示,深刻揭示了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冲突和欲望。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为我们解读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引言、人格结构学说概述、超我部分的解读、自我部分的解读、本我部分的解读、整体分析、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中,他将人的心灵结构分为三部分:超我、自我和本我。

这一理论是弗洛伊德心理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和其他领域的解读中。

通过对《一位女士的画像》这幅画作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从超我部分、自我部分和本我部分来解读这位女士的画像,探讨作品中的意义和特点。

通过分析超我部分,我们将关注作品中女士的道德和理想观念,以及她所展现的行为和态度。

自我部分的解读将讨论女士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以及她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和关系。

本我部分的解读将揭示女士内在的欲望和冲动,以及她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情感和欲望。

2. 正文2.1 人格结构学说概述人格结构学说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超我、自我和本我三个部分。

超我代表个体内化的道德观念和规范,是个体内化社会规范的内在镜像;自我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中心,负责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需求;本我则代表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追求即时满足和快乐。

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个体的心理结构。

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

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

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是指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
德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发展过程。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个体心理中存在着三个层次的意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和个性特征受到个体的潜意识驱动,而潜意识中积累了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压抑的经验。

他将人类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着个体的原始驱动和欲望,它是个体的冲动和欲望的来源。

超我代表了社会和道德规范对个体的约束和要求,它内化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自我则是个体在两者之间的媒介,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的困扰,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建立了一系列的心理防御机制,例如位移、投射、退行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构成和行为动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过于简化和主观,缺乏科学性和可验证性。

此外,他的理论也对于女性心理发展和性别差异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偏见和局限性。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

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

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三我”

弗洛伊德“三我”

Freud's Three Levels of Mind
•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作以下三 层次: 意识(consciousness)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潜(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意识 consciousness
The conscious mind includes everything that we are aware of. This is the aspect of our mental processing that we can think and talk about rationally.
• 从画眉山庄回来,凯瑟琳渐渐意识到她嫁给希斯克利夫是“辱没” 了自己,她的内心开始了复杂的斗争。一方面,她明白他不能与 希斯克利夫分离,因为希斯克利夫更是她自己,另一方面,她却 更向往林顿所代表的,被世俗所称赞的,高雅的举止,良好的品 德,以及高尚的生活。最终,她嫁给了林顿,背叛了本我,希斯 克利夫离她而去。作为画眉山庄的女主人,凯瑟琳实现了与超我 的结合,享受着田庄宁静的生活以及林顿温文尔雅的爱,但是由 于失去了本我,她并不快乐,时常沉默,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意识是随时可以直接被感知的心理部分,由人能随意 想到的、清楚觉察的主观经验所构成。如记忆、态度、 观念等。比如:我们能轻易回忆起很多人与事(记忆), 我们知道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人或者事(态度), 我们知道自己有哪些基本的做人原则(观念)。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只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 弱的一部分,它源于无意识。
超我是社会道德的代表
• 自我理想是自我为善的标准,规定了自我该 做什么,是自己行为的理想标准;良心是自 我为恶的标准,规定了自我不该做什么,是 使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 • 生活中,凡是那些完美主义者,喜欢苛求自 己和他人的人,总是被“应该”和“必须” 紧紧束缚着的人,为了追求完美而使自己精 疲力竭的人,循规蹈矩、律己律人都极严的 人,通常都有比一般人强大得多的超我。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结构早期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

毕竟什么是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含人的原始冲动、各类本能与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这些冲动与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与宗教法律,而被排斥或者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与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处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与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

但是,当“检查员”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本能或者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与情绪等,是随时能够观察到的心理现象。

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类印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与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

他认为只用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神过程中有无意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神生活。

弗洛伊德宣称:“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要紧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与动作。

”晚期,弗洛伊德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说,即人格是由伊底(本我)、自我与超我三部分构成。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与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

本我过程是无意识的,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我们对它几乎什么都不明白。

只是,只要当一个人有冲动的行为时,我们就能够看到本我在起作用。

本我是非道德的,是本能与欲望的表达者,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

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己的有关病症的经验并向医生和盘托出,心里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好。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

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

这样,导致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

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比如说我意识到现在是白天。

所谓意识阈,是指能否意识到的分界线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

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但是,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然在不自觉地积极地活动着,追求满足。

所以,无意识部分是人们过去经验的一个“大仓库”。

由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人们把他的无意识称为潜意识,有的书上也会将其翻译成下意识。

