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1.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影子;2.能理解影子的大小、形状变化与影子光源位置的关系;3.培养幼儿们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教学准备1.一台手电筒;2.一张白纸;3.彩色粉笔、水彩笔;4.小石头、小球等物品。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们看一下窗户外面阳光下绿树投射在地上的样子,并提问:“那些黑色的形状是什么?”“这是什么投射在地上的?”引导幼儿们接触、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2 游戏环节1.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块纸板;2.教师将手电筒对准纸板,示范出手电筒的光线投射在纸板上后,展示出产生的黑色形状;3.让幼儿尝试来投射自己的影子,并用彩色粉笔、水彩笔在纸板上描绘出影子的形状,让幼儿们发现影子的大小、形状与他们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4.让幼儿们用双手造出动物形状,然后再对着光源对影子并描绘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强化幼儿对影子大小形状和动作之间关系的理解。
3.3 观察实验1.教师将手电筒放在一个稳定的位置上,让幼儿提出各类不同物品的影子并对形状、大小进行比较;2.实验中还可以将手电筒放置在不同的位置,让幼儿们观察、比较影子的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带领幼儿们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3.最后,让幼儿们总结影子的形状、大小、变化和手电筒的光源位置之间的关系。
3.4 结束活动1.教师要求幼儿们回到位子上,展示幼儿们制作的作品;2.回顾本次科学活动:让幼儿简要复盘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回答问题:“在大家探索的过程中,哪些方法让我们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原理?”,“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3.教师鼓励幼儿们总结、记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并与父母分享今天的收获。
4. 教学反思此次课堂活动以游戏、观察实验为主线,带领幼儿走进影子的世界,让他们在探究影子的过程中理解影子大小、形状、变化和光源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游戏和活动方式,并通过引导、提问和激发幼儿探究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学习。
大班科学《影子》教案含反思
大班科学《影子》教案含反思大班科学《影子》教案含反思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概念及其传播方式;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影子的形成原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彩色PPT、影子投影器等;2.遮光布、剪影卡片;3.白纸、玻璃杯、闪光灯、小猴子模型等实验用具;4.小猴子、树木、建筑等影子有丰富形状的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展示小猴子、模型树木及布置房间的彩色PPT,引导学生当感受现场环境的充足光线下,树木,建筑物,自己和物体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影子。
请同学们在心中演练。
2.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概念,黄、蓝、红光线的特点等。
2. 实验探究1.实验一:控制光源的位置变化,观察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下的影子变化。
•材料:白纸、闪光灯、小猴子模型。
•实验过程:1)学生需要用手机打开闪光灯,照在小猴子模型的前方,在白纸上可以看到小猴子的影子。
2)学生尝试将灯光向左右移动,观察小猴子影子随之变化的情况。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当光源位置发生改变时,影子也会产生变化。
2.实验二:探究影子的大小、形状和形成原理。
•材料:小猴子模型、玻璃杯、白纸、遮光布、黑色卡片、建筑模型等。
•实验过程: 1)学生需要将小猴子模型放在玻璃杯前面,在拍下的照片中绘制出小猴子的影子。
2)加入遮光布,观察影子缩小的情况。
3)在影子的中心放置黑色卡片,观察影子的缺失情况。
4)尝试将不同形状的建筑模型放在光源旁边,观察模型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影响影子形成的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认知和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影子是物体在遮光物面前形成的,与物体的形态形状、表面色彩等密切相关。
遮光布的位置决定了影子的大小和形状。
3. 知识拓展1.小猴子带着手电去山上露营,晚上要在帐篷里睡觉,手电的形状是圆柱体,能够发生什么影子?2.在课外,小朋友们都会玩得手影剪影,将其他物体的形状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同学们可以自行制作想要的小玩具进行实践尝试,并分享给同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教学目标1.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2.能够在室内外观察和找寻影子;3.探索不同光线对影子的影响。
教学前准备1.准备一盏手电筒;2.准备一些小物品,如水杯、球等;3.准备一张白纸;4.准备一幅《小猴子的影子》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故事《小猴子的影子》。
让孩子们看图片,教师问:“大家有没有看到小猴子的影子呢?我们今天要来探究一下影子的神奇之处!”引导孩子们对影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影子观察让孩子们在室内或者室外找寻影子并观察,教师发现孩子在观察影子的时候,引导孩子们好好观察影子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等。
3. 影子实验教师告诉孩子影子是由光线形成的,并且任何物体都有可能产生影子,甚至人体也有影子,接着教师进行影子实验:步骤一:打开手电筒,照射在一张白纸上,让孩子们看到明显的影子。
步骤二:让孩子们一个一个拿起手中的小物品,照射在白纸上,发现物体的形状都能够在白纸上呈现出来。
步骤三:把白纸固定在墙上,让孩子们面对白纸,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影子。
引导孩子们观察自己和影子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4. 新知探究经过影子实验,孩子们知道影子是由光线形成的,教师提问:“太阳为什么可以照亮地球?”引导孩子们发现光线可以传播,太阳的光线也是一样;“在明亮的阳光下,我们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孩子们发现阳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那么黑色的影子是怎么来的呢?接着教师展示一张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和落下的图片,让孩子们发现太阳原来有不同的位置和光线角度。
