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3)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2006年连战先生参拜了连氏宗祠。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 )A.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土B.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一庶人C.周王一卿大夫--诸侯一士D.周王一诸侯一卿一大夫一士4.《墨子·告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种历史现象可能出现在 ( )A.春秋后期B.战国时期C.西周初年 D.秦汉时期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该文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7.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 ,左才(在)阳陵。
”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才(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A.皇帝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8.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 )A.御史大夫B.县令 C.丞相 D.郡守9.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长城D.统一文字10.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A.尚书一中书一门下B.中书一门下一尚书C.尚书一门下一中书D.门下一中书一尚书11.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12.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元朝设立中书省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三司使④明朝设立军机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①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①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①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2.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①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①明朝的内阁①清朝的军机处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4.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5.“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材料表明()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6.史载:嘉庆十年,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给皇帝上了一个《请酌改军机处名目》的奏折,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
”此事反映了军机处()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お7.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1.(2012年济宁模拟)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2012年厦门模拟)右图是出土的西周利簋。
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B.西周社会等级森严C.西周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4.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它具体反映了先秦时期的(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宗法制5.“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其中的“天”是指(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6.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
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7.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8.(2012年洛阳模拟)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2、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 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 D.唐科举制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4、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反映了中国()。
A.公民都喜爱艺术 B.都注重礼乐教化C.都注重礼仪 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5、《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6、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7、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第小题2分,共40分)【基础巩固】1.(原创)下图是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回乡祭祖图。
近年来,这类活动在我国日渐隆重。
追根溯源,在古代与此类活动有关的制度是( )A .井田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原创)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4.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适当的是( )A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 .周天子和鲁伯禽各为一族,在宗法上毫无关系5.(原创)下图形象的反映了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②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③前者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④前者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后者是属于上层建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
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7.(原创)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8.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单元检测5: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2.(探究题)中国古代的称谓多种多样,有称字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官名和爵名等,下列称谓属于称官地(为官所在地)的是( )A.称王安石为王临川B.称康有为为康南海C.称魏征为魏郑公D.称陶渊明为陶彭泽3.(2012·海口模拟)《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4.《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这是为了论证下列哪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A.分封制B.宗法制C.嫡长子继承制D.一夫一妻制5.(2012·珠海模拟)《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6.关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③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④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2012·厦门模拟)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8.(易错题)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选D 据材料“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度“规定了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B.确定政治权力C.协调内部矛盾D.区分血统关系解析:选D 血统关系是由血缘形成的亲属系统,是血缘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区别,据材料“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可知是共同体内部关系而不是与外部关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提供保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材料阐述的社会时期是( )A.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时期B.秦把全国分为36郡时期C.制定礼乐制度时期D.“开元盛世”时期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属于商周时期,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故选C项。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A.权力继承根据血缘B.皇帝独揽国家大权C.官吏任免依据才干D.百姓不是封君私产解析:选C 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体现“公天下”概念,故选C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9重庆九校联考)商代方国臣民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
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
这一变动()A.巩固了中央集权B.确立了贵族特权C.强化了统治秩序D.冲击了封建统治解析:选C 从商代到西周臣民的变化体现了统治秩序的强化,故选C项;秦以前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题干中“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并未体现贵族特权,排除B项;“冲击了封建统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解析:选D 第一则材料说明分封亲族比较多,第二则说明扩展了疆域,第三则是说分封先代帝王之后,第四则是武庚叛乱,被平定后,成王分封微子,由四则材料综合判断可推断出周王朝分封制相当发达,故选D项;题干中四则材料,只有《荀子儒效》能说明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其他材料无法说明,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论述的是武王和周公辅政时期的事情,但并不能说明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排除B项;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属于历史结论,不是历史事实,排除C项。
3.从春秋后期开始,齐国大夫田氏长期专擅国政。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命田和为齐侯,田氏正式取代了姜氏在齐国的统治,史称“田氏代齐”。
这表明()A .册命齐侯凸显君主的集权统治B .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C.周王室开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D .官僚政治已经取代了血缘政治解析:选B 通过题干中“ 田氏代齐” 可知,田氏之所以能够“ 取代姜氏在齐国的统治” ,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 长期专擅国政” ,其二,“ 周安王册命” ,据此可知如此“ 册命” 破坏了西周始创的宗法分封制度原则,故选B 项;周安王之所以册命齐侯主要是因为其在齐国“ 长期专擅国政” ,这不能凸显周安王的集权统治,排除 A 项;春秋五霸的出现,周王室开始丧失“ 天下共主” 的地位,排除C 项;官僚政治出现于秦朝,排除D 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1.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5.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7.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9.《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制卷:X怀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的工具。