\r\n弗洛伊德有时用冰山里比喻无意识的重要性。

就像冰山的主要部分存在水面之下,人类个性的主要部分也位于意识水平之下;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真正重要的引起因素位于个性的这个部分之中,因此,要了解人类行为就必须揭示无意识。

在弗洛伊德看来,如前所述,前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我们可以用虚线来表示。

而无意识(潜意识)要回到意识里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之间壁垒分明,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守,不准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随意侵入。

因此,我们可以用实线来表示。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中,把这种防守作用叫做“检查作用”或“检查员”。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他的理论中,人格主要由三个结构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定义1.1 本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的最原始部分,它是人类的本能和欲望的来源。

本我主要受到生理需求的驱使,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1.2 自我:自我是人格的中心,它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主要受到现实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1.3 超我: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它内化了个体所接受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超我主要负责约束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二、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2.1 口腔期:这个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主要关注口腔区域的满足。

如果婴儿在这个阶段得不到足够的满足,可能会导致口腔区域的焦虑。

2.2 肛期:这个阶段发生在2-3岁之间,主要关注排泄功能的控制。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受到严格的管教,可能会导致强迫症等问题。

2.3 阴茎期:这个阶段发生在3-6岁之间,主要关注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受到压抑或批评,可能会导致性格问题。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3.1 本我:本我是人格的最原始部分,主要受到生理需求的驱使,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3.2 自我:自我是人格的中心,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3.3 超我: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内化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负责约束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四、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4.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4.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学校、同龄人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4.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人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个体的遗传基因会影响其个性和行为特征。

弗洛伊德人格三分说

弗洛伊德人格三分说
猪八戒;沙僧;唐僧; 猪八戒;沙僧;唐僧;孙悟空
孔子: 孔子: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 形而下的, 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 形而下的 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 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 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 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 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 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 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 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 的告子说的。(南怀瑾) 。(南怀瑾 的告子说的。(南怀瑾)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披着羊皮的狼。 披着羊皮的狼。
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 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无完人。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无完人。
自我
遵循现实原则, 遵循现实原则,把本我的盲目冲动依据现实加以 区分,或压抑之、或满足之、或转移之(酒话) 区分,或压抑之、或满足之、或转移之(酒话) 面对现实的我, 面对现实的我,人格中受到教化的那个部分 代表人的常识、 代表人的常识、理智 又要得到满足,又要不受痛苦,处境艰难, 又要得到满足,又要不受痛苦,处境艰难,仆人 自我和本我的关系: 自我和本我的关系:骑手和马
既然人类那么有理性,常受意识所支配, 既然人类那么有理性,常受意识所支配,为何还有 成千上万人患上精神病?如果理性的力量是巨大的, 成千上万人患上精神病?如果理性的力量是巨大的,为 何还会有人疯狂? 何还会有人疯狂? 弗洛伊德发现:意识并非是精神活动的全部, 弗洛伊德发现:意识并非是精神活动的全部,意识 经验的背后竟是非理性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经验的背后竟是非理性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即潜意识。 即潜意识。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摘要:弗洛伊德在其临近晚年时,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三者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的心理。

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一、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组成。

1.本我。

本我又称伊底,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2.自我。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3.超我。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

在一般情况下,“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

二、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自我是人格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角色,同时要受三个主人的支使,也受着三种不同危险的威胁。

这三个主人分别是外在世界、超我和本我,三种危险便分别来自外界、来自本我和来自超我的严厉性。

一旦自我难以平衡来自三方的危险,人本身就会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就会产生焦虑。

1.焦虑。

根据焦虑的可能来源,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有三种: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