教师再问:“影子大小和形状跟什么有关?”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影子会随着光线角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影子是由光线形成的,并且影子随着光线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影子,并发现影子的有趣之处。
教学延伸1.带孩子们到校园内外,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位置的影子,并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寻找和发现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到影子是由物体遮挡而产生的光亮和暗影变化的。
2.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归纳和判断的能力,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和特点。
4.通过影子游戏,促进幼儿的思维、语言、社交和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知识点:1.影子的产生与特点:影子是由物体遮挡而产生的,它具有形状和大小与物体相同,但颜色与物体不同的特点。
2.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大小和形状随着距离、光线和物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与光源位置和光线方向有关。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察影子1.准备一个光源(如手电筒),让学生在教室里逐个靠近光源,观察自己的影子大小、形状和颜色变化。
2.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在教室里选一件物品,如玩具、花瓶等,让学生们在光源的投射下观察各种物品的影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活动二:制作影子剪影1.让学生在黑纸上画出自己或制定的动物、植物等物体的轮廓,然后用剪刀沿刚才画好的轮廓剪下来。
2.将剪好的影子放在白色背景的墙上,用手电筒照射,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剪影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活动三:影子游戏1.小猴子互动游戏:选择一位幼儿扮演小猴子,其他幼儿持有自己的影子,用自己的影子追逐小猴子,小猴子必须在阴影中跑起来,如果被影子追上,就交换角色。
2.影子拼图游戏:制作若干个剪影,把它们的轮廓分成几个部分,让幼儿在白色纸上拼成正确的影子,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结:通过实验和游戏活动,幼儿可以体验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并且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影子的相关知识,同时训练了观察、描述、归纳和判断的能力,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活动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活动教学设计 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活动准备:孙悟空手偶人手一个,手电筒人手一个,ppt,不同材质的卡片若干活动内容:一、开始部分:欣赏视频皮影戏《西游记》,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吗?”“你们看过皮影戏吗?”“你们知道最后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什么吗?”二、通过让幼儿大胆猜测,以及实际操作,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会变大或变小。
1、让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1)通过让幼儿大胆操作以及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怎样能产生影子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操作一下看看到底怎样可以帮孙悟空找到影子。
”小结:当灯光照在物体上的时候是会产生影子的。
(物体将光挡住了,所以产生了影子。
)(2)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卡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找到会发光的眼睛,知道透明材质的物体具有透光性,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小朋友们大家猜猜看,你认为哪一种材质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拥有一双会发光的眼睛。
”小结:当物体照在透明的物体上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2、通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知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小朋友们,大家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呢。
”小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近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大;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远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小。
三、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影子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四、活动延伸: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方向的不同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量工具,请小朋友回家后与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一搜,看看到底它的影子都会发生哪些变化。
五、活动结束:请小朋友们回教室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商量如何制作皮影戏。
大班科学《影子》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影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中的“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变化规律、动手制作影子玩具。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知道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动手制作影子玩具,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制作影子玩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胶水。
2. 学具:手电筒、白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影子形成原理,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使幼儿理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4. 探索影子变化规律(10分钟)5. 动手制作影子玩具(10分钟)指导幼儿利用手电筒、白纸、画笔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影子玩具。