最能支撑这一论断的史料是( ) A.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B.周礼规定礼器的数量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D.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3.读右图判断,战国七雄中属于周朝姬姓诸侯国的是()A.①B.②C.③D.④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与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该制度指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C.所谓“天”就是天理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5.“当年七雄中,齐宣王、秦昭王岂不更巍然为之魁首,而其尊贤下士有如此。
如颜周,如X睢,岂诚为当时一大贤上士!而齐、秦之君尊礼之如此,其最大之意义与价值则在政治上层不敢自居为最尊最贵之地位,而自知尚有当尊当贵之过于彼者,其人不在远,即在其所统治之社会下层。
”上述现象的出现( )A.能够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B.有利于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冲击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D.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6.春秋时期,部分大诸侯分封了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脱离本国而独立的国家,如晋封曲沃就是典型的例子。
此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井田制度开始瓦解C.礼乐制度得以强化D.西周分封制遭破坏7.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
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C.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D.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8.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2小题)1.春秋时期,宋楚两军对垒,宋军不乘时出击而大败。
国人归咎于宋襄公,襄公辩称:“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其中“亡国”的“国”指()A.夏 B.商 C.西周 D.宋2.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有一个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该机构是()A.唐朝中书省 B.元朝的都察院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3.“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
这反映出汉代()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C.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D.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4.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5.王国维商周时期的政治变革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动;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
”该材料反映了()A.官吏选择和任命的出现 B.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C.嫡长子继承制结束 D.王位世袭制出现6.乾隆皇帝曾说:“权衡悉由朕亲裁”,嘉庆皇帝则盛赞“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这两位皇帝如此得意,主要是因为()A.议政王大臣会议被皇帝控制B.军机处的设立C.宰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只获得了票拟权7.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刺史改州牧,拥有赋政治民之权,州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这反映出东汉来年()A.郡县制最终形成B.中央集权得到巩固C.已经取消监察制D.刺史职能发生变异8.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④行省制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9.明十三陵是皇家陵墓群,其以长陵(祖陵)为中心,有序地排列形成一个整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标准测试单元标准测试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标准测试单元标准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C.一些原始墓葬中随葬品的悬殊2.使周朝稳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该文说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焚书坑儒〞到“挟书律〞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C.仁政代替了法治5.在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中,最为典型地表达了愚民政策的是A.推行郡县制B. 公布“挟书律〞C.实行土地私有制度D. 实行三公九卿制6.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7.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这个监察制度就是“中朝〞机构8.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9.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0.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是说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11.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根底的需要D.开展教育、文化的需要C.皇权意识的增强13.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根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②③④14.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治,元政府决定A.确立册封制度B.设立三司、六部C.设置理藩院A.辽阳行省B.云南行省C.江浙行省16.以下哪组地方在元朝和清朝都曾单独设立过(行)省A.陕西、甘肃、云南B.陕西、山西、江西C.江西、山东、四川D.江苏、江西、云南C.宣政院统领强渡和西藏地区事务D.在一些偏远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其正确含义是C.设立土司等各级政府机关19.以下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A.御史大夫B.刺史C.都察院20. 要展示雍正帝的政治改革内容,选择的历史事件最好是C.设置军机处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到封建社会的王权专制,再到近代的共和制度,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变。
本文将从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秦汉的中央集权、唐宋的科举制度等方面,简要介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端,商代的方国臣民为各地XXX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
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XXX所有,这一变动强化了统治秩序。
周朝时期,XXX将天下分为诸侯封地,以维护王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度逐渐演变成为割据局面,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秦汉时期,中国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
XXX对诸侯割据的局面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
XXX时期,进一步推行郡县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了XXX的管理和控制。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XXX时期实行科举制度,宋朝时期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使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这也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虽然历经千年,但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思想——中央集权,一直延续至今。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4.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
这表明当时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5.在秦帝国,郡下设县,县下依次设乡(亭)、里、什伍等组织。
郡县的自由民皆称“黔首”。
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
由此可见,秦朝的郡县制呈现出地缘性特征。
6.XXX认为商周之变和XXX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20 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控(人教版必修1)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世袭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C.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D.君主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而我国早期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B2.“鼎”是代表权力和地位的礼器,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尧舜禹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解析:“鼎”是周朝时王位的象征。
参考答案:B3.西周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实质上是()A.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的需要B.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C.由中央直辖的地方行政单位D.拱卫中央的藩属国解析:诸侯国与周天子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尽义务,同时在自己的领地内有一定的权力,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
参考答案:B4.秦始皇时军权掌握在谁手中()A.丞相B.太尉C.皇帝D.宗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是否认真研读教材,迷惑性较大。
按照秦时官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是太尉,但实际上秦始皇并没有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军权。
参考答案:C5.我国最早在地方设县开始于()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解析: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春秋时期县制已经开始推行。