真实性焦虑是对外界危险的知觉反应,往往和逃避反射相结合,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的一种表现,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十分自然而合理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 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朴素的文质;“文”是人类自己加上去的许 是朴素的文质; 多经验、见解,累积起来的这些人文文化。 多经验、见解,累积起来的这些人文文化。但主要的还是 人的本质。原始的人与文明的人,在本质上没有两样。 人的本质。原始的人与文明的人,在本质上没有两样。饿 了就要吃饭,冷了便要穿衣,不但人类本质如此, 了就要吃饭,冷了便要穿衣,不但人类本质如此,万物的 本质也是一样。饮食男女,人兽并无不同。 本质也是一样。饮食男女,人兽并无不同。但本质必须加 上文化的修养,才能离开野蛮的时代, 上文化的修养,才能离开野蛮的时代,走进文明社会的轨 道。
后来正是由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 后来正是由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解 救了忒拜。他也继承了王位, 救了忒拜。他也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生了两女: 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生了两女:分别是安提 戈涅(Antigone)及伊斯墨涅(Ismene); );两个儿 戈涅(Antigone)及伊斯墨涅(Ismene);两个儿 埃忒奥克洛斯(Eteoclus) 子:埃忒奥克洛斯(Eteoclus)及波吕涅克斯 Polyneices)。 (Polyneices)。 后来, 后来,受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 国王因此向神祇请示, 疫,国王因此向神祇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降下灾 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Tiresias)的揭示下, 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Tiresias)的揭示下, 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 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 他之前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 他之前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约卡斯塔 羞愧地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 羞愧地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 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弗洛伊德认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层面中存在一些早年时期所积 淀的经验事件。 淀的经验事件。这些经验事件之所以会被压抑进潜意识层 面,是因为他们会使人产生痛苦、不愉快和忧愁,甚至痛 是因为他们会使人产生痛苦、不愉快和忧愁, 苦到了不能有意识地记住它们的程度。但是, 苦到了不能有意识地记住它们的程度。但是,它们仍能作 为人们现在行为的推动力量。 为人们现在行为的推动力量。当某一现实情境与潜意识之 中的经验事件具有某种相关时, 中的经验事件具有某种相关时,该现实情境就可能引发隐 藏在潜意识中的痛苦事件,致使当事人在情绪上陷入恐惧、 藏在潜意识中的痛苦事件,致使当事人在情绪上陷入恐惧、 焦虑、痛苦、绝望的境地。因此, 焦虑、痛苦、绝望的境地。因此,弗洛伊德认为一切心理 疾病的根源都在于童年期发生的心灵创伤和冲突被压抑进 潜意识。 潜意识。要解除当事人的心理疾病的唯一途径就是要设法 使压抑在当事人潜意识之中的东西回到意识之中, 使压抑在当事人潜意识之中的东西回到意识之中,以便使 当事人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当事人一旦洞悉了问题的根源, 当事人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当事人一旦洞悉了问题的根源, 就可能正视这些冲突和焦虑,并理智地对待它们, 就可能正视这些冲突和焦虑,并理智地对待它们,这样心 理疾病才能挥之而去。 理疾病才能挥之而去。
猪八戒;沙僧;唐僧; 猪八戒;沙僧;唐僧;孙悟空
孔子: 孔子: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 形而下的, 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 形而下的 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 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 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 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 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 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 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 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 的告子说的。(南怀瑾) 。(南怀瑾 的告子说的。(南怀瑾)
被压抑的性欲发泄的途径 做梦 过失(遗失、口误、笔误) 过失(遗失、口误、笔误) 自由联想 移情 说笑话 精神病 升华:历史不过是少数伟人性压抑后的“升华” 升华:历史不过是少数伟人性压抑后的“升华”所创造
微笑的解释
迷醉与迷惑 节制与诱惑 温情与无情
案例
强迫症的空姐 伤熊的大学生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在某些心理咨询和心理类节目中, 在某些心理咨询和心理类节目中,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总是习惯地被归因为童年创伤, 总是习惯地被归因为童年创伤,随着童年的硬壳被层 层剥开,当事人开始卸下防御的盔甲,流泪、伤心、 层剥开,当事人开始卸下防御的盔甲,流泪、伤心、 发泄、控诉……似乎到此为止,根源找到,伤口愈合, ……似乎到此为止 发泄、控诉……似乎到此为止,根源找到,伤口愈合, 问题迎刃而解。 问题迎刃而解。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专家李子勋认为,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专家李子勋认为, 事实上,很多事件并没有线性的逻辑和关系, 所以, 事实上,很多事件并没有线性的逻辑和关系,“所以, 咨询师不能用简单的因果思维来看待事物, 咨询师不能用简单的因果思维来看待事物,认为任何 结果都‘应该’有它的原因。 结果都‘应该’有它的原因。世界上的事物之间并没 有那么强烈的因果关系, 有那么强烈的因果关系,人们之所以执著地去寻找因 是由惯常的思维模式决定的。 果,是由惯常的思维模式决定的。”
弗洛伊德:都是“性欲” 弗洛伊德:都是“性欲”惹的祸
弗洛伊德其人
Sigmund Freud(1856-1939)
两次世界大战 犹太人