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影子玩具,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的原理2. 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3. 影子变化规律4. 制作影子玩具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中不同物品的影子。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影子玩具。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让幼儿掌握了影子形成原理,能否运用到生活中?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影子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影子形成的过程。
2. 例题讲解中,如何让幼儿理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4. 动手制作影子玩具的环节,如何指导幼儿操作并发挥其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猴子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猴子的影子》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猴子的影子》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感知光、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不断操作中能控制影子的动态变化。
3、在影子实验中勇于尝试,积极动脑。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1、在墙上贴数根纸条当做竹竿。
2、在距离墙40厘米处拉一根绳子,在绳上挂上几个小猴子图片。
3、手电、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一、师幼互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猴子爬树》,师幼按节奏做爬竹竿的动作。
二、探索光、与影子的奥秘。
1、出示小猴子图片、手电等。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做了小猴子爬竹竿的游戏,这里也有许多小猴子,它们也会爬竹竿,可是今天小猴子想让它的影子学会爬竹竿,你们愿意吗?怎么样才能让小猴子的影子爬到“竹竿”上去呀?2、师:你能用手电筒把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吗?3、幼儿尝试,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调试手电光源的办法将小猴子的影子投射到“竹竿”上。
4、幼儿集中交流。
师:你是怎么让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的?手电筒从哪里照过去?为什么有的人用了手电筒,“竹竿”上却没有小猴子的影子呢?5、幼儿再次尝试用手电投射小猴子的影子。
三、让幼儿尝试改变猴子影子的位置,进一步感知光、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1、师:小猴子的影子都能爬到“竹竿”上了,你能让小猴子的影子站在“竹竿”的最下面吗?2、师:你能让小猴子的影子再爬到“竹竿”的最顶上吗?3、幼儿再次尝试。
4、师:你是怎么做到的?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5、师:小猴子这次想让影子和我们一起玩音乐游戏,请你跟着音乐让猴子的影子来爬“竹竿”。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首先抓住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孩子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通过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让孩子在玩中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影子的秘密等问题。
其次在多次的游戏体验中,让幼儿获得了关于影子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丰富经验,并引导幼儿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使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探索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影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影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科学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们获取新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本文主要围绕大班科学教案及其影子教案展开讨论,以及分析教学反思。
二、大班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1.聚焦环境问题,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2.通过学习材料,培养幼儿的观察、积累、整合和总结的能力;3.建立“探究型”的教育方式,提高幼儿的实验和探究的兴趣。
2. 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知识的知识点介绍;2.颜色、形状等属性的概念及其训练;3.环保装饰品的制作及使用。
3. 教学过程1.形成整体认知:教师引导幼儿参观校园环境,教师重点介绍和解读环境保护的系列活动。
2.认知颜色和形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
3.制作环保装饰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使用不同颜色、形状的材料制作环保装饰品,如可回收的花瓶、废弃宣传海报等。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学习成果的情况进行评价。
例如,检查幼儿环保意识的积累情况,检查幼儿对颜色、形状等属性的分辨成果,并对环保装饰品的质量和完成时间进行评估。
三、大班科学影子教案1. 教案评估1.教学时间的规定:3课时2.教材的编写和设备的选择:根据我们班的幼儿情况设计和选择分级教材,如绘本、卡片、模型等。
3.课程计划:按步骤制定课程计划,并在教学中适时调整。
2. 教学分析通过影子教案的实践,幼儿们学习到了如何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是否需使用可回收的物品制作环保装饰品及其方式和方法,孩子们在课上才逐渐明了。
3. 教学小结通过这次课程,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环境保护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
我们的孩子们对于可回收物品的分类的意识已经逐渐建立。
之后,我们可以在每一个节日班里加入手工制作环保装饰品的元素,营造“环保在我的手中”的教育氛围。
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的拓展:我们仍然需要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让孩子们具有观察环境、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等能力。
大班影子教案8篇