参考答案:A6.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酹金助祭,以所献酹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这则材料说明了()A.列侯献酹金的金子有问题B.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汉武帝贪财暴虐解析:解决此问题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所献酹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只是借口,最重要的是以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参考答案:B7.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A.丞相权力增大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解析:三省六部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地位,是隋唐时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2.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B.商朝时期的都城在河南安阳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3.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4.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 “西周社会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这里描述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5.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汉武帝这样做意在()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6.“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留下上述祖训的皇帝是()A.唐太宗B.宋太祖C.明太祖D.清世宗7.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此做法()A.说明商王愚昧无知B.便于推翻夏朝的统治C.是为了神化王权统治D.说明商王不知祖先来源【答案】C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0.王位世袭制【答案】B3、”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新型的国家形态”主要是指秦朝()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帝制度【答案】A4、这“实质上是将周王和其子弟之间的亲族关系直接转化成一种国家组织形式,。
“这” 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世袭制【答案】B5、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栗;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
这说明秦汉()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答案】A【解析】秦汉时期俸禄决定等级,官员依靠俸禄生活,体现出该时期官员职业性质明显,故A正确;俸禄是国家统一发放,不是剥削百姓获得,故B错误;等级制度不能说明体制失衡,故C错误;贵族政治当时依然存在,故D错误。
6、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君”与“国”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国”视为放大的“家”。
这说明了()A.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B.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C.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D. “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答案】C【解析】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制,君主将国放到大家,显然是借助家庭伦理来强化君主专制,故C正确;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思想,故A错误;B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D中专制集权与家国一体的特征不符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共15张PPT)
7.B 解析: A错:西周实行分封制,国家实际上仍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此时实际上中国仍然是分裂的,故A项错误; B对:郡县制的实行,中国有了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故B对 C错:郡国并行制的实行与以上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B
D错:行省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此时国家已经有 了具体的范围和实际组织,故D项错误。
A错:材料“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所提及 的制度是指宗法制,故A项错误;
B错:宗法制带有血缘色彩,不是神秘色彩,故B项错误;
D
C错:“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不是指天理,故C项错
D对:“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大意是说 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说是 由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这说明西周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 定
10.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 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 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 ) A.科举制度 B.君主制度 C.分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A
B
1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的局面,这意味着( ) A.宰相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相权对君权的制约加强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5.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 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仁政”思想的消失 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人民版必修1).doc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13 -江苏南京调研)《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家国一体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题干中材料强调西周分封诸侯国中同姓的占据大部分,实际上充分体现了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充分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而这一现象也对后世影响比较大。
2.(2013 •汕头)《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A.宗法等级制B.皇权专制C.中央集权制D.分封制[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制贵族集团形成了 "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力。
由此,不同等级死的称呼也就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
故选A项。
3.(2013 •辽宁五校联考)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和分封制。
由关键信息“立嫡”“宗法” “封建子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相结合,答案为A。
4.(2013 •合肥)《左传•僖公二十EE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这说明,当时()A.同姓结婚能够增强宗族的凝聚力B.异姓结婚会破坏宗法制C.尚未认识到近亲结婚会带来弊端D.反对同姓之间进行联姻[答案]D[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1.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5.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7.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9.《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10.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1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14.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 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15.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6.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管理军事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1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8.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C.按官职大小排列应是三公、九卿、郡守D.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府、县三级1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2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2.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23.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有:(1)削弱地方、加强中央(2)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3)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4)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A.(1)(2)(3)(4) B.(2)(3)(4)C.(1)(3)(4) D.(1)(2)(3)2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25.《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26.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27.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 )A.中央机构的设置上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28.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 B.②③ C.③③④ D.①②③④29.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图2图3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30.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31.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32.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A.以中书省总政务 B.罢中书省和丞相,政事分隶六部C.废行省,分设三司 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33.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34.“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适应军事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巩固皇权3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36.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37.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1)(2)B.(1)(3)C.(2)(3)D.(2)(4)38.明朝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其中,在中央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废除丞相③设置内阁④增设军机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40.“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计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依据上述材料回答:(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6分)(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8分)42.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
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
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
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
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
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