关于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 dipus,有时拼为 俄狄浦斯(Oedipus 或 Œdipus,有时拼为 dipus, Oidipous)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 Oidipous)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 是国王拉伊奥斯(Laius) 是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 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 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对于异性生身亲长的性卷入的欲望, 对于异性生身亲长的性卷入的欲望,以及与之 相伴随的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 相伴随的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在所有人身上 都存在,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 都存在,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隐没 在无意识里,既没有道德观念,也缺乏理智思考, 在无意识里,既没有道德观念,也缺乏理智思考, 只想直接发泄,但与社会文明相悖, 只想直接发泄,但与社会文明相悖,只能压抑或移 置。
支配人的行为的是性本能 意识(理性) 意识(理性) 前意识 无意识(本能是无意识的表现) 无意识(本能是无意识的表现)
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 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 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 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 上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上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既然人类那么有理性,常受意识所支配, 既然人类那么有理性,常受意识所支配,为何还有 成千上万人患上精神病?如果理性的力量是巨大的, 成千上万人患上精神病?如果理性的力量是巨大的,为 何还会有人疯狂? 何还会有人疯狂? 弗洛伊德发现:意识并非是精神活动的全部, 弗洛伊德发现:意识并非是精神活动的全部,意识 经验的背后竟是非理性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经验的背后竟是非理性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即潜意识。 即潜意识。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 自信心是儿童和青少年时代经历 的产物。 的产物。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学说
人格三部分:本我、自我、 人格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
原则是快乐,目的是立即得到直接的快乐; 原则是快乐,目的是立即得到直接的快乐; 非理性,只一味地要求满足(延迟满足) 非理性,只一味地要求满足(延迟满足) 人的内在被压抑东西的储存库(封建礼教) 人的内在被压抑东西的储存库(封建礼教) 非道德,无是非、 非道德,无是非、善恶标准 一口混沌的、 一口混沌的、充满激情和冲动的沸腾的大锅 幼儿的精神人格完全属于本我 为什么犯错误上帝都能原谅? 为什么犯错误上帝都能原谅? 都是流氓
人一半是天使披着羊皮的狼。
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 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无完人。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无完人。
自我
遵循现实原则, 遵循现实原则,把本我的盲目冲动依据现实加以 区分,或压抑之、或满足之、或转移之(酒话) 区分,或压抑之、或满足之、或转移之(酒话) 面对现实的我, 面对现实的我,人格中受到教化的那个部分 代表人的常识、 代表人的常识、理智 又要得到满足,又要不受痛苦,处境艰难, 又要得到满足,又要不受痛苦,处境艰难,仆人 自我和本我的关系: 自我和本我的关系:骑手和马
超我
人的最高层次, 人的最高层次,遵循理想主义至善原则 是道德化、 是道德化、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自我 代表传统道德和宗教准则 监督和指导自我、 监督和指导自我、谴责和惩罚自我 人不能干坏事
本我、自我、 本我、自我、超我的能量守恒 关键是有一个坚强的自我, 关键是有一个坚强的自我,强调健全的 人应当是具有坚强理性的人, 人应当是具有坚强理性的人,能够把自 然需要、理智和社会公德协调一致的人, 然需要、理智和社会公德协调一致的人, 而不应是放纵本能欲望的为所欲为的人。 而不应是放纵本能欲望的为所欲为的人。
拉伊奥斯年轻时曾经劫走国王佩洛普斯(Pelops) 拉伊奥斯年轻时曾经劫走国王佩洛普斯(Pelops)的儿 子克律西波斯(Chrysippus),因此遭到诅咒, ),因此遭到诅咒 子克律西波斯(Chrysippus),因此遭到诅咒,他的儿子俄 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所杀死,为了逃避命运, 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所杀死,为了逃避命运, 拉伊奥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 拉伊奥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oidipous 在希腊文的意思即 肿胀的脚”),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 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 为“肿胀的脚”),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 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Corinth) 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Corinth)的国 王波吕波斯(Polybus),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般地扶养长大。 ),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般地扶养长大 王波吕波斯(Polybus),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般地扶养长大。 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Delphi)神殿的神谕说, 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Delphi)神殿的神谕说, 他会弑父娶母, 他会弑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 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 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 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 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群陌 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 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 当时的忒拜被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Sphinx)所困, 当时的忒拜被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Sphinx)所困,因为他 会抓住每个路过的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他出的谜题, 会抓住每个路过的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他出的谜题,便将 对方撕裂吞食。忒拜为了脱困,便宣布谁能解开谜题, 对方撕裂吞食。忒拜为了脱困,便宣布谁能解开谜题,从斯 芬克斯口中拯救城邦的话, 芬克斯口中拯救城邦的话,便可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约 卡斯塔为妻。 卡斯塔为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