大班影子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一、萌生探讨科学的爱好和求知欲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二、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3、通过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感知影子的特点,了解影子转变的缘故。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式。
五、主动参与实验探讨。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足幼儿探讨事物本质特点的愿望。
二、进展幼儿的观看、比较、判定能力。
3、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预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用具手影戏《小鸟归巢》活动进程一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率领幼儿散步,找影子。
请幼儿观看什么地址有影子,什么地址没有影子,发觉了什么东西的影子?一、室内谈话:幼儿说一说散步时的发觉,(1)小结:太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没有影子。
(2)欣赏多媒体课件手影戏与演出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二、小实验:影子的产生。
(1)激发爱好“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率领幼儿从开着的幻灯机旁走过,显现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动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发幼儿探讨影子的爱好。
回到位置上,提问:你们适才看到了什么?(影子)若是幼儿说不出就请再请一幼儿再次上来演示,其他幼儿观看。
向幼儿介绍那个黑黑的确实是他的影子。
再次提问:什么缘故会有影子呢?若是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另外一边,让幼儿看看墙上有无影子,让幼儿进行对照,有了对照幼儿专门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由开着的幻灯机的光引诞生活中的手电筒也会发出亮亮的光,从而让幼儿进行探讨操作。
由于手电筒在此刻的小孩生活中很少用到,于是先让幼儿了解一下手电也能发光的功能。
“教师还请来了一名好朋友,你们熟悉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显现亮的光。
(2)自由探讨将玩具挡住光线,问幼儿:此刻墙上有影子吗?什么缘故?(玩具挡住了光线,因此显现了影子)(3)自由讨论将幻灯机(或手电筒)关掉,问幼儿:此刻墙上有影子吗?什么缘故?(没有光,有物体,也可不能产生影子)小结:影子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要有光,二要有不透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影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影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2、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游戏快乐。
难点: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投影仪、音乐《雨中旋律》、幼儿具备“影子”相关经验(事先准备好的寻找影子视频)、人站在太阳下影子图片一张、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有每位幼儿影子造型的长轴纸卷一个、蜡笔。
活动过程:开始部分:(音乐律动)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
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基本部分:嗯,小朋友们很棒,都猜对啦!我们的影子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好,下面张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玩影子游戏好不好?第一个游戏:手影游戏(老师先做出几个造型示范,幼儿猜并模仿,再请7--8名幼儿分别在投影仪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边做造型边学小动物叫声,其他小朋友来猜并模仿)第二个游戏:给影子涂色(教师将每位幼儿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画在长轴纸上,请每位幼儿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给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结束部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欣赏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掌握光线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形状变化•学会观察、描述、总结和预测的科学方法2. 教学内容1.光线的传播路径2.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形状变化3.观察、描述、总结和预测的科学方法3.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展示图书《小猴子的影子》,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2.发现问题:老师提问学生:当太阳正好在头顶上的时候,我们的影子在哪里?为什么会有影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说明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讲解光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光线直线传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光线。
4.观察影子: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影子的观察,让学生对影子有更深入的认识。
5.实验探究: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影子的形成。
老师可以乘凉伞和手电筒制作一个实验装置,将手电筒对准伞的中心,勾画出光线的路径和产生的影子,让学生观察伞的影子变化的过程。
6.总结规律:通过实验的结果,让学生总结出光线的直线传播特性以及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形状变化规律。
7.练习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上进行个人练习和小组练习。
8.归纳总结:老师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总结,梳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猴子的影子”这一话题展开,通过导入环节引入话题,让学生对光线传播和影子产生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在学生初步了解光线和影子产生的基本概念后,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影子的形成。
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总结和预测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线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形状变化,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验和练习巩固,学生能够初步达到教学目标。
但是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1.教材的选择需要注意,尽量选择不同难度层级的教材,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光与影》,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照射产生的,并能理解影子的基本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通过创意影子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影子与光的关系。
重点:观察、探索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以及创意影子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玩具等。
2. 学具:手电筒、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地上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的照射产生的。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与光源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游戏,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变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4. 创意影子游戏(1)让幼儿利用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影子道具。
(2)分组进行创意影子表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影子故事。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图解。
2. 影子与光的关系示意图。
3. 创意影子游戏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并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创意影子游戏,与同学一起完成。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游戏是否感兴趣?2. 拓展延伸:组织影子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探索影子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_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活动目标1. 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 能合理进展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测,并乐于操作,验证。
活动预备光线较暗的教室,手电筒、玻璃片、透光之、纸、布娃娃、剪刀、记录纸、动感音乐、音频、视频播放器。
活动过程1.猜谜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请幼儿猜谜语:有个好朋友,每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2.组织幼儿操作试验,了解影子的成因(1)引导幼儿回忆阅历,理解影子的成因之一:光。
教师可结合幼儿的阅历进展一下提问: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在什么地方没有影子?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有影子,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2)幼儿进展探究试验,发觉影子的成因之二不透光的物体遮住了光才会形成影子。
教师出示各种材料,如手电筒、玻璃片、透光纸、纸、布娃娃、剪刀等,指导幼儿两人一组,用手电筒做光源分别照耀下表中的物体进展试验,并做好记录(有影子的用对号表示)引导幼儿沟通试验结果,并思索为什么纸、布娃娃、剪刀有影子,当光照耀玻璃片、透光纸这些透光的物体时,没有影子。
小结:当光照在纸、布娃娃、小玩具这些不透光物体上时,就会产生影子,当光照耀玻璃片,透光纸这些透光的物体时,没有影子,光线能穿透过去。
3.幼儿操作探究,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距离、位置有关(1)操作验证,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距离位置的关系。
幼儿两人一组,用手电筒做光源从远近不同距离、凹凸不同角度照耀布娃娃,观看布娃娃影子的大小变化,并做好记录。
(2)幼儿沟通共享试验结果。
小结:当光离物体近时,影子变大;离物体远时,影子变小;光从低处照向物体时,物体变大;从高处照向物体时,物体变小。
活动延长科学区供应各种用卡纸剪的《西游记》中人物卡片、手电筒等,组织幼儿玩皮影戏的嬉戏,连续探究光与影的隐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影子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科目:科学授课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
2. 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影子,并且欣赏影子的美。
教学重点:1. 影子的产生原因。
2. 光线的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
2.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影子。
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小猴子玩偶、黑布、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制作。
2. 教辅:《幼儿科学》、《3-6岁幼儿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小猴子的图片,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是小猴子。
3. 教师将手电筒照在小猴子玩偶上,让学生看到小猴子的影子。
4. 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的是小猴子还是小猴子的影子?5. 学生回答是小猴子的影子。
6. 教师解释:我们看到的是小猴子的影子,那么影子是怎么样产生的呢?二、呈现:1. 准备黑布和手电筒。
2. 教师让学生坐下,然后把黑布拉起来,将手电筒背对学生,打开手电筒,在黑布上照出来的光芒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影子。
3. 教师解释:这是因为手电筒射出的光线照在你的身上,形成了你的影子。
4. 教师继续解释:你的影子和你的身体是不是一样的?5. 学生回答:是不一样的,影子比我小。
6. 教师解释:影子和你的身体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光线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形成了一个比较小的影子。
三、讲解:1. 准备黑板和彩色粉笔。
2.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人,然后用彩色粉笔画出小人的影子。
3. 教师解释: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线传播的规律。
当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的时候,物体就会挡住一部分光线,挡住的光线就形成了物体的影子。
4. 教师继续解释:我们看到的影子是倒影,是因为光线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而物体挡住了它后面的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影子是倒着的。
5. 教师补充:光线越强照在物体上的时间越长,影子就越明显。
而如果光线很弱,照在物体上的时间非常短,那么影子就会非常模糊或者看不到。
幼儿园绘本《小猴子捉影子》教案
幼儿园绘本《小猴子捉影子》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绘本《小猴子捉影子》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
2.能够较为流畅地朗读故事并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3.能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4.能够借助游戏的形式,体验故事情节,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1.绘本《小猴子捉影子》2.口头讲解CD或故事录音机3.颜色笔或彩色笔4.彩纸、剪刀、胶水等5.小椅子和桌子6.相应游戏材料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故事1.老师先翻开绘本,向孩子介绍故事的名称。
2.播放故事录音机,让孩子们跟读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故事情节。
3.在故事背景介绍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谈论自己喜欢的活动以及体育锻炼的意义。
可以从“我们要多锻炼身体”和“锻炼身体可以让我们健康成长”这两个方面入手。
第二课时:深入了解故事情节1.让孩子们再次听故事,老师在其中插入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回答相关内容,并且加深对主要人物和剧情的印象。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3.利用图片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并让孩子们回忆故事内容并加以描述。
第三课时:创意活动1.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孩子们表达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让孩子们用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猴子或是做一个小猴子的面具等。
2.让孩子们在分组中交流自己的创作,并向其他组展示和解释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四课时:游戏与体验1.请孩子们围成一圈,两人合作,一个扮演小猴子,另一个扮演小河。
小猴子要在众人的帮助下捉住小河反射出的影子。
这游戏中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想象抓影子的方式来体验故事中小猴子的经历。
2.游戏结束后,引导孩子们通过游戏的体验,对故事中的主题有更深入的体会。
教学后续:1.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游戏经验和体会来展现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鼓励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各种形式的创新和发挥创造力。
总结:通过幼儿园绘本《小猴子捉影子》的教学,孩子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了解和感悟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且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科学课的学习,幼儿应能够:1.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2.了解影子变化的原因;3.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影子的形成首先,我们需要引入幼儿们来到室外感受阳光和影子。
通过观察和问答,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把部分光线挡住,光线无法到达的部分就形成了影子。
这个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和物体本身有关。
影子变化的原因接着,教师用手上的物体(比如一把铅笔)摆弄,向着太阳不同的角度调整。
让幼儿观察铅笔的影子,发现影子会随着太阳的位置而变化大小和方向。
引导幼儿回答:为什么会变化?因为太阳的位置改变了,造成光线照射的方向和强度发生了变化。
这样,影子形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也可以借助图示或者例子,具体解释影子周围环境和物体移动对影子的变化的影响。
活动设计创意影子玩具制作以幼儿阶段的手工制作为主,将手工影子玩具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比如卡通人物、动植物等随意形象。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创造和动手能力。
这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
影子剪影游戏幼儿进行自己的“影子秀”,以打法和坐姿变化,尽量让影子的变化很有趣。
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影子的迷幻和变形乐趣,再次梳理了解影子表象和形成原理,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影子寻宝游戏类似‘贪吃蛇’游戏,幼儿将拥有不同形态的影子;通过游戏可以发现和解决影子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等问题。
这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可以结合情境引导、互动探究、游戏体验等多种模式,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理解科学知识。
观察引导在引入原理阶段,通过幼儿肉眼观察外部世界,自然自发地对‘太阳光线和物体导致影子形成’感到好奇。
将引导幼儿回答相关问题。
图文分析在理论部分,加入简单图片和动图,将原理用具体形象说清楚,易于让幼儿理解,也更加生动形象。
实践体验在活动设计上,要以学生为发起人,让他们由自身需求产生出探究行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影子》精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影子》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的章节为《有趣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知道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产生原理的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卡片等。
学具:手电筒、卡片、画笔、记号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地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产生原理,让幼儿明白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2)展示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分组让幼儿用卡片、画笔等制作影子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讨论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认识到影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的特点3. 影子的变化规律4. 影子在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有影子的物体,并描述其影子特点。
(2)尝试用卡片、画笔等材料制作一个有趣的影子戏。
2. 答案:(1)物体:示例:桌子、椅子、电视等。
影子特点:形状与物体相似,颜色较深,随着光线角度变化而变化。
(2)根据幼儿创意制作,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幼儿对影子的兴趣较高,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
(2)部分幼儿在理解影子产生原理时存在困难,需要个别辅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猴子的影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孩子们能够理解光源与物体能够产生阴影的原理。
2.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体验,探究出阴影的大小和形状跟光源的位置有关系。
3.孩子们能够热情参与,善于表达,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陈述。
教学内容以《小猴子的影子》为题,利用渐暗法,观察阴影的产生原理,引导孩子们探究出阴影的大小和形状跟光源的位置有关系。
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手电筒、笼或盒子。
2.黑白卡纸 or 彩色卡纸、彩色笔、蜡笔。
3.教学板书“阴影是什么?”。
4.教具:甜甜圈模型、小球模型、小猴子模型。
教学过程1. 学习“影子是什么”的基本概念通过教师引领,孩子们观察物体和阴影的照片,了解到影子是由光线遮挡而产生的。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他们对影子的认识。
2. 利用投影仪或手电筒制造影子教师用投影仪或手电筒对甜甜圈模型、小球模型、小猴子进行投影,形成阴影。
孩子们观察影子的大小、形状以及变化,寻找规律。
3. 利用盒子或笼制造影子教师用盒子或笼将光源固定,然后让孩子们手里捧着不同形状的物品,将它们放在光源前,观察它们的影子。
4. 制作手影教师示范如何用手造影子,让孩子们效仿,互相分享制作出来的影子的形状和有趣的想象。
5. 小结在教学板书,“阴影是什么?”后,总结出阴影是光源照射下被光线遮挡而产生的。
通过实践和体验,孩子们能够探究出阴影的大小和形状跟光源的位置有关系。
教学评价1.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能够理解光源与物体能够产生阴影的原理。
2.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体验,探究出阴影的大小和形状跟光源的位置有关系。
3.孩子们能够热情参与,善于表达,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陈述。
教学体会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体验,让孩子们了解了阴影是由光线遮挡而产生的,而且掌握到了阴影的形状和大小与光源位置的相关性。
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有趣的环节,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科学教育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含反思(通用5篇(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含反思(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影子的形成、影子的特点以及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特点以及与光源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幼儿到户外,用手电筒照射地面,观察影子的出现,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讲解影子的形成: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讲解影子是由于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阻挡光线传播,在地面上形成暗区。
3. 例题讲解:以手电筒和白布为例,演示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调整光源和物体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6. 创作环节:让幼儿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7. 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光源和影子,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特点以及与光源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了解光与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摄影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光源和影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观察与思考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猴子的影子》
【活动目标】
1、感知光、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不断操作中能控制影子的动态变化。
3、在影子实验中勇于尝试,积极动脑。
【活动准备】
1、在墙上贴数根纸条当做竹竿。
2、在距离墙40厘米处拉一根绳子,在绳上挂上几个小猴子图片。
3、手电、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猴子爬树》,师幼按节奏做爬竹竿的动作。
二、探索光、与影子的奥秘。
1、出示小猴子图片、手电等。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做了小猴子爬竹竿的游戏,这里也有许多小猴子,它们也会爬竹竿,可是今天小猴子想让它的影子学会爬竹竿,你们愿意吗?怎么样才能让小猴子的影子爬到“竹竿”上去呀?
2、师:你能用手电筒把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吗?
3、幼儿尝试,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调试手电光源的办法将小猴子的影子投射到&ldqu【 ___ 】o;竹竿”上。
4、幼儿集中交流。
师:你是怎么让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的?手电筒从哪里照过去?( )为什么有的人用了手电筒,“竹竿”上却没有小猴子的影子呢?
5、幼儿再次尝试用手电投射小猴子的影子。
三、让幼儿尝试改变猴子影子的位置,进一步感知光、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1、师:小猴子的影子都能爬到“竹竿”上了,你能让小猴子的影子站在“竹竿”的最下面吗?
2、师:你能让小猴子的影子再爬到“竹竿”的最顶上吗?
3、幼儿再次尝试。
4、师:你是怎么做到的?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5、师:小猴子这次想让影子和我们一起玩音乐游戏,请你跟着音乐让猴子的影子来爬“竹竿”。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